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9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编者按:河南省各农业科学研究单位的技术干部、高等农业院校的教师、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代表等,8月上旬参加了河南省农林学会在郑州召开的关于轮作制度的学术讨论会。到会的人根据近几年来的调查研究资料和生产实践经验,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精神,对轮作制度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和轮作方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流了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轮作制度的经验,并对轮作中的主副作物搭配、复种指数、合理安排休闲地等问题,提出了许多意见,现摘要发表在下面。
我们认为,各地都有适合当地条件的轮作习惯和丰富经验,如果同群众特别是老农一道,总结出一套因地制宜的轮作制度,并在报纸上交流这些经验,互相借鉴对今后农业增产必将有促进作用。
合理轮作促进生产
副作物要围绕着主作物安排
各地的轮作制度,都有主、副作物之分。主要作物一般占面积大,稳收,是当地主要口粮或商品作物,其种类因地区各有不同。例如小麦是河南省主要细粮和商品粮,也是主要口粮,适合当地冬春季节雨水少、气候干的条件,同时生长期间自然灾害比较少,产量较为稳定,因之,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强,占夏收作物的80%以上,成为全省一般粮食产区轮作制度中的主作物。但在西北山区和淮南地区,则又以玉米和水稻为主。在经济作物比较集中的产区,分别以棉花、烟叶、花生等为主作物。大家一致认为,在安排轮作时,其它作物都要围绕着主要作物,并为它创造良好的增产条件。副作物(或次要作物)一般应具有生长期短、收获早、茬口好的特点,它在整个轮作中,对季节性和劳畜力的调节,对于丰歉年景的调剂,起着重要作用。
在河南省各地轮作中,最普遍的是豆科作物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或搭配混播。洛阳专署农业局代表认为,小杂粮配合主作物轮作,能显著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总产量。对于红薯种植面积的扩大或缩小问题,会上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认为红薯茬口晚,影响主作物小麦的及时播种,应当适当压缩;有些人认为,红薯耐旱,虫害少,高产稳收,适宜种的地方,还应当栽种,至于它茬口晚,则可以种大麦等晚种早熟的作物来调剂或留作冬闲田。
复种指数的大小决定于
人力畜力和水肥条件
关于轮作中的复种指数问题,大家举出许多事实,说明如果盲目强调提高复种指数,破坏了当地合理的轮作制度,就会造成很大损失。根据各地的经验教训,正确的复种指数,主要决定于人力畜力和水肥条件。一般离村庄远的地施肥少,地力薄,应当少复种,采用二年三熟轮作制比较适宜;水肥充足的近地,可适当提高复种,采用一年二熟;条件更好的肥地,甚至可争取一年三熟。农业劳动模范胡福林谈到他种的一块丰产田,大麦套种棉花,棉花行里再套种白菜,一年三熟,每亩收大麦四百二十斤,皮棉九十斤,白菜七千斤。但山区和丘陵区的山岗薄地,或者人少地多的地区,一般轮作制只能采取一年一熟,冬季休闲;而丘陵区的平川地,或者人多地少的地区,劳力、肥料不缺,可以适当提高复种,争取多种多收。河南省农业厅的代表认为:在劳畜力、肥料不足的情况下,复种指数不宜提高,过高的目前应适当降低;当然,某些有条件的地方或地块,还应当保持一定的复种水平或者适当提高。最后,大家一致认为:当前重要的问题在于一方面要合理应用轮作制度,培养和恢复地力;另一方面,为了增产粮食与饲草,复种指数又不能降得过急。
混播套种是一项有效的增产措施
混播套种问题在讨论会上争论比较热烈。绝大多数人认为,这是充分利用空间,争取时间,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有效增产措施,也是我国农民争取稳收保产的传统耕作经验。混播套种的方式和方法很多。劳动模范胡福林的经验是:绿豆带玉米(薄地)或玉米带绿豆(较肥地),比单作绿豆或玉米每亩可多收三成到五成;红薯带玉米,比单作多收玉米六十斤,但玉米要用早熟品;红薯带芝麻,可额外多收芝麻二十五斤到八十斤。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今年在孟津县调查,在同样遭受干旱和晚霜为害的情况下,小麦单作的每亩收二十五斤,小麦豌豆混播的收四十九斤,产量高出近一倍。许多事实说明,混播套种不仅能抗御自然灾害,稳收保产,而且能充分发挥土地潜力,是投资小、收益大的有效增产措施之一。
