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26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牌楼大队为回乡知识青年创办业余技术夜校
传授生产本领 增进文化知识
本报讯 湖南省长沙县牌楼公社牌楼大队,为了帮助初回农业生产第一线的知识青年尽快地熟悉和掌握农业生产技术,增进文化科学知识,开办了一所业余农业技术夜校,受到回乡知识青年、家长和社员的热烈欢迎。
今春以来,这个大队有四十二个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回乡参加农业生产。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二十人,高小文化程度的二十二人。他们回乡后,热情地投入了生产劳动,劲头很大。但是他们缺乏生产知识,不熟悉农业技术,生产中有时感到有劲使不上。还有人担心参加生产后,文化学习时间少,已学的文化知识难以巩固和提高。大队领导上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召集干部、老农、学生家长和学生开了座谈会。经过研究,大家认为附近有个牌楼师范学校,晚上可以利用学校的房子和老师的力量,办个业余农业技术夜校,帮助回乡知识青年学习农业生产知识和文化。大队领导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便和学校老师们商量,老师们表示热烈欢迎,并自愿抽出一些时间,给学员讲课。
经过短时期的筹备,夜校在今年3月28日晚上正式开学。学校开设了政治、农业知识、语文、数学四门课;并确定一般农事活动时期每周学习两个晚上,每晚两小时左右;大忙时停止学习;农闲时可适当多学一点。为了巩固和提高学员们对参加农业生产的认识,夜校在开学初期,就十分注意政治学习。党支部书记李锦石同志定期到校上政治课,并聘请曾出席过全国文教群英会的牌楼师范学校校长谢炳勋同志当政治教员。几个月来,回乡知识青年们认真学习了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有不少青年申请入团,并纷纷向党、团支部表示,一定要向邢燕子、徐振华等学习,以农为荣、以农为乐,红在农村、专在农村。
农业知识课的学习原则,是做什么学什么;除由牌楼师范学校的有关老师讲授外,还聘请了有丰富的生产经验的老农陈咏宏经常到校传“经”。同时,在大队、生产队的帮助下,回乡知识青年们还以生产队或屋场为单位,成立了农业技术学习小组,聘请了老农当辅导员。凡须集体进行的农活,如插秧,先由老农讲解方法和要求,然后下田操作,边做边学;凡单独进行的农活,如犁田、耙田,就由老农分工带领,包教保学。各生产队还注意发挥了父教子、兄带弟、亲友相帮的积极作用。各农业技术学习小组还在生产队副队长的指导下,分别进行了一些小型的生产试验,把课堂学的理论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现在,这些回乡知识青年一般已初步掌握了下种、犁田、耙田等十多种农活,学到了一些有关农作物的品种性能和如何掌握农事季节等农业知识。此外,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还复习了已学过的文化科学知识,增学了珠算以及记工分账等。
牌楼大队根据需要和可能开办了这所夜校后,给回乡知识青年学习技术和政治文化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回乡知识青年和他们的家长都很满意。新塘坡生产队六十来岁的老农吴海龙说:这些年轻人,回乡后又学生产本领又学文化,真是拿起笔杆像秀才,拿起锄头似农民,真是好得很!(附图片)
安徽全椒县大山公社美丽大队关心回乡知识青年的生产劳动,从多方面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图为大队党支部书记张玉法,在告诉青年们如何区别稗子和稻子 王德颂 蒋艾荃摄


第4版()
专栏:

母校关心回乡学生的成长
宝鸡十三中帮助农村知识青年提高思想技术水平
本报讯 据陕西日报消息:陕西宝鸡市第十三中学加强和回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青年的联系,关心他们的学习和工作。
几年来,这个学校先后有一百七十余名毕业生回到农村参加了农业生产。这个学校根据返乡青年的居住情况,由教师分头同他们联系。教师们利用空闲时间,通过访问、信件联系和组织返乡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向学生讲解当前形势,进行热爱农业生产的思想教育。同时以返乡青年在农村成长的典型事迹,进行活的教育。如学校返乡青年王拉让,到农村后,进步很快,在农业生产中作出了显著成绩,被生产队评为红旗手、五好社员,并光荣地参加了共产党。学校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就在返乡青年中进行了广泛宣传,介绍王拉让的模范事迹,并且请王拉让来校向全校同学作报告,讲他参加农业生产和锻炼成长的过程。在校内外青年中树立了旗帜。学校还进行个别访问,召开家长座谈会,帮助家长教育子女安心农业生产,学好农业技术。通过上述活动,大大地教育鼓舞了已经回到农业第一线的知识青年。返乡青年贺别让等四十多人曾先后向学校来信,表示决心在农村扎下根,干一辈子。
这个学校也注意了帮助提高他们的生产技能和文化科学知识。最近这个学校将附近十多个生产大队的返乡学生组成许多学习小组,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上的具体问题,鼓励他们进步。生物教师访问返乡学生王拉让时,发现他给生产队制造饲用小球藻,掌握不了配料比例,多次试验都失败了。这位教师就及时把王拉让领到学校,给介绍了配料比例,并把配料的方法和操作过程作了一遍,使王拉让很快掌握了制造小球藻的技术。由于学校和返乡学生建立了经常的联系,这些青年在学习和生产上遇到了困难,也都能及时主动反映给学校要求帮助解决。


第4版()
专栏:

江西文艺工作者组织调查组深入老苏区
搜集整理传统革命戏剧
新华社南昌25日电 江西文艺工作者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整理出一批土地革命时期苏区的戏剧作品。
江西省在土地革命时期是中央苏区所在地,紧密配合当时的革命斗争,苏区群众性的戏剧创作很活跃。当时苏区的工农剧社、高尔基戏剧学校,以及红军团中的战士剧社、火线剧社、前线剧社,都创作了许多剧本,给红军战士、群众经常演出。这些创作和演出,不仅有力地配合了当时的革命斗争,而且为革命的戏剧事业创造了许多宝贵的财富。为了将这些宝贵的财富发掘出来,更好地继承我国戏剧的革命传统,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与有关文化部门,在1959年就组织了专门的调查组,分赴井冈山、瑞金、兴国等主要老革命根据地,进行搜集、整理工作。经过长期的深入群众调查访问,不少好的戏剧作品被发掘出来了。第一批搜集到的四十多个剧本,经过整理,已将其中二十五个剧本汇编成《红色戏剧》集。
从这次整理出的二十多个剧本来看,像《粉碎敌人五次‘围剿’》、《年关斗争》、《爷与子》、《红光在前》等,都是当时苏区经常上演和传播较广的优秀戏剧,不少作品的艺术水平也很高。例如《年关斗争》一剧,描写一群贫雇农在贫农团的领导下同地主作斗争的情景。这个剧的政治性、艺术性很高,剧情十分逼真,它概括了当时农民与地主的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因此,这折剧演出时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台上台下打成一片,有力地推动了当时苏区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又如《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揭破魔脸》等剧,都深刻地揭露和打击了敌人,刻划出了红军和苏区人民高度的革命警觉性与英勇战斗的精神,在当时也起了积极的阶级教育和鼓舞作用。除此以外,这次整理出来的还有像《不识字的害处》、《检查卫生》等剧本,简短精悍,形式活泼,生动地反映出了当时苏区人民的新生活。
这些戏剧作品的发掘,有的是从过去苏区的报刊上找到抄录下来的,有的是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存下来的,有的是通过老演员的口述整理而成的。兴国流行的《送哥哥上前线》一剧,文字记载没有了,调查组深入到群众中,找到了一个曾经参加过演出这幕戏的老演员,由他口述整理出来。文艺部门在整理这些戏剧作品时,采取了极其谨慎、严肃的态度,除对少数口述的作品的个别情节、词句作了少许变动外,尽量注意保持剧本原词、原剧的风貌。


第4版()
专栏:

广州部队举办兵画巡回展览
新华社讯 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广州部队举办第一次兵画巡回展览,深入连队、海岛、边防哨所、医院、工程工地以及野营分队等基层单位巡回展出。
巡回展览的三百多幅兵画,主要选自广州部队第三届美术展览会。这些作品中,有宣传画、版画、水墨画、剪纸等。作者有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士兵以及医生、护士等。
当美术员爬山越岭,把展品送到部队展出时,军官和士兵都积极协助布置。已看过展出的十八个单位的官兵,纷纷反映看了画展好像上了一次深刻的课。
美术工作人员在巡回展览的同时,还通过辅导、解说、观摩、专题座谈等方式培养和提高部队业余美术爱好者的水平。某部美术爱好者赖子光参观了展览会和作品分析的座谈后,当天就画了一幅新画征求美术工作人员的意见。战士刘运秋在美术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几次修改画稿,画出了“喜报到家”、“边防之夜”等较好的画。


第4版()
专栏:

上海中小学教师暑假短期培训结束
通过学习解决了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新华社讯 上海市五万多个中小学教师暑假短期培训最近结束。
在假期中,教师们都要抽一部分时间备课,这次培训就是为帮助教师备课而进行的。培训主要采取集体辅导和个人进修相结合的办法。从8月6日起,上海市教育学院、上海师范学院和各区、县红专学院分别担负了全市高中、初中、小学、农村初中的教师培训工作。他们都以语文、政治、外语、数学等为主举办了一系列学习班、进修班。每个学习班、进修班都组织了报告会、讲座,或对全册教材作综述,或对某一典型课文作具体分析和教学经验介绍,以帮助教师掌握每门学科的要求及教学要领。每门学科约需一周左右时间,教师可自由参加。
这次培训特别注意从实际出发,要求通过培训帮助教师解决一些教学中的具体问题。负责培训的单位都认真作了调查研究,如上海师范学院在接受农村初中教师培训任务后,立即组织人员到农村中学调查访问,了解农村初中教师的文化、业务水平和教学情况,听取他们对暑期培训的意见和要求。虹口区教师进修学院在作初中各册数学教材说明时,还有重点地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进行调查,找出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和运算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从而使报告作到有的放矢。
这次培训时间虽短,由于能解决当前教学上的实际问题,教师们学习积极性很高,参加培训的教师基本上都准备好了开学后三周左右的课程。


第4版()
专栏:

一批藏族学生走上工作岗位
本报讯 最近,中央民族学院的各族师生,热烈地欢送又一批结业的藏族同学,回乡参加建设工作。他们是从这个学院回去的第三批藏族同学。这批藏族同学是五年前,党把他们送到中央民族学院来学习的。
这批藏族同学绝大多数是贫苦藏族人民的子女,在有些同学的身上至今还留着农奴主残酷鞭刑的伤痕。五年前,他们大多数还是一字不识的小农奴。经过五年的学习,他们提高了阶级觉悟,懂得了民族政策,具有小学以上汉、藏文化水平。他们当中大多数参加了共产党或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4版()
专栏:

国务院任免名单
新华社25日讯 国务院8月16日举行的第一百一十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任免一批国家机关、高等学校和驻外使馆工作人员,名单如下:
任命
胡畏为南京大学副校长;
陈一凡为北京矿业学院院长;
贾冰岩为兰州铁道学院院长;
赵国权为西安冶金学院副院长;
张竹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波兰人民共和国大使馆商务参赞。
免去
范式人的邮电部副部长职务;
孙冶方的国家统计局副局长职务;
陈一凡的北京矿业学院副院长职务;
贾冰岩的兰州铁道学院副院长职务;
黄开云的北京中医学院院长职务。


