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18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工会配合行政改善职工生活
梧州炼油厂食堂工作和宿舍管理有改进
新华社南宁17日电 广西梧州炼油厂工会积极配合行政方面办好食堂,管好宿舍。
今年年初,这个厂职工们反映:有时下班后吃不到热菜;吃到的热菜又在蒸笼里蒸久了,没有味道。工会干部马上到厨房了解。开始时炊事员反映:四百多人开饭,才九个炊事员,不事先分好菜就忙不过来。但为啥不想办法解决呢?原来是部分炊事人员存在着“巧妇难做万人饭,众口难调”等不安心、怕麻烦的思想。针对这种情况,工会一方面加强对炊事人员的思想教育,使他们进一步认识到搞好职工生活对促进生产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合理安排时间,开饭前事先切好菜,备好炉火,配料、炒菜、分菜、递菜的人明确分工,做好准备,快下班时三只锅同时炒菜,做到现炒现吃。这样,职工们下班后就可以吃到热菜了。
为了加强食堂的民主管理,食堂又重新选举了伙食管理委员会,每周开会两次,专门研究伙食工作,审查公布账目。工会还协助食堂开展副食品生产活动,饲养猪和家禽,种植西红柿、茄子、豆角等细菜,改进职工的伙食。
有些职工星期天喜欢上街坐茶楼,但是工厂离市区远,往来不方便。工会便在食堂设了星期茶座,除供应茶点外,还有棋赛、演唱、猜灯谜等活动。
根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工会又配合行政全面调整了职工宿舍。经过调整,夜班工人住在一起,单身职工和有家属的职工分开住,有孩子的职工搬到楼下或平房居住,大家都感到比过去方便。同时,工会从厂里的生活服务站抽出专人,为单身宿舍早晚清扫,冲打开水等,使职工有更多的时间休息和学习。


第2版()
专栏:

炊事员树立光荣感加强责任心
职工主动关心和帮助炊事人员
南京电瓷厂抓紧思想教育工作办好食堂
新华社南京16日电 南京电瓷厂加强对炊事员教育,提高他们的光荣感和责任感,同时也教育职工关心炊事员的工作,协助炊事员把食堂办好。
这个厂三千多名职工和绝大部分家属,都在厂内食堂用膳。但是有些炊事员存在着“低人一等”的自卑感,不安心于炊事工作。另一方面,职工对炊事员遇到的困难体贴不够,批评多于表扬。今年以来,厂党委深入食堂,不断对炊事员进行了思想教育,并发动炊事员开展了怎样当好炊事员的讨论,制定优秀炊事员的标准。在讨论中,许多人自觉地对照优秀炊事员的标准,检查自己过去工作上的缺点,并提出了许多改进食堂工作的意见。会后,炊事员立即开展了工作竞赛。
在竞赛中,各食堂为了使职工们吃得满意,每周都排出菜谱,增加主食和副食花样。每逢星期假日,为了照顾职工回家或进城游览,食堂主动调整了开饭时间,使职工早出晚归可以吃到热菜热饭。夏天到了,他们每天打扫饭厅,一日三次揩台抹凳,还在保健人员的配合下,加强对蔬菜的检验,研究烧菜的方法,各食堂还改进了管理方法,做到了顿顿核算,日清月结。今年4月份在全厂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评比中,有十二名炊事员被评为厂一级的先进生产者。
这个厂也教育职工认识办好食堂人人有责,并定期向职工介绍食堂情况,组织职工经常与炊事员一起劳动,参与食堂管理工作,使大家体贴并主动帮助炊事员克服食堂工作上的一些困难。在开饭时怕炊事员忙不过来,职工们每天都有一部分人到食堂帮忙工作,以减轻炊事员的劳动强度和缩短职工们排队买饭的时间。今年以来,许多职工还利用休息时间,帮助炊事员制造和安装了切菜机、做馒头机等设备,为炊事员创造有利的工作条件。(附图片)
河北省井陉煤矿三矿食堂积极改进工作,更好地为生产工人服务。图为炊事员给井下工人送来了馅包  新华社记者 阎明摄


第2版()
专栏:

加速运农副产品进城 加速送工业产品下乡
贵州商业部门改进捎脚运输
贸易局等清理库存往农村调运日用商品
新华社贵阳16日电 贵州省商业部门积极开展捎脚运输,把大批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运进城市和工厂,并迅速把农具、农药、食盐、针织品等运到农村。
目前正是农村人民公社的生产大队、生产队和社员个人大量出售夏季农副产品的季节。为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在出售农副产品后对生产和生活资料的需要,商业部门组织了大批工业品供应农村。随着物资的供应和收购数量的增大,调运量也相应增加。
贵州省商业部门进一步开展捎脚运输,以保证物资的及时调运。他们对原有的一百多个捎脚运输站进行了整顿和充实。许多捎运站同各个车、船单位紧密联系,掌握车船动向,并根据物资的流向和流量,编制了捎运计划。最近,他们还根据火车联运线路,和汽车实行定点、定线运输的情况,及时改变了捎脚运输方法。
各捎运站为进一步作好捎运工作,还特别注意简化捎运手续和作好捎运前的准备。各捎运站都同当地短途运输队、人民公社取得联系,尽量把捎运物资运到公路沿线或水、陆码头,并包装好,填妥货票,挂上标签,做到货等车。有的捎运站还安排搬运力量,只要车、船一到,就立即装卸。目前,不少地区的捎运站,都能做到装一车货不超过半小时。
新华社贵阳16日电 贵州省商业部门调运大批日用工业品下乡,供应农村夏收以后需要。
为把夏令商品及时调到农村,商业部门除与轻工业部门联系,大力组织生产以外,并清理出大批适合农村需要的物资。如省商业厅贸易局,从现有库存中清查出来的日用百货、新棉织品、小五金等就有一千多吨。息烽县商业局也对所属的七个仓库进行了一次清理,增加了价值十一万多元适合农村销售的商品。
在调运日用工业品下乡以前,商业部门采取级级邀请农村基层商店的营业员或仓库管理员上门看货的办法,以保证所供应的商品适合当地需要。


第2版()
专栏:

·矿工服务站·
新华社阜新17日电 远离市区的阜新平安矿五坑办了七个服务站,为职工们修理自行车、拆旧翻新、修鞋、编织、制做炊具、理发、运煤等。
几个月来,这些服务站已经为矿工编织出一百九十多领炕席,翻新三百五十多件作业服,修好六百多辆自行车,制造了很多锅盖、菜板、凳子等。新工人冷习义、郑有明的家搬到坑口当天,服务站人员就送来了炕席、锅盖、煤炭等,他们感到很方便。
这些服务站的房子是矿上腾出来的几间办公室,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职工家属。


第2版()
专栏:

吴集公社自愿互利开展协作推动夏收
沂河河床的元麦在洪水到来之前全部收运上场
本报南京17日电 江苏省沭阳县吴集公社在夏收中,本着自愿互利和等价交换的原则,开展队与队之间的协作,保证了赶在洪水之前,把元麦全部收运上场。
吴集公社地处沂河下游,全社四万五千亩麦子有一万六千亩长在沂河河床里(大部分是早熟的元麦)。根据往年经验,沂河洪水常在麦熟期间下泄。为了赶在沂河发水以前收完这部分麦子,公社在积极帮助各大队、生产队妥善安排收麦劳动力的同时,又按需要组织了队与队之间的协作。
公社党委第一书记李从禹经过调查,发现凤沟、竹园和陈集等三个生产大队有四千五百亩元麦种在沂河河床里,要在三天内收运上场,缺少一千九百个劳动日和一百头耕牛。而史?、牌坊和潘庄等三个生产大队,在这期间劳力、牛力都有剩余。公社党委就组织有关大队互相协商,史?、牌坊和潘庄三个生产大队同意抽出七百个劳动力、三十辆大车和九十头耕牛,按照以工换工或收取现金等方式,支援凤沟、竹园、陈集等三个生产大队。
支援的生产大队派出人力、牛力前,又都经过和各生产队反复商量,做到既有利于被协作单位,又不影响各生产队正常生产。
公社党委由书记挂帅,成立指挥部,加强对协作工作的领导。前往支援的作业组,与被协作的生产队挂钩,订立合同,并把地块划到组,麦垅划给人,定出质量标准,按亩包工。
现在,凤沟、竹园和陈集等三个生产大队,已经提前一天半完成沂河河床元麦抢收任务,收割质量比往年好;史?、牌坊和潘庄等三个生产大队的生产,也搞得井井有条。


