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30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访“八一”起义纪念馆
江纪
南昌,在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上,有着光辉的一页。1927年8月1日黎明,这里举行了举世闻名的“八一”起义,一面武装斗争的红旗飘扬在蓝色的天空。起义军南下后,虽然在当时强大敌人的压力下遭受重大损失,但后来终于找到了由毛泽东同志在秋收起义中开辟的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正确道路。从此,中国革命进入以革命的武装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的新的斗争阶段。中国人民经过二十二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把胜利的红旗插遍全中国。
南昌城内当年“八一”起义的遗址现在大都修复。市中心洗马池的“江西大旅社”,是当年起义的中心,现在辟为“八一”起义纪念馆。这座四层楼房,是当时市中心最高的建筑物,一共有九十六间房间,第一层正面的大厅,是旅社的“禧庆礼堂”,楼上楼下有六个头等客房。当年,起义军贺龙部二十军第一师进抵南昌后,就驻扎在这里。党派去领导起义的周恩来等同志也在这里住过。党的前敌委员会在这里开过多次重要的会议,具体筹划起义工作。据说,当时发布的《“八一”革命宣言》、《“八一”革命宣传大纲》等文件也都是在这里草拟的。现在,“禧庆礼堂”和两厢的起义军参谋团办公室等房间,已收集原物陈列开放,起义军使用过的一部老式电话座机,还摆在原来的位置上。周恩来同志住过的二楼二十五号客房,也照原样摆设陈列。在大楼的二、三层,还开辟了八间辅助陈列室,介绍了“八一”起义前后的情景,从而使人们了解中国人民解放军从“八一”起义到取得全国胜利的光辉历程。“八一”起义纪念馆展出了九千多件展品,其中二千四百多件是原物。这里有朱德同志当年使用过的党证、手枪、皮包,有起义军使用过的武器、器皿,有叶挺同志亲手订的作战计划。贺龙同志的指挥部——原中华圣公会,现在是子固路小学。起义前夕,在这里的礼堂里召开过军部的军人大会。礼堂后小楼房下面的三间房,是贺龙同志的卧室、会客室和会议室。贺龙同志曾在这里向周恩来同志表示接受党的指示,举行起义。二十军团长以上的会议就在这个会议室召开,贺龙同志宣布了起义计划。桌上摆着的几个茶杯,是贺龙同志离开南昌时,送给房东的礼物。起义开始后,贺龙、刘伯承、周逸群等同志曾冒着敌人的炮火,在这栋房子的钟楼上、大门口,在院子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战斗。现在,房子的窗口上、墙上,仍留着当年枪弹击中的痕迹。
朱德同志创办的军官教育团旧地,也成为“八一”纪念馆的一部分。这里原来是江西讲武堂,现在是南昌十六中学。朱德同志在这里培养了一批革命骨干,未毕业的部分学员还参加了“八一”起义。抗日战争时期,这栋房子被日本鬼子炸毁,解放后才着手恢复。在朱德同志的办公室兼卧室里,只有一张竹床和一张办公桌,还有一把古老的木椅子。1954年,朱德同志重游旧地,他在原来的办公桌上写了“发扬革命光荣传统,为建设一支现代化的国防军而奋斗”的题词,勉励后代。此外,叶挺同志的指挥部,朱德同志担任南昌公安局长时的南昌公安局旧地,也都妥为保存。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汪精卫进一步投靠帝国主义,叛变革命,以陈独秀为首的右倾机会主义者采取了投降路线,使中国人民革命遭到失败。“八一”起义就是在这革命的紧要关头举行的。