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悼念梅兰芳同志
张庚
半个多月前,我刚从外地回到北京的时候,梅兰芳同志还精神奕奕地与我把手谈心。可是,在8日的清晨,梅兰芳同志却因病与世长辞了。梅兰芳同志的逝世,是中国戏剧界的沉重损失!当我知道他逝世的消息的时候,沉痛的心情实在难以形容!
在旧社会,梅兰芳同志是一个具有爱国思想和民族气节的艺术家,抗日战争期间,他蓄须辍演,表现了对民族敌人的强烈反抗意志。他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品质,待人和蔼谦虚,为人正义淳朴,作风正派,乐于助人,戏曲界同行都称赞他的高尚美德。全国解放后,梅兰芳同志在党的教育下,认识到党的革命事业的伟大,他深感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仅仅作为一个戏曲界的“好人”是不够的,他向党表示:“像这样一个从古未有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我早就想当上一个非常光荣的党员”。因此,他严格地要求自己,加倍努力地学习和工作,自觉地加紧思想改造。终于,他由一个民主的爱国主义者进而为一个共产主义者。梅兰芳同志之所以终于走上共产主义者的道路,是和他对于新旧两个社会截然不同的深刻感受分不开的。他的生活道路是值得我们戏剧界所有的同志学习的。
解放前,我并不熟识梅兰芳同志,只是对他的为人略有所知;解放后,由于我和他在一起工作,我对他有了更多的了解。梅兰芳同志入党过程中,我们的接触更多一些,对他的印象就更加深刻。梅兰芳同志平易近人,作风朴素,工作十分认真。解放以来,他经常主动地到农村,到工厂,到矿山,到部队去为工农兵群众演出。他认真地贯彻毛主席的文艺方针,在下去演出的时候,和工农兵群众打成一片,毫无架子,有时候一直跑到矿井、国境线的前沿阵地、伙房里去演唱,他的老老实实、勤勤恳恳地为工农兵群众服务的精神,使我们深受感动!梅兰芳同志入党以后,对自己的思想改造非常重视,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觉察到他的自觉的改造的要求。在文化部组织学习《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的时候,他每天必定按时到会,从不迟到早退,认真地阅读,认真地参加讨论,不明白的地方谦虚地向别的同志请教,许多问题一定要弄懂为止。一位六十多岁高龄的老艺术家,能够这样认真地对待学习,真是十分难得。在党内的民主生活中,梅兰芳同志总是严格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点也不特殊化,有什么事情总要对党请示汇报。对于同志们的意见,他总是虚心倾听,反复考虑。党交给他的工作,他一定尽最大的努力,很好地完成。去年,中国戏曲学院开办了一个全国戏曲表演艺术研究班,党让梅兰芳同志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并请他和别的一些著名戏曲艺术家在班上传授表演艺术经验。梅兰芳同志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一丝不苟地从事这项工作,不辞劳苦地向青年戏曲演员们传授他的表演艺术经验,使很多青年同志得到极大的教益,并深受梅兰芳同志积极负责的精神所感动。梅兰芳同志的这种精神,表现出他是中国共产党的好儿子,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他的精神永远是我们戏剧界的同志学习的榜样!
梅兰芳同志,你安息吧!我们一定要继承你的遗志,让戏剧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共产主义事业服务得更好,为人民群众服务得更好,让戏剧艺术在社会主义的基础上超迈前代,更加繁荣昌盛。


第8版()
专栏:

晋祠颂
梅兰芳 遗 作祠宇古矣,生命则新,百世名胜,今归人民。悬瓮山高,下有晋水,光采发扬,根源在此。萦山带水,蔚兹风物,溯其往史,由?而复。基础天成,灿烂人功,唐叔而降,文物渐充。世运遭遇,动荡何常,艰辛保卫,群力莫忘。祠内祠外,八景以名,人民公园,扩大经营。我来太原,乘暇登临,游目骋怀,畅我胸襟。圣母有殿,庄严瑰丽;鱼沼飞梁,先民智慧。周柏唐槐,森森健在;泉名难老,涓涓万载。宋塑群象,体态轻盈,一颦一笑,似诉生平。或建筑精,或艺术好,名泉古木,皆祖国宝。赏会之余,更增心向,万千福利,成自解放。解放前后,试一权衡:昔供游览,今裨民生。晋水四河,灌田万顷,电力工业,赖此脩绠。人杰地灵,飞跃冲霄,面貌丕焕,还看今朝。我爱晋祠,不宁怀古,多识今代,欢欣鼓舞。歌以颂之,值此昌期,巍峨三晋,永固福基!
〔编者附注:一九五八年五月,梅兰芳同志在太原演出,游览晋祠,对宋塑宫女群像非常欣赏,作《晋祠颂》〕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错别字从何而来
北京第二十四中学 黄才庚
最近,我们调查了三十几篇作文,一共就有二百七十多个错别字,平均每篇有八、九个错字。有的一篇短短几百字的文章,错别字达二十五个之多,由于错别字多的缘故,学生的作文常是含义不清,词不达意,语句不通顺……。有时,甚至闹了许多笑话,如把“吃了一顿饭”写成“吃了一吨饭”,“很忙”写成“很亡”……。
错别字为什么这样多呢?当然,除了有的同学在学习时不注意或自作聪明造一些简化字之外,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直接教育学生的教师应该负责任,是教师对这方面太不够重视了。同学作业错字很多,有的任课老师和错别字“和平共处”,很少过问,认为内容正确就好了,我又不是教语文的,错别字与我无关。这样的结果,学生的错别字得不到纠正,实际上是老师要求学生不严格。另外,老师以身作则不够,自己在黑板上或批改作业时,也常写错别字和自造简化字,如把“代数”写成“代?”,“篮球”写成“兰球”,“平行四边形”写成“平形四边形”,“狡猾”写成“狡滑”……这是直接教给了同学写错别字和自造简化字的重要因素。
同学们写错别字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上的一些布告、广告、通知、标语、牌匾……常写错别字和自造简化字的影响造成的。如把“演乐胡同”写成“?乐胡同”,“××电器厂”写成“××电吅厂”,“喷漆厂”写成“喷?厂”,“雨伞”写成“雨仐”,“购煤箱”写成“购?箱”,“冷藏箱”写成“冷?箱”。前几天去菜市买菜,见到菜牌上写了许多菜的名称和价目,第一行写了“洋白芳”三个字,许多老太太见到这三个字便议论开了,这是什么菜呢?“洋白芳”,我心里也直嘀咕,洋白芳到底是什么新鲜菜呢?上前向售货员一打听,原来才知道这是洋白菜,写字的人把“菜”字简化为“?”,又把一竖竖得不直,因此成了“芳”字。
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应该掌握并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消灭中学生常写的错别字,我们教育工作者是首当其冲,责任是非常大的。为了正确使用祖国语言文字,使祖国语言文字纯洁健康发展,培养中学生严肃认真地对待祖国的语言文字,我向全体教育工作者呼吁,向全社会人士呼吁,大家一致行动起来,消灭错别字!


第8版()
专栏:大家谈

“流利”与“了草”
王运威
“无名仓颉”和“圣手书生”的产品,确实会给工作造成许多损失,给别人带来不少麻烦。如果不大声疾呼,则此风无已,实在为害不浅。
莫干山公社供销部,有一位管调拨工作的女同志,每次开到下层点去的发货票,就是了草到“非经仔细猜测推敲,不能知其所云究竟”的程度的。往往一张发票,收货人不认识,负责捎货的也不认识,生产队的会计来参加这项“解剖”工作也不能完全认识,最后,请小学老师来解决困难,其结果也只是“大概是……吧!”为了肯定它的内容,有一个点的负责人——一位军属老太太往往拿出发票向一些过路的干部同志请教,这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事实。因为这位调拨员的字迹,了草得几乎同溜冰场上千百个运动员留下的冰刀痕迹一样了。
说到这里,联想起一个笑话:过去有个人的儿子在外读书,写了一封信回来,字迹了草,无法辨识,他父亲寻思:医生的字是很难认的,而药店朝奉居然能识,何不前去请教?当药店朝奉看了这封家书之后,长叹一声说:令郎写的是黄连三钱,只怕人人看着叫苦哩!
我们赞美熟练流利的和有所根据的简体字,摒弃那些拖泥带水的一把乱头发似的了草字和费人猜详的自造字。
要使字迹清楚而又流利,除掉熟能生巧以外,首先应该在思想上认真负责,力求别人能一目了然。至于了草得连自己也不能辨认,还要自命为“熟练流利”而怡然自得,严格的批判起来,实在是一种没有群众观点的态度。


第8版()
专栏:

痛失良师益友
白凤鸣 侯宝林 高元钧
梅兰芳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曲艺界写作者放下了笔,练唱者停止了板、弦。每个人都不自觉地静默了好久,表示了内心的悲痛。
戏曲和曲艺艺人,在旧社会都是受统治阶级瞧不起和压迫的人。社会地位使他们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戏曲和曲艺前辈艺人都是互相学习,互相慰借,有很多休戚与共,患难相扶持旧事。解放以后,两种艺术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戏曲方针指引之下共同前进。两种艺术是兄弟姐妹艺术,两种艺术的演员更是兄弟姐妹的关系。今天突然听到像梅兰芳同志这样戏曲大师的殒落,怎能不震惊,怎能不悲痛!这是中国文艺界的重大损失。曲艺界也损失了良师益友。
我们不仅在艺术和道德品质方面,以梅兰芳同志作为表率向他学习;在工作和生活方面,也受到了他的熏陶。我们深刻地感觉到梅兰芳同志虽然对戏曲艺术有划时代的成就,但是他始终是学习不辍,诲人不倦的。他非常谦虚,又非常实在。他有所不知,不耻下问;别人向他请教,他也不吝珠玉。所以,我们纵然不是经常和他在一起,但得到他一言的指教,就觉得受益非浅。宝林拿梅兰芳同志的《舞台生活四十年》作为艺术修养的课本,是案头不可一日无的一本书。在工作中我们和梅兰芳同志一起时也学习了很多的东西。1958年慰问福建前线解放军,元钧遇到了梅兰芳同志,深深地为兰芳同志的工作作风所感动。前线演出的条件是不能和剧院相比,有时是野外和露天,无论什么环境,兰芳同志都是郑重其事,一丝不苟地进行演出工作。演完谢幕之后,解放军同志离场,兰芳同志带着戏装送他们,解放军同志一再辞谢,他还是坚送,有时送的很远。男扮女装的演员是不轻易露本相的,为了慰问人民的子弟兵,兰芳同志就不顾这些了。到了炮兵阵地上慰问,有的战士没看过兰芳同志的演出,兰芳同志表示愿意清唱一段让他们听听,可是没有胡琴和琴师,兰芳同志要战士们拿出自己娱乐活动的胡琴来,由一位能拉两段京剧的战士拉着,自己循声而唱。这把胡琴和伴奏的战士在前线都成了传说的故事,所起的鼓舞作用,可想而知了。兰芳同志没有一点大艺术家的架子。当时慰问团中京韵大鼓演员刘淑贞歌唱的嗓子比较窄,兰芳同志听到了,对她讲解如何调养嗓子才能使声音宏亮起来。这位青年演员受到教益以后,感动得表示立志进步。我们三人中凤鸣和兰芳同志有四十年的交谊,生活上接触也最多,兰芳同志尽到了良师益友的责任;他说凤鸣学刘宝全初期阶段是“形似”而不是“神似”,要他更进一步。他让王少卿弹三弦,杨宝忠拉四胡,要凤鸣唱一段京韵大鼓,听后表示了意见。京韵大鼓的《击鼓骂曹》的演出,鼓打不好,是减色的,兰芳同志动员杨宝忠教凤鸣打鼓。凤鸣至今拿起鼓箭来的时候,每次都想起兰芳同志和杨宝忠先生的指教。
梅兰芳同志在曲艺界不仅有私淑,亲授的弟子,对整个曲艺工作也是非常关心的。每次见面,首先问曲艺工作的发展和曲艺艺术的进步。最近我们从西河大鼓的传统节目中发现了一段《汾河湾》内容和京剧有很大的不同。没有射子、疑妻这些情节,换上了马碰水罐,菜落井底的这类农村生活,这是别开生面的。我们读到不久以前兰芳同志把数十年常演的《汾河湾》又加工演出并在人民日报上谈了他的心得。我们想把西河大鼓的《汾河湾》送给他鉴定:哪些内容是吸取了京剧和河北梆子的,哪些内容是创造的,并请他予以艺术的估价。因兰芳同志病了没有送去。现在西河大鼓《汾河湾》在《曲艺》上发表了,可是永远送不到兰芳同志面前,永远得不到兰芳同志的指教。在我们说这是不可补偿的憾事。我们为了纪念梅兰芳同志,唯有学习他毕生为戏曲艺术努力的精神,继续努力提高曲艺艺术,向戏曲学习和戏曲合作,共同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8版()
专栏:

痛悼伟大艺术家梅兰芳同志
萧三一代天才与世辞,海滨闻耗泪如丝,波涛滚滚有时静,余韵流风无绝期。


第8版()
专栏:

花卉
 梅兰芳遗作


第8版()
专栏:

梅兰芳和著名昆曲演员韩世昌在排练“牡丹亭”
章梅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