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4月1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青海加强冬麦返青管理
青海东部黄河、湟水沿岸冬麦开始返青。这些地区的生产队正采取耙耱、追肥、灌水等措施,以保冬麦顺利度过返青关。过去,青海各类作物一般都集中在春天播种,劳力、畜力比较紧张。为了调节春播劳力、畜力,提前收到粮食,去年全省扩种了近九万亩冬麦。
辽宁城粪下乡支援春耕
辽宁各城镇人民突击运送城粪下乡,支援春耕生产。沈阳市现在每天都出动一千多辆汽车、马车运肥。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各城市都成立了指挥部,并专门设立了管理城粪的肥料公司,以便有计划地有组织地运送肥料。
安徽作好种早烟准备
安徽省各产烟区人民公社,积极为栽种早烟作好准备工作。许多公社的种植茬口、面积已落实到小队。各地还鼓励社员多用零星隙地种烟,并协助解决种苗等具体问题。
江苏加强桑园管理
江苏省著名产蚕区无锡、江阴、吴县等地的许多公社,落实了春蚕饲养计划以后,又采取措施加强蚕桑管理,开展了以追肥为中心的松土和整枝工作,提高桑叶的产量。各公社同时还在积极进行蚕室、蚕具的整修、填补等工作。
黑龙江积极护林防火
黑龙江省靠近大、小兴安岭和完达山林区的各市、县,都开展了春季护林防火工作。松花江地区组成了基干防火队,庆安、海伦、绥棱等县派出森林警察和营林员加强防火巡逻工作。许多县还采取联防的办法,分区划段,分片包干。
贺兰加高田埂增种增收
宁夏贺兰县各公社在春小麦播种结束后,开展了加高田埂的活动,以利灌溉,和利用田埂增种一些杂粮和小油料。据习岗公社计算,加高田埂后每亩可以扩大五厘地的种植面积。加高田埂同时又铲除了杂草,消灭虫卵,有利于作物生长。
赵堡公社收刨“怀药”
河南沁阳县赵堡公社,抓紧山药材出土的大好季节,适时收刨,目前已售给国家著名的怀药七万多斤。


第2版()
专栏:

陵川县委书记亲自动手
调查研究钁头使用情况 切切实实指导农具生产
本报太原31日电 中共山西陵川县委第一书记邢德勇、书记和根全等同志,最近在全面检查备耕工作中,对小农具中的钁头的生产和使用情况,作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他们一方面调查了古郊、南关、礼义等三个生产队所在的山地、坡地、川地不同地区对钁头的使用和准备情况;同时又在县营五金厂召开了十次座谈会,访问了八个红炉老师傅,了解了钁头的制造情况。最后又邀请了一部分老农和红炉工人,在山地、坡地、川地实地使用各种钁头。通过这一系列的调查,进一步认识了必须根据各种地区、各种作物、各种耕作条件生产农具;生产队在农具准备上,也不能光看农具的平均数字,还必须把农具的质量、数量、规格、品种统一安排好。
抬手动脚离不了钁头
陵川县石厚土薄,绝大部分耕地是山坡和梯田,不但刨边刨堎要用钁头,很多小块土地离开钁头就不能耕种。农民中流传着这样的话:“陵川山高石头多,出门不下就上坡,一亩土地百把块,抬手动脚要钁头。”历来农民对什么样的地板土头,使用什么样的钁头,干什么样的农活用什么样的钁头,都有考究。钁头的质量好不好,规格对不对,都会直接影响到做活的效率。
邢德勇等同志在调查中深深感到,生产钁头必须针对各种不同地区和各种不同土地的需要。例如南关生产队1959年在刨熟荒时,缺乏板钁,用排钁代替,刨了二十一亩,就坏了六把,每人每天平均仅刨二分地。1960年改用板钁开荒,刨了三十一亩,没损坏一把钁头,每个劳力每天开熟荒地二分八厘。这个生产队的第五生产小队,1960年每个劳力基本上达到了“三钁一钁锄”,川地有排钁和钁锄,坡地有板钁,石子地有马牙钁,劳动效率就较高,土地刨得细、刨得好。第一生产小队因钁头数量不足,不分何种土地,老是用一种钁,因此效率不高,活儿粗糙。礼义生产队的一个农民说:“我们的土地比较平整,过去钁头打的都是二寸宽,用起来很不得手;后来买上五金厂出的三寸八至四寸五宽的钁锄来用,很服手,不但刨地多,而且刨地深,一人刨地顶两人。”地处东山的古郊生产队的农民说:“西乡(指川地区)钁头进东山,刨地不折也要弯。”以上事实说明,全县不但要用几种钁头,而且每一个生产队、生产小队都必须根据山地、坡地、川地等不同类型的土地,准备马牙钁、板钁、排钁、钁锄等多种钁头,才能达到耕作得心应手。
按用钁人的意见办事
在调查中,许多社员反映:今年新添的排钁、板钁、马牙钁、钁锄,大都是全县著名的小炉匠杨小闹和五金厂工人们打的“杨字号”家具,很好使。为什么这个工厂生产的钁头能适应各地的需要呢?他们又到县营五金厂调查了制造钁头的情况和经验。
县营五金厂担负着全县钁头生产的大部分任务。开头他们生产的钁头数量不多,质量也不好。1958年生产了四千把钁头,就有二千五百多把卖不出去。是工厂生产的多了吗?农民不需要吗?都不是。供销部门向五金厂转达了农民们的意见:“钁头我们需要,就是不愿买五金厂的,用不了几天,不是圪卷就是折断。”五金厂党支部发动全体职工展开了“钁头为什么卖不了”的讨论。职工们一致认为:要做到钁头受人欢迎,就必须看地造钁,看人造钁,听用钁人的话,顺庄稼人的意。此后他们一方面经常派人深入田间,了解农民对规格、品种、质量的要求;一方面在厂内专门划分出六盘红炉,两盘打造坡地农具,两盘打造山地农具,两盘打造川地农具,同时还严格建立了质量检验责任制度。一边访问、一边锻打、一边试验、一边改进,终于造出了适合不同地区、不同耕作需要的有宽有窄、有长有短、有轻有重的几种好钁头。
在增加品种的同时,他们还根据农民的要求,认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改进了钁头的锻打技术。马牙钁、板钁上夹钢,坚固耐用,不怕石头和地硬;排钁、钁锄上明钢,入地如刀,翻地利,费劲少。因此这些钁头已成了陵川名牌货。
几点新的启示
亲自调查,有了丰富的感性知识,他们进一步认识到:钁头和一切小农具的生产,必须根据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绝不能千篇一律,死搬硬套,更不能为平均数字所迷惑。
接着,在县委领导下,全县召开了一个有公社工业书记、农具修造厂厂长、铁木技术工人、供销总店经理参加的“小农具比赛会”。对全县的各种农具全面进行了分析,规定出了适应各种土地,各类地区,各种作物,各类耕作条件的不同型号农具,使小农具的生产更加切合实际。同时,采取了分地区、分品种、按人落实的办法,以公社为单位组织了十二个农具检查团,队队到,件件看,因地、因人制宜,展开了一个“每人五件宝,宝宝都得手”的备齐小农具运动。


第2版()
专栏:

多劳多得深入人心 春耕生产气象一新
松花大队算清收益分配账 群众力争超包产
本报南宁31日电 广西北流县松花公社松花大队,在落实“三包”的基础上,开展“三算账,五知道”活动,使按劳分配政策深入人心,春耕生产出现了新局面。
“三算账”首先是生产大队算生产计划和分配计划的账。大队根据“三包”方案和分配政策,拟订了生产收入、支出和分配方案。这笔账算出的结果是:全大队预计纯收入的95%,都分配给社员。其中,供给部分占25.5%,工资部分占74.5%。工资部分全部按劳动工分分配;粮食分配部分,在保证老小人口及非农业劳动力的基本口粮的原则下,按劳分配的比重,也由去年的22%增加到41%。同时,把公粮、购粮、口粮、种子、饲料等各项任务的指标,都落实下来,让小队争取多超产多受奖。
接着是生产小队算账。算账的项目有:大队统一分配的粮食、工资账;小队的超产奖励账;小队副业收入账。这样,社员们便认识到实现超包产和保证小队的小部分所有制的重要意义。
最后是社员收入算账。根据各户在完成劳动计划和交肥计划后,算今年应得的工资、基本口粮、超产奖励金、奖励粮、超劳动定额奖励金、奖励粮等。
算了上述三笔账后,还广为宣传,使人人“五知道”:这就是知道分配政策和大队、小队的生产分配计划;知道个人应完成的劳动日,订出出工计划;知道各户应交的肥料任务,订出交肥计划;知道能收入多少工资、奖金;知道能收入多少粮食。
“三算账”这种方法有力地推动了松花大队的春耕生产。首先是人人关心实现今年的超包产计划。新屋小队有个老农陈景秋,为争取超产大动脑筋,他提出的扩种、育壮秧、制秧根肥等建议,小队都采纳了。其次,劳动出勤率显著提高,全队出勤率一般达到96%以上。交售家肥空前踊跃。3月5日早上,仅大坡生产队收的人尿、牛粪、狗屎、鸡鸭屎、火灰等,就相当于前三个月交售的家肥总数。


第2版()
专栏:

贵在先知 黄绍进
人们的任何行动,严格说来,都是有目的、有计划的。人们对自己行动的后果认识得愈清楚,他为这个目的而作的努力,也就愈坚决。
社会主义制度下,人们劳动积极性空前高涨,就在于人们知道自己的劳动是为了什么,知道自己的劳动是为全社会创造幸福的生活,从而自己也会得到幸福。
人民公社在生产和分配中实行“一年早知道”,让广大社员知道自己应该完成的劳动计划和可能得到的劳动报酬,是进一步调动广大社员的劳动积极性的重要环节。北流县松花大队实行“三算账,五知道”后,生产步步高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在一年生产之初,就把全年的生产大计、分配办法、做多少工、得多少钱和粮食等等,实事求是地算给每个社员知道,就可以使社员把自己的劳动和集体生产联系起来,把种树和吃果联系起来。
按劳分配政策,是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的分配原则。农村人民公社在处理公社和生产大队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在处理生产大队和生产大队、生产大队和生产队、生产队和全体社员的关系的时候,都要认真贯彻实行等价两利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松花公社松花大队采用简便易行、群众喜闻乐见的算账办法,把政策生动具体地交到每一个队、每一户,使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是一个好办法。


第2版()
专栏:

适应自然条件安排生产计划
郴县专区红薯种植规划措施落实
本报长沙31日电 湖南郴县专区根据山区特点和群众种植习惯,在狠抓稻谷生产的同时,大抓红薯生产。
郴县专区各县早在去年冬初,就统一组织三百多人参加的九个工作组,深入全区各地,采取座谈、访问、田间考察等办法,同基层干部、老农商量和总结历年来的生产经验,以便因地制宜种植增产潜力最大的作物。从各地调查研究的情况看,普遍认为在粮食生产上,红薯的地位仅次于稻谷,在郴县专区粮食总产量中,红薯产量一般占10%以上,有的地区还占到30%以上。这是因为郴县专区山多、水利条件还不很好,特别是七、八、九月常出现规律性干旱,因此适于种植适应性广、耐旱力强的红薯。广大群众多年来的生产实践还证明,红薯生产成本低、花工少、产量高、价值大、用途广。
根据调查研究的结果,中共郴县地委决定在今年全区的粮食生产安排上,坚持以稻谷生产为主、稻薯并举的方针。根据调查研究还决定,在红薯生产上坚持以夏薯生产为主,夏秋红薯并举,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与扩大耕地面积相结合,力争稻谷、红薯双丰收。
如何保证红薯的产量不断增加?郴县专区各级党的组织,分别在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采取座谈、实地参观、小展览的办法,汇集了各个地方种植红薯的经验,因而使今年在指导红薯生产的技术措施上,更加切合实际了。各地的经验说明,红薯增产必须狠抓三个关键和四个环节。第一个关键是:适时早插;第二是:肥料充足;第三是:深挖碎土。四个环节则是:落实种植规划;培育壮苗;适时插薯;做好田间管理。各地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落实了规划,认真作好“三包一奖”,建立了红薯生产种植品种、增产指标、措施到田和田间管理四定到人(工夫质量的检查、防治病虫鸟兽害、防水防旱、适时种、管、收)的责任制度,发挥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总的技术措施上,各个地区还根据本地的土地、作物品种、种植习惯、技术经验等不同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加以运用。
目前,郴县专区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根据今年全区粮食生产方针,制订了夏、秋红薯的生产计划,并已落实到生产队。目前,全区各地在大抓红薯生产中,突出地抓住了培育壮苗这一环节,以生产队为单位,都挑选了富有育苗经验、积极负责的贫农、新老下中农和老农,进行专门管理。全区四千多万斤夏红薯种,已基本育完。其他各项插薯前的准备工作,也正在抓紧进行。


第2版()
专栏:

广东大部地区开始栽插早稻
本报广州31日电 广东各地的早稻春播任务已接近完成,插秧也已由南到北地逐步展开。第一批早稻秧苗插下二百三十万亩。
广东各地经过一个多月来的繁忙的备耕活动,大部地区已转向以插秧为中心的生产活动。为了加强春耕生产的领导力量,各地抽调了大批专县级干部加强春耕生产第一线。所有深入到生产前线的干部,都同社员一起劳动,并且带头推广先进耕作技术。广四县到南街公社红星大队领导春耕生产的干部组织了生产大队和小队干部、老农、技术员到田头,按照秧苗生长的情况,肥料下田的数量,犁耙田的次数,逐片逐丘安排插秧时间,“春分”前两天就开始了插秧工作。
在插秧中,各地都比较重视插秧质量,坚持推广先进的技术措施。中山、顺德、南海、东莞、台山、新会、开平、高鹤等十多个县,插秧前都分别以生产大队为单位进行了试插。徐闻县从插下的七万多亩中检查,大部分质量都很好,达到苗壮、肥足和合理密植。


第2版()
专栏:编后

党委第一书记亲自作调查
调查研究,是我们进行工作的基本方法,是做好工作的首要条件。各级干部都要善于运用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法,才能从错综的情况中辨清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使我们的主观认识和努力与客观实际大体符合,也才能达到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但是,调查研究特别需要党委第一书记亲自动手。党委第一书记负担了一个地区的主要责任,亲自动手作调查,全面地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了解各阶层群众的意见和要求,才能因地制宜地贯彻执行党的政策,更有成效地抓住工作中的主要环节,正确而及时地解决问题;同时,这样也最容易在干部中迅速形成调查研究的风气。
陵川县委第一书记邢德勇同志对钁头使用情况的调查,有力地说明了这个意义。他们通过调查研究,使干部认识到在解决小农具生产中,不要为平均数字所迷惑,而要因地制宜、因作物制宜、因人制宜,制造不同类型的小农具,才能更好地满足需要,解决问题。


第2版()
专栏:

温香公社发动群众总结抗灾经验
从实际出发调整作物构成
本报沈阳31日电 重灾区怎样战胜困难搞好春播?辽宁省海城县温香人民公社发动群众总结抗灾生产的经验,研究巧种地的具体措施,从实际出发调整作物构成,充分调动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
温香人民公社在浑河、太子河下游,十年九涝。去年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灾害,给今年的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保证种上地、种好地,公社发动社员出计献策。在讨论中,社员认为:要争取今年有较好的收成,必须按着以下几个方面安排生产:一、多种早熟作物;二、今年的劳动力和畜力不足,应该多安排些省工的作物并错开农活;三、多种抗涝、稳产保收的作物;四、为避过夏季经常遇到的水涝灾害,适宜多种麦子。从历史情况看,温香在1951年以前,麦田面积占全部耕地的70%左右;以后逐年下降,到1960年仅占8%左右。如果多种麦子,可以赶在涝灾之前多收一季。根据这种情况,社员们一致认为:今年必须多种一些麦子和豆类,适当减少玉米、高粱。这样安排后,上茬种小麦和下茬种豆子,按正常年景计算,每公顷虽比种玉米少产七百斤,却比高粱多产八百斤。其次,麦田增加,可以错开农活,缓和劳动力和畜力的紧张。社员们算了一笔细账:如按去年的作物构成,今年春播要集中在三十二天内种完,每天需出人工五千多个,畜工二千五百多个,这样全社光畜工就缺九百八十个。按照现在的种植计划,可以顶凌下种春麦,播种期延长,人工、畜工基本上够用。
作物种植计划订出后,社员们非常满意。现在每天男社员的出勤率达到90%,到3月27日已完成春麦播种计划的88%以上,有五十七个生产小队春麦播种计划已全部完成,开始转向大田翻耕起垅作业。


第2版()
专栏:

抓住耕种好时光
——尚庄人民公社春耕散记 本报记者 李久泽
早晨,还是晴朗朗的,可是吃过早饭,社员们扛起锄头下田的时候,一阵风送来了满天云,接着,下起雨来了……雨越下越大,看样子是不能出工了。可是,等你刚刚拿起雨天的活路来,太阳又撕破云层,露出笑脸来了。今年,党号召千方百计,不失时机地争取农业丰收。要不失时机,社员们首先得对付这种恼人的天气。就在这种天气里,我们来到了江西丰城县尚庄人民公社。杨春喜探亲
天还未亮,社员杨春喜躺在床上,听得四面八方的水,哗哗地直往屋前那口塘里灌。他一骨碌子爬起来,登上套鞋,扯起雨伞,二话不说,就往屋外冲。他决意趁着这天气,去探望他的女儿。
1958年大炼钢铁,杨春喜被调到公社的煤矿工作,今年春节,在党的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下,他回家参加农业生产。在煤矿上这两年,因为生产忙,路又远,他很少去看望女儿;下放回来,社里备耕工作十分紧张,他又舍不得耽误生产时间去女儿家。前几天连连下雨,空是空了些,可雨天还有雨天的活。只有今天,村里的活都做得差不多了,他才决定冒雨探亲。
他用力扛着伞,顶着从背后吹来的风雨。密密的雨点子斜打在伞上,发出嘭嘭的响声。套鞋溅满了泥,裤脚管打湿了,雨水灌到袜子里,一步一“噗吱”。可他心里好欢喜。“小桂莲该又长高了!”他想着他的外甥女:一张圆圆的可爱的小脸,就在水气中模模糊糊地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加快了脚步,走过一方方秧田;秧田里积满了水,由于讨厌的雨,还没有来得及犁耙第二道。他走过一丘接一丘的绿肥田,盛开的金黄色的小花,在雨中散发着诱人的芳香。他走着,看着,想着,可不知什么时候,风住了,雨也小了。抬头看,云层断开了;向远望,白云离开天根,透出蓝天来了。他止住脚步,仔细端详天空。霎时,一抹阳光撒在他的笑脸上。“妈的,真会捉弄人!”他笑骂着,拔腿往回跑。
赶到田里,社员们刚动手整理秧田。队长见了他,有点纳闷:这个人从矿上回来,从未缺勤,每天上工都是最早的;今天,怎么迟到了?杨春喜说了实话。队长听了高兴地大声说:“你真是个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人!”“这还能假!”杨春喜笑着,抽一个响鞭,赶着水牛下田了。
熊六妹休假
女社员熊六妹从窗中看看天,叹了口气:“今日咯,还不知是风是雨呢?”等她刷洗完刚吃过饭的碗筷,一轮巨大的太阳出来了,万道金光,就像一张无边际的网,一下子就把乌云网走了。这时,熊六妹责怪起队长来了:“这好天气,叫人休假。”这时,一群姑娘,叽叽喳喳地从她的门前走过,有的扛着锄头,有的搬着小凳子,像一群刚出笼的鸽子,飞奔村北陡上垅那大片麦田里。“哎,丫头们!你们看见咱们队长来没?”
“没,没……”姑娘们转眼不见了。熊六妹转回家中,拿起一把锄头,颠起小步子,飞快地向姑娘们追去。姑娘们见她赶来,你一句、她一句的和她逗个不休。“叫你休息你下田,不执行劳逸结合政策!”“不经过队长允许来锄麦——自由行动!”六妹不言不语,在后边紧追快赶,加紧锄草。
“嚷嚷什么?”队长匆匆赶来,额角上冒着汗珠。他望着六妹,觉得这位快五十岁的女社员,干劲这样大,心里实在高兴,可是他带着三分气地问道:“叫你休假,怎么到田里来了?”六妹把锄头往地里一插,走到队长跟前,理由十足地说:“我没问你,你倒先问起我来了?”“问我什么?”“你知道,麦子早锄一天,就早长一天,就有早一天的收成!今天好容易逢上晴天,你怎么偏偏叫我休假?”“这是早就排定了的。”“那也可变变!”……这时,一个姑娘提议:“队长,你就给她机动机动吧!”队长无可奈何地点点头。自从党号召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以来,他为安排社员休假这个问题,很伤脑筋。“好吧。”队长看了看已经在继续锄麦的六妹:“那你什么时候休假?”
“雨天!”
义务农具检查员
刚晴了两天,雨又下起来了。要是再晴上两天,地温升高了,春豆就可以播种了。六十岁的老社员谭义生,很为这事焦急。春豆和早稻是这个公社的两大主要春播作物,义生老汉又是种豆的老手,照他算来,要不是这些天天气不好,春豆早就播下去了。这时,偏偏雨又下起来了。遇上这种天气,焦急是有些焦急,可是时间绝不能浪费。
这天中午,等人们吃罢饭,义生老汉就到食堂阁楼上,一件件检查起种豆用的农具来。虽然他不保管农具,可是总觉得自己有些责任似的。一来,本队种豆用的农具就放在自己的眼皮子上——隔壁食堂的阁楼上——一天见三回面;二来,种豆有五道工序,所有农具,大大小小,甚为复杂,而他在这方面,算是行家。公社党委书记虽说农具准备齐全了,他可还是放心不下。约莫花了一个钟头,他才从食堂走出来。“是都全了……。”他自语着,搿着手指头,“刨、铲、播籽箕、撮灰箩、盖土耙,五道工序的家伙全了,数量也够了。”他轻松的舒着气,紧紧腰带,正想迈开大步往什么地方去;可就在这时,他猛然愣住了,双手在腰间捏着腰带……。他想起来了:那撮灰箩上还没有系草绳哪!这虽是一道工序上的一个小小的零件,可在眼下,他把它看成一件大事。没有它,春豆就不能顺利地播种,就抢不回被雨天夺去的那些时间!他连忙返回食堂,又检查了一遍那些撮灰箩,果然是没有系草绳;不但没有系,草绳根本没有打哪。这不成!他马上动手搬来一大捆稻草,选出长的,剔出短的、折断的,一捆捆的捆好,又把它浸在水里泡着,直忙了个下午。吃过晚饭,义生老汉不声不响地动手打起草绳来了……。


第2版()
专栏:

大地在沸腾(麻胶版)  隋军


第2版()
专栏:

湖南攸县城关人民公社联盟大队利用地边大种早熟瓜菜和豆类作物。这是联盟大队胜利生产队的团员和青年们正在塘边、圳边种南瓜和豆角。  湖南《攸县报》颜菊芬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