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26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为自由歌唱
  〔古巴〕安娜·路耶斯·马琴
  热血激荡着古巴人的胸膛,
  哈瓦那掀起了滚滚的巨浪。
  祖国的光辉呵照着人们的面庞,
  人们放开了嗓子在把自由歌唱。
  呵,自由,她像爱情的禾苗在田野生长,
  虽然遭着磨难,但却百倍地茁壮,
  她使四面八方都充满了光芒,
  她给古巴人民指出了光明的方向。
  呵,看,菲德尔来了!他带着满兜的鲜花,
  他像一个普通公民和战士来到我们面前,
  他是和平事业和我们的信仰的象征。
  前进,跟着他前进!我们的呼声震撼远方,——
  像在战斗的前奏,那惊天动地的巨雷,
  像那鲜红的玫瑰,开遍了所有的山岗。
〔丁人译〕


第8版()
专栏:

  警告
  〔古巴〕法雅德·哈米斯
  海盗、雇佣兵,
  凶手、卖国贼:
  吓不倒我们。
  阴谋诡计和炸弹,
  吓不倒我们。
  威士忌眼睛和火药牙齿的陆战队
  吓不倒我们。
  帝国主义的耗子吓不倒我们,
  更甭提遵从帝国主义耗子的耗子,
  和大肆叫嚣的帝国主义血的十字军。
  简单一句话:你们吓不倒我们。
  我们是团结的人民。
  我们的树木、房屋,
  我们的土地、步枪,
  团结得像一个人:
  我们的人民坚强勇敢、光辉灿烂,
  像山岭般屹立着,
  准备抵抗任何侵略。
  你们想来,不妨请便。
  桌子已经摆好:
  威士忌和血的托盘,
  口香糖的游泳池,
  和爵士音乐的旋律。
  你们想来,不妨请便。
  桌子已经摆好,
  土地也已准备,
  有足够的地方
  来埋葬你们肮脏的尸身! 〔王仲年译〕


第8版()
专栏:

  探梅香雪海
周瘦鹃
“万树梅花锦作堆,皑皑一白满山隈;几时修得山中住,朝夕吹香嚼蕊来。”这一首诗是我为了热爱邓尉香雪海一带的梅花而作的。每年梅花时节,一见我家梅丘上下的梅花开了,就得魂牵梦萦地怀念香雪海,恨不得插翅飞去,看它一个饱。3月8日早上,我正在给那盆百年老绿梅“鹤舞”整姿,蓦见我的一位五十年前老同学翁老,泼风似地跑进门来,兴高采烈地嚷道:“我刚从香雪海来,那边的梅花全都开了,枝儿上密密麻麻地,全是开足了的花,简直连花蕊儿也瞧不出来了。您要是想探梅,非赶快去不可!”我一听他传来了这梅花消息,心花怒放,仿佛望见那万树梅花,正在向我含笑招手,于是毅然决然地答道:“好啊!谢谢您给了我这个梅花情报,明儿一清早就走!”
真是幸运得很!9日恰好是一个日暖风和的晴天,我就邀约了一位爱花的老友老刘和一位种花的花工老张,搭了八时四十五分的长途汽车,向光福镇进发,十时左右,已到了光福。我们下车之后,决定沿着那公路信步走去,好边走边看梅花,尽情地享受。走不多远,就看到了疏疏落落的梅树,偶有一二株开着红的花或绿的花,而大半都是白的,被阳光照着,简直白得像雪一样耀眼;不由得想到了王安石的两句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真的,要不是有一阵阵的暗香因风送来,可要错疑是雪了。
就在一片梅林之旁,我惊异地看到了一排红砖砌成的厂房,这是前几年我来探梅时所没有的。原来1958年发见了潭山铁矿,立时建厂开采,这是大跃进的崭新产物。在路旁常可瞧见红中带黑的许多矿石,一块块都是宝啊!
走了大约三刻钟光景,就到了马驾山。据《苏州府志》说:马驾山向未有名,四面全都种着梅树,清康熙中,巡抚宋荦题“香雪海”三字于崖壁,才著名起来。清帝康熙、乾隆先后南巡时,曾到过这里,住过这里,料想也曾看过梅花的了。汪琬游马驾山记云:“马驾山在光福镇西,与铜井并峙,山中人率树梅、艺茶、条桑为业,梅五之,茶三之,桑视茶而又减其一,号为光福幽丽奇绝处也。……前后梅花多至百许树,芗香蓊葧,落英缤纷,入其中者,迷不知出。稍北折而上,望见山半累石数十,或偃或仰,小者可几,大者可席,盖《尔雅》所谓礜也。于是遂往,列坐其地,俯窥旁瞩,蒙然?然,曳若长练,凝若积雪,绵谷跨岭,无一非梅者。……”这篇文章对于马驾山的评价是很高的。当下我们走上山径,拾级而登,山腰有轩有亭,解放前破败不堪,前几年已经过了整修。我们在轩里小憩了一会,就走上了山顶的梅花亭,亭作梅花形,所有藻井的装饰,全嵌着一朵朵的小梅花,围着中央一朵大梅花,连亭柱和柱础也是作梅花形的,真是名副其实的梅花亭了。从亭中下望,见崦西一带远远近近,全是白皑皑的梅花,活像是一片雪海,不禁拊掌叫绝,朗诵起昔人“遥看一片白,雪海波千顷”的诗句来。我想三五月明之夜,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梅花映月,月笼梅花,漫山遍野,都是晶莹朗澈,真所谓玉山照夜哩。下了山,就在夹道梅花丛里行进,一阵又一阵的清香,缭绕在口鼻之间,直把我们送到了柏因社。
柏因社俗称司徒庙,这是我一向梦寐系之的所在。苏州的宝树“清”、“奇”、“古”、“怪”四古柏就在这里,枯干虬枝,陆离光怪,可说是造物之主的杰作。有人说是汉光武时代的遗产,虽无从考据,至少也有一千年以上的高寿了。我三脚两步赶进去瞧时,不觉喜出望外,前几年的一次台风,只把那株“奇”刮断了一大根旁枝,搁住在下面的虬枝上;其他三株,依然老而弥健,苍翠欲滴。还有那较小的两株,也仍是好好的,倒像是它们的一双儿女,依依膝下似的。客堂中有两副楹联,都是歌颂四古柏的,其一是清同治年间吴云的“清奇古怪画难状,风火雷霆劫不磨。”其二是光绪年间潘遵祁的“此中只许鸾凤宿,其上应有蛟螭蟠。”我以为这些歌颂的语句,并不过分,四古柏确可当之无愧,但看那十二级的台风也奈何它们不得,不就是“风火雷霆劫不磨”的证明吗?
出了柏因社,仍由公路向石嵝进发,一路上随时随地都有一丛丛的白梅花,供我们闻香观赏,红、绿梅却不多见;据说在含蕊未放时,就把花苞摘下来,卖给收购站,是可以输出国外去的。这件事意义重大,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那么我们何必一定要看红、绿梅,还是欣赏那香雪丛丛的白梅花为妙。况且结了梅子,又是公社中一种有用的产品,经济价值很高,比那不结实而虚有其表的红、绿梅好得多了。
在石嵝住了一夜,第二天早上,又游了太湖边的石壁,领略那三万六千顷的一角。这一天半到处看到梅花,也随时闻到梅香,简直好像是掉在一片香雪海里,乐而忘返。在那石嵝西面不远的地方,有几座红瓦鳞鳞的建筑物,矗立在梅花丛中,遥对太湖,风景绝胜,那是劳动人民的疗养院。石嵝精舍住持脱尘和尚,在山上种茶、种竹、种梅、种桃,是个生产能手,毛竹几百竿,直挺挺地高矗云霄,蔚为大观,全是他十多年来一手培植起来的。万峰台在石嵝高处,从这里四望山下的梅花,白茫茫一片,真是洋洋大观。下午二时半,我们就从潭东站搭车回去,身边带着四株小梅桩,当作新的旅伴;原来是昨天傍晚从光福公社的花田里像觅宝一般选购来的。还有那公社天井小队送给我的一大束折枝红、绿梅,安放在车窗边,倒也有色有香,似诗似画。于是我仍然一路看着梅花,看呀看的,一直看到了家里。
香雪海探梅必须算准时期,不要忘了日历,大概每年惊蛰前后一星期内前去,才恰到好处,如果太早或太迟,那么梅花自开自落,是不会迁就你的。 3月24日苏州