混播套种为什么能增产呢?大家认为:一方面是利用不同作物的生物学和形态学特征,相互搭配,相互影响,有利生长。如高秆与低秆作物、深根与浅根作物、禾本科与豆科作物,使其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充分利用气温、阳光、水、肥、土壤等条件,以满足不同作物生长发育上的要求;另一方面,混播套种可以使单位面积内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更加符合客观规律,更能发挥群体增产作用,是合理密植的途径。会上也有人提出:近年来小麦、豌豆混播,豌豆象为害比较严重;同时混播的粮食,收获时多少有些混杂,不容易加工,以及对机械化作业有妨碍等问题,值得注意。
适当保留休闲地,可调节劳力、经济用肥、维护地力
关于轮作中安排土地休闲(冬闲和晒旱),掩青和种植绿肥的增产效果问题,大家也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洛阳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技术干部说:豫西地区过去晒旱麦地要占麦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近年某些地区片面强调提高复种指数,把大部分的夏闲晒旱地挤掉了,麦子产量因而减低。在当地农民中也有“种地不晒旱,枉在地里串”和“要想吃饱饭,必须留晒旱”的说法,说明留夏闲地的重要性。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代表,引用山西省在1955年对晒旱麦地系统观察资料,证实晒旱对土壤、水分保持有重要作用:不但有利于播种出苗,并能使土壤水分一直维持到小麦返青拔节期。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特别是水、肥困难地区,适当保留休闲地,是调节劳力、经济用肥、维护地力的好办法,也是经济有效的增产措施。但是根据老农经验,连续晒旱三年以上,效果就会降低,影响总产量,所以豫西在轮作中是二年晒旱后,必须回茬种一季晚秋。冬闲地在豫东平原粮食产区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引述在淮阳张营大队的调查材料,说明在中等肥力的淤地上,实行二年三熟轮作制,安排一次冬闲的作法,比一年两熟不冬闲可增产10%左右。但是中等以上的肥地,冬闲效果就不显著了。
至于在轮作中,如能以小杂粮掩青和种植绿肥,对以后种植的作物增产效果更加显著。新乡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今春在温县调查:以芝麻掩青后种的小麦,单产达三百斤,比茬子麦单产高一倍以上。据信阳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今年在信阳市卧虎大队所作的调查:冬作绿肥(紫云英)掩青的水稻,单产达七百五十二斤,比不种绿肥的每亩增产四十五斤。
最后,到会的人一致认为,必须进行调查研究,掌握更多的科学数据,系统地总结当地轮作的经验。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广西开荒扩种晚秋作物
广西许多地区在加强晚稻田间管理的同时,大力开荒扩种,力争秋季多收一些粮食。到8月底为止,仅据南宁、玉林、梧州三个专区的不完全统计,已经开荒近百万亩,新垦荒地正陆续种秋红薯等秋熟作物。
宁夏贮备牲畜过冬饲草
宁夏许多地区在小麦上场以后,就组织了打草专业组,突击为牲畜准备过冬饲草。永宁、盐池、中卫等县,到8月下旬已贮备干草五百八十多万斤。各国营农牧场利用草地、河滩、山坡等扩种的饲草也陆续开始收割,各地还将夏收作物的秸秆收贮保管起来做冬季饲料。
阜阳宿县等专区大力灭蝗保秋
安徽阜阳、宿县、六安、滁县四个专区有三百一十四万多亩作物发生秋蝗,经过飞机和广大群众大力防治,截至9月5日止,已经消灭了90%以上。
从目前蝗情趋势来看,在作为蝗虫主力的第二代被基本消灭之后,虽然残蝗密度不大,但不彻底加以扑灭,将来仍有危害麦苗的可能。因此,各地正在大力肃清残蝗,以防后患。
苏州专区力争秋粮超产
苏州专区正抓紧收割中稻前半个月的最后时机,加强田间管理。并为晚稻田追肥、拔草,力争秋粮超产。
防治晚稻螟害的活动正在全专区展开,喷药防治的田亩,到8月底已占防治面积的87.6%。
阿勒泰专区扩种冬麦
新疆阿勒泰专区在群山环抱、冬季风小积雪厚的耕地上适时播种冬麦。
为了扩大冬麦播种面积,今年8月中旬,全区召开了播种冬麦现场会议,总结和交流经验,并且给一些缺乏种子的公社调济了十几万斤乌克兰“三八”号冬麦种子。许多公社的生产队都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土地落实地块,并且提前放水漫地,作好播种前的一切准备。
沈阳市区十三万吨城粪下乡
沈阳市城粪下乡支援秋菜生产的群众活动,取得很大成绩。全市最近的一个月中,共出动三十三万八千多人次、十一万多台车次,运出粪肥十三万七千多吨。
初步估计,这次送到郊区的粪肥70%以上都是优质肥。


