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5月6日人民日报 第7版

第7版()
专栏:

提高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水平
郭耀挺
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中数量最大的一支队伍。他们工作和生活在基层单位,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是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枢纽。加强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培养教育,迅速地提高他们的水平,是当前党的干部工作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任务。这一项工作做好了,对于进一步贯彻党和国家对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更加巩固农村人民公社,加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自从我国农村实现人民公社化以来,农村的情况起了很大的变化,原来规模较小、集体化程度较低和性质单一的农业合作社,变成了规模较大的、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干部所担负的责任更加重大了,党和国家对他们的要求也更高了。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每一个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都需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既要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高度的革命热情,也要有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的能力;既要懂得农业生产,善于领导农业生产,也要善于组织和安排群众的生活。只有这样,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交给的工作。
几年来,广大的农村人民公社干部,在党和国家的培养教育下,经过自己的工作实践和努力学习,思想政治水平和工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高。他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坚决地执行党的政策,密切地联系群众,熟悉农业生产,也有管理群众生活的经验。这是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地取得伟大胜利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志、特别是近几年来提拔的一些新干部的政治水平、经济理论水平和对实际工作的分析理解水平,都是不高的。“他们对于党和政府的基本政策缺乏认识,对于党所反复宣传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制的区别,以队为基础的人民公社的三级所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缺乏足够的了解。”(中国共产党八届九中全会公报)有些人在工作中,缺乏民主作风,不会走群众路线,遇事不进行调查研究,不同群众商量,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比较简单。也有一些人,既不懂农业生产,也不会组织和安排群众的集体生活。显然,这种情况是与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不相适应的。
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除了客观的原因以外,从主观上来说,最主要的是,近几年来形势发展很快,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紧张,而有些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放松了对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培养和教育。他们对干部使用多,教育少,甚至只使用,不教育,只管干部的工作,而不过问干部的学习,只给干部部署工作任务,而不交代政策,不教育干部用正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去完成任务。从农村人民公社干部本身来说,主要是一些同志仍然对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和政治理论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调查研究、总结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往往强调工作忙,不很好地学习,不注意总结工作经验。这样,这些同志的思想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也就很难提高,在工作中发生一些问题也就很难避免。
这就说明,为要提高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水平,一方面,县以上的领导机关对这个问题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采取各种有效的办法,加强对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培养教育;另一方面,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也必须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养成遇事调查研究、经常总结工作的良好作风。
