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健全机构 严格制度 提高产品合格率
西安电力电容器厂加强质量检查
新华社西安19日电 国营西安电力电容器厂产品质量最近显著提高。5、6两个月的电容器一次合格率(第一次检查即合格)分别达到95.65%和96.27%。这个厂自从1958年正式投入生产以来,在产量迅速增长的情况下,产品质量一直保持稳定,连续三年产品一次合格率都在90%以上,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指标。
这个厂很重视质量检查工作,设立了原料材料进厂检查、零件和部件检查、成品检查三道关卡,并且规定:检查产品质量,一定要以技术文件、图纸和制度为根据;主要部件和成品附有“检查卡片”,填写检查结果,随着产品走;如果加工品不符合质量要求,下一道工序即不接受。
为了提高质量检查工作的效率,这个厂加强了质量检查机构,健全了质量检查员责任制度。过去有一个时期,质量检查员归各车间领导,检查科对检查员只有业务指导责任。这样,有的车间领导在任务紧急时,就放松了产品和零件检验工作,检查员也只好听之任之。从今年年初起,这个厂就规定检查员由检查科领导,检查科对厂长和总工程师负责,并且选拔了一批优秀的技术工人担任检查员。
这个工厂的领导干部对检查员进行了坚持检查制度的教育,大力支持他们严格履行职责,要求他们每日作产品质量分析统计,每三日向厂长和总工程师交一次统计报表,便于领导方面及时发现和解决质量中的问题。
各个车间经常开展质量分析活动,如质量展览会、质量分析现场会等,提起工人注意,同时调动群众发挥集体智慧,解决质量关键问题。如装配车间5月份的质量分析会,找到了焊接质量不好的原因,也发现了焊接工王永军焊接方法较好,于是召开现场会,推广了王永军的经验,5、6月份全车间的封口焊接合格率,因此比4月份提高20%以上。各车间还向工人进行操作规程的教育,着重说明为什么工艺操作规程中要作那些规定,不遵守规程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如装电容器芯子用鎯头敲打,容易使电容器纸破裂,工人们知道这个道理后,就自觉地执行不敲打芯子的规定。目前,这个厂正在加强小组工人自己检查质量的工作,开始轮训小组内的工人质量检查员,更好地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做好质量检查工作。(附图片)
浙江杭州机床厂组织“三结合”小组,解剖一台平面磨床,寻找提高产品质量的关键。这是“三结合”小组正在边解剖、边研究如何提高部件的质量 新华社记者 陈秉祥摄


第3版()
专栏:

本溪煤矿民主管理集体宿舍
退休老工人作骨干,把宿舍管得整洁舒适,树立了勤俭团结风气
本报本溪19日电 本溪矿务局本溪煤矿以退休老工人为骨干,在单身职工宿舍里建立民主管理委员会,管理职工的生活,效果很好。
本溪煤矿共有职工集体宿舍四十二栋,住宿单身职工一千多人。过去,矿上曾设立两个管理所,专职管理这些宿舍,但仍然管不过来,矿工意见很多。以后,住在二十七号集体宿舍的退休老工人郭朝清、高子春、王凤林、李兴明等,自愿担负起为宿舍的工人们服务的责任。他们对单身工人们的生活照顾得很好,并且现身说法,对工人进行思想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从此,二十七号宿舍就变了样,以这几个老工人为核心,团结得如同一家人一般,全宿舍的工人从来不无故缺勤旷工,也没有发生过重大事故。
矿党委和行政领导总结了二十七号宿舍的经验,撤消了管理所,依靠住在单身职工宿舍中的退休老工人为骨干,成立了宿舍民主管理委员会,并在每个宿舍中民主选举了宿舍长和负责卫生、文教、绿化、生活、治安、财务的人员,民主管理集体宿舍。住在集体宿舍里的五十名退休老工人,分别被选为管理委员会主任或宿舍长,他们带动群众,把宿舍内外经常清扫得干净整洁,教育每个新工人讲究卫生,防治疾病。宿舍内规定了作息时间,保证工人有充分睡眠。宿舍里还有读书,看报,下棋等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娱活动。
这些退休老矿工体贴入微地帮助单身工人安排生活。每月发工资后,先动员新矿工把一个月的饭票买足,房费交齐,再劝他们多往家邮钱或参加储蓄。现在,80%左右的矿工有了储蓄。一旦有人发生什么困难,大家都主动帮助,有些宿舍已经建立了职工互助储金会。最近,各宿舍又成立了民办公助的综合服务站,为职工代购日用品,电影票,浆洗缝补,代办储蓄等。管理委员会还经常组织退休老矿工到宿舍向新矿工做回忆报告,进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矿工们对自己管理的宿舍都很满意。


