第2版()
专栏:
为消费者着想 提高产品质量
华光火柴厂用质地较差的木材造出质量较好的火柴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华光火柴厂职工多方设法克服原料材料品种变化带来的困难,用质地较差的木材做出了质量较好的火柴,并且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
过去,这家工厂生产火柴用的木材,一般都是东北椴[duàn]木。这种木材洁白,有韧性,刨出来的片子和切出来的梗子,平直、方整、光滑。去年以来,国家为了把椴木用到最需要的部门去,调拨给华光厂的木材有一半左右改为东北红松。由于松木的质地硬,容易脆裂,疖疤也较多,用来做火柴梗,不仅成材率只及椴木的一半,而且切出来的木梗不方,不圆。把它们送到联续机上去蘸药头,报废率高;已经出厂的火柴,也容易断裂。另外,火柴药头拉力不够,引燃的性能也较差。
火柴质量不高,消费者有些意见。但开始时,华光厂不少干部并不重视这一问题。有人说:“一盒火柴才值两分钱,质量再差,消费者也没有多大损失。”另外有人认为:要提高产品质量,只能用好木材。
后来,这个厂的干部和群众学习了党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认识到努力提高日用工业品的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是贯彻执行这个方针的一个实际行动,大家的责任感就激发起来了。有些人说:“党对人民生活的关怀无微不至,我们却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想想实在太不应该了。”有些人说:“生产一个立方米的木材,从采伐到运出,需要林业工人付出辛勤的劳动。我们要是做出质量不好的火柴,那就太对不起国家,对不起林业工人了。”有些职工说:“群众对火柴有意见,就是对我们火柴厂提的,这会影响国家企业的威信。这个损失太大了。”工人们还算了笔账:厂里一个月生产的火柴,要落到千万户居民的手里。火柴质量不好,就会给这么多人的生活造成不便。这笔账一算,很多人激动地说:一盒火柴看起来只值两分钱,可是关系到这么多人生活方便不方便的问题,我们的责任真重啊!他们坚决表示:松木再硬,也硬不过我们几百双手。
在职工责任感提高的基础上,厂领导干部发动群众逐道工序采取措施,提高木材成材率和木梗、盒片的质量。为了把松木的“硬”脾气改过来,大家纷纷动脑筋,想办法。工人吴根成从吃粉丝得到启发:干的粉丝又硬又脆,放到汤里一煮,又软又韧,是不是也可以用同样的办法来改变松木的脾气呢?许多工人认为这个主意有道理,就开始试验。果然,经过蒸煮的松木拿到机器上去刨片,碎裂的比以前少多了。有些工人发现:在刀口下碎裂的木梗,很多都是因为木片铺得不平正。他们就把片子选好,铺平铺正,碎裂现象显著减少。他们就把蒸煮松木和选拣片子这两项工艺订到操作规程中去,严格遵守。这样,刨出来的木梗和切出来的盒片就平整光滑,松木的制梗利用率也提高了。为了提高火柴梗上药头的拉力,技术人员设法增高炉温,使白蜡油熔化后全部渗入木梗里面,药头擦到磷面时就不容易脱落了。调药工人和蘸药头工人也加强协作,使药浆厚薄均匀,药头蘸得圆滑饱满。
这个厂现在不仅提高了火柴质量,由于材料利用率提高,每月产量也增长了39%。
第2版()
专栏:
“老工人参谋部”出谋划策传授技术
西安人民搪瓷厂依靠老工人提高了产品质量
本报西安29日电 陕西西安人民搪瓷厂运用“老工人参谋部”的组织形式,依靠老工人提高了产品质量。
