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6月13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聘请老农指导 边做边学 做什么学什么
胜利大队热情帮助回乡青年学技术
据新华社重庆电 四川巴县铜罐驿人民公社胜利生产大队采取多种形式,帮助初回农业生产战线的知识青年学习农业技术,尽快地熟悉农业生产。
今春以来,胜利大队有五十九名知识青年回到农业生产战线。这批青年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积极热情,是生产上的一支新生力量。可是他们还缺乏生产知识,不熟悉农业技术;开始的时候对农村生活也不习惯。这个大队的党支部一面热情帮助这批知识青年安排好生活,一面召开干部会、老农会,发动大家关心回乡知识青年学习生产技术,并且把帮助他们学好生产技术的具体组织工作交给团支部负责作好。
大队的团支部,以生产队为单位,把回乡知识青年组成十个技术学习小组,每个组都聘请几位经验丰富的老农担任指导。技术学习小组除经常请老农传授生产经验外,着重采取了边做边学、做啥学啥的办法。集体进行的农活,如栽秧子,就在下田、起坎时上课。下田以前,先由老农讲解怎样拿秧把、分秧、插秧,以及窝距行距的规格要求;栽秧时,由一个老手带一个新手,边栽边指点;栽完一块田,立即检查质量,及时总结提高。一个人单独进行的农活,如犁田、耙田,就由老农分工带领,包教保学。
生产队在划分作业组时,还注意将这些知识青年和老农合理搭配,并且注意发挥父教子、兄带弟、亲帮友的积极性。老农王炳清带了张万富、杨宗福两个徒弟,不管做什么活路,他总是把两个青年喊在一路,细心教,耐心讲。犁田时,他先让两个青年学牵牛、搭田坎,边看边教,然后换过来由徒弟架牛、犁田,他搭田坎,看到不对的地方就及时纠正。这样几次反复指点,两个青年很快就学会了犁田。
这个大队还帮助回到农业战线的知识青年建立了十个农作物种植试验小组,给每个小组配备了两三个老农作技术指导,让他们进行种植试验,更好地把过去学到的一些知识和生产实践结合起来。现在,他们已经种植了水稻、甘薯、高粱、玉米等十九亩试验田。通过这些试验研究活动,丰富了回乡青年的生产技术知识。
这个大队还帮助这些知识青年收集老农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并将有关全年二十四个节令,以及每个节令中应进行的主要农事活动的知识编印成册,给知识青年学习,使他们从中获得丰富的技术知识。
为了鼓励回乡知识青年钻研农业技术,大队团支部还在他们中组织了“尊重老农民、虚心学技术”的竞赛活动,一月评比一次。4月份评比时,有十一个回乡知识青年受到表扬,5月份评比中,受到表扬的增加到二十三人。到目前止,全大队五十九个回乡知识青年已初步掌握犁田、耙田、下种、栽秧、播麦等一项到几项农业技术,和一些关于农作物品种性能、如何掌握农事季节等农业知识。


