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8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百水公社崎分大队认真作好分配工作
早季超产 及时奖励 推动生产
南头生产队夏季减产生产好的作业组、社员得到奖励
本报福州27日电 福建省龙海县百水公社崎分生产大队,认真做好今年夏季分配,使人人更加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力争秋季好收成。
今年春季以来,崎分大队进一步贯彻了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各项政策,广大社员和各生产队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早季作物获得了较好的收成,十个生产队队队超包产。加上副业收入,上半年农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24%多。
新谷登场后,这个大队根据按劳分配、多劳多得、超产奖励、承认差别等原则,制订了夏季分配方案。这个方案经过社员讨论通过后,当即召开了大队分配兑现大会,把应分配的粮食和现金全部分配给社员。对五保户和困难户,大队也从公益金中抽出适当的部分给予照顾,使他们的生活得到妥善安排。由于全大队十个生产队都有不同程度的超产,全队三百七十户社员中,有三百六十二户即占总户数的97%以上都增加了收入。
在夏季分配中,由于各个生产队之间和社员之间的增产水平和劳动贡献不一样,因此收入也各有不同。如第二生产队由于早稻田间管理工作做得好,获得了超包产粮六千二百多斤,加上集体扩种收得的一千七百多斤,共多得粮七千九百多斤。第四生产队早稻管理比第二生产队差,超产粮较少,同时又没有搞集体扩种,因而只得到超产粮四百多斤。第三生产队社员陈鞋一家四口人,一个半劳力,由于积极劳动,上半年共做了二千二百多个工分,在这次分配中,分得了超产粮一百九十多斤,奖励金九十多元。第九生产队社员陈金虎一家三口人,也是一个半劳力,由于上半年参加集体劳动少,只分得超产粮四十三斤,奖金也少。
现在,广大社员鼓足干劲,投入夏种生产的准备工作。全大队九百七十多亩晚稻田已经全部翻犁好了,积了各种肥料折精肥近二万担,占晚稻用肥总数的80%多,并有70%的肥料已运到田里。
本报郑州27日电 河南汝阳县傅店公社傅店大队南头生产队,在夏季减产的情况下,经过社员讨论,从分配给社员的总额中提取5%奖励生产特别好的作业组和社员,从而鼓舞了劳动积极的社员,带动了一般社员,掀起了秋季超包产竞赛活动。
南头生产队今年夏收作物没有完成包产指标。但有些作业组和社员,却劳动积极,超额完成生产任务。在这种情况下,生产队如何贯彻执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政策呢?在大队帮助下,召开了队管理委员会和社员大会进行研究,大家认为虽然减了产,但是仍然应当在分配总额中提取一部分进行奖励,其余按实做工分分配给社员。
这个奖励办法交给社员讨论时,大多数社员认为这个办法符合党的政策;也有少数人认为全队减了产,应当平均分配。但是贫农社员张石头说:“平均分不合理,就拿西坪作业组来说吧,在夏收中,七天的任务五天就完成啦,可是南头作业组七天还没完成,后来又受风灾减了产,两个组一样分就不合理。”经过充分辩论,最后统一思想认识,确定了奖励办法。
大家共同意见是西坪作业组平时生产搞得好,去年种麦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面积还扩大三十多亩,同时地边地角都种上了;在施肥上比其它组多三分之二;在平时管理上,农活做得好,夏收夏种又提前三天结束。讨论中,大家还认为有些社员劳动好,应当得奖。例如贫农社员姚官才、张石头、任德松等,平时不仅出全勤,而且做活质量也好,应该受到奖励。最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决定在分配给社员总额中抽出5%的实物和现金,将60%奖给“五好”社员,40%奖给作业组,作业组得的奖再按社员的劳动工分分配给社员。这样,全队有六十四名“五好”社员和一个作业组得奖。


第3版()
专栏:

湖南旱情不断发展 集中力量向天夺粮
邵阳专区全面规划用水提高抗旱能力
本报长沙27日电 湖南省旱情仍在发展,广大群众做长期准备,采取有力措施,继续坚持抗旱斗争。到目前止,全省投入抗旱的劳力已达二百六十二万多人,出动水车四十八万多部、抽水机五千多台,已抢救了五百多万亩受旱的农田。
湖南省自6月中旬以来,全省大部地区未降过透雨,受旱面积不断扩大。据7月19日统计,全省受旱面积占播种面积的25%。受旱严重的,禾苗已经枯萎。当前全省受旱的禾苗,主要是中稻和一季晚稻,占全省全年粮食产量的60%以上。今后半个月到二十天是否降雨或抗旱是否取得成果是全年决定年成的关键时期。
目前,湖南省许多地方集中领导精力和劳动力,投入了抗旱斗争,有些地方因地制宜作出计划,坚持长期抗旱斗争。受旱面积占总田亩84%的湘潭县荆洲公社渡口大队,全体干部深入到抗旱第一线,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抢救了一千多亩受旱的禾苗。临湘县忠防公社集中大队冲老屋生产队根据目前正是收早稻、插晚秧的“双抢”大忙季节,又是抗旱的紧张关头,把全队三十个劳动力按身体强弱、技术高低分成抗旱、“双抢”、杂工三个组,使农活忙而不乱。
在坚持抗旱斗争中,许多地方运用多种形式,教育干部和社员树立长期抗旱的思想。益阳县各公社近来普遍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总结前段和历年抗旱的经验,坚定抗旱决心,全县抗旱劳力比原来增加了一万多人。这个县的迎丰公社光荣大队三个生产队有四百五十亩田断水开坼,部分社员缺乏信心,但在干部带头抗旱后,大家出主意,这三个生产队出动了一千多个劳力,开了一条二千米长的渠道,用多递车车水灌田,使四百五十亩受旱田得救。
为了调动群众的抗旱积极性,许多生产大队和生产队根据旱情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修改劳动定额,坚持评工记分,并推行各种责任制度。衡阳县集兵公社松桂大队根据水路远近、车埠高低,禾苗干旱程度,通过和群众座谈、商量,制订了劳动定额和奖罚制度,使全大队的一千四百亩受旱稻田普遍灌了一次水。
在当前旱情继续发展的情况下,许多地方注意了合理用水和节约用水,对现有的水利资源作了通盘用水规划。一般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灌高田,后灌低田;先车水灌田,后放水灌田等等。同时,许多公社、生产大队和生产队还共同协商,根据受益情况,合理划分了灌区,并按灌溉系统组织专人看水。
本报长沙27日电 湖南邵阳专区是全省旱情严重地区之一。7月上旬,全区部分地方虽然下了一些雷阵雨,但很少透雨,当前旱情总的趋势还是继续发展。随着抗旱面积的扩大和抗旱时间的增长,许多地方以生产大队、生产队为单位全面规划水源,合理用水,以提高现有水量的抗旱能力。
在规划用水工作中,许多地方合理调剂了水源。邵阳市蒋和桥公社高井大队五百四十亩水田中,有一百七十亩是垅田,这些田原是塘水灌溉,在全面规划中,根据长期抗旱的要求,改从河圳里车水灌溉,将塘水集中灌塝田,使三百亩塝田的抗旱能力由原来的二十五天提高到四十五天,同时还能节约抗旱工六千多个。这个市的城东公社兴隆大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全面规划用水,提出了先用活水,后用死水;先车返水,后放顺水;先灌塝田,后灌垅田的原则,对全队所有的田、土作物的用水都进行了合理安排。全大队通过全面规划,抗旱能力平均提高二十多天,可以节省大量的抗旱人力畜力。
在全面规划用水中,许多地方还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在队与队之间调剂水源。邵阳县小溪市公社禾沅大队南山铺生产队,有六亩田在青山大队,抗旱需要六递车,而青山大队的山塘却有余水,经过双方协商,付给合理报酬,由青山大队的塘水灌溉,解决了南山铺生产队抗旱中的困难。
在全面规划中,对于跨社、跨队的共管水利工程,制订了共管和灌溉规划。
(附图片)
湖南长沙县石常公社新中大队的早、中稻受旱,各生产队及时组织劳力投入抗旱保苗和抢插晚稻。 新华社记者 龙治安摄