第3版()
专栏:

经常检查 随时解决问题
西山矿务局改善安全工作
新华社太原电 西山矿务局由领导干部、老工人和技术人员组成的检查团,今年以来先后五次到各矿检查安全工作,并随时解决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各矿为了解决通风不良的问题,普遍加长风筒,整修回风道,使工作面的有效风量增加。一些煤尘严重的巷道,安装了永久性洒水管,有的并建立清扫煤尘的制度。另外,各矿还检修和改善机电设备,杜绝冒火跑电现象。有的改进顶板管理,提高支架质量,避免冒顶事故。
矿务局领导方面利用讲课、有线广播、黑板报、展览会等多种多样形式,向职工进行了安全教育。1月至5月份,全局共举办大小安全讲座一百四十多次,还举办训练班,为队长、组长、安全工作干部以及去年以来进矿的新工人讲授有关安全生产的知识,帮助他们提高对安全生产的认识。
对各项生产规程和安全管理制度,也作了必要的补充和修改。全矿务局健全安全组织机构,队和组分别配备专管安全的队长和组长。安全工作干部受局统一调配。在通风、瓦斯、火药、放炮、机电管理、支柱管理等重要环节,成立群众安全检查小组。他们经常进行安全检查,改进安全工作。


第3版()
专栏:

生产更多更好的日用工业品
生产农村需要的日用品
广东佛山市轻工业和手工业部门积极生产农村需要的日用品,目前已有一千五百多种产品陆续供应市场。其中有汽灯零件、煤油灯头、灯筒、手电筒电泡、木屐、清凉油等。
提高日用陶瓷质量
长春市陶瓷厂根据城乡人民生活需要,增产碗、碟、汤匙、口杯、茶具、烟盒等各种日用陶瓷品,上半年产品品种由十八种增加到五十四种。
今年以来,这个工厂先后抽调二十多人,到省内九台、双阳、农安等县和长春市了解市场需要。并抽出设备和技术力量,加强了日用陶瓷的生产。
职工们特别注意提高产品质量。他们加强了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分工序制订质量标准,从各道工序控制原料中的杂质,并且总结和推广老工人的先进经验,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6月份的成品率由年初的82%提高到90%,废品率比计划降低1%。在彩绘方面也有了很多改进。
增产缸碗盆罐
云南省建水陶器厂过去以出产碗、盆、罐、缸等日用陶器著名。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日用陶器,今年初,厂里派人到市场作调查,本着“群众需要什么,就尽量生产什么”的精神,全面安排了生产。全厂有三十二张车盘,安排了十八张做碗、十二张做缸、盆,两张做其他陶器。同时,还逐项解决了技术、设备、原材料、劳动组织等问题,实行了定人员、定品种、定数量、定质量、定出窑时间的生产责任制。厂里领导干部经常分别到车间跟班劳动,发现问题,及时帮助解决。从今年1月到6月底,全厂已经卖给商业部门各种碗、盆、罐、缸等五十九万多件。
巧用原材料多产皮鞋
重庆皮革厂的帮工下料工人王万利和底工下料工人周积初,改进下料方法,将过去一边下鞋头一边下鞋底的方法改为大套小、弯对弯的结合下料法,用同样大小同样质量的一张皮子可以比别人多下一双到两双皮鞋。厂的领导干部发现以后,同工人一起总结了他们的经验,在下料工人中推广。推广中,群众又发展了他们的经验,将男鞋、女鞋分别下料改为男鞋、女鞋、凉鞋、童鞋“四合一”下料。这样在一张皮子上先下了占面积较大的男鞋或女鞋以后,还能利用剩余的边角做凉鞋或童鞋。同时,他们又修改了四十二种产品的设计,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式样更加美观,并节约用料。现在,这个厂的皮革使用率已达97%以上。今年前五个月中,他们用节约出的皮革生产出九万四千多双凉鞋和各种童鞋、小钱包等产品。
试制质地优良的针织内衣
南京针织内衣厂最近试制成功三种质地优良的针织内衣。这三种产品是棉毛夹克衫、六十支纱毛巾汗衫、八十支纱精编汗衫,共有十六个花色,现已成批生产。新制成的针织内衣,不褪色、不走样、加工细致、式样美观。
从生产普通针织品到生产质量要求更高的针织品,需要解决很多技术问题。南京针织内衣厂工人经过多次研究,制出一套整经设备,解决了织造过程中漏针、断针、断纱等一系列技术问题,织出了纹路清楚、多式多样的精编布。新产品棉毛夹克衫开始生产时,横向缩水率太高。厂内领导干部便同工人一起,从漂染到织布,从轧光到裁剪,认真研究了每道工序,试验了好几种办法,直到使横向缩水率从17%下降到5.6%才满意。这标准比国家规定标准还低2%。(附图片)
云南省昆明塑料厂积极生产尼龙牙刷供应市场。这是质量检验员正在检验牙刷质量 新华社记者 关山摄


