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8月11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嘉兴、宁波等地
放养水生饲料发展养猪
合理安排集体和社员私人放养面积
据新华社杭州9日电 浙江省嘉兴、宁波等平原水网地区许多公社抓住当前大好时机,利用水面放养革命草等水生饲料,为养猪准备青饲料。目前,这两个专区已放养一百万多亩。
嘉兴、宁波地区水网地带的群众历来就有放养水生饲料的习惯。因这些革命草等水生饲料不占土地又省肥料,管理简便,产量高,是用来喂猪的好饲料。今年各地在放养前都作了调查研究,并总结了往年的丰产经验。嘉兴地区的嘉兴、平湖、海宁、德清等县都根据“公养私养并举、以私养为主”的养猪生产方针,合理安排了集体和社员私人放养的面积,一般都把就近的小河、小滨、池塘等容易管理的水面,划给社员私人放养;并作出了“谁放、谁收、谁用”的规定。这四个县目前已放养水草三十多万亩,占可放养面积的75%,海宁县沈荡公社逍恬大队社员私人放养的有九百二十余亩,平均每头猪只已放养水草一点八三亩,青饲料可达到自给有余。
在放养水生饲料中,这个地区还根据“自愿两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草种余缺调剂工作。嘉兴、海宁、德清、平湖等县调出了很多草种,支援缺种地区。平湖县支援安吉县革命草种子有八万多斤。


第3版()
专栏:

两个生产队自然条件基本相同
为什么一个超产一个减产
莞汙童大队用鲜明的事实对比教育干部领导生产必须依靠群众
本报杭州10日电 浙江温岭县温西公社莞汙童大队,帮助超产队总结早稻超产经验,帮助赔产队分析赔产原因,从而提高干部的认识水平,改进工作方法,推动秋季生产。
这个大队的第十生产队和第九生产队是毗邻的两个队,土质、水利、劳力等条件基本相同,今年早稻同样受涝,但第十队超产得奖,九队却赔了产。夏收结束后,大队帮助这两个生产队发动群众总结了经验教训。
第十队的社员认为早稻获得超产的重要原因,是队干部作风民主,遇事总和社员商量着办。如早稻插秧不久,这个队的五十三亩早稻受涝,其中有十三亩稻苗被水淹了几昼夜。大水退后,少数社员主张拔掉,插上单季晚稻;多数社员不同意,主张再等几天看看。队长童老斌自己没有把握,就找老农童仁贵等商量。童仁贵说:四十多年以前,也在“小满”这个时节发大水,稻苗受到严重损害,水退后由于加强了培育管理,每亩仍旧收了二百多斤。老农童小礼的意见是:晚稻的生长期很长,可以再看几天,到早稻苗实在无法挽救时,再拔了插单季晚稻也不迟。队长认为老农的意见有道理,和社员进一步作了研究,都同意加强培育管理。收获时,这些受淹严重的早稻平均每亩收了三百斤。这个队在研究技术措施、制订种植计划的时候,干部也总是主动征求社员意见。今年种植早稻前,这个队的社员就逐一分析了每个早稻品种和每丘田的特性,进行合理搭配,做到了因地种植。同时,这个队还注意依靠群众改进经营管理。他们根据农时季节,发动群众制订了小段生产计划,使生产有条不紊,忙而不乱;在安排农活上,照顾到每个社员的体力强弱和技术特长,发挥各人的生产特长。
第九队社员寻找赔产原因时,认为重要原因之一是干部作风不够民主。如在发生大水以后,对于受淹严重的九亩水稻,没有交给社员讨论,就确定全部拔掉插单季晚稻,这是早稻赔产的主要原因之一。采取技术措施时,也不和社员商量,以致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如前桐这丘田,社员说去年稗谷落得很多,不适宜做秧田,干部没听社员的话,仍旧做了早稻秧田,今年早稻田稗草丛生,影响了产量。此外,在劳动管理和评工记分等方面也有不够合理的地方,影响了社员劳动积极性的进一步发挥。
大队在帮助这两个生产队总结经验教训以后,召开了大队和生产队干部会议,用这些活生生的事实进行教育,对干部的启发很大,教育很深。大家认为:要领导好生产,关键在于干部自觉地执行群众路线,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否则,即使有天大本领,也搞不好生产。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干部的作风有了进一步改进。九队队长童加宪在夏收夏种中,邀请了队里的老农童荣球、童杏梅当顾问,许多重大问题都经过社员讨论,民主议定,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群众的生产热情。


