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论军队政治工作的方向
范戈
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军政治工作的各项原则做了一系列的指示。这就是:政治是灵魂,是统帅;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是军队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群众工作,军队内部政治工作的方针是放手发动群众;政治工作就是向群众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批判资产阶级思想;工作做在基层,支部建在连上;军民一致,官兵一致;瓦解敌军,宽待俘虏,等等。这些指示是我军政治工作必须永远遵循的方向和原则。
林彪同志根据毛泽东同志历来的指示和当前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正确处理军队政治工作领域中的四个关系问题。这四个关系是:第一,正确处理武器和人的关系;第二,正确处理各种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第三,正确处理政治工作中事务性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第四,正确处理思想工作中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的关系。解决这四种关系的原则是:人的因素第一,政治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而归根到底是要做好人的思想工作。这是我国在建设现代化革命军队的新的时期中政治工作和整个军队建设的方向。
正确处理武器和人的关系 人的因素第一
从古至今,一切军队都是由人(包括各种人员)和武器(包括各种装备)这两个基本要素构成的;战斗,就是在这两个要素的结合下进行的。在这两个因素中,人起着能动的作用,而武器则起着被动的作用。人是活的,武器是死的,是人掌握武器,而不是武器掌握人。武器是一种物,它由人来制造,由人来使用,不论它有多大的威力,没有人,就不能发挥效能。
唯武器论者夸大了武器的作用,把武器说成是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按照他们的观点,似乎谁的武器多、武器好,谁就一定胜利;而谁的武器少、武器差,谁就一定失败。人的作用、政治的作用,在他们看来则不是决定的因素。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武器在战争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战斗中,武器对于人,正像在生产中工具对于人一样,是不可缺少的东西,它只不过是人用来进行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而已。对于统治阶级来讲,它是用来统治、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工具;对于被统治阶级来讲,它是用来反抗和推翻统治阶级的工具。同时,马克思主义者又认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
从古至今,无数次的战争证明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的真理。中国近百年的战争史证明,帝国主义曾经是拿着洋枪洋炮来侵略我们,可是中国人民用长矛大刀等落后武器,抵御过它,打败过它。人民解放军从红军时代起,曾经在长时期中处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中。我们也曾经尽一切努力加强我们的装备。但是在还没有更多更好的武器时,依靠全军官兵思想和行动的团结一致,英勇奋斗,我们用“小米加步枪”,仍然打败了凶恶的敌人。
人的作用是否由于新武器的出现而降低呢?有一种理论说,在现代原子弹、导弹发展的情况下,武器成了决定的因素,人不再是决定的因素了。在关于现代的物质生产问题中,也有类似的论调,即机械化、自动化和原子能的利用,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劳动者要逐渐被机器代替,因而人不再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因素了。前者是在战争问题上的唯武器论的一种,后者是在生产发展问题上的唯生产力论的一种。
诚然,武器的新发展给现代化战争带来了一系列的新的特点,武器的威力大大增强了;但是,不论怎样变化,武器总还是由人来掌握的。战斗胜负最后总是决定于近距离的冲锋、格斗,要靠人的勇敢来决定。从武器发展的历史来看,每当出现一种新武器,接着就会出现抵御这种新武器的办法,而且很快,对方也会掌握这种新武器,甚至用更新的武器来超过这种新武器。有矛就有盾,有飞机就出现了高射武器,有坦克就接着出现了反坦克武器,武器在同自身的对立面的斗争中不断地发展。武器之可以抵御,武器本身之不断发展,都是人在起着决定的作用。所以,新武器只是给人在进行战斗时以新的条件、新的工具,它本身并不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军队的战斗力并不是简单地人加武器,而是两种因素的有机的结合。