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23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青海修建部分水利工程
受到干旱威胁的青海省正在整修和续建部分水利工程。
为了更好地发挥原有水利工程的作用,增强防旱抗旱能力,省级水利部门对原有水利工程的受益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后,本着花工少、收效快、受益大的原则,把全省需要整修和续建的库渠工程排了队,准备分批分期进行整修、续建。首先完成花工最少、受益最快的一类工程。现在已有一部分工程开始动工。
新疆又一批劳力支援农村
新疆的夏收工作即将开始,最近全区各地又从机关、团体、厂矿、学校等部门和其他方面节约出十几万劳动力,增强农业第一线。新疆耕地面积大,农业劳动力少,这批劳动力下乡,对促进农业生产,特别是支援夏收,将起很大的作用。
福建栽种早甘薯
福建省许多地区正在大力栽种早甘薯。部分动手较早的地区,已经完成甘薯栽插计划。
许多地区都很重视甘薯栽种质量。福清县渔溪公社门口大队大部分甘薯地在整畦时,施了豆藤、麦秆、草木灰等,既增加土壤肥力,又改良了土壤。
贵州栽插红薯
贵州省到6月10日已移栽红薯十五万多亩,红薯的栽种质量一般较好。
许多公社的生产队在移栽红薯中都十分注意节约用苗,力争扩大红薯种植面积。
唐山等地进行花生田间管理
河北省唐山、保定、石家庄、邯郸等主要花生产区,今年已播种花生一百五十余万亩。现在这些地方正积极加强花生的田间管理。行动较早的邯郸地区到6月9日,十万亩花生已中耕八万余亩。
喀什专区管理秋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粮棉产地的喀什专区,在抗灾保苗取得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秋田早期管理,使三百多万亩玉米、棉花等早秋作物普遍生长茂盛。目前各县投入田间管理的劳力都比过去增加,玉米、棉花等作物已锄草一次,间苗定苗也接近完成,追肥和浇水也开始了。
南阳专区收获柞蚕茧
河南南阳专区今年放养柞蚕二万五千多筐,已经结茧开始收获。由于深入贯彻各项政策,蚕农生产积极性很高,加上气候温和,蚕儿生长健壮,所结的柞茧个大、皮厚、产量高、质量好,全专区总产量比去年增加一倍多。
目前,重点产区的南召县商业部门已深入各公社、大队研究收购方法,迎接收购旺季。全县十二个公社又有十个公社和商业部门签订了预购合同。
金寨、舒城积极管理茶园
安徽金寨县和舒城县各产茶区的广大干部和群众积极加强茶园管理,力争多增产夏茶。金寨县各产茶公社采取管理、采制合一的办法,积极为茶园除草、追肥。舒城县各产茶公社通过对茶园管理的检查,结合茶园间种粮食作物的管理,进行中耕、除草和追肥。两地同时整修、添置了采茶、制茶的工具,准备采制夏茶。


第3版()
专栏:

虚心同各方面的群众商量办事
仓二大队党支部教育干部诚诚恳恳和社员商量问题,运用社员代表大会等形式广泛听取意见,做到正确领导生产
本报讯 河北省交河县燕台公社仓二大队,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干部有事和群众商量,能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上下一心,粮食生产连年获得了发展。
事事要商量
这个大队的主要领导干部有一条共同的经验:任务越大,越紧急,越要和群众商量。大队长任海臣说:“这件事是一点也马虎不得的。有些自己觉得挺熟悉,蛮有把握的事,如果不和群众商量,也往往会变成难办的事!”他举这么件事作例子:
今年正月初,大队帮助各生产队研究安排春耕生产,经过算时间、任务、劳力账,干部们都感到春耕任务很大,必须在开冻前把肥料全部赶送到地里。当时有些生产队干部觉得时间紧急,而且送粪又不是件新事,就没有和社员商量,便组织社员送粪,结果送肥进度不快。支部书记任友臣和老社员任泽臣一起送粪,在路上就闲拉起这事来。任泽臣说:“饭怕夹生,肥怕不熟,粪沤不透就往地里送,两车不顶一车用,还容易灼苗和生虫子!”这一下干部们才发现自己失算了,群众不积极送粪原来是有意见,于是马上分头下去找群众商量。根据老农们的建议,决定先送房框土等不用沤制和已经沤制好的肥料,后送需要沤制的和还没沤好的肥料;先送远地,后送近地。这样,早送粪和施熟肥的矛盾基本解决了,群众积极性也调动起来了。
要听不同的意见
这个大队党支部还深刻体会到:要想把问题商量的透彻,既要听和自己观点相同的意见,又要听不同意见;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又要听少数人的意见。
为了鼓舞社员大胆发表自己意见,干部们总是先虚心听社员们的意见;只要社员从关心集体生产出发,即使发表了错误意见,也不随便批驳,而是循循善诱地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意见的错误。去年秋天播种小麦时,为了适时早种、多种,大队根据公社的建议,向生产队提出了在玉米地套种,争取白露节完成的种植要求,再交社员讨论。当时,不少社员都赞成,只有任福臣等几个老社员主张适当晚种、少种,腾茬后大耕大耩。理由是:队里白沙地多,种的过早,冬季会拔“挺子”冻死;秋分节种最合适,那时大部玉米也可倒茬了;不带绿豆的玉米地,可以套种小麦,带绿豆的玉米地套种小麦会使绿豆减产;秋播底肥太少,盲目多种,不一定多收。干部们很重视这个意见,又深入到群众中反复商量,证明少数老农的意见很有道理,符合实际情况,于是改变了原来的计划。结果,今年这个大队又是全社小麦产量最高,交售小麦最多的一个大队。
诚诚恳恳地商量
党支部书记任友臣同志,经常向党员或队干部们“念叨”,要想让社员大胆的说知心话,你就得放下架子,和社员同劳动,同商量,不论共什么事,都要诚心诚意。
老贫农社员任贵臣是会种碱地的“把式”,原来总认为自己的经验是老经验,说出来干部们也不准听,因此过去队上开会几次请他谈谈经验,都是说没什么。为了虚心向这位老人请教,今年春天,支部委员、大队副队长刘学知,就把铺盖搬到山芋炕上和任贵臣一块睡。刘学知抢着担水,让老人干轻活;晚上,刘学知又总是争着多值班,看炉火,让老人多休息。这一来,感动的任贵臣老汉说:“当干部的为了队上的生产这么上心,又这么看得起咱,咱就把老经验拿出来!”于是就把各类碱地的整地、播种、幼苗管理等成套经验,一手不留的传授了出来。
商量形式多种多样
为了经常很好的和群众商量,仓二大队党支部除了经常对党员、干部加强群众路线的教育,还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了一套和群众商量的制度。
定期的制度有社员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社员生活日”。社员代表大会,生产大队每月召开一次。会上每次商量一个中心问题,或是生产,或是分配,或是劳动管理等。“社员生活日”一月一次,以生产队为单位召开。党员、团员、大队干部和生产队干部都以普通社员的身分,和社员一起相互交换意见。社员对党员、团员、干部有什么意见和要求,可以随便讲;干部在工作上有什么打算或对社员有什么要求,也开诚布公地向社员提出来。
除此以外,这个大队的干部、党员们和全队二十一名积极分子,每人都交了三、四名“投脾气”的社员,经常在一起,这就把社员团结到了支部的周围。今年夏收还没开始,大队长任海臣和社员一起锄地,和社员“闲拉呱”到夏种的事,了解到有的社员有靠天等雨思想。任海臣及时把这个情况反映到党支部,党支部随即组织党员、干部进行群众工作。于是,在地里、村头党员、干部和社员们三三两两都“闲拉呱”起怎么抗旱夏播的事来,哪块地的水源怎么解决?提水工具怎么办?哪块地种什么合适,等等。群众靠天等雨的思想解决了,没等队上开大会商量,社员们对夏种问题都打出了谱。夏收一结束,洗地夏种就开始了。


第3版()
专栏:

力争梅雨季节蔬菜正常生产
上海市郊加强菜田管理和补种短期叶菜
本报上海22日电 上海市郊蔬菜产区,正与不利蔬菜生长的霪雨斗争,多方加强菜田管理和补种短期叶菜,力争继续有较多蔬菜供应城市。
上海地区今年梅雨季节比往年提早,5月下旬以来,霪雨连绵,并降过几次暴雨,不利春播茄果、瓜豆类作物的生长。目前,郊区已有十万亩以上菜田受淹或遭涝害,许多茄果、瓜类蔬菜植株开始发黄、雕萎;部分刚下种的叶菜被雨水冲掉;菜田杂草很多,病虫害也开始蔓延猖獗。
为了确保现有田间作物正常生长,宝山县彭浦、江湾等以种植蔬菜为主的公社迅速着手开沟排水,指定专人管理水闸、涵洞,防止潮水倒灌。嘉定县长征公社在7日、8日两天的暴雨期间,出动了一千四百多个干部、社员,修筑了沟渠七百五十多条,使二千四百多亩低洼菜田免受水淹。许多公社的生产队还抓住霪雨间隙,组织劳力锄草除虫。
许多公社对部分受灾后已无法抢救的蔬菜,积极进行补种、改种。上海县虹桥公社党委书记杨树兴亲自到受淹面积较大的虹三大队,一面领导社员筑坝排水,一面和老农座谈,研究部分受害严重的菜田改种问题,帮助这个大队及时抢种了三十多亩蕹菜。川沙县严桥公社有一百多亩生瓜遭受水淹,也已改种上了六十多亩米苋、慢黄豆等作物。
霪雨也给已成熟的蔬菜种籽采收工作带来很多困难,许多公社在加强蔬菜田间管理和抢播短期叶菜的同时,正积极组织力量,突击抢收种籽。


第3版()
专栏:

山东莱芜县矿山人民公社东汶南生产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生姜地里搭草墙遮阳,以保护姜牙出土,良好生长。
新华社记者 徐庆福摄


第3版()
专栏:

苍山收获大蒜
忠信炕蒜增产
本报讯 全国有名的大蒜产地山东苍山县,开始收获大蒜。重点产区的神山、磨山两个公社,今年集体栽种的三千余亩大蒜,除收蒜苔一百多万斤外,根据收获情况,约可收大蒜一百八十万斤左右。
苍山大蒜分红皮、白皮两种,其特点是头大、瓣大、皮薄、味辣而柔和。它既是城乡人民做菜的调味品,又是很重要的中药材和制造农药的原料,因此深受各地欢迎。去年仅支援外地即达五十五万多斤,连祖国边疆的西藏,也吃到了苍山大蒜。
今年,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和深入地贯彻了党的各项政策,广大社员生产大蒜的积极性很高。神山公社神山大队,除集体栽种大蒜一百一十四亩外,社员还在自留地里栽种了八十多亩。广大社员为了争取大蒜丰收,都认真细致地进行了浇水、松土等田间管理。
各社队为了收好大蒜,都积极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工作。神山公社合庄大队在收刨前,准备好盖蒜防雨席子五百张,并备足了各种收储工具。商业部门也已增设了收购点,以便利蒜农出售更多的大蒜,供应城乡人民需要。
本报讯 盛产蒜头的广东和平县忠信公社冬种春收蒜头获得了好收成。全社去冬种下的二千七百多亩蒜头,现已收获完毕,总产量比去年增加四千一百多担。
忠信公社生产的“忠信炕蒜”,历来除内销外,还远销港澳与南洋各地。(附图片)
图为盛产“苍山大蒜”的山东苍山县神山公社合庄生产大队第十一生产队的社员在收蒜。
新华社记者 徐庆福摄


第3版()
专栏:

树立全面观点 兼顾秋粮夏粮
五星大队合理安排茬口
本报乌鲁木齐22日电 新疆喀什市郊色满公社五星大队把夏种和秋种面积一起安排,既保证了秋粮的总产量,又有利于明年小麦增产。
五星大队种植的粮食作物中,冬小麦历年占总播种面积50%以上。去年由于夏种面积偏大,不能及时腾田秋种,晚茬麦增至40%。今年制定夏种计划的时候,社员们认为这里小麦是高产作物,历年正茬冬麦亩产都达五百斤左右,而晚茬麦只收二百来斤,加上夏种的高粱产量,也只四百来斤,仍然赶不上正茬麦的产量,同时晚茬麦三类苗多,田间管理费劳力,又费肥料,也影响对其他作物的管理。因此,各生产队决定把夏种面积适当压缩,以增加正茬冬小麦。
但是,夏种面积压缩以后,如何保证今年秋粮总产量也能增加呢?各生产队发动群众充分讨论了这个问题。大家认为去年不但夏种面积偏大,在作物安排上也有问题。仅糜子和荞麦就播了二百七十二亩,而糜子和荞麦在这里都是低产作物,每亩产量不到一百斤。今年只要压缩糜子和荞麦面积,改种适合当地种植、产量又高的高粱和玉米,就不会因缩小夏种面积而影响秋粮总产量。根据社员意见,生产队调整了作物比例,全大队把糜子和荞麦面积压缩到四十九亩,腾出面积种植高粱、玉米和绿豆。这样,今年正茬冬麦面积就比去年增加六十三亩,既可以保证今年秋粮总产量不减少,明年又可以增加夏粮。
这个计划订出以后,社员群众都很满意。


第3版()
专栏:

打破砂罐问到底
湖南平江县东沅公社北沅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慕周有一个特点,就是遇到什么事喜欢“打破砂罐问到底”。他同社员一起生产、走路、吃饭时,爱和社员谈谈心,或是向社员请教件什么事,或者看看社员有什么要求。
有一次,他和第二生产队的社员在铁罗冲铲草皮,他问旁边的老农刘庆湘说:“今年的三包落在你们的心坎子上了吧?”刘庆湘说:“有一半落在心坎子上了。”老陈想:今年‘三包’指标修改了三次,还有问题吗?看刘庆湘那个神气,好像还有不周到的地方。他就挨着刘庆湘边做边扯起“三包”的事来。刘庆湘说:“陈书记,‘三包’要落实,按田包了产,还要按田包工。对不对?”“对!”老陈说。刘庆湘指着墈边上的田继续说:“像那号田,犁耙工夫多,铲草捶墈难,比垅田要多一半工,如今每亩包二百三十四分,比垅田只多十分,瞎子也会摸着作垅田。”老陈想:这个意见很有道理。
做完农活以后,陈慕周就找了党支委、队干部们一起商量,随后又通过社员讨论,根据各丘田土的耕作难易,用工习惯,看田定工,修改了用工的工分。
又一天,老陈碰到刘庆湘,刘庆湘笑着说:“现在‘三包’不但全落在心坎上,还在心里生了根哩!”


