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8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在我这岗位上

我和雨点
周庆荣
我在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杨浦区办事处工作。我喜欢鸽子,利用业余时间养了几只信鸽,并且每年都参加中国信鸽协会举办的信鸽竞翔。在今年6月举行的从石家庄到上海的一千零二十五公里的竞翔中,我的信鸽“雨点”获得了冠军。
“雨点”信鸽,是用两种不同血统的优良品种交配成的;因为在灰色的羽毛上有黑色的斑点,所以名为“雨点”。它的毛羽紧薄,胸骨扁平,翅羽宽长,眼沙清澈明亮,飞翔时矫健万分。我很喜爱它。它出生十天,我向中国信鸽协会领了一枚铝环,套在它的脚上。铝环上铸有“(58)三四三三五”的号码;每次参加竞翔,它便成为“雨点”的标记。
在“雨点”未满一岁时,我让它参加了从徐州到上海的五百一十八公里的竞翔,两岁时参加了从郑州到上海的八百二十公里的竞翔。今年“雨点”整整三岁,它又参加一千公里以上的远程竞翔。这样一次又一次地作竞翔训练,随着它年龄的增长来延长赛程,是训练飞翔能力的好办法。
今年中国信鸽协会组织的这次比赛,一共有一百多名会员的五百多只信鸽参加。比赛分三个阶段:先是作短程竞翔,以锻炼信鸽的记忆力;起飞点从离上海仅十八公里的南翔开始,逐渐延长到沪宁线上的苏州、无锡。接着进行适应性的中程竞翔,培养鸽子的毅力;起飞点从常州、镇江一直延长到津浦线上的滁县、徐州。最后便是远程决赛,起飞点从徐州一下延长到一千公里以上的石家庄。“雨点”顺利地通过了前两阶段的比赛,与另一百一十四只信鸽一起参加决赛。
6月14日,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把心爱的“雨点”送到了中国信鸽协会,由一位会员负责送到石家庄去放送。按照竞翔的规章,协会的同志在“雨点”的翅膀上,盖上了特制的藏有暗记的图章;这种暗记只有裁判员等极少数人知道,信鸽飞回时,协会要认真地验看暗记,证明它确是带去放送的某一只信鸽。
16日,我得到通知,“雨点”与其它信鸽已在清晨五时三十分从石家庄起飞。按照往常的飞翔速度,一千多公里的路程,两天便能飞回了。但是这一次,两天过去了,“雨点”没有回来,其它的信鸽也没有回来。原来它们在起飞的第二天,飞到江淮地区的时候,碰到了暴风雨。这时,飞翔的鸽群被打散了,毅力不强、经验不足的鸽子,就落地休息等天晴后再飞,或者迷失方向,永远飞不回来。只有优秀的信鸽,才能冒着浓黑的云层,勇敢地躲过暴风骤雨,绕道寻找回家的途径。
这几天,我虽然有些焦急,但是对“雨点”还是充满着信心的。有人对我说:“你的鸽子飞不回来了吧?”我有把握地说:“它会战胜暴风雨回来的。因为我了解它。”果然,20日十二时三十五分,“雨点”飞回来了,在我家的鸽棚内,发出一阵“咕咕咕”的欢叫声。我的十三岁的孩子,马上打电话到信鸽协会,并且按照规章,在两小时内把“雨点”送去验明无误,在竞翔记录表上记下了(58)三四三三五号信鸽是这次比赛的冠军。
我很早就爱好养鸽,现在一共养着二十多只鸽子。养鸽要有耐心,而且要懂得鸽子的习性。鸽子爱清洁,因此要每星期给它水浴一次,鸽房也要天天打扫。鸽子对旧巢特别有感情,迁入新居几年之后,还会飞到旧巢去。在解放以前,我虽然爱好养鸽,可是因为生活很困难,只能养很少的几只,更没有时间来研究饲养与训练的规律。现在生活有了保障,我的爱人也有了工作,六个孩子有五个在念书,日子过得十分幸福。心情愉快了,我在业余时间养鸽的兴趣更高了。每天早晨一起床,就把鸽子放出飞翔一番,作为它们的基本训练,然后打扫鸽棚,清除粪便。在假日,我常带鸽子到郊外去放飞,锻炼它们记忆上海周围的环境与熟悉回家的方向。我还参加中国信鸽协会的一些活动,经常与朋友们互相交流经验。
这次“雨点”信鸽获得冠军后,领导上与工会都来向我祝贺,同时收到了不少各地的信鸽爱好者的来信,向我祝贺和询问养鸽的方法。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的摄影师还到我家中拍摄了饲养与训练“雨点”等信鸽的影片。对于这一切,我真是兴奋极了,我忍不住常与孩子们一起欢唱《社会主义好》。我一定要继续训练“雨点”和它的同伴,让它们在以后的竞翔中,更加矫健、坚毅,创造出更好的成绩。
(附图片)
(周庆荣在假日把鸽子带到上海虹口公园作放飞练匀)


