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请群众提意见:准备什么样的防寒用品?
哈尔滨第一百货商店开消费者代表会 商讨生产数量、样式和供应办法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哈尔滨市第一百货商店召开了以冬季防寒物资为主要内容的消费者代表会议,来自不同工作岗位的代表们对做好防寒物资供应工作,提出了许多有益的意见。
这个商店今年冬季防寒物资的供应准备工作做得比较早,一部分冬寒商品已经投入生产。商店曾派出以市劳动模范、服装鞋帽组的售货员盛仙芝等人组成的三个冬季防寒物资需要情况调查组,分头到电线厂、工具厂、航运公司、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二十多个单位,调查了解群众过冬需要棉服、棉鞋、棉帽等冬寒商品情况,征求了各个阶层的消费者对今年防寒物资供应工作的意见。仅棉服、棉鞋两项,消费者就提出了七百多件意见和建议。商店吸收了群众的合理意见,积极改进。如电线厂、工具厂等单位的许多工人要求多生产一些半截的“棉猴”,既省布又灵活方便。有的消费者还建议加工“棉猴”可以取消腰带,少留几个兜。商店根据消费者的这些意见,和工厂协作,制做了四、五种样品,拿到柜台上展览,受到了群众的欢迎。他们还根据部分群众的要求,加工了一些棉便服、活面的男女棉裤、省里省棉花的“棉猴”等十几种冬季服装。
为了把今冬防寒物资供应工作做得更细,这个商店在8月30日召开了消费者代表会议,邀请了汽轮机厂、市立医院、道里公社星火分社第四管理区等二十四个单位的三十多名消费者代表,专门研究冬季防寒商品的准备和供应问题。专门为这个商店生产棉服、棉鞋的宏光服装厂、哈尔滨服装厂等单位也派代表出席会议,听取消费者的意见。会上,商店的经理、服装部的售货员向代表们介绍了棉服、棉鞋、棉帽等商品的准备情况,和供应工作的意见。消费者代表们试穿和鉴定,商店展览的一些棉服、棉鞋、棉帽的样品。有的代表对这些样品的样式、花色、质量提出了许多改进意见。在会上,代表们还把各方面消费者对今冬需要的防寒商品的数量、样式和供应方法,反映给商店和工业生产部门。根据群众要求,消费者代表、生产部门的代表和商店的领导人员共同研究,提出了许多今冬防寒商品的供应工作的具体办法。


第3版()
专栏:

邀请专家和消费者鉴定产品
沈阳很多轻工业企业认真改进产品质量
本报讯 据沈阳晚报消息:沈阳市制鞋、文教印刷、鞋革、日用五金、日用化学、玻璃等六十个生产单位,分别举行产品质量鉴定会,广泛邀请各方面的专家、消费者,给三百余种日用轻工业品进行质量鉴定。
被邀请的有经常领队出国参加球赛的东北体育宫竞赛技术指导科的足球指导员,有曾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奖者沈阳音乐学院的教师,有演奏小号、黑管、定音鼓的演奏员,有各戏剧院的著名的琴师,有基层商店的业务员,修鞋的老鞋匠,具有多年酿酒经验的老工人,各医院的医护人员和自行车试用的顾客等。
参加各单位产品质量鉴定会的消费者代表和专家们,对今后如何提高轻工业品质量,改进产品的设计,增加花色品种等,提出了许多珍贵的意见。东北体育宫竞赛技术指导科一位指导员说:“和平区文教厂生产的足球鞋比过去有很大改进。但缺点是鞋的舌头太硬,磨脚,鞋后腰应软些,如开一个小口,穿着就会更舒适些。”他还建议打鞋钉时垫一层钢纸,能够延长鞋的寿命。红旗人民公社修鞋训练班的一位老鞋匠,拿着和平丝钉厂生产的鞋钉和市第一小五金厂生产的鞋钉说:“第一小五金厂的鞋钉帽圆、帽正。钉有螺旋槽,钉鞋时钉尖自己盘住,不硌脚,缺点是钉尖过尖了。”他认为和平丝钉厂的鞋钉不如第一小五金厂的鞋钉好。和平丝钉厂技术股长当时就表示接受这个批评,要虚心向市第一小五金厂学习,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自行车厂的产品经过商业部门的鉴定和用户的试骑,都认为比过去有较大改进,但飞轮还有些瓢摆,紧固件松动,转动件还不够灵活。对鞋革、玻璃计器等产品,专家和消费者也都认真地给产品作了质量鉴定,并提出了改进意见。
许多生产部门听取了专家、消费者的意见后,都采取切实的措施,着手改进产品的质量、规格,增加产品的花色品种。和平区文教厂把7月份进厂的铁梨木作了选料分类,组织了技术力量,改进小号和黑管的质量。市老龙口酒厂和铁岭酿化厂听取了工人的意见后,也积极与市轻工业局装璜研究所联系,研究改进装璜设计。自行车厂根据用户的意见,严格执行了工艺操作规程,同时组织技术人员加强了技术研究,改进了工具,使自行车各部零件的合格项目由四十多项增加到五十五项。