第3版()
专栏:广东通讯

在热带原始森林里
本报记者 黄向青
在海南岛西南端滩畔,一群青山宛如翻腾着扑向茫茫大海的苍龙。为首就是尖峰岭群山的主峰——海拔一千三百八十米的尖峰,其后是二峰、独峰、大岭、不各岭,高度也在一千米上下。
尖峰岭几年以前才被勘探队揭开了神秘的面幕:山上有我国最大的热带原始森林,是一个蕴藏着数百年不朽良材的绿色宝库。在那茂密的林海深处,还是长臂猿的王国,野鹿的乐园,鹦哥、画眉等美丽的热带小鸟的天堂。在高山深谷中,还发现了二百多种贵重的药材。今天,经过林业工人们胼手胝足的辛勤劳动,已经成为我国南方一个重要的林业基地。
我是从海南岛北部的海口市乘车,沿着西海岸到尖峰岭去的,深夜到达尖峰下的大凯村。几年前这里只是居住几户人家的小村落,现在是电灯闪烁、楼房毗连、公路铁道交错的一个正在形成中的林业城市。次日清晨,就从这里搭乘运材卡车,跟着森林管理局干部老王一起到山上去。这时候,初升的太阳还掩在重重的山影后面,广阔的林海弥漫着一片乳白色的云雾。而那尖峰时隐时现,成了云海上飘忽的小岛。汽车沿林区的公路前进,山势陡峻险巇,车前常常突现壁立的峭崖和怪石嶙峋的削坡,使人惊疑前路断绝。经过无数次峰回路转,盘旋曲折,汽车爬上了山腰。这时,回头俯视,但见一缕缕烟云冉冉升腾。此情此景,正合古人那“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诗句所描绘的境界。
我们按计划在七百米处下了车,离开公路,钻进原始森林去。立刻被一片山蝉尖锐嘹亮的鸣声包围起来;而出现在眼前的一切景物,更使人追忆起那关于洪荒时代的古老传说。那参天的古树,丛丛密密,一株挨一株,一层包一层。每一株树,都有两三抱甚至五六抱粗大,高度二、三十米,笔挺劲直,只在树梢上才伸出一些横枝小节,很有直上青云的气势。斑驳的树干上缠绕着藤萝,还附挂着许多寄生植物。因为树叶层层相叠,丛丛抱拥,只有铜钱大的空隙,筛下一箭阳光,稍为深入以后,便全然不见天日了。
据森林管理局王同志的介绍:尖峰岭虽远远不及兴安岭等国内著名林区广阔,却以有种类繁多的热带特产贵重木材而引起重视。这里的树木,不但都是茎粗干直,而且质地坚实,纹理细致,不生糁虫。像察空母、槌木、青皮、母生等树,坚硬如铁,三马力的油锯是咬它不动的;一立方米木材,重量便有二、三千斤,只一小块,入水也不浮;虽水渍数十年也不会腐朽。据说日本军阀占领海南岛时,曾滥伐过一些木材建造公路桥梁。二十多年了,桥板完好无损,桥桩桥柱也坚实如初。其它如红椆、油丹、绿楠、胭脂、乌墨等等列为一类的材料还多得很。有些木材带有天然的颜色、花纹和香味,不上油漆,便带着墨绿、漆黑、赭红等色彩;天生的木纹,如云、如龙、如山、如石,韵味无穷,天工难夺;而那缥缈的幽香,会使人像嗅到大森林的气息。现在大批大批贵重的木材,源源不绝地运到山下,运到社会主义建设的第一线。
森林里没有路。陈年的败叶枯枝化成松软的泥土,上面又新堆上了厚厚的一层,走起来软绵绵的。有时,要吃力地越过那过去倒在地上的大树;有时,陷在藤萝、灌木和古树的须根织成的网里,弄得进退两难;当遇到陡立的山坡时,还不得不攀藤附葛,手脚并用,互相牵引,才能翻上去。令人又惊又喜的是,森林里不但充满了鹦哥、画眉、祝英台等小鸟婉转动听的歌声,而且随时随地都会遇到窜来窜去的松鼠、野兔以至果狸这些小动物;常常,又会有一只肥大的山鸡,突然从脚边窜起,“咯咯”地拍着五彩斑烂的翅膀飞去。
几经艰苦的攀援,终于找到了正在采伐的林段。在那里,参观了工人们熟练地使用油锯,在十多分钟内把一株大树锯断的令人赞美的劳动场景;经历了那大树倒下来时林叶簌簌摇落、雷霆似地响彻山谷的惊心动魄的情景;也为那几吨重的木材竟那么轻快地在滑道上飞溜下山,感到无限欢快。……最后,还访问了一位出色的采伐工人陆举光。他以伐木速度高而闻名林区。在锯倒一棵倾斜达二三十度的大树时,他能不借助其它拉力,使树干按照需要朝相反的方向倒下来,大大地减少了集材时的困难。他是运用开缺口和边锯边打楔子的办法,迫使树木重心逐渐转移的。说来简单,干起来却真有“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味道。
当我们继续朝尖峰旁边的独峰前进时,忽然遇到一场急骤的风雨,急忙找到一个废弃了的窝棚躲避。这时候,整个森林变得昏天黑地,那叶丛被一阵阵的暴雨冲击着,被猛烈的山风摇撼着,发出了翻江倒海似的叫啸。我们在这种从未经历过的震慑一切的大自然的威力面前,着实有点仓皇失措。但林场的人告诉我说:“这是热带地区常有的骤雨,对尖峰岭林区尤其平常,一会就过去的。”果然,二三十分钟后,便风停雨歇。雨后的森林变得出奇的宁谧,到处弥漫着白蒙蒙的水气。原来,尖峰岭是海南岛西南部最高的山峦,从北面来的雨云至此被挡住,所以晴雨变幻较大;正因这个原故,不仅为此地的树木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山南面著名的莺歌海盐场创造了雨少晴多的好天气。
当我们爬上了独峰的分水岭,翻过山坳,眼前的景物,又使人迷惑惊奇。在一个四周环山的小盆地上,竟意外地出现一个瓦房排列、棚厂密布、清溪萦回的新村。村里炊烟缭绕,人声絮聒,鸡鸣鹅叫。这就是我们投宿和访问的天池林场中心居民点——天池新村。听场长说,这个山间盆地原来也是丛林密布的,初上山时人们就在林间架起树枝,过那风餐露宿的生活,迈开了向原始森林进军的第一步。两三年以后的今天,这里已成为一个一千多人居住的新村。新村里有工人宿舍、幼儿园、小学校、商店,有木材加工厂,有正在建设的水电站;新村里养了许多猪、牛、鸡、鸭,还开了池塘养了鱼;新村内外,不但到处种满了番薯、瓜菜,还种了满山坡的菠萝、南椰,大片的油棕、咖啡、剑麻等热带经济作物的树苗,已经培育出来了。显然,人们下决心在这座高山密林里建设一个美好的家园。


