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1-04-02

1961-04-02新闻联播 文字版

满路春光满路花

第7版()<br/>专栏:<br/><br/> 满路春光满路花<br/> 总路线在心中<br/> 〔上海〕<br/> 走路快如劲风,<br/> 志气赛过长虹,<br/> 思想红似太阳,<br/> 说话亮如洪钟,<br/> 为什么——<br/> 总路线在心中。<br/> 〔选自《工人歌谣选》〕 公社颂 〔四川〕何李尹、王季仕<br/> 雄鹰展翅蓝天,<br/> 鲤鱼摆尾龙潭,<br/> 农民有了公社,<br/> 骏马奔向平川。<br/> 〔选自四川《通川日报》〕<br/> 公社春<br/> 〔西安〕刘培森<br/> 满路春光满路花,<br/> 满路社员催战马,<br/> 满路水担满路歌,<br/> 满路笑脸似桃花。<br/> 银水进田麦浪滚,<br/> 麦香千里醉人心,<br/> 麦海随着歌声笑,<br/> 黄金难买公社春。<br/> 〔选自《西安日报》〕<br/> 春光不等人 〔河南〕许天柏<br/> 老汉甩长鞭,<br/> 马儿跑得欢,<br/> 铜铃叮当响,<br/> 泥土往上翻。<br/> 一手扶耧把,<br/> 扬鞭高声喊:<br/> “得得,枣红马,<br/> 为啥这样慢。<br/> 春光不等人,<br/> 春播要提前,<br/> 你要不听话,<br/> 秋后把账算,<br/> 丰收买机器,<br/> 定把你撤换。”<br/> 马蹄如敲鼓,<br/> 滚滚起黄烟。<br/> 老汉哈哈笑,<br/> 浑身是喜欢! 布谷鸟<br/> 〔河北永年〕布谷:社员停住,<br/> 你听我诉:<br/> 棉花五谷,<br/> 早种早出!社员:布谷布谷,<br/> 晚来两步,<br/> 俺的谷苗,<br/> 早已出土!布谷:棉花五谷,<br/> 早出早锄,<br/> 早早间苗,<br/> 抵加粪土!社员:布谷布谷,<br/> 你看清楚,<br/> 二遍已过,<br/> 三遍正锄!布谷:我脸发烧,<br/> 脖子发粗,<br/> 宣传来迟,<br/> 飞往别处!社员:布谷布谷,<br/> 不用忙碌,<br/> 别处社员,<br/> 早就动锄! 挖水渠 〔浙江湖州〕李苏卿<br/> 挖出水渠似银线,<br/> 织成银网撒地面,<br/> 银网党设计,<br/> 银网社员编,<br/> 金网银网网粮棉,<br/> 靠党靠社不靠天。 月月红 〔江苏苏州〕<br/> 窗外一枝月月红,<br/> 纺织姑娘亲手种,<br/> 姑娘种花有心意,<br/> 月月成绩与它同。 花 儿 〔青海〕高秀云<br/> 心上的花儿是串子莲,<br/> 唱了一个生一千;<br/> 学习文化心里亮,<br/> 心窝里种下花儿田。<br/> 花儿田是幸福田,<br/> 幸福花儿开心间;<br/> 毛主席浇水花儿盛,<br/> 越唱越多唱不完。<br/> 〔选自《青海湖》〕 我知道 王燕生<br/> 我抱风枪开隧道,<br/> 风枪乐得蹦蹦跳,<br/> 又是晃,又是摇,<br/> 推我肩膀直是笑。<br/> 风枪风枪好伙伴,<br/> 你的心情我知道:<br/> 火车很快要进山,<br/> 你已听见汽笛叫。<br/> 好伙伴呀笑呵笑,<br/> 你的心情我知道,<br/> 透过这层花岗岩,<br/> 你看见祖国在飞跃。<br/> 〔选自《解放军文艺》〕 宝葫芦<br/> 〔甘肃张掖〕<br/> 咱们修个大水库,<br/> 活像一个宝葫芦;<br/> 装进去一湖清水,<br/> 倒出来万担金谷。(附图片)<br/> 周令钊 插图