第3版()
专栏:

重庆钢铁厂的夏天 水凉亭
经过一场紧张的生产战斗,盛满铁水的罐子吊走了,重钢转炉一车间化铁炉的工人们陆续走进了炉子旁边的水凉亭,借此机会消一消暑热。
这个水凉亭并不是用砖木砌成的,而是在化铁炉旁边一块简陋的篷子下面,安了一座大型电风扇,利用电风扇把化铁炉身上流下来的冷却水,吹散成无数小水点洒落下来,形成一片水雾。人们一走进这个地方,就感到舒适、凉爽,因此工人们给它取名叫“水凉亭”。“亭子”中设有清凉饮料供应站,如果你感到口渴,还可以在这凉风习习、“细雨”飞飞的环境中喝上一杯酸梅汤。 (新华社) 凉爽的休息室
在一间宽大、整洁、清静的房间里,整整齐齐地摆设着三十多张床铺,床上铺着青黄色的凉席,凉席上摆着松软的枕头和干净的枕巾。这是重庆钢铁公司平炉二车间为转班工人和离家较远的职工准备的夏季休息室。
这个车间原来有一间休息室,由于去年在周围新建了一座石灰窑,因而既热又不清静。今年入夏不久,平炉二车间的领导干部就研究了这个问题,决定另选一个环境比较清静而又凉爽的地方作休息室。经过一番察看,终于选中了一间屋子作休息室。从此,转班和离家较远的工人就可以在这里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以饱满的精力投入生产。 白·衣·战·士·在·车·间
入夏以来,重钢平炉一车间保健站的医务人员除了协助有关部门加强食堂、宿舍和清凉饮料等方面的卫生工作以外,又实行了每天轮流到现场服务的制度。一部分人坚持门诊,另外的人就背起药箱,从早到晚在车间的各处走动,为炼钢工人服务。他们还到几十里远的花溪、华岩等地采集消暑清热的草药,天天熬给工人喝;又自制“痱子水”,供给工人擦痱子。在车间,一有机会,他们就给工人讲解一般的卫生常识和夏季疾病的预防办法。(附图片)
苗 地 插图


