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
专栏:
论全局观点
沙英
全局指事物的整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局部指组成事物整体的个别部分、方面及其发展的个别阶段。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全局是由一切局部组成的,全局的利益和局部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全局不是各个局部的简单总和,它高于局部、统率局部,对局部的发展变化起着主要决定的作用。局部是全局的一部分,局部的东西总是隶属于全局的东西,局部不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只有全局搞好了,局部的问题才好办。但是,局部对全局有一定的作用和影响,局部工作搞好了,就对全局贡献了一分力量。有时某些局部对全局有决定意义,如果“一着不慎”,那便“满盘皆输”。全局和局部的区别是相对的,在一定场合为全局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变为局部的东西,反之亦然。例如一个省对全国来说是局部,而在一个省的范围内,对各专区、各县来说,一个省又是全局。所谓全局观点,就是全面地看问题,照顾全局的各方面和各阶段,从全局的需要和利益出发来处理各种问题,抓住主流,有整体观念,同时也照顾到局部;但是局部要服从全局,小道理要服从大道理,小原则要服从大原则。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的报告中说:“共产党员必须懂得以局部需要服从全局需要这一个道理。如果某项意见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就应以局部服从全局。反之也是一样,在局部的情形看来是不可行的,而在全局的情形看来是可行的,也应以局部服从全局。这就是照顾全局的观点。”
全局观点同分散主义、本位主义、个人主义是相对立的。分散主义的特点,是在自己工作岗位上自成系统,自成局面,在政治上自由行动,不喜欢党的领导和监督,不遵重上级的决定和指示,违背党的政策和纪律,危害党的团结和统一。本位主义的特点,是只顾本单位的利益,不顾大局,对别部、别地、别人的利益漠不关心,甚至妨害别人的利益。刘少奇同志说:“这在政治上说来,是一种与行会主义相似的东西。”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至于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同全局观点的对立,那是更明显的。当然,分散主义、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有所不同,但是,“只注意自己小团体的利益,不注意整体的利益,表面上不是为个人、实际上包含了极狭隘的个人主义,同样地具有很大的销蚀作用和离心作用。”(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我们提倡全局观点,反对分散主义,反对本位主义,反对个人主义,认为这些错误的观点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为什么要有全局观点?俗语说:坐井观天,不知天的广大;瞎子摸象,不会认识象的全体。本来,自然界和社会中的各种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一个统一的整体,每一事物都是这个统一整体的一部分,都是同它周围的事物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离的,如果我们考察一种事物,把它当作同其他事物彼此隔离、彼此孤立的,那就是无法理解的东西。列宁说:“真理是全面的”。(《哲学笔记》)真理是对于客观过程互相矛盾着的各方面的认识的辩证的总和。只有全面地看问题,有全局观点,才能真正认识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发现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把握客观真理。否则,如果片面地看问题,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那是不可能认识客观世界,不可能把握客观真理的。我们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都是从全国六亿五千万人出发,从全局观点出发,都是根据客观的发展规律而制定的,都是代表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利益的。我们只有树立全局观点,扩大眼界,认识了客观的发展规律,才能真正深刻地理解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从而才能正确地贯彻执行它。否则,如果没有全局观点,只从局部出发,对它作片面的理解,结果在执行中一定会歪曲它,在行动中一定要犯这样那样的错误。