路——随感录

第7版()<br/>专栏:<br/><br/> 路<br/> ——随感录 田 间 一<br/> 《人民日报》发表的这两组新民歌,我对它很感兴趣。我读过好几遍,也提供过几篇作品,向百花园贡献了几朵花。 二<br/>  这里虽然只有二十首民歌,也还可看到一些不同品种、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作品。近两年来,随着三面红旗的挥动,广大的群众当中,又有许多新民歌涌现了,在一条宽广的大道上前进着。这一条路,是金子搭的桥,它是不会中断的;这一条路,是心造的河流,它是不会干枯的。由于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路是越走越宽了。<br/> 新民歌是在发展中。新民歌的许多作者,是站起来了,有的作者,不但登上赛诗台,作品还入了“卷”,甚至还出了诗选。旧的时代里,多少民歌作者都被埋没了。现在呢,一位四川作者记述马玉莲诗选时写道:“书记去后不三天,县上来了工作员,担走老太歌三担,串串珍珠光闪闪。马老太,泪两眼,笑一脸,贴心捧紧诗两卷,枯木逢春开红花,六十老妇中状元。” 三<br/>  我常常从一些“小册子”上,发现一些珠光灿烂的篇章。例如农垦出版社编的《拓荒曲》,其中有一首《山坡上》,绘出了一幅拓荒者的肖像:<br/> 背着宝剑,<br/> 驾着白云,<br/> 奏着神笛,<br/> 扬着拂尘,<br/> 是哪路来的大仙,<br/> 在我们农场降临?<br/> 不是哪路大仙降临,<br/> 是我们的牧羊战士,<br/> 背着步枪,<br/> 吹着口琴,<br/> 扬着长鞭,<br/> 赶着羊群。<br/> 在这幅速写画里,一个鲜明的思想,几个动作,几个比喻,就构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意境。这个境界又新鲜,又活泼。新的诗要红,要美,要活,要精,有时要壮。这就要靠作者的实际生活感受。新民歌作者多数是在实际斗争中,所以,很多诗句不像是写出来的,倒像是飞出来的。四<br/> 路,在革命的路上,满路春光满路花;路,在革命的路上,百花一定会齐放。天上、河里,都有“三条路”,不但太阳、彩云在走着,不但金船、金鱼在走着,新民歌也在走着。在我们这个时代,路是多么宽广呵!《路》、《最高贵的礼物》、《献给毛主席》、《总路线在心中》、《月月红》等,风格都比较健康新颖,都是巧匠的作品。<br/> 河北束鹿县的一位农民作者侯立身,出身贫农家庭,过去斗大的字不识几个,大跃进中写诗很多,一百多篇发表了。他写过一篇《答雷声》:“雷声隆隆,我们装聋。不用警告我们,任你下雨刮风。俺追俺的肥,俺挖俺的坑。你就发狠下刀子,劳动也不停。”<br/> 他的这首短诗,能够说明这位农民作者的创作水平,是在水平线以上的。<br/> 由于党的培养,各地都有一批新民歌作者,他们已成为骨干。他们的创作,鼓舞了生活,提高了工农群众的文化,促进了新诗。<br/> 过去有一首民歌,这样说过:<br/> “路走得越远,<br/> 花和草也越多。”<br/> 前进吧,新民歌的作者们,前进吧,劳动人;前进吧,红旗歌谣!