武器是一种物质因素,对于人来说,它又是客观条件;人对武器和战争起能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是主观条件。战争得以进行,就是这两种因素——物质因素与精神因素的有机的结合,就是这两种条件——客观条件与主观条件的有机的结合。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就取决于这两种因素、两种条件结合得好坏,结合得稳还是不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能否充分地发挥武器的作用;二是能否充分发挥人的作用,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行一次战斗,不能很好地实行这种结合,不能有机地发挥这两方面的作用,就不能完成任务,或者完成了任务,却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在战斗中,一方面,是物质因素作用的发挥,另一方面,从本质上看又是人的因素作用的发挥,人借助于武器而表现出他的作用。
在战斗中,人对武器发生着两方面的关系:一方面是人掌握武器,武器对人的依赖关系;另一方面是人对武器的依赖关系。这不仅是由于没有武器人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战斗,同时,人和武器的结合形式,人和武器之间所发生的关系,也随着武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例如,一个步兵同一支步枪的关系,和一个飞行员同一架飞机的关系,就有很大的不同。人制约武器和人对武器的依赖,构成两者在战斗中的矛盾统一关系,而主导方面是人。这个关系表现在战术上,就是一定的火器和一定的人是一定的战斗队形和战术思想的两个主要根据,而一定的人,即一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关系,又是其中最主要的根据。战术思想的基础有武器这一条,但更重要的还有政治这一条,或者说军队的阶级性这一条。革命军队的战斗作风与战术思想和反革命军队的战斗作风与战术思想有着本质上的差别,这并不是由于武器装备的不同所造成的,而是由军队的性质,军队所进行的战争性质所造成的。军队是阶级的武装集团,不能不有社会方面的原因来影响其战斗作风和战术思想。恩格斯在论军队的战斗队形和战术思想时,指出增长了的和新的生产力是作战方法上每次改进的前提,即它的物质前提。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新式的武器、装备和技术,新式武器的采用使军队的战斗队形和战术不能不起重大的变化。但他同时又指出,新的军事科学又是新的社会关系的必然产物。一百多年前,他在论述当时的资产阶级军事科学时,指出当时的作战方法是以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解放为前提的,它是这个解放在军事上的表现。他当时还预见到无产阶级的解放,在军事上同样也将有自己的表现,并将创造出自己的特殊的、新的作战方法。由此可见,战术的变化又有它的社会前提。物质前提提供了可能,而社会前提才使可能变成现实。同样的物质前提,由于军队的阶级性不同,对军队的战术思想和战斗作风的影响和作用,会有巨大的区别。
人和武器结合的基础,有其技术方面的,也有其社会方面的。技术方面的基础是武器的技术状况、技术水平;社会方面的基础是阶级关系,军队的阶级性。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技术方面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方面则是社会的经济基础,即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考察军队的战斗力以及军队的战斗作风、战术思想,主要地不是从技术方面来考察,而是主要地从社会方面来考察。
在社会生产中,在人和生产工具结合的背后,有一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即是人与人的关系。社会的生产总是在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人和武器的结合,如果我们从社会方面来考察,进行阶级分析,也会看到类似的情况。在我们的人民解放军中,兵员和武器结合的基础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过这种关系同一切反动军队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工农群众为了自己的解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起来,拿起武器,进行战斗的革命军队。这里也有兵员与武器的结合,但他们是为自己的阶级而拿起武器,为人民而拿起武器。他们是这个武器的主人。他们和武器结合,是人与人之间的革命的同志的结合。这个基础保证了兵员和武器的很好结合,激发了兵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过去在解放战争中,我军曾经补充了大量的解放战士。他们在国民党军队中受着压迫,被迫同自己的阶级弟兄打仗,当然他们不会有积极性。但是,一旦解放,参加了人民的军队,经过了新式整军运动和一系列的阶级教育,他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军队,处在不同的人与人的关系中,变成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了。在国民党军队中,这些士兵和武器不能真正地结合起来,发挥武器的作用和人的作用;而到我军后,人和武器真正地结合起来了,人的作用发挥了,武器的作用也发挥了,战斗效能大大提高了。这就充分说明了人民军队中人与武器结合的基础完全是一种新的关系,这一新的关系,正是我军战斗力的重要源泉。
