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7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动力
白夜
要开动火车头,就要有蒸汽作动力,要使风车转动,就要有风作动力。学习也是这样,人们要认真学习,刻苦读书,也要有个动力。
认真学习,刻苦读书的动力是什么呢?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回答。
我们看旧社会中人们读书的动力吧!有一篇读书赋中说,“故业就而青紫可拾,器成而瑚琏自负。”欧阳修在读书诗中也说,“念昔始从师,力学希仕宦,岂敢取声名,惟期脱贫贱。”韩愈也夸赞读书的好处,“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飞黄腾踏去,不能顾蟾蜍。”孔子也说,
“学也,禄在其中矣!”这些说法,都是古人读书的动力。我国古代知识分子认真学习,刻苦读书的事例,有的真达到令人吃惊的程度,往往就是在这些动力的支配下出现的。这些说法是有来由的,也不足怪,正是私有制社会中的生产关系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这些说法,在阶级社会里,曾发射出一些光彩;而在今天,我们看到了它已经蒙上了厚厚的时代的灰尘。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们读书有没有动力呢?也是有的。今天人们读书的动力,与旧社会中的动力不同。过去的那种动力已经在现实生活中不能取得它的效果了。今天认真读书,努力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这也就是要红。这样的学习动力,才是正确的动力。在这个动力的牵引下,人们要努力学习,因为作为社会集体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总要对集体作出贡献。贡献的大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自己学习得怎么样,这就是要专。学习得好些,贡献得多些;学习得差些,贡献得少些。所以,刘少奇同志说,“满足于一知半解,自以为懂得很多而懒于学习,就是对人民革命事业缺少责任心的表现。”对学习的思想认识,应当升到这个高度。
可是,也有人认为,努力学习,认真读书,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表现,就会产生个人主义。这样,就把问题简单化了。旧社会里,很多人钻书本是为了个人名利的。但是,不可否认,也有些人钻书本为了寻求真理的光辉。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经济基础的变革成为人们思想觉悟提高的杠杆,社会主义思想已经占了主导地位,当然个人主义思想不会一下子铲除完。但是,应该看到,个人主义可以表现在钻书本上,也可以不表现在钻书本上。这也就是说,钻书本同个人主义并无必然的联系,不能笼统地把钻书本看作个人主义的表现。如果谁有了个人主义,那只需要具体分析具体对象,对症下药,帮助他战胜个人主义思想,而不能因噎废食,把认真读书否定了。只要立志对了头,方向正确,不怕认真读书,自会踏上坦荡大道,摆脱个人主义迷宫。社会主义建设正要求人们认真学习,掌握知识。知识就是力量。这种力量,在私有制社会里,为个人服务,今天就要为集体服务了。过去掌握知识的动力是个人名利,要认真读书;今天掌握知识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更要认真读书。不能以为过去读书的动力是个人名利而不可取,就把那种认真读书的方法也丢掉了。古今读书的目的虽然不同,功夫却是不能少的,必须付出艰苦的劳动。
当然,我们今天的学习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可是,我们也不能简单化地认为,过去那些认真读书的人,都是死读书的,要联系实际就不必认真读书了。当然,过去人们不能自觉地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很多人是读死书的。但是,不可否认,那时有些认真读书而且会读书的人,经过努力探索,也是善于把理论同实际联系起来的。“既知弗由,知之奚为?故知必行,而行必力!”李白就写过一首诗讽刺那些死读书的人:“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虽然那时没有系统的辩证唯物主义,但是,真正的认识真理的方法,同今天也是相通的。理论联系实际,并不是只重视实际,而忽视理论,不去认真读书。只有具备了基本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去联系实际。不然,联系实际也就无从谈起。明白了这个道理,对人民革命事业充满了责任心的人们,一定会被为了社会主义的动力所激发,认真学习,努力读书。当然,书本知识的学习与在实践中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在向书本知识学习的时候,要尽可能地联系实际;在具体的实践中,也同样需要在书本知识中得到营养和启示。
为了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这个动力是极其伟大的。对照之下,个人主义的侏儒显得极其渺小了。张满风帆,开足马力,在学习的道路上前进吧!