党为了挽救革命的失败,决定由周恩来等同志赴南昌,以贺龙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叶挺率领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一军一个师(原番号二十四师)和朱德同志率领的九军教导团为基础,举行武装起义。7月下旬,周恩来等领导同志以及贺龙、叶挺部队到南昌。由周恩来同志负责领导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成立。接着,周恩来同志到贺龙同志指挥部,把起义的决定正式告诉贺龙。当时贺龙同志还不是共产党员,但是,他当即表示:“很好,我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30日下午,贺龙同志召集团长以上军官,号召大家起义。在会上大家都表示拥护。然后,贺龙同志宣布了起义计划,并把一些不可靠的连长换掉,派共产党员担任。这天晚上,部队还举行了演习,进行起义的准备。
当时,参加起义的有叶挺同志率领的十一军一个师、贺龙同志率领的二十军三个师和朱德同志领导的军官教育团的一部分学员,约三万余人。在敌人方面有朱培德指挥的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第三军两个团,九军、六军各一个团,以及南昌卫戍司令部警卫队、伪省政府卫队和宪兵等,约一万余人。按照计划,贺龙部二十军负责主攻第五方面军总指挥部的精锐部队,并与叶挺部和朱德部解决城外营盘(现在是“八一”礼堂)一带的敌军。叶挺部主攻贡院(现在是“八一”公园)、天主堂一带的敌军。
正当起义准备工作即将完成的时候,张国焘从九江来到南昌,制止起义。周恩来同志针对这种情况立即召开前敌委员会会议进行讨论,最后战胜了张国焘的投降主义思想,坚持了党中央的决议,并决定在8月1日上午四时举行起义。后来,起义的计划被贺龙部一个叛变的副营长向敌人告密泄漏,贺龙同志发现后立即报告前敌委员会,决定把原订起义时间提前二小时。
7月31日晚上,南昌全城戒严,朱德同志设法把敌军23、24团团长请到军官教育团打麻将。将近半夜,贺龙指挥部响起了长长的军号声。这是起义的信号。接着,密集的枪声震撼全城。由周恩来、朱德、叶挺、贺龙、刘伯承等同志率领的北伐军三万余人起义,向敌人展开了猛烈的进攻。起义军一直战斗到黎明,把敌军万余人全部消灭,缴枪万余支。南昌城飘扬起胜利的红旗。起义成功了。
8月1日上午,召开了各界代表会议,成立了革命委员会。这天的南昌《民国日报》还公布了《“八一”革命宣言》和《“八一”革命宣传大纲》,指出了中国人民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新旧军阀、实行耕者有其田等任务,提出了“拥护工农利益”、“实行土地革命”等口号。上午九点以后,南昌商店照常营业,人民举手欢呼,纷纷送来很多慰问品慰劳起义军。8月2日,在皇淀侧广场召开了盛大的军民联欢大会,庆祝“八一”起义胜利,举行革命委员会就职典礼。起义后,南京和武汉的反动派立即调集主力军向南昌进攻。8月3日,起义军按照计划分批离开南昌,向广东进军。由于当时起义军没有坚持发动农民,实行土地革命,与湘、赣农民运动相结合,在与广东军阀激战中,起义军的主力遭到了失败。
1928年初,朱德、林彪等同志率领一部分起义军,以及宜章、永兴等县农民军一千多人,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军会师井冈山。从此奠定了中国武装革命的基础,建立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这就是今天强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身。
起义军的血没有白流。起义军走过的道路,他们遗留下来的每一件珍贵文物,都成为后代继承先辈革命传统的最宝贵的教材。
(附图片)
“八一”起义指挥所旧址 周肇栋摄
光荣归于党(宣传画) 钱大昕


第6版()
专栏:遊记

在毯的家乡
