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30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

改革操作技术 严格管理制度
  马钢重钢节约用焦用煤
  武钢焦化厂职工巧配煤种焦炭产量增加
据新华社合肥电 马鞍山钢铁公司职工千方百计节约用焦、用煤。高炉职工加强了对焦炭的加工和管理,尽量降低粉焦率。焦炭入炉以前,他们筛去粉焦;入炉后,又把风机并联起来提高送风量,使焦炭能充分地燃烧。现在,这个公司每炼一吨铁的焦比,已经由原来的八百公斤到九百公斤,减少到七百五十公斤左右。同时,生铁产量也提高了30%。
大型焦炉职工都努力增产质量好的焦炭,为高炉少用焦、多炼铁创造条件。各个土焦厂都狠狠抓住节约煤炭的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洗煤工作;一是改革炼焦操作技术,推广节约用煤的先进经验。采取这些办法以后,精煤回收率普遍提高了2%到3%,煤的灰分和含硫量也都有显著下降。炼焦职工还改进了炼焦炉的炉型,装煤时填满炉腹,并用大火猛攻,快速熄焦。第三炼焦厂自采取这些措施后,结焦率提高了7.5%。仅这一项,全厂一个月就节约原煤八百多吨,增产焦炭二百二十多吨。
为了减少焦炭破碎的损耗,破碎焦炭的工人改革了破碎工具和操作技术。第一炼焦厂职工原来使用四磅大锤破焦,现在改用一磅的小锤,使焦炭损耗率由20.4%下降到15.2%,一天可节约焦炭近五十吨。过去,他们用大锤在焦堆上打,结果,有的焦炭还未破碎,有的焦炭已成粉末,浪费焦炭很多。现在他们采取在地面上顺焦炭纹路打的办法,使焦炭损耗率下降到10%。
运输、装卸焦炭的职工们把小板车都装上了后挡板,固定了运输路线,从而减少了由于车厢浅、道路不平而抛撒焦炭的现象。距离铁厂远的焦厂,过去是就地加工,现在改由使用单位加工。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焦炭在搬运、装卸、翻堆等周转过程中的损耗。
这个公司使用焦炭的单位,最近还组织了煤、焦回收突击队,采取“扫清、捞光、筛完”的办法,把过去积存和散放在各焦厂、铁厂、钢厂周围的十万多吨煤泥、焦粉和小块焦,全部回收起来用于生产。
据新华社重庆电 重庆钢铁公司合理使用煤炭,降低了煤炭消耗量。2月份,炼钢、炼铁、轧钢等八个厂和车间消耗的煤焦总量,比1月份降低五千二百零二吨。
重庆钢铁公司使用的煤和焦炭,来自九个专区和县,品种、质量不一样。过去,公司收到什么煤,就给下面分配什么煤,由于各厂、各车间生产条件不一样,有时因此造成浪费。今年以来,这个公司首先加强了化验工作,对各地运来的原煤成份逐一分析,掌握各种煤的不同性质;同时,将全公司的锅炉、煤气炉等按设备条件和工人操作习惯,分成几种类型。然后根据它们的不同条件调配适当的煤种,不但减少了浪费现象,还降低了煤炭的消耗量。仅据两个锅炉的统计,今年以来,平均每天能节约一百八十吨质量较好的烟煤。
部分厂和车间,也成立了煤焦化验分析小组,将分配到本单位的煤炭,进一步化验分析,以便掌握配料,做到煤尽其用。大型轧钢厂根据煤种变换多的情况,对于不同的煤种,采取不同的操作技术,使各种煤都能充分燃烧。炼铁厂根据矿石的不同大小配用焦炭,2月份每吨焦炭炼出的铁,比1月份增加了三百公斤。
重庆钢铁公司还建立了专人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煤焦管理制度,把不同性质的煤炭分级分类堆放。各厂和车间按公司的规定严格控制用料,做到过磅计量入炉,并按期公布消耗定额。这些措施对降低煤焦消耗量也起了一定作用。
新华社武汉电 武汉钢铁公司焦化厂职工巧配煤种,将炼焦中贫煤的比例由5%扩大到20%,焦炭质量符合规定。由于煤源扩大,这个厂3月中旬的焦炭产量比上旬增加了53%。
贫煤的粘结性较弱,过去一般认为炼焦中不宜多用。但是它的灰分较低,对炼焦也有好处。这次武钢焦化厂职工在贫煤中配用一些结焦性较好而灰分较高的肥气煤。由于两种煤互相取长补短,就保证焦炭质量达到一定要求,而且使转鼓强度较前提高了八公斤,灰分降低了0.4%。
武钢焦化厂投入生产以来,积存了不少贫煤。进入3月份以后,这个厂专门成立了技术研究小组,总结以前的配煤经验,并对煤质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根据多次试验,采用了新的配煤方案,同时改进调火工作,使配用贫煤的比例逐步提高。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抢运滩内积盐
中共辽宁省委为了满足东北三省七千万人民生活用盐和钢、电、煤等重点工业用盐的需要,组织各盐场与有关部门协作,突击抢运滩内的“死角盐”。从年初到三月二十日,共抢运出滩内积盐十五万五千七百吨,其中有百分之七十七供应了辽宁、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等地的人民食用需要。
制订规章制度提高钢的质量
青岛国棉一厂炼钢车间,在总结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把各种行之有效的先进经验配起套来,制订了一整套适应提高钢的质量的规章制度。他们又通过讲技术课、交代措施等办法,教育职工明确各项制度和各生产环节的关系,使贯彻执行规章制度成为职工自觉的行动。
加强穿孔工作促进矿石增产
鞍钢大孤山铁矿最近抽调副矿长、车间主任、段长等十多名领导干部和一部分担任过穿孔机司机的干部,加强了穿孔机的生产领导或担任副司机,促进了矿石增产。三月份前二十天,这个矿铁矿石平均日产量比二月份全月平均日产量提高百分之十八以上。
降低煤耗多发电
吉林热电厂职工掀起了省煤多发电的热潮。职工们通过找漏洞、挖潜力、改进操作和管理方法,使发电耗煤指标降低到生产以来最低水平。每发一度电使用的煤炭,已降低到零点三二一公斤。二月初到三月上旬,节省优质煤四千六百二十二吨。
用野生纤维织出大量布匹
福州市纺织品批发站组织工厂利用野生纤维纺纱织布,一年来为国家增产布七十五万尺。用野生纤维织成的布,已经加工成护肩、护膝、围裙、工作服等多种产品。这个批发站去年抽调七个干部组成野生植物纤维采购组,到农村公社、生产队,先后收购到野生纤维和再生纤维三十万斤,为增产纺织品提供了原料。
扩大野杂纤维的加工利用
四川省夹江县各野杂纤维加工厂,努力扩大野杂纤维的加工利用。一年来,全县利用野杂纤维生产的各种制品共有二十三个品种。加工制成的工作服、手套、垫肩、船帆和鞋底等都已成批供应市场。野杂纤维加工利用后剩下的废渣,还用来制成了大量胡敏酸、肥田粉,供应农村。
大批双轮力车调拨到县
天津市六百多个工厂的广大职工,经过近五个月来的积极努力,赶制了二十二万辆双轮加重力车。现在,这批力车下车的部件(除有一万辆车的车条帽尚在包装外),已先后直线调拨到全省各县,部分力车已组装起来,分配出售给生产队投入春耕生产。


