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7月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访梅园新村
  张竞 古平
眼前放着一叠照片,这不是一些普通的人物留影,这是我们党的珍贵的历史见证,是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全面发动反革命内战前夕,我们党为坚决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而斗争的一页真实的记载。
摆在最前面的第一张:在一个不大的庭院里,灿烂的阳光把一切照得十分明朗。紫藤的叶片一串串从顶吊下来。阳光透过稀疏的叶缝,洒下一个个柔和的光圈。廊前的葡萄架,已经披上了茂密的阔叶,覆盖着窗前的小阳台。这是一个初夏的早晨。周恩来同志和董必武同志,站在宅前的紫藤树荫下,神情非常宁静而坚定,仿佛在深深地思虑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翻过一张,是周恩来同志在记者招待会上。一间不很宽敞的会议室里,长桌两边和周围的沙发、椅子上都坐满了人,连窗外都挤满了人头。他们有的扶笔速记,有的侧耳静听。周恩来同志站在一张地图前面,右手指着地图,严正地向中外记者痛斥蒋介石全面进攻解放区发动反革命内战的罪行,反对和抵制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分裂的独裁的“国民大会”的召开,申述中国共产党坚决与全国人民谋求真正和平的主张。
接连有好几张照片,都是周恩来同志在接待记者时拍照的,有的在室外的院子里,有的在郊外的风景区。周恩来同志精神奕奕,谈笑自若。他那充满力量的言词,富有感染的神态,使周围的许多人在真理面前都不得不表示信服。
这些照片所记载的都是十五年前,中共代表团在南京办事处——梅园新村工作时的情况。十五年前,1946年5月,正是蒋介石全面发动反革命内战的前夕,形势已经十分危急,我们党一面在解放区积极准备反击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一面仍不放弃争取和平的一线希望,以周恩来同志为首的中共代表团,包括董必武、李维汉、邓颖超等同志,从重庆到了南京,当时的办公地址就设在伪总统府东边的梅园新村十七号、三十号和三十五号。代表团在这里与国民党蒋介石整整作了十个月的谈判和斗争。1947年2月28日,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公开撕毁了亲手签字的“停战协定”和“政协决议”,拒绝继续和谈,强迫代表团驻南京、上海、重庆三地的人员限于3月5日之前全部撤退。至此,和平谈判的大门完全为蒋介石关死。1947年3月7日,代表团被迫撤离了南京。
离开那个战争阴云与和平曙光激烈交战的日子已经十五个年头了。今天,我们又来到梅园新村。初夏的阳光洒在马路两旁碧绿的梧桐叶上,当年代表团的几座住房,宁静地座落在银灰色的围墙里面。这里,庭院如故,风光依旧,而时代,却和十五年前已经完全是两个天下!跨进梅园新村三十号的小门,周恩来同志曾经住过的地方,满园景物一如往昔,然而,花木更新更茂,红瓦白墙愈显光辉。这里,如今已经成了我们党的珍贵的历史遗址。
走上台阶,左边是一间小会客室。这是周恩来同志和董必武同志会见各方面人士的地方。靠壁几张沙发,中间一张小圆桌。圆桌上,放着一盆晶莹瑰丽的雨花石,它象征着坚定、无畏的革命精神,陪伴着它的主人,在这里度过了一段多么艰辛多么焦虑的日子啊!