我们不论做什么工作,作计划、办事情、想问题,都要有全局观点。古语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一个交响乐团,只有在统一指挥之下,各个乐手密切配合,才能奏出优美的乐章。如果大家不听指挥,不按乐章演奏,演出就要失败。军事上的作战,也要在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下,各战区、各兵种、各部队密切配合,协同作战,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没有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各自作战,那便必然要失败。至于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同样也要有全局观点。国民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求有计划按比例地发展,只有组成“全国一盘棋”,各地区、各部门、各企业都在国家的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下,执行统一的政策、统一的计划,合理地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顺利地进行经济建设。列宁说:“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这就是放在我们肩上的巨大组织任务。”
(《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我们应该说,任何大机器工业——即社会主义的物质的、生产的泉源和基础——都要求无条件的和最严格的统一意志,以指导几百人、几千人以至几万人的共同工作。”(《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
为了贯彻执行“全国一盘棋”的原则,为了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所有基本建设的投资、物资的收购和调出(包括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调出)、职工人数的增加、产品的调拨价格和市场价格以及现金管理制度等等,大家都要按照国家计划的规定办事。同时,为了保证领导的集中和行动的统一,还要加强经济工作的纪律性。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各部门各地区必须遵守的根本原则。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制度和法令,是任何人都必须遵守而不得违反的。否则,如果只从局部出发,光看到本部门、本地区、本单位的需要和利益,过分分散,各自为政,只顾部分,不顾整体,以邻为壑,不搞协作,没有统一的意志,没有集中统一的领导,不按照国家计划办事,不加强纪律性,我们就无法开动全部国民经济这架大机器,目前也就无法顺利地进行调整工作,那也就无法把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难道不是很明白的吗?毛泽东同志说:“经济和财政工作机构中的不统一、闹独立性、各自为政等恶劣现象,必须克服,而建立统一的、指挥如意的、使政策和制度能贯彻到底的工作系统。这种统一的系统建立后,工作效能就可以增加。”(《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
高级领导部门、高级领导者要有全局观点,这是没有问题的,至于一般部门和一般的工作人员,是否也要有全局观点呢?毛泽东同志在谈到战争问题的时候说:“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任何一级的首长,应当把自己注意的重心,放在那些对于他所指挥的全局说来最重要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或动作上,而不应当放在其他的问题或动作上。”