由此可见,军队的性质和战争的性质不同,人和武器在这个军队组成中所处的地位就不同,人和武器结合的状况也就不同,从而人和武器在战争中所发生的作用也就不同。这就是任何军队都是由人和武器所构成这一共性基础上的特殊性。研究这一特殊性,对于了解敌军和了解我军有着非常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实践意义。我们反对唯心主义者,同时,我们也反对机械唯物论,反对军事上的唯武器论者。唯心主义者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而唯武器论者则夸大了武器的作用,两者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是马克思主义者,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两个方面的辩证关系。战争既然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最高形式,它就不能不反映阶级斗争中的一些根本特点,这里我们所指的是阶级本身的组织性、觉悟性。武器只是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工具,并不能代替阶级斗争,战争的胜负归根到底是要看阶级力量的对比,要看阶级本身的发动程度,要看这个武装部队与其本阶级的联系如何,要看这个阶级的武装部队与其他阶级的联系如何。总之,要看这个军队的政治条件、政治因素。在人和武器的结合中,兵员的精神状态即思想政治状况起着决定的作用;在整个战争中,战争的发展以及战争的胜负,军队的政治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
军队的性质和战争的性质还决定了主观能动性在战争中的作用。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的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条件,然而并不仅仅决定于这些。具备这些条件,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还没有分胜负。从可能到现实,要分胜负,还需经过主观上的努力。因为战争是力量的竞赛,但力量在战争过程中将会变化其原来的形态。所以,在这里,主观的努力,多打胜仗,少犯错误,是决定的因素。这就是说,人要能正确地认识战争规律,正确地指导战争。这种能动作用,一般地讲来,任何人都有,可是这种作用能否发挥,发挥到什么程度,又取决于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人的阶级地位,取决于人所存在的社会条件,取决于这个军队的性质和战争的性质。在反革命的军队中,士兵处于被压迫的地位,附属于武器,附属于反动军官,在反动军官淫威的统治下,而又进行着反革命的战争,这个战争和他本身的阶级利益正相冲突,他怎样能发挥其自觉的能动性呢?至于反动军官本身,虽然他们也常常自吹为什么“军事天才”,可是由于其脱离群众,和其反动的世界观,以及这个军队内部的重重矛盾,他们不可能正确地指导战争。革命的军队则完全是另外一种情况,在革命的军队中可以真正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仅可以发挥指挥人员的能动作用,还可以发挥广大士兵的能动作用。
由此可见,对于革命军队来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做好人的工作,提高人的政治觉悟,充分地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人在战争中的主观能动作用,使人和武器结合得很好,使部队的战斗力不断提高,才能保证战争的胜利。做好人的工作是军队建设中一切工作的主要环节,也是军队在战争中胜负的决定环节。
正确处理各种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 政治工作第一
现代化的军队,不仅是政治斗争的一种工具,而且是现代科学发展水平的体温表。现代军队的建设非常复杂,包括:各军种、兵种的建设,各种装备、设备和技术的建设,为军队建设直接服务的各种工业、交通运输业的建设,等等。归根到底,军队的建设是武器的建设(包括各种武器和装备)和人的建设(包括各种人员的数量和质量的建设)这两个基本方面。
武器的建设,是军队的物质建设。这是军队建设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没有这一方面,就不成其为一个军队,就难以保证军队作战的胜利。军队的物质建设的水平,总是作为这一军队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作为这一国家国防力量强弱的标志。对于这方面的建设不能有任何忽视和放松。
军队的人的建设,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军队是由一定数量的人所组成的,同时又是由一定质量的人所组成的。在人和武器的结合中,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就不能组成战斗所需要的各军种、兵种和兵团;同时,没有一定质量的人,也不能掌握自己手中的武器,熟练地运用战略战术,胜利地进行战斗。