第3版()
专栏:

长春桃源公社金属冶炼厂
抓紧生产冬季采暖用具
本报讯 吉林长春市南关区桃源人民公社金属冶炼厂,积极生产采暖用具,最近,已经生产了烟筒、火炉、拐脖、炉铲等产品七千多件。
在安排生产时,冶炼厂的领导干部和供销人员到附近的第六百货商店基建门市部了解了消费者对采暖用具品种、规格的意见,然后根据本厂的生产能力和原料材料情况作了安排,使冬季采暖用具比去年提前两个月开始生产。
为使冬季采暖用具所需用钣金、薄铁等原料材料得到保证,他们除了充分挖掘厂内潜力外,还和汽车厂等大工厂挂钩,利用他们生产中剩下的边角下料来生产。另外,还对原料材料作了分类排队,因活下料,大料大用,小料小用。
为了保证冬季采暖用具经久耐用,这个厂非常注意产品质量,严格执行三级(个人、小组以及车间)检查和三级
(生产小组长、车间主任和仓库检查员)验收的制度,使出厂产品的质量件件合格。


第3版()
专栏:

把商品打扮得更漂亮些
利华印刷厂改进商标、包装纸的印制
本报讯西安市阿房区利华印刷合作工厂努力改进商标、包装纸的印刷工作,让商品打扮得更加美观悦目。今年这个厂已经印制出各种商标、装璜图案纸四百多万张,其中有比较美观、新颖和色泽鲜艳的雁塔牌衬衣、钟楼牌围巾等商标纸,和雁塔牌洗衣粉、胖娃娃牌痱子粉、红葡萄牌酒、铁路牌水果糖等二十多种包皮装璜图案纸。为了提高产品装璜质量,这个厂曾派人访问用户,征求关于装璜纸和商标质量的意见;派技术人员和老工人到兄弟印刷厂去学习先进经验。
在商标、装璜图案纸的制版、石印、铅印等各个工序,这个厂指定有数十年生产经验的老工人石德俊、王承璋、张维新、王汉亭等,专门负责研究、设计和印制。


第3版()
专栏:简讯

鞍钢维修各种仪表
今年3月以来,鞍山钢铁公司用了将近四个月的时间,全面普查了各单位的仪表和自动装置,并且针对查出的问题按轻重缓急安排了检修;有些关键设备,还增添了新的仪表和自动装置。


第3版()
专栏:简讯

重钢健全原始记录
重庆钢铁公司转炉二车间建立和健全原始记录制度,改进生产管理。这个车间在场料、化铁炉、冶炼和浇注各工段设立了专职或兼职原始记录员,详细记录各种生产情况。车间干部根据这些详细记载,准确地指挥生产。


第3版()
专栏:简讯

抚顺煤矿回收废材
抚顺煤矿加强废旧物资的回收、复用工作。矿务局、各矿和采区三级,都成立了专业机构,或者指定专人,管理废旧物资的回收,每月都按时具体安排回收工作;各矿还建立了废旧物资回收复用奖励制度和“以旧换新”的器材管理制度。职工们回收废旧物资的积极性很高。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已回收废旧金属一万二千多吨,废旧坑木二万二千多立方米。