李魂
和田,这块沙漠边缘上的绿色宝石,它是那样古老,又是那样新鲜。
站在古鲁巴克街口,北望和(田)喀(什)大道。迤逦远去的道路像一条纽带,把边远的和田与喀什、乌鲁木齐和祖国的伟大首都联结起来。在古代,和田叫“伊里齐”,是个驿站。传说,从这里到一趟北京城,来回最少也要三年时间。一直到解放初期,和田和外界交换邮件的工具也只有一辆马车,以最快速度跑一趟喀什,来回得半个多月。现在,天上有飞机,地下有汽车。新和田与祖国内地和新疆其他各地的距离大大缩短了。
从古鲁巴克街口南望,昆仑雪峰有如白发苍苍的老人。它是那样巍峨,那样壮丽。它严峻地注视着一切。我们各族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曾经写过这样的名句:“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是的,莽莽的昆仑老人,是和田古城历史的见证人。
在和田城外的玉龙喀什河畔,座落着和田人民引为骄傲的地毯厂。
古书中有过这样的记载:“和田工艺发达,甲于全疆。最其著者,一曰?毯。而毯尤佳,有丝织毛织二种……”。相传,在十世纪以前,和田地毯便以它的制作精美、图案色调鲜艳而名扬中外。
在一个下雨天,我到向往已久的和田地毯厂。在高大的厂房里,竖立着许多织毯机架。有的机架一直顶到房梁,这是专门用来织又厚又大的美术式毯子的。据说,北京怀仁堂主席台上铺着的一张民族式大地毯,就是这儿工人的创作。我穿行在一行行机架之间。在这些机架上,挂着一块块尚未完成的地毯。地毯的式样和图案各有千秋。有严谨匀称、朴素大方的古伊朗式花样;有艳丽绝美的东方式图案。在那几面高大的机架上,是花式突出、色调鲜明的美术式(又称天津式)图样。这种毯子织成后,经过匠人精心的剪裁,花花草草将像浮雕一样突现出来。
在这些机架下面,排坐着心灵手巧的匠人们。每个人都在紧张地忙碌着,有节奏地拉线结扣,动作和谐而优美。他们只凭记忆便一丝不差地编织成复杂的图案,还要时刻注意着与同架合作者协同步调。我心底大声赞美这些朴实、勤劳的艺术家们,是他们那双灵巧的手,装点了我们如花似锦的生活!
五十五岁的买买吐逊和三十九岁的奴尔买提阿洪,都是从十二、三岁就开始学习织毯子的。在正式学织毯前,都有一年时间给师傅做无偿劳役。一套织毯技术竟要两、三年才能学会。等到出师后单独立架工作时,又得受巴依、拜克、行头等反动统治阶级的残酷压榨。买买吐逊就曾以一星期一秤子(十六市斤)包谷的工价,给一家地主织了三年毯子。三年内他吃饭、睡觉和工作全在阴暗污浊的机架下面度过。奴尔买提阿洪不但给地主织毯子,还给地主种地。有时,从地里走回家,竟饿得昏倒在地上。
千百年来,对织毯技术和工具的任何一点点改革都被视为叛逆的行为。落后笨重的机具就这样一直被保存下来。1949年和田解放后,古老的频于衰落的织毯事业才恢复了青春。进驻和田的人民解放军,从自己生产的粮食中拿出一部分做为基金,招纳了四、五十个失业的流浪工人,组成了一个小规模的毯厂。这就是今天和田地毯厂的前身。几年来,这个小小的地毯厂一天天发展壮大起来。今天已是拥有六百多个工人,设有一百六十多个机架,年产一、二十万平方米地毯的工厂。
1957年,从天津地毯厂寄来了一种新式样品。这种厚厚的花儿浮雕出来的毯子,叫做美术式或天津式的地毯。维族工人们一下子爱上了这种样式,热切希望学习。1958年初,党从天津派来了一位姓刘的老师傅。在短短八个月时间里,刘师傅教会了二十八个徒工。后来,工厂又选派出十二位徒工去天津学习,又陆续聘来五、六位汉族师傅。目前,已经有一个车间专门生产这种美术式地毯了。汉族老大哥的先进技术,在遥远的玉龙喀什河畔开花结果了。


第6版()
专栏:你知道吗?

植物“矿石”
玉米竟是出色的植物“矿石”,在捷克斯洛伐克奥勃桑尼市郊区的土壤中能分析出0.2克黄金,而把那里的玉米根烧成灰烬,每吨灰能提取十克黄金。有一种亚麻,体内含有大量铝化合物,它的灰里有52%是氧化铝。像这样的植物“矿石”不必经过选矿,可以直接从中提炼金属。


第6版()
专栏:你知道吗?