但是他同时又指出,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而战役指挥员和战术指挥员也要了解某种程度的战略学,“因为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因此,从事某项局部工作的单位和从事某种具体工作的普通工作人员,也要有全局观点,只有认识局部和全局的关系,了解到自己的工作在整个链条中的地位和重要性,“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他们才能照顾全局,发挥高度的积极性,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毛泽东同志说:“要提倡顾全大局,每一党员,每一局部工作,每一次的言论、文字或行动,均必须以全党利益为出发点,绝对不许可违反这个原则。”(《整顿学风党风文风》)其实,就是对于公社的社员来说,我们也要加强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提高其政治觉悟,使他们爱社、爱国、爱社会主义,把个人、集体和国家的利益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一起来。
怎样才能树立和加强全局观点呢?在任何时候、在任何问题上,党的利益都是高于一切的,个人的利益和部分的利益,都要无条件的服从党的利益。能否做到这一点,这是考验一个党员的党性强弱和是否忠实于党、忠实于革命的标志。党的利益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党除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以外再没有什么别的利益。不过党处理问题是从全局出发的,党的利益代表人民群众的部分利益和整体利益,暂时利益和长远利益。一个党员如果能服从党的利益,有很强的党性,那就比较有可能树立全局观点。否则,一个党员的党性不强,常常忘掉党的利益,总是为个人利益打算,为部分利益着想,一叶障目,不知有天,那就不容易有全局观点和整体观念。上面说过,一切有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本位主义、分散主义观点的人,是不可能有全局观点和整体观念的。因此,要想树立全局观点和整体观念,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加强党性锻炼,对党忠诚老实,是最重要的事情。
为了树立全局观点,克服思想方法上的片面性,学习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来看问题,既看到局部,又看到全局,既看到自己,又看到别人,既看到今天,又看到明天,前后左右,上下内外,四面八方都能看到,也是很重要的事情。全局性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东西,只能用心思去想,用抽象的思维加以概括,才能把握到它。同时在思想的时候,又只能用辩证法的方法,而不能用形而上学的方法,才能准确地把握到它。毛泽东同志在谈战争问题的时候说:“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或者是毫无根据地纯主观地说一顿;或者是只根据问题的一侧面、一时候的表现,也同样主观地把它夸大起来,当作全体看。但是人们的错误观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根本的错误,带一贯性,这是难于纠正的;另一类是偶然的错误,带暂时性,这是易于纠正的。但既同为错误,就都有纠正的必要。因此,反对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采用客观的观点和全面的观点去考察战争,才能使战争问题得出正确的结论。”(《论持久战》)如果把这些话运用在建设问题上和其他问题上,那同样也是很合适的。
为了树立全局观点,我们还要一方面努力学习理论和学习党的政策,认真做调查研究工作,使自己站得高一点,看得远些,看得全些;另一方面要严格遵守党章,遵守党的民主集中制,遵守党的纪律,认真执行党的政策,这样就有可能从全局上加以把握,调动一切积极性。上面说过,党的统一的政策都是从全局出发而制定的,代表全党全民的利益的,也是照顾了各个局部利益的,只要我们能认真学习党的政策,老老实实地贯彻执行,在学习和执行的过程中,政治认识就会逐步提高,自然也就会逐渐地树立起全局观点。一个组织性和纪律性很强的同志,那怕一时对某些问题还认识不大清楚,但是只要能相信党的话,坚决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按照党的原则办事,那是不致于犯大错误的。因为思想认识、政治水平和组织观念是密切相联系的,思想认识正确了,政治水平就提高了,组织观念也会加强了。组织观念很强的人,有努力学习的精神,思想认识比较容易正确,政治水平也就提高得快。