第3版()
专栏:简讯

仓库工作服务生产
天津新港船舶修造厂的仓库管理人员针对今年下半年生产任务大,需要的材料品种规格复杂等情况,改进工作方法,主动到车间做好供应工作。每天,五个仓库都派出专人到有关用料车间了解生产情况,征求车间职工对供料方面的意见,并主动供应材料。


第3版()
专栏:简讯

生产自行车零件
成都自行车制造厂扩大了自行车零件的生产。今年1至7月份已生产出飞轮、钢珠、链条、轴碗和钢丝等易损零件四十七种共二十八万多件,品种和产量都比去年同期增长,质量不断提高。


第3版()
专栏:简讯

株洲清理仓库物资
湖南株洲市商业和物资工作部门,发动职工群众,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清仓工作,并及时处理了这批物资。据初步统计,共清理出积压呆滞物资总值达一千二百多万元。其中生产资料占八百多万元,生活资料四百多万元,这些物资都供应了市场。


第3版()
专栏:简讯

迎接秋粮加工旺季
宁夏固原县油面厂在今年粮油加工旺季里,任务要比往年大,而厂里的设备却比较陈旧。因此厂里从7月下旬起,一边组织生产,一边开展设备检修。工人们决心要在粮油加工旺季到来前,把机器都检修好,在生产旺季里好好干一场。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紫金铁锅
广东省紫金县生产的紫金铁锅,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紫金铁锅的特点是:锅身轻薄,光滑,炒菜不耗油,容易受热,省燃料,高温不爆炸、样式美观,品种共有二十二种。
解放后,紫金铁锅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1957年年产量曾达到八十五万只,超过解放前年产量好几倍。它远销中南广大地区,以及香港、新加坡、马来亚等地。今年,紫金铁锅的生产更加扩大了,省领导机关决定在这里投资,建立一个年产百万只锅的基地。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四平花轮车
吉林四平市木器厂依靠老工人,生产名牌花轮车,支援农业生产。
这个工厂生产的花轮车有多年历史,它的特点是木料好(车轴、车框都是用榆木料),铆脐准,光滑,结实,载重量大,得到农民的欢迎。今年这个工厂发动老工人研究提高生产技术,改进生产设备,更好地保持和发扬了花轮车的传统特色。例如:过去生产花轮车用的木料,一般都要“困一年”,干燥好了再造车。现在工厂采用干燥室烘干木料的办法,湿木料有一周的时间就能烘干。在选料和配料上,老工人也根据多年的经验,提出了改进方法。如配料坚持什么料做什么用的原则,绝不随便以次料顶好料。工厂还革新技术,改革设备,用旋车头机、倒铆锯、刮弯刨、旋轴机等代替了手工操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无锡铁猫牌鱼钩
无锡绿波鱼钩厂生产的铁猫牌鱼钩,是深受群众喜爱、行销全国的传统名牌产品。它的特点是:倒刺细而锋利,角度正确,鱼上钩不易逃走,硬度好,拉强度高,花色多。
无锡生产鱼钩已有五十多年历史,但铁猫牌鱼钩还是1950年才由邓松岩开始试制生产。邓松岩原来是生产一般土钩的,早在二十多年前,他看到日本钩子行销中国,就想自己生产出一种好鱼钩来代替日本货。但在反动统治下,他得不到任何支持,直到解放后,才开始着手试制。
现在铁猫牌鱼钩的生产已有了很大发展,产量今年可以达到八千万只左右。在花色品种上,由于深入渔民区调查研究,几年来增加了带鱼钩、黄鳝钩及虫钩等十多种,既有渔民用的捕捞钩,又有业余钓鱼爱好者的吊钩,花色规格共达一百多种。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临清“千张袄”
“千张袄”是山东临清市的一种传统名产,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千张袄”是用三千六到四千块很小的碎皮子精巧地缝成的。解放前,“千张袄”生产已中断了二十多年,到1955年建立皮毛生产合作社时才恢复了“千张袄”的生产,当时全行业掌握这套手艺的总共只剩下了二十一人,年龄都在六十岁以上。
这几年来,合作社的老师傅们积极地带徒弟,传授缝制“千张袄”的精巧技术,在新招收的一百八十名学员中,已经有一百二十人基本掌握了“千张袄”的技术,头二年出师的学员,有的也开始培养徒弟了。因而“千张袄”的产量逐步上升,去年产量达到五千多件,比恢复生产的第一年提高了十多倍,除当地销售外,还远销到济南、天津、北京、青岛、济宁等地。今年他们的计划产量比1960年要再提高60%。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南丰泥炉
南丰泥炉是江西名牌手工业产品,轻便灵巧,耐温性强,经久耐用,一向为群众所欢迎。由于反动政府的摧残,解放前夕,南丰全县做泥炉的只剩下十三户,生产人员十六人,泥炉产量很少,这一名牌产品已陷于奄奄一息的境地。
解放后,南丰泥炉得到了发展,到1956年,泥炉的年产量已达六万五千多个。近几年来,工人们在提高质量增加品种方面,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现在出厂的鼓炉能耐高温三百度,负重一二百斤。在花色品种方面,除原有的柴、炭炉外,还增加了盖炉和煤球炉,炉号由八个增至十八个。


