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北票矿务局三宝矿四坑加强领导薄弱班次夜班和星期日等班次
都有领导干部在第一线及时解决问题,七月份采煤计划完成得好
本报沈阳22日电 辽宁北票矿务局三宝矿四坑加强对夜班、倒班时的紧班和星期日三种班次的领导,使采掘第一线二十四小时都有领导干部值班。
这个坑的领导干部,最近在检查工作中,发现在同样工作面,同样条件下,夜班、紧班(即倒班时从白天班下班到夜班上班只有八小时间隙的班次)和星期日,煤产量都比一般班次低,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三种班次上,领导力量薄弱。每逢夜班,除了值班干部外,坑的领导干部很少下井,第一线上缺乏集中指挥,生产秩序较乱,劳动效率较低。在星期日,有的干部公休,有的要参加学习,下井的干部少,有时井下遇到问题,到坑上也找不到领导干部。在倒班时则因为时间比较紧,工人休息时间少,有的干部也认为倒班没时间活动,很少参加班前活动。有的班根本不开班前会,当班任务不布置,也不讨论,结果这一班产量常常完成得最不好。
根据上述情况,这个坑实行了几条具体措施:一,规定夜班除原有值班人员外,必须有一名坑口的行政或技术干部做夜班,协助值班人员指挥生产。二,实行坑口领导干部轮休制,规定在星期日必须有领导干部照常在坑口或入井到第一线指挥生产。三,每逢倒紧班,坑口除保证工人吃好、休息好以外,并规定坑、区领导干部,必须在倒紧班时抓紧班前会活动。并确定班前会的内容只讨论当班计划,要开得好,开得快,解决问题。
三宝矿四坑加强了对以上三种班的领导后,生产第一线不论白班、夜班或星期日,都有领导干部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各种问题,7月份采煤计划完成得很好。


第2版()
专栏:

林西矿副区长王凤元和工人一起想办法
改进夜班工作 煤炭产量上升
新华社唐山电 开滦煤矿林西矿工人出身的副区长王凤元,深入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群众,领导八一采煤区解决了夜班准备工作做不好的问题,促进了生产。
现在,他们的夜班准备工作只要三、四小时就能做好,比过去减少一半时间;设备检修质量高,连续几个月消灭了二十分钟至三十分钟以上的电溜子运转事故,不仅为白班采煤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做到夜班也能出煤,煤炭产量稳步上升。全矿区推广他们的经验以后,夜班准备工作时间普遍缩短一小时至一小时半,改变了过去夜班不出煤或少出煤的现象,提高了煤炭产量。
开滦煤矿旱采掌子面的生产作业班,多数是两班出煤,一班准备,生产准备时间一般放在夜间,所以叫夜班准备。夜班准备工作包括移溜子、检修、回柱、放顶、打眼、放炮等,如果白班生产不好,夜班还要继续出煤,整理场地。这就形成夜班头绪多,工作很乱。
王凤元体会到,夜班生产环节多,条件变化快,首先必须使工人们做到胸中有数,才能搞好夜班准备工作。因此,他每天上班后,向上一班详细询问各个掌子的现场情况,对于顶板、底板、煤层的变化和机电设备运转等大小问题了解得清清楚楚;然后召开核心小组会议,研究措施,调配力量;再由参加核心小组的成员分头安排工作,组织工人开班前议论会,人人订出措施和协作的办法。这样,人人胸中有数,措施落实,工人到掌子面后就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王凤元处处以身作则,经常到关键性的地方,跟工人一起劳动,及时解决问题。全区夜班工人都称他是“好带头人”。有一次,八二九一掌子面突然发生冒顶事故,破碎的岩石不断往下掉落,工人们很着急。王凤元就立即召集老工人等开“诸葛亮”会,研究措施,并且到冒顶的地方,同工人一起搭木垛、出矸子。工人们在王凤元带动下,个个干劲十足,只用了四个多小时,就把冒顶事故制服了,并且很快完成了移溜子和设备检修任务,保证了下一班工人按时出煤。
过去,这个区各工种之间有时互相协作不好,工时利用率低。王凤元根据工人的意见,改进劳动组织,成立综合工作队,使各个工种既有明确分工,又密切协作。比如,移动电溜子是一项笨重的活,加上有时碰到条件不好,费工费时。放炮工和检修工就主动协助移溜子小组改柱、卧底和拆装部件,使移溜子时间由过去两小时以上缩短到半小时左右,铺的电溜子达到平、直、稳的质量要求。
王凤元原来是林西矿井下一个老工人,是全国煤矿著名的快速移溜标兵。去年9月,他被提拔为八一采煤区副区长以后,工作上兢兢业业,每天坚持跟工人一起下井参加劳动,并且关心群众,帮助群众。矿工们赞扬说:“老王当了副区长以后,仍然和我们一样,没有半点特殊,真是我们最好的贴心人。”


