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2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埂头大队兴修水利扩大耕地连年余粮
集体生产兴旺 家庭副业发展
家庭副业发展,除完成国家收购蛋品、猪只、蔬菜等任务外,还有大量商品投入集市贸易,供应社会需要
本报讯 江西玉山县桥棚公社埂头大队,充分运用公社威力,正确处理集体经济和社员家庭副业的关系,进一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活跃了农村集市贸易。生产发展 一派繁荣景象
今年上半年,这个大队的十七个生产队,春粮、春油都超过了包产产量。早稻虽然遇到了干旱,由于充分调动了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了公社的优越性,仍然有八个生产队达到和超过了计划产量,有七个生产队达到和超过了包产产量,春夏季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2%。社员利用自留地和开垦零星荒地种植春夏杂粮蔬菜,还种了五万多株烟叶和一部分苎麻;另外还养了九百多头猪,三百多头羊,五千五百多只鸡,五百多只鹅,鸭,一万四千多尾鱼,一百多桶蜂。今年上半年,全大队集体收入十五万元,加上社员家庭副业的收入,平均每户收入三百多元。全队干部和社员都深深感到人民公社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他们说:“集体经济是靠山,家庭副业是补充。”集体经济发展,为发展家庭副业创造条件
这个大队在历史上是个缺粮地区,公社化前一年仍然需要国家供应粮食十五万斤。由于粮食缺乏,家畜家禽一直养得很少。公社化后依靠人民公社的威力,扩大了耕地面积,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1959年余粮七万斤,1960年余粮十三万余斤。这就为发展家庭副业特别是家畜家禽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公社化后,还兴建了两座水库和大批水塘,70%的水田实现了自流灌溉,这样,集体生产就节省了不少劳动力,使社员有时间经营家庭副业。
由于集体经济有着较雄厚的力量,大队从资金、猪源、种子等方面给了社员很大的帮助。今年上半年,大队拿出了一笔钱贷给社员,作为发展家庭副业的资金;大队养猪场还通过公有私养、买猪记账卖猪还钱等方式,将三十头母猪、八十头小猪交给社员饲养,解决了社员养猪缺乏猪源的困难。
由于得到集体经济的有力支持,一些有困难的社员也积极发展家庭副业。埂头大队在发展家庭副业中存在困难的主要是三种人:一种是五保户;一种是劳力少人口多的户;一种是单身汉。他们缺劳力,缺资金。各生产队从两方面给予了帮助:一是对劳力少的社员,在安排基本劳动日时,给予适当照顾,让他们有较多的时间经营家庭副业;二是帮助他们解决发展家庭副业所需要的资金。此外,在猪子、种子等方面也适当给予了照顾。这样,不仅劳力强的社员家庭副业搞得好,就是劳力少、有困难的社员,家庭副业一般也搞得较好。社员们说:“不是办了公社,不是集体的帮助,家庭副业是不可能发展这样快的。”发展了集体经济  活跃了农村集市贸易
埂头大队扶助社员发展家庭副业生产,也进一步促进了集体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一是社员家畜家禽增加了,用于集体的肥料也增加了。第七生产队的早稻田,去年,每亩平均施肥量是三十担,其中牛粪十五担,猪粪三担,塘泥八担,其他肥料四担。这里面有社员的家肥,计猪粪一担,其他肥料三担。今年,每亩田的平均施肥量为五十担,其中牛粪十五担,猪粪七担,塘泥二十担,其他肥料八担。这里面社员的家肥计有猪粪五担半,其他肥料六担。从中可以看出,今年社员交售的猪粪和其他肥料增加了。
二是社员家庭副业的发展,五保户和困难户也大大减少了,从而减少了集体经济的负担,增加了社员收入。此外,社员家庭副业发展了,粮食、蔬菜、肉、蛋等副食品增加了。生活改善了,搞好集体生产的积极性也更加高涨了。由于社员家庭副业发展了,供应社会的产品也大大地增加了。今年上半年,全大队的社员共向国家出售了鸡蛋六千多斤,蔬菜二万余斤,按照预购合同,还将出售猪只二百多头。在完成国家收购任务以后,约有六万多个鸡鸭蛋,一百多头小猪,一千多斤烟叶,社员拿到附近集市上进行贸易,也大大活跃了农村集市贸易。(附图片)
人勤马壮     慈旭