共产党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不仅解放无产阶级而且要解放全人类。这是共产党人特有的风格和最伟大的地方。一个共产党员,从入党的那一天起,便立志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共产党员应该是最有全局观点的人,应该成为顾大局、识大体的模范。为了共产主义事业,无数的先烈已经为之付出了最宝贵的生命。现在在各个战线上,千千万万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人物,正在领导人民奋不顾身地工作着,战斗着。我们在革命和建设中所获得的丰功伟绩,新中国的一切光辉成就,都是无数的共产党人、一切革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流血流汗的结晶。既然我们大家想立志做一个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就要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不为个人和局部的利益斤斤计较,大公无私,亲密团结,忠诚老实地为人民服务;同时要不怕困难,有干劲,有志气,工作拣重担子挑,享受宁甘落后,以吃亏为光荣,以狡猾为可耻,树立崇高的共产主义风格,培养高贵的道德品质,为了党的和人民的事业,不惜一切奋斗到底!如果这样,不论什么困难都可以克服,社会主义建设才能多快好省地前进!
第5版()
专栏:
高分子及其应用
王葆仁
二十世纪以来,一种新型的材料——高分子材料发展起来了。它不但可以和钢铁相比拟,有些方面还超过钢铁。因此许多人说:“二十世纪的下半纪,人类进入了高分子时代”。
其实,人类接触高分子的时间是很早的,可以说有了人类也就有了高分子。首先人本身就是由许多高分子与低分子化合物组成的,人的头发、指甲、血球、蛋白质等等都是高分子。人身上穿的衣服是由棉花、羊毛、蚕丝或麻等织成的。这些都是天然高分子,不过,人工合成高分子的历史还是很短的,1900年人们才把第一个合成高分子投入了生产,那就是酚醛塑料。第二个是1910年俄国化学家首先合成了丁钠橡胶。第三个是1930年美国化学家合成了尼龙66纤维。高分子成为一门科学是从1920年才开始的,在那一年德国的一位化学家开始了有关高分子的理论研究。
为什么把高分子看作是一种划时代的材料呢?这里就什么是高分子,它有什么用处,以及它的特点和将来的发展趋向等等作一些介绍。
什么是高分子
高分子是一种分子很大的化合物。分子就是物质的最小粒子,它又是由原子所组成的。有的物质的分子由几个原子组成,有的物质的分子由几十个几百个甚至更多个原子组成。每一种物质的分子都有一定的大小,有一定的组成,从而具有一定的性质。它们不能再用一般的机械方法分拆。如果用较大的能量把一种物质的分子拆开,那末这种物质就改变性质成为另外一种物质了,可是高分子并不如此。比如一种低分子化合物,它的每个分子都是一样大小,它的分子量也总是一定的;而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构成它的每个分子却不完全是一样大小,平常所谓高分子的分子量只是一个平均数字,即平均分子量。在要求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一个低分子是一个不能再分的最小单位;而一个高分子却可以被拉断或者切开,变成为两个分子,其性质仍不变。低分子的分子量一般是几十、几百,很少有几千以上的;而高分子的分子量则很少在几万以下,有的是几十万、几百万,甚至是“无穷大”。高分子不仅是分子量大,单单这样并不能表达出高分子的真正结构特征。高分子的结构特征是:以由结构相同的重复单位所组成的以长链为基础的化合物。所谓结构相同的重复单位,就是说高分子的一个分子是由许许多多结构相同的单元一个一个地以化学键连接组成的。所谓以长链为基础,就是说它可能是由一根一根个别的长链组成的,也可能是由若干根长链彼此间互相连接起来而组成的(也有一些高分子,其重复单位并不见得完全相同,这里暂不去讲它)。当然,组成高分子的这些重复单位,都是有规则地连接起来的。
高分子的长链究竟有多长呢?就一个中等的高分子,例如聚异丁烯橡胶分子来说,平均直径约为5埃(一埃为一千万分之一毫米,一毫米为千分之一米)而其平均长度约为25微米(一微米为千分之一毫米),即其长度约为直径的五万倍。按这样的比例,假如其直径为1毫米,则其长度约在50米左右。
如果高分子是由一根根个别的长链而组成的,就叫作线型高分子。如果在长链与长链之间还有一些短链把它们连结起来,就叫做体型高分子或网状高分子。不管是线型的或是体型的,它都是以结构相同的重复单位组成的,并且都以长链为基础的。
