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9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寻根究底,去伪存真
林旭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读了上海《学术月刊》1961年第5期上发表的谢商写的《关于中国近代经济史中一个材料的调查》。这篇文章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用活生生的事实和令人信服的论证,推翻了一向被公认和普遍引用的一个虚假的历史资料。几十年来,人们书传笔录,把“1883年商人祝大椿在上海设立源昌机器五金厂,资本十万元”这个材料,认为是我国早期民族机器工业中创办最早、规模最大、资本最巨的工厂的一个例证。可是这个重要的史料,却在作者整理上海机器工业史材料时揭示了它的真面貌。正如第11期《红旗》杂志在转载这篇文章时所加的编者按语指出的:“本文作者不仅校正了一个重要的史料,更重要的是他在学术研究中坚持了一种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对于可疑的材料,不是轻轻放过,而是认真地进行分析,进行必要的调查,从而辨明了事实真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现象与本质,形式与内容并不总是一致的。当着主观认识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存在,发生主客观不一致的时候,那就会产生种种错觉和误解。有些表面上看来是真实的东西,实际上是虚假的,有些看来是虚假的东西,实际上却是真实的;有些似乎是正确的事情,实际上是错误的,有些似乎是错误的事情,实际上却是正确的。客观事物就是如此错综复杂。真实的和虚假的,正确的和错误的,美好的和丑恶的,正面的和反面的,……常常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如果我们采取道听途说,人云亦云,不求甚解的态度,那就很容易被一些表面现象遮住耳目,真假不明,是非不分。但是,真理总是客观存在的东西,任何力量都改变不了它的真实面目。只要采取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深入到实际中去,进行客观的、反复的调查,进行科学的、精细的分析,多么复杂难辨的事情也会真相大白。
一个材料,不知被多少人作为有力的例证,你引我录,相传日久,可是谁也不曾怀疑它的真实性。问题在哪里?难道这个材料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地方吗?当然不是。虚伪的东西,疑点总是不可免的。同样一个材料,到了作者谢商的手里,马脚暴露了。作者首先发现,源昌机器五金厂的业务范围、实有资本,前后矛盾,存有疑点。于是对它的厂址、生产内容、创立经过、发展情况等等,作了周密的调查,从而深入地占有了大量的材料,经过反复对证、反复追寻,认真研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吕氏春秋》的《察传篇》里有一段话说得好:“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对于任何可疑的事物,哪怕是相传已久,被许多人下了定论的事情,也不要随便轻信,轻轻放过,而应当坚持调查研究的态度,分清真伪,明辨是非。不然,那是会闹出“白为黑,黑为白”,狗似人的笑话来的。
作者对于这个史料,没有随便肯定,同样地,也没有随便加以否定。在发现了疑点之后,作者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地进行调查研究。先是向机器工业中的老年工人调查,向老资本家调查,接着又向祝大椿所创办的第一个企业的老年职工调查,当了解到“源昌机器五金厂”是“子虚乌有”的时候,作者并没有轻下断语,而是进一步访问了祝大椿的儿子。直到作者充分了解了祝大椿的出身及其起家经过,证明祝大椿在1883年不可能有十万元资本,他所设立的早期企业,只有经营煤铁五金的“源昌号”,没有“源昌机器五金厂”的时候,他才完全肯定这是一个虚假的历史资料。但是,调查研究并没有就此罢休,作者又从当时的报刊记载、同业资料中多方面证实“源昌机器五金厂”的确是不存在的。最后又查阅了当时的官方材料《农工商部统计表》,分析了当时的客观情况。于是,真相大白了:原来商人祝大椿为了骗得二品顶戴的官衔,采用冒名顶替的办法,在向官方登记时把“专营五金”的“源昌号”作为“专做五金”的“源昌机器五金厂”,捏造了一场骗局。
这一系列的调查,层层深入,步步落实。我们从这里不仅看到作者追求真理的严肃态度,也看到了作者进行调查研究的正确方法。在调查研究的过程中,不是先有结论后找材料,而是先掌握材料后作结论;不是先有主观设想后找事实,而是首先从实际出发,然后得出正确的认识,这种实事求是的精神和方法,正是我们认识客观世界、改造客观世界所应当坚持的。


第8版()
专栏:

在轮渡上
张继祥
我上了渡轮,伏在栏杆上,望着晶莹的水花,和远处峡谷里飞出来的朵朵白帆。
“张老师”!忽然身后传来了尖脆的叫声。
我掉过头来,一个姑娘正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我。
“怎么?不认识了吗?”她用手理了理整齐的短发,“一年以前,我还是你们学校的学生呢!我叫王芝琳。”
“王芝琳!”我在脑子里尽力追忆,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作教师的常常会有这样的遭遇,在路途上突然被人叫住,声称曾经是自己的学生。而自己呢?却往往在这当儿陷入一种似曾相识但又没有明晰印象的窘境。
啊!想起来了!想起来了!霎时,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了一个姑娘的形象:浑圆的脸蛋,脑后拖着两条乌黑的发辫,爱唱歌、爱跳舞,谈吐间总透露出将来要当一名演员。可是眼前站着的她呢,一件浅蓝色的短衫,长长的发辫不见了,黑发齐耳门,整齐、利落,似乎一股子朝气就从那儿冲溢出来。
“我去年离开学校,到了农业第一线,现在在石河果园。嗬!我们果园真好,四季都开花,红的、绿的、紫的;四季都有鲜果挂在树梢上,广柑、蜜橘、香蕉、柠檬……真是应有尽有。”
看!她完全被果园迷住了,被新的生活迷住了,滔滔不绝地描绘果园的情景,我简直顾不上插嘴。
“现在果园可真够热闹了,随着花瓣成天一片一片地飞落,密密麻麻的初生的果实,一股脑儿地从枝叶间挤出来挂在树梢上,而我们也就特别忙,整枝呀、除虫呀、松土呀。”
我被她的热情感染了,一时竟找不出合适的话来说。
“学校的情况怎样?我们班上的同学都好吗?”
“很好!”接着我还告诉她,原来和她们一班的同学毕业考试已经就绪,目前正紧张地复习功课,迎接高考。
“哟!考大学了!”
她的脸上明显地露出了欢欣的神色。我忍不住问她:“你呢?过去你不是很向往到戏剧学院学习吗?”
“哈哈哈!”她爽朗地笑了,“那是我过去的想法。”
这样的青年我见过不少,他们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胸怀里都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理想,向往着当空军、演员、医生或工程师,可是一当党和祖国发出召唤,他们就毅然决然地把个人志愿和国家的需要结合起来,奔向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渡轮靠岸了,乘客们挨次走出船舱。她告诉我,她正和另一个青年在培植一种果树的新品种,前天她接到了城里新华书店的通知说,她需要的一本《果树栽培学》已经征求到了,叫她今天去取。说完,她踱出舱门,正欲迈开大步,忽又掉过头来嘱咐:“张老师,请你代问班上的同学好,并祝他们高考胜利。”


第8版()
专栏:读者中来

发挥注释的作用
在整理古典作品、翻译外国作品的时候,整理者和翻译者常常要给作品作一些注释。为了减少读者在阅读中遇到的困难,帮助读者加深对作品的理解,这样做是非常必要的。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哪些地方应该注释以及要注释到什么程度,自然要看作品的难易情况和读者的文化水平而定。但,注释除了解决读者的疑难以外,还要尽量地扩大读者的知识范围。最近读拉·乔万尼奥里的《斯巴达克思》,该书的二十页上,有这样一条注释:
权标——一捆中间插着一把斧头的木棍。木棍表示城墙,斧头表示权力。权标的音译就是“法西斯”,后来被墨索里尼用作党徽,法西斯党的名称就是这样来的。
“权标”一词,对于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读者来说,不难理解。似应归入可注可不注之列。但翻译者并未因此忽视它,而作了如上的注释。这样的注释简明形象,既解释了词义本身,又交代了它的来龙去脉,应该受到读者的欢迎。希望注释者在考虑注释时,最好多为扩大读者的知识领域着想,从而充分发挥注释的作用。
黑龙江绥化 一知