第3版()
专栏:

  周密调查 反复试验 改革设备 提高效率
  沈阳标准件厂结合检修开展技术革新
  三十二项重大革新项目得到充实和提高,为实现高质量、多品种打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本报讯 沈阳标准件厂职工,结合设备普查检修,对去年的革新项目,进行了总结、鉴定,进一步地巩固革新成果,为实现今年的高质量、多品种创造了条件。目前,这个厂的全部生产设备和大部分辅助设备已经检修完毕。三十二项重大革新项目得到充实和提高。
为了搞好设备检修,工厂党委从年初以来经过调查研究,向全体职工讲清形势,提出任务,交清方法,使全厂职工认识到要彻底搞好设备维修,配套成龙,必须进行技术革新。接着,全厂职工献计献策,提出对有关改革设备、工具等方面的改进意见五百多件。
在检修和改革设备中,这个厂本着“能修就修,能改就改”的原则,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分类排队,由下而上地制定了有计划、有领导、有实现日期、有专人负责、有检查、有评比的技术革新措施,并且落实到生产小组和个人。对确有成效的革新项目及时纳入了工艺规程。在技术革新中,他们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对一般的设备,改革之前都经过车间“三结合”小组“会诊”,提出改革意见;对重大项目的改革,由厂和车间相结合组织的“医疗队”研究确定。改革之后,逐个逐项地进行鉴定,从而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设备检修任务。
这个厂结合设备检修,进行技术革命已经取得了下列效果:第一、巩固、提高了革新成果,促进了生产。三车间的生产工人和检修工人一起开动脑筋,改造了土切边机的送料装置和胎模具,使土设备实现了自动化,人力节省一半,效率提高一倍。第二、提高了产品质量,扩大了产品品种。二车间在设备检修过程中,由车间“三结合”小组和冷冲老工人一起,经过十五次试验,把过去只能生产单一产品的冲床改为“一物多能”的设备,保证了产品质量,扩大了两个品种。第三、提高了设备精度,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工具车间由于把过去自动化的冷冲床工具,由夹钳送料改为滑板送料,不仅节省了工具原料,提高了工具制造效率三倍,并且提高了设备开动率20%,延长工具使用寿命四倍。
这个厂结合设备普查检修大闹技术革新以来,共实现了十六项革新项目。为适应今年高质量、多品种的要求,打下了有力的物质基础。


第3版()
专栏:

  加强管理节约工业用粮
  陕西各纺织印染厂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已节约粮食四十万斤
据新华社西安电 陕西省各纺织、印染厂职工,千方百计提高浆料出粉率,寻找代用品,节约工业用粮,从去年11月到现在已为国家节约粮食四十万斤以上。
各厂普遍加强了磨粉管理,来提高浆料的出粉率。国营棉纺织一厂经过建立和健全责任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加强管理以后,包米出粉率由原来的71%左右逐步提高到82%以上。各厂职工还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推行上轻浆的办法,降低上浆率,节约浆料。国营棉纺织三厂实行这个办法后,上浆率由15%降低到8.5%,每千米棉布耗用的包米比原来降低24%,所产棉布色泽仍然洁白好看。
各纺织、印染厂职工已试验成功用白芨粉等八种代用品,部分或全部代替粮食作浆料。国营棉纺织一厂试用白芨粉代替部分包米淀粉上浆,可以降低包米淀粉用量50%,浆出的纱柔软光滑,开口清晰,断头少,活好做。


第3版()
专栏:

  深入发动群众定机定人检修设备
  合肥矿山机器厂设备效能提高
本报合肥29日电 安徽省合肥矿山机器厂深入发动群众,采取分类定机定人的办法,对全厂生产设备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检修。
为了在较短期间内全面、彻底修好生产设备,他们把需要大修的生产设备交专门负责检修的工具设备车间检修,对于只需要中修、小修的生产设备,交给各车间负责修理。各车间都充实和加强了检修力量,做到大小疾病无一漏网,只要有病,就有人医。在检修中,他们采取拆卸一台、修好一台,再拆第二台的办法,集中力量,日夜三班突击,既保证了检修质量,又大大缩短了设备停产检修的时间。
这个厂的生产设备经过检修以后,生产效能和精密度都有显著提高,许多设备可以在较长时间不再修理。铸工车间吊运铁水的行车,是一台关键设备,过去经常运转不灵,影响生产。这次检修把行车上常坏的电动机、刹车、轴承的种类、型号都作了更换。金工装配车间的工具磨床磨损较大,加工出来的机器部件质量不能保证,这次把磨损的齿轮全部作了更换,现在一般技工都能在这部机床上加工出精度很高的机器部件。这个厂还结合设备检修,开展了技术革新运动,对许多易于损坏、不易检修的部件,进行了改革。如工具设备修理车间的24吋牛头刨床效率低,工人使用不方便,而且劳动强度高,在这次检修中,操作工人和修理工人一起研究,把工作台传动轴的抓轮撑牙改用了平牙齿轮。原来传动轴只能单边行走,现在两面都能行走,使用方便,减少了走刀的往返时间,工效提高50%以上。