由于高分子具有这样的结构特征,所以它有一些性质与低分子截然不同。第一,一般低分子的形状可以认为是球形或椭圆球形的,因为它们的分子长度对直径的比例不大,二者很相近。这些球堆集在一起,球与球之间只有在接触点上才相互有些作用,力量也很微弱。因此,低分子几乎没有强度,不能作为结构材料来使用。例如我们所吃的盐和糖,就是球形的低分子堆集构成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很小,所以强度就很差。高分子就不同了,在一个分子中可能有几万个或几十万个原子。由于一个分子是由这么多个原子构成的,分子与分子间作用力大就发生了强度。另外,分子是要运动的,在运动中就要互相碰撞。不难想像,像一根直径为1毫米、长为50米的细线,是不可能保持直线状态的,同样,在分子互相碰撞的情况下高分子链也不可能保持直线状态,它必然是蜷[quán]曲的。因此,我们可以想像,它们的分子和分子之间必然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据此,我们可以说:高分子的分子间吸引力大,又是相互纠缠在一起的,因此它有强度,可以作为材料来使用。
第二,由于许多长链互相纠缠在一起,分子之间既可以相互吸引,又可以相互排斥,就像许多丝纠缠成一团一样,结果必然具有弹性。这是高分子的另一个特点。不管是线型或体型的高分子,它都具有弹性,最显著的就是橡胶。
第三,低分子化合物在受热之后,到一定的温度就可以完全熔化成为液体,即低分子有一定的熔点。可是,高分子在受热以后不是一下子就完全变成液体的,而是先经过一个软化的过程。这是因为,高分子是由许多条很长很长的链子构成的。当链的某一部分受热时,这一部分结构单位的运动量就要增加;可是由于高分子是不易传热的,除这一部分以外的其他结构单位则受热不多或甚至还未受热,这些部分的运动量就不大。因此,高分子不能一下子达到由固相转移为液相的变化。这就是高分子具有塑性的原因。
综上所述,我们也可以说:高分子是一种具有弹性和塑性而同时又具有强度的材料。弹性、塑性和强度这三项是高分子的基本的特点。此外,高分子还具有一些其他特性。例如,高分子具有良好的对电绝缘性能。这是因为高分子大都是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合键都是共价键,不能电离,不能传递电子。高分子对热也是绝缘的。这是因为它的分子是细长的,而且呈蜷曲状态,互相纠缠在一起,在受热之后不易振动起来,所以不易传热。同样,高分子对声也是“绝缘”的,这也是因为高分子的分子不易振动起来的缘故。
以上所谈都是高分子的物理性质。高分子的化学性质也是比较特别的。对低分子来说,只要某一种化学试剂能与它分子中的某一基团起化学反应,那么这种低分子化合物在这种试剂的作用下就要发生化学变化。但是,高分子的分子链是纠缠在一起的,许多分子链上的基团被包在里面了,因此纵然接触到能与它分子中的某一基团起反应的试剂时,只有露在外边的基团才比较容易地与试剂起反应,而被包围在里面的就不易发生变化。所以高分子的化学反应性能很差,对化学试剂都比较稳定。另外,高分子也是耐高能射线的,它对多种射线和中子流等的抵抗能力都比低分子强得多。这也是因为它的分子是互相纠缠在一起的。当受到高能射线的辐射时,它的表面可能发生分解,而内部却仍保持完好。根据以上所谈,可以明了高分子之所以和低分子在基本性质上有这许多差别,都是和高分子的基本结构有关的。
高分子的应用
高分子所包括的东西,从应用上来分类,主要有三类,就是通常所说的塑[sù]料、纤维和橡胶。此外,还有树脂、胶粘剂等等。
在工业、农业、日常生活、文体卫生等各方面,高分子都有很大的用处。
塑料主要有两大用途,一是作为结构材料,一是作为绝缘材料。绝缘材料对电器工业是绝对重要的。由于合成高分子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用高分子作绝缘材料,马达的体积就大大缩小了。同样大小的马达,其功率就可比以前大大地提高。
在电讯方面,如远距离控制、远距离通讯等等,都需要高频绝缘材料。但是在自然界,天然的高频绝缘材料是很少的。如果没有高分子的出现,人们就不可能大量取得这种耐高频的绝缘材料。许多电子元件,没有绝缘材料是作不成的。
如果没有高分子,轧钢机的生产效能就不可能有今天那么大。用高分子作成的大型轧钢机的轴承,性能比青铜要好得多。这是因为高分子在合成以后,它的分子是蜷曲而杂乱的;而磨擦则可以把蜷曲的分子拉直,并使其排列得更加整齐,这样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就增大了。因此经过磨擦的高分子不是被磨坏了,而是磨好了。合成纤维制品强度大而耐磨,不霉不烂,并且,它的生产周期短,产量也大。目前,正在进行关于直接把高分子作成薄膜制成衣服的研究。这种
“无纺布”的出现,必将引起纺织工业的革命。
在化学工业中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随着高分子的发展,这个问题已逐渐获得解决。除了金属管道反应器等用高分子防腐以外,现在还用塑料制成管道和反应器等等,它们不仅能耐腐蚀,又有很好的强度。
大家都知道,生土的颗粒是松散的,水少了会漏掉,水多了又会板结,因而生土上长不出好庄稼,必定要年年加肥料,使生土渐渐变成熟土。土壤的改良需要一定的耕种时间。现在有一种高分子,加到生土中可以把生土变成熟土。它能使生土粉末互相粘结成有一定大小的颗粒,能保持水分和肥料,适于种植。苏联正在大力进行这项试验。
在医疗卫生方面,高分子的用处也很多。除了熟悉的假牙义眼等外,比如大血管断了,可以用塑料管接起来。肾脏坏了,可以用塑料作一个人工的来代替。还有用胶粘剂接骨的,二三天内就可以把骨头粘牢。甚至头骨坏了,也可以用塑料补好。