第8版()
专栏:

  谈威信
  李耘
什么样的威信才是真正的威信?威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应不应该斤斤考虑个人的威信呢?读了3月3日人民日报《为人民利益奋斗不懈的人——饶兴礼》一文后,我觉得可从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什么样的威信才是真正的威信呢?请看广大社员对饶兴礼同志的评语:“一年表现好容易,十年一贯好难得;一件事情办好容易,多数事情办好难得;一人说好容易,群众说好难得。我们的老饶同志,真是难得的好干部”。大家一致拥护他,信赖他,歌颂他,敬爱他,选他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党员选他为支部书记和中共浠水县委委员,称他为“纯粹的共产党员,纯粹的人”。
这种来自广大人民的赞扬和信赖,才是真正的威信。
威信是怎样树立起来的呢?请看饶兴礼同志威信得来的原因:“在暴风雨的夜里,他和社员一起守护秧苗;在烈日灼人的夏天,他和社员一起车水抗旱;在社员欢乐的假日,他下厨房和炊事员一起煮饭炒菜,……在生产中,遇到什么困难时,他总是奋勇当先,领导大家一起向困难搏斗;在生活上,他更是一贯艰苦朴素,从不特殊”。总之,“我们的老饶,不管在哪里,不管在什么时候,碰到什么活路,拣起来就干。他队队有工分,丘丘有脚迹,十年如一日”,“关心群众胜过关心自己”。这种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利益,一贯地站在广大人民群众之间,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呼吸的精神,就是饶兴礼同志之所以在群众中享有崇高威信的原因。
一个无产阶级革命战士应不应该斤斤计较个人的威信呢?这个问题在饶兴礼同志的光辉事迹里似乎没有直接的解答,但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看到他从来也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威信。他所经常考虑的是怎样才能使广大社员生活过得幸福,怎样把人民公社建设得更好,至于个人的享受和得失,对他说来是算不得什么的。正是因为他从来也不考虑个人的威信,而只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因而才获得了崇高的威信。凡是脑子里只有人民,没有自己的人,就一定会得到崇高的荣誉和威信;反之,如果脑子里只有个人,没有人民的人,他们迟早会遭到人民的唾弃。
威信是群众尊重和信任的真实反映,不是个人主观上斤斤以求所能取得的;威信必须通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密切地联系群众的具体实践去建立,而不能仰仗人为的办法凭空地建立和提高的。那些时时刻刻考虑个人威信,想尽一切办法树立个人威信的人,无非是还沾染着一种腐朽的资产阶级个人名利主义,这种思想与社会主义集体精神是不能相容的,在饶兴礼同志面前,更显得多么庸俗低级。


第8版()
专栏:

  江南春(之四)
  苏州市郊
柯明 英韬 苗地
  虎丘山前茶花香荸荠嫩,芹菜香
  添置农具
  春菜上市
  姑苏城外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