第2版()
专栏:

生产更多更好的煤炭(宣传画)
  韩承霖


第2版()
专栏:来自钢铁战线的消息

鞍钢九号高炉生铁质量提高
鞍钢炼铁厂九号高炉,生铁质量不断提高。今年2月份以来,生铁质量月月超过国家指标。
在提高生铁质量的工作中,这个厂的领导上曾组织职工展开了讨论。还通过访用户、算细账等方法,向职工们进行全面完成计划的教育。九高炉职工响应领导的号召,积极改进技术操作和生产管理,他们从技术操作上检查了几年来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且建立了每星期开一次技术分析会的制度。


第2版()
专栏:来自钢铁战线的消息

包钢炼钢厂建立健全各种责任制
包头钢铁公司炼钢厂,发动群众建立和健全各种责任制度,进一步发挥生产指挥系统和生产岗位的作用。目前,这个厂除了教育职工认真执行各种已有的行之有效的责任制度外,还结合本厂实际情况重新制订了几种新的责任制度。以值班长为核心的三班生产统一指挥,是全厂生产指挥责任制的重要部分。
在建立和健全生产指挥系统的责任制度的同时,也在工人中进一步健全了生产岗位责任制。工人有了具体分工,上班就各就各位,积极负责地做好工作。


第2版()
专栏:来自钢铁战线的消息

沈阳钢厂为轻工业生产优质钢材
沈阳钢厂在完成支援农业任务的同时,又为轻工业部门生产出十六毫米的元钢和六点五毫米的线材五千八百四十三吨。
这个工厂由于接到上级下达的支援轻工业的生产任务以后,认真作了讨论,在生产任务和劳动力方面,做了合理的安排。现在已提前完成了生产任务。这批支援轻工业生产的优质钢材,已经分别由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等地的工业领导部门,直接分配给所属的轻工业企业使用。这些地区的轻工业工厂将用这批原料生产出钉子、铁丝、秋皮钉和自行车、手推车、汽车上各种配件,以及民用剪子、刀等小商品。


第2版()
专栏:来自钢铁战线的消息

马鞍山加强矿山基本建设
马鞍山钢铁公司,扩大矿山基本建设队伍,加速矿山基本建设。他们指定了一位副经理专管矿山建设,从基建部门抽调主要力量,和钢筋、混凝土、木工、瓦工等成套工种和设备到各矿,加强基建力量。
第三工程处已从两个工地抽出七百人和设备,充实桃冲铁矿和梅山石灰石矿建设基地。第二、第三工程处的领导部门和职能科室正在陆续向矿山迁移。动力处所担负的梅山矿动力线路测量、架设等任务,都已提前完工,运输部职工已为梅山矿建设路基三公里,铺轨一公里,三○一工地已基本完成了桃冲矿破碎场的基建任务。


第2版()
专栏:

需要什么规格就轧制什么规格
天津拔管一厂积极为轻工业厂加工钢材
本报天津22日电 天津拔管一厂积极支援轻工业工厂增产轻工业品。
天津拔管一厂是天津市钢铁工业公司所属的一个专门加工和改制各种钢材的工厂。随着日用轻工业品的增产,来厂要求加工改制钢材的轻工业工厂越来越多,而且要求加工的钢材规格复杂,批量小,质量要求也比较严格。
不嫌批量小,不嫌规格杂
这个厂为了更好地支援轻工业生产,采取了同轻工业工厂建立固定协作关系的办法。目前,他们已经同天津自行车厂、华北缝纫机厂、天津钟表厂、友谊制锁厂、天津纺织器材厂、天津制灯厂等二十个轻工业工厂建立了长期的协作关系,另外还同一百多个工厂建立了业务上的联系。协作厂来加工改制钢材的时候,这个厂都尽可能有求必应。这个厂的热轧车间过去规定来料加工的数量至少要一百吨,因为每换一种规格,就要停工四五个小时以至十几个小时,来更换热轧机的轧辊。加工的批量小,就要影响产量。为了满足轻工业工厂的需要,又不使本厂的生产影响过大,他们取消了加工数量的限制,同时设法把许多协作厂送来加工的同样规格要求的钢材,安排在一起加工,使零星的钢材也能成批加工。
不断征求意见提高质量
这个厂还经常征求用户意见,不断提高加工改制钢材的质量。生产“飞鸽”牌自行车的天津自行车厂,在这个厂加工改制钢材的数量很大,规格多,质量要求也严格,这个厂经常征求自行车厂的意见,提高加工质量。例如,这个厂的热轧车间为自行车厂改制做飞轮的型钢,有时厚薄不匀,天津自行车厂在下料时,既费料又费工。拔管一厂听到这个意见以后,立即组织车间干部、检验人员和老工人分析研究,发现是热轧机的轧辊不圆和轴瓦松等原因造成的,就及时检修了热轧机,并且抽出两名老保全工人专门负责热轧机的日常维修保养,同时建立了三级检验制度,保证了产品质量。
组织调剂互换便利用户
天津拔管一厂的协作厂很多,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协作厂送来的钢材规格不合加工要求。他们本来有理由不接受加工,但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总是想办法在协作厂中代为调剂互换,帮助这些厂子解决问题。不久以前,天津电气螺丝厂拿来直径十六厘米的元钢,要求拔管一厂给改制成生产螺丝用的十六厘米的钢材。但是,十六厘米的元钢经过加工以后,最多只能成为十四厘米的钢材,来料规格太小,无法加工。而另外一个协作厂——天津纺织零件螺丝厂送来了两吨直径十九厘米的元钢,要求改制成十二点五厘米的钢材。而轧制这种钢材应该用十六厘米的元钢,来料规格太大,也不好加工。工厂的供销人员就主动同这两家协作厂联系,双方一调换,都有了合乎加工要求的钢材。8月初,天津第六车具厂做自行车的前叉子,急需加工改制十吨三厘米厚、八十一厘米宽的带钢。当时,拔管一厂正给天津建筑五金厂加工二百吨同样规格的带钢。如果等这批加工任务完成以后,再给第六车具厂加工,要等六七天,就会影响自行车的生产。拔管一厂便主动同天津建筑五金厂协商,先拨借给第六车具厂十吨带钢。拔管一厂经常这样积极主动,为协作厂着想,帮助许多工厂解决了生产中的困难问题。(附图片)
上海久新搪瓷厂用上钢三厂薄板车间生产的黑铁皮制成口杯、深形脸盆、痰盂等产品。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第2版()
专栏:

广东石湾镇增产日用陶瓷品
据新华社广州电 广东省佛山市石湾镇最近生产了许多过去不生产的日用陶器和瓷器。其中有饭碗、燉盅、汤匙、茶壶、茶杯、碟子等。
石湾镇原来主要生产饭煲、茶煲等日用陶器,居民所用的瓷器大部分靠江西、潮安等地供应。最近,这个镇的日用陶瓷一厂、电瓷厂、建陶厂等陶瓷工厂挑选了一些技术水平较高的陶器工人,组成专门小组试制日用瓷器。这些试制小组在石湾陶瓷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协助下,经过反复试验,解决了瓷釉配方和烧成等技术问题,将饭碗等试制成功。现在,全镇除有两个工厂专门生产瓷器和精陶制品以外,电瓷厂、建陶厂、美术陶瓷厂等也都成立车间或小组专门生产日用瓷器。


第2版()
专栏:

扎扎实实学习基本技术
杨正海一贯保证产品质量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正泰橡胶厂轮胎车间老工人、共产党员杨正海,不怕困难,不嫌麻烦,一贯勤恳踏实下苦功夫。六年来他所硫化的轮胎只只合格,没有出过废品。
下苦功保证质量
杨正海是1955年被调到轮胎车间当硫化工的。硫化轮胎是制造汽车轮胎的最后一道工序,是决定一只轮胎命运的最后一个关口,这一关如果把不牢,就会使五个主要工种和三十多道加工工序前功尽弃。
杨正海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在工作中下苦功夫,克服了许多困难,来保证产品的质量。轮胎车间里有一些废品,都出在盖硫化缸的操作上。盖缸时只要差一点距离,笨重的缸盖就会轧坏硫化轮胎用的模具和铜梗,使轮胎报废。许多人认为这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因为一只缸盖有三吨半重,车子上曾经专门装了电磁开关,也控制不准确。杨正海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一次再次地坐到硫化缸旁,试验盖缸用的开关。车间里所有的硫化缸都被他试验过。他回到家里也苦想苦钻。吃饭时,他用一只饭碗盖在另一只饭碗上当硫化缸试验。走在路上,看见电车刹车,也联想到硫化缸的开关。就这样,杨正海终于发现了:原来盖硫化缸也和开电车一样,都有惯性作用,电车刹车以后,车子仍要向前走,盖硫化缸也如此。根据这个道理,他创造了“开倒车、慢盖缸”的操作法,在刹车时,同时开动一下倒车,这样就能利用机械运转的惯性作用,使笨重的缸盖完全听人使唤。全厂推广了杨正海的这个先进操作方法以后,就基本消灭了由于盖缸而造成的废品。
跟踪追击查原因
杨正海对待劳动一点不马虎。有一个时期,车间里“胎圈变形”的毛病较多。在寻找原因时,许多人都估计是上道工序制造的胎坯不好,因此也不再在本道工序上找原因。但杨正海采取“跟踪追击”的方法,胎坯到哪里,他跟到哪里,终于发现,硫化工序在硫化前将半制品预热时,常常把三四只轮胎叠在一起,放在最下面的轮胎因为受到压力就会变形。针对这个原因采取有效措施以后,便基本消灭了“胎圈变形”的副次品。
工作要做在出废品之前
今年3月,对班人出了一只废品,杨正海接班时知道了,连忙建议生产组长提早召开班前会议,分析对班造成废品的原因。这时小组里有个工人说:“对班出了废品,与我们有什么关系,何必这样大惊小怪?”杨正海说:“废品虽出在对班,但如果我们不把根源找出,治好它,我们班里也会出废品。”果然,接班后不到四小时,杨正海由于吸取了对班出废品的教训,认真注意操作,生产情况正常;那位认为“对班出废品与己无关”的工人,由于思想麻痹,就出了一只不合格产品。杨正海说:“我们要想不出废品,就要在没有出废品之前预防。如果等到出了废品之后再去着急,那就迟了。”
勤学苦练永不自满
杨正海始终把勤学苦练当作不断提高技术、保证不出废品的诀窍。他自从担任硫化轮胎工作以来,做了六年,也埋头学了六年。刚调进车间时,真是一窍不通。他首先跟老师傅学基本操作,一步一步学得十分认真,不懂就问,从不含糊。足足学了一个月,直到把每只硫化缸上的三十多只仪表和凡而都掌握了,才单独进行操作。领导同志认为他虽然比别人学得慢,基本操作却比别人熟练。然而杨正海并不满足,为了在技术上精益求精,他决心向全车间三班所有的老师傅学习他们不同的特长。有一次,他听说对班有一位老师傅手快眼快,动作敏捷,就在一天中班下班后,搬了一只凳子坐到硫化机旁边,仔细研究这位老师傅的操作,不知不觉学了四个小时,回到家里已是深夜三点钟了。由于苦学苦练,他很快便成了全厂著名的生产能手,1959年还出席了全国群英会。尽管如此,他仍旧不满足。直到今天,还是像小学生一样,不断地学习。因为功夫下得深,现在他已经成为车间里的一个高明医师,有些生产上的疑难杂症请他诊治,常能奏效。


第2版()
专栏:

采脂能手上山 劳动报酬合理
广宁采割松脂进度快
本报讯 广东省松香生产的重点产区之一广宁县,采取各种措施,积极组织采脂生产,到7月15日,已完成全年采脂任务的73.92%,与去年同期比较,投入采脂的劳力平均减少20%,而松脂产量却增加了16.5%。
这个县今年在组织采脂生产中坚持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生产队向大队包产。生产队对个人在五定(定领导、人员、地段、资源、奖励)的基础上,实行“三包一奖”(包产量、包质量、包工分,超产奖励)制度。参加松脂生产的专业人员,参加大队、生产队分配,与从事农业和其它生产的社员同工同酬,这些措施激发了生产队和个人的生产积极性。在5月份,有五个生产队和四十八人得到了超产奖励,超产队和个人生产积极性更高,减产队也发愤图强,积极争取超产。因此,6月份的产量比5月份增加54%,获得超产奖的生产队增加到八个,全县产量、质量都有显著提高。
在采脂工作中,这个县还组织采脂能手归队,发挥他们的技术专长,目前,全县四千八百名采脂社员中有90%以上都是能手。这些人常年固定专门采脂,他们采脂效率高,因而就节约出了许多劳力去参加农业生产。
这个县还及时地总结和推广了一些采脂的先进经验,来提高采脂效率,如下降式采脂法、化学采脂、开好林道等。过去雨天不能采脂,因为雨水流入采脂口,松脂就会随水流走。后来,在宾坑公社横江大队发现有个别社员用禾草(或茅草)缚扎在采脂口上方,把雨水截住流往采脂口两侧,雨天也一样生产。这个队还在山上搭了风雨棚,社员采脂小雨不停,大雨暂避,雨前抢收松脂,雨后抢割,对防止松脂流失,保证正常生产很有作用。这个县的领导机关及时总结了这些经验,组织推广,全县5、6月份搭起防雨棚四百多个,解决了雨天不能采脂问题。
这个县的领导机关对采脂社员的生活也作了很好的安排,如在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建立了三十二个食堂,缩短了社员们来回吃饭的走路时间。