棉田“除草工”
鹅是棉田里的“除草工”。鹅爱吃草,却忌食棉苗。只要把一群鹅赶到棉田里,它们就会细心地吃杂草,并且不会伤害棉苗。据初步试验,每十公顷棉田,放二十五只鹅就能除尽杂草,保证棉苗长得茁壮,而且这群鹅也能吃得胖胖的。(冷洁)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扬州评话
张棣华
扬州评话是以扬州方言表演的。它起始只演说一些民间故事,并无完整的固定话本,每说一遍,其基本情节不变,但往往有若干发展和创造。以后逐渐形成现在的扬州评话。一百多年前扬州杰出的评话家邓光斗,演说《水浒》中的《武十回》时,只演说二十天左右(每天一场,一场二小时),到当代评话表演艺术家王少堂演说时,竟发展到七十三天。
扬州评话的艺术特色之一是细致。书中每一个人物的出身、家世、服饰、职业、举手投足、音容笑貌都能详细交代,刻划入微。一部大书,往往千头万绪,但经艺人描述,却井然不乱,首尾相顾。
扬州评话艺术的特色之二是运用口、手、身、步、神来刻划书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和语言。口,就是演员以鲜明的语言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书中的人物,摹拟角色的语言及各种音响。如王少堂说《武松打虎》,武松在景阳岗遇到老虎,老虎冲着武松的几声大吼,武松当时的思想活动,老虎的歹意恶图,全要艺人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手、身、步是指演员的身段动作;神,是指面部表情。角色的喜怒哀乐都要求演员通过内在的感情表现出来,使内心活动和外形动作一致。
扬州评话起始于何时,尚待考证。它盛行于清乾隆年间。《扬州画舫录》记叙扬州评话时,写道:“郡中称绝技者:吴天绪《三国志》、徐广如《东汉》、王德山《水浒记》、高晋公《五美图》、浦天玉《清风闸》……”可见当时人材济济,盛极一时。近百年来,著名的说书艺人有说《平妖传》的金国灿,说《清风闸》的龚午亭,说《三国》的李国辉,说《水浒》的邓光斗,说《八窍珠》的朱德春,说《宏碧缘》的王德明等。他们的表演艺术,在当时极负盛名。
扬州评话虽然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但解放前饱受反动统治者摧残凌辱。如以说《清风闸》称著的名艺人钟松岩,就因贫病交迫而倒毙路旁。王少堂因不甘于恶霸欺辱而被囚监牢……。艺人生活无着,“死了一个人,绝了一门艺。”说书艺术,日益雕零。
解放后,扬州评话日益欣欣向荣。江苏省文化部门非常关怀扬州评话的继承和发展,特地组织力量和王少堂老艺人在一起研究,一面用笔记,一面用录音机录音,把王少堂的《武(松)十回》、《宋(江)十回》、《石(秀)十回》、《卢(俊义)十回》的全部书词记录下来,进行整理。其中《武十回》已经出版。康重华的《三国》,夏小台的《岳传》,郑照麟的《绿牡丹》也已整理出来。几年来,扬州评话还创作改编了不少新书目。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飞蛾扑火和天文导航
言火
“残灯一盏野蛾飞。”(唐诗)晴朗的夏夜,如果在旷野上点上一盏灯,就会有很多的飞蛾飞来。它们绕着灯火打转,直到双翅被烧着为止。晋代的《古今注》中说:“飞蛾善拂灯,一名‘火花’,一名‘慕光’”。你看,古人给它取了多么动听的名字!