上面所列,只是几个比较大的方面。在新技术、尖端技术的领域中,高分子也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探空技术,对于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的结构材料来说,满足飞上去的要求一般问题不大。这是因为摩擦决定于火箭的速度和空气的密度,上去时火箭的速度虽然逐渐加快,而空气的密度却越来越稀薄了,所以摩擦生热的问题不那么严重。但是当由空间返回地球时,情况就不同了。尽管装在飞船上的自动控制系统能使速度变慢,但由于大气层越来越稠密,阻力越来越大,由摩擦所产生的温度就非常之高,估计总在三千度以上。什么材料能经受得起这样的高温呢?钢到一千几百度就熔化了,合金钢顶多能耐到二千度,陶瓷到二千多度也不行了,因此这些材料都不能用。如果飞船外边的材料是一层比较厚的体型高分子材料,那末在高温下尽管它的外层烧起来了,而且还要被一层一层地烧下去,但是由于它是热的绝缘体又不熔化,所以外面的温度即使高达几千度,而内部的温度却仍不会发生变化。此外,高速飞行的发动机,例如喷气涡轮,其温度也可以达到二三千度,所以它也不能用金属材料,也在试用高分子材料来制造。总之,在探空技术方面有许多问题都是需要用高分子材料来解决的。
二、和平利用原子能。用化学方法提取放射性的原料,成本贵,效果也不好,如果应用离子交换树脂去分离铀和钍[tǔ]等放射性原料,则效果很好。还可用离子交换树脂来除去废水里所含的放射性物质。对于放射性的防护,也需要利用很多高分子材料。
三、电子技术。高频绝缘材料必须使用高分子,没有高分子材料,遥控、遥测就不可能。只有在高分子绝缘材料出现之后,人们才造出了雷达。
四、半导体。用塑料制造半导体虽然还在试验研究中,但这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目前的半导体,一般都用锗和硅来制造。这些材料只能作成很小的元件。如果用高分子作成半导体,那么就可以得到很大的材料了。大的半导体材料具有很大意义。比如半导体具有光电效应,设想我们把有机半导体作成像漆一样的东西,在屋顶涂上一层,利用光电效应,就可把电引下来。这时,发电厂、输电线等等就都可以省去了。
高分子的发展前景
目前全世界的有机化学工业中,高分子的年产量居第二位,仅仅次于石油。当然,单纯从产量上来比较高分子和石油是不合适的,因为石油是生产出来后就烧掉了,而高分子材料生产出来后还要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所以它的年产量也不一定非要达到石油那么高。
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速度是非常迅速的。如果把资本主义国家1940年的产量作为1,那么1957年的产量为5.4(十七年间增长4.4倍)。如果把1950年的产量作为1,那么1957年即为2.1(七年间增长1.1倍)。
在最近十几年间,虽然航空事业和电器工业的发展对铝和铜的需要量大大增加,但是铝和铜的增长速度还没有高分子材料快。就铝而论,如果把1940年的产量作为1,那么1956年即为4.1;就铜而论,如果也把1940年的产量作为1,那么1956年只为1.3。其他有色金属如锌也仅增加半倍,铅则仅增加10%多些,锡甚至减少了。如果把有色金属的总产量和高分子材料作一比较,那就更可看出,有色金属的增长速度远远落在高分子的后边。由1940年到1956年的十六年间,有色金属仅增长零点六倍,而高分子材料由1940年到1957年的十七年间增长四点四倍。
作为材料来讲,体积是有效数字,重量不是主要的。如果再从体积上把塑料和有色金属作一比较,那就更可看出高分子材料的发展速度了。例如:在1940年资本主义国家生产的有色金属的总重量为六百四十五万吨,折合成体积约为九十二万立方米;在同一年塑料的重量为三十五万吨,体积约为二十六万立方米。这就是说,在1940年从重量上塑料仅相当于有色金属总产量的5.4%,而从体积上则相当于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8%。可是到了1956年,情况就大变了。有色金属的年产总量为一千零四十三万吨,体积为一百九十万立方米。这时塑料年产重量为三百六十万吨,体积是二百六十七万立方米。从重量上塑料相当于有色金属总产量的35%,而从体积上则为有色金属总产量的137%,已经超过了有色金属。因此有人预计,十五年到二十年之后,高分子的总产量要超过一切金属冶炼量的总和,包括钢、铁在内。这也就是说,如果今天一个国家的力量是以钢铁产量来衡量的话,那么十五至二十年之后就要用高分子产量来衡量了。
高分子的材料增长得这样快,主要的原因是:高分子的品种多,性能好;生产不受资源和地区等自然条件的限制;加工方便,可以快速生产。