这个厂过去就比较注意倾听老工人的意见,发挥老工人的骨干作用。去年春季以来,各车间又相继成立了“老工人参谋部”。涂烧车间的工人多数是青年,也没有工程师。车间领导干部依靠“老工人参谋部”,解决了二十多个重大技术问题,保证了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不断提高。不久以前,他们开始用一种比较硬、比较厚的铁皮做菜盘。最初,烧出的产品冷爆瓷的现象相当普遍。车间领导干部邀请各工序有经验的老工人开“参谋部会”,共同研究解决办法。据老工人们分析:冷爆瓷的现象主要是铁皮膨胀系数和底层琅粉膨胀系数不一致造成的;操作技术上的问题,也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车间领导干部研究采纳了老工人的意见,用膨胀系数大的二混合底粉代替膨胀系数小的三混合底粉,并且改进了操作方法,提高搪瓷的密着力,终于消灭了冷爆瓷的现象。
这个厂的“老工人参谋部”在帮助新工人提高技术方面,也发挥了显著作用。去年9月间,这个厂开始生产小菜碟时,不少新工人掌握不了涂琅技术,一级品只达20%左右。后来,涂琅多面手周宏根老师傅作了一个星期的示范表演,许多工人据以改进了操作方法,产品质量达到了规定标准。
这个厂的“老工人参谋部”一般每周开会一次,车间主任、厂部有关技术员和车间技术员都经常参加会议。通过这些会议,除研究解决一些技术关键问题以外,领导干部还可以随时了解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工人们的意见和要求。(附图片)
左:陕西西安人民搪瓷厂在产品美术装饰方面,去年又新增了剪纸等九十多种花色,进一步提高了搪瓷日用品的工艺美术质量。这是烧花工人正在精心检修一批半成品
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右:这种塑料密封口杯是天津市轻工塑料制品厂的新品种,它不怕摔碰,耐酸耐碱,装水装油都不易外流
新华社记者 田 明摄
第2版()
专栏:
开垦荒地 围垦海滩
广东继续扩大耕地面积
本报广州29日电 广东一些地区的农民正在大力开垦荒地,围垦海滩,争取今年粮食播种面积超过去年。现在全省已开垦荒地一百多万亩。
广东近两三年,由于兴建水利工程等占用了一部分耕地,可是,水利建设发挥的作用,反过来又为扩大播种面积创造了条件。去年,广东粮食增产较多的地区或连年增产的地区,如台山、宝安、花县、徐闻、南海等县,主要的生产措施之一就是不断扩大粮食播种面积。山区的灵山县,去年开垦荒山种植了十一万多亩木薯,因而使全县粮食总产量激增35%。广东各地对这些情况作了分析、总结,决定把扩大播种面积作为今年争取粮食获得更好收成的主要措施之一。
各地在组织开荒时,认真落实山权、林权,进一步调动了生产队和社员开荒的积极性。荒山荒地较多的湛江、肇庆两个专区,开垦荒山荒地的劲头特别高。湛江专区各县决定今年开荒一百万亩,现在全区已开荒四十万亩左右。肇庆专区也开垦了荒地三十七万亩左右。
各江河下游和沿海地区,人们在围垦海滩。在珠江三角洲,新会县部分公社的社员,将新近形成的冲积层围垦成耕地;东莞[guǎn]、中山、番禺[pān-yú]等县,则集中劳力改造低洼地。阳江县沿海地区的十一个公社,组织社员已筑成十九个大围,有三万五千亩海滩将要变成良田。
人多地少的潮汕平原各地,也千方百计找寻隙地。上华公社冠山、渡头两个大队的社员,填废沟、搬土墩、整修道路、利用屋旁地角,一共增加了耕地面积三百多亩。已经结束早稻栽秧的海南岛琼海县,各公社又组织二万多人查荒灭荒,计划再扩大早稻面积二万亩。