第2版()
专栏:

为明年栽插水稻切实作好准备
四川云南趁雨季蓄水保水
晋东南地区大小水库提早蓄水准备冬灌
新华社讯 四川、云南两省趁雨季抓紧蓄水、保水,为明年栽稻做准备。
8月以后,四川、云南进入雨季。四川除川东、川北部分受旱地区外,其他地区池塘水库蓄水一般都达到60%以上。云南全省的蓄水量已达计划蓄水量的一半,曲靖、玉溪、红河等地区,已蓄够大小春作物用水的60%到80%。
四川省在蓄水保水工作中,首先抓紧做好田间蓄水和小型水利工程蓄水工作,对一部分漏水、缺裂的塘堰进行了维修。南充、达县、宜宾等丘陵和山区许多地方还发动群众抓好冬水田蓄水工作。珙县各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固定了两千七百多名社员组成蓄水、保水专业组,现在全县应蓄水的稻田已有90%以上蓄了水。
云南省今年的蓄水工作动手比较早。蓄水前,许多地方检查修补了大中型水利工程,开挖引水沟渠,整修小型坝塘等。弥勒县的太平水库和陆良县的麦子河等水库,由于抢在雨季以前整修了堤坝,开挖了沟渠,蓄水量比去年同期增加了一倍。许多山区由于整修了小型坝塘,暴雨后又发动群众堵蓄洪水,既搞好了水土保持,也蓄住了山水,防止了山洪暴发。
本报讯 山西晋东南地区各水库提前关闸蓄水,迎接冬灌,预防明年春旱。
各地通过详细摸底,算清水账,因地制宜地作出了蓄水的安排,动手较早的晋城、阳城、沁水等县,8月上旬就开始组织劳力,对工程质量差,漏水的水库进行了整修,使一百八十四个水库及早关闸蓄水。晋城县对六十一个水库,设置了专管机构,库库固定了专人负责,目前已蓄水一千八百多万公方。屯留县屯绛水库管理局,经过对库存水量、来水量、今冬明春灌溉用水量三方面进行摸底,细算账,查清了水量不足明春灌溉之用,便立即采取了停止发电用水,节制副业加工用水,提早关闸蓄水,杜绝灌溉浪费水量等四个办法,已多蓄水一千一百多万公方。
8月下旬全区已有四百十七座水库提前关闸蓄水,已储备水四亿一千七百多万公方。


第2版()
专栏:

围垦海滩献出百宝
文武砂农场职工苦干三年生产出大批农副产品
本报福州8日电 福建长乐县国营文武砂农场职工,苦干三年,已把一片荒凉海滩建成鱼米之乡。三年来,这个农场粮食总产量达到三万七千二百多担,除口粮、种子、饲料自给以外,还交给国家粮食八千三百担,出售给国家大批猪和家禽,以及油料、甘蔗、麻、蔬菜等农副产品。
文武砂农场离长乐县城三十多里,全县约有一半左右的溪流在此汇集出海,一旦遇到暴风大潮,附近的壶井、万沙、白眉、百户等三十多个村庄常遭潮害。解放后,经过周密的勘察,于1956年3月正式开始围垦这块地方。人们在海滩上打下了三千多根木桩,完成土石方七十多万方,终于在1957年9月筑起了一座二丈五尺高、长三十三丈的自动启闭十八孔水闸,和一条一千六百多米长、二丈六尺高的堤坝。从此,不仅保障了周围三十多个村庄的农业生产,而且使坝内一万九千多亩海滩得到利用。
1958年2月,全县第一个机耕农场在文武砂诞生了。当时全场只有三百多个职工,三台拖拉机。第一年种了水稻、甘薯、高粱二千八百亩,花生、油菜、黄麻等九百亩。几年来,农场职工采取措施,积极改良土壤和水利灌溉条件,粮田逐年扩大,产量逐年提高。现在,全场已耕土地达到六千六百多亩。
文武砂农场在大办粮食的同时,还全面发展渔业、畜牧业、林业生产。现在全场共养猪六百八十多头,家禽一万零四百多只,利用四千多亩水面建立了养鱼场,今年共放养鱼苗一千四百多万尾,已捕鱼一千七百多担。此外还办了农具修配厂、家禽孵化厂、粉干厂、酒厂、磨粉厂、碾米厂等,这些工厂已为扩大农业生产积累资金十万多元。全场营造各种防沙林、防风林也有一千一百多亩。


第2版()
专栏:

改进分配办法 保证多劳多得
锦县南凌渔场产量激增
本报锦州8日电 辽宁锦县南凌渔场今年6月实行以组核算、单船计产、见产提成、超产奖励办法以后,进一步调动了渔工的生产积极性。
这个渔场原来是实行基本工资加见产提成的分配办法,但在见产提成部分的分配上,各种作业集体之间和组与组、船与船、人与人之间,不分劳动条件、体力强弱、技术高低、产量多少,都得同样的提成,结果影响了部分渔工的劳动积极性。根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这个渔场先后召开了三次渔工座谈会,确定了新的分配办法:
(一)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生产的樯张网船,实行以组核算、单船计产,见产提成、超产奖励;(二)对于单船独立作业的大型风船和袖网船,则实行单船核算、单船计产、单船提成和超额奖励;(三)对于扒蚶子等适于以单人计算产量的,实行单人计产、单人提成、超产单人受奖。这些办法实行以来,很受渔工欢迎。渔工刘万真说:“这种办法才真是多劳多得,今后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了!”
6月中旬全面实行上述分配办法后,渔工的生产积极性显著高涨。如蚶子捕捞队,过去全船队共带耙子、网兜三十五个,现在各增加到六十个,因而单船产量由过去的一千二百斤,提高到四千斤左右。以捕大中小杂鱼为主的魏启生产小组,过去捕捞效率较低,1至5月,用七排网,才捕捞七千九百斤;8月份的头六天中,仅六个潮次,他们仅用两排网,就捕捞水产品一千三百斤。


第2版()
专栏:

海上捕鱼
 温州美术幻灯创作室


第2版()
专栏:

大安县推广老渔民捕捞经验
春夏两季渔业生产收成好
本报长春8日电 吉林淡水鱼重点产区大安县,认真推广老渔民捕捞经验,今年春夏两季渔业生产获得丰收。
大安县养鱼面积共三万多公顷,定置渔场八十四处,历年鱼产量约为全省总产量的五分之一。
今年春天,大安县人民委员会召开了老渔民座谈会,分析了春季生产的特点,决定多打深水、回水,鱼和稳头鱼,分散找网点集中捕捞。许多公社还组织老渔民传授技术,提高产量。大赉镇公社渔业大队第四队和第七队,抓住春季生产的特点,在月亮泡外口一带捕捞深水、回水鱼,每天每只船(两个人)平均捕鱼五百多斤,比去年同期日产量提高一倍多。在两个月的春季生产中,这两个队的二十只船,有九只船各捕鱼万斤左右。
夏季历来是渔业淡季,为了在这个期间多捕些鱼,各公社总结了有经验渔民所采用的一些捕鱼方法,以适应今年夏季江水上涨、鱼群分散的特点。月亮泡公社新发大队渔业队,五只渔船,用喂鱼卧子方法,每天每船平均捕鱼一百五十余斤,比历年同期日产量有所提高。