第2版()
专栏:

山东冬麦播种全面开始 河北整地灌溉准备种麦
本报济南27日电 山东各地全面开始播种冬小麦。到9月20日,全省已播种小麦二百七十四万亩。进度较快的昌潍专区,已播种八十八点九万亩;遭受严重水灾的德州地区边排水边播种,已播种了四十六万多亩。
为了争取明年小麦有个好收成,各地大都重视了小麦的播种质量。不少地区根据本地土壤气候等特点,确定小麦下种的时间。气候较冷、小麦生长期长的北部地区和烟台地区各县社,在“白露”前后就开始播种;天气较暖的临沂、济宁等地区,在“秋分”前后开始下种。许多地区在播种前及时进行了灭茬、耕耙、晒垈和合理施肥,以增加地温、保好墒情,保证苗全苗旺。目前,全省已耕地一千四百五十七万多亩,已播种的小麦,全部施了底肥。在秋耕秋种中,碱洼地较多的社队还把保证小麦播种质量与改造土壤结合起来。昌邑县围子公社仓街大队第六生产队,对三十亩地势洼、土质粘、碱性大的地块,采用整地、打埝、修排水沟等办法,防止受涝泛碱。胶南县海崖公社大泮大队,对六百四十亩碱地,准备在播种前压沙和施沙点种,现已往地里运沙一万二千七百多车。
本报天津27日电 河北各地种麦大忙即将开始。许多社队针对一些茬地失墒欠墒的情况,积极整修水利灌溉工程,检修机具,进行秋灌保墒,决心把小麦种足种好。
今秋河北降雨不均衡,除一部分平原地区雨量较大外,大部分地区降雨较少。麦田播种数量较大的石家庄、邢台、邯郸的三个专区统计,今年计划种植的一千二百二十万亩麦地,有六百九十五万亩失墒欠墒,其中有四百多万亩需要浇水才能播种。各地正一面发动群众抓紧时机,整地保墒;一面开展秋灌活动。目前,岳城、岗南、丘庄、王快等大中小型水库,已开始放水浇地;许多社队的机井、砖井等水利设施,也使用起来。到9月15日,已浇灌失墒麦地二十多万亩。
为了提高浇地效率,许多地区在秋灌活动中,进行了渠道清淤和机具的修理配套工作。现在,石津渠、广利渠、百泉渠、漳河渠等不少灌渠的渠道清淤工作,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石津渠自8月中旬以来,已清理渠道一百七十四条,接长支、斗、毛渠一百一十三条,安装支渠以下装配式建筑物五十四座。


第2版()
专栏:

广东受台风暴雨灾害地区人民
全力抢救禾苗扩种补种杂粮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受台风、暴雨灾害的地区,正在全力抢救禾苗,补种、扩种各种作物,减少受灾损失。
从8月底到9月上旬,广东部分地区连续遭到台风暴雨的袭击。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各级党政机关都把生产救灾作为中心工作。领导干部纷纷到灾区领导群众抗灾。海丰县东冲公社的干部深入田间检查灾情后,立即以生产大队为单位,召开社员代表会或社员大会,讨论生产救灾的问题。会后三天,全社六千七百亩番薯,有五千六百亩培了土,晚稻补苗二千六百亩、洗禾四千六百亩,同时还开荒扩种各种作物一千一百多亩。
在抗灾中,各灾区采取各种措施,弥补灾害损失。南海县官窑公社发动群众大力积集精肥,给受浸过的禾苗增施肥料,促进禾苗生长。许多灾区抓紧“白露”前后这个季节,积极开荒扩种杂粮。高要县几天来突击种下番薯三万多亩。佛山专区已补播种子一百六十二万斤。翻插晚稻九万多亩。不少受灾的大队在抢救晚稻和补种扩种时,积极准备冬种。
非灾区和轻灾区的人民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也组织人力、物力支援重灾区恢复生产。许多地区的商业、工业、交通、财贸部门,也集中人力物力支援灾区恢复生产。


第2版()
专栏:

如何种好碱地小麦
张世贤
农谚说:“碱地种麦,出苗容易保苗难。”
要想碱地麦收成好,关键在于保住苗。苗能不能保住呢?关键又在于防盐。
盐多了,麦苗就会受害凋萎。道理是这样的:麦苗生长需要的水分,主要借渗透作用取得。当幼苗体内可溶性物质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就能顺利吸收土壤中的养分和水分,这是由于幼苗体内的细胞液和土壤溶液的浓度不等,相应地产生了不同的渗透压,而形成渗透现象。当土壤盐分浓度大时,幼苗体内的水分,就会被盐分倒吸出来,细胞内的原生质失了水,便萎缩成一小团,慢慢和细胞壁脱离关系,这种现象,我们就把它叫做“质壁分裂”,好像动物的皮和肉失去了联系,生活机能将会受到严重的障碍。家里腌咸菜,也是这个道理,腌时洒大量的盐,就可把菜内的水分大量地抽出来。但庄稼在生活中,可不能缺水。麦苗和人一样,当水分充足时,生命过程才能正常进行,否则就会“渴”死。
群众习惯上叫的“碱地”,实际上是盐,不是碱。盐和碱不一样,碱较盐的腐蚀性大,有的根本不长庄稼,主要含有碳酸钠,也就是药房买的大苏打。华北地区,滨海盐土以氯化钠为主。而华北内陆盐渍土,则含有大量的氯化钠、硫酸钠和重碳酸钠,也就是习惯称的食盐、芒硝和小苏打。这些盐对麦苗的危害轻重程度都不一样,其中以大苏打危害最重。假定以芒硝对幼苗的有害作用作为一,那末重碳酸钠的毒害性等于三,食盐为五至六,而苏打则为十。大苏打在土壤中超过0.005%时,麦苗即会致死。而含氯化物和硫酸盐的盐渍土,土壤平均一米含盐达0.13%—0.25%时,麦苗生长才会受到抑制。华北地区含苏打强碱性盐少,这对保好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什么麦苗易出,而不宜保住呢?群众通过生产实践,总结出:“六月七月地如筛、八月九月(阴历)盐上来。”生动地反映了盐分在夏秋间的运行规律。华北平原由于受东南海洋潮湿气团的影响,一般雨量集中在夏季,以7—8月雨量最高,而且常以暴雨形式出现。这时取土样分析,得出结果正好和春季相反:春旱少雨,强烈蒸发造成土壤中盐分分布上多下少;而雨季过后,大量盐分随雨水溶解,淋洗至深层。正如同群众譬喻的“筛子”一样,筛子是存不住盐的。雨季的集中,为土壤耕层创造了“淡层”,小麦当前播种,正好在雨季之后,又为出苗构成了良好的环境。只要不是盐分浓度过大的地区,一般出苗并不太困难。小麦出苗后至封冻前,处在逐渐少雨干旱阶段,淋下去的盐分又回升地表,这时毛根纤细,集中表层,碰上地表过多的盐分,易于死亡。
有人说:“人活一百,不会碱地种麦。”这说明了碱地种麦,有一定的特点和困难,但是,只要我们认真学习群众经验,就可以学会在碱地种麦。河南武陟县谢七营公社宋庄大队老农贾建周说得好:“碱地捉苗是难些,可是也不太难,只要摸经验、想办法、不怕困难,苗准能捉住保好。”
怎样防盐保苗呢?概括讲可注意以下几点。
一、整好地:地不平,加大蒸发面积,盐向高处集中,形成盐斑。也就是农民说的“花脸地”“云彩地”。花斑易使幼苗缺苗断垅,或造成大片死亡现象,严重影响产量。因此,农民说:“平整土地定穷富,几分工程几分苗。”“圈埝不平地,等于白费力。”
平地应结合耕作同时进行,茬口腾出后,应抓紧秋耕。因为早秋耕,能及时疏松土层,切断毛细管,防止返盐。
二、增施肥:大量增施有机质肥料,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疏松土层,防盐保苗有重要的作用。有机肥料加强了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并增多了地表非毛管孔隙,从而减少地面蒸发,起到切断毛细管、抑制盐分上升的作用。盐上来得少,保苗就有希望。有机质在分解过程中,除了不断地供给植物多种养分外,产生的二氧化碳和酸性物质,能中和土壤的碱性。二氧化碳的产生,还能使土壤中难溶的碳酸钙,转变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从而无害的钙离子,可以代换出土壤上吸附的有毒的钠离子,钠离子和硫酸根等结合,形成芒硝等水溶性盐后,可以随排水流失,这样,便能减轻土壤盐碱对麦苗的危害。
三、提早播:由于盐碱地地下水位较高,土壤一般较阴湿,地温普通较非盐碱地低摄氏一至三度不等。群众反映:“碱地地气寒,种麦宜早不宜晚。”黄河以北地区,对种麦有这样一句概略的说法:“白露早、霜降迟,秋分寒露正当时。”这一般是指非盐碱地说的,盐碱地还应比非盐碱地早播七至十天左右,在劳畜力安排及腾茬顺序方面,应尽可能提前安排这些地,争取做到及时播种,不误农时。
四、垅沟种:农民说:“碱往岗上爬,种沟不种埂。”这是根据盐碱由低处向高处移动的自然现象,总结出来的规律。
五、巧灌溉:灌溉可以为土壤创造适合的墒情,并起到压盐保苗的作用。播前水和冬灌对保苗促壮有重大的意义,但也应根据土壤墒情、盐情、土质、水质、水位高低等情况,分别严肃对待。灌溉方法必须巧掌握。
采取以上冬前防碱措施再结合明春的勤中耕和小雨后灌溉压盐等,就能保住小麦苗全苗壮。
今年伏雨、秋雨都较适时,当前大部分地区土壤含盐量不大,种时有墒,种好较易。但在小麦播种后,保苗就成了当务之急,必须紧紧抓住。