军队的人的数量方面的建设,是国防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不论哪个国家,都保持一定数量的常备军和后备兵员。虽然各个国家由于其社会制度、人口数量、所要进行的战争性质、生产力水平和劳动生产率水平等方面的不同,因而在军备数量上各有差别,但是,它始终是各国在军队建设中很为重视的问题。一定数量的军队和后备兵员,是战争胜利必不可缺少的条件。但是,军队的质量和数量比较起来,质量是更重要的。质量低劣的军队,数量虽多,也不过是“乌合之众”,不堪一击。
军队的人的质量方面的建设,可以分作两个方面:一是军队各种人员的业务技术知识和业务技术能力的提高,一是军队全体人员的政治思想和作风的提高。前者是业务技术建设,后者是政治思想建设,这两个方面构成了人的质量建设的根本内容。军队的各种人员和战斗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的强弱,是战斗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条件,犹如在生产中生产人员的业务技术能力的强弱,是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条件一样。但是,军队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战争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因此,人民军队的成员,不仅要具有必需的业务技术能力,而且还必须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军队的武器的建设,是军队的物质建设,是军队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军队中的人的质量方面的建设,军队的作风的培养,是军队的精神建设,是军队进行战争和保证胜利的精神力量。物质建设是重要的,但是,人的思想觉悟的提高、人的勇敢的培养和发扬,也就是说军队的精神建设更为重要。
前面说过,军队的人的质量建设方面包括人的业务能力和人的政治觉悟这两个方面,现在进一步来分析这两个方面的相互关系及其在战斗力诸因素中的地位和作用。
军队中各种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是军队战斗力构成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能力就是人对武器装备的掌握和使用能力,对部队指挥的能力。它是在战斗中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战士,对手里的武器和装备不熟练,不能很好地掌握和使用,在战斗中只凭借自己的天然器官去努力,那是不能完成任务的。对于一个战士,不能只要求有勇,还要求有智。对于一个指挥员,还必须具有指挥能力,懂得战术。如果缺乏这种能力,就不能组织战斗,不能协调武器与武器、人与人、分队与分队在战斗中的配合,也就不能有效地发挥各种武器、各种人员和各个分队的作用,当然也就不可能打胜仗。要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就必须提高指挥员、战斗员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同样的,也必须提高政治工作人员的军事能力,忽视这一环,无疑是错误的。
军队成员的政治觉悟,是军队战斗力构成中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战争和军队是阶级社会的产物,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一切军队都是为一定的政治服务的。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军队被描绘成是“超阶级”“超政治”的,今天的所谓“联合国军”,不正是被打扮成为“超政治”的吗?实际上不论在朝鲜的“联合国军”,或是在刚果的“联合国军”,都不过是为美帝国主义服务的工具而已。无产阶级从来不掩盖自己的阶级立场和观点,公开宣布无产阶级的军队是为本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服务的。
军队的战斗力是武器和人的结合,是物质建设和精神建设的结合,是物质力量建设和物质力量运用的结合。从人的方面讲,是人的数量和质量的结合。从人的质量方面来讲,是人的业务能力、技术能力方面和人的政治思想方面的结合。任何军队都缺少不了这些方面。不过反动军队在这些方面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它的“精神建设”就是愚兵政策,它的士气低沉,兵员和武器结合得不稳,终归是要失败的。而在人民军队方面,政治与业务技术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其主导方面则是政治。正因为有了政治挂帅,所以人民军队在军事上是很熟练的。在人民军队的建设中,政治思想建设永远是第一等重要的,也就是说,政治永远居于统帅地位。如果政治思想建设被推到了次要地位,而武器装备的建设或业务技术建设被提到了首要地位,这就意味着军队政治工作的削弱,就意味着无产阶级思想阵地的缩小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抬头。为什么呢?