介绍的同志告诉我们,在那些日子里,周恩来同志代表我们党,代表全国人民迫切要求和平的愿望,坚持实现和平、反对内战的严正立场,向国民党提出全面停战,长期停战的主张。然而,反动透顶一意孤行的蒋介石,不但不履行他亲自签署的停战协定,却反而变本加厉,继续调兵遣将,准备发动全国性的空前大内战。
在那些日子里,美帝国主义为了支持蒋介石发动反人民的内战,给了蒋介石巨大的援助。周恩来同志用确凿的事实和伪装成“和平使者”的美帝国主义总统特使马歇尔,进行了面对面的斗争,彻底揭露了美帝国主义利用“调处”之名干涉中国内政的侵略阴谋。
在那些日子里,周恩来、董必武同志还和各方面的人士广泛接触,宣传我们党坚决制止内战,争取和平民主的主张,团结了广大的民主人士。而国民党反动派,对和平民主运动的个别代表或团体,却使用暗杀、凶殴等法西斯的血腥手段,企图消灭和平民主运动。中共代表团到南京不到两个月,国民党反动派就制造了“下关惨案”。周恩来、董必武、邓颖超等同志连夜赶到医院探望慰问。周恩来同志非常激动地握住被殴伤代表们的手说:“血不会白流的!”下关惨案后,不到一个月时间,国民党特务又在昆明一手制造了震惊世界的“李(公朴)闻(一多)惨案”,在全国范围内扼杀了民主,制造了法西斯恐怖的局面。
就在战争乌云到处翻滚,血腥镇压日益嚣张的那些日子里,周恩来和董必武同志日日夜夜地为和平而奔走而斗争!他们呕尽了心血,费尽了唇舌,只要有一线和平的希望,决不放过争取的机会。虽然,蒋介石终究关死了和平的大门,然而,有许多人却从此擦亮了眼睛,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抛弃了对蒋介石的幻想,接受了我们党的主张,投入到革命的怀抱里来。
代表团在南京这一场艰巨的斗争,使我们对这间不平凡的会客室,更加增添了无限的景仰。
会客室的对面,是周恩来同志的办公室和卧室,这是联在一起的两个小房间。办公室内陈设十分简朴。一张沙发,两张办公桌,还有一个放满图书的玻璃橱。办公桌上放着几枝毛笔,还有一个铜墨盒和一个钉书机。左首是一叠当年延安出版的解放日报,右首有一本申报馆出版的分省地图。这一切,全都是十五年前的样子。
就在这办公桌面前,周恩来同志曾经熬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同志们休息了,他还在这里思考问题,起草文件,常常只能睡三四小时。同志们都担心长此下去,会影响他的健康,几次向周恩来同志提出来,要他注意休息,但他总是笑笑就过去了,有时说上一句:“我休息得很好嘛!”
在周恩来同志办公室后面,沿着一条又窄又陡的楼梯上去,就是代表团的秘书处和机要科。东边两间、西边一间,全是小阁楼,一抬手就碰着了人字形的阁顶。贴墙四周排满了一张张床铺,中间是并在一起的办公桌,显得非常拥挤。光线从开在屋顶上的小窗中射进来,窗户外面看不到天空,全被周围楼房的墙壁和窗户包围住了。到了炎暑盛夏,低矮、闷热的阁楼像一个大蒸笼。仅有的几扇能够透风的小窗,还不得不蒙上红、黑两色的双层窗帘,对付国民党特务们那些狼犬般的“眼睛”。同志们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不分昼夜地紧张工作。周恩来同志非常关心他们,时常上楼来,他用爱抚的目光注视着那些挥汗如雨埋头苦干的青年同志们,鼓励他们,安慰他们,并要人设法在阁楼上安装电风扇,改善一下同志们的工作条件。
庭院的小径弯向隔壁一座房子,那就是梅园新村三十五号,是董必武、李维汉和其他负责同志住过的地方。
董老的办公室也非常简朴。窗前的办公桌上,有一个董老用过的黑皮包,上面布满了皱纹,很多地方磨成了白色。手提的把子坏了,用一根球鞋带子扎着。1945年,董老曾经带着它在旧金山参加联合国成立大会,在解放战争期间和进入北京之后,董老还一直带在身边使用。办公桌上,还有一个铜墨盒,是李克农、叶剑英和徐冰同志送给董老的,上面刻有字迹工整的兰亭集序。书架上,放满了董老读过的书,其中有很多古书,还有英文书。听说董老住在这里的时候,每天早晨还抽空读英文。
在楼上的一个房间,曾架设过代表团的电台,在国民党层层包围封锁下,就是通过它保持了代表团同延安中央的密切联系。
拉开办公室后面的布帘子,便是董老夫妇和三个孩子的卧室。两张双人床中间的走道,只能容一个人进出。床上的被子和床单都是十五年前代表团发给董老用的原物。从南京到延安,从石家庄到北京,董老一直还在使用。蓝印花的床单已经破旧了,就从中间剪开,将两边缝上再用,磨破了的地方,又打上了大大小小的补钉。红蓝格子的绸被面已经烂得蒙不住里面的棉絮了。还有一条毛巾线毯,那是1937年冬,董老在武汉一家拍卖行买的旧货,也破烂得不像样子了,但董老一直舍不得丢掉。现在,又放在这里,成为革命的传家宝,教育着年青的革命后代。