第8版()
专栏:

赶骆驼的哈萨克
周纲赶骆驼的哈萨克,饮马在葛尔穆河,弹着动听的三弦琴,唱着欢乐的歌。葛尔穆呵,金色的山,(注)金山银山一座连一座,每一座山峰都像用珍珠堆砌,每一块石头都像五彩的贝壳。葛尔穆呵,金色的山,青青的草原多么辽阔,羊群像汹涌着的雪海银波,戈壁滩上金黄的小麦开镰收割。葛尔穆呵,金色的山,工厂的汽笛吹奏着最美的音乐,古老的传说变成新的歌,高楼的灯火像神话里的星座。赶骆驼的哈萨克,饮马在葛尔穆河,河水载着他的颂歌,向东流去,撒下一路花朵……
注:葛尔穆,译成汉语是
“金色的山峰”。


第8版()
专栏:

诗人之赋
——重读“阿房宫赋”
臧克家
《阿房宫赋》,是诗人之赋。扬雄说“诗人之赋丽以则”。如果拿这句话评价这篇赋的话,是颇为恰当的。
“赋”,是诗的一体,班固说它是“古诗之流也”。它的作用是“或以抒下情而通讽谕;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不少汉赋,铺张蔓延,佶屈聱牙。张扬宫殿,夸说园林,罗列山水,状述鸟兽奇珍。读这样的一些赋,像翻阅类书,呆板苦涩,而心如古井之水。虽然作者志在“宣上德”,而出之以“讽劝”,但“劝百而讽一”,正不压反。
六朝以迄唐宋,产生了一些短赋,或以惜别抒恨,或以状物写景,写得缠绵悱恻,风光佳胜,但于意义则嫌不足。
《阿房宫赋》的优胜处,就在于既有情,又有义,文词华美,想像丰富。读这篇赋,像读作者那些有名的短诗,令人感动,又发人深思。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起得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使人想到李白的“蜀道难”。花了多少心血,费过如许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来!
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二句写出了“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时代形势与帝王的奢侈与野心跃然而出。其中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
这四句是帽子,扣得紧紧的。卷轴展开了宏伟壮丽的画图。
一座“复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矗立在目前。作者凭他如椽的大笔,极尽描绘之能事。用短小的四字句,两句一气,排比巧妙,想像新颖,音调铿锵,如流泉淙淙作响。“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当我们读着这些句子的时候,诗情、画意、音乐的美,一齐涌来,令人不禁心旷神怡,击节叫好!
接下去写“妃嫔媵嫱”之盛,一连六个“也”字,形容夸张,巧喻累累如贯珠。再下去写秦人之奢华。“嗟乎”二字一转,从描绘转到议论,总结前边的抒写,拈出了诗人的本意。到此,我们的心情也为之一变。这才知道,上边那些动人的铺张描绘,原来是为议论作张本。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一直到“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读着一个一个的句子,像听诗人一声又一声控诉,热情鼎沸,理直气壮,文情并茂,动人肺腑。了了十几句,其意气之盛,抵得上一篇《过秦论》。
最后结束的一段,又以“呜呼”开端。慨叹秦帝国之所以灭亡,(六国亦然)全由于骄奢淫乐,民不堪命,才起而“族”之。末尾又推开一层,情意深长,文尽而味无穷。因为直抒臆愤,情绪紧张,词句也变得参差错落,跌宕不平,使人读了为之回肠荡气。
这篇“诗人之赋”,描写与议论是统一的。前面的瑰丽景色,配合着后面的正义宏论,夸张而不淫糜,议论而不干枯。这和某些所谓
“劝百而讽一”的汉赋不同;和纯粹抒情状物的短赋也不同。有情有理,刚柔相济,它所以能打动人处在此。“中学语文”教材上选了它给青年们读,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使他们知道,古代封建帝王,解放以前的新旧军阀,都是奴役人民,以天下为私,只图个人享受,不管大众死活的。对照之下,我们社会主义的生活是多么幸福而美好。自己就是国家的主人,为了光辉远大的前程,热情澎湃地从事宏伟的建设。这是光荣的,足以引以自豪的。
7月16日