第4版()
专栏:教学笔谈

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北京四十四中学 黄世衡
学生的课外阅读,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而且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扩大他们的知识领域等等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如果缺乏必要的指导,这种作用就会大大减少。
课外阅读指导,不外乎指导学生“读什么”和“怎样读”。
先拿“读什么”来说。我常在图书馆里发现一些很适合学生读的书,但很少有人借阅;而另一些不很适合的书籍,却几个星期甚至一年半载“回不了笼”。经过调查了解,原来因为教师未给学生选定书目,学生往往互相推荐。有的书暂时并不适合他们读,或者有的适合高年级的学生读,却不适合低年级的学生读。这样看来,读什么?就要求教师根据不同的年级(甚至再细致些,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予以指导。
在“怎样读”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据了解,青少年(特别是小学和初中学生)阅读中普遍的问题是单纯追求故事情节,不会好好地思索一些问题。此外,有的学生读完一本书,愿意写读后感,但苦于不晓得怎么写;有的学生在阅读中对有些问题百思而不得其解,或有某些想法不很正确甚至很不正确;有的学生将课外阅读与正课学习对立起来,因课外阅读而影响学业,或一读读到深夜,有时在课堂上也偷偷地读……。凡此种种,都十分需要教师的指导、启发、关心。如给学生谈怎样阅读文学作品、怎样阅读自然科学读物等;以至怎样读某一本书或某一类型的书。
学生的课外阅读需要指导的具体内容很多;指导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如:个别谈、集体讲、组织专题讨论,以及其它生动有趣的活动等等。我以为首先我们作教师的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进一步研究指导学生注意些什么,以及指导的方式、方法和其它问题。


第4版()
专栏:教书笔谈

读书要做好读书笔记
福建宁德师范学校 刘贤森
解放以后的青年学生,学习条件是优越的。他们有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老师;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图书和丰富多采的文化生活,如电影、戏剧、文艺展览和报告会等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极有利的条件。但是,仍有一部分同学的写作水平提高不快。根据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觉得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好读书不求甚解”。他们只追求故事情节,对于如何通过阅读有目的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写作能力,则考虑得不多。
为了改变学生不求甚解的毛病,我认为我们教师们应当指导学生认真做些读书笔记。第一、把阅读过的书名、作者、出版单位和出版时间等登记下来,写明内容梗概。第二、把生字、难词和好句集锦(经典名言、风景描写、人物性格刻划、谚语等)随时分别记下来。熟读佳句;生字难词要查字典。这样日积月累,就能掌握很多词汇,说话和写作时就可以随意选用。第三、对作品的人物、事情,根据学生自己的政治、文艺水平,作简单的分析和评价,以提高思维活动和鉴赏能力。
教师除指导同学写读书笔记外,还要经常向同学推荐好的读物,并组织同学谈读书心得和小型读书笔记展览会,通过互相观摩,取长补短,就可以更快更好地提高学生阅读、写作能力。


第4版()
专栏:

苏美男子体操比赛苏联队胜
苏联选手获得个人全能的前五名
新华社莫斯科24日电 苏联男子体操国家队24日同美国国家队进行比赛。苏联队以二八八点○五分比二八二点三五分获胜。苏联选手还获得个人全能的前五名。
今天的比赛同23日的苏美女子体操赛一样,都是只举行自选动作的比赛。苏联的世界冠军沙赫林和著名选手季托夫都没有参加比赛。
获得个人全能冠军的是斯托尔鲍夫(五八点○○分),亚军是阿扎良(五七点七○分),第三名是凯尔杰梅利迪(五七点六○分)。第四和第五名是米利古洛(五七点五○分)和阿卡耶夫(五六点九五分)。美国选手中成绩最好的是顿里,列个人全能第六名,成绩五六点九○分。第七名是苏联选手萨比罗夫(五六点六五分)。
今天比赛中,最精彩的是苏联著名选手阿扎良在吊环上作的一套难度很大的动作,他的动作完成得几乎一点毛病也挑不出来,四个评判员中有两个给了他十分,两个给了他九点九分,平均起来,得到了九点九五分。观众对阿扎良的杰出表现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六个项目的比赛中,苏联选手全都取得了第一名。
苏美体操选手今年以来已经举行了两次比赛,第一次是在今年的1月。当时苏联队获胜。
今天各个单项比赛的前三名如下:
自由体操:凯尔杰梅利迪
(九点六五分)、维加(九点六○分)、斯托尔鲍夫(九点五五分)。
鞍马:凯尔杰梅利迪(九点六五分)、阿扎良(九点六○分)、斯托尔鲍夫(九点六○分)。
吊环:阿扎良(九点九五分)、斯托尔鲍夫(九点七五分)、维加(九点六五分)。
支撑跳跃:米利古洛(九点七○分)、阿卡耶夫(九点六○分)、维加(九点五五分)、斯托尔鲍夫(九点五五分)。
双杠:米利古洛(九点八○分)、斯托尔鲍夫(九点七○分)、阿扎良(九点六五分)。
单杠:斯托尔鲍夫(九点八五分)、阿扎良(九点七○分)、歇洛克(九点六五分)。