第3版()
专栏:短评

  从实际出发力争主动
京西房山煤矿摆脱被动,稳步前进的消息反映了这个矿的领导工作和领导方法有了进步。
如何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改进领导,搞好生产,这对房山矿来说经历过一段摸索的过程。房山矿的生产曾经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处于被动状态,被动的原因,在于抓了回采,丢了掘进;丢掉掘进的原因,在于只顾眼前,不顾将来。结果,忙一阵子采煤,再忙一阵子掘进,忙一阵子掘进,再忙一阵子采煤,这样,周而复始,一直在被动忙乱里打圈子,不能均衡生产。后来,他们仔细地研究了情况,分析了原因,制订了措施,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条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走第一步,看第二步,想第三步。全矿就逐步地摆脱被动局势,生产有计划有节奏地进行。
从实际出发,力争主动,摆脱被动,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这里所说的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对具体事物进行具体分析,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区别可能做到和不可能做到。实际上不可能做到而且不应该去做的事情而偏要去做,违反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是主观主义。实际上可能做到而且应该去做的事情,却不去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把事情做好,也违反了从实际出发的原则,这也是主观主义。防止了这两种毛病,才能从被动局势里钻出来。
被动和主动的界限,在于人们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认识客观事物,充分利用客观有利条件。客观事物总是按照它自己的规律运动着、发展着,农业上没有春耕就没有夏收,铁路建设上没有路基就不能铺轨,采煤战线上没有掘进就不能采煤。一切工矿企业没有正确的处理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就不能均衡生产。所有这些都是生产运动中不可违反的规律。正确把握这些规律,充分利用主客观可能条件,工作就会收到预期的效果。反之,违反了客观规律,无视生产实际中的有利因素,工作必然被动甚至遭到挫折。
从实际出发,认真按照生产规律办事,充分发挥客观有利条件和主观能动作用,这就是房山矿摆脱被动、稳步前进的奥诀。


