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21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访杭州梅家坞即兴
八月十九日陪巴西副总统古拉特阁下及巴西各友人访梅家坞。宾主皆喜。成诗一首。效孟浩然体。
会谈及公社,相携访梅家。
青山四面合,绿树几坡斜。
溪水奏鸣琴,人民乐岁华。
贵宾均有喜,细看摘新茶。
上杭州屏风山
置身如在画屏中,
钱塘风光傲太空。
欢迎贵宾叫满座,
巴西中国是弟兄。


第4版()
专栏:

农村茶馆
元三
不久以前,路过上海郊区一个市镇,顺便走进一家茶馆去逛逛。一位笑容可掬的服务员招呼我进去,在比肩接踵的茶客中,好容易才拣了一个空位子。本来,我是无心吃茶的,于是就趁服务员去泡茶的空隙,环顾茶室,只见:当中一块横扁,上书“文化茶室”四个大字,四壁上贴有标语,还有几幅宣传画:《新社员》、《志在山河》、《高小毕业生》等,琳琅满目;不少茶桌上摆着书、报、棋;中央有一座砖砌的“讲坛”,突然从里面转出两个评弹艺人,信步上坛,琵琶一拨,说起书来了,说的是《野火春风斗古城》。
从“文化茶室”出来,脑海里突然浮起解放前故乡茶馆的影子。矮桌周围的长凳上,高朋满座:风尘仆仆的旅人,栖栖皇皇的游民、江湖术士、流浪艺人,大腹便便的商贾,间或也有满腹牢骚满背汗的穷哥儿们,但进出最频的,还是地主、乡绅、流氓、二流子,他们盛气凌人,逼租、赌钱、贩卖女人,仿佛茶馆就是他们的天下。茶馆,也是村镇舆论的中心和消息灵通的地方。张家因缴不起债租过不去年关了,李家的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拉丁拉去了,于是,镇上的几个“年高德厚”乡绅就出面上茶馆“调停”,结果倒霉的总是“泥腿子”。茶馆,像一面镜子,映照着旧中国乌烟瘴气的社会生活。因此,当时我对茶馆的印象是极坏的。
解放以后,社会的巨大变革也反映到茶馆里来。那里虽然也座无虚设,可是再也看不到那些社会寄生虫吸血鬼的踪迹了,广大农民已成为座上的经常顾客。谈说的话题也焕然一新;代替那些剥削咒、生意经的,是生产经验的交流,社里的农业收成。当年的穷哥儿们,现在也许成了鬓发斑白的老人,在茶馆里相遇,话话家常,夸夸儿孙,偶尔也翻翻旧社会悲惨沧桑的老皇历,更激起对眼前幸福的珍惜。农村茶馆,洋溢着生活的欢欣。
故乡的茶馆好久没去了,但是上海郊区村镇上的茶馆,使我感到同样亲切。然而,也许由于对某一事物的热爱,往往反而产生一种苛求吧,感到有一些茶馆还有些不足之处:除了一杯清茶之外,还缺乏更为丰富的内容,因而茶馆里的谈话主题,有时就不免流于衣食琐事,婆婆妈妈,言不及义。
可是,在人们的生活里,又怎么能缺少茶馆呢?人们在劳动之余,到这里来喝一壶茶,找朋友聊聊天,谈谈大家关心的事情,这难道不是一种生活乐趣吗?过去地主阶级曾经利用它来散布他们的观点,制造他们的舆论,宣扬他们的生活方式,那末,我们为什么不能利用它来帮助农民提高社会主义觉悟,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呢!例如,像那个“文化茶室”一样,桌上放点报纸、画报,墙上挂些图片,组织民间艺人到茶馆进行演唱,唱一曲农业战线上的新人新事,讲一点革命斗争故事;工余饭后,公社干部也可以到茶馆来和群众聊聊,话话家常,谈谈政策,也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呢!
如果在我们广大的市镇上,都出现像上海郊区我所见到的农村茶馆,使它成为农村文化休息、舆论的场所,成为联系群众、教育群众、移风易俗的场所,那该多好!