第4版()
专栏:

对外文委举行电影招待会
庆祝中国阿富汗友好条约签订一周年
新华社25日讯 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今晚举行电影招待会,庆祝中国阿富汗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签订一周年。阿富汗驻中国大使馆临时代办阿卜杜勒·阿基姆应邀出席招待会。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丁西林,外交部副部长姬鹏飞等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和曾经访问过阿富汗的各方面人士,在招待会上同阿基姆临时代办一起举杯,祝贺中国阿富汗友好关系的日益发展。招待会上放映了纪录影片《陈毅副总理访问阿富汗》和故事片《达吉和她的父亲》。


第4版()
专栏:

潘世征少将病逝
新华社青岛25日电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潘世征少将,因患心脏病,经治疗无效,于1961年8月19日十八时二十分在青岛逝世。8月24日在青岛举行公祭。
公祭时,由潘世征少将治丧委员会主任李聚奎上将主祭。参加公祭的有莫文骅中将、刘昌毅中将、贺诚中将、汤平中将、欧阳毅中将、张仁初中将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伍云甫,中共青岛市委委员、青岛市副市长李光远等三百四十多人。
潘世征少将,湖南省宁乡县人,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团、旅、师、军和军区的卫生部部长等职。潘世征少将毕生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力量,一贯很好地完成党和人民交给的任务。


第4版()
专栏:

在革命部队中锻炼
陈南平
一年前,我初中毕业的时候,告别了爸爸(陈再道上将)和妈妈,应征入伍了。临走前,爸爸给我讲了许多战斗故事,他说:“你虽然生在战争年代,但是在你懂事的时候,已经过上了好日子,没有吃过苦,到部队以后,一定要向老同志学习,在艰苦中锻炼,当个好战士。”妈妈也抽出时间给我谈了整整两小时。她打了很多比方,讲了很多道理,最后再三叮嘱说:“你是高级干部的孩子,不能有半点特殊的表现,应该处处起带头作用。”我过去经常喜欢听爸爸妈妈讲部队战斗生活,我从小就热爱解放军,也有决心锻炼自己。临走,我对爸爸妈妈表示,一定按着他们嘱咐的去做,当一个好战士。
一到部队,首先碰到的是连续半个月的生产劳动。那是一片芦苇地,芦苇根像乱麻一样,和胶泥沾在一起,又干又硬,挖不动,扯不开。我没有劳动过,又不知道怎样使锨,一会儿手心打了血泡,腰酸骨头痛,浑身像散了一样。第一天勉强支持下来了,第二天真有点吃不消。锨扎到芦苇根上像碰到石头,怎么也挖不进去,只盼着太阳早点落山好收工。指导员看出了我的心思,走到跟前轻声问我:“南平同志,哪里不好受?”我不吭气。他听说我肚子痛,又说:“肚子痛,休息休息,请医生看看。”指导员和蔼、亲切,他越安慰,我越难过,最后竟像孩子一样放声哭了起来。那时,我思想上乱得很,反复在想:别的同志能经得住艰苦劳动的考验,我为什么就过不了这一关!我给妈妈写了一封信,求妈妈帮助。很快,妈妈就来信了。她批评了我。她说:“……这点困难算得了什么!遇到困难一时想不过来的时候,就想一想党和毛主席怎样领导人民千辛万苦,创造出今日的幸福时代;想一想你爸爸怎样爬雪山、过草地,长征了二万五千里。抗日战争中,我们每人每天吃着三两小米,既要打仗,又要做群众工作。亲爱的孩子,你生下三天,妈妈一粒米也没有了,又被敌人发现,饿着肚子抱着你跑了三天三夜才弄得一顿饭吃。亲爱的孩子,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困难算得了什么!只要有坚强的决心,困难一定能够克服。……”
读了妈妈的信,我开始认识到像我这样的人,不经过艰苦环境的锻炼是提不高的。这时,同志们向我伸出温暖的手。白天,他们把着手教我劳动,教我站岗放哨,教我拿枪拿锨;夜晚,指导员又像妈妈那样给我掩蚊帐,盖被子。雨天衣服打湿了,副排长把他的干衣服给我换上。同志们的热情,给了我鞭策和鼓舞,我下定决心,从劳动中锻炼自己。
不久,我们行军一百四十里,到某地劳动。行军时,武器弹药加在一起,每人背的都有四五十斤。这对我来说又是一关。这次,我思想上有了准备。行军前,连长对我们说:咱们步兵就是靠两条腿闹革命。两万五千里长征,是老前辈走出来的。我们一定要继承这一光荣传统。这些话我句句记在心头,当累得不想迈步的时候,我就拿它来鞭策自己。第一天坚持下来了,宿营时刚一躺下,就呼呼地睡着了。在睡梦里,我突然觉得两脚热辣辣的,醒来一看,原来是班长在给我洗脚,用针轻轻地给我挑水泡。同志们的爱像暖流冲身,洗去了我身上的疲劳。第二天,虽然腿仍然酸痛,精神却十分饱满,我一边走一边唱,当了宣传鼓动员。
现在,劳动对我来说已经不是什么艰苦的事情了。最近一次劳动,我身上虽然有些痛,但是干得挺欢。由于我行军、劳动好,受到了队前嘉奖。
射击、投弹、刺杀就是个硬功夫。这对我来说,要掌握好它不是没有困难的。譬如射击,在家的时候,我虽然练过瞄准,用小口径步枪打过鸟,但是现在我拿的是冲锋枪。冲锋枪威力大,跳动也大,掌握比较困难。班长说操枪是个关,我就天天练操枪,肩窝顶得发红,我还是练,直到红肿变成了硬茧,枪才驯服听话了。投弹本来不算什么难事,但我有个坏毛病,一使劲,脖子就转筋,痛得直不起来。我想,打仗时像我这样只能投二十五米的人,怎么能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呢!不行,还得练。逐渐,我发现投弹前准备活动作得好,脖子就不转筋。于是我就加紧体育锻炼,投弹前总要翻翻杠子,做做操,做好准备活动。刺杀真累人,一戴上护具就是一身汗,常常不是胳膊刺伤了,就是手磨破了。听了志愿军特等功臣刘桃顺的报告以后,我就爱上了刺杀。他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有一次跟全班出去侦察,中了敌人的埋伏。那时,他只有十七岁,个子小,身体瘦,几个鬼子气势汹汹端着刺刀上来了,他机智地避开敌人的枪刺,狠狠给了敌人一枪刺。前边的那个鬼子倒了,其他几个也吓呆了,他趁势打了一颗手榴弹,冲出了敌人的重围。这个故事,使我的认识进一步提高了,于是我就拜老同志为师,天天练、经常练。没有人对刺,我就对着电线杆、篮球架子刺,越练越得心应手。
这样,在领导的培养和同志们的帮助下,我在军事技术方面获得了一些成绩。冲锋枪射击,两个练习都是优秀;手榴弹掷远,达到四十二米;在对刺中连续刺下了七八个人,被立为全连的刺杀标兵。在最近的五好初评中,我又光荣地被评为五好战士。我决心再接再厉,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硬本领的真正的无产阶级战士。
(新华社)(附图片)
徐启雄 插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