第3版()
专栏:湖南通讯

一张预分通知单
沙汛
7月10日的傍晚,湖南南县沙港市公社永康大队第四生产队社员们收工了,刘秋生扛着锄头回到家,还没坐下,八岁的贱伢子,从他手里接过锄头,把一张纸递给他。“爹爹,钟家叔叔送来的通知,看罗!”
“通知?”他接过来一字一句地念起来,原来这是队里的早、中稻预分通知单。上面写着刘秋生一家每人前段应做的基本劳动日数、实际完成数,可分得多少粮食和现金。刘秋生是超额完成基本劳动日的一个,可分得四百一十八斤奖励粮和八十多元现金。在他满布皱纹的脸上,显出了幸福的笑容,高兴地说:“政策就是好,勤劳努力的人不会吃亏。”他大女儿刘腊梅在背后接过话头就问:“爹,您看我的工超过多少?”
“定工一千六百二十三分,超过二百九十四分,奖工一百四十七分。”刘秋生满意地回答。
二崽刘长云插嘴说:“腊姐,我也超过十个工哩!不是早晌脚痛,嘿!比你还要多。”才十二岁的三崽平伢子,从旁抢着说:“你们看,我没评底分也做了十五个多工,如果有你们这样大年纪,那要超过蛮多。”大家相互的笑了。
“好,吃了饭,洗了澡,都到禾场上歇凉去。”刘秋生说完后,一边吸烟,一边自言自语:“好政策,好政策,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就是要这样兑现。”
晚风送来阵阵稻香。这时,刘秋生一家六个人怀着喜悦的心情,在一边乘凉,一边开家庭会。
“水涨船高,队里的生产搞得好,我们才分得多。”刘秋生指着他爱人继续说:“这回通知单上,就只你定一百二十个工,只做得一百零五个多。”
“我实在没有歇过脚手,就是做事不来。”他爱人还准备继续说出她的理由。刘秋生说开了:“不是说你没有做得事,只是你呀,不会调摆。屋里的事是要做,那队里的工就更加缺不得。不然,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枯。”
这样你一言他一语,边谈边笑,一家人又作新的打算:前一段全家共超过基本劳动日八十一个多,计划全年要超过二百个。
这时,晒场上,凉棚下,其他的社员也都三三两两的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分配。有的说:“这回预分就真的是政策兑现,有了通知单,就更加有了把握了。”有的讲,“都像刘秋生那样发狠为队里做事,我们的收成还要好哩。”隔壁邻舍熊先和笑着对刘秋生说:“矮老倌,你眼睛又不‘抢火’,看事情还是有远见,这回做得工多的就分得多呀!”老刘爽朗地回答:“这是政策好。”大家都高兴地笑起来。社员们一天劳动的疲劳都消逝在这欢乐中了。
(原载《新湖南报》,略有删节)


第3版()
专栏:

甘肃结合夏收伏耕冬播地
红旗公社力争冬麦地伏耕一至两次
据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省许多地方结合夏收展开伏耕活动,为明年夏粮增产打好基础。截至7月20日的不完全统计,全省已伏耕歇田和夏茬地一百六十九万多亩。夏收季节早的天水、平凉专区,有许多生产队已完成伏耕计划一半左右。
多年以来,甘肃人民一直利用烈日炎炎、雨水较多、虫害繁殖、杂草盛长的伏天,抓紧耕地,杀虫灭草、风化土壤、恢复地力,提高来年单位面积产量。省委在夏收准备阶段就要求各地以“今年看明年”的精神,把伏耕同夏收夏种同时安排,并且组织省级机关拖拉机代耕队,提早到一些受灾地区帮助公社伏耕。平凉、天水、定西、张掖等有机耕力量的地区,除在6月上中旬全面安排伏耕外,还专门召开地区拖拉机站站长会议,对保证机车伏耕出勤的保养、维修、配件问题和代耕单位、代耕面积与代耕办法,作了研究解决。泾川、镇原、文县、武都、徽成、靖远、民勤、山丹等县的许多公社,都帮助生产队具体安排了伏耕工作。
伏耕开始后,许多公社得到当地国营农场、机关农场的支援,并在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下组织山川协作、迟收与早收地区协作,加快了伏耕进度。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新疆玛纳斯县红旗人民公社正紧密结合夏收,力争将今秋准备播种的83%以上的冬麦地伏耕一次到两次,为明年小麦增产创造条件。
这个公社去年坚持伏耕的一些生产队,今年冬小麦虽然受到干旱影响,仍然获得了好收成。夏收开始后,县上在这个公社召开伏耕技术讨论会,总结伏耕增产经验,并且参观了红旗大队第一生产队的小麦。这个生产队由于坚持伏耕和采取其他措施,1958年小麦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三百五十一斤,1959年提高到三百七十三斤,1960年又达到三百八十六斤,今年收成也相当好。技术讨论会肯定伏耕的好处是:能提高土壤有效肥分含量,增加土壤含水率,消灭杂草和减轻土壤表层盐碱为害,提高碱地小麦出苗率。
去年这个公社只有三个生产队坚持伏耕,今年各个生产队都结合夏收实行伏耕,伏耕面积将扩大近十倍。夏收开始不久,各生产队就从实际出发,对伏耕的面积、地块,参加伏耕的人、畜、机力和伏耕的先后次序作了全面安排。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都成立夏收指挥机构,全面领导夏收、伏耕和秋田管理等工作。到7月10日,全社已伏耕了三千二百多亩歇地和麦茬地。


