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22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依靠群众反复试验不断改进
上海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去年创造的落纱机,修改完善投入生产后,全部代替了手工落纱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在去年技术革新运动中制造的落纱机,已在7月份全面使用,效果良好。这是这个厂一年多来不断认真研究改进的结果。
记者最近在国棉一厂南纺车间目击运用落纱机操作的情景。车间里的细纱机正以每分钟一万五千转的速度飞快地转动着,不一会,四百只筒管上的纱绕满了,车子停止了转动:落纱的时刻到了。只见落纱工人轻快地拿起铲刀式小机(落纱机),架在大机(细沙机)上直推过去,铲刀起处,一个个筒管“毕毕卜卜”地自动落了下来,一下子就推落了一排纱,干净利落;几乎就在同一个时间里,落纱工人挥动灵巧的双手,将一排空筒管插上了锭子,车子又重新开动了。车间里的测定表明:从关车、落管、插管到开车,一共只用了四十二秒钟;而过去手工落纱,平均每次要六十多秒钟。这样一来,全车间的落纱工就从原来的一百三十二人减少到现在的九十六人,节约出了三十六个劳动力。同时,由于效率提高,落纱工人就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来做清洁工作。据统计,手工落纱的时候,每班只能做两次清洁工作,现在增加到六次,既均衡又彻底,减少了飞花、断头,为提高棉纱质量创造了有利条件。落纱工人的劳动条件也大为改善,再也不要费很大力气去拔筒管了。她们编出了一首顺口溜来表达自己摆脱了繁重体力劳动后的喜悦:“落纱拔管几十年,两手老茧连成片,如今有了落纱机,笨重劳动永不见。”
落纱机是这个车间的工人在去年春天初步试制成功的。起初,放到细纱机上一用,效果很好,筒管不论插得多紧,全被铲下来了。落纱工人都很高兴。但是,在正式推广使用的时候,一连串的问题发生了:落纱断头多,停台时间长,机物料损耗增加,而且小机本身使用起来也总是疙疙瘩瘩,保全工人经常把它送进白铁间去修理。南纺车间党总支发动群众,把不完善的地方一个一个排队,放手让工人议论,“大家出题目,大家做文章”。落纱工人、保全工人、技术人员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落纱机使用不正常的原因,最后找到两个主要原因:一是厂里的细纱机设备比较陈旧,机械结构同落纱机不相适应,而且细纱机的型号多种多样,没有对不同型号的细纱机提出不同的推广要求,所以推广到一些不适用的细纱机上就发生了问题。二是大部分落纱工人从手工落纱改为机械落纱,一时操作不习惯,摸不准使用小机的规律,因而动作缓慢,效率较低。
症结找到了,大家就对症下药,积极改进,经过几个月持续不断的巩固和充实工作,使落纱机日益完善,到去年第三季度,南纺车间第四、第三两个工区就全部实现了半自动落纱。第一、第二两个工区作好推广的准备工作,直到最近全车间四个工区全部用机器代替了手工落纱。(附图片)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由苏广铭等省、市劳动模范组成的先进刀具研究班,把大跃进以来出现的重要先进刀具,进行鉴定、总结,并通过实际试验和反复改进,按工种提出了四十七种先进刀具作为全市今年推广的项目。这是苏广铭工程师(左二)同电影机厂先进生产者刘万生(左一)、工具研究所技师林祝三(右二)等在一起研究改进一种铣刀
姜路摄(新华社稿)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把功夫做到家
一个新事物的成长,总要经过一个从无到有、从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一个技术革新项目从反复试验到制造成功,从制造成功到普遍使用,其中每一个环节都可能遇到许多复杂的生产技术问题,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在技术革新运动中,热情地对待新事物,就是要大力支持那些确实体现了多快好省地发展生产的要求的革新项目,用切切实实的功夫,去努力使它不断完善。
国棉一厂南纺车间落纱机得以普遍推广,是这个车间在这个新事物上面认真用了功夫的结果。落纱工人要求摆脱繁重手工操作的愿望是强烈的,他们在去年技术革新运动中,大胆设想,勇于创造,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制造出落纱机。但是,要把这个技术的革新成果真正用到生产上去,却又不是轻而易举的。一方面是落纱机本身必须完善,真正比手工操作优越;另一方面还必须对细纱机的机械状态作一些必要的调整,同时帮助落纱工人掌握新的操作方法,合理调整劳动组织,补充、修改工艺规程,建立和健全设备维修、保养制度,等等。如果这些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到家,机器本身再好,也还是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落纱机是这样,其他许多革新项目也是如此。国棉一厂南纺车间和另外一些单位的经验证明:要使一些比较重要的革新项目普遍用之于生产,就一定要从不同企业的具体生产条件出发,在设备制造、技术操作和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做一系列深入细致的工作。如果我们对一个技术革新项目巩固、推广的客观要求,不去全面地精心地加以分析,只是考虑其中的一部分条件,提出若干正确的措施,而不去考虑另一部分条件,采取其他必要的措施,那末,结果往往不能使它充分发挥作用,求得比较完全的经济效果。正因为如此,所以要使技术革新的项目得到巩固、推广和提高,就需要通过周密的调查研究和反复的试验,找出促使这些革新项目巩固、推广、提高的具体途径来,换句话说,也就是要把功夫做到家。
那末,怎样才能把这许多方面的工作都做到家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方面倾听群众意见,加强科学分析。人们的经验、技术水平、生产岗位不同,一个技术革新的新事物出来了,自然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见,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使用的需要,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和改进措施。因此,在巩固、推广、提高的过程中,有这种认识或那种认识,提出这种办法或那种办法,是很自然的。这是使得技术革新项目得到巩固、推广、提高的最有利的条件。碰到这种情况,作为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决不能把群众对某一技术革新项目提出的不同意见,一概看做是不支持新生事物,决不能简单地肯定或否定任何一种措施。相反地,要充分发动群众展开议论,集中群众中的正确意见,多方面引导群众来分析比较各种措施,通过试验,判断各种意见和措施的正确程度,鉴定它的效果大小。这样做了,就可以把革新项目不够完善的地方充分揭露出来,更有利于发动和组织广大工人和技术人员的集体力量,来共同做好巩固、推广、提高的工作。
在巩固、推广、提高工作中,一切经过试验是一项极其重要的原则。通过试验,就可以使我们看清楚各个技术革新项目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事物之间的联系,逐步摸索出它的发展规律。试验,就是一种小规模、小范围的实践。试验成功,可以丰富我们已有的经验;试验失败,也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教训,成为今后进一步研究的积极因素。它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较多的知识的最好方法。因此,强调一切经过试验,不仅对于巩固革新项目本身是必要的,而且对于在不同条件下推广这一革新项目,也是不可缺少的。国棉一厂推广落纱机的经验,正说明了这一点。
(摘自上海《解放日报》)