在梅园新村三十号的对门,主要是代表团对外工作的各个部门,如外事组、新华社、军事组、妇女组等,都在这里进行工作。代表团经常在这里举行中外记者招待会,代表团的发言人王炳南、梅益等同志,就通过这种形式及时地把我党的主张宣传出去。同时,各部门的工作同志,广泛地和各方面人士和各阶层群众取得密切联系。
一面是光明磊落,忠诚、严肃、辛勤地为和平事业而奔走、而斗争;但是另一面呢?却是阴险毒辣,欺骗、卑鄙、愚蠢地对这座和平民主的红色堡垒,进行监视和破坏。
就在梅园新村代表团住房的周围,不到一百米的地区内,蒋介石的特务机关竟设立了十多个梅花形的“据点”。他们的楼房都比代表团的房子高,形成了一个居高临下的监视网。这里面有中统、军统的联合指挥所,有青年党办事处,有特刑庭的侦讯室,有首都警察厅厅长的“公馆”,有……,它前后左右,门对门,窗对窗,对代表团的活动进行严密的监视。在梅园新村的外面,停放着特务机关的汽车、摩托车、吉普车等各种交通工具,街头巷尾还布满了化装成皮匠、小贩等三教九流的便衣特务。从梅园新村进出的人,不管是代表团的工作人员,还是民主人士、新闻记者,或者是普通群众,都是他们监视的目标,人们一有行动,他们马上便像狗一样地盯在后面。在三十五号的前面楼房内,就摆着特务机关的侦听机,昼夜不停地侦听代表团电台的讯号。
这里不妨摘一段当时新华社的电讯:
“……南京中共代表团所在地梅园新村十七号及三十号,原在特务重重包围之中,紧靠这两号房子,大都是特务机关和化装的特务住所。……中共联络处门外,经常有汽车七、八辆,机器脚踏车八、九辆,特务三、四十人,停留门前,每逢有人自联络处外出,即有汽车跟随,如中共车中有三人,特务即跟上三辆车子,……来访各报记者,每次必加盘诘。5日,联络处在京市大集成餐室宴别外籍记者时,即有与主客相等之特务二十余名在房厅外徘徊,且高声叫嚣。在梅园周围监视的特务,每日均非常小心地检查房内倾出之垃圾。……”
难怪,郭沫若同志当时一到梅园新村,就感觉到周围这种污浊的空气。他在一篇短文里形容这些林立的特务机关,说它们“仿佛在空气里面四处都闪耀着狼犬那样的眼睛,眼睛,眼睛……”。
可是,中共代表团的同志们,并没有被这些狼眼睛威胁住,相反更加提高了警惕,坚定了斗志。周恩来同志更是处之泰然,他经常跟同志们说:“我们是为了和平事业,怕什么呢?”不仅不怕,代表团的同志们还想出了很多巧妙的办法,对付这些贪婪的“眼睛”。当代表团开会的时候,他们便把收音机放在窗外,把窗户关上,窗帘拉满,让那些偷听偷看的特务们,只听见延安广播电台的革命歌曲,只看见绛色的窗帘布,什么情报也偷不到。有时,里面在开会,外面便故意说说笑笑,乒乒乓乓的打康乐球,愚蠢的特务们也只好隔窗观球,无可奈何。最后,索性利用天热搭凉棚的办法,在接近特务监视代表团的窗子面前搭了一个很高的席棚,把那些狼犬的眼睛挡起来了。
不管国民党的特务是怎样耍尽了无耻的手段,不管蒋介石和他的走狗们是怎样玩弄假和平的阴谋,最后的结果,被玩弄的不是中国共产党,不是任何民主力量,而是反动派自己,被消灭的不是人民的革命武装,不是广大的解放区,而是蒋介石的卖国内战独裁的反动政府。在中共代表团撤离南京后的两年零四十五天,标志着真正和平、民主、独立的新中国的红旗,终于插上了龙蟠虎踞的南京城头,红光照遍了大地,也更加映红了这座革命的堡垒——梅园新村。
为了纪念梅园新村这一段光辉的历史,去年10月,董必武同志特地写了四首绝句:
龙蟠虎踞石头城,
统战曾为前哨营,
指点旧居怀往事,
梅园傅厚岗留名。(注一)
团结之中有斗争,
斗争亦为固同盟,
独裁恶性难更改,
毁约残民又逞兵。
抗倭胜利赖人民,
美帝支援蒋背盟。
反蒋必须兼反美,
揭穿双料假和平。
奋起人民解放军,
蒋家天下雪山倾,
两年月半离宁后,(注二)
白下红旗耀日明。
注一:1937年八路军曾设南京办事处于傅厚岗,日寇陷南京前迁往武汉。
注二:1947年3月7日,驻南京中共代表团被迫回延安,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时期相距为两年又一月有半。
  (附图片)
  梅园新村30号园内 新华社记者 丁峻摄


第6版()
专栏:历史人物

  王祯的《农书》和木活字
  樊树志
王祯,字伯善,元代山东东平人。做过地方官,元贞元年(1295年)任安徽旌德县尹,在任六年;大德四年(1300年)调任江西永丰县尹。他在做旌德县尹的几年中,撰写了一部很有价值的《农书》,成为后人研究古代农业发展史的十分宝贵的文献资料。
王祯《农书》是一部极有价值的农学文献。《农书》共二十二卷。卷一至卷六是《农桑通诀》,记载了垦耕、播种、施肥、灌溉、饲养家畜和栽桑养蚕等农业生产经验。卷七至卷十是《百谷谱》,分别对各种谷类、蔬菜、瓜果、竹木等作物作了详细的记载。卷十一至卷二十二是《农器图谱》,这是《农书》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也是最值得重视的部分。作者绘制了许多农业、手工业方面的生产工具的图谱,并加以文字说明。这是以前写农书的人们所不曾做过的事。