第2版()
专栏:
广西岑溪县各公社利用荒山野岭种经济作物
据新华社南宁电 山地辽阔的广西岑溪县各人民公社利用荒山野岭,开荒种植经济作物和经济林木,提供了工业原料,增加了社员收入。据统计,从1959年冬季以来,全县各公社生产队共开垦荒山野地四万九千多亩,营造经济林和用材林一万五千多亩,出产经济作物、药材和土特产品四百九十多万斤,油料两万九千多斤,还收获了薯类五百多万斤。
现在走到这个多山的县份,可以看到冬日的山野里还呈现着一派生机,茶叶、八角、油茶、油桐、玉桂、毛竹、丁香、香茅、药材、松树、果树等,都长得很好。
第2版()
专栏:
天津整顿轻工业品质量标准
原来没有质量标准的订标准,原有标准不适用了的适当修改,对提高产品质量起了促进作用
本报讯 天津市轻工业局去年对七百多种产品和品种制订、修改了质量标准,对提高产品质量起了促进作用。
天津市轻工业系统原来有一部分产品没有质量标准(其中多是小商品),去年制订了质量标准;有一些产品原来已由市里或企业制订了质量标准,但由于客观需要的变化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要求,或者原来的标准不够完善,去年适当做了修改。至于国家和轻工业部规定的质量标准,则不改动。现在,尽管有一些标准还比较粗糙,基本上做到了有产品就有质量标准。工人操作,检验人员检验,以及贸易部门验收产品,都有了比较科学的依据。
天津轻工业系统在制订和修改质量标准时,对于多数产品都不仅注意物理性能的提高,而且注意外观,许多产品连重要的半成品和原料也制订了质量标准。兴华造纸厂生产的瓦楞纸,据纸制品工厂反映,外观质量次,有时还因为包装不好而受潮。这个厂根据这些意见,在修订质量标准时,除了规定水分、克重等物理性能指标以外,特别补充了纸面偏斜度、卷桶齐等外观标准,并把包装质量也订入质量标准。生生热水瓶厂根据成品质量标准,按工序制订了半成品的质量标准,促使保温瓶提高了一级品率。
在修订质量标准时,一部分工厂注意把名牌产品的特点,纳入质量标准。天津制笔厂生产的鸵鸟牌铱金笔,在华北地区铱金笔质量评比中,几次名列第一。大家认为,它在漏水温差、笔尖圆滑、间隙书写等方面有很多优点。这个厂在吸取外地铱金笔优点的同时,注意发扬上述优点,并纳入了质量标准。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声誉的马头牌草板纸,它的特点是耐折力强,纸面光滑。这次振华造纸厂根据贸易部门的意见,发动工人讨论,在质量标准中进一步提高了这些方面的性能。
第2版()
专栏:
全椒县接受读者建议
深入检查抽水机收藏情况人民日报编辑部:
你报1月10日第二版刊载的于立同志关于“把抽水机收藏好”的建议,反映我县襄河一带有好几部抽水机散放在外面。
在见到这项建议以后,我们立即派员到襄河一带进行了深入检查。检查的结果是:沿襄河在去年抗旱的时候,共安装抽水机四台。这四台抽水机的机器虽然已全部迁入房内,但有二台机器的水管(生铁管)散放在外面。此外还发现靠近襄河的十字公社光芒大队安装在西坝的一台抽水机,只将机器部分用稻草、黄泥苫[shàn]起来,水管则架在水边未动。
根据以上情况,我们除了督促十字公社党委检查这一情况,迅速把光芒大队的抽水机收藏起来外,并通报全县,建议各地进行一次彻底检查,切实把丢在外面的机械或配套用具收藏好。对散在外面的水管,我们已动员劳力抬入房内。对有些较重的生铁管,我们准备就地搭棚保护。
中共安徽省全椒县委员会
第2版()
专栏:
内蒙古和宁夏黄河灌区
以积肥送肥为中心进行备耕