第3版()
专栏:

根据当前生产需要 具体分析全面安排
金城五金厂整顿提高革新成果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哈尔滨市道外人民公社金城五金厂职工,根据目前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的需要,继续巩固和提高前几年企业在技术革新方面的成果。
1958年以来,这个厂实现了许多技术革新项目,对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原料材料消耗等起了不少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技术革新项目没有巩固。原因是:不少革新的设备或工具,是用边角废料等搞起来的,加工不够精细,很快就磨损了。一部分还有些缺点的革新项目,没有进一步改进和提高。有些工人对新设备的操作还不习惯,有时用有时就不用。另外有少数革新项目,确实不适合实际需要。
这个厂的领导干部最近根据当前的生产任务,分别轻重缓急,对革新项目的巩固、提高工作做了全面安排。这个厂在前两年革新创造的发卡生产线、弹棉条生产线、皮带卡生产线、领钩生产线等,都在改进、提高后继续用于生产,效果良好。如发卡生产线代替了手工操作,生产效率提高二十多倍,并且保证了产品质量。
在巩固、提高去年革新成果的同时,全厂职工还结合当前生产继续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最近几个月来,他们又创造成功了小刀开刃机、无心磨床等许多专用设备。针对模具跟不上生产需要的矛盾,他们又发动群众改革和新制成功了二十一套专用模具。
目前,这个厂已有90%的革新项目正常投入生产,1至8月份全厂发卡、顶针、皮带卡、鱼钩、领钩等小商品的产量分别比去年同期提高一倍到七倍。