第3版()
专栏:广东通讯

在小煤窑改造的途程上
——广东连阳煤矿见闻 新华社记者 林端芳 何云华
五岭以南一年一度的霪雨季节,又来到了粤北山区。在这季节里,我们不由得想起了连阳煤矿,不知它的生产是否受到了威胁?
这座1958年大跃进中建立起来的小煤矿,是粤北地区四个主要煤矿之一。这几年,它输出了大量质量良好的炼焦煤,为国家作出重要贡献。但是,它毕竟创业不久,当它仍然停留在土法开采阶段时,抗御自然灾害的力量还是比较单薄的。1959年和1960年两个雨季,连阳煤矿被雨水淹掉的煤窑占80%以上,整整四五个月生产几乎陷于停顿……
我们怀着关切的心情,出了连州城,向着二十多公里以南的连阳矿区出发了。
一进矿区,但见运煤汽车络绎不绝。雷鸣般的爆炸声在山谷间久久回响。窿口附近,积水顺着宽阔的渠道不停地输送出来。原来,生产并没有停止。
一打听,才知道我们刚才的忧虑完全是多余了。矿上的同志说:现在,煤矿经过技术改造,每个坑口起码安装有一台二十多马力的水泵,并且开筑了又宽又长的排水沟,只要水泵一开动,积水很快就能抽干,再也不用耽心水淹矿井了。
技术改造的好处自然不止防雨排水这一项。
以前,连阳煤矿小窿洞里没有现代化的照明、通风设备,巷道也窄小而不规则,挖煤全靠一把镐头和一把铁锨,运煤也靠肩挑背负。
从去年10月开始,这个煤矿开始了技术改造:扩充巷道,在通风、排水、采掘、提升、运输等方面采用动力机械,实现正规生产,使每对矿井的生产能力超过每天一百吨。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煤矿十三对矿井的改造已经基本完成了。
我们来到了改造得最快最好的油榨面矿井。
一进入井下巷道,就听得送风机响声不绝于耳,帆布做的大风筒也涨得鼓鼓的。巷道里空气清新凉爽,丝毫不使人感到闷气。靠着头上矿灯的光亮,可以看见长长的巷道大部分都按照标准加宽加高,工人们在这里可以大踏步行走,再不用匍匐前进了。运输轨道上,电动绞车强有力的钢缆,把满载着石块、泥土或煤块的斗子分别提升到窿洞外面的石堆和煤场上。运输轨道的坡度有六十度,但绞车灵活地拖着斗子,几分钟就是一个来回,一次可以提升好几吨。在采煤工作面上,工人们使用的家伙也由镐头、铁锨变成了电钻、风镐。在第二水平,一个工作面还没采尽,另一个工作面就已准备出来。坑口党支部书记告诉我们:现在每对井都做到“采一备一”,有一个正在开采的工作面,最少有一个备用工作面。生产主动多了。
随着向机械化生产的转化,需要的技术工人也增多了。煤矿负责人说,从改造一开始,他们就注意培养掌握机械生产技术的人材,使生产迅速跟上改造的进度。
连阳煤矿从土到洋,从不正规开采逐渐过渡到正规开采,正是这两年来广东省许多小煤窑发展的缩影。但是,对连阳煤矿来说,技术改造毕竟是一项新任务,由于经验不足,工作中也难免出现一些缺点。比如说,他们抓了主要的改造工程项目,对于次要的工程项目注意不够,以致一些工程没有按期投入生产,影响了生产水平的全面上升。煤矿的领导方面很快认识到这些问题,并且已经采取了措施。随着这些问题的进一步解决,这座煤矿将会发挥更大的威力。(附图片)
开滦煤矿林西矿八二区副区长王凤元,和工人一起从改进移溜方法加快检修速度着手,创造了一套在回采工作面上做好夜班准备工作的管理经验,不但把夜班准备工作做好(这个矿的夜班是生产准备班),而且变准备班为生产班。这是王凤元正和工人在一起移电溜子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第3版()
专栏:行行业业

