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3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突尼斯首都十万人集会抗议法国侵略
愤怒谴责美国供给法国侵略者以武器屠杀突尼斯人民
比塞大城巷战激烈突尼斯军民英勇保卫国土抗击法军
新华社22日讯 突尼斯消息:突尼斯首都人民约十万人21日下午在市府广场前面举行群众大会,抗议法国武装侵略。
大会后,群众在各主要街道举行示威游行。示威者拿着各式各样要求法军撤退的标语牌,并高呼:“把(法国)伞兵投到海里去”的口号。
许多人在法国大使馆和美国新闻处门前示威。他们也抗议美国供给法国侵略军以武器屠杀突尼斯人民。他们高呼反对戴高乐的口号,愤怒地要冲入法国大使馆。美国新闻处的窗玻璃被打碎。示威者为保卫比塞大的战斗中牺牲的十一名国民警卫队队员送殡。
同一天,突尼斯首都居民举行了一整天的总罢工总罢市,抗议法国侵略。
突尼斯政府昨天发表的一项公报谴责法国侵略者对突尼斯人民进行经过周密计划的绝灭行为。
据报道,法国为了这次侵略特别从阿尔及利亚调来“习惯于经常杀死阿拉伯人”的伞兵部队。
据估计,法国在比塞大地区进行的军事侵略中到目前已投入约一万名陆、海、空军,他们对突尼斯人采取了最野蛮的屠杀行为。法国当局为了占领比塞大城,连日来出动空军用火箭和炸弹滥施轰炸,并且使用了凝固汽油弹,从法国航空母舰上起飞的飞机对突尼斯平民进行疯狂扫射。在比塞大附近的门泽勒—布尔吉巴,法国飞机、坦克和装甲车疯狂轰炸突尼斯民房,住在当地的法国殖民主义者也从自己的窗口用步枪和机关枪射击门泽勒街道上的一切行人。据在现场目睹的外国记者说,在比塞大,到处可以看见被法军炸毁的突尼斯人的泥土房屋,道路上满是弹坑;在门泽勒—布尔吉巴,尸首成堆,仅在门泽勒体育场就有三十名突尼斯男女尸体,他们大多是被法国坦克、装甲车和飞机打死的手无寸铁的无辜平民。
新华社22日讯 突尼斯消息:突尼斯军民今天上午继续艰苦奋战,誓死保卫比塞大城。法帝国主义者虽然今天上午继续出动陆、海、空军向这个城市进行猛烈攻击,但是仍然未能达到迅速完全占领比塞大城的目的。
突尼斯总统布尔吉巴今天中午宣布,比塞大的抵抗还在继续进行中。法国侵略军只侵占了城市的一部分。
消息说,昨天下午,突尼斯军队和法国伞兵为争夺控制比塞大欧洲人居住区和穆斯林居住区之间的一条半英里宽的航道,展开了激战。
昨天晚间,比塞大城内进行了激烈的巷战。比塞大市政府大厦曾经两度易手,法国侵略军曾两次占领了它,又两次被突尼斯军队收复。
同时,法国当局正在扩大它的侵略范围。据突尼斯非洲通讯社昨天报道,法国空军袭击了比塞大以南三十二公里通往突尼斯市公路上的突尼斯据点。
同时,法国继续从阿尔及利亚向比塞大增派军队。消息说,21日,法国外籍军团第二伞兵团的士兵乘十六架运输机从阿尔及利亚的波尼调往比塞大。有消息说,上月刚被戴高乐从阿尔及利亚调回法国本土的伞兵师现在也正在法国东部的南锡处在待命状态。


第4版()
专栏:

在对突尼斯发动武装侵略的同时
法军连续侵犯摩洛哥边境
据新华社拉巴特21日电 法国殖民主义者几天来连续侵犯摩洛哥边境的领土、领海和领空。
据马格里布阿拉伯新闻社报道,7月18日,有两架来自阿尔及利亚领土的法国军用飞机轰炸了摩洛哥靠近阿尔及利亚边境的欧奇达地区的盖尔布兹村。19日,两架法军驱逐机又在塞迪亚港上空飞行。7月18日,一艘法国海军军舰还侵犯了摩洛哥领海,开到离塞迪亚港只两公里的地方,它在那里对设在塞迪亚附近的一些摩洛哥据点进行炮击。
《解放报》今天在评论这些侵略行动时写道,法国军队对摩洛哥领土的一再侵略是在法国的飞机大炮轰击比塞大的突尼斯人民的同时进行的,这活生生地证明了法国要把它的占领军保持在北非的企图和野心。


第4版()
专栏:

老挝和平中立委员会扩大会议呼吁老挝人民
拥护富马政府政治纲领支持苏黎世公报
新华社河内22日电 据“老挝之声”电台21日晚上广播:老挝争取和平中立、民族和睦和统一国家委员会21日在川圹举行的特别扩大会议发表了一项声明。
声明呼吁老挝爱国僧侣、知识分子、公务人员、军人、警察、商人、农民和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全心全意地拥护得到老挝爱国战线党支持的梭发那·富马亲王政府的政治纲领,支持老挝三亲王在苏黎世发表的联合公报。
声明呼吁政府军队和老挝爱国战线党战斗部队紧密团结,加强同群众的合作,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的离间阴谋,随时准备打击敌人对解放区的进攻。
声明指出,美帝国主义及其在东南亚军事侵略集团中的仆从必须立即停止干涉老挝,老挝问题必须由老挝人自己解决。富米—文翁集团必须真诚地参加谈判和履行苏黎世联合公报,必须派代表到纳门去参加会谈,讨论关于成立联合政府的问题,以促使未来的三亲王会谈取得良好结果。这个集团必须停止在合法政府和老挝爱国战线党控制的解放区空投土匪和侵占土地,必须停止对人民群众进行“扫荡”和迫害。
声明谈到了合法政府和老挝爱国战线党严格遵守停火令和真诚地参加纳门会谈和扩大的日内瓦会议的事实。声明也指出,美帝国主义和富米—文翁集团仍然没有放弃武力政策,继续向老挝爱国力量进攻,并在它们的占领区内迫害和镇压人民。它们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已经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
声明在谈到老挝三亲王的联合公报时指出,这项公报的签署是老挝人民的重大胜利,它符合全体老挝人民的愿望。声明指出,但是,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却加紧阻挠和破坏这项公报的履行。富米—文翁集团遵从美帝国主义的命令,正在千方百计地设法破坏纳门会谈,使会谈陷入僵局。
声明表示深信,老挝人民在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仆从以及争取祖国走向和平中立、独立、统一、民主和繁荣的斗争中尽管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将一定取得最后胜利。


第4版()
专栏:

安理会讨论法国侵略突尼斯问题
突尼斯代表要求立即制止法国侵略
苏联等国代表谴责法国破坏突尼斯主权威胁北非和平
据新华社22日讯 纽约消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21日举行会议,讨论关于法国破坏突尼斯主权和威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对突尼斯的侵略行动问题。
应邀参加会议的突尼斯常驻联合国代表斯陵首先发言谴责法国帝国主义者对突尼斯人民犯下的新的侵略行为。斯陵说,法国政府派遣新的伞兵部队到突尼斯的比塞大军事基地是侵略的开始。这些军队违反突尼斯政府的禁令,通过这个国家的领空,被派到突尼斯。法国空军、海军和坦克参加了进攻突尼斯军队和人民的作战。法国军队占领了比塞大城,对和平示威者进行了血腥的镇压,并继续轰炸突尼斯村镇。数百名突尼斯战士和公民已被法军打死。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法国对突尼斯人民的武装侵略,并且说明这种侵略是蓄谋已久的,迄今还在继续中。
突尼斯代表说,他的政府曾经尽力争取通过同法国谈判的方式从突尼斯领土上撤出法国军队。但是法国当局拒绝满足突尼斯政府的合法要求。
斯陵说,他的政府考虑到对突尼斯的侵略行动,已断绝了同法国的外交关系。他要求安全理事会采取措施,以立即制止法国的侵略和从突尼斯领土上撤出法国武装部队。
法国代表贝亚尔在发言时竭力企图推卸法国的侵略罪责,说什么突尼斯所发生的情况不是法国造成的。他反诬突尼斯对法国的侵略行动要负责任。贝亚尔以所谓“进行自卫”为借口,表示法国不准备从突尼斯撤出自己的侵略军队,法国打算继续对突尼斯人民进行血腥的罪行。
美国代表约斯特在发言时只字不提法国正在对突尼斯进行武装侵略,而侈谈什么要以“极大的耐心”和“尽量克制、忍耐和运用政治家风度”来“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约斯特表明,美国将反对通过谴责法国的侵略行为的提案。
阿拉伯联合共和国代表谢赫拉维说,他的国家的人民和政府对法国在突尼斯犯下的罪行深为愤慨,并将奋起反对这个罪行。他说,这次事件再次证明,破坏世界和平和安全的只是殖民主义的野心。如果突尼斯领土上没有法国军队,那就不会发生这种流血事件。他要求“立即撤除法国在突尼斯的基地”和法国军队从突尼斯领土上撤退。
苏联代表莫罗佐夫发言说,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怀着深切不安和愤慨的心情获悉了法国殖民主义者在最近几天里犯下的新的侵略行为。这次在突尼斯,在比塞大地区又流了血。当我们在安全理事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法国政府在继续进行着它对突尼斯人民发动的武装侵略。法国派遣了新的增援部队去比塞大地区,法国部队和海军在继续集结。据最后消息,法国在比塞大地区开始的军事行动越来越发展成为法国正规军部队对突尼斯人民的广泛的罪恶的战斗行动。
苏联代表追述了继续在阿尔及利亚进行的战争以及在刚果、安哥拉、西南非、科威特发生的事件,他着重指出,突尼斯的最近事件只不过是殖民主义国家对正在获得或已经获得独立的人民的整个侵略方针的一种表现。
他说,殖民主义者为了维持自己的权力而采取的一种最危险的形式,就是在从前的殖民地地区保持他们的军队,特别是军事基地。苏联代表追述说,突尼斯政府为了争取撤除比塞大基地,曾经尽了耐心的努力。但是,这些努力都被法国化为乌有了。
苏联代表最后说,安全理事会应该谴责法国的行动是对突尼斯的侵略,是破坏突尼斯的主权和独立。这种行为给北非和地中海地区的和平造成了威胁。安理会应当责成法国立即停止对突尼斯的侵略行动,从比塞大和整个突尼斯领土撤退它的全部军队,并停止破坏突尼斯主权和独立的任何其他行动。苏联代表要求安理会采取迅速和坚决的行动。
安理会下次会议将在22日举行。


第4版()
专栏:

法共中央谴责法政府侵略突尼斯
要求制止对比塞大的军事干涉、进行谈判并召回法军
新华社巴黎21日电 法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政治局发表公报,谴责法国政府对突尼斯的武装侵略。
公报指出,法国政府这一次新的军事冒险行动,是1956年侵略埃及和1959年轰炸突尼斯村庄萨基埃特—西迪—优素福的灾难性事件的重演。公报说,这种冒险行动用意何在是很明显的,这就是不顾突尼斯人民主权和法国士兵生命的殖民主义者力图挽救自己的特权,对已经摆脱了殖民主义枷锁和渴望在自己国土上当家作主的人民进行后卫战。
公报强调,这种殖民政策是违反法国的利益的。继续推行这种政策只能给法国带来新的牺牲和新的损失,并且使法国在北非和全世界越来越孤立。
公报提出了“制止对比塞大的军事干涉,在尊重突尼斯主权的基础上同突尼斯政府谈判,召回法国军队”等要求。


第4版()
专栏:

富马亲王到达金边
新华社金边22日电 老挝王国政府首相梭发那·富马亲王今天上午到达这里。
前往机场欢迎的有:柬埔寨第一大臣宾努和国防大臣朗诺将军。中国驻柬埔寨大使王幼平,苏联大使馆代办佐乌波夫以及其他国家的外交使节也前往欢迎。
梭发那·富马亲王在机场向报界发表谈话说,苏黎世协议为进一步讨论老挝问题提供了基础。还有待老挝三亲王就建立联合政府问题达成协议。