第3版()
专栏:湖北通讯

千丝万缕一线牵
——记裕华纺织厂签订“联系合同”前后
本报记者 徐奔 孙鸿斌
第一个联系合同
“掉粗纱,又是掉粗纱!”工人出身的车间主任郑国森,去年12月调到细纱车间当主任后,三天两头听到工人反映的总是这个问题。他心里有些窝火,老问题怎么老解决不了呢!
武汉市裕华纺织厂细纱和前纺两个车间紧挨着。前纺最后一道工序——粗纱的机台,同细纱的机台紧紧相连。过去,双方都有些恼人事儿,不是粗纱怨细纱工人抱纱和回送空管不及时,就是细纱怪粗纱供应不上,影响细纱生产。双方的工人、班长、工长直到车间主任,彼此都有意见。郑国森心中愁烦的是,细纱是个成品车间,粗纱供应不上,细纱产量就上不去;粗纱有疵点,退给他们,他们不收,质量无保证;粗纱有大有小,不按规矩落纱,影响工人操作……怎么办?可是,他回过头来一想,“不对,不能老怨人家,得积极找个出路才对。”在2月份厂部办公室召集的一次会议上,他提出了一条建议——订合同。
回到车间,郑国森召开了个座谈会。他觉得要解决问题,首先得检查本车间存在的缺点。会上,他没头没脑地提出了一个问题:
“大伙考虑,对前纺应当负责哪几条?”
听说要讨论对别人负责的事,大家思想都不大通,经过他再三说明以后,意见也就消了。后来他们酝酿了十条细纱对前纺应当负责的条文,和对前纺的五条要求,算是单方面准备的合同意见。
两个车间正式讨论合同的那天,双方都到了不少人,有车间主任、工长、技术员、民主管理小组的质量员、计划员,还有先进生产者、抱纱工、值车工代表等。摇纱车间和布场准备车间也派了代表列席。郑国森首先虚心地检查了本车间的缺点,例如回送粗纱管子不及时,对抱纱工管理不够,等等,然后念了事先准备好了的条文。他刚念完,前纺车间粗纱值车工徐运英忽地站了起来,坦率地说:“开会以前,我肚子里的气都装满了,想要出口气;听了细纱虚心检查,提出对我们负责的十条以后,气全消了。我们前纺对细纱作得也不够。他们对我们的五条要求,我们愿意接受。”
“细纱捉疵点都往我们这里送,谁晓得是哪个班的?”粗纱乙班有位工人不服气地问。
徐运英说:“这是我们造成的质量问题,不能怪细纱。”
意见和要求都具体地提了出来。过了两天,双方正式商妥了合同条文,车间主任、工长和工人代表都签了字。全厂第一个联系合同诞生了。
抱纱工的故事
原来,粗纱和细纱之间有许多具体问题要解决,但是,问题的焦点是什么?从细纱车间说,就是粗纱不能及时供应;从前纺车间说,是细纱车间不能及时退回粗纱管子。纱为什么不能及时供应?管子为什么不能及时退?粗纱值车工徐运英为什么有那么多的意见要提?这里有一段关于抱纱工的故事。
细纱车间每班有六名抱纱工,负责粗纱和细纱之间的纱和管子的运输供应。周守成是这些抱纱工当中一名壮实的小伙子,可是大家对他的意见却最大。有人说他懒,但他一抱起纱来,就是二十八九个;说他勤快吧,粗纱车上堆满了纺成的纱,总不见他来抱。小周的手脚又是毛毛糙糙的,有时抱纱不留神,把纱锭掉落下来,打断正在纺的纱头,害得值车工接都接不赢。有一次,小周去吃饭,吃了一个多钟头赶回来一看,粗纱车上的纱又堆满了。他负责抱八台车子上的纱,抱完一车得一刻多钟,八台车就得两个多钟头,还要回收粗纱管子。他心里不免有些发慌,一不小心,纱从手上滚下来,打断了徐运英机台十多根纱头;徐运英急了,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他明知自己不对,却也不让一步,两个人吵了起来。
热心为别人
自从两个车间订了合同以后,大家对抱纱工的工作更加关心了。有人建议他们开展对手赛,保证执行好合同;小周也认识到生产是头一件要紧事,不能落在后面,决定今后不再马马虎虎了。在工长的启发下,他毫不犹豫地选中了另一名抱纱工、横冲直撞像虎子一般的夏国权,作为自己的对手。他俩合计了四条竞赛条件:一、固定供应,粗纱不压,细纱不缺;二、空管收清,不打断头;三、整洁打飞花;四、捉疵点。工长也跟着他们天天检查评分。这一赛,他们的工作的确都上了正路,抱一次纱,就收一次管子,做到均匀供应;粗纱一落纱,立刻抱走,不拖不压。小周更是闷着头干,粗纱值车工交接班的时候,他帮她们回纱,平常还协助收拾管子,主动搞好车间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十五号粗纱车纺到一百字左右(按标准纺到一百七十字算纺完),机械突然发生故障,车子一停,一百二十五根纱全断了,负责修车的副工长罗德斌走了过来,向抱纱工小周商量,希望他把这些纱都抱到细纱去纺。小周心里想,按照规定,亨司不到一百七十字不抱,但又不能叫这些纱浪费掉呀!况且这批纱不影响质量,最多只不过影响细纱工的操作,使她们不能有顺序地接头,增加换纱的麻烦。他马上回到细纱车间同工长商量,热心地建议工长把“麻烦”留下来,工长同意后,他就立刻抱了回来,并且向值车工好说歹说,值车工也都乐意收下了。后来,前纺车间写了大字报,赞扬了细纱车间这种互助友爱的精神。
现在,这两个车间的联系合同执行得很顺利,供应正常,疵点减少,生产按制度有秩序地进行。比方,二十一支纱,一号粗纱机负责供应一、二、三号三台细纱机的需要,就决不供应其他号码的机台,数量、质量都能保证,加上抱纱工勤抱纱,勤退管子,生产有节奏,井井有条。前纺车间主任陈建元说:“合同执行以后,生产上了轨道,不再像过去那样这里冒烟、那里起火的;现在可以有精力多研究一些生产问题了。”
把全厂更紧密地联结了起来
现在,厂里不光是前纺和细纱,就连清花和前纺、细纱和摇纱、细纱和布场、摇纱和布场等,总之从原棉进车间,直到棉布成包,凡是彼此间工作有联系的,都订了联系合同。上工序对下工序的半成品,实行固定供应,车子上都编了号,原棉进了清花机头道生产工序以后,就按编号规定顺序直到布场,毫不错乱,哪里发生质量问题,当班就可以查出来。最近,布场准备车间工长汪大帮退回细纱车间十多个二十一支纱,原因是纱上面有油污。退回的时候,他根据上面写有“五”字的装纱的袋子,猜着说:“大概是五号车上发生的问题吧?”机械有毛病,造成后来一查,果然是五号车子纱的油污,马上车间便把这个问题解决了。


