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27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发挥管理干部当家理财的作用
新庄煤矿器材科调整组织,专人专责管理器材,经常下井检查监督使用情况,使全矿材料费显著降低。
新华社南京25日电 徐州新庄煤矿器材科,积极改进工作,及时、合理地供应器材,既保证了生产需要,又节约了器材物资。第二季度平均每生产一吨原煤需要的材料费,比第一季度降低了45.6%。
新庄煤矿在今年4月间普遍改进了管理工作。器材科重新调整了组织,建立八个职能小组,明确分工,建立和健全了责任制度,将各类器材物资的保管、供应等工作,分工到组,责任到人。过去由于缺乏专人负责,井下用的电钻和扇风机送到工厂修理后,无人负责催还,时常发生供应脱节现象;现在,有专人负责管理这两种工具的修理和供应,损坏的器材能马上送到工厂修理,并且及时运回来,备用量不足也能及时补上。其他材料也有专人负责管理和供应。从4月份以来,全矿没有发生过电钻、扇风机、道钉等工具、器材供应不上的现象。
在整顿制度时,这个科建立了井下检查员制,了解生产需要,监督各种器材的使用,加强井下器材回收复用工作。分工负责这项工作的副科长和检查员,天天下井,随时将井下使用和需要器材的情况反映到科里,使科里准确地供应材料,防止宽打窄用和浪费现象发生。检查员发现材料使用不当时,向工区提出改进建议。他们还对一百多种材料实行“以旧换新”的办法,便于回收复用旧料。为了做到在保证生产的前提下,合理降低库存和器材消耗,他们从采购和供应两个环节上加以控制,规定没有计划不采购,没有预算不发料,超过定额不发料,遇有特殊需要,须由矿长批准。
这个科的有关人员经常到现场,向工人们宣传出一吨煤要用多少器材,材料来源不易,应该如何爱惜等等,并且帮助工区推行班组经济核算,使群众自觉地按照定额使用器材,还帮助工人寻找节约的途径。掘进一区有一天有两个班节约了器材,而刘继忠班多用了二十多元材料。材料员马昭曲便将材料耗用情况公布,并且帮助刘继忠算了细账,刘继忠便马上发动全班工人采取措施,第二天也节约了器材。


第2版()
专栏:

凤来煤矿推行三级经济核算
前七个月原煤单位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四分之一
新华社成都25日电 四川省凤来煤矿推行三级经济核算制度后,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今年以来,这个矿月月超额完成原煤生产计划,1月至7月的原煤单位成本比去年同期降低25.5%。
凤来煤矿的三级经济核算制是专业核算和群众性核算相结合的核算制度。矿和坑井由专业核算人员核算工效、原料材料消耗和小组费用。班组由兼职的工人核算员核算各项消耗。例如,炸药雷管的消耗由放炮员核算,坑木消耗由支柱工核算等。全矿还把班组经济核算作为包产评比奖励条件之一,凡是完成产量任务又降低了消耗的班组和工人,都按比例发给节约奖金。在实行经济核算的同时,全矿还建立了严格的领料制度,避免材料的浪费。
实行三级经济核算制度,帮助职工进一步树立了勤俭办企业的思想,他们精打细算,采取许多措施节约各项开支。采煤工人尽量回收复用坑木,使全矿坑木回收率达到90%以上,每根坑木都复用四五次。有的小组还革新技术,用石柱代替坑木作支柱。其它如电瓶中的青铅、红丹粉,工人们也都设法回收复用。采取这些措施后,全矿二十四个采煤小组的材料消耗量普遍下降,今年以来,共节约材料费用三万多元。


第2版()
专栏:

矿山的早晨(套色木刻) 沈国瑞作


第2版()
专栏:

积德泉酒厂为饲料公司加工饲料一举两得
增加酿酒原料 提高饲料质量
新华社长春电 长春市积德泉酒厂为饲料公司加工猪、鸡饲料,一举两得:既解决了酿酒原料来源问题,又支援了畜牧业生产。今年1月到7月24日,这个酒厂超额完成了酒的生产计划,并为饲料公司生产了三千四百吨猪饲料和一千五百吨鸡饲料。
公私合营积德泉酒厂的酿酒原料靠国家供应。由于前两年农业连续遭灾,今年国家供给这个厂的酿酒原料(粮食或糠麸)减少。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厂根据过去给别的单位加工猪饲料过程中利用加工饲料的原料生产出大批白酒的经验,决定派人到市里了解这方面情况,结果发现全市有大批牲畜和家禽,每月由市粮食局饲料公司统一供应一批粮食、豆饼、糠麸等作饲料。酒厂向饲料公司提出利用这些原料先酿酒,然后代为加工饲料的建议,饲料公司支持他们的做法。
为使这种做法更有把握,不致影响饲料质量和减少数量,饲料公司先拨给酒厂七吨高粱糠和一部分豆饼进行试验。这个厂经过七次试验,克服了饲料配比不准、酸度大、杂味多等困难,试制成功了鸡酵母颗粒饲料。这种饲料的生产方法是:先用各种糠类或粮食酿酒,然后用40%酒糟、40%稻皮粉、15%豆饼、5%骨粉(或贝壳粉)合在一起,再加上饲料酵母菌发酵,最后烤干成颗粒状,成为鸡酵母饲料。猪饲料则用酿酒后剩下的酒糟,加饲料酵母菌发酵以增加酒糟的营养成分。
这样的猪、鸡饲料,经过科学研究部门化验证明,都比原糠质量好,营养价值高。经过加工的猪、鸡饲料,由于发酵和加进一部分稻皮、骨粉等,数量也增加了。
积德泉酒厂生产的猪饲料,经过各单位试用,猪爱吃,吃后毛色发亮,粪便正常,增膘快。鸡饲料的香味大,养分高,鸡吃了产蛋率提高。在经过用户反复鉴定后,猪、鸡饲料遂正式投入生产。
随着饲料加工量增加,进厂原料增多,这个酒厂酒的产量也逐渐增长。酒的质量,由于制酒原料变化不大,保持了原有的水平。


第2版()
专栏:简讯

林卡供销社收购野生中药材
贵州省平坝县林卡供销合作社趁野生中药材上市旺季,在8月上旬已经为国营商业部门代购了金银花、天花粉、泡参等二十多种中药材。其中比较名贵的茨黄连就收了二千多斤。
供销社在收购工作中,认真执行按质论价政策,做到评级公平合理。供销社还组织运输力量,及时把收购来的中药材运到国营商业部门指定的集运点。


第2版()
专栏:简讯

黔阳利用雨后水涨赶运木材
湖南省黔阳专区抓紧雨后江河水涨的有利时机,抢运木材。最近十天,全区已有二万四千多立方米木材运到目的地。在运材工作中,各地都适当增加了运输木材的劳力,木材生产部门也抽调部分人力投入木材运输。各地还按照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在劳力、物资等方面互相支援。
在运输木材中,各地为工人增添了劳动保护用品和医药用品,并妥善安排了工人生活。


第2版()
专栏:简讯

柴达木各厂矿进行安全生产大检查
青海省柴达木地区厂矿企业,开展了安全生产检查和思想教育工作。检查中,各厂矿、企业先后查出了二百五十六项隐患事故。通过检查,各厂矿、企业的基层干部和广大职工进一步重视了安全生产,他们针对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先后建立和健全了劳动保护、安全生产、机械维修保养等各项规章制度。


第2版()
专栏:简讯

丰镇六百多手工业者的子女学艺
内蒙古自治区丰镇县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有许多产品,如马家圜囫的镰刀、隆盛庄的羊毛剪子,以及蒙古族牧民喜爱的柿子壶、蒙古靴、红紫绒毡等,远近知名。丰镇县有关部门,为传播一些老手工业工人的生产经验,除有计划地选派一些优秀青年学习手艺以外,还特别鼓励老手工匠人的子女学习他们前辈流传下来的各种手工技艺。生产“吉”字镰刀的吉金官的四个儿子,在父亲的教导下,都学得了一手好手艺。现在已有六百多名手工业工人的子女初步掌握了传统的手工技艺。