第3版()
专栏:各地名产

四川省成都市竹制工艺品厂工人利用边余料制造香烟盒、火柴盒等式样别致的新工艺品。这是漆工在给竹、木镶嵌的香烟盒上漆  新华社记者 张齐才摄


第3版()
专栏:试试看

编者按:无锡读者张毅同志来信,介绍了无锡砖瓦厂试验内燃烧砖成功的做法。我们将信转给建筑工程部,征求他们的意见。建筑工程部研究室回信,认为无锡砖瓦厂的做法是好的,同时还推荐了北京新都砖瓦厂实行内燃烧砖的一份材料。现在我们将这三份来件一并发表在这里。
无锡砖瓦厂试验成功内燃烧砖
我们无锡的地方国营无锡砖瓦厂,从今年二季度开始,试验利用煤渣“内燃烧砖”得到了成功,煤耗由每万块砖零点九吨,降低到零点二一七吨(以代用燃料折合标准煤计算),日产量从七万块提高到九万块。这个厂在采用内燃烧砖后,没有向国家要煤,生产了一千一百万块砖。
砖瓦厂的同志最初看到附近望亭电厂有大量煤渣堆积着没有用,就想到利用煤渣来烧砖。这个建议得到了厂领导同志的大力支持,经过反复试验,结果是以煤渣占5%到5.5%的比例最为适宜。按照这一比例制成的砖坯,装入轮窑经过预热,坯体即发生内燃,不要外加燃料,即能焙烧成砖。由于砖坯内燃不再外加燃料,不仅省煤,而且缩短了焙烧时间,节省了劳动力,减轻了劳动强度。
在试验开始时,由于窑内温度不匀,经常烧出“黑心砖”和生砖,质量达不到标准。经过老年工人樊达明的悉心钻研,多次试验,逐步掌握了内燃烧砖通过互相辐射传递热量的规律,采取了边密、中稀装坯法和局部加热,利用哈风调节温度等措施,基本上消灭了生砖和“黑心砖”。
最近江苏省建设厅的同志,以及各地兄弟厂都派人到这里来参观,认为内燃烧砖的成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火度足、强度高于一般外热烧砖的质量。 中共无锡市建筑委员会 张毅


第3版()
专栏:来信

建筑工程部研究室的信
编辑同志:内燃烧砖法确是砖瓦业节约煤炭的一个好门路。这个经验尚未被全国各地普遍重视和推广。目前据我们掌握的情况,仅有北京、辽宁、江西、四川、江苏等省市的部分砖瓦行业推广了,收效较显著,一般可节约煤炭30%。如果宣传一下,引起各地重视并普遍推广这个经验,将会对节约煤炭起良好的作用。
无锡砖瓦厂的报道我们同意,但据我们所知,北京新都砖瓦厂在推行内燃烧砖法方面,经验更全面和完备些。现附上新都砖瓦厂的材料一份,请你们处理。
建筑工程部研究室