本报呼和浩特29日电 内蒙古各地农民正在准备春耕。
积肥送肥是目前备耕活动的中心。昭乌达盟翁牛特旗有些生产队成立了起圈垫圈的常年积肥组,并贯彻执行以肥定质、以质论价、合理付酬的政策,鼓励社员多积人畜粪肥卖给生产队。乌兰察布盟许多公社还把送到地里的肥堆用土盖好,以保持肥效。
为保证春灌用水,各地以小型水利为主的维修配套工程正在进行。去年遭受旱灾损失的昭乌达盟,组织六万多人修渠、筑坝、养冰蓄水、打井、掏泉,以保证适时春播。为了防旱保墒,各地还开展滚地、耱地等活动。
整修农具,精选良种的活动也正在进行。伊克昭盟通过清理仓库组织货源,已将二百二十多吨钢材调拨到各农具生产单位。大兴安岭大青山等林区,通过清理林场,合理用材,已为各地修造农具提供一部分小规格木材。根据去年秋雨多,留种水分大,各地都普遍进行了翻晒精选。
本报银川29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黄河灌区平原春播准备正在进行。
在备耕活动中,灌区各地进一步贯彻执行了各项政策,加强了劳动定额管理,广大社员的生产劲头显著提高。有些地区肥料不足,社员纷纷上山拉运肥效高的苦豆子和羊粪,同时打柴、垒土窑熏烧肥料。积肥最多最快的贺兰、平罗等县已有近半数的肥料运到田里。据灌区各地检查,粪肥质量一般较好。
在积肥造肥同时,其他备耕活动也在进行。许多县、社、大队的农具厂(站),下乡巡回或固定包干修补农具。很多生产队采取请过来教、派出去学等办法克服农具修造技工不足的困难。此外,有些地方还采集野生植物,编织车笆、背斗、抬筐等春播用具和生活用具。耙耱保墒平整土地工作也开展得很好,全灌区已耙耱的地,约占应耙耱面积的一半。由于入冬加强饲养管理,一般地区牲畜膘情普遍比去年好。
第2版()
专栏:
因地制宜加强管理
岳滩公社小麦分蘖率超过往年
本报郑州29日电 河南偃师县岳滩公社在麦田管理中,采取综合管理措施,使得小麦的分蘖率大大超过往年。
岳滩公社是偃师县冬小麦的主要产区之一。为了力争今年夏季有个大幅度的增产,这个公社针对去年播种期雨多墒足,一部分早播的小麦长势突出,和一部分麦田因雨或因腾茬晚、播种较迟、整地粗糙、底肥不足,小苗长得细弱等特点,决定对麦田进行镇压、中耕,普施磷钾肥,控制生长。对细弱苗田和混种的麦田,灌水施肥齐头并进。接着各个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比较细致的作了安排,积极进行管理。
公社还确定小麦土专家刘应祥在岳滩大队第七生产队建立镇压、浇水示范点;公社干部刘金安在后马郡大队第三生产队建立追肥、中耕示范点。每当示范点取得经验以后,就在各队因地制宜的推广。经过一个多月的细心管理,全社八千二百八十五亩麦田,平均每株分蘖三到四个的就有四千二百六十七亩,一到二个的三千七百九十七亩。
现在,春节前比“五好”(积肥好、追肥好、中耕好、镇压好、浇水好),麦收时比“四多”(增产多、卖粮多、社员分配多、队里储备多)的麦田管理活动,仍在全社范围内深入开展。
第2版()
专栏:简讯
简讯
福建海带养殖业发展快
福建沿海的海带分苗放养季节已经到来,北部的沙埕港、三沙港等地海带苗已长到三、四厘米,各养殖场的职工和公社社员正忙着下海分苗放养。
济宁地区训练公社财会人员
山东济宁地区各县市计划在春耕以前,分级分批训练生产队、大队、公社三级财务会计人员四万八千名。据微山、汶上、泗水三个县统计,第一批参加训练的有一千四百八十名。
精心保护耕牛安全过冬
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各族社员,精心保护耕牛安全过冬。