第3版()
专栏:北京通讯

  摸到了规律
  ——记房山煤矿变被动为主动的斗争经过
  本报记者 傅冬
我们来到京西房山煤矿。
党委会静悄悄地。三个书记都出去了。一个去了解工人的思想,一个去调查材料供应和使用情况,一个去安排工人的吃菜问题。
矿长办公室倒很热闹。一个矿长刚从井下上来,正和区长、段长、技术员交换井下情况,商量订下月计划。管掘进的矿长桌旁围着好几个人,他们正专心一意地汇报情况。矿长一面听一面问:抽七个掘进组去加强明年掘进准备工作做得怎样了?
对房山煤矿的情况,我们知道的很少,只知道它在1953年和1959年都因掘进赶不上回采的需要,使生产陷于被动的境地。可是在1960年,由于他们用总路线的精神武装了自己,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条件,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因此一年之间就在生产上转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使产量和进尺都能高速度按比例地前进。
我们请矿长详细给我们介绍介绍情况,他刚开了个头,忽然电话铃响了,他听完对方的讲话,接着用充满信心的语调说:“3月份要我们多出一千吨煤吗?行,没问题。”
他放下电话,很兴奋地说,一年以前,局里打来这样的电话,他可不敢这么痛快的答应。他说,那时最怕接局里的电话,而电话偏偏来得多,特别到月底,一个接一个,这个电话问,任务完成得怎样?为什么不能完成?你们检查检查。那个电话问:检查得怎么样?你们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急得大伙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没办法就把办公室的门锁了,人统统下井去采煤。忙了一阵子,计划完成了,可是到月初煤吃完了,不够采,许多人就一窝蜂似的涌着去搞掘进。这样周而复始,等到月底又要忙那么一阵子。大伙脑子里整天想产量!产量!到头来产量常是完不成。
为什么老是这样被动迈不开步子?有人说,主要的原因是技术革命以后,煤采得快了采得多了,掘进跟不上。这个问题很快提到党委会上来了。大伙说,掘进和回采的关系就像春耕和秋收的关系。春耕起主导作用,只要春耕好,秋收不成问题。
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过去看不到?有的干部说,过去在旧社会一直用老法子采煤。对煤炭生产的规律认识不清,哪儿有煤就到哪儿采,也不知道什么是掘,什么是采,反正把煤弄出来就行了,这影响太深了。有的干部说,掘进一天少进几尺看不出,也没人过问。但是如果一天少出了几吨煤,大伙就要来问,因此只顾抓鼻子尖下面的事,把掘进丢了。
大伙研究了几年来的经验:在被动局势已经形成的情况下,要使掘进赶上去,光抓掘进也不行,首先得把产量稳定在计划水平以上,否则,产量计划完不成,大伙情绪就紧张,势必又走老路子,把掘进工拉来搞回采。
党委会决定:抓紧有利时机,创造有利条件,争取积极的采掘平衡,使回采、掘进双跃进。
有哪些有利条件呢?有人说,不多天前,局里基本建设工人给修了一条七千米长的洞子,有些地方石门都给打出来了,不要太费什么劲就可采煤。有人说,运输工人闹技术革命,作出许多电机车,再不要等车送煤了,同时还可以腾出许多人手来加强掘进。有人进一步提议:在过渡期间,先找块把“肥煤”来吃,同时发动回采工掘些“残煤”,这样,产量可以不减,掘进也可以赶上去。
认识统一后,矿上一面从辅助部门抽了大批人力加强掘进队伍,一面组织回采工人挖潜力,千方百计多出煤,来给掘进“稳住阵脚”。