第2版()
专栏:

松脂要及时运输
林宣
松脂是提炼松香、松节油的原料。而松香、松节油是化学工业、机械工业、轻工业、电器工业等许多工业产品的重要原料。松香又是重要的出口物资。
保持松脂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把松脂及时运送到加工厂加工。松脂在空气和阳光下会发生氧化作用,如果存放时间过久或者保管不善,就会变质、降等,其中所含的松节油,同汽油一样具有挥发性,存放时间稍长就会大量散失。据试验,刚从树上流出来的松脂,如果在受脂器里存放两天,松节油就减少1%以上,存放五天减少9.46%。因此,在松脂采集下来之后,做到及时运输,及时加工,尽量缩短在外面存放的时间,对防止和减少松脂挥发、氧化,保持松脂新鲜、清洁、质地优良,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松脂又是流体物质,体积大,储存保管不便。盛装松脂不但需要很多容器,而且容器不能用金属制作,因为松脂与铁等接触会发生化合作用,影响松脂质量。储存大量的松脂最好放在水泥修砌的油池里。如果运输工作跟上了,运得及时,一方面可以减少储存保管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加快松脂包装容器的周转,及时腾出储存设备。否则,收购站的松脂积压过多,无处储存,将影响到收购工作的继续进行。也将影响松香厂均衡地组织生产。
总之,做好松脂运输工作,无论对提高松香、松节油的产量质量,对保证松香、松节油生产任务的完成,都是十分重要的。