第4版()
专栏:

美国军官指挥老挝叛军
在万象省大举“扫荡”到处烧杀
据新华社纳门22日电 据最近从老挝万象省富米—文翁集团控制区逃到这里来的人民控诉,美国军官指挥老挝叛军在这一地区大举“扫荡”。他们到处烧杀抢劫,无恶不作。
据他们说,仅最近一个多月来,叛军就烧毁民房八十多所,杀死农民二十多人,抓走包括僧侣在内的居民七十多人。据从万象省丰洪地区逃来的人民说,近一个月来,叛军用美国制造的一百零五毫米的榴弹炮先后向丰念、纳本等村庄发射了二百多发炮弹,击毁四所民房,一座寺庙,打伤十三名农民,打死二十多头耕牛。由两个美国军官和一名叛军上尉指挥的一个连开到了丰桑村以后便抢东西,抓壮丁,奸淫妇女,并且禁止居民自由出入村庄。谁离家出走,就烧毁谁的房屋。这股叛军还在村庄周围埋下地雷,以致炸死炸伤了许多农民和耕牛。
在寮松族人民聚居的都拉空县,叛军的“扫荡”更加残酷,因为这里的寮松族人民痛恨美帝国主义和它的走狗,并且起来反抗他们的暴政。美国军官指挥着五百多名叛军在那里烧毁了寮松族人民游击队的家乡富色村,并且把许多山寨里的牛羊鸡鸭和粮食抢劫一空。


第4版()
专栏:

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旱象严重
《华尔街日报》记者报道:美国春小麦的估计产量下降到了一亿四千多万蒲式耳,比1960年减少了42%;“这次旱灾总的说来对国家(美国)的经济复苏证明是有妨碍的”
据新华社22日讯 美国《华尔街日报》7月12日刊载了该报记者劳伦斯从美国北达科多州卑斯麦城发出的一篇报道,描述了美国和加拿大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旱灾的情况。
这篇题为《无雨的平原——旱象日益严重,春小麦减产42%》的报道写道:“农民米尔斯慢慢地走过一块麦田,短得像铅笔一样的麦秆在脚下干裂作响,他说:‘在好年景,这种麦子有齐腰这样高了。我将收不到一蒲式耳。这是自三十年代以来我们第一次遭到的颗粒不收。’”
“农民米尔斯的不幸典型地说明了旱灾对这里的北部大平原的农民所造成的情况。从威斯康星州的北部到蒙大拿州西部的大陆分水岭以及从内布拉斯加州的最北的地区到加拿大的普拉刮省,去年的下雨量比自1936年以来的任何时期都少。典型的例子就是北达科他州,那里三年多以来的雨量都是不足的。干旱的天气在某些地方使成群的蝗虫吃去了剩下的快要枯死的庄稼。”
“这片遭受干旱的地区通常所生产的小麦占全国的小麦的五分之一,饲养食用牛的人口大约占全国15%。这个地区也是大量生产玉米、大麦和燕麦的地区。光是北达科他州通常所生产的用来制造通心粉和通心面的麦子就占全国的80%,所生产的亚麻子占一半以上。”
“政府昨天公布的关于收成的报告,引人注目地表明了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春小麦的估计产量下降到了一亿四千二百八十万蒲式耳,比1960年减少了42%,也就是一亿零三百六十万蒲式耳。一个月以前联邦的专家曾估计,这种收成将达二亿二千二百万蒲式耳。这些估计是根据7月1日的情况作出的;种谷物的人说,天气继续干旱也许意味着收成将进一步减少。在小麦为庄稼的第一位的加拿大,产量预计将减少到三亿蒲式耳以下,至少比1960年少一亿九千万蒲式耳。”
“在过去三个星期内,美国政府已把包括整个北达科他州在内的一百多个县称为灾区。影响远远超过了农业,明尼阿波利斯的亚麻子的价格从6月中旬的三点一五美元一蒲式耳上升到了四美元一蒲式耳。制造通心粉的麦子现在每蒲式耳价值是二点九○美元,在一个月内上升了五角七分。干旱的草地和草原迫使牧民为了保存饲料而把一部分牲畜卖掉,从而压低了肉价。”
报道说,“这次旱灾总的说来对国家的经济复苏证明是有妨碍的。在这一地区的某些经售商的农业设备生意比去年减少了70%之多,铁路估计将会失去很大一部分运输谷物的生意,农民由于比1960年收成少而蒙受的损失据保守的估计达四亿美元。在加拿大这种损失要大得多。”
“乘飞机飞进干旱地区的中心卑斯麦,大多数的土地一眼望去都是棕褐色的。枯竭的池塘,则是一块块的小白点。比通常要高的气温加重了灾情。”
“春小麦的大量减产将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这种小麦比在中部和南部大平原生产的冬小麦要硬,因此,是用来磨高级面粉的。”
“面条势必会受到影响。到9月收新庄稼时,从去年留下来的制造通心粉的麦子只有三百万蒲式耳,这将使供应至少比最近几年的每年的消费水平少七百万蒲式耳。在加拿大控制出口的政府的小麦局,由于预计农作物减产甚至会不把制造通心粉的麦子运往外国。”
“在北部大平原的整个地区,由于农民收入减少,当地的商人和各州财政部门都将会受到损失。据北达科他州估计,它的居民的个人收入有80%是直接或间接取自农业。”
这家报纸7月20日还从旧金山报道美国极西部各州的旱灾情况说,“虽然大平原的旱灾最为严重,但是从那里往西的地区的农作物产量也因缺水而减产。在加利福尼亚、犹他、内华达和亚利桑纳各州,牧民减少了牲畜,甘蔗已毁、灌溉果园和菜地的抽水费用由于地下水减少而不断上涨。仅在加利福尼亚,据农业部官员估计,6月份三天灼人的天气就使农民的作物和牲畜损失了一千万美元之多,并使灌溉费用增加。”