我国是一个六亿五千万人口的大国,我们需要生产多少高分子材料呢?根据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数字,1959年西德每人每年有十二点一公斤高分子材料,占世界第一位;美国每人每年十一公斤,占世界第二位;瑞典九点七公斤,占第三位;丹麦八点四公斤;英国七点五公斤。我国每人每年恐怕至少也要十公斤左右才够用。按六亿五千万人口计算,这就要每年生产六百五十万吨高分子材料,这差不多等于资本主义国家1957年全部产量的四分之三。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中国水利学会举行学术会议
讨论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及整治措施
最近,中国水利学会在北京召开了关于黄河下游河道演变趋势及其整治措施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水利部门的科学技术工作者、高等院校教师和老河工等。
会议认为,1960年三门峡水利枢纽投入运行后,由于水库调蓄洪水拦截泥沙的作用,黄河下游河道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在改造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例如,由于清水冲刷的结果,黄河下游河床将以下切为主,还是将以展宽为主?在新的水文、泥沙条件下,黄河下游河道演变的趋势将向弯曲性河道发展,还是将转化为具有江心洲的河型?等等。会上针对这些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关于河床将以下切为主,还是将以展宽为主的问题,与会者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在中枯水流量时(四千一五千秒立米以下),在下游河道枢纽工程以下的自由段,由于清水具有一定的洗沙能力,河床将以下切为主;但在遇较大洪水时,主流仍将发生摆动,促使河道展宽。也有人认为,下切不仅限于自由段,整个河道也有下切趋势。另外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边界条件未变,不仅大水时河床将发生摆动,而且中小水时河床也有可能发生摆动,从而使得河道展宽。此外,小水时河床容易坐湾,也可能造成滩地坍塌。滩地冲失不能回淤,因而清水下泄主要是使河床展宽。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根据目前已有资料,必须对下切与展宽两方面都有充分估计,现在还不能过早下结论。
关于河型转化问题,与会者一致认为黄河将由堆积性河流变为侵蚀性河流,游荡特性将逐步减弱。但是对河道演变最终趋势,会上却存在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根据世界上多数清水河流特点及模型试验结果,水性总是趋弯的,因此,黄河下游河道演变最终也将趋向于弯曲性。另一种意见认为,水性趋弯并不能说明黄河将来必然转化为弯曲性河道,而根据三门峡建成后的水文和泥沙条件以及黄河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宽窄相间的河段外形,黄河下游将来会出现较稳定的?河和江心洲。
关于河道治理工程的措施,会上也有较大的争论。争论的焦点是:黄河下游应整治为弯曲性河道还是具有稳定江心洲的河道?近期河道整治工程应以控制主流为主,还是应以护滩为主?
主张黄河下游整治为弯曲性河道的主要理由是:弯曲性河道溪线比较稳定,弯道导流长度较大,有利于下游段河势的稳定。护滩工程集中凹岸,在凸岸淤地成滩,能较好地满足防洪、引水、保护滩地及航运的要求。主张将黄河下游整治成具有稳定江心洲河型的理由是:江心洲平面外形较稳定,分?后环流减弱,工程养护量小,而稳定?河对于保证灌溉引水是有利的。既然河道本身演变趋势是向具有稳定江心洲的河型转化,治导线也就应该因势利导,促进其向稳定江心洲发展。另外一种意见则认为,按弯曲性河道并不排斥在个别河段特定部位出现江心洲,因此在设计治导线时,应该强调从实际出发;如果个别河段存在心滩及?河,那么,只要不妨碍行洪引水及航运,可按江心洲来整治,待将来根据发展需要再决定是否塞支强干,改造为弯曲性河道。至于近期工程安排问题,多数同志都强调指出:逐步控制主流与遏止滩地坍塌必须紧密结合。片面强调护滩,放弃对主流的控制,将长期处于被动地位;片面强调控制主流(真正控制主流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大量滩地崩塌,将不仅丧失前进阵地,造成被动,而且也因主流可能改变方向而造成当前防汛抢险的严重威胁。有人对此持有不同的意见。他们认为,目前三门峡到秦厂区间洪水尚未得到控制,河势摇动还比较强烈,单一治导线不可能适应大、中、小水不同情况,控导二方面并不能起到控导主流的作用,因而应该从保护滩地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