对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教育,从当前情况来看,最根本的,也是最迫切需要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教育,党的方针、政策的教育,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教育,农业生产基本知识的教育。要用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把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武装起来,使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学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要使他们全面地领会党的总路线和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农村经济的基本政策,真正懂得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区别,始终坚持不断革命论和革命发展阶段论的统一,把对干部和群众进行共产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的宣传同在现阶段实行社会主义政策的实践区别开来;懂得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区别;而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根据我国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思想觉悟水平,又应划分生产大队基本所有制和公社基本所有制两个阶段;懂得共产主义和平均主义的区别,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的最高理想,它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但这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可能,而平均主义则只是小资产阶级的幻想,是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的;懂得农村人民公社在一个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社会主义的集体经济组织,以生产大队所有制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因而要注意维护和巩固生产大队的所有制,要明确划分公社各级的权限;懂得在社会主义阶段实行等价交换、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对于正确处理公社内部的各种关系,调动社员群众的积极性的重大意义。要使他们了解正确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对于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搞好生产和工作的重要意义,特别是要使他们懂得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进行任何工作的基本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调查研究,判明情况,并且严格地按照实际情况办事,才有可能做好工作,因此应当把调查研究放在首要地位;懂得人民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和根本的组织路线,因而遇事要充分发扬民主,养成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学会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同时还要使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具备必要的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强调理论结合实际,尊重老农意见,在有关作物种植计划和技术措施的安排等方面,一定要贯彻因时因地制宜的原则,执行农业“八字宪法”一定要从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出发,把自己的领导工作建立在切实可靠的基础之上。
根据理论和实际统一的原则,采取“两条腿走路”的办法,把系统的理论教育和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锻炼干部结合起来,把干部的在职学习和离职训练结合起来,这是我们党培养教育干部工作的特点,也是我们党多年来培养教育干部工作的基本经验。我们应该很好地运用这些经验,大力加强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培养教育工作。
培养提高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一方面要抓紧干部的业余学习,另一方面也必须进行离职训练。只有业余学习,而没有集中训练,不容易系统地提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特别是新提拔的干部,不经过一定的训练,是很难做好工作的。同样,只依靠集中训练,而不注意干部的业余学习,也是不行的。因为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干部都同时抽调出来进行集中训练。只有把这两方面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迅速地培养提高干部。
对干部的业余学习,必须加强领导,要有计划,要给干部安排学习时间,要建立和健全学习制度,并且经常地进行检查督促,以防止自流现象。去年以来,许多地方的经验证明,认真地实行“二五制”或“三七制”的领导方法,妥善地解决干部的学习和工作的矛盾,把学习和工作实践密切地结合起来,对干部的学习进行具体的组织领导,是农村人民公社干部在职学习的一种良好的方法,应该推广和采用,并且长期坚持下去。
对农村人民公社干部的训练,领导上必须下决心,不要借口影响工作而不抽调干部进行训练。过去和现在的无数事实证明,有计划地、分期分批地抽调干部到党校、训练班和各种干部学校,进行短期训练,只要安排得好,不但不会影响工作,而且从长远利益着眼,对干部、对工作都有很大的好处。相反,如果因为怕影响工作,就不下决心抽调干部进行训练,干部的水平不能系统地提高,工作也就很难做好。因此,每个县都应该建立干部的轮训制度,并且经常地、认真地坚持下去。对新提拔的干部,更应该加强训练,使他们具有做一个干部的起码知识和工作能力。