第2版()
专栏:简讯

临桂商业部门认真执行收购政策
广西临桂县商业部门认真执行农副产品收购政策,调动了农民生产和出售农副产品的积极性。7月份,这个县收购的棕皮、松脂、青竹、蜂糖、土纸、中药材、桐子、木柴等都比以前增加很多。他们在收购农副产品的同时,组织日用工业品和生产工具下乡。宛田公社盛产青竹,但自己不编织谷垫、箩筐。商业部门在收购了青竹以后,供给这个公社谷垫、箩筐一千八百多件(对)。六塘公社的生产大队卖了头季西瓜,需要肥料为二季西瓜追肥。商业部门立刻供应这些大队化肥五千九百斤、麸肥一千八百斤。


第2版()
专栏:

暴风雨袭来的时候
中共宁河县委办公室通讯组
故事发生在河北宁河县大中庄公社小于庄生产大队里。
深夜,劳动了一天的社员正香甜地睡着,突然狂风呼啸,天空中迸发出一阵阵霹雳的巨响,雨,瓢泼似地下起来了。
共产党员张秀敏惊醒了过来。她起身挑开窗帘往外张望。房檐上的雨扯成片往下倾泻,院落中的几棵粗壮的高粱和玉米,被打得东倒西歪,积水已经在它们的脚下打开了漩窝。她马上穿起衣服,下炕摸了一把铁铣,戴上草帽,开门就走。
“秀敏,这么大雨,往哪去?”被吵醒的妈妈喊住了她。
“妈,你看这老大雨,咱们队里那高粱、豆子准吃不住劲了,我得看看去!”说着就跑出去了。
秀敏出门口不远,电光一闪,看见街上有人。“谁呀?”秀敏问。
“我们,看看咱的高粱去!”几个姑娘齐声回答。她们是:秀珍、庆云、秀芹三个人。
于是,她们汇合在一起,淌着泥水,向田野里走去。
当她们来到那片高粱地的时候,地里已经积水很深,豆棵只露着几个叶尖在水中飘摇。
“干!挖个口放水。”张秀敏话音刚落,四个姑娘就动起手来。雨水淋过的黑土很粘,大块大块地粘在铣上,她们就用手往下挖。
第一个泄水口挖成了,三尺宽,二尺深,积水开始下泄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泄水口也很快挖通了。整整十亩地的高粱和豆苗儿,解救出来了。
这时,电光一闪,秀敏看到对面芝麻窝生产大队的高粱地里也有了积水。四个姑娘商量了一下,芝麻窝离这儿二三里地,这鬼天气他们不一定来得了人。于是主意拿定,就淌过排水渠,转到芝麻窝大队的地里,排起水来。
清晨时分,检查积水情况的大队党支部书记张庆贺和老队长张德永转到这块高粱地边,都楞住了。芝麻窝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张安芳,也从他们那块放了水的高粱地里走过来,三个人转过高粱地那边,都喊了起来:“嘿!秀敏、秀珍……你们在干哪!”三个人赶上去握住姑娘们的手。张安芳激动地说:“你们辛苦了,我代表我们全队的社员谢谢你们!”


第2版()
专栏:

一处受灾 四处支援
本报记者 姜文品 张春亭
“乐陵七十二洼,铁营是老家”。过去山东乐陵县的群众用这句话形容这里水灾频繁。今年7月中下旬,连降暴雨,马颊河出现了特大洪峰,河水像野兽般的冲破堤防,扑向沿河的村落。铁营公社大小四十七个村庄有二十六个被洪水围困,全社七万五千亩土地,除了三千亩地保住而外,全部被洪水淹没。
周围的兄弟公社,听说铁营的人被洪水围困,都伸出支援的手。草原广阔的花园、郑店、杨安镇等公社,要求接受铁营公社转移出来的牲畜;这次受灾较轻的西段、朱集、乐陵镇等公社的社员们,自动腾出房屋欢迎铁营的社员去住;解放军某部橡皮船队,也主动参加了抢救工作。战士们从早到晚,在洪水中扶老携幼,挑行李,牵牲畜,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老弱妇幼和牲畜抢离险境。
朱集、西段等友邻公社像迎远方亲人一样,迎接来自灾区的社员们。当第一批灾胞来到这里的时候,公社党委书记苑执政同志带领十几名干部,迎出村外,从灾民肩上接过行李,从妇女怀中抱过孩子,一直把他们安置到各生产队。东赵生产大队的社员和干部闻讯赶来,你推车,他担担,把灾胞接回自己队里去。妇女队长、六十七岁的老共产党员高淑贞领了四个十几岁的姑娘到她家里去住,让她们睡在自己的炕上,把她们当成亲生女儿一样……。
党的关怀、部队和兄弟公社的支援,给铁营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留在铁营坚持抗灾生产的青壮劳动力,充满信心地投入了紧张的排水抢苗的战斗;转移到友邻公社的人们,也热情高涨地投入所在生产队的锄草灭荒等生产活动。


第2版()
专栏:

根据消费者的不同需要安排生产
上海“大无畏”电筒花色品种增多
本报讯 以生产“大无畏”牌电筒闻名的上海汇明电筒电池厂,最近增加了电筒的花色品种。
这个厂在第二季度派人员到嵊泗列岛和工厂、电影院等单位调查访问,征求用户对产品的意见。
他们从访问中了解到,不同单位需要用规格不同的电筒:农民夜间排涝抗旱,需要用光度强、射光远的四百尺大头电筒;渔民出海捕鱼,铁皮电筒受到海水侵蚀,容易生锈,喜欢用塑料电筒;电影院领票员喜欢用光度集中、使用轻便的中型电筒。
根据各方面用户的意见,汇明厂从7月份开始恢复了停产已久的一百尺、二百尺和五百尺前收光电筒,增加了三百尺流线型集光电筒和三百尺新式前收光电筒等新品种。部分需要量较大的老产品则尽量多生产。
7月份,这个厂生产的电筒品种已从原来的三种增加到八种,8月份计划增加到十二种。目前,他们还在试制一种携带方便的钢笔式电筒。
在电池生产方面,放光时间长、防潮性能好的“大无畏”电池已成批投入生产,另外还试制成功了不用锌皮的纸版电池和放光时间特别长的碱性反极电池。


第2版()
专栏:

发展副业 增加产品 提高收入
朱港公社多方鼓励社员养禽畜兴编织
马场公社后山生产队集体副业和家庭副业都有发展
本报合肥26日电 安徽省霍丘县朱港公社各级管理委员会,积极鼓励和帮助社员经营家庭副业。
今年上半年,这个社的社员出售给国家肥猪七百六十头,其他家畜四百一十三头,家禽一千四百八十六只,鲜蛋一万二千多斤,提供的编织等手工业产品共值三万七千多元。社员半年内的家庭副业生产收入共有十五万八千多元。
朱港公社各级管委会合理安排了社员的劳动时间,各级组织认真执行了休假制度,生产队在评定每个劳动力参加集体生产的基本劳动日数时,便主动作出安排,让他们有时间从事家庭副业生产。
各级管委会还以集体经济的力量,扶持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去年以来,公社和大队卖给和贷给社员的小猪共有一千七百六十三头。公社还孵了七万多只家禽,卖给社员喂养。
对于社员饲养家畜、家禽需要的饲料,各级管委会除按规定给养猪户一定的饲料地以外,生产队又供应一些可作禽畜饲料的农副产品。公社的牲畜防疫站,每季都结合防疫宣传,给社员饲养的猪免费注射防疫针,并传授预防病疫的知识。
朱港公社各级组织严格执行了党的有关政策。社员家庭副业产品中属于国家定购的部分,收购部门都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员订立收购合同,议定合理价格,一次落实到户,使社员心中有数。社员在完成定购任务之后,其余的自行支配,可以自吃自用,也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
本报贵阳26日电 贵州修文县马场公社宝山大队后山生产队,在保证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生产队的集体副业和社员家庭副业。今年上半年,生产队从集体副业收入中,分配给社员的现金平均每户分得四十三元。社员家庭经营部分平均收入也在八十元左右。
后山生产队地处偏远山区,从去冬以来,生产队即鼓励社员利用农事间隙和假日上山采挖茨黄连根(制药用),现金收购,然后由集体组织加工,制成粗制黄连粉卖给国家。这样,既增加了社员的家庭副业收入,又发展了生产队的集体副业。(附图片)
广东博罗县大美公社新新大队丝矛窝生产队,组织有技术的社员编织鸡笼、粪箕等用具,帮助社员发展副业生产
新华社记者 李治华摄