第3版()
专栏:

根据地区特点 推广正确用法
广东化工部门帮助农民用化肥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化学工业部门派人到农村调查研究化肥过磷酸钙的使用效果,总结推广正确的使用方法,促使这种化肥在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广东省化学工业部门经过最近三年的实验,证明过磷酸钙化肥适用于广东省各种土壤,在冷水田、赤锈田等低产田施用,还有改良土壤的作用,肥效特别显著。但是,由于省内大部分地区过去没有使用过磷酸钙的习惯,有些地区因使用方法不当影响了肥效的发挥。针对这些情况,广东化学工业部门今年分别派工作组到用过过磷酸钙的农村,调查研究过磷酸钙使用效果,以及农民喜用与不喜用的原因,根据地区特点总结和推广正确的使用方法。
由湛江专区化工局、湛江化肥厂等单位联合组成的工作组,在湛江郊区农村对比研究了石门公社木冲生产队和龙头公社邓屋生产队的施肥情况,总结出过磷酸钙与土杂肥堆沤作中耕追肥,把过磷酸钙与土杂肥、硫酸铵一起做成颗粒用作秧头肥或基肥等五种使用方法效果较好,便普遍推广。汕头专区化工部门在调查中根据群众使用习惯,因地制宜地总结了把过磷酸钙用于蘸秧根、基肥、送嫁肥、追肥四种较好的使用方法。高要县化工厂也总结了当地老农使用过磷酸钙的较好经验。
化学工业部门还采取办训练班、开现场会等办法,帮助农民掌握正确使用过磷酸钙的技术。中山县化肥厂专门为公社开办了化肥使用训练班,目前已训练过一百一十六人。
调查研究过磷酸钙化肥使用的效果,也推动了广东省各化肥厂改进生产。有些过磷酸钙的使用效果不够好,生产这些化肥的工厂就积极采取措施加以改进。比如有些厂由于原料磷矿石细度不够和硫酸用量较少,影响过磷酸钙质量,他们便采取过筛的办法减少磷矿石粒度,并适当增加了硫酸用量。各化肥厂还建立健全了成品检验制度。