《农书》不但切合实用,而且也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的发展水平。例如,《农书》的《农器图谱》部分所记载的“耘荡”,便是元代江浙一带农民创造的一种新的耘田工具,它改变了过去手耘、足耘中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的情况。
王祯不仅是一位农学家,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印刷技术革新家。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创制木活字,并用它来印书的人。
在我国印刷史上,唐代雕版印刷已经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佛经、历本以及著名诗人的诗歌等书籍因此而得到推广。五代又有人校正了《九经》,刻板印卖。北宋的毕升发明了活字版,是印刷技术发展中一个重大的贡献。毕升的活字版用胶泥活字印刷;他也曾经试制过木制活字,但发现木活字印刷有很多不便,仍然采用了胶泥做活字。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并且成功地用它来印刷。他在撰写《农书》时,因估计到字数很多,难于用雕版印刷,便根据自己的意思,叫工匠用木头制造活字。经过两年时间,于大德二年(1298年)制造完毕,并试印了自己撰写的《旌德县志》,全书约六万余字,仅1月时间就印成了一百部,印刷效果与雕版一样。这与雕版印刷一本书往往需要花几年时间相比,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大德四年,王祯调任永丰县尹,当时《农书》已写成,他打算用木活字来刊印此书。不料江西早已有人请工匠在刻制雕版,计划印行《农书》,因此只好作罢。可惜那一百部用木活字印成的《旌德县志》早已失传。
王祯在创制活字的同时,还发明了一种“活字版韵轮法”,把木活字按照音韵分门别类,排列在一个转轮架上,一个人坐在中间,可以左右推转捡字,大大提高了排字工作的效率。因为木活字本为《农书》而造,所以王祯把木活字的制造和使用方法附录在《农书》卷二十二中,供后人参考。
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并把它记载下来,这在印刷史上是有重大意义的。到了明、清两代,木活字大为推广。清乾隆时曾刻成大小枣木活字二十五万多个,先后印成《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一百三十八种,这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木活字印书(参看张秀民:《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及其影响》)。
  (附图片)
  启雄插图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揭开地球的秘密
 杨旻
从钻凿矿井的工作中,早已发现:愈往地下,温度愈高,估计到地心深处,可能会达摄氏一万度左右。地球的半径足有六千三百多公里,地心深处被这么厚的石质物压着,其压力无疑会大得惊人,估计的数值相当于三百多万个大气压。高温能促使物质熔解,压力则恰恰相反,有助于物质凝固,结合这两方面推测,地心似乎应该处于半流动的状态中。因为大陆并不如想像那样“安如磐石”,而是在饴糖似的地心上漂浮着,会慢慢发生迁徙。……但所有这些,究竟还不过是间接的推测,有待于直接到地球深处验证。
如果说上天的根本困难在于地球引力的束缚,那末入地的困难特点之一就是岩石的阻挠。地球引力是越往上越小,岩石则愈向下愈硬。不久前苏联巴库市奥尔忠尼启则区的钻井队一口气钻第一个一千五百米,没有换过钻头,可是到三四千米深时,每个钻头平均只能钻进二三十米,待进入四千五百米以下的时候,甚至钻两米深就得换一次钻头。换钻头可不是一件简单事,需要耗费巨大的能力和很多时间,因为换钻头必须连带钻杆提上、放下,而钻杆的重量往往达数十吨、甚至数百吨,……。所以钻第一个一千米尽可以只用几个小时,钻第二个一千米却要几个星期,再往下就得好几个月,当深度达四千五百米之后,钻一千米就非花费几年不可!人们认为:在地下四五千米深处有一道“壁垒”,由于高压和高温,那里的岩石便格外粘滞,最妨碍钻凿,加速钻头磨损。可是五千米的深度最多还不到地壳厚度的一半。地壳最厚处达六十公里,六十公里以下的二千八百公里是中间层,中间层下面还有半径达三千五百公里的地核。人类现在所凿的最深钻井不过七八公里,还没有突破地壳,离地心更是远得很哩!
