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1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读书随笔

得心应手
张铁弦
我国古代很重视骑射,这不仅为战阵所需,同时也是锻炼身体的一种手段。直到现在,蒙族兄弟仍很重视这项技艺。古时把射术列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据《周礼》记载,青年学子须习六艺。孔夫子就是一个提倡六艺的教育家,他曾说过:“依于仁,游于艺”,并且他自己也懂得御、射。
古来有许多善射的人。譬如后羿、飞卫、纪昌、养由基、吕布等人。他们的射艺超绝,往往能够“百步穿杨”,甚至“百步中针”。
一个射手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平,必得刻苦用功,勤学不辍,特别是练好基本功。基本功练熟后便能由熟而精,由精而巧了。但是,一个射手在比赛或战阵中若想取胜,除了高超的技艺外,更需要精神贯注,不骄不畏,这样才能得心应手,百发百中。元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写过一篇富于讽喻性的短文——《射说》。这篇散文论述了骑射如何致胜之道。
元遗山这篇文章写得简洁、生动,值得一读。文章所讲的是晋侯子婿骑射失败的故事。那位少年在柳溪之间,轻骑而过,多少宾客都把目光集中在他一人身上。他在射箭之前,显出一副趾高气扬、眉飞色舞的样子。
但是,由于这位少年的骑术和射术不佳,再加上临阵轻敌(目标),精神涣散,所以未能取胜。他的第一箭未中,而第二箭却射在马耳上。马负痛而奔,于是他就跌下马来了。他的岳丈晋侯,满想在众人之前炫耀一下这位“东床”的武艺,但结果竟狼狈不堪只得辞谢宾客。
在这紧张关头,一位客人从下座走上前来,向晋侯讲述了骑射取胜的诀窍,并分析了子婿失败的原因。这位宾客所讲的道理很重要,一个射手如果不先得于心,就很难射中标的,所谓“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而得于心,又要从多方面用功夫,也就是“马”“矢”(射技)“身”(体力和骑术)“的”(目标)等等。
得心应手的道理,又可以拿其他技艺,如弹琴等来做比喻。如果一位琴师,受过基本训练,又掌握了较高的技巧,但当他演奏时,若不专心致志地去拨弹,那末,也很容易失败。我国唐代有个音乐家赵璧,善弹五弦琴。别人向他请教弹琴的技术,他说:“吾之于五弦也,始则心驱之,中则神遇之,终则天随之,吾方浩然不知五弦之为璧,璧之为五弦也”。由这番话里可以看出,技艺的高超境界往往是人(心)和物(琴)的融会合一。
推而广之,若把前面所说的射艺、琴技的道理,运用到工作、学习、竞技、球赛,以至一场战斗上去,那末,“得心应手”这句成语确也是成功致胜的一个秘诀了。


第8版()
专栏:

射说
〔元〕元好问
晋侯觞客于柳溪,命其子婿驰射。婿,佳少年也。跨蹑柳行中,胜气轩然,舞于颜间,万首聚观,若果能命中而又搏取之者。已而乐作。一射而矢堕,再而贯马耳之左。马负痛而轶,人与弓矢俱坠。左右奔救,虽肢体不废,而内若有损焉。晋侯不乐,谢客。
客有自下座进者,曰:“射,技也,而有道焉。不得于心而至焉者,无有也。何谓得之于心?马也、弓矢也、身也、的也,四者相为一。的虽虱之微,将若车轮焉。求为不中,不可得也。不得于心,则不然。身一、马一、弓矢一、而的又为一。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以是求中于奔驶之下,其不碎首折肢也,幸矣。何中之望哉!”(下略)


第8版()
专栏:

五岭夜话
路平
年青人爱幻想,地质队里那些小伙子和姑娘们的幻想,特别美丽、动人。可不是吗?别人从没到过的地方,他们总是第一次到,斩荆披棘;然后,踏着他们的足迹,开矿的人来了,修路的人来了,建筑工人也来了……
有一个冬天,我跟着一支地质队从广东阳山出发,最初是沿着公路,以后是羊肠山径,最后是什么路径也没有。这一带有很多奇怪、高峻的山峰:大芙蓉、大东山、石坑崆……海拔都在一千米以上。五岭山脉有个特点:石多、水多、沟壑多、森林多、荆棘多、野兽多。登上一座山真不容易呀,没有路,山势又陡峭,你要抓住荆棘藤蔓这一类东西向上爬;再不,碰上一个山涧,或者一个瀑布,冰冷的涧水,在又大又滑的石头上流过去,在这石头上行走,可要小心,万一踏上了石上绿苔就要一跤跌进水里去。如果碰上下雨,可更艰难了,石头上都像浇了油一样,脚老是踩不稳,常常滑倒。地质队员就是在这样的地方行进,他们每个人手中都拿了一个锤子,背上背一个背袋,沿途敲打,找到值得注意的露头,就敲下一块放在袋子里。有时走了一天,才爬上一个山头,向前一看,呀,更高的山还在眼前呢,有多少山呀,一个接一个,一片连一片,像一个绿色的山的海洋,一浪推一浪似的。这使我们想起了毛主席激动人心的《长征》中的诗句:“五岭逶迤腾细浪”。
每天,当朝霞才染红山巅,地质队员就急急忙忙跨上征途,又是翻山越岭,涉水过涧。当太阳落在群山堆里,队员们就地搭起帐篷,在野草上铺上雨布,点上空气灯,整理一天勘探所得的资料。碰上月色姣好的夜晚,大伙就躺在帐篷外的野草上,或者倚着嶙峋怪石,数着长空中的疏星,山风吹拂着他们粗糙黑黝的脸孔,兴致勃勃地谈论着一天的收获。这时候,常常有一两场争论。争论从新发现的矿藏引起,同志们从一天勘探的岩石分布、岩层构造、地质剖面、地貌特征等材料中,断定一个矿藏的坐标、蕴藏量。最初是工作上的争论,但到后来,就争论到:在哪里动手开矿合适,矿务局设在哪里对生产有利,从哪里修矿区公路最便当,他们还会扯到职工宿舍、俱乐部的建筑……总是各有主见,互不相让,谈着谈着,就会有一个小伙子从草地上一蹦而起,大声叫着:“我说呀,矿区铁路可要电动的,要不,这么高的山,可不容易曳引呀!”
五岭山区到处是瀑布,到处是河谷,到处有清澈诱人的涧水。在山深林密,绿树掩映中,常常有一弯清水潺潺流过。生活在山区的瑶族同胞,头上缠着红布,手上拿根竹子,在湍急的山涧水道里放木筏,把他们采伐的木材运出山外去。年青的地质队员们,白天见到这些奇丽的地方,在夜宿荒山的时候,就议论着在哪一个山涧弯曲处,或者是瀑布前,建筑一批山间别墅,当避暑胜地。
我记得,有一次,在连阳县一个叫瑶隆的高山上野宿,年青人又谈到:瑶隆山下,山道崎岖,峰回水转,涧水清澈,山石奇丽,实在太美了,虽然是荒山野岭,的确风景如画。他们商议着,在那湍急的山涧两旁建立一群住房,再建几座跨水木桥,利用山涧瀑布修筑一座发电站,从这里修一条铁路和京广路衔接,广州、韶关,甚至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都能来这里休憩,领略五岭风光了。他们讲得劲头来了,就站在一块大石上,指点着眼前景色:看,山岗这么美,瀑布一泻千尺,山涧这么清澈,松树这么挺拔,山石这么突兀,……不比那些名山更秀丽吗?真的,祖国这些壮丽的山川,只有地质队员们才能最先欣赏他们,才有机会最先“设计”出它的建设的图案!
地质队的队长,是位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1945年,抗日战争末期,他跟随东江游击队,曾经到过五岭山区迎接王震将军的南下大军。五岭山区对他来说,那是“旧地重游”了。每当年青人争论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他就插进来说:“十几年前,我们在这里前有敌人堵截,后有敌人追击,在五岭山区吃了几个月黄狗头、竹笋,苦是够苦的,同志们可没有忘记赞美这江山如画的地方,我们也议论着:等革命胜利了,来这里建设一番。如今我们踏着先前的足迹,又来到了。你们说,在这里建矿场、筑铁路、修别墅,这并不是什么很遥远的事呀!”
夜里,五岭山上是寒冷的,云雾就在脚跟下腾起。在这四无人烟的高山上,偶尔有一两声山鸟、野兽的吼叫。这时,地质队员们带着他们美丽的幻想,打着鼾睡去了。天明,还有更多的山峰在前面等着他们呢。


第8版()
专栏:

尖刀排
时陶
解放军某部组织了一个工作队,深入农业第一线。集合时一看,首长和大家都笑了,原来工作组大部分同志都是解放战争时期本部尖刀排的老战友。下乡的人员都来到,草绿的军装黄背包,礼堂里挤满了一屋人,个个脸上带着笑。今天的会议不寻常,农村工作组就要出发了。多年的战友又会齐,话声朗朗笑声高。谈起了洛阳城下抓俘虏,谈起了双堆集上红旗飘,谈起了争当渡江第一船,谈起了“总统府”前把像照。师长和政委走进来,把每个同志瞧了瞧,两人一齐笑出声:“咱们的尖刀英雄又来了!”尖刀排,又来了,青春永驻人不老,先前的小鬼长了胡子,钢材越炼质越高。礼堂里面人声静,政委台上作报告,“同志们,加强农业第一线,你们又要当尖刀。“当年尖刀寒光闪,战斗任务完成得好,现在向土地要粮食,看看你们的尖刀老不老?”带队的教导员跳上台,当年的排长壮语豪:“党指到哪里走到哪里,尖刀排永远为党立功劳!“战斗队又是工作队,文武都是党教导,永远在第一线上作尖兵,为后续部队开好道!”一屋子拳头高举起,声声口号冲云霄,大雪飘飘北风寒,人人心头春意闹。


第8版()
专栏:沙漠考察队员日记

坚强的人
李天杰
轻轻的脚步声使我由朦胧的睡梦中醒来,大概又是谁在悄悄的早起为大家赶做早饭去了。刮了一整夜的大风还在一个劲地吹着,丝毫不像有停歇下来的意思。我暗自庆幸着,我们昨天把观测地下水动态的井孔已经安装好,赢得了时间。不然,这场可恶的大风,不知要给我们增加多少麻烦。我正奇怪是谁起的这样早啊?忽然草棚的篱笆门外,飘闪着两条缨带似的小辫,啊!又是小方第一个早起来了。“小方,天还早哪,再多休息会吧。”我情不自禁地说道。“早?已经六点钟了,甭睡了,起来吃饭吧。”在我们说话时,同志们也醒来了。这时一看,我们的床和被上,还有被压得沉甸甸的蚊帐腰里,积上了一寸多厚的细沙,简直要把我们掩埋了。再彼此瞧瞧沾满沙尘的脸孔,个个都成了“土人”。自然,我们早上吃的又是小方做的油煎烙饼。
小方是我们考察队里唯一的女同志,在艰苦的沙漠考察活动中,我们担心她会感到不习惯和不便。然而几个月来的野外生活,小方却表现了她那种要强的个性,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上的琐事总是抢在别人前头去做,就像挖土坑那样的重活,也不愿落在男同志后面。除工作外,她还兼任我们队的卫生员,小小的医药卫生箱从不离她的身边。她更是个求知欲很强的姑娘。为了学到维吾尔族语言,帮别人作了事情,总是请求别人来作一次她的教师。每当休息时她那婉转的歌喉,就会把你带入一种美妙境界。她对同志处处亲切照顾,可是自己在生活上却从不要求别人照顾,有好几次,她怕麻烦别人为她安置宿处,就屈着身子睡在汽车驾驶室内。
在我们队里,像小方这样不怕困难、朝气勃勃的年青人,当然不只她一个。平时沉默寡言的老田,搞林业的虽然只有他一人,但他却用顽强的劲头克服了重重困难,常常独自拿着斧头、锯子、仪器、罗盘,闯进苍茫的胡杨林深处,一工作就是一天。司机小周,更是个勇敢乐观的小伙子,凭着他的勇敢机灵,常常安全地驶过了险桥、流沙和泥滩,为大队开辟着道路。有的同志病了仍然继续工作,有的脚掌被热沙烫起了大泡,就自己用小刀动手术,而后蹒跚地奔波在沙野……。我们就是这样不胆怯、不畏缩,勇敢地战斗着。


第8版()
专栏:

辽南行
巴牧刚从辽西归,闻听辽南美,行行且复行,走遍辽宁省,岫岩出新玉,两都产钢煤。今至辽南地,恋恋不肯回,一片水乡国,青禾正吐穗,关外山川秀,小桥引流水。园林似绿洲,柳笛水上吹。累累枝间挂,风摇果欲坠,村景如彩画,人在画中行。柞树林中蚕,茧白如花美,蚕娘喜眉尖,采茧似蝶飞,东坡联西坡,茧蛋成银堆。朝夕河边走,新歌遍山村,池塘泛金波,清水白鱼肥,山西挂红霞,鸭绿江边翠。我爱辽南风,撕破遮天云,我爱辽南山,令人心中醉,我爱辽南水,胜过西湖美。


第8版()
专栏:

晨(油画)
李秀实


第8版()
专栏:

耙(剪纸)
 林曦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