第2版()
专栏:山东通讯

为了增产缝衣针
新华社记者 车林 丁乙
8月上旬,我们访问了全国闻名的青岛冀鲁针厂。在这里,职工们为了增产缝衣针,正在进行着一场紧张热烈的竞赛。据今年前七个月的统计,全厂的针产量就已相当于去年全年产量的一点一六倍,质量也比去年有所提高。
选料
这个目前国内产量最大的制针厂,自去年以来,陆续收到各地群众寄来的一大批信件,内容都是要求生产品种多、质量好的缝衣针。今年3月的一次职工大会上,厂长唐宜善同志,把本厂生产缝衣针的计划提交职工讨论,并将全国各地的群众来信向职工讲了一遍。当天晚上,拉丝工段就开了会。
拉丝工段是制针的第一道工序。他们的任务就是要把钢材拉成可以作针的细丝。大家在讨论增产措施时,一致认为关键在于选料。因为铁条硬度不一就影响产量、质量。这是全厂生产的第一道关口。
拉丝工人经过反复琢磨,认为种庄稼先要选好种,拉丝先要选好料。大家决定让有选料经验的孙全才去作选料工作。孙全才从担任挑料工作以后,几乎每次都提前上班,整天对着一大堆钢条挑挑拣拣,看一看,较量较量,用手把铁条弯一弯,一根一根地挑选,把硬度强的放一起,软的放一起。他还与拉丝工人建立每天一碰头的制度,经常到拉丝机旁细心观察他挑选的铁条是否合乎规格,检查拉丝情况。
拉丝还有一桩难处是接头。两段钢丝要接在一起往往接不住。有一次孙全才在接头机旁看见老工人程元里在接铁条。他先用锉刀将两段铁条接头处各锉去一点,而后再通上电弧焊接,结果接起来的头,拉不断也匀合。程元里说:“铁条的接头有锈就接不住,把铁条的锈头截去一点就行了”。孙全才受到启发,就把这种方法推广到拉丝接头上去。这个工段通过这些措施终于把原料规格不一、接头不牢靠的生产关键彻底解决了。7月份这个工段的产量已由过去只能完成计划的75%左右提高到105%。
产量提高了一倍
制作缝衣针的第二个大工序就是速机工段。把拉丝工段拉成的一盘盘铁丝,经过切条工序切成一根根的针条,再送上磨尖机上去磨出针尖,这些步骤,在整个制针工序来说,算是比较简单的。最要紧的是:要把针的一头轧上个眼,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针鼻”。这件工作正是速机上承担的任务。
按照规定的速度,每台速机每分钟可以轧出一千八百支针。这已经够快了,可是看速机的老工人、共产党员刘平先还不满意,他觉得一个人每分钟看守一台速机,仅仅生产一千八百支针,太慢了。如何生产更多的针,满足人民生活需要,老在他的脑中打转转。
一个深夜,工人都下班回家了,车间里唯有刘平先一人站在速机的电灯下,目不转睛地盯在机器上,他琢磨着:现在是一个人看一台机器,每天只能生产四十万到四十五万支针,如果一个人能看二台机器,岂不是能提高产量一倍吗?
第二天一上班,还没等刘平先开口,支部书记就对他说:“老刘,你考虑的那个问题,现在上海的制针厂已经解决了。就是在速机上安装电磁开关设备,只要有一根针被冲头打断,机器就会自动停下来,用不着两个眼老盯在速机上。现在领导上决定让你和其他几位同志一起到上海去学习先进经验。”
在上海学习回来以后,全速机工段立即推广了电磁开关,由每人看一台机器改为看两台。但开始许多人不习惯一人看两台,普遍感到忙不过来,甚至针产量还赶不上看一台机器时多。在这样情况下,刘平先想:我是一个十多年的做针老工人,这次又是领导派我去上海学习的,而且上海搞得很好,我们为什么不行呢?万事开头难,熟能生巧,反正人是机器的主人,要下定决心坚持下去。他在上班之前,先把整个机器的几个主要部分,都仔细地检查一遍,松一松这里,紧一紧那里,拿起小油壶灌上点油,用擦布把灰尘擦干净。这样机器开起来很顺利。开始看两台忙不过来,他就采取先集中力量看一台,兼顾另一台的办法,在重点台上摸熟机器的脾气,找出经验,然后再两台一齐开。在刻苦钻研中,他还找出安冲头要有一定的距离,冲头既不能钝,也不宜过于锋利,要定时加油。这样针条经过速机时,就不会因冲头过于锋利而被冲断,也不致因冲头钝而不合规格。在刘平先的经验成为全工段的经验之后,果然做到两台机器一齐开,也能正常运转了。从推广电磁开关先进经验以后,这个工段由每人每天产针四十万支左右提高到每人每天产针九十万至一百万支,产量较前提高一倍,还节约了劳动力。
突破“淬火”关
速机工段提高产量的事迹,对下道工序——淬火工序是一个新的“压力”:如果淬火工作搞得不好,大批的针就会积压在淬火工段,走不出工厂的大门。
淬火老工人徐春溪说:“淬火是针的质量好坏最重要的一大关。”淬火过了头针发脆,一用就断;淬火不到家针发软,一用就弯。要使淬出火的针硬软合乎标准,既硬又有弹性,既软又有韧性,关键在于掌握好淬火时的温度。
煤种变化造成的温度不稳定,是件很麻烦的事。前些时候有一天,就有一炉淬火出来的针,因温度不够而发软。事情发生后,工长徐春溪抓住这个问题,立即与老师傅张作良、老淬火工王沂伦共同分析研究,怎样来提高温度。王沂伦提出:在煤种经常变化的情况下,必须相应地改变烧煤方法。这几位老淬火工经过反复研究摸索,终于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方法:在向反射炉里添煤时,要添得薄,要添得勤,还要添得匀,要随时观看火焰,反射炉的火焰发红白色,温度就正常,淬出来的针保证合格。有了这套操作方法,又在淬火槽、搓药等工序的密切配合下,自7月下旬以来,这个工段再没有出过淬火不合格的针。
在记者结束冀鲁针厂访问的时候,我们看到包装室的女工们,一个个正以灵巧熟练的动作,轻快地将许多经过严格检验、合乎质量要求的缝衣针,一包一包地包扎得整整齐齐。大批“黑龙牌”、“富贵牌”和其他群众喜爱的不同型号的缝衣针,正在成捆成捆地运往仓库,等候外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