然而,人既可以征服“天堂”,也一定会打开长期以来被幻想着、被认为牢不可破的“地狱”。苏联在七年计划期间,仅阿塞拜疆一地打算开凿的钻井,深度五千米左右的就将近四百眼;作为最近的目标,并提出了钻凿六七千米到一万米的钻井。这表明苏联在钻井技术上已有重大的发展和改进。特别是苏联正在研究发射“地质火箭”,把人送入地球深处,更说明地下旅行所需的特种工具和特种技术,实际上也已经被科学家掌握住了。知识小品


第6版()
专栏:你知道吗

会“自卫”的植物
自然界有些植物和动物一样,也有“自卫”的能力。
午草,叶柄上生有一片大叶和两片小叶,小叶终年不疲倦地划着椭圆曲线,最快时一分钟能划一圈。它用这种动作使来犯的动物不敢接近它。
喜马拉雅山里的眼镜草,活像一条昂着头伺机行动的眼镜蛇,使“敌人”不敢接近它。
非洲的小石草叶子肥厚,全身呈灰黑色,完全和一块碎石一样,它以巧妙的伪装进行“自卫”。(冷洁)


第6版()
专栏:祝你健康

  预防痢疾要领
  李德平
痢疾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在夏秋季最容易发生和流行。痢疾有两种,一种是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另一种是原虫性痢疾,是由阿米巴原虫引起的。细菌性痢疾是比较常见的,而且发病急、病情重。患原虫性痢疾的比较少见,病情也较轻。
痢疾的传染源是痢疾病人,无论急性痢疾病人、慢性痢疾病人、痢疾恢复期病人和自己虽然未得病而肠内却带有痢疾病菌的人(带菌者),都能传播痢疾。痢疾病人粪便中,带有许多痢疾杆菌,据调查,在千分之一克的痢疾粪便中,有痢疾杆菌5—10万个,痢疾杆菌随着痢疾病人和痢疾带菌者的粪便排泄出来,传给健康人。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就在肠子里生长繁殖,而且繁殖得非常快,新的生长,老的死亡,已死的细菌还会产生毒素,细菌和毒素能损害肠壁粘膜,使粘膜充血浮肿,形成许多溃疡,溃疡大部分是在大肠里。由于肠粘膜的溃烂,就有一部分血管破裂出血,因之痢疾病人有便脓便血的症状。急性痢疾到了严重的阶段或久痢不愈,大便很像鱼脑、肉冻,这是因为肠粘膜被损害的程度加深了的缘故。当肠粘膜损害波及乙肠和直肠时,肠粘膜溃疡对肠子能产生一种持久性的刺激,不断地引起排便反射,因而痢疾病人有便意频急、后部沉重的感觉,这就是医生常说的“里急后重”。
在日常生活中,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痢疾的预防工作:
消灭苍蝇:苍蝇体内体外都能携带细菌,一个苍蝇能携带一千七百万个细菌。约有30%的苍蝇带有痢疾杆菌。痢疾杆菌在苍蝇腿上能活十多天。有人试验:把苍蝇放在一毫升无菌牛奶上,让它叮爬三十分钟,经过六小时后,牛奶中能发现细菌一百八十二万二千个。由此可见,苍蝇是传播痢疾的主要媒介。
饭前便后要洗手:我们的手,接触痢疾病人或痢疾病人用过的器具、衣物等,手上就会沾有痢疾杆菌,这沾有痢疾杆菌的手,再去取食物吃,痢疾杆菌就随着食物吃下去。据北京市调查证明,在不同的环境中,痢疾杆菌生存的时间长短也不相同,它在日常用品上可生存几天,在潮湿的泥土上能生存三十四天,在阴暗处能生存七十九天,而在衣服、被褥上能生存一两个月。人的手很容易接触这些被污染的东西,因而,手是传播痢疾的主要途径之一。
保持水源清洁:当水源被痢疾病人的粪便污染了的时候,水里就可能含有大量的痢疾杆菌,人们饮用了这种含有痢疾杆菌的水,就会得痢疾。通过水传播的痢疾,其特点主要是在很短期间内突然发生许多痢疾病人,而他们又都是从同一水源取水的。在不同温度的水中,痢疾杆菌生存的期限也不同,在凉水中能生存三星期,在摄氏十度的水中能生存九天,在摄氏六十度的水中只能活十几分钟,而在开水里很快就会死亡。