第8版()
专栏:沙漠考察队员日记

风暴中
吴正
愈往沙漠深处挺进,玉龙喀什河的河床也变得愈来愈窄;黄沙寂寂的大沙漠景色逐渐加浓,使人们意识到,现在已经进入了远离和田绿洲二百余里的沙漠腹地。
当西方高耸的沙山照着夕阳的时候,我们来到了玉龙喀什河流域最后一个垦荒造田的据点库吾鲁克——烽火公社垦区。这里是一片四周为黄沙环抱的河湾地带。不过,目下映入眼帘的:已不是昔日那种胡杨、红柳、芦苇丛生,野兽出没,怪鸟翱翔的荒沙野漠;却是一片迷人的锦绣大地,道道淙淙作响的渠水滋润着一块块茵绿的麦田,平直的沙土马路和一排排整齐的柳条编造的农舍,身着各色鲜艳服装的维族青年男女不时地唱起了优美动听的歌声。
经过路途一整天的颠簸,感到十分劳累,真想在清凉的渠流中洗个痛快,然后吃上一顿丰美的晚餐,好好休息一下。可是霎时风起沙舞,顷刻间,整个大地被包裹在一层黄蜡蜡的沙雾中。风暴自东北方向一阵紧一阵地袭来,狂风怒吼。就在这风沙弥漫的时刻,我们考察队风沙地貌组的组员,携带着风速表、风蚀测定标等仪器,迈入不见人影的沙雾中进行观察。手持风速表记录的风速显示着风力一时一刻地在增强,从每秒七点五米增到八点六、九点三、十点一……,七、八级风暴吹袭着高举风速表、顶着风在观察的考察队员的身体摇晃不定,要花很大的手劲才能使风速仪保持一定的平衡。可是仍然是坚持不了多久,就得由另一队员来替换;就这样互相轮换着一直工作到午夜,每个人的颈部,眼、鼻、嘴、耳都塞进了风沙,全身铺上一层薄薄的沙尘;衣服皱起的地方,脸上某些凹凸比较鲜明的眉尖、耳壳甚至堆起一个个小小的沙堆。
在风沙地貌组与风沙搏斗同时,其它的队员为了创造一个夜宿的环境,也正在同风沙苦战。我们扎营的四面通风的土房,这时也不时被涌进的风沙弄得人简直连眼睛也无法睁开。于是,大伙找来了苇席、毛毡、木料迎着风浪去堵窗户;当大家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堵好这个,那个却又被一阵狂风把毛毡、木杆一起吹翻,就这样倒了再堵,往复奋战整整半个多小时才算勉强把窗户全部堵住。堵住了窗户,睡觉的一切总算全部安置妥当。这时大家才感到肚子里空虚,想起离吃早饭已有十二个小时,晚餐还没有吃哩!可是,现在外面风这么大,沙那么浓,怎能烧火做饭,只好马马虎虎喝点冷水,嚼块干粮就钻入被窝,蒙头睡觉了。
记得在去年4月里的一天,也像今天这样一个暖和的傍晚。经过一天紧张工作已经十分疲劳的考察队的大部分队员,回到了站上用膳时,水文地质组的四位同志因为今天工作量大没有做完,还留在离站十多公里的沙漠里挖试坑没回来。
突然间,风暴闪电般由西北迫来,瞬时天昏地暗,正在吃饭的同志不约而同的放下碗筷,走出房屋,呆立着凝视着远方。他们在为尚在风沙中工作的战友的安全担忧。天色渐渐暗下来,大家焦急的心情也就更一阵紧过一阵。这时,小赵、小周、老王等五六个身强力壮的年青同志背上水壶,携着手电筒走向了漆黑的无边旷野。迈出房屋爬上第一个沙丘,眼前呈现是伸手不见五指、飞沙走石的茫茫黑夜,他们现在到底在哪儿?我们大家手拉手地一步步缓缓前移,同时不断停步同声呼唤,向空打着手电。
九时,迷路的同志终于被安全的接了回来。欢呼声淹没了窗外嘶吼的风声。正是这样,我们沙漠考察队员们在与风沙不断斗争的过程中建立了亲切的感情、深厚的友谊,并且培养了不惧困难的勇敢精神。


第8版()
专栏:

关于方山的传说
周围
出南京中华门,登雨花台展眼望去,方山远远屹立在广袤无垠的绿色田野上。平整的峰顶呈横写的“一”字形,很像一架雕镂精巧的屏风。走近来,顿时变得无比的雄伟肃穆,满山复盖着茂密葱郁的草木,偶有几处袒露出火焰般的赤砂土,灼人眼目。关于方山,流传着许多美丽神妙的民间传说。传说秦始皇前三十年治世有道——赶山塞海,他举起神鞭狠劈一鞭,方山的上半段就被“赶”到湖熟镇旁边成了赤山,赤山落下地时一震动,尖尖的山顶立刻又被弹到数十里外的东山镇,这就是现在江宁县人民委员会后面的土山。但是我们也曾听到过这样的传说:太平天国时期,清兵围困方山,忠王李秀成骑白龙驹,手执七星金宝剑和清兵鏖战。忠王精神抖擞,愈战愈勇,挥剑凌空斩去,轰隆一声,竟把方山顶削平了。面对着方山这奇特的形状,想起太平天国农民革命运动的伟大气魄,我真相信忠王有那么一方七星金宝剑,也有这样的臂力与神威!
怀着对历史上的农民革命英雄的崇敬心情,我们在方山四周访问了不少居民。我们一到方山大队,大队干部明白了我们的来意,立刻就热情地把我们带到乐村一幢现在已扩建为公社酒精厂的房子去看太平天国留下的壁画。据他们介绍,太平军曾在乐村扎营多年,这壁画就是太平军里的士兵画的,壁画旁边“太平天子”四个大字,可能同出于这个士兵之笔。有一位老人还告诉我们,过去村子里有一个叫乐宗全的,就是给忠王李秀成打帅旗的旗手,跟随忠王转战苏杭,骁勇无比。像这样的人物,方山一带不知有多少,他们都是穷苦农民出身。尽管由于历史的局限,革命运动最后还是失败了,但是他们始终不屈服于清朝统治者。涧东村有一个原先做手艺的太平军士兵,在清兵的马头刀下,既不肯屈膝下跪,也不肯解下拴在头发上的红头绳,最后挺胸直腰慷慨就义。
据历史记录和当地祖辈传述,太平天国后期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就是在方山被擒尔后英勇殉难的。因此关于忠王的传说特别丰富,且都抹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听来亲切感人。传说中有忠王怎样爱民如子,亲自参加劳动的,也有他领导的太平军怎样纪律严明与百姓同甘共苦的。总之,农民们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品质和美好的理想都统统集中在忠王身上了。忠王为了掩护幼天王闯出秣陵关,自己在方山落了草,不久被当地一恶棍告发而不幸受擒。这段民间传说特别表现了历代农民鲜明的爱憎感情,他们对忠王无限同情与敬羡,对坏蛋充满了仇恨。他们说坏蛋并没有得到好下场,随即就被方山附近的农民杀死,为忠王报了仇。至于忠王的白龙驹和七星金宝剑,据说一直留在方山。每当方山云雾笼罩时,白龙驹就在方山顶上嘶叫着呼唤它的主人,甚至还可以听到白龙驹奔跑时得得的蹄声。那方七星金宝剑则一到晚上就大放豪光,比天上的星星月亮还明。
在访问过程中,方山居民一面向我们叙述前辈英雄的光荣业迹,一面也就禁不住滔滔不绝地介绍他们现今的幸福生活,说来往往神采飞扬,乐而不倦。今年方山一带长久没有下雨,要在过去,稻田早已龟裂,禾苗全枯死了。但现在,清水淙淙,稻禾绿得可爱。我们在建康大队涧东村和一位六十九岁的陶老汉咶闲时,他兴奋地指着方山脚下一大片山芋地说:“别看今年旱得厉害,山芋的收成却要超过往年哩。”他一扯上山芋,话就说个没完,千口万口称他是个宝,“说山芋是宝,硬是不假嘛!这里也有一段传说哩。”据说方山过去不产山芋,还是那位受人爱戴的忠王李秀成,一次他跑马到方山,他骑的白龙驹无意中踢出一个又圆又红的球球,忠王拾起来掰开一看,白格生生的还冒着乳汁,一尝又甜又脆。忠王想:这宝贝又顶饿又补养身体,把它送给农民弟兄不是很好么!于是他把山芋一合又成了个整的,跑下山送给了一位衣衫褴褛的老农民,还教给他培植山芋的种种方法,从此方山就有了山芋。说到这里,陶老汉忽然嘘了一口气,感慨万端地说:“虽说山芋又大又甜,是忠王留给穷苦农民的一件宝。可在过去,辛苦一年到头来还是全被地主抢去了,农民落下的只是一泡眼泪。只有到了解放以后,共产党领导农民分土地组织互助合作,农民才真正吃到又大又甜的红山芋。——看,我这一扯又扯远了。”但是我们却完全听出神了,陶老汉说的既是神话又是现实,抵过一堂生动的很有教益的历史课。