干部的在职学习和离职训练,都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1941年就指示我们说:“对于在职干部的教育和干部学校的教育,应确立以研究中国革命实际问题为中心,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则为指导的方针,废除静止地孤立地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方法。”(《改造我们的学习》)这就是说,干部的在职学习和离职训练,都不能局限于书本知识,必须把理论同实际斗争紧密地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无论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或者业务学习,都必须联系思想,联系工作。领导上要注意启发和诱导干部使学习联系实际,干部也要自觉地把理论和实际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党关于农村人民公社的政策的时候,就应该思考一下,自己在哪些问题上认识不够明确,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发生偏差和错误,今后应该怎样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等等。再如,在学习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时候,就应该检查一下,自己在思想认识上有没有不正确的地方,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问题,今后应该如何改进,等等。只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才能做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要迅速地培养提高农村人民公社的干部,不但需要加强干部业余学习的领导,加强干部的离职训练,还应该十分重视在实际工作中的培养锻炼。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又说:“干部和农民在自己的斗争经验中将改造他们自己。要让他们做,在做的中间得到教训,增长才干。这样,大批的优秀人物就会产生。前怕龙后怕虎的态度不能造就干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我们应该认真地执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在实际工作中加强干部的培养教育。
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干部的基本方法,就是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教育和指导干部。要教育干部在一切工作中都要实行政治挂帅,把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作为自己行动的指南。在处理工作中的问题,或者在检查总结工作的时候,都要以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方针、政策为依据,从实际出发,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把理论政策和实际情况很好地结合起来。领导上给干部布置工作的时候,既要交代任务,也要交代政策,交代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使干部既懂得为什么做某项工作,也知道怎样去做某项工作,以提高他们的自觉性,避免和减少盲目性。布置工作以后,就应该大胆地、放手地让他们去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他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和敢于负责的精神。同时,领导上也要经常了解和检查干部的工作,及时予以指导,并且帮助他们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以便发扬其优点,克服其缺点。
严格组织生产,进行定期整风,对培养提高干部也有重要的意义。严格组织生活,把每一个干部放在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之下进行工作,对加强干部思想意识的修养和组织性的锻炼,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农村人民公社的党、团组织,应该健全组织生活,定期召开支部大会和小组会,加强对党、团员干部的管理教育。每一个党、团员干部,都要自觉地、经常地参加党、团的组织生活,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整风运动,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教育运动和思想改造运动,是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种良好方法,是我们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个伟大的创造性的发展。过去和现在的经验一再证明,整风运动对培养提高干部作用很大。去冬以来,在农村干部中开展的整风运动,已经收到显著的效果,凡是经过整风的地方,干部的思想政治水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都有很大的提高,从而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正确贯彻执行。我们应该按照党中央的指示,定期地进行整风。这样,既有经常的严格的组织生活,又有定期的整风,干部的进步就会是很快的。


第7版()
专栏:报刊文摘

调查研究要有正确的方法
调查研究要到第一线去
做实际调查,应该到什么地方去呢?首先应该深入到最基层、到第一线去,尤其要到问题较多的地方去。调查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是为调查而调查。因此,在工作中,在完成任务中,哪里困难最多、哪里是薄弱环节,就需要到哪里去,而这些地方往往是领导干部平时较少去的地方。原料、材料供应上有困难吗?那就要拔脚到材料仓库、到供应部门、到原料产地、到使用原料的车间去做调查。深入到第一线,和在办公室里不同,不仅因为到第一线可以看到现场情景,了解实际状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得到感性知识,弥补在上面看书面材料、听汇报之不足;更重要的是,到第一线去可以更广泛、更深入地接触群众。他们长年累月地生活在那儿,工作在那儿,对工作中的问题体会得深切,解决问题的经验和办法也就多。他们是最“知底里”的人,也是有无穷智慧的人。要想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虚心向战斗在第一线的群众虚心求教是不行的。