第6版()
专栏:浙江通讯

椒江畔的两姐妹
中共黄岩县委通讯组
椒江又涨潮了,汹涌的潮水呼啸着从海口涌进来,潮位在不断地升高。
潮位台旁边的码头上,有位年轻的姑娘斜倚着栏杆。习习的海风,吹拂着她的短发。你以为她在欣赏江景吗?不是,她在聚精会神地看着潮位尺。当她看到这天潮位又与原来预测的相符时,脸上不禁露出了微笑。这位姑娘,就是浙江黄岩县海门海洋水文气象站的观察员、共产党员张华芳同志。
海门海洋水文气象站是1959年建立的。那一年,张华芳和项凤妹两个年仅二十左右的姑娘,经过半年的水文气象专门知识学习,被分配到海门站来工作。海门是个有三万多人口的市镇,是浙江中部沿海的著名港口,素有“椒江口的小上海”之称。江畔工厂林立,江上渔船、商船密集,郊区是广阔的稻田和棉田。气象站一建立,工业、农业、渔业和交通运输业各部门,就对气象工作提出了要求——要求她们及时准确地预报天气和潮位变化。这对两个书本知识既不多、实际经验更缺乏的年轻姑娘来说,确实是困难重重的。但是,她们边做边学,顽强地迎战困难。
1959年10月间,随着港口吞吐量的日益增长,海门港动工增建一个新型的大码头。由于没有比较长期的潮位预报,施工中不能准确地掌握潮位,影响了工程进展。因此,工程管理部门要求气象站作一个期间比较准确的海门港潮位补充订正预报。
“这个工作我们能做吗?”“国家建设需要我们做这个工作,难道我们能在困难面前退缩吗?只要依靠党委,依靠群众,困难是能够克服的。”两个姑娘在气象站里商量了一阵,就大胆地干了起来。项凤妹在站里认真观察记录;张华芳进城搜集有关潮水的资料,又到渔业队去开座谈会,向老渔民请教。在座谈会上,张华芳好像闯进了海洋气象知识的宝库,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东西。她请这些“老师”抽空到站里来,共同商量补充订正潮位预报。一天,张华芳和“老师”周妙根一起观测天空,周妙根说:“海口白茫茫,有风花出现,下午风向要转,恐怕有六到七级风。”果然,周妙根说的话很灵验。在党委支持和“老师”帮助下,两个姑娘只花七天时间,就编成了两个月的海门港潮位预报。
“灾难性天气和危险性水位好比老虎,决不能让老虎在我们的预报中逃过。”这两位姑娘经常这样策励自己。去年8月7日,传来了八号台风警报。她们根据风力、降雨量和大水潮等各方面的情况分析,预测出9日晚上的最高潮位将超过警戒潮位三十到四十公分。这是近十年来未曾有过的高潮位。她们一面马上把这个危险潮位报告党委和各单位,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一面加倍小心地进行观测。9日夜,台风怒吼,暴雨倾盆,张华芳独自顶着风,冒着雨,捏着一支手电筒,艰难地来到江边。通往潮位台的码头已被江水淹没了,只露着两边的栏杆,巨浪前挤后拥,在江面上呼啸。凭经验,她知道码头上的铺板,已被江水冲走,便扶着栏杆。双脚沿着码头的架子,一步一步地探索着前进。潮位台离江岸有一百多米,走过这一段距离是多么艰难啊!狂风刮得她直不起腰,暴雨打得她睁不开眼睛,整个码头都在水里晃动。她如果偶一失手,就会被巨浪吞没。但是,她脑子里没有想到个人的危险,她着急的是如何最准确地观察潮位,及时地将潮位情况报告出去,保证海门三万多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夜深了,风雨越来越大,潮位越涨越高。张华芳半身浸在江水里,紧紧抱住潮位台旁边的码头栏杆柱,一面看着潮位尺,一面回头望望岸上。透过密密的雨帘,她看到许多手电筒的光芒在江边闪动,知道党委领导同志正领导着群众与江水搏斗。这时,一支手电筒的光芒,从江边向潮位台的方向移来。是谁呀?她立即大声喊叫:“不要过来呀!码头板冲走了,这里很危险!”可是,那个捏着手电筒的人仍然扶着栏杆,一步一步的走到她的身边。她仔细一看,是党委副书记曹定祥。
“怎么样?你顶得住吗?江水还要上涨?”曹定祥关心地问。
“我在这里没有问题,潮水看样子也快要下降了。”张华芳回答说:“岸上有没有受到损失?”
“由于你们预报及时准确,准备工作做得早,江堤已经加高加固,船只避进了内江,危险地带的仓库物资都已搬移,基本没有遭到损失。”曹定祥同志满意地说:“你们这一功可不小啊!”
听到岸上没有受到损失,张华芳心头一块石头落了地,就催曹书记快些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可是曹书记不肯走,他要看着江水下降了才肯离开。
天明了,潮水降到警戒线以下。张华芳在水里浸了一夜,拖着寒冷和疲乏的身子回到站里。这时,数夜坚持在站里工作的项凤妹,眼珠熬得发红,喉咙也沙哑了。她等张华芳换了衣服,便将一包饼和一杯热糖茶送到华芳手里。
“你几时买的这些东西?”张华芳看了一眼便问。
“是党委刚才派人送来的。”项凤妹哑着喉咙说:“党委不但送来了饼,还特地送来红糖,给你解湿。”
张华芳听了感动得说不出话来。她匆匆吃过饼和糖茶,浑身增添了力量,继续投入工作。(附图片)
苗地插图