第2版()
专栏:

依靠广大社员克服去冬今春严重干旱
何楼公社夺得抗灾保麦斗争胜利
据新华社济南电 去秋遭受了特大水灾的山东菏泽市何楼公社的广大社员,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公社的优越性,经过奋力排水抢种、抗旱浇水、除治病虫害,终于减少了灾害对夏熟作物的不利影响,全社小麦平均单产略低于去年。六十七个生产大队中,有二十六个大队夏粮比去年稍有增产,其余四十一个大队有的平产,有的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
去年秋天,这个公社90%以上耕地被水淹没,绝大部分作物失收。为了弥补受灾损失,广大社员发愤图强,尽力多种、种好小麦。当时的麦田近半数积水,但是各生产队在公社统一领导下,采取就洼蓄水、挖沟排水和铲地松土等办法,排水晒垡,进行了栽种。水灾以后,种子工具不足,人力畜力又紧张,他们就本着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协作,受灾较轻的单位,支援受灾重的单位;同时,社办工业和商业部门也给予大力支援。经过社员齐心向水涝灾害进行斗争,全社共种了小麦九万七千多亩,占耕地面积的65%,面积比上年扩大。
在去冬今春干旱严重的情况下,他们又开展了抗旱保麦斗争。各生产队除充分利用坑、塘、井等现有水源外,还通力协作,拦河截流,修挖渠道,挖土井,打新井,掏旧井,经过种种努力,终于扩大灌溉面积一万多亩。同时,各生产队还开展了松土保墒活动,将麦田普遍耢、锄一至二遍,并对一部分缺肥的麦田和三类苗,追施了化肥和圈肥。在小麦拔节期间,又遭受了风灾、冻害,有三万零三百多亩发生了锈病和红蜘蛛。受害单位的干部和群众又想方设法,进行了多方面的防治。
何楼公社广大干部和群众在党的领导及国家支援下,顽强地抗御了几十年来所没有的各种自然灾害,终于夺得了较好的收成。


第2版()
专栏:

学苏大队民主制订制度管好夏粮
本报武汉17日电 湖北竹山县白庙人民公社学苏生产大队,发动群众,民主制订粮食管理制度,保证打好、管好粮食。学苏生产大队在夏粮收割前,就以生产队为单位,先后召开干部会、社员代表会、群众会,认真总结了过去粮食管理上的经验教训,分析了今年粮食管理工作新的特点。经过群众反复讨论,订出了以下制度和办法:第一,加强打场的管理。每个稻场选一个公正负责的社员专管打场入仓工作,做到打净、扬净、扫净,力争当天打、当天晒、当天过秤入库,防止抛撒浪费。同时固定一批专门打场的人,增加一些稻场,以加速脱粒进度,避免霉烂损失。第二,建立粮食保管制度,严格入仓出仓手续。粮食入仓时,由生产队和社员代表过秤验收。入仓后,每个仓库固定一个生产队长和两个社员代表负责保管。各个仓库还建立入库出库登记簿,健全出库批准手续。全大队十四个粮食仓库,在夏粮入仓之前,也都进行了修补和打扫,作好防潮、防鼠工作。


第2版()
专栏:

管好用好水利工程
湛江公社加强用水管理,做好栽插晚稻准备
本报南宁17日电 广西贵县武思江水利系统的湛江、木格等公社,原来都是著名的旱涝地区。由于兴修了水利,自流灌溉的水田面积一般达80%以上,保水田面积达70%以上。这里各公社的水利条件大体一样,但是水利在生产上所发挥的效果却不相同。比如,位于武思江水利系统上游的木格等公社的一些生产队,虽然水利条件比下游好,但是今年早稻田间管理期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旱涝现象;而位于中游的湛江公社却很少发生。
原因是农田水利条件改善以后,他们对待管水工作采取了不同的态度。木格等公社的某些干部认为库满渠通,不必再用专人看管,因此,有时田水多了不能及时排出,少了又不能及时灌注。加上今年早稻田间管理中期遭遇了几次连日暴雨,后期又遭天旱,因而引起了一些不应有的旱涝现象发生。
湛江公社则相反,公社党委在水利条件改善以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了管水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帮助各生产队挑选了成份好、责任心强、有管水经验的社员担任管水员。并根据多劳多得的原则,合理地制定了报酬。其次,健全管水机构,建立管护责任制。把支渠分段划给各所属大队管护,斗渠、农毛渠包给所属生产队负责。4月以来,全公社及时修理了崩塌、穿漏十八次处。第三,民主安排用水,保证及时灌溉。第四,建立定期检查评比制度,对管水工作做得好的及时提出表扬。
目前,湛江公社大小山塘、水库碧波荡漾,已为晚造用水作好了准备。武思江水利系统的其他公社也正在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管水工作。


第2版()
专栏:

竹园公社节约用水支援兄弟单位
本报昆明17日电 云南弥勒县竹园公社在抗旱栽插中,加强思想工作,全面合理安排用水,既使各生产队都能适时栽插,又节约用水支援了兄弟公社。
竹园公社主产粮食和甘蔗,水利条件较好。有五条渠道组成的灌溉网,灌溉着坝区九十三个生产队的三万多亩农田。干渠下游朋普公社的两万多亩土地也靠这些水源灌溉。今年由于前段时期干旱,水量蒸发较大,加上今年各队水稻面积扩大,用水增多,各生产队栽插水稻用水比较紧张,干渠下游的部分生产队和朋普公社有时几乎得不到用水。
公社党委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基础上,着重抓了用水的组织领导工作。公社吸收各用水大队的主任,组成水利委员会统一管水;各用水的大队并组成了配水管理小组,分沟分段分片调查研究,了解需水情况,和生产队建立密切联系,根据土地分布、沟道长短和作物需水情况,按规定时间放水。
为了保证上下游生产队都能按时栽插,这个公社还根据各干渠的水量,采取集中分段轮流灌溉;以水稻栽插用水为主,全面照顾;疏通干渠沟道,堵塞漏洞,减少渗漏等办法。
由于用水合理,各生产队都能按节令栽插。下游的朋普公社也有水栽秧。


第2版()
专栏:

端阳闹龙舟
珠江河面划手表演
新华社广州17日电 今天是端午节,广州珠江河面上举行了传统性的龙舟表演。
广州市今天清晨,在广州划船俱乐部附近的珠江河面上,就响起了锣声、鼓声,来自广州市各郊区和番禺、东莞、南海等县人民公社的龙舟相继来到了这里。参加表演的龙舟共有六十艘,有的长十多丈,最小的也有七丈。船上插着罗伞和写着“总路线万岁”、“大跃进万岁”、“人民公社万岁”等字样的彩旗。每条船上都有七、八十名以至一百多名健壮的划手,其中有不少是人民公社的生产能手和优秀社员。
下午二时半,高空上升起了绿色信号弹,龙舟表演开始了。六十艘龙舟由四艘飘扬着国旗、红旗的摩托艇为前导,分成两列开始了竞赛。在震天的锣鼓声、爆竹声中,划手们有节奏地摇动着几十对木桨,龙舟就像箭一样地破浪前进。这时,珠江两岸和海珠桥上以至所有建筑物的凉台上,都密密麻麻地挤满了观众。龙舟经过的时候,观众们都热烈地鼓掌或燃放爆竹欢迎。
邕江之上船舢竞渡
据新华社南宁17日电 广西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各族人民,今天举行了龙舟、舢舨竞渡比赛,欢度端午佳节。
午后,人们熙熙攘攘涌向六角亭附近邕江岸边。这里彩旗迎风招展,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江面上,十几条龙船、舢舨一字排开。一声炮响,女子队五条龙船齐头并发,船上鼓声雷动,女桡手们个个精神抖擞,天蓝色、米黄色的船桨伴着锣鼓的节奏上下翻飞,拍打得江水银波滚滚。不久,男子队的八艘龙舟竞赛开始。船上的锣鼓声、呐喊声和观众的欢迎声汇合成雄壮的乐曲。
今天参加比赛的四百四十一名运动员中,除了造船、航运部门的工人外,还有学生和街道居民。去年刚从印度尼西亚归国的华侨也参加了比赛。