第一,业务服从政治,政治又是业务的保证。持有单纯军事观点的人脱离政治,就军事谈军事,把军队看成是超阶级、超政治的东西。这是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观点。我们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者,我们认为:军队是执行阶级的政治任务的工具;军队不是超阶级、超政治的,它的性质是由其阶级性质决定的。因此,军队的一切业务活动都是服从本阶级的要求的,服从本阶级的政治的要求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军事业务能力的提高,又有赖于政治的保证。从这两重意义上,可以得出一条结论:政治是灵魂、是统帅。
第二,是政治统帅业务,而不是业务统帅政治。谁统帅谁的问题,就是谁决定方向的问题。就军队这个阶级斗争的工具来说,什么是军队的方向呢?最根本的是两条,一是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军队,一是进行一种怎样的战争,军队中的一切业务工作,都要由此出发,都要服从于这两条。有这样一种说法:建设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难道不是以现代化作为建军的方向吗?难道不是由现代战争这一特点所决定的吗?只强调现代化,忽视了革命化,这正是单纯军事观点在军队建设问题上的反映。人民军队的建设,当然要向现代化方向发展,但这只不过是军队的技术发展方向,而不是军队的政治方向。从军队的本质上来说,我们首先是要建立一支革命化的军队,即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以毛泽东思想所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化的人民军队。我军的现代化的建设正是在这一根本的政治方向下进行的。在这里,是革命化的建设统帅现代化的建设,而不是现代化的建设统帅革命化的建设;是政治统帅业务,而不是业务统帅政治。
军队的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群众工作,军队的政治机关是党的工作机关。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我们的军事思想是毛泽东同志的关于人民战争人民军队的思想。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保证军队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坚决为党的政治路线和政治任务而奋斗。军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保证军队这一人民军队的性质,就是保证军队在进行人民战争时同广大人民团结一致,战胜敌人。
军队的各种工作都是军队工作的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都是适应战争胜利的要求而设置或必须进行的。但是,政治工作同其他各种工作相比较,政治工作更重要,是军队战斗力诸因素中的首要因素。政治工作是军队的生命线。军队中的各种工作都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各种工作的本身又都是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的统一,是政治与业务技术的统一。着重指出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并不排斥其他工作的重要性,降低其他工作的地位,而是说明军队中的一切工作都应该渗透着政治工作,都应该以政治为灵魂、为统帅。
正确处理事务性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 思想工作第一
政治工作是党在军队中的群众工作,做好群众的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的最根本、最本质的方面。
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有其思想性工作的方面;政治工作又都是具体的,要通过各种具体业务来进行。政治工作范围内的各种工作,都可以分解为思想性方面和事务性、行政性方面,但这并不妨碍对各种工作进一步从性质上加以划分。在政治工作中,虽然有些工作也是思想性与事务性的统一,但它主要是进行思想工作的,有着很高的政治性、思想性,如宣传工作;而另外有些工作,本身虽然也必须有正确的思想作指导,但主要是进行业务性的、事务性的、行政性的工作,如统计工作,优抚工作,生产工作等。区分政治工作中的思想性工作和事务性工作,区分各种工作本身的思想性方面和事务性方面,并不是说事务性工作和事务性方面是不重要的,是可以忽视的。在事务性工作中也有思想政治工作。政治工作的各种工作都是重要的,都是不可缺少的。区分这两个方面的目的,是为了使我们懂得它们之间的关系,懂得什么是最根本和最本质的方面,以便正确处理这些关系,抓住主要环节,做好各种工作。
政治工作中思想性的工作或思想性的方面,是指关于党的路线政策的宣传和贯彻,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宣传和运用,关于部队思想动向和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关于军队各种工作的根本方针的贯彻执行,等等。思想性的工作保证军队的建军方向,保证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在党的绝对领导下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
政治工作中的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的最根本、最本质的方面,做好思想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首要任务。为什么呢?