各地根据以往的养牛经验,今年普遍推行了“分户饲养、养用合一”的传统办法,把耕牛固定给有养牛和用牛经验的贫农、下中农社员户喂养,并对他们加强社会主义教育和给予合理的工分报酬。
隆昌手工业造大春水田农具
四川省隆昌县手工业部门在支援农村备耕活动中,根据当地特点,积极制造大春水田农具。截至一月上旬,全县已贮备水车、犁、耙、犁铧等水田农具四十三万多件。
第2版()
专栏:
北方海盐产区制卤修滩迎春晒
到一月中旬,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四省已制出的海水原料,相当于春晒所需原料的一半
本报讯 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四省海盐产区的春季晒盐即将开始。广大盐工正投入紧张的冬季制卤、修滩等准备工作。到1月中旬止,这四个省已制出三千多万立方米的海水原料,可供产盐二百八十多万吨,相当于整个春季产盐所需原料的二分之一。
今年这四个省的制卤工作是在去年秋季多雨的情况下进行的。广大盐工充分利用寒潮时的干冷天气,做好结冻和蒸发相结合的制卤工作,并采取挖卤井、卤库等办法把卤水保存起来。现在,辽宁营口盐场已提前两个月完成了制卤计划,其中高级卤比去年增加八倍;江苏滨海盐场也接近完成计划,高级卤增加一倍左右。由于原料充足,这些盐场估计今春开晒时间可比去年提早。
各盐场的盐田设备的检修工作,今年也做得比较出色。早在去年秋天,许多盐场就抽出一定力量专门修滩,把盐滩所有蒸发池和结晶池都整修了一遍,修得既光滑,又平整,同时又压得很结实。山东青岛盐务局把引潮用的大沟已全部挖通,解决了历年旺季因潮沟淤塞纳不进潮造成减产的问题;江苏省盐场在全面修滩的同时,大搞囤水站、囤卤站和风车阵地等盐滩设备的技术改造,有的场甚至把七年来未动过的大蒸发池也翻修了。这些盐场的盐工们高兴地说:“过去是坝平、沟塞、滩长毛(草),现在是全部换上了新装。”大家对今年春季海盐丰产充满了信心。(附图片)
辽宁省营口盐场职工,在修滩、制卤迎接新的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提高运盐效率,尽快把盐运往外地,支援工农业生产和城乡人民的需要。这是运盐车满载海盐出滩
新华社记者 高国权摄
第2版()
专栏:
晒盐人
新华社记者 黄毅坚
从广东电白县的水东镇到博贺港六十多公里的海滩上,密布着一块块、一方方修葺[qì]得整整齐齐的盐田,这就是广东省六大国营盐场之一的电白盐场所在地。这里一千五百多公顷盐田全部低于海面,盐田依海筑堤而成。每天,天将破晓,一千五百多名工人就开始了紧张的劳动。天晴时,他们顶着炽烈的阳光车水、制卤、灌池;下雨了,他们冒着雨点把卤水抢收到卤缸里;雨过天晴,他们又赶紧车水、排淡、晒卤,每一颗海盐的产生,都经过他们同大自然艰苦的斗争。尽管如此,许多工人却愿意为它毕生效劳。这是为什么?和工人们广泛接触以后,我找到了满意的回答。过去我曾听说在有些不产盐的地区,人们把盐当作最珍贵的礼品,当作姑娘的嫁妆。我想,也许这些地区的人是最爱盐的吧!可是,当我和电白盐场的工人广泛接触之后,发觉那里的工人对盐的热爱,并不亚于缺盐地区的人们。
在盐场西麻工区麻茂生产队里,工人把他们的队长杨文友称为“盐迷”。他们告诉我,有一次刮大台风,九十二号盐田的淡水闸被冲垮了,当时风大潮涨,眼看许多卤水就要被冲淡了,队长杨文友立即不顾一切地跳下水去抢救。过了一会,生产转危为安了,杨文友又抢着去车水,工人们发现他的手受了伤,劝他赶快找医生医治。他说:“踏水只用脚不用手,难道你们看着卤水被冲淡不心痛吗?”
