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1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欧阳钦
黑龙江省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英明领导下,在全国各方面的支援下,经过全省人民和广大干部的努力,国民经济的各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绩。为了进一步发展黑龙江省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充分发挥它在国家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今后还需要从各方面加强工作,特别要加强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党的领导水平。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1954年,毛泽东同志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说:“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只有在人民群众和各种组织中发挥党的核心作用,在一切工作中加强党的思想政治领导,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和中国实际情况所制定的党的方针政策,才能把广大人民群众团结起来,保证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胜利。而党的领导地位越是提高,党的组织越是发展,我们就越应当不断地从思想、作风、组织等各方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教育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以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水平。
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大力加强对党员和干部的思想教育工作。毛泽东同志说:“掌握思想教育,是团结全党进行伟大政治斗争的中心环节。如果这个任务不解决,党的一切政治任务是不能完成的。”(《论联合政府》)思想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任务,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思想教育的内容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主要的是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著作,学习党的历史,和总结工作中的成功和不成功的经验。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我们党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四十年来,我们党在历次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所取得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无数事实证明:党的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觉悟程度愈高,他们识别正确的意见和错误的意见的能力就愈强,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就愈加自觉,工作就愈有成效。这已经成为一条定律。
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我们虽然已经学到了一些本领,但是也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学会。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提高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觉悟程度,努力钻研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认真总结和学习过去的经验,才能胜任党所交给我们的任务。因此,加强干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性的教育,乃是党的一项基本的思想建设工作。必须在所有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中加强理论学习,以便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的著作,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学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整理自己的工作经验,从中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减少工作中的盲目成分。全党的干部都要认真地系统地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理,学习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所阐明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和实际问题,学习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学习苏联和其它兄弟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进一步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以便多快好省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作风问题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这主要的就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论联合政府》)这种作风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标志。四十年来,中国共产党一贯坚持并发扬了这种优良的作风。因此,我们党始终保持着和人民群众的紧密联系,实现了对人民群众的正确领导,从而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
理论和实践结合,做工作一定要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态度,是我们党一贯的思想原则和工作作风。为了进一步发扬这种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必须像毛泽东同志所一贯提倡的那样,坚持进行调查研究工作。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点是理论与实践,即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辩证统一,而调查研究则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基础。自然界和社会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都是依据一定的条件而存在和发展变化的。条件不同,工作的计划、工作的要求,以至工作的方针和方法,都应该有所不同。在这种条件下能办的事,在那种条件下就不一定能办,或者办的方式方法要有所改变。因此,为要做好工作,就必须重视对条件(主观的和客观的)的调查研究,坚决贯彻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和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反之,如果不懂得正确的意见只能是对于实际事物的客观的全面的反映,不问具体条件如何,甚至不讲一切条件,而坚持按照自己主观片面的意见办事,粗枝大叶,自以为是,就必然要犯主观主义的错误。这种作法实质上是主观唯心主义在实际工作中的一种反映,是和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相违背的,是违反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学说的。毛泽东同志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在全党推行调查研究的计划,是转变党的作风的基础一环。”(《改造我们的学习》)在领导我国的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所以能够有效地和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找到并确立了革命和建设的正确路线,就是由于我们党坚决反对了以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为其表现形式的主观主义,一贯遵循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调查研究,主张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全党同志应当继承和发扬党的这一优良传统,反对一切形式的主观主义,树立起彻底的唯物主义思想,以严肃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在群众中去做调查研究工作。要把调查研究当做领导机关的一项经常的任务,使之成为工作的常规和每个干部经常运用的一种科学的工作方法。要经常总结调查研究工作的经验,不断地提高调查研究工作的质量,使调查研究工作取得更多的实际效果。