第2版()
专栏:

新疆牧区第一批运出五千头大耕畜
支援晋冀鲁豫辽农业生产
牧区公社派有经验牧工沿途护送,商业部门为赶马队备足粮草
新华社乌鲁木齐讯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牧区的人民公社出售大批耕马、耕牛给河北、山东、山西、河南、辽宁等地发展农业生产。第一批五千头大耕畜正陆续向上述地区赶运,河北、山东购买的马匹,有的已经运到省内。
为了不让牲畜在赶运途中掉膘,出售牲畜的各牧区公社派出有放牧经验的牧工沿途护送。当地商业部门也为赶马队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和饲料以及马掌、套具等物资。
在向牧区购买大牲畜的工作中,商业部门认真按照牲畜的体质情况,合理议价,做到优质优价。


第2版()
专栏:新疆通讯

赶马记
新华社记者 储少彬 陈爕梅
夏天的天山牧场,风和日丽,草茂水丰,是牲畜放牧的大好季节。在特克斯牧场上,一群二百四十多头矫健的伊犁马正集中放牧增膘,等待赶运。这是今年新疆支援山东省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批耕马。
这几天,赶马队长赵本初和队员们特别忙碌,有的在做赶马演习,预防初赶时马群惊慌失散;有的在准备粮食、医药、帐篷、炊具、和猎枪、刀斧等在途中需用的东西。准备工作基本就绪,但赶马路线尚未确定。从特克斯赶马进关必须沿着天山走,路线有两条:一条是过去走过的山谷,今年因天旱水草不好畜群经过有困难;一条是沿着高山雪线走,这条路线气候凉爽,水草较好,但比较艰险。赵队长和队员们把两条路线作了比较,决定从高山走。
马队出动了,一群马被赶上高山山谷。惊起的飞鸟,矗立的怪石,都引起马匹的惊疑,它们啃着草,不时地昂头竖耳,惊奇嘶叫,行走很缓慢。第二天,马队的去路上忽然被一道浓密的林带拦住,高大的松树遮天蔽日,林中到处是断枝残叶,光线昏暗,马匹踟蹰不前。赵队长勒马走在队前引路,队员们分散在四周,大声吆喝着为马壮胆,六七里路程的林带,整整走了一天。离开松林,马队进入狭长的河谷,在霏霏的细雨中,踏着泥草终日地走着。到达一个山谷交错的地方,探路的人说,前边要通过一座石头大板山,约有五天的里程没有人烟。马队被迫停下来,大家砍了湿柴,配上自带的引火牛粪,顶着雨衣在雨地里烤饼做馕。备足了七天的干粮,马队才启程前进。石头大板山上碎石遍地,雨雹横飞,孤僻的山道显得格外空旷,马群到处饮不到好水,吃不到好草,有的马蹄蹬劈、铁掌都磨掉了。队员们想尽方法保护马群前进。一天下午,马队接近卡依奇山口,队员们高兴地几乎从马上跌下来,眼前出现一片丰美的草地,几天没有吃饱的马跑过去大啃大嚼,连头都不抬了。队长满意地吩咐大家:今天提早住下,让马吃饱,明天再穿过草原走。正当大家架好帐篷准备造饭的时刻,山坡上纵马奔来四个哈萨克人,照当地牧民的习惯,在人烟稀少的山区,每有一个新帐篷住扎下来,周围的人总要前来拜访问候,邀请做客。当话题转到赶马路线上来的时候,来人十分关怀这个对环境陌生的马队。一个哈萨克牧人听说马队要过草原时连忙制止道:千万不能过,这是个“陷马坑”,表面水草嫩美,下边却是稀烂的泥沼。大家听了又惊又喜,感激当地牧民的指导。第二天马队绕着草地边缘走,平安地通过了危险区。