飞蛾真的是爱慕光明而不惜蹈火牺牲吗?仔细研究起来,这其间倒是大有奥妙的。
飞蛾喜欢在夜间出动,它在摸索飞行的道路时,是以月亮作为“灯塔”的。飞蛾的眼睛是由很多单眼组成的复眼,它在飞行的时候,总是使月光从一个方向投射到它的眼里。当它绕过某个障碍物或是迷失方向的时候,只要转动身子,找到月光原来投射过来的角度,便能继续摸到前进的方向。
如果旷野上出现了灯火,在一定范围内,飞蛾看见灯火就会分辨不清那个是月亮,那个是灯火。由于月亮远在天边,灯火近在咫尺,就常常会把灯火误认为是月亮。在这种情况下,它只要飞过灯火前面一点,就会觉得灯光射来的角度改变了——从侧面或者从后面射来了,因此便把身体转回来,直到使灯光以原来的角度投射到眼里为止。所以当飞蛾在灯火近旁活动的时候,只要稍稍远离灯火一点,就不得不转回来面对着灯火。于是飞蛾就不停地对着灯火转来转去,绕着灯火作螺旋状的盘旋,直到撞入火中……。
飞蛾原来竟是自然界中利用天体(月亮)“导航”的飞行家哩!在自然界中,利用天体“导航”的飞行家倒也不在少数。蜜蜂花间采蜜归来,用舞蹈向伙伴指示蜜源的方向时,是以太阳作为基准的;候鸟举家迁徙,在夜晚作长距离飞行时,是根据天上的星座来定方向的……。
在黑夜中迷失道路时,人们早就利用北斗七星和北极星来指引方向;历代的航海家们曾花了多少个不眠之夜,来观察天文……。但是人类把天文导航应用到飞行器具上来,却是最近十来年中的事。有一种自动控制的导弹,就是利用天文来导航的。
利用天文导航的导弹,它的航向是预先由人们规定的。人们规定某两颗明亮的星星作为导弹飞行的“灯塔”。如果导弹按照人们规定的航路飞行时,这两颗星星的光就各以一定的角度投射到导弹的“眼睛”中,导弹的“眼睛”是由一种光敏仪器和望远镜组成的。当导弹由于某种原因偏离开了规定的航路,星光投射到“眼睛”中的角度不符合预先的规定,这时“眼睛”内的光敏仪器就感受到了一定的偏差,这个偏差迅速地通过导弹的“脑子”——电子计算器精确地算出,然后“脑子”向操纵舵发出修正的信号,利用一定的装置进行调节,直到星光投射入“眼睛”的角度恢复到原先规定的角度为止,这时导弹的身躯也就回到正确的航路上了。利用天文导航的导弹就是这样不断地消除偏差而遵循着规定的道路飞行。


第6版()
专栏:小常识

海参
海参,又名海鼠,旧名沙噀。据“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海参一名海男子,生东海中,体滑如蜒蝣,能伸缩,群栖海底,游行迅疾,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名海参。在动物分类上,海参属棘皮动物,与海星、海胆系同一家族。海参的皮肤粘滑,生有许多疙瘩,口边生了许多触手,另一端是肛门,体内生有水肺,身体有青、黄、褐、红等不同的颜色。喜欢生活在波平浪静的海湾岩礁间,白天潜伏海底,夜晚出来活动,用它的触手分泌出一种粘液来,粘取小动物充当食物。
遇到侵犯时,海参用力收缩筋肉,排出内脏和肠管,以缠绕来犯的敌人。不久它会再生出失掉的内脏和肠管。科学家们利用海参这一特性,把海参从海底采捕上来,切成几段后再投到海底,这样便达到人工促其繁殖的目的。
每到五、六月间,海水的温度在摄氏十三至二十度时,海参便开始产卵孵化成幼体,这时母海参常携带其子女在海底来来去去。七月以后,海水的温度超过摄氏二十度,海参热得受不了,便成群地从浅水的居所,移向水深的石缝间潜藏起来。这时海参不吃也不动,居然睡起觉来,一睡就是一百天,醒来已是秋凉的季节了。动物学上把这种现象叫做“夏眠”。
有一种海参的肛门里,常常有隐鱼和豆蟹在里面寄宿。隐鱼常年住在海参的肛门里,当有小动物游来时,便探出头来捕捉,遇到敌害来袭时,隐鱼就迅速地游回家去。因为经常见不到阳光,豆蟹瞎了眼睛,隐鱼皮肤的色素也已消失,变成了白色。 ·王世维·


第6版()
专栏:气象台

东虹日头西虹雨
师群