第4版()
专栏:

美一批高级军官到台进行侵略活动
柯林斯还到金门岛参观蒋军演习
新华社22日讯 台北消息:美国陆军部副部长埃耳斯率领随员九人,20日到台湾进行侵略活动。太平洋美国陆军部队总司令柯林斯和美国陆军高级官员特鲁多中将,已在19日带领一批随员先抵台北。据台湾报纸引用美国驻台湾军事援助顾问团发言人的谈话,这三个美国陆军高级官员前往台湾,是为了同侵台美军当局及蒋军高级官员“讨论各种计划”。蒋帮“中央社”透露,柯林斯20日曾由台北乘飞机往金门岛进行阴谋活动,他听取了蒋军金门防卫司令部的作战报告和参观了蒋军举行的实弹演习,并且视察了金门蒋军的指挥所、观测所、战车阵地、补给品存放地和地下据点。
另据台湾报纸消息,美国最近又把一批新坦克交给蒋军装甲兵部队使用,15日在台湾中部举行了交接仪式。


第4版()
专栏:

英向南提供一笔贷款
新华社贝尔格莱德22日电 据南斯拉夫报纸报道:21日在伦敦签订了英国政府向南斯拉夫提供三百五十七万五千英镑的贷款协定。
南斯拉夫将把这笔贷款用于“外汇和对外贸易制度改革”。


第4版()
专栏:

英国和“共同市场”
李一川
关于英国参加“欧洲共同市场”(即“六国集团”)的争论,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围绕着这一问题,在英国和“共同市场”国家之间、英联邦内部、以英国为首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即“七国集团”)成员国之间、以及英国统治阶级的内部,展开了广泛的斗争。
大家知道,四年以前,以法国、西德为首的西欧六国,组成了把英国排斥在外的“共同市场”。面对这种威胁,英国一方面维护它和英联邦各国的经济联系,一方面于1960年和西欧其它六个国家建立了与“共同市场”针锋相对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样,在欧洲就形成了两个对立的经济集团的尖锐斗争。现在,许多迹象表明,英国正在谋求改变这种两个集团对立的情况。英国外交大臣霍姆在上院曾宣称:“拒绝参加‘欧洲共同市场’是不明智的”。掌玺大臣希思最近也在海牙说,英国对“共同市场”有了“较大的了解”。大多数的英国报刊,展开了赞成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宣传运动。
英国这种倾向的变化,反映出“共同市场”对英国威胁的加剧。处于劣势地位的英国不得不“调整”它的政策,作出“痛苦”的抉择:要末参加“共同市场”从内部去控制它;要末继续受“共同市场”的排挤,不断地丧失英国在西欧的经济阵地。
过去四年间,“共同市场”发展迅速。今年1月1日,“共同市场”内部关税第三次削减了10%,这样,先后共削减了30%。在这种情况下,“六国”之间的贸易,从1958年以来增加了一半;而英国与“六国”之间的贸易,在同一时期内仅仅增加了五分之一。在1960年,“共同市场”向“七国”出口的增长率为21%,这比“六国”整个出口的增长(14%)更为迅速;而“共同市场”从“七国”的进口的增长率仅为15%,这比“六国”从第三类国家的总进口的增长(20%)还要缓慢。在“共同市场”加速“计划”尚未实行以前,“七国”在西欧市场上的竞争,已很难同“六国”匹敌。现在,在“六国”内部不断降低关税、提高定额以及对外制订统一的关税税率的情况下,“七国”的出口贸易显然将进一步地受到打击。同时,“共同市场”是把“六国”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也包括在内的,这又使英国向非洲某些地区的出口受到排挤,英联邦各国对“六国”的农产品出口,也受到了影响。而与此相反,“共同市场”的某些成员国,例如西德,对英联邦的经济渗透却在加速进行。因此,一些英国舆论认为,英国如果再不对参加“六国”问题采取明确的态度,“不久时间就会太迟,而不可能同‘共同市场’达成协议”,而对英国造成“严重经济后果”。英国《人民报》指出,参加“共同市场”是解决“我们日益增加的财政困难的唯一途径”。
迫使英国对“共同市场”态度重作考虑的,还有政治上的原因。人们知道,“共同市场”的国家已经表明它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联盟,而且是一个政治上的联盟。这就是说,英国不仅在经济上受到“六国”的排挤与威胁,而且在政治上,也有被孤立于欧洲大陆之外的危险。英国掌玺大臣希思曾经在英国下议院里说:“(共同市场的)发展给我们和欧洲的其余的部分提出了不少的政治问题。我所指的不是今后半年或两三年间的事,而是在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的事。这样,我们就可以看出我们所面临的在整个欧洲和在英联邦内政治势力衰退的危险”。
英国原来打算凭借英联邦和“七国集团”来同“共同市场”相抗衡的。英国近年来在英联邦内的地位的变化,以及最近“七国集团”离心倾向的发展,都不能不影响到英国对“共同市场”的态度。
大家知道,英联邦在政治上的正在不断地解体,在经济上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1959年底,英国对英联邦国家的出口下降了5%。而美国和西德的经济势力,却进一步向英联邦扩张。西德《总汇报》曾指出,近年来“共同市场”在对英联邦贸易中所占的比重,“在牺牲英国的情况下已大大提高,这实属事实”。帝国关税优惠制也一直在削弱,它只适用于英国对英联邦出口的一半,而优惠率也减为5%至6%。英国希望凭借资本输出作为英联邦的联系纽带,但是它无力提供英联邦国家所需要的资金。美国和西德趁机向英联邦进行扩张,削弱英国在这一集团内的地位。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在“七国集团”内部,英国同其他成员国之间的矛盾,也更加突出了。