第3版()
专栏:

趁洪峰灌田 抓工程配套
潜江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灌溉效益
本报武汉27日电 湖北潜江县在当前抗旱斗争中,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
潜江县地处江汉平原。全县以东荆河为分界线,划分成了两个大型的水利排灌系统:一个是由红军闸、高场闸、浩口闸等工程构成的荆西水系;另一个是由汉南闸等工程构成的汉南水系。这些水系的唯一水源是汉江,因此,汉江每来一次洪峰,他们都要抓住时机灌水。在今年6月底以前,已经先后三次开闸灌水。7月初,乘汉江高水位的机会灌了一次,这样就使全县凡能通达的湖泊、河流、沟渠都灌上了水,保证了大部分农田有较充足的水源。其中三十七万亩水稻,实现自流灌溉的有十九万多亩。
为了充分发挥大型水利工程的作用,各地抓紧了成龙配套的工作。例如红军闸是荆西水系的咽喉,但是江水需要经过后湖农场的地段才能流到荆西各地。7月上旬,这个农场为了照顾下游,集中了全场职工,花了三天时间,加高培厚了田关河的堤身,这样就使红军闸进水流量由每秒一百三十八立方米,增加到一百八十立方米,田关河的水位也在三十点五米的基础上提高了六点四米,使浩口、张金、后湖等几个水稻集中产区的大部分农田获得了自流灌溉。张金区还在等价交换、互助互利的原则下,组织高易、双河、龙湾等公社的社员,挖开西荆河的垱,使中干渠中游水位大大提高。从而使全区的自流灌溉面积由两万多亩扩大到五万亩。
现在,这个县一面开闸继续放水灌田;一面固定专人管水用水,扩大灌溉面积。


第3版()
专栏:

加强水库渠道用水管理
本报记者 于英士
5、6月间,我访问了北京市郊区怀柔县。这个县的有关领导部门,正在加强和改进水利工程的灌溉管理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有了很大成果。从了解到的情况说明,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初具规模以后,如何管好、用好,充分发挥水利设施的效益,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要会管会用
据县里同志们介绍,怀柔县几年来在水利基本建设上的成绩很大,先后修建了十三座中小型水库,并修建了许多配套工程。这些水利设施如果充分利用起来,能够保证浇地八万多亩,几乎等于解放初期四千七百六十二亩水浇地的十七倍。但是,最近几年,县和公社把主要力量放在水利工程施工上面,而在有计划地管理用水方面,干部和群众都缺乏经验,因而已经建成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在管理用水方面作得比较好的是桥梓公社桥梓扬水灌区。桥梓大队在制定“三包一奖”方案时,按照各生产队的受益面积,把扬水灌溉的电费包给各生产队支付。上下游各生产队按照灌溉面积实行“定水量、定时间”的办法。渠道维修实行了“生产队包段”的责任制。同时规定在浇地期间,哪一段决口跑水,所浪费的电费就由分工管理哪一段的生产队支付,因而在春灌期间渠道畅通,水的利用率比较高,受益的各生产队都较好地完成了春灌任务。而全县最大的渠道——白河第一支干渠,由于渠系的节制闸没有专人统一管理,结果上游有的生产队小麦已经浇过三遍,而下游有的生产队才浇头遍。管理这条渠道的崔立魁同志说,过去渠道虽然也有管理干部,但没有完整的管理制度,特别是没有很好地依靠社队进行管理,因此春灌期间曾发生五六次决口,浪费很多水,每亩平均耗水量竟超过了这个县的一般灌水定额的三倍。从桥梓扬水灌区和白河第一支干渠的不同管理情况来看,有了水库渠道以后,不及时健全组织,依靠社队使管理工作跟上去,到了手的水,还是不能充分发挥效益。
怎样管理用水
为了改进灌溉管理,县委在今年5月初召开了有关人民公社干部会议,总结交流了灌溉管理经验,采取了以下一些措施:七个大型灌区先后建立了灌溉管理所,各个灌区都按渠系配备了必要的管理人员;灌溉管理所根据各生产队的用水计划定出总的用水计划;各渠系设有专人统一控制节水闸,按各生产队的用水计划和配水时间供水。这样,基本上解决了上下游各生产队用水不均匀的矛盾,保证了各生产队按时进行灌溉。许多大型渠道的维护实行了生产队分段责任制,生产队根据任务大小,把渠道管理和灌溉密切结合起来,做到了水量大时就多派人,水量小时就少派人。有的生产队原来浇地每班四人都看渠口,不管渠道,有时渠道跑水也不能及时发现,后来加强了责任制,生产队就自动加强了渠道的巡回检查工作,并且在斗渠、毛渠内侧插上木尺,观测水量,发现水量减少,当即寻找原因,立即堵塞漏洞。
为了使每一个社员都关心合理用水,大中富乐大队的第三生产队对社员实行了浇地小包工。即根据灌溉面积大小和土地平整的好坏,参照以往浇地所需要的人数和工分标准,计算出浇一块地的总工分,一次包给社员,这样做加快了浇地进度,同时使社员主动地整理田间渠道。
加强用水管理以后,干渠和支渠决口跑水现象大大减少,水的利用率显著提高。根据七个大型灌区的统计,4、5月份的进水流量一样,4月份平均日浇地八百二十五亩,5月份则平均日浇地一千三百一十七亩。过去问题较多的白河第一支干渠,水量利用率也比过去提高了一倍多。


第3版()
专栏:

和社员商量办事最重要
——记一个生产队长的谈话
本报记者 沈维益 倪国梁
“毛头浜变样了”,在上海市郊松江县枫围公社,人们常这样评论着新华大队的毛头浜生产队。
过去,在这个以盛产水稻著名的公社,有一句颇为流行的话:“看稻到邬营村,看草到毛头浜。”邬营村生产队和毛头浜生产队同属一个大队,彼此仅隔着一条小河,可是这条小河却把两边两个生产队的生产一好一坏,划分得那么鲜明!
这次,我们从大队所在地出发,经过邬营村,到了毛头浜。小河两边,那黄橙橙的早稻,长得都齐腰高,沉重的早稻穗子已经低下了头,随风摇曳,发出沙沙音响……。
毛头浜生产队的面貌,是怎样变化的呢?生产队长毛迪其同我们作了一次发人深思的谈话。
群众有主意
庄稼人有句话:“姑娘怕误女婿,种田怕误节气。”这几年我们生产老是落在人家屁股后面。邬营村插秧了,我们还在整田;轮到我们插秧,人家开始耘耥了;我们到时候顾了耘耥,可又丢了肥料。结果,地里稻苗又矮又瘦,而草可是“兴”得吓人,除也除不尽,难怪人家说:“看草到毛头浜。”
生产为啥搞不好呢?过去我总想,一是猪猡养得少,肥料少,土地瘦;二是社员干得不努力。我自己吗?一年三百六十天,哪天不是从早忙到晚!
今年2月间,公社派老姚同志来帮助我们总结工作,大家边议边谈,给干部提意见。有的说评工记分不合理,有的说劳动组织有问题,干活一窝蜂;有的说干部唱独脚戏,做事欠商量,……我坐在那里听,过去的事却一件一件在脑子里翻腾。
那是去年6月初,单季晚稻正要插秧,田里水也上了,耙也耙了,可我忽然想起还有八十亩地没基肥,秧能插吗?也不跟群众商量,就要大家去挑河泥。当时许多社员反对这样做,有的说“六月河泥不肥,没用处”;有的说“五黄六月去种田,错过一天误一年”,主张先插秧。但我还是坚持按自己的意见办。结果误了季节,产量还不及邬营村三分之二。
社员们说干部过去尽干这些“闲事”。这些意见是对的。有错就改嘛,我们接着就在公社、大队的帮助下,学习了党的政策,又和社员们商量,划分了作业组,民主推选了组长、记工员,健全了评工记分制度。社员们说:这样就对了哩!
农历三月,春耕马上要开始了。初五那天晚上,我就到老农沈绍良家里,同他商量。老沈扳扳手指头说:“三月初七、八是小潮汛,小潮汛给早稻田上水倒是一着棋哩!”“行吗”?我们一向是大潮汛上水的,我提出了疑问。小潮汛上水,河里水浅些,是困难些,不过可比大潮汛上水早一个星期,免得又脱季节。”……老沈的话给了我很大启发。往年,由于我们劳力、牛力弱些,加上土质硬,插秧费事,因此,和邬营村同样在大潮汛上水,他们插秧总是跑在我们前面。可小潮汛上水社员同意吗?我想还是再跟大家商量商量。
在第二天召开的社员大会上,我把小潮汛上水的意见一说,大家就讨论得热呼呼的,说这是着好棋,很快就一致同意了。这样,稻田上水就比往年提早了一个星期。
按实际情况办事
过了两月,夏收夏种开始了。那时节,雨下个不停。眼看黄橙橙的小麦收不回来,心里很急。一天下午接到大队通知说:“据气象预报,明天起三天无雨,建议各生产队集中力量抢收麦子,随收随脱粒,防止霉烂。”我眼睛一亮,真是老天爷帮忙,可是一转想,随收随脱粒,会不会影响队里二百二十多亩单季稻插秧?
麦子要抢收,可是俗话又说,“栽秧好比秀才赶考场。”插秧也不能误了季节,怎么安排呢?我想还是去找社员商量商量。
晚上就开了社员大会。大家想出了好办法:许多住屋比较宽敞的社员愿意腾出一些客堂,暂时堆放收进来的麦子,晴天大家下田插秧;雨天一部分人去插秧,另一部分人和辅助劳动力在屋里甩麦脱粒,争取做到抢麦、栽秧两不误。我们当夜便订出了行动计划,全队三十八个整半劳力和一些辅助劳力谁做什么事,都作了“晴雨两套”安排。这一次,我们插秧比邬营村生产队提前四天完成,小麦也没有霉烂。
当家人多了
由社员当家作主,事情确实就好办了,就拿挖掘土地潜力、搞扩种这件事来说吧。
照过去,我一说,大家干,挖来挖去还是眼面前的几块“大十边”。今年我把搞扩种的意义向社员说清楚后,就和大家一起动手干,大家商量着办,结果,只花十多天功夫,大大小小寻出了二十多块荒地,面积有十亩多,都种上了水稻。有些土地从来没种过庄稼,这次也翻翻弄弄地种上了稻子。像村南面稻田中央的一块石板地,乱七八糟地堆着十几块石头,据说明朝年代就留在那里的,起先我也没想到这里好种稻。后来社员说,这些石头放着碍事,把它翻了,可多收几百斤谷子。第二天,十来个人就把千把斤重的石头一块一块抬走,只有最后一块像两张八仙桌并起来那样大的石板,搬了几次没搬动,只好留在那里。现在四周都是碧绿了。


第3版()
专栏: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种畜场巴彦锡林分场根据夏季气候炎热情况,把牲畜迁到水草茂盛的草场放牧。
新华社记者 宝音朝克图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