“东虹日头西虹雨”这句预测未来天气变化的谚语,由来已久,流传很广。早在两千年前,《诗经》上记载的“朝隮于西,崇朝其雨”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可见,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知道观察天空的特殊表现,来预测晴雨变化了。自古以来,人们为了更好地安排生产和生活,总是“出门看天色”,“早看东南,晚看西北”,时刻留心着与天气变化有关的征兆,并且积下了许多“看云识天气”,“看风知天气”,“看物测天气”的经验。实际上,看云,看风,看晕、华、虹、霞等光象,看动物植物器物的异常反应,的确能预测出未来短时间内的天气变化。要知道,天空的云,正是靠了空气中有较多的水汽,被风带到高空变冷后形成,即所谓“风起云涌”;天空下雨,就是当云彩旺盛发展,使构成云的十分微小的水珠或冰粒长大变重后降落地面,即所谓“云腾致雨”。因此,人们从在当地对风云的细心观察中积累经验,就能够直接从湿度的增减,云彩的盛衰等诸多现象中推测晴雨。由于我国地处温带,往北有寒冷的极地,往南有炎热的热带,因此又可以从“南风暖,北风寒”的现象,估量出冷热变化。但是,单凭在当地作观察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这样得到的预测结果常常不能令人满意,还得找出更多的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方法。
天气变化是发生在地球外围大气底层的自然现象,由这种现象产生的雨雪风云,尽可以自由地漫游世界。不是这里的云跑到那儿下雨,就是那儿的风,把沙尘吹到了这里。这样说来,要想预知未来天气,还得彼此通通情报才好。如果能够及时了解周围各地刮风下雨的情况,就会提早知道天气的变化。这种互通情报的作法,后来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于是就有了如今遍布在世界各地的气象观测站。它们按照共同约定的时间和手续,把自己在当地看到的风云实况,打电报告诉气象预报台。
沟通天气情报的范围一经扩大,人们预测天气也就耳目一新了。只要把国内外气象观测站拍来的天气电报,依照各站的位置填在地图上,就可以得到一张反映当时天气实况的“图画”,这种图画叫做天气图。把一张张的天气图顺着时间排起来,就成为“连环图画”。气象台正是从许多张连环的天气图画里,来了解和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用天气图方法来做两三天内的短期预报,对大范围的台风、暴雨、寒潮、霜冻等的变化规律,具有通观全局、了如指掌的优点,但它的缺点却在于无法周密考虑晴雨风霜冷热干湿对一县一社生产的影响。于是就需要考虑在当地凭观风看云推测天气变化的群众经验。这就是在收听气象台大形势预报的基础上,再由县气象站和公社气象哨结合当地群众看天经验等,预报出天气的具体变化。我国的天气预报在采用这种大中小结合以小为主的办法后,就更能发挥优点,广泛而深入地揭示和掌握天气变化的规律,因而在农业生产中日益显著地起到了参谋作用。
做三天至半月的中期天气预报,以及做一月、半年、一年的长期气候展望的方法虽然不少,但有一条是共同的,那就是得从天气的历史上做好调查研究,认真总结经验。就拿同是看天气图来说吧,做短期预报,只消看看最近几天的“连环”天气图就可以了,而做中期预报,至少得看两三个周期的。这里指的周期,是天气变化的自然周期,大约是四至八天。用天气图方法做长期预报也有类似的情形,只不过周期更长些,一般是三个月。正因为天气变化自身有短、中、长的不同周期和规律,所以我们才能够分别做出各种不同时效的天气预报来。而从生产上来讲,就得把长期、中期和短期的天气预报结合起来使用,才能较全面地预料到当年天气变化对庄稼播种、成长、收获、运藏的影响,巧夺天时,赢得丰收。


第6版()
专栏:祝你健康

谈出汗
叶流
一年四季,不管白天黑夜,人总是在不断地出汗。不过,在气温不高和身体活动不多的时候,汗量较少;气温高、身体活动量较大的时候,出汗就多。在冬天,一般人一昼夜排出的汗量为半升左右;在夏天,一般人一昼夜排出的汗量约为二三升;当全身肌肉进行剧烈活动的时候,一昼夜排出的汗量可达五六升。人们如果长时间在高温环境里进行着强烈的活动,一昼夜排出的汗量可达十到十二升。