第4版()
专栏:

笑谈真理又何妨
艾绍武
大家平常闲话时,即使是性格不大活跃的,说话却也挺生动有趣,使人爱听。但是有的人一写起文章,或者一正式讲话,声色、用语一下子都绷紧起面孔来,条理倒是很有条理、准确倒是准确的,唯独“趣”,没有了!这实在正如鲁迅先生说的“灭尽了活气”!
记得鹤见祐辅在一篇文章中曾引用古罗马诗人呵累条斯这样一句话:“含笑谈真理,又有何妨呢?”那末,即使正确讲述学术或文艺的书,内容不论怎样正经,也是不妨笑谈的,不妨夹杂些闲话或笑谈,使文章活起来。鲁迅就惋惜地说过,中国翻译这种文章时,“却将这些删去,单留下艰难的讲学语”。这大约是急于灭活气的手干的了!与此相反,鲁迅谈真理,许多就是笑着谈的。毛主席谈真理,许多也是笑着谈的。像《论持久战》这样的理论书,挺深挺长,按说“单是艰难的讲学语”,读起来须硬着头皮吧;但事实上谁读着不觉得格外的有趣而被吸引了呢?
无论是什么文章,总应该写得活起来,要有朝气,生动,鲜明。可是我们在报上常见的文章,有些却是活气不足的,颇像风干的黄瓜。本来真理总是朴素而有活力的,用死板的八股文字,很难表现出它的活气。毛主席常告诉我们要整顿文风,我们应该时常用来自勉。把文章写得有活气、有趣味,应该说是个对群众说话的态度问题,是对真理活讲还是死讲的问题。自然,态度以有趣而亲切为好,讲理以活泼而明彻为好。这样看来,笑谈真理不仅无妨,而且是写文章的一条“至情大理”了。


第4版()
专栏:小诗语文

文如饭 诗如酒
陈友琴
清人吴乔(修龄)的《围炉诗话》中有云:
意思犹五谷也,文则炊而为饭;诗则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变尽。吃饭而饱,可以养生,可以尽年;饮酒而醉,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有不知其所以然者。
赵秋谷看到这一段话,十分称赏,向李重华介绍,李重华把它抄在《贞一斋诗说》里,并加了几句按语:
余谓以酒喻诗,善矣。第今人酿酒,最要分别醇醨,与其鲁酒千钟,不若云安一盏。他的意思是说写诗一定要写好诗,好诗好比醇醪——“云安一盏”;不好的诗好比薄酒(醨)——“鲁酒千钟”。在当时“云安一盏”是很少的,满目都是“鲁酒千钟”。“鲁酒千钟”只重数量;“云安一盏”重在质量。有的作品,形式上是诗,是酒;实际仍然是分行写的散文,没有成为“形质变尽”的酒,是饭而非酒。让“饭”能够醉人,能够使“忧者以乐、喜者以悲”,怕未必办得到吧。


第4版()
专栏:

海边即景
陈朴
黎明,太阳有时从云堆后面升起,暂时还看不见那通红的火球,只有从云后向四外迸射的金光,使你感觉到一轮鲜艳的红日就要照临人间……。
太阳刚刚爬上半空,便把那红光极力向四外照射。这时,那本来深蓝的海也泛起了一片红光。于是海上和岸边的一切都被染成红色的了!你看,那刚出海的渔帆,成了红色的啦!那高昂着炮身出海训练的军舰成了红色的啦!军舰上闪动的水兵衫成了红色的啦!岸边机场上的战鹰,忙碌的机械员们的脸膛都成了红色的啦……。
黄昏,没有风的时候,你要有机会来到海边看看,那景色才叫迷人哩!未尽的落日,在远处的小山巅徘徊。天空是一张色彩斑烂的帷幕,由红而紫,而蓝,而深蓝。海也映着天,发出绚丽的光彩。
远处公社的船队回来了。从它们蹒跚的步态看来,定又是一个令人喜悦的丰收!稍后,一只军舰也缓缓地驶回港来,那马达声轻轻地飘进你的耳朵,像是从镜般的水面上滑过来的……。
岸边,我们副业生产组的人们正忙着呢。海水轻柔地拂弄着他们的脚。他们踩着步子,喊着拉鱼的号子,多整齐啊!
在夏夜里,被太阳蒸照了一天的海,发出些微的喘息,从海里徐徐向陆地送来阵阵略带咸味的风。
岸边,同志们正三三两两坐着,一边乘凉一边谈心。那凉爽的海风带走了一天的倦意。有时,我们趁着落大潮的机会到海里去拾海菜,那菜可真好,又肥又大,不花本钱,只要去拾就成。
严冬,海水涌上岸来,还来不及退回去,就被冻结在岸边了。于是蓝湛湛的大海又被镶上了道银白色的花边。
有时风浪大作,海像是被搅翻了,鼓着浪朝岸边扑打过来,有的打在岩岸上,浪花飞溅起老高老高,那景象可实在壮观。
海上什么都销声匿迹了,连鱼儿也往深水里钻。这时,便只有海鸥才敢在浪巅上戏耍,青松才敢在冷风中挺立。所以,它们便成了我们水兵最好的伴侣。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
文学艺术界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进一步开展以后,研究工作者对于大量占有研究资料的问题日益重视。《左联五烈士研究资料编目》这本书的出版,正为现代文学研究工作提供了一个新材料。
本书整理的资料编目包括李伟森、柔石、胡也频、冯铿、殷夫的著译书目和著译文章目录,目录中有许多最近为编者发现的材料,如李伟森和殷夫的许多政治论文、殷夫的长诗《在死神未到之前》等等,书目和文章目录都是系年排列,这种排列方法特别有利于研究作家的生平活动和思想发展。此外还有五烈士所编刊物目录;自1929年至1961年2月三十多年来关于五烈士的生平和研究论文的系年编目等等。书中还编录了左联和革命作家国际联盟对于国民党杀害五烈士所发的宣言和抗议、鲁迅的悼念文章以及其他有关五烈士生平斗争活动和著作的资料十余篇。全书近二十万字,并附插图多幅。
本书由丁景唐、瞿光熙合编,是上海文艺出版社所出《中国现代文学史资料丛书(甲种)》之一。(申)