第3版()
专栏:

奢岭公社运用典型事例
教育干部认真执行政策
本报长春10日电 吉林双阳县奢岭人民公社党委,运用典型事例,教育干部坚决执行党的政策。
今年5月初,公社党委对五星生产大队和奢岭生产大队的工作情况做了调查。发现这两个大队,在全社十二个生产大队中,是工作比较先进的大队。这两个大队的劳力、土地等自然条件大体相同,不过五星大队畜力强些,每头役畜比奢岭大队少负担十多亩耕地,所以生产更占优势。但是在今年夏初,第一遍铲趟时,五星大队的社员劳动出勤率比奢岭大队低了10%左右,生产进度显得慢了一些,超包产活动也不如奢岭大队开展得那样热烈。为什么会这样呢?原来五星大队的领导干部,在备耕时初步贯彻政策以后,就认为已经“工作到家”了,忽视了继续贯彻政策;而奢岭大队的情况却不同,领导干部在整风整社以后继续检查和解决工作中的问题,步步深入地贯彻政策。例如评工记分制度建立后,大队就抓紧检查执行情况,当发现有的生产队没认真执行,就进一步找原因,发动社员讨论执行评工记分的意义和怎样坚持这个制度。现在这个大队的九个生产队,都执行了评工记分制度。这个大队的“三包”方案经过社员六次讨论,再三修订,比较合理,鼓舞了社员力争超包产计划的热情。所以,这个大队的社员热情高涨,社员劳动出勤率经常保持在90%以上。
奢岭公社党委为了教育干部,在社队干部政策学习会上,把五星大队与奢岭大队的对比材料提交干部们讨论。通过讨论,使大家认识到“生产一天天发展,贯彻政策也要一步比一步深入。不能满足现状。”副社长王金昌说:“我过去认为生产紧了就抓生产,农闲时间再贯彻政策。这次从五星大队得到教训,生产要天天搞,政策要时时抓”。
在这个基础上,奢岭公社对全社贯彻政策情况做了全面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在贯彻执行政策中,很不平衡;全社还有部分生产队在执行党的政策上做得不好。针对这些情况,公社决定帮这些生产队的干部向社员宣传党的政策。例如最近时期就组织社员对承认差别、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等社会主义原则进行了专门讨论。


第3版()
专栏:

西藏山南专区
试种冬小麦成功
据新华社讯 西藏山南专区第一次试种冬小麦成功。全专区去冬播种的七百多克(一克地约等于一亩)冬小麦已经陆续收割,有的产量还很好。现在,藏族农民们一边收割冬小麦,一边灌水翻地,播种荞麦、蔬菜等,争取秋后再收一季。
山南试种冬小麦成功,为当地广大农村逐步实现一年两熟创造了良好的开端。过去山南农村大都是一年一收。现在,试种成功的藏族农民们认真总结了经验,准备今冬扩大种植。一些在去年冬天没有试种的农民,也调换了种子,积极准备今冬试种。
西藏拉萨、林芝、昌都、日喀则、江孜等主要农业区,去冬都在气候条件适宜的地方试种了冬小麦和冬青稞,生长情况一般很好,季节较早的林芝、拉萨和昌都的河谷地带已经陆续收割。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干旱牧区
建立三十处机械供水站
新华社呼和浩特7日电 内蒙古牧区今年大部分地区比较干旱,为解决牲畜饮水和牧场灌溉问题,自治区水利电力厂机械凿井总队派出五个机井安装组,分赴巴彦淖尔、锡林郭勒、乌兰察布、伊克昭等盟干旱严重的牧区修建了三十处机械供水站。这些机械供水站从今年4月动工,现在已先后建成,并陆续交给当地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管理使用。每个供水站,可以使一百平方公里的无水或缺水牧场解决用水问题。现在已有大批牲畜移入设有机械供水站的牧场放牧。


第3版()
专栏:

江苏部分地区继续抗旱
千方百计开辟水源扩大灌溉面积
本报南京10日电 江苏省受旱地区人民继续与干旱斗争。
江苏各个专区(市)从今年5月底以来,都有一部分土地受旱,7月底8月初虽然陆续获得了几场雷阵雨,但雨量分布极不平衡。现在,除雨量较大的苏州、南通专区和无锡市原先受旱的地区,旱情有所缓和外,其他各专区(市)受旱的地方,旱情仍在发展。总计全省受旱的秋熟作物已达九百八十多万亩。在受旱的地区中,镇江、扬州和南京地区的丘陵山区旱情比较严重。镇江专区已有许多塘坝干涸,不少稻田脱水。
江苏省受旱较重的地区,都成立了抗旱领导小组,把抗旱作为当前的中心任务。干部们深入到抗旱第一线,与群众共商抗旱大计。江宁县其林公社西流大队连续召开两次老农座谈会,集中了老农们许多抗旱的好主张,会后又和他们详细检查塘坝的储水量、农作物的苗情,从最坏方面设想,订出了合理的抗旱用水方案。各地人民公社发挥集体抗灾的力量,千方百计开辟水源,扩大受旱作物的浇灌面积。南京市和镇江专区的各县,在5月下旬旱象刚露头的时候,就动工兴建三十四处临时翻水站,现在已经竣工的十七个站,戽水机正在日夜运转,翻引长江、秦淮河、涤河和内河的水灌溉受旱作物。干旱特别严重的仪征县,组织有关社队的人力、物力赶建翻水工程,英雄的山区人民还凌空架设渡槽,将江水一级一级地翻上山岗,目前全县已有二十五万多亩水稻能够正常灌溉。许多受旱地区在充分发挥机电灌溉设备潜力的同时,注意发挥风车、牛车和脚踏水车等旧式提水工具的作用。


第3版()
专栏:

坚持奖励制度 精选饲养人员
崤底大队大力繁殖耕畜增强畜力
一九五六年以来大牲畜累计增殖一倍以上
本报讯 据河南日报消息:河南省灵宝县阳店公社崤底大队,几年来大牲畜发展较快,为精耕细作提供了较充足的畜力和大量的厩肥,并且出售了多余的牲口,增加了公共积累和社员收入。
崤底大队在高级社初期(1956年),只有三百一十头牲畜,而且大部分是小毛驴;到今年春天为止的五年中,牲畜累计发展到七百二十三头,除出售二百六十四头和正常的自然淘汰外,存栏四百二十六头,其中有骡、马四十八头,牛二百六十四头,驴一百一十四头。1959年以来,卖牲口的收入达十万多元。
这个大队从1956年夏天开始,就建立了牲口繁殖奖励制度。配种一次奖给饲养员一定工分,每繁殖一头幼畜,分别牛、驴、骡、马,奖给生产队和饲养员一定劳动工分和现金。奖励办法立竿见影,当年就繁殖幼畜四十三头,1957年又增到九十一头。随后,根据群众意见,大队修订了繁殖奖励制度,确定奖金由生产队、饲养员、使役员三方面分成,加强了生产队繁殖牲畜的积极性和使役员保护孕畜的责任心。
去年冬季,大队在牲畜固定给生产队使用的基础上,重新规定了生产队繁殖牲口的奖励制度。例如,适龄母畜在包产任务内繁殖的牲畜,每生一头牛、驴、骡、马都有奖励。奖金骡马高于驴,驴又稍高于牛。奖金按“三、二、五”比例分成,即饲养员得30%,使役员得20%,生产队得50%。包产任务以外繁殖的耕畜,奖金又高一些。
崤底生产大队在牲畜的饲养管理方面,采取了集体喂养方式。因为当地有较好的条件和基础:一是居住集中,高级社以来,群众就有集体喂养的经验;二有饲草基地,有大量的荒沟,适宜种苜蓿。目前种有苜蓿一千零七十亩,够全大队牲口吃五个月;三有一套集体喂养的制度和一套设施,比如畜舍、配种站、兽医站等。
集体喂养的具体办法是把牲畜固定给生产队,由生产队统一管理,分组分槽喂养,每组由两个饲养员负责。每一个饲养组和一个作业组对口,这样既便于生产队统一领导,可以比较机动灵活的配犋,保证孕畜、病弱牲畜的休息。同时,饲养员专职专业,便于钻研业务,不断提高饲养技术。这个大队还根据个人的申请,先后吸收了八对夫妻做饲养员,以便于饲养管理。例如何平江夫妇去年喂的六头适龄母畜,达到了全配、全准、全生、全活;全槽牲畜没有三类膘。
崤底大队十分注意挑选饲养员,并且经常向饲养员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几年来,这个大队已经建立了一支坚强的饲养队伍。全大队四十五名饲养员,大部分是贫农下中农,很多人有十几年或几十年饲养牲畜的经验,他们的平均年龄是四十八岁。这一批饲养员,是根据成份好、政治可靠、觉悟高、热爱牲畜、有技术、作风踏实殷勤等条件,由社员选举出来的。为了加强和巩固这支队伍,大队管理委员会专门派一个大队干部负责牲畜管理工作。这个干部和其他干部经常同饲养员在一起,商量解决繁殖和喂养牲畜中的具体问题;经常和饲养员谈心,了解他们的思想,帮助他们解决困难。