第3版()
专栏:来信

新都砖瓦厂的经验
北京新都砖瓦厂从去年12月开始,推广内燃烧砖法。在推广过程中,这个厂抓住了“掺、码、烧”三大关键。首先,他们重点解决掺配问题。在掺配工序上实行定人、定量(掺配燃料数量)、定配比(煤灰比、煤土比)、定工具(铁锹及轱辘马大小)的四固定办法。同时,制订了十五种炉灰发热量的比较牌发到车间,按照各机房的不同土质和燃料资源,确定了各个台机器的混合燃料掺配量。
各窑陆续点火后,他们重点抓码、烧两个关键,及时研究和解决码、烧技术问题,达到底部保温强,窑内气流均匀,适应内燃砖的特点和要求。这个厂还选定各车间技术研究小组的主要骨干和车间检验员,每月进行一至二次巡回检查;规定了厂和车间专职检验人员重点抓掺、码、烧三关,检查燃料颗粒度,掌握掺配比。
这个厂推广内燃烧砖法的最突出的收获,是显著降低了煤耗。这种烧砖方法,不必像普通烧砖那样需用大量的优质煤炭,只需从窑外边火眼添加一至三百公斤煤,加上掺入坯内的混合燃料(煤粉与焦炭末),合计每万块砖耗煤只零点四至零点五五吨。如果按发热量折算成标准燃料,每万块耗煤也只有零点七吨左右,比去年全厂平均每万块一点五二吨(折合标准燃料一点三四吨),降低了将近一半。
推广内燃烧砖法,也提高了砖的质量。经过试验,内燃砖每平方厘米平均抗压强度为一百二十六点二五公斤,抗折强度为三十二点七五公斤,达到了一百标号以上,不仅完全适合建筑工程的质量要求,而且能够减少在装卸运输中的碎、断损失。同时,由于采用内燃烧砖法可以适当地提高窑内码坯的密度,相应地提高了窑的有效容积,从而使产量也提高了。由于采用内燃烧砖法,不必在窑顶大量添煤,窑内灰尘也随之减少,出装窑工序的操作条件得到了改善,清窑底、掏哈风等高温作业也减少了。