第4版()
专栏:

“审瓜”的是谁?
罗景唐
人民日报5月10日刊登了秦文琴同志写的一篇短文《张飞审西瓜》。说的是上海滑稽剧《张飞审西瓜》。这出戏我现在不谈,我要谈的是历史上真正“审瓜”的不是张飞,而是王继。
王继字述之,明代河南祥符人(今开封),小时便随父学习经商,二十八岁的时候,才开始发愤立志读书,由于他顽强学习,学识猛进,在1466年(明宪宗成化二年)考中进士,接着明政府就任命他担任监察御史的职务,后来又相继担任山西按察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等官职。因为他为人耿直,作官清廉,后人作史便将他列入方正。
王继在担任监察御史期间,曾到过山西太原,当时在太原曾发生了一桩轰动全城的事件,即“太原郭(城)外,有恶少守瓜圃,见少妇抱孩过,欲犯之,妇怒骂,恶少乃诬妇盗二瓜,又以平日所失尽诬之”。王继当即接受审理这个案件,在审理过程中,他首先是察颜观色,然后设身处地的、反复仔细的思考,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暗示妇人将二瓜取出还给恶少,并且还让妇人将自己的小孩也给了恶少,以作他平日损失的报偿。恶少得到瓜、孩后非常高兴,连忙去抱小孩,取大瓜,可是一手将小孩抱起,而另一手却拿不起两个大瓜(可能是西瓜)。正当恶少处境尴尬的时候,王继马上以严厉的口吻痛斥恶少:“汝为壮男子且弗能兼抱瓜孩,矧(何况)一孱妇乎!”恶少无言答对,只好当面服输,承认是诬告。王继能够善查善究,巧断案件,所以,史书传为佳话,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第4版()
专栏:

随感录
赵文朴
“事后诸葛亮”是句讽刺人的话,意思是说:事先你不出主意,等真相大白了,你却出来发议论了。
“诸葛亮”,作为一个洞悉事物规律的人的代号,我看不管出现在事先或事后都是好的。事先,能看出问题指导运动顺利前进,这固然很好;但如果因水平所限,做不到这一步,而能在事后认真总结经验,作为今后工作的借鉴,真正做到“事后诸葛亮”,也仍然是件好事。
如果真正做到“事后诸葛亮”,也就能够逐步提高预见能力,以致有可能达到“事前诸葛亮”的水平。


第4版()
专栏:

听夜雨
俯拾
连夜雨,下不停,
滴沥沥,听的清,
多喜欢,有年景!
想任务,却焦心:
工地上,正跃进,
屋连云,柱如林,
机器声,一片鸣;
人使出,劈山劲;
要铁牛,尽本领。
想庄稼,爱雨音,
盼新厂,望天晴!


第4版()
专栏:

阿凡提的故事
——维吾尔民间故事
卖鸡
一天,阿凡提把自己养的一只大鸡拿到集上卖了。当他收点钱时,有人叹息地说道:
“唉,阿凡提!算你把鸡白卖给人家啦;从这只鸡的尾巴上看,每日都可以生三个鸡蛋咧。”
阿凡提把钱装进口袋里,回答道:
“朋友,你看到了鸡尾巴,请你再瞧瞧头;如果我没有患眼病和发疯的话,我相信绝没有把一日生三个鸡蛋的公鸡错卖。”骑 马
阿凡提应邀到一位挚友家去作客,宴会后倒骑在马背上返回家来。
马驮着阿凡提到了家门口站下来。妻子看见这情形,哭也不是,笑也不得,便放声叫嚷起来:“丢脸,丢脸,阿凡提!你是干嘛!知廉耻不?你这么作难道不害臊吗?你倒骑在马背上,究竟是为了什么?”
“谁说我倒骑在马上?”阿凡提说:“那是我上马时,它自己倒站着的。”(附图片)
〔党牛选译治华插图〕


第4版()
专栏:

渔舟晚泊 (中国画) 许十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