第3版()
专栏:江西通讯

精收细打超包产
胡焕明 黄冬耕
一天晚上,我们来到江西贵溪县金沙公社西洋大队七甲村第二生产队,想了解一下今年夏季收成如何?一个社员嘻笑着告诉我们说:“这个,太生伯能看准。”他的回答,引起了周围社员们一场哄笑,我们一时摸不着头脑。后来一打听,原来话中有话,里面有着一件发人深省的故事。
“一眼准”
还是在早稻开始黄熟的时候,社员们就在纷纷谈论着今年的收成,盘算着早稻能否超包产。一天,队长丁觉亮和号称“一眼准”的老社员丁太生来到刘家山的十亩坂,估算着这坂禾今年能收多少谷。太生伯虽说是“一眼准”,但也不光凭眼力,他弯下腰,细心地抓了几株禾,数了数禾穗,然后,缓慢而又满有把握地说:“一亩最多超不了二百八十斤。”觉亮一怔,连忙说:“这坂禾每亩包了二百九十斤,难道还要赔产吧?”太生伯以为觉亮对他“一眼准”的估产把握有所怀疑,就更加说硬话:“我敢打赌,每亩硬要差十来斤”。觉亮想:上半年一场大水,又一场干旱都被抗过来了,到头来还落得个“赔产”。几天来,他越想心情越沉重。
禾已黄熟,觉亮带着一伙社员来到十亩坂上开镰收割了。他看着金黄的禾穗,自言自语地说:“这禾也不差呀!不见得不超产吧?!”一丘田割打完了,回来一过秤,的确与太生伯的估产不差上下。觉亮和一些社员的心都冷了半截,而太生伯却说:“我说得不差吧?这不是我夸口,估产这一行,我一眼保准”。但减产对他来说,也决不是愉快的事,他也心情一沉,说:“哎!生米已成熟饭,减产已定了,今年人倒争气,就是天不争气。”他的话语也是无可奈何的。
细收细打有潜力
第二天天还没有大亮,觉亮就来到十亩坂上。他在昨天收割的那块田中,摸着拾起了一根禾穗。觉亮起得这么早,难道就是为了抢拾禾穗么?不!事情是这样的:昨晚,当他倒上床睡觉时,十岁的小孩却吵着要爸爸给修理那个破竹篮,好让他去拾禾穗。孩子一吵,他一面满口答应,一面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觉得这个补破篮的事儿,提供了一个增产的门道,他打算明天一早,去田坂上检查一下,看看收得粗,还是细,如果收得粗,就及早精收细打,说不定还能超包产哩!他是到田坂来摸个底的。
社员都陆续来到田坂,觉亮“喏!”的一声,举起一把禾穗,社员随着觉亮的喊声,共同把昨天割的一丘稻田,全部搜索了一遍,呀!地下掉穗落粒情况的确不少。觉亮抓住了这个事实,向社员们说:“今年旱得早,禾穗焦,容易断,不注意,每亩田掉个十斤二十斤是看不出的。”接着,他又算了算细账,说明收打精细,还有可能超包产呢!大家一听,心里都亮了,收割时显然比昨天细致得多,但掉穗落粒的现象仍然有。这时,技术较高的社员却埋怨技术较差的丁水茂、黄火姩打谷割禾掉粒。水茂他们来了个“发愤图强”,下定决心要赶上去。他们除注意学习技术较高的社员割禾打禾的动作外,还亲自到生产队长丁觉亮家求教,要他谈点细收细打的工夫。第二天,水茂一有空就摔胳膊,练手劲,火姩也时时练桩马,很快就掌握到了打禾穗梢散开,重打轻扬和割禾捞净穗,一刀断的细收细打要领,做到了不掉穗,少撒粒,提高了收获量。
超产的喜悦
七甲村第二生产队的社员们,由于进一步掌握了细收细打的技术,收获量就和收割开始第一天时的情形大不相同了。过秤结果,十亩坂每亩平均实收谷子三百零四斤,超产十四斤。当社员们高兴地挑着满担的谷子回家吃饭时,一群拾禾穗的小孩,却提着空篮、叭哒叭哒跟着回家。觉亮挑着谷子,越想越高兴,心想:“细收细打超包产,这是个增产大窍门”。许多社员看到精收细打,减产变超产,也十分高兴,在人群中的太生伯,也乐呵呵的。有些俏皮的社员,当众对着太生伯说:“太生伯呀!你这个‘一眼准’,就是这点没看准!”太生伯听着,并不觉得受屈,因为他学到了一件事:估产不但要看禾,还要看人采取什么态度来收打。