我爱民歌

第7版()<br/>专栏:<br/><br/> 我爱民歌 闻捷<br/> 我很喜爱民歌。它能给人以美的享受。<br/> 朗读着这二十首民歌,宛如漫步于五光十色的花园:这里有繁星点点的迎春花,有霞光灿灿的牡丹,有殷红似火的山茶,也有洁白如雪的玉兰;……任凭游人依据自己的喜爱,去尽情欣赏吧。<br/> 《公社春》开头四句的“满路”两字,重叠得很有力,用得好!乍看起来,四个“满路”,好像变化不多,其实正是在“满路”这个重叠词的后面,展示了壮丽的生活画面:春光、人流、歌声、笑脸。这种重叠,有助于形式的美观、节奏的明快、音韵的铿锵,易于加深读者的印象。<br/> 《公社颂》的气势豪放,行文含蓄,先以鹰飞鱼跃的比兴手法,引人进入海阔天空的境界,继以奔马的神态,烘托出<br/> “农民有了公社”的主题,给人一种动的感觉,仿佛眼前真有一匹骏马昂首扬尾向平川奔驰而去。<br/> 拟人化的手法,在民歌创作中虽然常见,但《布谷鸟》这首民歌,却显得更巧妙、更平易、更自然,也就使人感到更亲切了。通过六段对话,布谷鸟的饶舌多嘴,社员的幽默诙谐,其情其景,全收眼底,民歌语言的魅力多么巨大!<br/> 《宝葫芦》的前两句,采用直叙手法写来,似乎平淡无奇;但当读到“一湖清水”忽然转化为“万石金谷”的时候,不禁令人拍案叫绝;宝葫芦的浩渺壮观、灌溉作用、以及建设者心花怒放、无比自豪的情绪等等,完全寓于其中了。这首民歌写得朴素、简洁、朗朗上口。易于上口和便于记忆,这是一首民歌生命力旺盛、能够广泛流传的很重要的原因。<br/> 《献给毛主席》、《北京的声音》、《四季》这三首藏族民歌,虽然长短不一,形式多样,给人的感觉同样是感情深沉、比喻生动、语言优美。这三首民歌像三股暖流,从藏族人民心之深处流淌出来!朗读起来,引人深思,动人心弦。<br/> 纳西族的《最高贵的礼物》这首民歌表达了纳西族人民对毛主席深厚的敬意。在写法上,和藏族《献给毛主席》这首大体相似。一首写的是“草原上马儿千万匹,最骏的有一匹……”,一首写的是“花园里的牡丹花,最美的摘一束……”;一个从静中写,一个从动中写,各有情趣。<br/> 民歌是最讲究美的。美,不仅指内容,也指为着适应内容的要求,不断发展着和变化着的美的形式。