第3版()
专栏:行行业业

天津自来水今昔
新华社记者 虞锡珪
水,看来并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但它却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要素。天津的老一辈市民还清楚地记得解放前一遇到干旱,时断时续的自来水所带给他们的痛苦。那时候,为了水,人们要付出高价在恶霸把持的水龙头下忍气吞声,不然,就得冒着烈日,跑到好几里以外的河坑里去挑取。
也正因为这些天灾人祸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在近三年——半世纪以来所罕有的大旱年头里,特别在今年水源紧张的情况下,当人们拧开自来水龙头,看到冲力很强的清水奔流而下的时候,心里就不禁对自来水厂的工人们涌起感激之情。
开源节流战旱魔
6月的太阳像一把火伞似地笼罩着大地,天津自来水公司党委书记刘钊和副经理毛学勤等在南运河上游调查水源情况时,发现水位很低,流量也逐渐下降,附近的支流已干涸得露出河床,旱象在严重地威胁着城市几百万人的生活用水。开源节流已成为迫不及待的事了。
于是他们又赶到子牙河岸。要想度过这紧张的枯水季节,只有把子牙河的水引到南运河,通过干管吸进水厂。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只有开挖一条渠道,接通市郊一个扬水站的灌溉渠引水。
新渠道附近的公社社员们,听说市内供水紧张,十分关心,表示全力支持自来水公司的开渠措施,并帮助公司安排了渠道线路,以免影响园田生产。6月13日清晨,当市公用局和自来水公司的职工们赶来挖渠道时,发现当地社员们早已来到工地,等着帮助他们开挖渠道。他们发挥了忘我的劳动热情,只用了六个多小时,就挖成了一条一米深、一百米长的沟渠,接通了扬水站的渠道,把子牙河的水引了过来。尽管今年水源的紧张状况是自从天津有自来水以来的六十年中所少有的,但是水厂一直也没有断过水。
提高水质保健康
由于干旱,水源贫乏,水的流量和冲稀力都很小,水里最容易孳生细菌或其它微生物。因此,在枯水季节,怎样保证自来水的卫生,便成为水厂职工的重要课题。
自来水公司副经理毛学勤领我参观水厂的时候,从水质化验室的培养箱里,拿出一只圆形玻璃盘,盘底上有十处像泥巴似的小污点。毛经理说:“从这十个污点来看,昨天的水质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标准。”原来,那十个污点并不是“泥巴”,而是从一毫升水中寻找出来的仅有的十个细菌,经过二十四小时的培养后,分裂成的细菌群。按照国家规定,每一毫升自来水所含的杂菌不能超过一百个,超过这个数目,就会有害于人体的健康,而这一毫升自来水中,只有十个杂菌,这证明水质已经达到先进水平。
为了提高水质,从河里引进厂的水,除了经过自然沉淀、混凝沉淀和过滤外,还要经过两次严密的消毒。这个水厂的职工在采用了苏联的先进经验——“氯胺净水法”以后,又创制了“管道中途自动加氯器”,保证远近管道中存有适量的氯气,以便进行水流自我消毒。他们还在全市设立了一百三十个水质检验点,经常化验水质,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在新建的“过滤站”大楼的前厅里,记者看到一幅巨大的水质化验报告表。表上的数字告诉人们,每天自来水中的杂菌和大肠菌的含量,都低于国家规定指标。水厂职工们并没有因此满足,他们还在想办法继续提高水质。当我参观另一座过滤站时,就看到青年技术员赵鸿书正在和工人研究新的过滤料——“煤滤料”。
六十年的变迁
站在沉淀池旁,看着混凝混合井里咆啸着的巨大的漩涡,工人出身的老厂长侯桂根向我介绍了水厂的今昔。他说,今年正是这个水厂诞生六十周年。解放前,不论是英国资本家、日本侵略者或国民党反动派,都把自来水当成剥削劳动人民的工具。那时候,由帝国主义者占领的租界区和富豪巨贾的住宅区,管道密如蛛网,质量最好而价格最低的自来水一直送到他们的浴室、厨房和花圃,而广大劳动人民却分享不到。侯桂根说:“就拿附近的三元村来说吧,离水厂还不到一公里,可是那里的居民过去一直饮用河水。直到解放以后,人民政府才在那里安装了管道,使人们用上了自来水。”
解放前,在劳动人民居住区,也有几条管道,但是实质上那并不是送水管,而是“吸血管”。老厂长说,那时候,一些土豪劣绅、地痞恶霸包占一些送水干道,安装支管,开设水铺,垄断售水权,以高于出厂水价三倍的价钱,卖给劳动人民。当时,垄断权最大的号称“四霸天”。东霸天开设了十二个水铺,独霸河东区的售水权;西霸天开设了二十几个水铺,垄断南市和西关外成千上万人的用水。劳动人民除了出高价买水外,逢年过节还要给他们送礼,否则就会有断水的危险。
解放后,人民政府在整顿管网、接管“水霸”垄断权的同时,首先扩大劳动人民居住区的管道。从1950年到1960年这十年当中,新安装的管道总长度达四百七十九公里,而解放前五十年内总共才安装管道二百四十五公里。供水量也比解放前增加了五倍,现在平均日产水量达二十七万吨。解放前只有五十三万多人可以饮用自来水,现在全市三百万人,无论居住远近,都可以饮到同一个水源的水。当英国资本家掌握水厂时,不管水质好坏,一块银元只能买到四吨半水;国民党统治时期,水价更是月月上涨。而现在,一元人民币可以买到十二吨半优质水。
在水厂里,我还参观了最近几年兴建和添置的许多高大的厂房和先进设备。那些六十年前修筑的低狭得像地窖似的慢滤室和机器房,在解放后新建的有自动化装备的过滤站大厦和敞亮的车间当中,显得那么渺小、阴暗。英国资本家安装的那几台八十马力的蒸气泵,同新安装的我国自己制造的七百马力的电力泵比较起来,显得是那么落后、衰弱。毛学勤指着那些“风烛残年”的蒸气泵,幽默地对记者说,这几台“老牛”还是解放前送水的主力呢!可是现在,它已和博物馆里的展览品差不多了。这也正是天津自来水工业今昔对比的缩影。


第3版()
专栏:

天津第一钢厂一号平炉炉长、有名的炼钢能手齐子升(左)经常在炉前帮助青年工人掌握冶炼技术。这是他正在指导王金有(右)观看炉内钢水的沸腾情况
新华社记者 王旭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