第2版()
专栏:工作研究

适合打什么井,就打什么井
本报记者 何成
既利用地面水,也利用地下水,既利用机井,也利用砖石井,这是兴办水利和开发地下水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根据北京市房山县的实际情况看来,要开发地下水,机井是一支新生的力量,砖石井是一股不能忽视的力量。
房山县西北部是山区,中部是丘陵和平原区,东南部是低洼区。春播和夏种时,山区、丘陵地区和平原地区,经常发生干旱,需要抗旱播种;到了夏末和秋季的多雨季节,山洪下泄,低洼地区又常发生洪涝灾害。设法把水管住,按照人的需要加以调节,在房山说来,是农业生产能不能上得去的首要环节。
整个说来,房山地区的地面水是不充裕的。河流不多,水量不大。遇到今年这样百年少有的大旱年,地面水就显得更少了。今年7月上半月以前,房山县最旱的时候,全县地面上可以利用的水,总共只有五个多流量,全部用来灌溉农田,只能灌溉五万多亩,占全县现有耕地面积的7%多些。全县有十多条河流,除了三条较大的,其余都断流了;全县有十五座中、小型水库,除了靠永定河补水的大宁水库和龙头水库剩水无几外,其余都干涸了。
房山地面水不足,地下水却是非常丰富的。根据初步勘探,地下水的动储量、调节储量和静储量都相当充裕。从地质条件来看,全县可分为四类地区:西北部山区是基岩列隙水区,地下水比较少;靠近山麓的山麓边沿浅水区,水源也不太好;在中部地区有两块高岗地,是冲积洪积层浅水区,水源不错,但地下水位低;在河流平原浅水区,水源最好,地下水位高,容易提取出来。
解放以来,房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兴修水利、消灭水害作了浩大的工作。近三四年,在利用地面水和地下水方面,在抗旱和防涝方面,更进行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建设。为了有效地利用地面水,从1957年冬季到1960年秋季,全县建设了中小型水库十五座,可蓄水四千万方,建设了农田灌溉渠道二百多条,可灌溉农田十万多亩;建设了扬水站八十五处,可浇地约五万亩。加上其他水利工程,全县可灌溉的农田达二十三万多亩,今年已经发挥灌溉效益的达十六万七千亩,有效灌溉面积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增加了近一倍,比解放前增加了十五倍多。
1960年以前,房山人民集中力量对付地面水,在不长的时间以内,建成十五座中小型水库;在房山来说,这实际上是一批大中型水利工程。一定时期抓住一定重点,这种作法是正确的。水库可以拦洪防涝,蓄上水后,又能灌溉抗旱,在当前以至今后的很长时期,都是水利建设中极重要的力量。今年8月1日到2日,房山集中降雨一百六十毫米,在多年来是少有的。解放以前,降雨一百毫米,房山东南部良乡、琉璃河一带就要被淹,现在降雨一百六十毫米,那些地区安然无恙。
水库是开发水利、控制水害的有力武器,但不是唯一的武器。遇到特大的旱灾,水库无水可蓄,无水可用,对抗旱就无能为力了。根据两年连续大旱的经验,房山从去年冬季开始有计划地打机井,提取深层地下水。到今年7月上旬,全县已经打成五十六眼,其中四十八眼及时发挥效益,可以灌溉园田七百多亩,灌溉大田四千二百多亩,点播六千五百多亩,三项加在一起,受益农田面积达一万一千四百多亩,此外,还利用旧砖井五百余眼,其中有三十余眼安装了电动扬水机械,在今年的抗旱播种、抗旱保苗斗争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房山县水利部门根据地形、水文等客观条件确定以县里的两块高岗地重点打机井,是合乎因地制宜的原则的。这两块高岗地有耕地五万多亩,没有地上水可以利用,春季经常要到几里外的地方担水点种。这里地下水位很低,一般约在十五米到二十米,只能打机井取水。在这两块高岗地打的机井,一般说来是成功的,发挥了一定的效益,受到群众的欢迎。