本来,“七国集团”和“共同市场”的贸易关系就较之与“七国”内部的联系更为密切。1960年,“欧洲自由贸易联盟”与“共同市场”的贸易额达一百一十亿美元。“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内部贸易额仅有三十五亿美元。奥地利全部贸易的50%是与“共同市场”进行的,而瑞士的进口商品61%来自“共同市场”。英国公开酝酿加入“共同市场”的活动,更进一步引起了“七国集团”内部的分化。若干小国纷纷图谋自保之策,正在“试探”与“六国”“联合”的可能性,这又使英国增加了不安。英国掌玺大臣希思最近在下院说:“如果欧洲小自由贸易区由于几个成员国不考虑它的伙伴、寻求自己解决办法而垮台的话,那这是令人遗憾的。”
最后,还不能不看到这样一个因素:美国正在向英国施加压力,迫使它加入“共同市场”。长期以来,美国在西欧两个经济集团的斗争中坐收渔翁之利。而在这两个对立集团的斗争过程中,美国始终是站在西德的后面支持“共同市场”的,对“自由贸易联盟”则表示冷淡。但另一方面,美国对于西欧各国之间矛盾的日益加剧,也相当忧虑。西欧国家经济上的分裂,不可避免地将在政治上导向北大西洋集团的解体,斗争长此发展下去,对美国加紧控制西欧的打算是十分不利的。在经济上,据外报透露,西欧两个集团的双重投资和关税壁垒,也将给美国工业界带来损失。因此,美国正在要求英国为了欧洲的“团结”而作出牺牲。美国这种设法把“六国”和“七国”联合起来的作法,实际上是为了便于进一步控制西欧。
所有来自上述各方面的压力,都迫使英国重新考虑它同“六国”的关系。然而,英国却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英国进入“共同市场”,仅仅适合大工业垄断资本家和金融集团的利益。在英国宣布加入“共同市场”的意图以前,若干大企业早已在“共同市场”区域内进行活动。但是小企业和农业资本家却将蒙受损害,他们必须在没有政府“津贴保护”的情况下,面临来自法国的强烈竞争,许多人将要破产。农业资本家的反对非常猛烈。其次,在英联邦和殖民地有特殊利益的帝国集团,对英国加入“共同市场”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们认为参加“共同市场”必须有若干条件,帝国优惠制也必须保持。第三,反对英国参加“共同市场”的阻力,还来自英联邦内部。如果英国参加“共同市场”,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在经济上就要受到重大的损失。加拿大出口总额的25%将要蒙受影响。新西兰57%的出口商品是卖给英国的。新西兰的90%以上的奶油、干酪、羊肉是在英国市场上出售的。不久以前,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与这些政府的官员举行会谈时,试图作出一些妥协的计划,不过,这些国家的一些领袖已经预言,英国的参加“共同市场”将导致英联邦的最后瓦解。
正如英国首相麦克米伦最近指出:英国是否参加“共同市场”,“这是一个十分困难而又复杂的问题”。英国正在扬言,它不能无条件参加。麦克米伦声称,对英联邦的帝国优惠制和英国农业问题作出“满意的安排”,乃是英国“同欧洲经济集团实行密切联系的一个先决条件”。然而,法国一直坚决反对英国参加“共同市场”,对英国提出的这类条件,当然是“不能接受的”。西德为了自己的经济扩张,本来愿意英国加入“六国”,并以“六国”、“七国”之间的“架桥人”自居。但今年2月阿登纳和戴高乐会谈中,在相互勾结控制“共同市场”其它国家问题上达成了一些协议之后,西德的腔调有了改变。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阿登纳表示除非英国负担罗马条约的基本义务,“否则德国不能在方便英国进入欧洲——无论在经济方面还是政治方面——再出什么力”。西德和法国担心英国只想分享“共同市场”的好处而不肯承担义务。它们还担心英国会从内部来破坏“共同市场”。
因此,所谓西欧统一问题,只不过是英、法、西德想称霸西欧的角逐。英国《每日电讯报》就曾公开叫嚷,“老实说,我们最担心的是在德国(西德)控制下的欧洲。但是有我们参加进去的欧洲,就不会被德国(西德)所控制了(也许它会被我们统治)。”霍姆说得比较文雅一点,“在与政治有牵连的一些决定和管理上,在这些事情的处理上,我们应该有份”。由此可见,不论是英国参加“共同市场”也好,或者继续留在外面同这一集团对抗也好,都不可能改变这一趋势: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斗争和倾轧,将进一步尖锐和激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