第3版()
专栏:四川通讯

同心为增产
本报记者 于竞祁
川西平原上的寿安公社新江大队,夏日景色分外迷人,海似的稻田,秧如碧波。绕过竹丛环绕的一个个院落,处处高粱、黄豆成行,瓜藤豆蔓,爬满架上,不论田里和地里,到处是一片生气勃勃的景象。
给稻田积肥
透过竹林,传出了人们的喧嚣声。三队的社员大会正在热烈讨论水稻田间管理问题。
灯影下,干部介绍了面临的情况:今年水稻栽插适时,稻秧生长好,目前田间管理任务大,劳力紧,肥料不够,怎么办?
“我看办法有的是。”女社员张桂芳站起来说:“我们家家都还有些能作轻活的人,让他们每天出去割点青草沤肥,评给工分,要不要得?”
社员李德明接过来说:“这个办法对!我还补充一点,谁家里都还有些鸡鸭粪、灶灰、渣滓,动手收集起来,集少成多,投售给队上,也能解决大问题。”
“我们自留地都上了不少肥料。我建议把私人多余的肥料卖给队上。”
他们的话得到全体社员的一致赞同。大家算了一下,这样积肥、交售家肥两路进军,基本上可以解决肥料的差数。接着便对各种不同肥料的收购价格,作了评议。
会一开完,许多社员连夜安排,第二天早上便全家出动积肥和交肥。社员王玉清带着四个孩子割青草,一天就割了一百多斤。陈星发老汉把自留地拣出来的一百多斤烂菜叶卖给了队上。几天内就收集了几万斤鸡鸭粪、渣滓、菜叶等肥料。
老农显身手
“队长你放心,这几亩“槽田’交给我负责,保证管好!”二队老农刘正清向队长提出了要求。
“槽田”是这一带一种低产田。浸水多,温度低,泥脚厚,土质差。往年由于管理一般化,产量总比别的田低些。今年,新江大队决心要通过精管细管,提高这种田的产量。当二队队长陈安云特地去找刘正清,向这位有丰富生产经验的老农请教管好槽田办法时,刘正清不但向陈安云详细介绍了管“槽田”的办法,而且主动地要参加管理。他承担了九亩‘槽田”的管理责任。
从这以后,刘正清带着社员临田查看,到田里去撒石灰,除杂草。“槽田”里的杂草特别多。什么水案板、红茨菇、麻茨菇……又长又密,秧耙薅不了,他们就用手去扯。腰弯酸了,手扯疼了,他站起来,歇口气,然后又埋下头去……。有一天,他的兄弟薅秧质量不好,坚决要他返工,并责备地说:“队上把这样重要的任务交给我们,管不好,减了产,怎么对得起大家?”
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老农纷纷起来管理“槽田”。现在,二队的“槽田”一改往年苗黄苗弱的情况,一般都生长很好。


第3版()
专栏:

浙江仙居县厦阁公社湖淇生产大队第五生产队队长张介夫(左)正在和社员一起,精选“陆财号”早稻良种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3版()
专栏:

在水乡
广东广州市郊石井公社西郊大队泮塘第二生产队社员们在把收获的红菱装船,准备上市。
新华社记者 王 南摄
江苏吴江县水产养殖场工人在湖面放养人工孵化鱼苗,以满足全县成鱼养殖的需要。
兜 庄、顾东升摄 (新华社稿)
贵州平坝县高峰公社黄土桥大队黄土桥生产队的鸭群。
新华社记者 陈维钧、
朱培容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