房山县农村还有砖石井三千零九十四眼,在大旱时候,水源足的和能出水的有九百零七眼,在抗旱播种、抗旱保苗斗争中发挥了相当的作用。城关公社羊头岗生产大队在三眼砖石井上安装了五寸水泵,用电力抽水,在7月上旬浇灌了近三百亩农田,并用这些井里的水点种了近四百亩晚秋作物。石楼公社坨头生产大队在一个一字井(一字井实际上是个长方形的水槽,状如一字,故名一字井)的周围,安装了八部抽水机,灌溉稻田近八百亩,在十眼旧砖石井上安装了水车,用畜力扬水,浇灌近百亩园田和一部分大田。坨头生产大队还在夏种中打了六眼小土井,取水栽种白薯,也起了一定的作用。房山全县可以利用的砖石井九百零七眼,以每眼保浇五亩农田计算,可以保浇四千五百多亩。根据目前我国农业生产和经济发展水平,打新式机井,只能在有技术、有器材、有动力的地区逐步进行,在多数地区还是要打砖石井。砖石井既可以用电力抽水,也可以使用其他动力,在目前以至今后一个长时期内,在大多数地区,还是提取地下水的主力。
解放以前,房山县有四五百眼砖石井,到1952年底,发展到一千七百多眼;1957年又增加了两千七百多眼;1958年发展最快,一年激增四千二百多眼,总数累计达到八千七百多眼。1959年以后砖石井减少了一些。减少的原因,据说一是有些井因年久失修,无法利用了;二是有些在地下水位高的时候打的井,到干旱时候,水位降低,不能用了;三是有的地方对砖石井的维护工作抓得不紧,没有及时整修;这些地方对砖石井的作用认识不足,也是砖石井减少的一个原因。
打什么样的井利用地下水,跟做一切工作同样,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办事。在必须打机井又有条件打机井的地方,就打机井。在可打机井也可打砖石井的地方,根据当前人力、物力等等条件,应当尽量打砖石井,而不勉强打机井。只能打机井,不能打砖石井的地方,在那里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机井,是对的。像处于平原地区的羊头岗生产大队,地下水源很好,水位又高,打三丈多深的砖石井,水就够用。那里的人认为,就可以以打砖石井。砖石井投资比机井投资少得多;大队又有打砖石井的悠久历史,干部和社员有丰富的打井经验,自己会设计,会施工,会修理。这个大队也打了几眼机井,大队干部和社员把各种条件加以综合比较,最后认为还是应该多打砖石井,而不宜于多打机井。
砖石井是群众所熟悉的东西,自己会打,自己会用,在技术方面,领导水利的部门要作的事情,确实不像打机井要作的那样多。但是,对于这种涉及广大群众的、为保证农业丰收所必需的大事情,还是应该从多方面加强领导。今年7月上旬,房山旱情达到顶点的时候,全县三千零九十四眼砖石井,其中有许多完全干涸了,有不少水位也降低了;但是,有的生产大队搞得很好,他们在干旱的天气里继续发挥了砖石井的灌溉效用。也有一些生产大队没有加工、改造、利用这些旧砖石井。可见其中是有困难的。这些旧砖石井能否加深?怎样加深?有没有砖石木材?能不能调集足够的人力参加施工?旧井加深以后,怎样提上水来?能不能配备扬水机械?如果不能,那么,旧水车的水斗够不够长,牲口能不能拉动加长了的水斗?如此等等,都需要有关部门帮助生产大队,加以适当的计划、组织和安排,并在机械、物料方面,给以可能的支持和援助。如果说改造、利用旧砖石井还要做这许多工作,那么,打新砖石井要做的工作就更多了。
总之,无论是机井,或是砖石井,都要因地制宜,都要加强领导。客观条件允许打什么井,就按照实际情况打什么井,不必求其一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