春风春雨

第7版()<br/>专栏:<br/><br/> 春风春雨<br/> 献给毛主席<br/> 〔藏族〕<br/> 草原上马儿千万匹,<br/> 最骏的有一匹。<br/> 金河岸鲜花千万朵,<br/> 最香的有一朵。<br/> 圣洁的哈达千万根,<br/> 最白的有一根。<br/> 世界上城市千万座,<br/> 最美的有一座。<br/> 跨上最骏的马儿,<br/> 采来最香的鲜花,<br/> 捧着最白的哈达,<br/> 飞到最美的北京,<br/> 把藏族人民最深的敬意啊,<br/> 献给最伟大的毛主席! 北京的声音<br/> 〔藏族〕<br/> 孔雀落过的地方,<br/> 紫檀树开花了。<br/> 布谷鸟飞过的地方,<br/> 青稞麦成熟了。<br/> 北京的声音传到的地方,<br/> 幸福的天桥搭起来了。<br/> 〔选自《四川日报》〕 四 季<br/> 〔藏族〕<br/> 春天里,<br/> 我想变成河水,<br/> 跟着白河的洪流,<br/> 向着北京的方向流去。<br/> 夏天里,<br/> 我想变成歌声,<br/> 让天上五彩的长虹,<br/> 把歌声传向遥远的北京。<br/> 秋天里,<br/> 我想变成翠鸟,<br/> 飞过天安门的城楼,<br/> 在中南海的绿树上栖息。<br/> 冬天里,<br/> 我想变成雪花,<br/> 大风旋卷着我向前,<br/> 给长安街铺上一层白银。<br/> 〔选自《星星》〕<br/> 毛主席的主意好<br/> 〔蒙古族〕<br/> 草原上的水草丰美,<br/> 是靠太阳的光和热,<br/> 牧民的生活得自由,<br/> 是共产党铺的基石。<br/> 草原上五谷牛羊皆丰收,<br/> 是总路线带来了及时雨,<br/> 牧民一跃跨过了三世纪,<br/> 是领袖毛泽东的好主意。<br/> 〔选自《呼伦贝尔报》〕<br/> 路<br/> 〔彝族〕<br/> 从前山上有三条路:<br/> 一条是豹子走的,<br/> 一条是野猪走的,<br/> 一条是奴隶主走的,<br/> 没有一条是奴隶走的。<br/> 从前天上有三条路:<br/> 一条是乌云走的,<br/> 一条是乌鸦走的,<br/> 一条是大雪走的,<br/> 没有一条是奴隶走的。<br/> 从前河里有三条路:一条是大石头走的,一条是水蛇走的,一条是黑水走的,没有一条是奴隶走的。山上三条路,天上三条路,河里三条路,咬住奴隶的颈子,喘不过气哟!眼泪没处流,苦难向谁诉!今天山上有三条路:一条是公社汽车走的,一条是公社羊群走的,一条是公社的水渠走的,三条路,像三条彩虹,条条连着北京,条条连着幸福。今天天上有三条路:一条是太阳走的,一条是彩云走的,一条是飞机走的,人民公社就像太阳一样,太阳照在彩云上,奴隶变主人啊!坐着飞机:“万万岁!毛主席!”“万万岁!共产党!”三条路,像三条彩虹,条条连着北京,条条连着幸福。今天河里有三条路:一条是金船走的,一条是金鱼走的,一条是金河水走的,人民公社就是奔向幸福的金船,丰收的粮食就像那奔流的金河水,各族人民就像快乐的金鱼。三条路,像三条彩虹,条条连着北京,条条连着幸福。<br/> 〔选自《云南歌谣》〕 红太阳<br/> 〔回族〕<br/> 东海里升起了红太阳,<br/> 笑一笑——<br/> 把金光向八方照上。<br/> 西海里飞起了大鸿雁,<br/> 等一等——<br/> 把花儿往北京带上。<br/> 最高贵的礼物 〔纳西族〕<br/> 花园里的牡丹花,<br/> 最美的摘一束;<br/> 石岩上的金蜂蜜,<br/> 最甜的取一窝;<br/> 白蚕吐的金丝线,<br/> 最好的挑一根;<br/> 黄金色的小铜盘,<br/> 最亮的选一面,<br/> 金线绕牡丹,<br/> 拿在左手里;<br/> 铜盘装蜂蜜,<br/> 端在右手里,<br/> 最高贵的礼物,<br/> 献给毛主席。 〔选自《中国各地歌谣集》〕 吹木叶<br/> 〔苗族〕<br/> 摘下一片翠绿的木叶,<br/> 含在薄薄的唇边。<br/> 过去吹木叶口苦心更苦,<br/> 心苦歌一吹泪涟涟。<br/> 如今苗乡人福山也变,<br/> 口含木叶心里甜。<br/> 满山男女呵,<br/> 快来摘叶片,<br/> 美妙歌声抖云间。<br/> 吹枯的叶儿落片片,<br/> 换片绿叶声更圆。<br/> 满山木叶呵,<br/> 常青摘不尽,<br/> 共产党的深情呵,<br/> 摘尽木叶吹不完。<br/> 〔选自《诗刊》〕<br/> 我的冬不拉<br/> 〔哈萨克族〕<br/> 白绵羊的肠子哟!<br/> 作成了我冬不拉的琴弦,<br/> 旧社会唱出我的痛苦,<br/> 它是我亲密的伙伴。<br/> 那时候,<br/> 草原上没有蓝天,<br/> 太阳躲进乌云里边,<br/> 我整年住在牧主的羊圈里,<br/> 冬天抱着羊儿取暖。<br/> 白绵羊的肠子哟!<br/> 作成了我冬不拉的琴弦,<br/> 新社会唱出我的喜悦,<br/> 也说出了对党感谢的语言。<br/> 今天啊,草原上牛羊肥壮,<br/> 高大的牧草望不到边,<br/> 牧民永远生活在公社里,<br/> 家家是百花盛开的春天。<br/> 白绵羊的肠子哟!<br/> 作成了我冬不拉的琴弦,<br/> 它是保卫幸福生活的武器,<br/> 它是党忠诚的警卫员。<br/> 有谁敢破坏我们的公社,<br/> 把魔掌伸进我们美丽的花园,<br/> 冬不拉立时燃烧起怒火,<br/> 锵锵的声音是射向敌人的子弹。<br/> 春风春雨<br/> 〔侗族〕<br/> 春风春雨啊!<br/> 把坝子都吹绿了。<br/> 春风春雨啊!<br/> 把侗家的心也吹欢喜了。<br/> 往年春天到,<br/> 我们等待阳雀叫;<br/> 今年春天到,<br/> 田里长满了青油油的禾苗。<br/> 〔选自《长江文艺》〕(附图片)<br/> 李 斛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