第8版()
专栏:

红色的笔记本 〔朝鲜族〕 金哲
书记的衣袋里,
经常放着个红色笔记本,
别看封面已褪色破损,
页页都记下生活光辉。
里面有翻身农民的喜悦,
里面有公社社员的自豪,
洋溢着跃进年代的气息,
听得见走向未来的步调。
借着松柴的火光,
记下了互助组的历史;
在明亮的灯光下,
记下了公社的崭新传说。
记下的青春理想,
变成了移山倒海的雄心。
记下的老农语录,
变成了第一线的战斗令。
本子里有社员的千言万语,
有幸福生活的设计图,
公社永不雕谢的春光,
这笔记本里历历在目。
〔紫 荆译〕


第8版()
专栏:

生产队里风光好
——推荐纪录片《我们的生产队》
辛雪
《我们的生产队》是新影在浙江绍兴拍的。影片的主人是斗门公社斗门大队的第十生产队。提起绍兴,人们很容易想到自古有名的“山阴道上”。《我们的生产队》写出了叫人应接不暇的风景:山明水净、屋舍整洁的村庄;飞燕、风车、阡陌,鸭群、熟麦、秧针的田野……这淡朴的环境里却蕴藏着一场战斗式的劳动。在雨天,社员们箬笠蓑衣,一边犁地耙地,一边拔秧栽秧;在晴天,顶着初夏的太阳收麦子,拔油菜、选种打场、过秤入仓。影片作者还让我们看到了农村生活的另一面,社员们怎样按自己的计划度过休假日:有的到自留地劳动;有的上山或者下河为自己的家畜张罗饲料;有的挑些青菜赶集去……影片又像一首隽永的田园诗,写出了那种万物得时,安逸中充满生趣的情致。
如果影片仅仅写了这些,当然能起报道情况的作用,却不易打动人心。《我们的生产队》在上面这一背景上又画出了几个很有代表性的人物,这就使它增加了动人的魅力。在菜田里,我们碰到了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陈友根、他的外号叫“蔬菜友根”,可见他种菜的本领有多么大。那个戴一顶绍兴毡帽的,是队长傅章根,从影片上可以看到,犁地、耙田、插秧他件件皆能,真不愧为专区的高工效多面手标兵。张调根就是那个穿花布衫、在田头评分时,得了十二分,把工分票收进一个小小的花荷包的妇女,她是全县秧田管理标兵。外号老参谋的阿海大叔,一眼看去就知道是个很有见识的老农,他在田里选种,把选好的种一瓮一瓮地单独保管起来。拿着笤帚在河里帮大水牛洗澡的,不用说,是个好饲养员,他叫王世富。影片还介绍了去年从初中毕业回家生产的陈爱棠和精明能干的章根妈妈。和章根妈妈以及别的老年人坐在一起,又说又笑,怀里抱着谁家一个小孩的,是公社党委沈书记,因为他常来串门,帮大家出主意,大家都拿他当至亲,亲昵地把他叫作指导员……由于影片抓住了各人的特征,所以看完片子我们就仿佛和他们交了朋友,通过他们了解这个生产队兵精将好,上下一心。这就难怪春花作物超产了两成,油菜每亩超产了二十斤。看到家家户户都来领超产粮和超产现金,白米如珠,你一袋我一袋地往家背,就会预感到:这个生产队未来的干劲和日子必将更加可观了。
《我们的生产队》反映了当前农村生活中的主流,是怎样一副生气勃勃、欣欣向荣的面貌。影片放映时间不过二十分钟,由于写景清新、有特色,写人真实、突出,也比较典型、能够激起我们热爱劳动、热望丰收的情绪。通过它那些优美的画面和处处都可觉触得到的乡土人情,我们不但得到了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为传统的“山阴道上”增加新的、更有意义的内容。〔社员们正在领春季预分的超产粮和超产现金〕(附图片)


第8版()
专栏:

驯马(雕塑) 夏肖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