沿着漫长的卡依奇山凹,不知不觉越走越高,气候也逐渐变冷,当马群爬上一段红土的山岭,几乎所有的马匹都出汗了。往山岭那边一望,山坡上积存着一层厚厚的、终年不消的冰雪,马群前进随时都有被陷埋的危险。副队长李伯奎爬在雪上向山坡下滑去,探明了道路,把几匹驮马先引过去,赵队长又和两名牧工并肩开出一条宽道,马群才分批下了山。
在天山中行走,风雪、冰雹、毒蛇、毒草和狼群随时都威胁着马队。有时山中风雪交加,气温下降到零下十几度,职工们怕冻坏了牲口,就整夜赶着马群活动。夏立根山脚下是个有名的“狼窝”,马队住扎在这里时,四周的野狼整夜嚎叫,企图结队进攻马群,队员们都不敢睡觉。回族猎手马义德是公社派来护马的牧工,这一夜他一直在马群中探听动静,没有睡眠,随队的十一匹“马娃子”,由于精心保护,一路上没有一匹受到伤害。到达棵库大板山顶,马已爬上四千多米的高度,云雾在脚上游动。穿云行走,看不见前后的人马,牧工们唱着喊着联系,迷雾中未走失一匹马。
除了和自然环境作斗争外,马队在长途跋涉中,还克服了许多生活上的困难。途中经常缺柴断炊,擀面板和工具箱都劈开烧了。有时剩下的木柴只够煮茶不够烧饭,他们就把面饼放到茶桶里煮着吃。几十天的野外生活,队员们都被晒得乌黑,大部分人的衣服被磨破挂烂了。天山中气候变化多端。马队通过卡鲁沟冰雪地后,队员们大都感冒了,没有感冒的也经常头晕脑胀。但是,他们团结友爱,互相照顾,加上高度的责任心,终于突破重重困难,经过四十九昼夜的辛勤劳动,终于把马群赶到兰新铁路上的盐湖车站。
马群到达车站时,队员们惜别的心情突然加重起来。从收购、集中、放牧到赶运,人畜之间有了深厚的感情。所有的马匹都懂了牧工的每一个口哨、信号,它们听从指挥、调动。队长提议在上车以前让马歇息两天,最后增加一次膘。马装车的那天,牧工们抚摸着自己骑过的马,说不出是愉快还是不舍,哈萨克青年牧工小沙唐竟偷偷地哭了,领导了解牧工的心情,让他们最后骑一次自己心爱的马,并由他们亲手引着送上车。火车开动了,牧工们站在铁路旁,一直到看不见火车了,才依依不舍地离开车站。(附图片)
启雄插图


第2版()
专栏:

上图:云南省峩山县小街人民公社由义大队,今年中稻获得了较好收成。这是第三生产队社员在收打中稻。
新华社记者 杨振华摄


第2版()
专栏:

下图:河南襄城县山头店公社胡岗大队第四生产队,为了种好麦,积极浸种拌种、去杂留纯。
于惠喜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