第2版()
专栏:云南通讯

夜宿瓦窑
本报记者 黄昌禄
汽车过了澜沧江,太阳已经落山。沿江两岸,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的层林,逐渐模糊暗淡下来。当汽车继续沿着澜沧江岸前进时,今晚的食宿问题,很自然地成了全车的议论中心。
“老师傅,今天夜里歇在哪点?”一个抱着孩子的青年妇女,用昆明话问前面的司机。司机正在聚精会神地换排挡,没工夫答她的话。
“歇瓦窑!”坐在她身后的一个穿黄色干部服的中年男子抢着回答。听他的口气满有把握,看来是经常跑这一路的。
“瓦窑,该吃得上一顿好饭?”又有人发问。
“嗨!说起瓦窑的国营食堂,不是我吹牛,保管你们都满意。”那中年男子怕人家不相信,便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条路,我一年不跑十来八回,也要跑个三五几回。每回过瓦窑,就像回到自己家一样。饭菜好吃就不用说啦,招待员那股子热情劲儿,简直使你过意不去。有时候上了车,还把开水送到你的嘴边哩!”
“这话一点不假。”一个解放军军官接过嘴来:“有一次我坐车从保山出来,时候还早,本来是可以赶到瓦窑前面一个地方去休息的。可是许多人都要求司机把车子停在瓦窑,愿意在那里休息吃饭。”
“别看这饭店开在山坳坳里,人家还是全国红旗,上过北京哪!”又一个人插进来说。
你一言,我一语,把车上的人都说得活跃起来。
“老师傅,今天就歇在瓦窑吧!”这几乎是全车旅客的共同声音。
在暮色苍茫中,汽车驶进了一个狭长的山谷,一条清可见底的小河从山谷中流过,河岸散布着几十间高矮不齐的房屋。我们的汽车停在这座山村的街头,迎面是一所人字形的两层楼房。挂着“国营瓦窑食堂”六个大字招牌。
旅客们下车后的第一件事,自然是去找一家旅馆住。但我刚跨下车几步,从食堂里面走出来一位系着白色围裙的女同志,笑容可掬地招呼说:“同志,你们肚子饿了,先到食堂吃饭吧。住的地方不要耽心,吃完饭就领你们去。”
我随着这位女同志走进了食堂。两盏汽灯把屋内照得通明,几十张擦洗得干干净净的黑漆桌子在汽灯下闪闪发光,给人以一种清爽舒适的感觉。我找了靠右边的一张桌子坐下,马上有一位女服务员送来一杯热茶:“同志,今天从哪里来?”
“下关。”和我坐在同桌的一位戴眼镜的旅客回答她。
“你们辛苦了。请喝杯茶,等一小下就送菜饭来。”
虽说肚子确实饿了,但一杯热茶下肚,精神顿时振作起来。四处望了一望,靠右边这十几张桌子,大都坐了人。几个身系白围裙的女服务员像穿花蝴蝶似的在顾客中端茶送水,问这问那。
坐在我隔壁一桌的是个农村装扮的妇女,怀里抱着小孩,低着头,身子靠在墙上。一个服务员连忙走过去问她:“大嫂,你有点不舒服?”
“嗯,头昏,想吐。”这妇女无精打采地回答。
服务员从她手中接过了小孩,帮她抱着,又去拿了毛巾和热水来,安慰她说:“洗个脸,休息一下就好了。”
看着这一幕情景,不禁忘记了自己正在旅途,而仿佛置身于一个和睦的家庭中……。
“同志,你们是合在一块吃,还是分开吃?”那个女服务员的和蔼面孔又出现在我的面前。她怕我们不懂得她的用意,接着解释道:“是这样,你们愿意合在一块吃,好配不同的菜。”
同桌那位戴眼镜的旅客回答她:“我们不是一起的。”