第一,思想工作首先是宣传和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的工作。“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①。政治工作的最根本任务,就是保证党的路线和政策的贯彻执行。党的路线和政策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政治方向,党的政策是团结全党、统一全党政治行动的准绳,是动员广大群众、团结广大群众去同敌人进行战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只有把党的政策变成群众的思想,只有把群众的思想提高到党的政策水平上来,群众才能真正行动起来,党的政策才可能实现,党的任务才可能完成。思想工作就是用党的政策去教育群众、动员群众和团结群众。当前,我们就是要进一步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来教育群众,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就是要大力宣传和贯彻中央关于现阶段我军建设的根本方针和政策。
第二,思想工作就是“兴无灭资”的斗争。政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向群众进行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反对资产阶级思想和资本主义倾向。工作就是斗争,思想工作就是在思想领域内进行“兴无灭资”的斗争。“兴无灭资”,这是整个过渡时期中不可避免的复杂的斗争;因此,思想工作,也是长期的复杂的斗争。我们在继续进行经济战线上的阶级斗争的同时,继续进行思想战线和政治战线上的阶级斗争。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的同时,进行思想建设,不断地克服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对我们部队的侵蚀。
第三,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先导。
思想工作之所以是政治工作的最根本、最本质的方面,就是因为它是关系着政治方向的工作,是各种工作的动力。一切工作都必须是在总的政治方向下进行,为党和无产阶级的政治任务服务。政治工作中的业务性、事务性、行政性工作,都必须以此为出发点和归结点。忽视思想工作,就会迷失方向。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本保证,正如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的:“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②
正确处理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的关系 活的思想第一
为了正确地进行思想工作,就必须进一步正确地解决思想工作中的书本思想与活的思想的关系。
书本思想即是我们通常说的书本理论。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人类实践经验的抽象和概括,是从现实具体现象中抽出来的一般,它反映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的更高阶段。它来源于实践,并且可以在人们的实践中起指导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了证明的理论,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可以称得起我们所讲的理论。”③只有这样的理论,能够使实际工作者有能力确定方针,认清前途,对工作充满信心,相信我们的事业必定胜利。“没有革命的理论也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④革命的理论只有和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才会起指导作用,才会是有用的。毛泽东同志说:“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伟大力量,就在于它是和各个国家具体的革命实践相联系的。”又说:“离开中国特点来谈马克思主义,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马克思主义。”⑤在进行思想工作时,书本理论当然要学、要用,但是,必须把它和现实结合起来。离开现实斗争,从书本出发,那只能是教条主义。书本思想是有用的,然而,更重要的是抓活的思想,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正确解决思想工作中的书本思想与活的思想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正确地解决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我们军队的思想工作有许多方面,如理论教育、时事政策教育、作风传统教育等等;思想工作的方式有经常性教育、政治运动、参观见学、政治野营等等。在各种思想政治工作中,都会遇到书本思想与活的思想这两者的结合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一切思想教育的正确执行,都必须是两者的统一。例如,在进行理论教育时,必须结合现实思想和现实斗争;在进行现实教育时,又必须用理论来说明和解决现实问题。在任何教育中,把这两者分开来都是不对的。
但是,我们部队的思想工作必须是着重抓活的思想教育,在抓活的思想教育中来很好地运用书本理论,而不是脱离活的思想教育去孤立地进行书本理论的学习。着重抓活的思想教育,就是要求我们坚持毛泽东同志所教导的,以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为中心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坚持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的原则,也就是要求我们的政治工作必须是从实际出发。
思想工作是提高群众阶级觉悟的工作。经验证明,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革命斗争的实践,通过各种生动事例,逐步地提高群众的阶级觉悟,使群众懂得革命的道理。群众的思想问题总是具体的,总是随着斗争形势的发展不断出现,不断解决,又不断出现的。着重抓活的思想,就是掌握党的路线、政策,从实际出发,通过解决群众的各种具体思想问题来逐步提高群众。那种不顾斗争形势的发展,不顾群众实际思想的变化而去进行思想工作,是教条主义的方法,是不会收到实际效果的。