第3版()
专栏:

在困难面前
4月下旬,正是早稻插秧的时候,春雨倾盆,山洪爆发,湖南郴县东江市鲤鱼公社罗围大队的雷公坝被水冲垮了。可是,全大队二千零七十亩水田,有一千二百二十五亩就是靠这座水坝的水灌溉的。该怎么办?
大队党支部召开了一个紧急支委会,研究这个问题。会上,有的主张先插秧后修坝,有的主张先修坝后插秧。究竟怎样办呢?支部书记谢开庭一时也拿不定主意,他反复考虑着,最后豁然开朗了:“党一再教导我们,只要依靠群众,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吗?”他于是向全体支委提出建议:“我们还是先找群众商量商量,看群众的意见怎样?”
当天晚上,五个支委都到生产队去了。谢开庭到燕堂坳生产队召开了老农座谈会。老农邓中金在会上说:“人多力量大,只要我们合理安排劳力,大家鼓点劲,一只手是可以同时捉两条鱼的。”在座的许多人也都认为“秧要插,坝也要修,两件事情都要同时做好”。他们算了一下账,光他们这个生产队,只要调整一下劳力组合,从后勤中抽出曹清凤、李香香等六个妇女参加插秧,就可以腾出五个男劳力修水坝。其他支委到群众中问计以后,得出的结论,也和谢开庭在燕堂坳生产队得出的一样。这个队就决定插秧、修坝同时进行。
参加修坝的社员们,三天多时间就把一座二十六丈多长、丈多宽、丈把高的石坝修成了。插秧的社员也和修水坝的社员一样,热情高,进度快,在同一时间内许多田都适时插上了秧。(附图片)
启雄插图


第3版()
专栏:

布依族女支书
夏收夏种开始以后,贵州独山县荔波公社板结大队的党支部书记覃爱银(女,布依族)就和社员一起收种了。
社员告诉她:和运麦比较,割麦工分低了一些,而且割麦不分大坝小块、土地好坏、收割难易,工分一样多,也不合理。覃爱银听了这些意见,就亲自比较了割麦、运麦的工作量,觉得社员的意见是正确的。于是,建议队干部修订了割麦工分定额,社员们都感到满意。
夏收以后,紧接着要犁田耙田栽秧。覃爱银想起去年耙藤准备不足,影响犁耙进度,就到各生产队了解耙藤准备情况,发现多数耙藤勉强可用。她就帮助生产队订出搓耙藤的工分定额,三天内社员就给全大队每头犁田牛准备了两套新耙藤。
覃爱银对社员的生活也十分关心。前些天,下了一场大雨,军属蒙成星家的房子有点漏,她知道后,立即告诉生产队请人把房子修好了。社员们说:“支部书记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
覃爱银几年来就是这样认真工作着,她不仅贯彻执行了党的政策,而且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因此,她曾先后出席过省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