“没关系,你们喜欢单独吃也行。就给你们一人来个拼盘,各样菜都配上一点,好不好?”
我们当然没有意见。
一钵热气腾腾的大米饭和一大盘菜端来了。菜盘里盛着三样菜。虽然大部分是素菜,但味道炒得不错。我吃完一盘菜,还想吃,又买了一盘。但同桌那位戴眼镜的旅客大概身体差胃口不好,饭钵里的饭只舀出了一半,吃完以后,便停下筷子来。他有点难为情地告诉服务员:“这饭,我吃不了啦,可不可以……”
“不要紧,买多了可以退。”服务员看了看饭钵里没吃的饭,马上把多的钱退给他。
等我吃完饭,擦了脸,漱了口,服务员把一本意见簿送到我面前:“同志,请提提意见。”
“意见?”
服务员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来往的旅客多,工作中一定有不少缺点,希望不客气地提意见,帮助我们改进工作。”
对于这样的饭菜,这样的服务态度,这样的工作作风,我能提出什么意见呢?我翻开意见簿,只见密密麻麻地写了大半本,提意见的人来自四面八方,有工人、机关干部、解放军军官、地质勘探队队员、汽车司机,还有远道从国外归来的华侨。字里行间,几乎找不到批评的语句。
我以前就听到过不少关于瓦窑食堂的故事。有一次,两辆货车在离瓦窑十八公里的猴子岩发生了事故,阻住了一辆客车和十多辆货车。许多旅客到下午两点钟还没有吃上午饭。这消息传到瓦窑食堂以后,大师傅立即炒菜,服务员马上找来箩筐和扁担,把菜饭、开水挑着送去。旅客们吃到她们送来的饭菜,都很感动。瓦窑食堂还附设了一个旅舍。服务员怕粗心的旅客夜里着凉,半夜里还去给旅客盖一两次被子。由于食堂热心为旅客服务,处处替旅客着想,旅客也关心食堂,支持食堂。有的汽车司机从县城给食堂带来用具和副食品,有的帮助食堂捎带燃料;附近的农民也把从山上打到的野味,河里捕的鱼,地里种的菜,尽先卖给食堂……。
当我被带到食堂附设的旅舍时,夜色已深。山村的旅舍陈设虽然简朴,但收拾得很干净。透过明亮的玻璃窗,可以望见村里的点点灯火。环境安静而舒适。
同屋的旅客很快便进入了梦乡,我却久久不能成寐。不是因为睡的地方不好,而是心里有些事情在翻腾。我回想了从昆明出来的三天旅程中,经过了不少的食堂和旅店,有的办得令人十分满意,像瓦窑食堂;但有的却办得差些。为什么有的食堂、旅舍不能办得像瓦窑食堂这样好呢?当然,应该承认每个食堂的具体条件不会完全相同,在物质条件方面不可能强求一致;但有一点是大家都做得到的,这就是服务态度好。而服务态度的好坏,是衡量服务性行业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之一。常言道:“话说得好,喝水也是甜的。”相反,即使物质条件再好,但服务态度差,人家也会感到不愉快。一个人总不能一辈子不出门吧,包括在服务性行业工作的同志,恐怕也不例外。出门就得乘车坐船,肚子饿了要进饭店,晚上要住旅馆。如果在这些方面,你得到的都是热情亲切的接待,你将会产生什么样的感觉呢?你定会感到同志间的关怀和温暖。这将会鼓舞你更加愉快和精力饱满地从事自己的工作。愿服务行业的同志们,都能设身处地想一想,把工作做得像瓦窑食堂一样让人满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