第2版()
专栏:

徂徕大队所见
赵昌春
在繁忙的夏收夏种季节里,我来到山东革命老根据地泰安市徂徕公社徂徕大队。以下几件“小事”是我亲自看到的。
人人有草帽
这个大队下地干活的社员们,每人都有一顶草帽。我看到社员们戴的草帽都一样,不由得向党支部书记问了一句:“你们从哪里买来这么多新草帽?”他笑了笑说:“都是我们队里自己动手做的呀!”
今年农历正月,在进行春耕生产准备时,干部就调查了社员需要草帽的情况,全队共需增添三百多顶草帽。买吧,需要花钱,还不一定能按时买齐。因此,队里决定利用现有的原料自己动手做。起初没有人会编,队里就从外边请两个人当师傅教社员学着编。仅一个多月工夫,全队就做好了三百五十多顶草帽。
预防疾病
社员夏天干活出汗多,必须有充足的饮水。大队为了让社员不喝生水,便确定各生产队都设专人烧开水。在远山干活时,就带着锅在田头烧水。有的队还做绿豆汤。
同时,大队还请公社派了两个医生,加上队里的一个练习生,建立了一个诊疗所。医生们经常巡回田间或登门防治疾病。大队为了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麦收前就买了一百二十包仁丹、二十盒清凉油发给生产队或社员个人用。并用当地产的中药材银花烧水喝,以防中暑。
新来的修鞋匠
徂徕大队在徂徕山的西北角上,五个生产队都分布在周围的万山丛中。社员们上山干活,穿鞋“跟吃鞋一样”费,一双新布鞋,不打掌子,几天就磨透了。大队长张学安听社员反映“下山赶集修鞋,既误工,又影响休息。”经过和队干部商量,就从别处请了一名鞋匠来补鞋。
修鞋匠就在大队办公室的门口摆开了摊子。社员们上山干活捎带着就可以把要修的鞋交来或取回,不用再下山赶集去修了。全大队四百多劳力,一半以上到这里修鞋,全年起码可省出六百多个工。社员们欢喜地说:“干部真会给俺操心!”
(附图片)
启 雄 插图


第2版()
专栏:

将军菜圃
5月15日,某军事学校生产评比组来到李光辉少将的小菜圃里。只见一片绿油油的菜地,长着黄瓜、番茄、扁豆和南瓜,还有一些挺拔劲立的玉米。大家不禁啧啧称赞:“将军菜圃真出色!”
将军参加革命三十多年,一直没有放松过生产。他常说:“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部队,人民军队不仅会打仗,而且会生产。”远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敌后领导一支部队与敌伪斗争时,战斗到那里,生产到那里。建国以后,将军仍坚持业余生产。他一到这个学校,就和全校学员、干部一道披荆斩棘,开荒拓土,清除了学校周围的残垣败壁,建成一座美丽的校园。同时,利用教学、操练之余,在校内挖塘蓄水,翻土整地,发展副业生产。将军的菜圃,就是那时诞生的。他经常在业余时间,殷勤地莳弄瓜菜。去年他不仅收获了蔬菜,还收了一部分花生。有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想吃香菜,一时买不到。将军知道了,便送给他们许多。
将军菜圃成了他教育后代热爱劳动的园地。每逢假日,孩子们放学回家,他总要给孩子们分配点适当的生产任务,完成得好的还给予表扬。将军常在家庭会议上教育自己的子女:“我们是劳动人民出身。忘记劳动就是忘本。”


第2版()
专栏:

“饿羊岗”上菜花香
饿羊岗,是浙江舟山桃花岛伸向海洋中的一条小山岗,岩石遍地,长年不见青。饿羊岗的名字,就是表示羊在这里也没草吃的意思。
现在,饿羊岗变了。解放军战士一进桃花岛就动手开发饿羊岗。他们撬去山岗上一块块大石墩和石块,又从山下挑来大批泥土和河泥填上,种上各种蔬菜瓜果。寸草不长的饿羊岗变成了一块瓜园接着一块菜圃的岛上绿洲,长满了肥嫩的青菜、白菜、大头菜等,南瓜、西瓜也长得藤粗蔓长。去年,饿羊岗献给战士们八万斤蔬菜。今年,夏季蔬菜又获得了丰收。战士们用勤劳的双手在秃山石岭上自种蔬菜,已经达到自给有余了。


第2版()
专栏:

南泥湾老战士
解放军山东部队某部政委伍衡阳上校,在自己居住的一排平房前面不大的院落里,利用业余时间种了十多畦大小不等的菜地。这些菜地整理得垅顺土平,里面种植的小白菜、西红柿、茄子……生长得十分旺盛,墙根屋角还种植着许多南瓜、冬瓜、丝瓜、向日葵,真是“寸土不闲”。
伍衡阳上校是1935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今年四十多岁了。抗日战争时期,他是三五九旅七一九团的组织股长,参加过著名的南泥湾大生产运动。那时他就是一个出色的劳动能手,一天能开荒一亩三、四分。自那以后近二十年来,他一直保持着“南泥湾”精神,只要条件许可,总在住房前后左右,自种一些蔬菜。
伍衡阳上校平日很注意培养官兵的劳动习惯。他常说,我们是劳动人民的子弟,时刻要关心生产,参加生产。去年深秋,有一次,他从兗州乘火车回济宁,忽然发现铁路旁的河沟里生长着许多水草。他马上想起了部队养猪欠缺饲料的问题。他想,“这些水草不正是喂猪的好饲料吗?”回到机关后,他就跑到市郊河沟里去寻找这样的水草,并且带领官兵们一道去打捞。秋天的河水,凉飕飕的,他把外衣一脱,首先跳进齐腰的水里。在他的带动下,几十名官兵一起动手,一周内打捞的水草,解决了一冬的猪饲料问题。
今年春天,伍衡阳上校领导部队展开以种菜为主的春季生产活动。营区周围碎石、破砖、烂瓦很多,开垦出一点菜地着实不易。但伍衡阳上校对官兵们说:这比南泥湾生产初期,同志们餐风宿露坚持生产的条件好得多。在他的影响下,各部门官兵早起晚眠,拣石开地,并拾粪增肥,改良土壤。官兵们的辛勤劳动取得了很大成绩。现在,营区里一片瓜菜香。他们收获的蔬菜除自给外还有剩余的。


第2版()
专栏:

“三人友谊薯”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天,驻浙江解放军某连副班长薛春安和上士张家寿,到政委汪德修家里去玩。快到政委家里的时候,只见政委正在菜园里种番薯。政委头发已经花白了。他挑起两桶肥料走起来还是那么轻松。副班长薛春安走上前去,抢着要挑。政委说:“怎么,你怕我挑不动吗?南泥湾下来的人,现在还行。”薛春安和张家寿一面动手帮助政委种番薯,一面说:“政委,你讲个南泥湾闹生产的故事我们听听吧。”政委笑了笑说:“好,我们边种边讲吧。”
政委一边种,一边讲起当年在南泥湾生产的情景。他讲到毛主席提出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讲到战士们一手拿枪一手拿锄变荒山为良田的战斗,又讲到了秋天的丰收……。两个战士听得出了神,干得也特别有劲,不一会就划好了畦,开好了坑,上足了基肥,种上了番薯。当薛春安和张家寿告别回连的时候,政委说:“你们今天来帮助种番薯,秋后收了大番薯,你们再来作客。”停了停又补充说:“呵,这番薯是我们三人合种的,就叫它‘三人友谊薯’吧!”说着,他在地头上插了一块牌子,上面写上五个大字:“三人友谊薯”。  (新华社)


第2版()
专栏:

延安军分区的炊事员正在把官兵们自己生产的猪肉、蔬菜晒成肉干和干菜  新华社记者 安克仁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