工人们认为这事意义大,进一步发挥了积极性,在井下挖出了大批残煤,生产好转了,成绩栏里出现了这样令人鼓舞的数字:上半年在超额17.5%完成国家产煤计划的同时,以超额3.6%完成了国家的进尺计划。
大伙干得正欢,雨季来了。雨一来,披在矿井顶上的千百个盛着水的小窑,就要向井下漏水,不好采煤:同时,小窑里的水还有穿破窑底直灌矿井的危险。
有人主张把8月份计划订低些,有一个新恢复的采区,计划一吨煤也不出。他们搬出一大套历史资料说,那个矿井淹了二十多年,每年雨一来洞里全是二、三尺深的水。又说,东区的一槽、三槽,西区的四槽、一槽肯定都要来水。要叫雨季不减产,那真比搬一座大山还难。
绝大多数人不同意这种意见。他们说,雨还没来,就先订个淹井计划?这太不像话!作计划一定要把主客观条件订进去,要充分发动群众和雨季作斗争,做好防水工程和安排好生产,有了这些条件,雨季可以不减产,或者至少可以少减产。
谁都清楚,过去就是吃了没抓雨季的亏。雨季亏了产,第四季度生产就要被动,紧赶慢赶,赶到第二年初,也不一定能缓过气来。
党委会号召大家抓住这个关键性的时刻,变雨季减产为高产!
号召还说,战略上一定要藐视洪水,但战术上却一点不能马虎!思想上不能有分毫的麻痹大意。要按最坏的情况来安排雨季的工作,对于确实存在的问题,要具体分析研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
防水指挥部很快就成立起来了。党委书记、矿长挂帅,并马上派出搞地质勘探的干部到山上调查,到附近的八个村子找解放前背过煤的老矿工了解山上到底有多少窑洞?哪些窑洞漏水?这些干部到山里上上下下来回查了三百多个窑洞,还找了几十位七、八十岁的老年人,开座谈会、个别谈话。这样,情况摸清了,心里有底了。他们把来水的地点、水的大小和矿井排水量大小都用图仔仔细细地标出来。同时,想办法准备抽水机械。接着,又开了一连串的专业会和工人座谈会,讨论雨水来了怎么办?工人知道战胜雨季是个转折点,人人动脑子想办法。有的说,多准备几个掌子面,发现漏水马上搬家;有的说,先集中兵力把要来水的地方的煤采光……。
没多久,雨来了。雨不算小,工人穿着两身雨衣都淋透了,靴子里灌满了水,但他们却一个赛一个,干得挺欢。
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雨季减产的威胁解除了。原来不肯接受高指标的东区超额39%完成了计划,得了冠军。那个订“淹井”计划的矿井的产量和前几个月差不了多少。
保证煤产量的战斗打得通天响的时候,煤矿的主力部队——由七、八百人组成的掘进队伍,在专管掘进的副矿长、副区长的具体领导下,抓紧时机,利用基本建设工程和运输改革等所提供的许多有利条件,巧妙地赶到前面去了。到目前为止,全矿已经准备出五个多月的获得煤量,两年多的准备煤量,三年多的开拓煤量。并且摸索出了一套规律:采掘人员的比例要一比一。采一千吨煤要掘进三十三米。掘进要实行定领导、定人员、定工具、定地点、定进度。在掘进的程序上要先石门,再大巷,后上山,先上水平,后下水平……。
临离开的那晚,我们请党委书记谈谈他的感想。他说,工作主动后,大伙变得好像比以前聪明多了。能够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把工作做在问题的前面了。现在大伙不但知道上半年干什么,连下半年和明年的仗怎样打法,心里也都有个谱了。大伙不但看得远了,也抓得比较全面了。现在大伙迫切要求学习理论,学习毛主席的著作,提高理论水平。大伙说,以后一定要作到打仗时整整齐齐的打仗,空暇时,多念一点书,多用脑子思考一些问题。