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工人阶级先进部队的本色,是我们党的光荣的传统,是我们革命和建设胜利之本源。我们党是在中国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它生根于群众之中,以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利益为其根本出发点。因此,党在幼年时代就与中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建立了血肉不可分离的联系;它一经出现在政治舞台上,就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它是群众的领袖,又是群众最亲密的战友和同志;它是群众的学生,又是群众的先生;它遇事同群众商量,严格地按照最大多数人的意见办事。正是由于我们党一贯地采取这种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获得了人民群众的最大支持,我们党在各个时期才能够制订出正确的路线、政策和策略,并依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战胜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巨大胜利。
在革命时期,党需要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有效地进行革命斗争;那末在建设时期,党是否就不需要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呢?当然不能这样认识问题。必须使所有的党员懂得,与群众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是由我们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的性质和我们是服务于人民利益的党这个出发点所决定的。没有群众的支持,共产党就失去了依靠,革命和建设也就不可能顺利地进行。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论联合政府》)四十年来,我们党的经验完全证明了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正确的论述。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贯认为:群众的切身事业只能依靠群众自己去完成,任何人的恩赐都是无济于事的。毛泽东同志说: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马克思早就说过:劳动者是自己解放自己。国际歌上说:“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是神仙和皇帝,更不是那些英雄豪杰,全靠自己救自己。”因此,革命时期要执行群众路线,建设时期同样要执行群众路线。只要共产党存在,它就一天也不能失去与群众的密切联系。因此,必须在党内认真地进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教育,使广大干部真正懂得并树立起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群众观点,学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党的各级组织的干部应该经常熟悉群众的劳动和生活,关心群众的痛痒,懂得群众的心理,和群众共命运同呼吸,有事同群众商量,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和批评,坚决克服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命令主义。只有这样,党在人民群众中的根基才能愈扎愈深,我们的力量才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为了巩固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亲密的联系,必须加强我们在各方面群众中的工作,尤其要加强在农民中的工作。农民占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工人阶级的可靠的同盟军。工人阶级与农民的巩固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党的历史证明,只有正确地解决了农民问题,使工人阶级同广大农民保持最密切的联系,才能组织起雄厚的战斗力量,才能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我们党在历次的革命斗争中都在农村中进行了大量的工作,特别是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广大农民在工人阶级领导下,获得了解放,得到了实际的利益,因而工农联盟日趋巩固。为了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必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使工农联盟在新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为此,必须坚决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所提出的发展国民经济应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根本方针。工业和其它有关部门都必须全力支援农业,以工业的物质技术力量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农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以工业产品供应农村,和农副产品进行交换,扩大城乡的经济和文化联系,使社会主义的农村不断地繁荣起来。必须认真地贯彻执行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一系列的政策和办法,进一步健全和巩固以生产大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发挥人民公社制度对于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优越性。
我们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民主是集中的基础,集中是联系于民主的。只有认真地扩大党内的民主,才能巩固党的自觉的纪律,才能建立与巩固党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才能使领导机关的工作正确。党内民主的实质,就是要发扬党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党员对党的事业的责任心。事实证明,党内民主生活的扩大,决不会减弱而只会更加强党的集中统一;党员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扬,决不会减弱而只会更加强党的纪律性。扩大党内民主的中心一环,在于在党员和干部中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毛泽东同志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共产党和其它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他说:“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坚持真理,因为任何真理都是符合于人民利益的;共产党人必须随时准备修正错误,因为任何错误都是不符合于人民利益的。”(《论联合政府》)只有认真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真理才能得到发扬,错误才能得到纠正,党内的民主生活才能更加活跃,党的实事求是的原则和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才能得到贯彻执行。在历次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所以能够及时地吸取成功的和不成功的经验,用以教育全党,提高干部的觉悟程度,根本原因之一,就是我们成功地运用了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广泛地发扬了党内外的民主,党员、干部和群众都敢于大胆地提出批评和建议。为了进一步发扬我们党的这一传统的优良的作风,我们党的各级组织,都应当教育党员按照毛泽东同志经常提倡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民主精神办事,每个党员都应当养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习惯,使党内的民主得到高度的发扬。
为了充分发扬民主,必须更多地注意听取干部和群众的各种不同的意见。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所处的工作环境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样,各个人听到和看到的情况不尽相同,因而有时对于同样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这不但不是奇怪的事,而且是合乎规律的。我们不要回避不同意见,更不必害怕它,而是要善于从不同的意见中寻找真理。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真和假、善和恶、美和丑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充也说过:“两刃相割,利钝乃知,二论相订,是非乃见”。这就是说,只有经过不同意见的比较,才能发现真理,揭露谬误。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不同的意见,并且善于和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合作共事。在不同意见的讨论中,要敢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不要怕听言之有物的意见,更不要怕实际检验推翻了已经作出的判断和决定。