调查研究,每一个工作干部都要做,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的负责同志、第一把手,尤其要亲自动手做。有些同志认为,调查研究是为了整理出调查材料,因而往往只交给所谓“秀才”去做。这是由于对于调查研究目的不明而产生的一种误解。把调查研究的结果整理成材料,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在调查研究中,根据需要可以吸收有专门知识的人和能够整理文字材料的人参加,但是领导干部亲自动手,却是别人代替不了的。毛主席教导我们说:“共产党领导机关的基本任务,就在于了解情况和掌握政策两件大事,前一件事就是所谓认识世界,后一件事就是所谓改造世界。”“任何一个部门的工作,都必须先有情况的了解,然后才会有好的处理。”了解情况既然是“基本任务”之一,是件“大事”,那么,领导机关和领导部门的第一把手如果不亲自动手抓,完全交给别人去做,那如何能行呢?“领导工作太忙”。这是事实。但是,“好钢要使到刀刃上”,忙,首先要忙于调查研究这件大事。否则,本末倒置,是忙不出结果来的。油漆颜料总厂过去领导上少数人在办公室里想办法解决原料困难,冥思苦索、未尝不忙,但是真正解决问题还是他们深入下去做了调查研究之后。他们以前也曾每年查过一次库,就像一位老库工指出的那样,只是来个单子,填一填,“却没有看见东西,所以研究来研究去,许多东西还在那儿放着”,潜力挖不出,问题解决不了。由此可见,工作忙、任务重决不能成为放松调查研究的理由,相反地,工作越忙,任务越重,领导上越要亲自动手调查研究。(摘自4月20日天津日报社论)
要把群众看作最好的老师
我们下去做调查,主要的无非是要了解生产关系方面,生产力方面,或是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生活等等方面的问题,以便正确地确定和执行政策。我们要了解生产关系问题,就要研究所有制问题(在人民公社里,有公社的、大队的、生产队的,还有社员个人的种种不同的所有制及其相互关系的问题)、分配问题(这当中又包括了工资与供给的比例、按劳付酬的制度、方法等等问题)和生产中人们的关系问题(这当中又有领导与被领导、协作、分工等等问题)。在这些问题面前,谁是主人呢?社员群众。离开了群众,就根本没有什么生产关系与生产力可言。唯有群众才是革命实际的创造者。因此,群众也就是很好的教师。试想想看,我们的工作,哪一件离了群众能成立的呢?我们通过开调查会、个别访问的方式,倾听了贫农、下中农的意见,又倾听了一般中农的意见,倾听了青壮年人的意见,又倾听了老年人的意见,倾听了公社干部的意见,又倾听了队干部的意见,然后把各阶层各种人的意见综合起来,作一番科学的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道理也完整了,办法也系统了。这些结论和办法真正代表了当前一个时期农村人民群众的观点,代表了他们的意志愿望,因而也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历史,反映了客观真理。回过来用这些道理和办法去动员、组织领导群众,必定迅速地获得群众的支持与拥护。群众中每个人的意见、办法看来是智慧和经验的“小河流”,但是只有把群众的一点一滴的智慧和经验都汇合起来,才能形成浩瀚的智慧和经验的“大江大海”。领导者的作用,就在于去汇合这无数的“小河流”,但是领导者不可能脱离群众自己去产生出这样的“小河流”。因此,领导者作这种“汇合”工作是十分重要的,有了这种“汇合”,领导者的能力和知识就可以得到弥补,领导上的主观、片面等缺点就可以避免,领导者就能站得更高看得更远,领导生产也就更有力更准确。
(摘自4月20日福建日报社论)
要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
在人民群众中存在着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的不同和工作经验、知识水平等的差异,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看法。因此,在调查中,要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然后加以分析、比较、研究,才能对客观事物得出全面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合乎实际的方针、政策、计划、措施。
既要听多数人的意见,也要听少数人的意见。多数人的意见容易被接受,这是正常的。因为人多智谋广,眼多看得清,在一般情况下,多数人的意见总是正确或比较正确的。但是,绝不能因此就忽视少数人的意见。少数人的意见,甚至一个人的意见,有时也可能是正确的。这是因为,当一种新事物刚刚出现,还处于萌芽状态的时候,常常是首先被少数先进者所发现;同样地,当某些事情在发展过程中,开始离开正确方向的时候,也可能是先为少数人觉察到。在这种情况下,少数人的意见是正确的,因为他们代表了真理。
积极分子觉悟高、干劲大、接受新事物快、洞察力强,比较能够抓住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问题的本质和主流。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都应该多听他们的意见。但是,在听取积极分子意见的同时,也要倾听落后群众的意见,否则,也会犯片面性的错误,因为积极分子的意见,也可能有不全面的地方。例如,有些人容易把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估计过高,对困难条件认识不足。这对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问题,也是不利的。而中间的和落后的群众则可能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和问题的支流,甚至加以夸大。可是,次要方面和支流也是事物的一部分,也不应忽视。因此,听听他们的意见,也就有助于我们对事物获得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认识。当然,落后群众往往容易把消极因素和困难条件看得过于严重,但这也不必怕;相反,能够促使我们更冷静地考虑这些不利因素,从最坏处着想,向最好处努力,从而作好充分的物质准备和精神准备,立于主动的地位。
再则,积极分子一般总是占少数,中间状态的群众总是占多数,如果只听积极分子的意见,完全按照他们的意见和要求制定政策、计划、措施,有时容易超越一般群众的觉悟水平,使多数群众难以接受。这样,我们的工作就不能迅速形成广大的群众运动。所以在调查研究工作中,绝不能“以人废言”,因为中间分子和落后群众(他们有时也提出些正确的意见)的觉悟不如积极分子高,就不重视甚至拒绝倾听他们的意见。
(摘自4月19日河南日报《在调查工作中要广听多方面的意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