第8版()
专栏:新闻纪录片之窗

美国站在被告席上
辛雪
现在,天下人都看到,不论在古巴萨巴拉沼泽地带,在老挝查尔平原,或者在日内瓦会议厅里,美国都站在失败者同时又是被告者的地位。面对着亚非拉丁美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风暴,面对着全世界公正舆论的谴责,美国真像是“一只羽毛脱落了的老鹰”,狼狈不堪,威风扫地。即将在各地上映的三部纪录片《老挝见闻》、《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开幕》和《歼灭美国雇佣军》,为我们画出了这只老鹰的嘴脸。《老挝见闻》和《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开幕》
影片《老挝见闻》并没有直接反映老挝人民抗击富米—文翁叛国集团的战斗,但是它告诉我们,美丽的查尔平原上交错着铁丝网和交通壕;公路上瘫痪着打坏了的坦克和汽车。是谁在用战祸蹂躏这个国家呢?影片用老挝合法政府军和寮国战斗部队从敌人手中缴获来的战利品回答了这个问题:大批的美国炮弹、美国卡宾枪、美国降落伞,还有美国的仆从国家或集团的武器。屠杀老挝人民的祸首,不是别人,正是美国!
但是奇怪的是,即使由美国出力,战争的胜利却并不属于美国及其走狗富米—文翁叛国集团,而是属于老挝人民。影片用具体的形象解释了其中的道理。它告诉我们,梭发那·富马亲王访问川圹,受到苏发努冯亲王的热忱欢迎;以全国军事委员会主席贡勒为首的军官用手抬着这两位亲王,走过欢迎的行列;在欢度解放后第一个新年的时候,贵宁·奔舍那和贡勒等国家领导人和群众互相泼水,一起跳舞,共同堆沙祝愿获得农业丰收……。解放区生活充满团结、民主、自由的空气。据说,过去不但婴儿要纳税,就是母亲的奶汁也要按数量多少纳税;其他也就可想而知了。这就难怪几百名青年甘冒生命危险逃出万象到解放区参军。他们在大炮前面宣誓:如果美帝国主义自己不滚出老挝,就用大炮把他们轰出去。老挝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深恶痛绝之心由此可知了。
最令人激愤的是,美国在世界舆论的指责下来到了日内瓦,仍然心怀叵测,力图破坏会议的召开。影片《扩大的日内瓦会议开幕》揭发了这一点。摄影师让我们看到,5月16日会议克服了重重障碍终于开幕那天,腊斯克在会场上用手扶着脑袋枯坐着。看得出来,这是一副狼狈不堪的神情。
《歼灭美国雇佣军》
无妨说,这是彩色长片《战斗的古巴》的续集。它向我们报道:肯尼迪一上台就发出侵略古巴的叫嚣;接着就是招兵买马,训练雇佣军;在古巴丛林里空投武器和成百的特务,以作为后来大规模登陆的内应;派特务烧毁哈瓦那最大的百货公司;派飞机轰炸炼油厂、飞机场和炮兵学校……,接着来的便是大批美国雇佣军登陆。1896年5月17日,美国《纽约世界报》在报道西班牙殖民主义残杀古巴人民的情景时写道:“道路上是血,田野里是血,家屋的门栏上是血,血、血、血!”现在,影片让我们看到的又是这番惨象。所不同的是:那时候的刽子手是西班牙殖民主义,紧接在这场屠杀之后,是美国制造了舆论,取西班牙在古巴的地位而代之;现在,刽子手是美帝国主义,紧接这场屠杀之后,是古巴全民奋起,在卡斯特罗总理领导下,彻底粉碎入侵的美国雇佣军。
影片生动地描写了卡斯特罗总理在这场战斗中的雄姿。影片还通过哈瓦那“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祝捷大游行热烈地歌颂了古巴人民热爱祖国的豪迈心情。他们抬着卡斯特罗的巨像,演着鄙视美帝国主义的活报剧,载歌载舞地走过广场和街道。影片表明,人民是懂得珍惜自己的胜利的,因为他们流了鲜血。影片让我们看到,就在这个祝捷大会上,卡斯特罗总理收到一件礼物:一块从墙壁上取下的墙皮上面,是一个民兵在临终前用手指蘸着自己的鲜血写成的“菲德尔”。卡斯特罗总理在大会上发表了长篇讲话,我们从他那激昂慷慨的形象上读出“古巴人民是永远不可战胜的!”(附图片)
大批美国雇佣军成了俘虏《歼灭美国雇佣军》
给来参军的青年发军衣《老挝见闻》


第8版()
专栏:

养蚕谣
梁上泉
养蚕谣
蚕眠人不眠,
蚕老人不闲,
老蚕通身水晶般的亮,
送它上树心里最喜欢。
最喜欢,
最快活,
话儿细对蚕宝宝说:
“赶天晴,
趁热和,
织个茧儿像铁壳;
游开做,
各做各,
莫让乱丝网你的脚;
小麦秸,
油菜棵,
枯桠桠开出花万朵。
一个新蚕一声笑,
一丈新丝一首歌,
笑声不断歌不断,
要唱得,
六万万人穿绫罗!”
青杠林子
柞蚕吃叶沙沙响,
满山满坡尽是青杠,
青杠林接青杠林,
连成了绿色的篷帐。
小妹子,小妹子,
这是什么地方?
这地方树子长青,
掩护过英雄儿郎;
这地方梭镖如林,
篝火曾照到大天光。
同志哥,同志哥,
这是游击队的故乡。
故乡里你来安家,
随带着打鸟的猎枪,
守护着公社的山蚕,
真像个战士在站岗。
蚕孃,蚕孃,
你是谁家的姑娘?
我是大巴山的女儿,
游击队是我的爹娘,
红标语还刻在枪枝上,
前人的话呀我不会忘。
老乡,老乡,
要青杠像我,我像青杠!
1961年5月四川南江


第8版()
专栏:

谚语
好问的人迷不了路。
闭着眼捉不住麻雀,
不调查做不好工作。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
不扬帆,一辈子不会驾船。
涉浅水者得鱼虾,
涉深水者得蛟龙。
人心越实越好,
火心越空越好。
泥人经不起雨打,
假话经不起调查。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贺祥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