北京的电话 新华社记者 周定舫
常住在北京的人,想起解放前“电话不灵,电灯不明”的情景,都会突出地感到北京的电话事业发生了多么大的变化。
鲜明的对比
北京第一次出现电话机,是在1900年,由外国人装设的。到1903年,由于慈禧太后常住在颐和园里,为了要和北京各军营联系,才自己架设了一条电话线路。隔了一年多,又在清朝大学士翁同龢住宅的马房里,正式开办了电话局。从那时开始一直到解放前夕,只安装了二万多部电话,而且设备残缺不全,线路年久失修,通话质量很低。
解放以后,随着城市的扩大和新工业区、住宅区的不断增加,北京的电话分、支局已由解放前的十二个扩充到二十九个,安装的电话总数,如果算上机关企业内部的电话,比解放前发展的总和还多四倍。目前,全市的电话线路,好像蛛丝一样,把分布在各个角落的工厂、学校、商店、住宅、公园、人民公社和文化娱乐场所紧密地联结起来,织成一个四通八达的电话通讯网。
但是,北京的电话仍然显得很忙,还是不能满足需要。因此,从1959年开始,北京的电话史又进入新的一页,把五位拨号制改成六位拨号制。到目前止,已有六个电话分局改成六位数号码,这就意味着首都的电话容量已经从过去的十万部向一百万部迈进。
向现代化发展
电话数量的增加,只是北京电话事业变化的一个方面,使人们感到更突出的是电话质量的不断提高。解放以前,北京的电话,十分之六都是用人工接线的。现在,自动电话已占全部电话的90%以上。
我们访问了去年刚改为自动电话的七分局。这里的设备全部都是国产的。走进机房,只听见一片“嚓嚓嚓”的响声,自动选号的机器正在准确地给用户接电话。遇到障碍,红色指示灯就亮了起来,通知两个值班机务员来修理。四年前我来这里访问时,有三十多个话务员并坐在工作台前面,台上安装着全局所有的电话线。每个话务员管九十多部电话。用户要通话,先要拿起话筒,把号码告诉话务员,然后等着话务员拨号接通。遇到业务繁忙时,同时有几十个用户向一个话务员要电话,等到话务员一个一个依次接通,接到最后几个,至少需要等五六分钟。因此,话务员在工作室里常常忙得汗流浃背,用户在电话旁边等得生气。现在这种现象消失了。
为工农业生产服务
打开旧北平的电话簿,满眼都是银楼、饭馆、绸缎庄和洋服店的招牌,粗心的人会找不到工厂的字号。现在,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电话已比解放前增加十倍左右。
为中央机关服务,为工农业生产服务,这是北京市发展电话的方针。几年以来,在北京的郊外,由于工厂越建越多,工作联系越来越频繁,对电话的需要也随着增加。接着,就陆续盖成了新的电话局。据市内电话局统计:全市主要为工业生产服务的电话局共有七个。
大跃进以来,北京市内电话局还配合北京邮局,帮助十三个郊区安装电话线路。现在,不论是山区或是离城区很远的人民公社,都能利用电话联系事情。离市中心较远的大兴县邮电局,经常把从气象站了解来的气象情况,通过电话告诉全县各个人民公社。许多公社的生产队都根据它来安排农活。有一天,这个县采育公社的社员,正在场地上晒化学肥料,从电话中听到下午有暴风雨的气象预报,就立刻组织劳动力,抢运肥料入库。结果,使七万多斤化肥一点也没有受到损失。
处处为用户着想
从电话局现在保存的旧资料里可以看到:北京的电话从清朝起一直到解放前夕,绝大部分都装在王府宅第、官僚政客和大商人的家里,一般市民打电话常常会碰到“电话概不外借”的红纸条。解放以后,电话局为了方便市民,办起了传呼公用电话。现在,城区的公用电话可以说是“星罗棋布”,一般每隔两三条胡同就装有一部公用电话,连长辛店、坨里等远郊区也都设有。市民们可以随意使用,十分方便。
北京电话局还开办了三种电话问讯业务,专为市民服务。当你的钟表停了,想知道标准时间,可以拨“○七”台,就能立即听到清晰、精确的答复。当你急需打电话而又不知道电话号码时,你可以拨“○四”台询问。这里的工作效率是以分秒计算的。话务员们为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准确地告诉用户所查的电话号码,创造了一套脑、嘴、手并用的交叉工作法,在答复第一个用户所要查的号码时,脑子在记第二个用户所要查的号码;在答复第二个用户之前,手里又在查第三个用户询问的号码。他们还摸索出用户询问电话号码的规律。比如晚上询问出租汽车和妇产医院电话号码的较多,夏季问游泳池的多,假日询问影院、剧场、展览会的多。他们事先把这些号码都记住了,不用翻簿子就能迅速答复。在业余时间,话务员们常常背诵各种常用电话号码,互相考问。现在,大部分话务员都能熟记两千多个号码。
被人们称为生活中的“百科全书”的“○五”服务台,专门为用户解答有关交通路线、游览场所、文娱体育、天气预报等问题。遇到天气突然发生变化,他们还主动通知较大的公园和交通运输部门早作准备,保证游人划船和行车的安全。
确保电话畅通
这些感人的服务事迹,只是北京电话职工“处处为用户着想,作用户知心人”的一部分。全市还有一千多个机务员、线务员和测量员,为人们能够顺利打通电话,日夜辛勤地劳动着。
北京各个电话分局和支局,都设有一个障碍台,专门排除各种障碍,提高通话质量。不久以前,我们参观了北京二、六电话分局的一个障碍台,看到有的测量员正在用自动测试机检查每个电话的线路,每天检查五遍,发现有障碍,立即派人修理;有的测量员正在拨动字盘,询问用户的电话有没有毛病。这里,对每个电话都设有一份“病历卡片”,详细记载电话的“病情”,便于预防事故的发生。
每逢雨季,是北京电话最容易发生障碍的季节。工人们在雨季以前,就细心地检查了每根线路,有的钻进地下管道查电缆,有的爬到高空查电线,消灭了不少事故隐患,保证雨季电话畅通。解放前遇到一场大雨,有的分局常要发生一千多次障碍事故,有的电话二十多天不通话。现在,整个雨季的两个月内,也只发生几十次障碍,通讯质量跃居全国各大城市的前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