注意饮食卫生:食物被污染的原因,除了被苍蝇和脏手污染以外,也能被不洁的食具和水所污染,用新鲜粪便施肥,就直接污染了蔬菜。痢疾杆菌在食物上生存的期限是:在碱菜上能生存五到七天,在凉拌菜里能生存六天,在黄瓜上能生存六到十六天,在一般水果和蔬菜上能生存十一天,在牛奶中能生存二十四天。
对于痢疾这种病,切不可不介意,因为痢疾传播的机会多,如果治疗或调养不当,变成慢性,经久不愈,不仅严重地影响健康损害劳动力,还有长期传播的危险,所以,我们不能小看痢疾这种病。


第6版()
专栏:体育

  滑翔机与滑翔
  未丰
滑翔机是一种良好的空中运动工具。通常用木料制成,没有动力装置。它的飞翔,靠降低高度获得动力;高度降低一米,能向前滑翔二十六米左右。滑翔机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随高度而定;但一般不过短短几分钟。
滑翔机在我国出现,并不多久。但是,类似滑翔机的东西,却很早就有了。据说,远在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巧匠鲁班做了一只木鹊,在空中飞了三天三夜。唐代《朝野佥载》记载:“鲁班者,肃州?徨人,巧侔造化,尝作木鹊,乘之而飞。”这木鹊可能就是滑翔机的鼻祖。晋代丞相葛洪,在他的著作中提到,鸢飞于天,两翼不扑不搧,犹能盘旋高飞,是受气流的影响。这是我国最早阐述气流飞翔的原理,木鹊腾空也就是这个道理。
随着航空科学的迅速发展,滑翔机的设备日臻完善,种类也日益繁多。一般有初、中级和高级三种。高级滑翔机又有教练机(双座)和特技、纪录滑翔机。除了陆上滑翔机,还有水上滑翔机。最近几年,波兰等国还新装成了全金属的和塑料的滑翔机,也有装置活塞式和喷气式发动机的滑翔机。
没有动力装置的滑翔机是怎样起飞的呢?说来方法不一:利用橡胶绳的收缩力,能在平地或山坡上将滑翔机弹射起飞;汽车、绞盘车或飞机也能用绳索牵引滑翔机起飞,到一定高度再脱钩,由滑翔员驾驶单独飞行。这种滑翔机飞行性能很好,能自由盘旋,作倒飞、慢滚、螺旋或翻筋斗等各种复杂的特技,也能编队飞行。如果遇到上升气流,则扶摇直上,能遨游在一千三百多米的高空,使螺旋桨飞机望尘莫及。如果连续找到上升气流,能夜以继日地在空中逗留,它的世界纪录达五十七时十分,其续航之久,使现代各种飞机难以企及。滑翔机不仅能飞得高,飞得久,而且能飞得远。苏联的双座滑翔机,曾经一次飞了八百六十多公里。由于滑翔机能高飞远走,久留空中,所以,雷雨闪电恶劣的风云,都会给它设下重重障碍。因此,要求滑翔机的构造要坚固,座舱设备不仅要有高度表、空速表,升降速度表、罗盘、俯仰仪、转弯侧滑仪等,还要有避雷、照明装置和无线电、氧气设备等。
滑翔机又名无声飞机。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曾利用滑翔机在敌人不知不觉中,悄悄飞越火线,把武器弹药送到敌后游击队去。大型滑翔机还可以载运伞兵或武装部队。由于一架飞机能牵引十多架滑翔机,所以,有空中列车之称。
滑翔是飞行的开端。驾驶滑翔机在空中判断方向,识别地标,保持正常的飞行状态,建立航线等,和驾驶飞机基本相同。所以,一个优秀的滑翔员,只要经过几小时的训练,就能单独飞行。学习驾驶滑翔机开始就是单独飞行,通过训练,能够培养青、少年具有沉着、勇敢、机智、果断的品质,顽强持久的意志和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