第6版()
专栏:

浙江辽宁四川河北邯郸等产棉区因地因苗制宜采取措施
加强管理 力争棉苗全又壮
本报杭州12日电 浙江棉区各公社,积极防治病虫害,同时加强补苗、保苗等培育管理工作。
最近,不少公社棉苗发生病虫害,炭疽病和地老虎、蜗牛、毛辣虫等病虫害危害着棉花的生长。棉区的公社、大队和生产队采用人工捕捉和药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早防、早治。主要棉区萧山县各公社在棉花播种后,采取了谁育苗、谁管理的责任制,加强对病虫害等苗期管理工作。慈溪县发动三万多人采用人工捕捉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在棉地里围歼防治,到5月28日止,防治的面积已达二十二万九千多亩,并有二十五万多亩棉地进行了补苗,十三万亩追施了苗肥。
本报沈阳12日电 辽宁省产棉区许多人民公社积极加强田间管理,力争苗全、苗壮、苗旺。
今年辽宁播种了约一百八十多万亩棉花。当前棉田管理的首要工作是查田补苗,浇水施肥。为了准备好追肥,营口县掀起积肥高潮。有一部分生产队还采取边积边追的办法,使缺粪的棉田得到了补救。
各棉区对防治病虫害也做了准备。全省为害棉花最大的虫害是红蜘蛛。去年红蜘蛛为害较严重的北镇县,今年提早下手防治,全县已下拨各种农药三十四万斤,同时发动农民利用野生植物造出大批有效的土农药。
产棉区的许多公社和生产大队在加强田间管理过程中,还注意贯彻党的政策,建立田间责任制,鼓励棉农早管、细管、连续管、一管到底。
本报成都12日电 四川省主要棉花产区建立棉田管理责任制,及时加强棉田苗期管理工作。
盛产棉花的简阳县各人民公社完成棉花种植计划后,立即对全县五十多万亩棉田推行了田间管理小包工责任制,将管理任务分片、分段落实到了作业组或户。现在大部分棉田都进行了一次除虫、追肥。射洪县广兴公社出动了二千多人,几天中就给全部棉田分别进行了补窝、匀苗、灭虫、除草追肥等管理工作。仁寿县太平公社各生产队,已有90%的棉田完成了第一次中耕和追肥,全社一万多亩棉苗生长较好。
本报天津12日电 河北省邯郸地区,现在正积极加强以保全苗、保苗壮为中心的棉田管理工作。
在棉田管理工作中,各地都强调了因苗因地定措施。集中产棉的成安县许多生产队,都召开了老农座谈会,总结了过去抗旱保苗的经验。现在全县三十多万亩棉田的移栽补种工作已经结束。并且普锄一遍。
为了扩大棉田浇灌面积,有关部门还调拨了电动机、柴油、润滑油等,并帮助县社工业制造修配了大批水车的水斗、链子和辘辘、井绳等提水工具,扩大了棉田保浇面积。


第6版()
专栏:

贵定县和宜良县九乡公社
适时移栽烤烟
本报贵阳12日电盛产烤烟的贵州贵定县各人民公社,在抓紧粮食作物收种的同时,适时移栽烤烟。现在,全县已移栽烤烟三千多亩,栽种质量良好。
今年,贵定县各公社的生产大队在制订粮食生产计划的同时,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安排的方针,因地制宜地安排了烤烟生产,并适时进行了烤烟的育苗、翻地、整厢和烟苗移栽等工作。
在移栽烤烟中,一些生产队之间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调剂烟苗。谷脚公社有十二个生产队烟苗已到移栽期,但地里的夏收作物未成熟,而另外有三个生产队烟厢已整好,可是烟苗还不适合移栽。这些队就互相调剂了十一万四千多株烟苗,保证了移栽烤烟不违农时。
本报昆明12日电 云南省宜良县九乡公社抢节令抗旱移栽烤烟。到5月底,全社已栽烤烟九百多亩,有九个生产大队已完成了移栽任务。
九乡公社由于前段时期没有下雨,移栽烤烟受到很大影响。公社党委发动群众总结往年抗旱栽烟的经验,树立人定胜天的思想;细算活计账、节令账、增产账,发动大家抗旱栽烟。
在移栽烤烟中,公社、大队干部都深入到各生产队具体帮助解决各种问题。在没有水的地方,就发动群众找水源、打井取水,全社先后打井二百一十多眼,保证了栽烟用水。部分生产队烟苗不足,就根据等价互利原则,组织多秧的和缺秧的互相调剂。各生产队还组织牛车突击运送种烟用肥,有的还利用麦秸和菜籽秸给烤烟地熏了垡,以保证种植质量。


第6版()
专栏:

实地看 具体帮 改进棉田管理
运城组织植棉能手传授经验
据新华社太原12日电 山西运城县,最近抽调五名植棉能手和八名农业科学技术人员组成了五个小组,深入十四个公社,检查棉田管理情况;并本着既看又帮的精神,交流了先进技术经验,从而改进了这些地区的棉田管理工作。
这个县组织的五个棉田管理检查小组,先后检查了一百三十八个生产队的棉田。全国著名的植棉模范曲耀离,在北相公社任留生产大队检查中,发现有一千八百多亩棉田程度不同地缺苗断垅,他就和社员们商量补苗的办法,介绍了他的经验。社员们接受了他的经验,积极地进行查苗补苗工作。车盘公社丘家坡生产队,遭受暴风雨袭击的三百多亩棉苗中,有一百多亩只剩了光秆,生产队决定改种晚秋作物。经植棉能手王运升带领的检查小组检查后,发现棉苗根系很好,还有再生能力。他们就建议采取深中耕、快追肥的办法,提高地温,促进棉苗真叶发育。生产队当天下午就组织了三十多个妇女劳力,进行了中耕,每亩追施了化肥十斤。五天以后,嫩绿的棉叶就生长出来了。社员们感激地说:“这办法就是好,省了工,保了苗。”
检查小组的植棉能手们,还对棉田适时中耕,根据土质巧锄、合理密植、防治病虫害、混合施肥等问题,向社员们广泛地传授了自己的技术经验。植棉模范曲耀离把他多年来在中性水地和旱薄地中定苗和操作的经验,向北相公社西曲马生产队的社员介绍后,社员们立即改变了过去不论水地旱地,一律留三千多株苗的旧习惯。冯村、安邑等公社的棉田,每年发生蓟马和盲椿象等虫害。有丰富治虫经验的靳农珍,就向这些地区的社员们介绍了用“一○五九”农药涂茎和把“六六六”粉撒在棉苗生长点上的混合防治办法。冯村公社三天就防治了棉田虫害一千五百多亩。
目前,这些公社由于学习了先进技术经验,解决了生产中的关键问题,社员管理棉田的积极性更高。全县已查苗补苗一万五千亩,中耕松土八万亩,防治虫害五千亩,间苗定苗五万亩,追肥五千亩,促进了棉苗生长。(附图片)
陕西渭南县城关人民公社著名的植棉能手张秋香、薛俊秀,积极传授经验,加强棉花的培育管理工作,力争棉花增产。
图为张秋香(右)在给社员们讲解棉花间苗、定苗的经验。 新华社记者 阎槐龄摄


第6版()
专栏:

改进栽培方法 抗御自然灾害
平邑银花取得较好收成
据新华社济南12日电盛产中药银花的山东平邑县,广大社员在党的领导和国家扶持下,抗御了几十年来未有的旱、风、虫等自然灾害,今年仍然取得了总产三十七万斤的较好收成。
平邑县的银花,平常年产五十万斤左右,约占全国总产量的50%,质量好,畅销国内外。解放前,由于反动统治者的摧残和破坏,银花产量极低。解放后,特别是公社化以后,由于党加强了领导,国家在资金、农药机械、社员生活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和支援,并在银花集中产地设立了十四个药材单位,加强了生产技术指导,因而大大提高了广大社员的积极性。最近三年银花产量达一百九十五万斤,年产量比1949年增长了三倍以上。在栽培技术方面,也有改进。过去银花一向是插条、分墩繁殖,一年栽培一季。现在经过精心培育,揭开了银花不结种的秘密,开始用种籽繁殖,一年三季种植;在采摘方面,也改变了“有花就采,无花则罢”的做法,实行了松土、培土、除虫、锄草、追肥、浇水等措施,保证了银花增产。
目前,广大社员正在积极向国家出售银花。县药材部门为了便利群众交售,已在重点产区设立了二十四个收购点,组织六十余人深入山区,以质论价进行收购。


第6版()
专栏:

沁水县利用农隙采集野生药材
德封县武垄公社开剥桂皮
本报讯 山西沁水县利用农事空闲组织社员采集野生药材。下川、中村等四个公社采取壮劳力上山、一般劳力在附近山地刨挖、放牧工结合放牧刨药等办法采集了大量药材。据不完全统计,全县已采回菖蒲、苍术、柴胡等十万多斤。
本报讯 盛产桂皮的广东德封县武垄公社,发动广大社员上山开剥桂皮。到5月中旬的十多天内,各大队剥下桂皮二十一万一千八百五十斤,超额完成了原定计划。


第6版()
专栏:

帮助队里多种麻
赵永森
这是在北京郊区昌平县南邵人民公社官高生产队发生的事情。
有十来天了,社员杨秉利总像心里有什么事儿似的,早晨别人没起他就扛起锄头走了。晚上,谁也见不着他。有些社员就说:“秉利没别的事儿,准是刨十边地去了。”
一天早上,生产队长杨玉金下地检查生产,路过村南的渡槽上,看见杨秉利光着大膀子使劲地刨地呢!他就问了一声:“秉利,种的什么庄稼?”“种的青麻!”杨玉金一听是青麻,就站住了。一瞧,种了快有一亩多地。他有点奇怪地问:“种这么多青麻,干什么?”秉利擦了擦汗说:“你那天不是讲三包一奖落实了,要开展超包产运动,还要节省开支吗?我回家以后,忽的想起咱队上今年庄稼长得好,到大秋的时候,大车、驴驮都要用大绳子,拉套用套股,离了麻绳怎能行!这麻绳都要靠队上花钱买,那得花多少钱!刚好前几天我父亲提起这条沟底是老河道,要种麻可是个好地方。我一想起他老人家的话,就赶紧来刨这沟底,把它种上麻,秋天咱们就有新绳使了!”队长一听就笑了,说:“原来你是为队上种的呀!我还以为你自己开的十边地呢!”“十边地也种上了。可是我总这样想:大河没水小河干。队上的事情搞不好,光靠自己开点十边地也不顶事,要紧的是先搞好队上的生产。”他停了一会儿又热情地提议:“队长,咱把这条沟全部开了它,都种上麻!”杨玉金点了点头说:“好!”
饭后,队长和两个社员带上一套牲畜,一口气就开了一亩多。第二天来了二十多人,两天工夫,三亩多地都种上了青麻。
现在,青麻已经长到七八寸高,秆粗叶茂,大家路过这块新麻地的时候都称赞说:“秋天收六百斤麻没问题。省了队里的开支,秉利这个主意真是好。”


第6版()
专栏:

四川主要产麻区的温江县永兴人民公社大光大队第三生产队的社员,在适时精收大麻
新华社记者 陈捷摄


第6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社员冒雨搓菜籽
上海市郊上海县纪王公社大桥生产大队南卫生产队的几十亩油菜刚割倒,天就下起雨来,一连几天不停,干部和社员都很焦急,生产队召开了干部紧急会议,商量对策。第二作业小组组长王菊弟开好会刚到家,几个社员就朝她家赶来。领头的王华珍急匆匆地说:“阿菊,菜籽不能再在田里耽搁辰光,我们几个想拿着竹匾到田头去搓,你看好不好?”王菊弟一听兴奋地说:“好妈妈,你们想得真周到,刚才队里开紧急会也决定这么做,我们这就动手吧!”于是,王菊弟领着全组社员,拿了工具,迎着大风雨,就朝田头奔去。
雨越下越大,人们浑身都湿透了,但谁也不理会。社员们将油菜萁轻轻捧到匾里,用双手搓;将粘在萁上的菜籽用竹棒轻轻敲落,生怕菜籽溅到匾外去;搓下的荚子壳也筛了又筛。社员钱阿妹接连筛了四五遍。看看每荚仍有两三粒籽粘在荚子壳里,就干脆将荚子壳装进麻袋,背回家晾干再筛。
经过一场紧张的劳动,大片的油菜籽终于收好了,社员们这才兴高采烈地回家休息。(附图片)
建新 插图


第6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割麦更重要
5月23日,是一个大好晴天。江西丰城县尚庄公社后港大队的女社员徐海秀,起得特别早,拿着镰刀、扁担,走进了麦收的行列。
“海秀嫂!你忘记了吗?今天是你的假日呀!为什么不在家休息呢?”一个女社员高声地说着。
“不!休息,现在不是时候!”海秀嫂一本正经地回答着:“麦子到了应该收割的时候,晚一天就会丢穗掉粒,丰产不能丰收。休假是个人的事情,改日也行。”
麦收的行列很快地到了村背垅,二十多个社员摆开了阵势,开镰割麦了。海秀嫂眼尖手快,不停不歇地干,哪怕是一个掉头麦穗,也要拾起来。
这一天,她连割带挑,共收三百一十捆麦子,超过了二百四十捆的定额。


第6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老保管 管得宽
湖北武昌县山河公社锦绣大队第九生产队麦收刚刚开始,祁树生老爹就有事无事都到田边、场头转一转,忙个不停了。这天他转到队里堆放蚕豆角的场地上,看到蚕豆秸下面有什么在动弹,以为是谁家调皮的孩子在打闹。可是走近一看,“吆喝”一声,窜出两头小猪来,一面跑,一面还津津有味地嚼着什么。祁三爹蹲在地上扒开一看,嘿,豆秸里面还留着一些没打净的蚕豆哩!他就一面邀了三位刚巧闲着的老婆婆到豆秸堆里摘蚕豆;一面匆匆赶去报告队长,队长又安排了一些人把豆秸复摘了一遍,结果摘了一大箩筐蚕豆。
祁三爹是这个队的保管员,专门负责管队里的仓库,可是他不但管好份内的事,也热心地管份外的事。社员们常常尊敬地议论他:“我们的这位老保管,事情可管得宽哩!”(附图片)
建新 插图


第6版()
专栏:在我们公社里

队长摸黑扫麦粒
天色渐渐地暗下来了。江苏如东县潮桥公社第四大队第五生产队的社员们,打完了二十五亩麦子,整理好场头,都愉快地回家了,只有队长张一山还在场上。霎时间,天上浓云密布,老张看看粮堆底脚边还没扫干净,场边也还有散落的麦粒,要是来一场雨,准会冲走。本来他打算喊大伙来突击一下,但是又想,社员们忙了一天也该休息了,这些活一个人也干得了。于是就独自动手干起来。不多一会,就扫了满满两畚箕麦子,草苫也盖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