杨文友热爱盐是有一段经过的。他对我说,解放前,他替封建地主晒了十多年盐,但从来不知道盐除了调味之外还有什么用途。解放后,他在生产、学习中,知道盐除了是生活必需品之外,对工业、农业、渔业都有重要的作用。妇女爱穿的花布,人们日用的纸张和许多轻工业品,都有盐的一份功劳。制造染料需要用盐作原料;造纸用的火碱,造许多其它轻工业品用的纯碱,都是用盐生产出来的;化肥过磷酸钙和六六六杀虫粉,也都需要用盐作原料。从此,他对盐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感情。为了给自己的国家生产更多的盐,他带领队员们开荒,改造旧式盐田,推广深水制卤、勤翻卤等先进操作方法。1956年以前,这个队每人每年平均生产九百担盐,现在已经提高到一千四百担。从1956年开始,他们每年按时完成盐场分配的生产任务。到1961年,他们提前一个月超额完成了全年生产任务。
听说双登大队有些制了一辈子盐的老工人,有着丰富的“看天”经验。他们在退休以后,心里还老惦念着盐场,一天不到盐场看看,就觉得不舒服。有些人每天一早就到盐场看看天,发现风来了,海响了,就赶快告诉大家注意。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访问了这几位退休的老工人。老人们向我讲述起退休以后的生活和新旧社会的对比。解放前,这里的盐田是地主霸占着的,工人生产出来的海盐八成归地主,工人只分得二成。许多工人天天拼命干活,吃的是海草,住的是破茅房,穿的是烂麻包。年纪大了,还免不了被开除。六十九岁的老人蔡俊成,指着门外一大片盐田说:“五十年前,这里是一片海滩。那时,我才十四五岁,父亲带着我在这里替地主干活。父亲死后,我又替他们干了四十年。尽管如此,我还得卖掉两个女儿。”提起往事,七十六岁的伍于贞老人也满腹辛酸。他说:“不是毛主席、共产党来了,像我们这些老家伙,早给地主开除了。”他的伯伯、叔叔以及许多相识的人,都是落得了这样的下场。
老人们不但关心天气的变化,一听说盐场有什么活没有合适的人干,他们总是抢着去干。1961年元旦假日,正逢下雨,盐场最大的盐坨——博贺港盐坨,需要增加一批盖盐的茅夹,到处找不到适当的人去做。这几位老人知道了,卷起包袱就往博贺港跑。盐场的同志劝他们不要去,他们说:“谁做的茅夹能比得上我们?”说着,头也不回地走了。没有用多久时间,他们就胜利地完成了任务。
在这些热爱制盐工作的老工人带动下,电白盐场近几年来还培养出一批能掌握新技术的青年工人。
天刚朦朦亮,东围生产队的盐?里就传来哗啦啦的扒盐声,结晶池上一片片闪闪发光的盐粒,一会儿就被扒成一堆堆的“盐山”。看着盐堆一个个增加,小伙子们更加快活了,他们一边挑盐,一边哼着山歌。这个生产队是全场向机械化进军的试点,目前已经实现扬水机械化。这个队的二十八名工人,二十五岁上下的占了一大半。这些青年工人都出生在盐工的家庭,然而,他们今天的生产条件和生活条件,同他们父亲或祖父时代却有着天壤之别。他们现在生产时,都穿上齐膝的高筒胶靴,下雨时有雨衣、雨帽,他们用的一切工具都是由盐场供应的。所有这些,老工人们在封建地主统治时代,做梦也没有梦过。
在党的培育下,这批青年工人已经一天天地成长起来。工人张亚林,三个月前还没有见过水泵,现在已经能够比较熟练地操纵水泵了。青年工人们在掌握新技术的同时,也不放松学习祖辈流传下来的晒盐技术,特别是学习他们观测气象的丰富经验。经过老工人用心传授,许多青年工人已经能够根据季节、风向、云层、海响以及动植物的动态,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他们在盐场里,好像一朵朝着朝阳的蓓蕾,充满着蓬勃的生机。他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当一名出色的制盐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