高度的民主是和高度的集中相结合的。只要民主不要集中,或者只要集中不要民主,都是错误的。必须放手地扩大党内的民主生活,实行高度的党内民主;同时,必须在实行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党的领导上的高度集中,使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正确地结合起来。为此,必须在党内进行有关民主生活的教育,使党员懂得什么是民主集中制以及如何实行民主集中制等,从而使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更加发展。为了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水平,还必须建立与健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党的各级组织只有建立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才能更好地团结全体党员,才能有效地发挥党在各种组织和各种工作中的核心作用和领导作用。只有党员经常过着严格的组织生活,才能提高党员的组织观念和党的组织的战斗力。因此,必须把加强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健全党的组织生活,当成党的组织建设的一个经常任务。党的基层组织直接联系着广大人民群众,一切工作都要通过他们去完成;基层工作做好了,一切工作就有了可靠的根基。因此,不论工业、农业、商业、文化教育或其它事业部门,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的时候,都要认真地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工作,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水平。
黑龙江省的各级组织,在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团结全省人民,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取得了巨大成绩,也碰到过无数的困难;但是由于我们经常注意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各级组织的领导水平,不断地改进干部的思想作风和工作方法,所以就能克服困难胜利前进。现在,我们的任务主要是建设社会主义,这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在我们前进的道路上还将不断出现新的困难。但是只要我们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相信党,相信群众,认真地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和各项具体政策,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努力提高领导水平,我们就一定能够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此文原载《奋斗》第六、七期合刊,本报发表前作者又做了个别文字修改)


第7版()
专栏:学术动态

我国统计学界探讨统计学研究对象等问题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统计学的对象、特点及其与调查研究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
统计学研究的对象
一些同志主张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现象的具体过程和具体规律。他们主要是从统计学研究社会现象的广泛性来论证的。他们认为统计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既研究经济基础,又研究上层建筑;既研究社会经济现象,又研究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社会生产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它只解决一个问题,即主观认识与客观存在之间的矛盾问题。
一些同志提出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科学。理由有三:第一,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都是客观存在的、第一性的东西,只有社会现象本身才是第一性的东西,才是统计学研究的客体。第二,一门科学的研究对象是由这门科学发展的历史所规定的,统计学就是在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第三,统计工作是研究社会经济现象的,用来指导统计工作的统计学,也必然要以社会经济现象作为它的研究对象。
但主张这种意见的同志在进一步论证过程中,意见也是颇不一致的。有的同志认为统计学是研究大量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关系、结构等方面的科学。有的同志则认为,统计学是从数量方面来揭露和研究社会经济生活中的矛盾,并提出解决矛盾的办法的科学。也有同志只提出了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及其发展的规律。
一些同志主张统计学研究的对象是对社会现象作调查的规律。他们认为,统计学研究的目的,在于使统计工作能更准确地反映客观社会现象。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它可以反映许多社会现象,说明许多社会发展规律,但这并不是统计学本身的规律。因为统计学只是统计工作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它是为统计工作服务的,它应当把统计工作过程中采用的那些方式方法、组织形式等加以归纳,找出其中的规律来。所以他们得出结论说:统计学就是关于对社会做调查的方式方法的理论,是关于调查研究的规律的科学,亦即社会调查的方法论。
一些同志主张统计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但在具体的论证中,着重点又各有不同。有的同志认为,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是社会现象各个方面的量的复杂结合体。从结合体内容的构成来说,既包括属于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也包括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除此之外,还包括自然因素和技术因素对社会现象数量变动的影响方面。从结合体内量的性质和作用来看,有些是反映社会现象规模和水平的“数量”;有些是反映速度、比例、结构等的“数量关系”。因此,社会现象的数量方面,可以具体化为社会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而社会现象的数量和数量关系并不是“偶然现象的集体”,而是具有内在的必然性和规律性的。他们认为统计的任务就在于通过社会现象数量和数量关系规律性的具体研究,来揭示和反映社会现象的发展规律性。有的同志提出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应该说明统计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必须密切联系着社会现象的质的方面来研究社会现象的量的方面,它表明社会现象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规模和数量的对比关系,并阐明它的变动的规律性。因此,统计学既研究生产力、生产关系,即经济关系的状况和发展情况,也研究社会的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以及其他社会现象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具体状况和发展情况。
统计学和调查研究的关系
在讨论中,许多同志还对统计就是调查研究的意见提出了商榷。他们指出,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者认识客观事物的根本途径之一,但是调查研究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如果把调查研究和统计完全等同起来,就等于取消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有的同志指出,调查研究与统计学在方法上也有很大不同,统计学具有一系列专门的方法,有些方法是和一般调查研究的方法交叉运用的,可以肯定的说,统计学方面有一些专门方法,在一般的调查研究中是用不到的。这些同志在具体论证过程中也还有不同看法。一种意见认为统计的特点是反映情况和问题的数量方面,它与调查研究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有的同志则认为调查研究是处理和对待一切问题、研究各种科学的基本方法,是各门科学共同的方法,因此,调查研究和统计学只是一般方法和个别方法的关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