第3版()
专栏:来信

也谈商品包装
九月五日本报发表了“把包装工作做得好些”的来信后,最近又陆续收到了读者关于这个问题的一些来信,现在选出其中的三封,发表在这里。  编者
商业工作者的建议
由于包装不好,我们天津土产杂品公司,近两年来商品损耗逐年上升。这方面还往往造成“堆装”发运数字不清,商业财产混乱,并使劳动力更加紧张。一火车粗磁碗,如果包装整齐,到站后一小时就能卸完;如果包装散乱,就要花三四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
 有多方面的原因
造成商品包装不善的原因很多。有些生产单位和商业单位,由于货缺好卖,存在“萝卜快了不洗泥”和“交货完事”的思想,不注意商品包装。许多过去由产地负责包装的商品,有的改由各购货单位自己解决,有的虽有包装,但不牢固。如唐山、彭城的磁器,现在是一出窑门就算交货,包装捆得很次,很多要重新包扎。彭城粗磁碗,只用草绳捆四至六道,商品损耗达百分之十左右。有一次散装运天津到站后一车货损坏了一半。有些代运行栈服务质量有所下降。运输装卸部门,在任务紧张的情况下,对维护商品安全也不够重视,不注意轻拿轻放。如洪江瓷砖,在武汉转运时,码头工人扛在肩上往平地抛,经当场检查,一筐九十块,就损坏了三十块。有些装卸部门采取了限时装卸、顾量不顾质等不适当的竞赛奖励办法。过去,各货场、码头,多有“打包组”、“看货组”,对客户十分便利。后来撤销了这些组织,客户需要整理包装时,必须自己组织工人,有时限于时间,只能散乱发运。
几点建议
针对上述现象,我们提出有关改善商品包装的几点建议:
一、生产部门和各产区商业部门,积极加固商品包装,凡应该由产地包装的商品,均应负责包装妥善,否则不得出售。
二、各地应统筹安排包装材料,并积极寻找代用品,尽量不采取外地调入的办法,以节约运力和费用。
三、销地商业部门应深入产地,指导商品包装,帮助解决包装材料,实行监装监卸,坚持发货托收原则,积极组织商品直调运输,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四、运输装卸部门对职工加强爱护国家财产的教育,在竞赛评比、工资奖励以及技术革新各方面,均必须以维护商品安全为前提。
五、代运行栈,承运单位必须对管理的商品负责到底,发现包装破损要及时整理或改装,并应在现场指导装卸,保证商品安全。
六、在各货场、码头恢复必要的“打包组”“看货组”等服务组织,并加强组织领导。此外,劳力调配部门也应适当考虑增强对商品装卸搬运和整理包装方面的人力。
天津市土产杂品公司
郑荣枢 赵永年


第3版()
专栏:来信

机器设备的包装马虎不得
不注意货物的包装,不是个别问题。我们厂最近从西安国营东方机器厂调入车床六台。三吨半重的机器,只用几条木头钉个架子,用油纸糊个笼子。运到北京时,由于装卸起落,底板被折断了,车床漏了出来。铁路局没有办法再运,要我们修好再装车。我们为此奔波了一个月,机床在北京西直门车货场搁置着,恰好又碰上雨季,六台机床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经过许多人辛苦生产出来的产品,因为最后一道手续马虎,使产品受到损失,实在不应该。
有些电气设备的包装也有这种情况。上海华通厂的开关板,包装就是木头框子钉几幅高粱秆做的帘子。这种产品怕潮,几幅帘子防得住么?
产品包装是件大有学问的事。有些单位简化包装,考虑不够慎重,随随便便一改,这种做法应当纠正才好。
上海 罗修甲


第3版()
专栏:来信

合理包装
商品包装确是值得注意的一件事。我建议对包装工作采取如下措施:
1、按照商品运输距离的远近,确定包装强度。如同一种商品从上海、广州、北京、天津等地运到边疆各地,包装就要坚固一些;对短距离运输的商品包装就可以简略一些。这样可以减少损坏,合理的利用包装材料。
2、按照商品耐机械力的强度确定包装的强度。例如有的商品被撞击、磨擦都不会损坏的,有的则特别怕碰撞;对于怕碰撞的商品就需要包装强度高一些。3、按照商品粗糙和精细度确定包装强度。这样合理的包装,既节省包装费,又保证了商品的安全运输。
北京昌平工程新村
李沛滋


第3版()
专栏:

支援农业 赵贵德 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