思想工作是一种斗争,从服从现实斗争这一角度来看,我们应当把理论、书本思想作为一种工具和武器,为解决现实问题而去学习理论;而去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中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理论、书本思想是服务于实际斗争和思想斗争的。着重抓活的思想,着重抓现实思想教育,这绝不是轻视理论,而是真正地重视理论,是沿着理论联系实际的正确方向,把书本思想与活的思想、把理论学习与现实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样,理论就变成了活的,书本思想就变成了现实的,精神力量就转化成为物质力量,也就真正掌握了群众,动员了群众。
活学活用和死学死用,这是思想教育中两种不同的路线。活学活用是从实际出发,运用理论解决现实思想,以达到改造思想的目的。死学死用是从书本出发,从抽象原则出发,最后还是回到书本。我军的思想工作历来就是提倡活学活用,坚决反对死学死用。正确处理思想工作中的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的关系,把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正是总结和概括了我军思想工作这一优良传统,揭示了我军思想工作的规律性。
抓活的思想,做好思想工作,就要切实抓好“两头”。首先要抓好上一头,这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抓不好这一头,就会变成盲目的实践家。在抓好上一头的同时,还要抓好下一头,主要的是抓部队的思想动态。抓部队普遍的大量的存在的思想问题,要像掌握和研究作战情况一样来掌握和研究部队的思想动态,如果不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思想工作就会无的放矢。要了解部队的思想动态,就必须经常深入连队,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思想情况,研究群众的思想规律,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连队、基层是工作的最前线,是战斗的最前线,是广大群众最集中的地方,只有把思想工作直接做到第一线,才能对工作、对战斗、对生产发生直接的影响。所以抓部队的思想动态和抓连队、基层是完全一致的。如果说官僚主义是同从书本出发、从文件出发紧密相联的,那么,深入连队,深入基层,深入斗争第一线,就是同从实际出发、抓活的思想紧密相联的。只有深入连队,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产、工作、战斗的第一线,才能使上情下达,下情上达,才能充分发挥思想工作应有的威力。
政治工作方向和建军方向的一致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政治工作在军队建设中占有极端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批判那种忽视政治工作在建军中的重要作用的错误观点。政治工作的根本任务是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因此必须批判那种把业务、技术放在第一位的错误倾向。政治工作的重点是做好思想工作,因此,必须批判那种满足于事务性、行政性工作的错误倾向。思想工作主要是抓活的思想,因此,必须批判那种脱离实际、从书本出发的错误倾向。正确处理军队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而把人的因素、政治工作、思想工作、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是对军队政治工作规律的概括。无数的事例证明,正确地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军队政治工作就会大大深入,军队的精神面貌就焕然一新,军队的各种工作就得到了根本保证,从而也就推动了军队的各种工作大大向前发展。正确地解决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不仅是进一步明确了军队政治工作建设的方向,而且也进一步明确了军队建设的方向。政治工作建设的方向与建军的方向是完全一致的。政治工作的方向问题,就是把军队引导到一个什么政治方向,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军队和怎样建成这样的军队的问题。所以政治工作的方向问题,实质上也就是建军的方向问题。毛泽东同志关于我军建设的根本思想,就是人民战争与人民军队的思想。这就是建军的方向,也就是政治工作的方向。我们的军队是人民的军队,是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执行者和保卫者,只有巩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才能保证人民军队的性质;只有坚决贯彻党的路线和政策,才能保证军队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毛泽东同志规定了我军建设的方向,而军队的政治工作正是为了保证这一建军方向的实现。端正政治工作的方向,就是端正军队建设的方向。加强军队政治工作的建设,就是加强人民军队的建设。正确处理军队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上述四个方面的关系不仅是政治工作的根本问题,也是军队建设的根本问题。
为了加强我军的政治工作,为了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现代化的革命军队,最根本的保证是用毛泽东思想来武装我们的军队,来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毛泽东思想是战无不胜的旗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胜利前进!
①《关于情况的通报》,《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296页。
②《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1095页。
③《整顿党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3卷,第819页。
④列宁:《怎么办?》,《列宁全集》第5卷,第336页。
⑤《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毛泽东选集》第2卷,
第522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