汗是从哪里来的呢?原来人体皮肤里有二亿五千多万个专门分泌汗液的汗腺,每个汗腺都有一条很细的排泄管,弯弯曲曲地直通到皮肤表面上,管的下端盘成一个团,叫做汗腺球。汗腺球的周围有许多毛细血管,当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的时候,一部分水分就渗透到汗腺球里,通过排泄管排出来,这就是汗液。人体表面上还有许多毛孔,毛孔和汗腺口很靠近,有人还以为汗是从毛孔排出来的呢。
汗腺有两种,一种叫大汗腺,分布在腋窝、脐部、会阴部、肛门四周和奶头等处;一种叫小汗腺,人体皮肤上差不多到处都分布着小汗腺。大汗腺排出的汗液比小汗腺多,同时还有一种特殊的臭味。人体各个部位汗腺的多少,有所不同,躯干上的汗腺数,约占全身的二分之一,下肢占四分之一,头部及上肢也占四分之一,手心和脚心的汗腺最多。汗腺是受交感神经支配的,调节汗腺活动的中枢在脊髓、延脑、下视丘和大脑皮层里,当调节汗腺活动的中枢兴奋的时候,就排出汗液。体温增高的时候,直接刺激下视丘的体温中枢,就要出汗;外界温度升高,直接刺激皮肤的温感受器,通过神经传到大脑,大脑皮层发出冲动,就会出汗;人们精神紧张的时候,引起调节汗腺活动的中枢兴奋,也会出汗。
出汗对人体生理起什么作用呢?
大家知道,人体内部不断地产生着热,又不断地发散热,使人体经常保持一定的体温,保证身体的正常活动,并且不受外界温度变化的影响,这主要是皮肤的功用。为了保持体温正常,就必须使散发出去的热和产生的热保持平衡。皮肤发散热的方法很多,出汗是发散热的一个主要方式。当皮肤上的汗液被蒸发的时候,就带走了大量的热。每一克汗液蒸发成气体需要0.54仟卡的热,如果一昼夜出汗六百毫升,就能带走324仟卡的热。在夏天,出汗多,热的发散就更快。可见出汗对人的体温调节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
出汗和排尿有密切的关系。夏天出汗多,排尿就少,肾脏的负担减轻;冬天出汗少,大量的水分要通过泌尿器官排出去,排尿就多。如果肾脏机能有障碍的时候,汗腺的排泄机能就增强起来,以补偿肾脏机能的不足。
汗液里有98%—99%是水,其余1%—2%是盐、尿素、乳酸、脂酸等,其中盐约占0.3%—0.6%。当肾脏的排尿机能发生障碍的时候,汗里的这些成分就要增加。
水是人的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平时,一般人每天从饮食里摄取的水分不过三升左右。在热天进行剧烈运动或参加劳动的时候,出了很多的汗,就必须补充大量的水分,才能保持平衡。人体又需要一定数量的盐分,出汗多了,盐的消耗量也就增多,在大量出汗的情况下,有的人一天可以损失五十克的盐。如果水分和盐分消耗太多,又不能及时补充进去,就容易发生酸中毒、痉挛(抽筋)等现象。
夏天,由于大量出汗,身体里的水分大大减少的时候,需要喝大量的水。可是,光喝白开水不能止渴,因为缺少盐,身体里的水分就保留不住,越喝越出汗,越出汗越渴。因此,必须在水里加适量的盐,才能解决问题。只要在开水里加千分之三到千分之六的食盐,就可以同时补充水分和盐分了。不从事剧烈劳动的人,出汗量不太多,菜里放的盐已经足够身体的需要了。
皮肤上常有灰尘,灰尘和汗混在一起会堵住汗腺口,日子一久,刺激汗腺口发炎,就会起痱子。同时,灰尘里常带有各种病菌,汗液恰好是病菌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这样,皮肤上就容易生?子、长癣或得其他皮肤病。洗澡,能除去皮肤上的汗液和灰尘,使汗腺口畅通,病菌也就不容易在皮肤上生长了。因此,常常洗澡,特别是出汗以后洗一个澡,对于保持皮肤清洁,预防皮肤病,促进身体健康,是有很大好处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