第8版()
专栏:文化街头

“吃书”
秦犁
有人把读书喻为“吃书”,的确是个很形象的说法。
摊开一本书,一字字,一行行,一页页精读细研,把其中精华吸收到自己的知识宝库里来,就像吃饭那样,把食物一口口吃下去,经过消化,变为丰富的营养和力量。这种“吃书”的精神是颇值得提倡的。
也有另外一种“吃书”。
在旧书店,常常看见许多被“吃”过的书:有的破烂不堪,有的污垢满纸,原来精致美观的封面上偏偏胡乱涂抹一些墨迹,原来整整齐齐的书籍偏偏被扯得残缺不全。这些书籍的内容被人“吃”进去多少,不得而知,从书的外表上看,倒确实被咬了几口。
当然,既然是旧书摊上的书籍,就不能要求它“新”。有些书籍出版年代已久,几经流传,不知被多少人阅读过,有些破旧也是难免的。不过,那种人为的对书籍的损坏,的确很不应该。我见到过一部新出版的《鲁迅全集》,就已经被“啃”得体无完肤了,这能说是认真读书吗?
有的人很懂得如何去爱护自己的衣服、用品等等,却不知道爱护书籍。显然,对于一本书丝毫不加爱护,很难说对于书的内容是重视的。
真正认真读书的人,都是爱书的。我们在旧书摊上同样可以看到一些旧书,尽管有的已经年久变色,有的被作了许多记号,可是整个书籍仍然完整无缺。从这些书籍字里行间的一些整齐、清秀的记号上,可以看出它的主人对书籍内容细嚼烂咽的程度,然而他们并没有把书籍弄得破损不堪。
如果把书籍当作装饰品,不去读它,那么,书籍保存得虽然完美,也不值得提倡。同样地,把书籍当作一本“纸”看待,随便损坏它,更是不应该的。


第8版()
专栏:

新闻纪录片之窗
辛雪
红色安源
为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新闻简报》从第二十一号起,开辟了《革命史迹》的专栏。
江西省安源镇,是我国工人运动的策源地之一。《新闻简报》第二十四号在《革命史迹》这一栏里,介绍了这个地方。影片让我们看到:1921年冬天,毛主席第一次来到安源时住过的房子和1922年刘少奇同志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时和资本家进行谈判的地点。就在那里,刘少奇同志代表一万三千多名工人,在和资本家进行坚决斗争之后取得了胜利。在一个宏敞的楼廊上,他向工人群众宣布了罢工胜利的消息。
罢工胜利以后,煤矿工人自动捐献工资,修建了“工人俱乐部”。从这所完整无损的建筑物上可以读到:“无产者在这革命中只会失去自己颈上的一条锁链,他们所能获得的却是整个世界。”
庄则栋、李富荣对赵丹、谢添
6月24日,电影创作会议期间,著名的电影演员和乒乓球名将在北京有过一次有趣的会见。《新闻简报》第二十八号以《愉快的联欢》为题,报道了这次会见的情景。我们看到:丘钟惠、白杨、庄则栋、赵丹、李富荣、谢添还有其他许多时常在银幕上、球坛上跟我们见面的人物欢聚一堂。先是庄则栋和张燮林表演赛,接着是赵丹、谢添和庄则栋、李富荣出场。这一边,是影片《林则徐》中的林则徐和《林家铺子》里的林老板;那一边,是世界乒乓球坛上的猛将。比赛的强烈戏剧效果,引起参加这次会见的观众们笑不可止。洋溢于他们会见中的那种活泼、热烈、欢悦之情,是十分动人的。
高空里的“天使”
在国家的运输行列中,航空运输有机动、灵活、快速的特点,它正在为加速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便利人民生活做着很多出色的工作。新闻纪录短片《民用航空》向我们介绍了民航线上的见闻。摄影师从首都机场——北京的空中大门,开始他们的旅行。在武汉,他们拍下了民航机运鱼苗的镜头:在一个透明的塑料口袋里,装进半口袋的水和鱼苗,再灌进氧气,然后把这个游鱼历历可数、简直有些奇异的口袋装进木箱,送上飞机。就这样,民航机可以在几个小时之内千里迢迢地把长江、珠江一带的大批鱼苗运往边疆。
摄影师在黑龙江延寿县发现人们正在利用民航机为人民公社的稻田除草。我们都听说过,飞机可以帮助农民撒药灭虫,却没有听说过可以帮助农民除草。现在,你可以看到:飞机在稻田上空喷洒一种药水,这种药水能在洒下三个多小时以后毒死杂草,而丝毫无损于稻苗。
摄影师又来到了新疆。他们纪录了人们利用民航机让新疆终年积雪的高山融冰化雪灌溉农田的新闻。将一袋袋煤灰投在雪山上,仅仅几个小时之后,万年封冻的冰雪下面,汩汩淙淙地流出清清的雪水来了,顺着山坡,汇成了一股股欢跃的水流。
摄影师还让我们看到:民航机在祖国西北改造沙漠的斗争中,是防风林带的播种者;在每年春秋两季防止森林火灾的斗争中,又是勇敢的空中守林人;而对于勘察祖国大地的宝藏,它又是不辞辛苦的先锋。
我国年轻的民用航空事业,正在迅速地发展壮大。它像童话中那个居住在云天深处的天使那样,正以它神奇的威力,给全体劳动人民创造幸福的生活。
(附图片)
飞机在森林上空巡视,防止森林火灾。
安源的《工人俱乐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