第3版()
专栏:

  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条件
  房山煤矿摆脱被动稳步前进
本报讯 生产长期处于被动状态的京西房山煤矿,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客观可能条件,经过一年的努力,已由被动转为主动。去年提前五十二天和四十一天分别完成了煤炭产量和进尺计划,今年头三个月又取得了产量、进尺双跃进的胜利。按照现有生产水平计算,到3月底,已积有五个多月的获得煤量、两年多的准备煤量和三年多的开拓煤量,为今后持续衔接生产奠定了良好的工作基础。
这个煤矿由于一个时期放松了掘进,到1960年初,回采工没有足够的掌子面可以采煤,使产煤计划受到影响,生产处于被动境地。全矿职工在矿党委领导下,经过具体分析,看到了在不利的形势中存在着有利条件,在被动的局势中有可以争得主动的因素。这就是:基本建设工程为掘进做了许多前道工序,它所提供的巷道开拓总量相当于全矿现有开拓煤量的45%左右,掘进工作可以因此加快速度;运输改革也已初步结束,过去来往在天空、地上、井下的高线、人推车、马拉车都为电机车等现代化的运输工具所代替,这样,一可腾出许多劳动力来加强掘进,二可加快岩石掘进速度,三可使煤炭生产不再受“以运定产”的束缚,能够产多少运多少,为稳定产量计划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全矿职工看清了这些有利条件以后,决心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扭转被动局面。为了让掘进迅速过关,回采工人们在力争完成和超额完成产量计划的同时,千方百计来缓和回采对掘进的压力,他们有的跑到已经采过的煤窑里回采“残煤”,有的在掘进工的配合下,先找煤层较厚的掌子进行回采……。结果,上半年的煤产量超额17.5%完成了国家计划。但是,到了第三季度,雨季来临,历年这时煤炭产量都要大减。能否战胜雨季,做到雨季不减产,就成为扭转被动局势的一个最大关键。矿党委发动群众在雨季到来前,抢修了九千多米防水沟,并且集中优势力量,在可能遇到大水的掌子面上,全力进行抢采;雨水到来时,又展开了堵水、排水、顺水的群众运动,大掌子来了水,工人们就到预先备好的掌子面采煤。在广大职工齐心努力下,第三季度超额21.6%完成了产煤计划。接着在五十二天以后又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产煤计划。
在回采工掩护和其他工种配合下,掘进工作这时就抓紧时机,充分利用基本建设工程和运输改革等所提供的许多有利条件,趁势前进。现在全矿拥有的获得煤量,已可保证生产接替的需要,全矿已经胜利地完全摆脱了被动的局势。
这个矿在生产上争得主动以后,上上下下都心情舒畅,全矿呈现出一片忙而不乱、紧张有序、情绪振奋的活跃景象,干部们也有余暇思考问题了。为了巩固斗争成果,提高职工认识,在上级党委指导下,今年年初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的工作经验,经过系统的分析,初步认识和掌握了煤炭生产的规律,提出了“掘进先行、采掘并举、通风良好、运(输)、(维)修跟上”的工作方针,并且依此方针调整了各个工种之间的关系,制订了符合本矿实际的采掘比例关系,全面安排了各项工作。现在全矿一般在15日以前完成前半月生产计划,下半月就抓薄弱环节和下月份的准备工作。每月16日到20日,管理生产的矿级干部和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下到采区,会同区、段干部到各个掌子面逐一摸情况,抓问题,制订下月份的生产部署,提交矿党委讨论后,在月底以前,就传达到工人群众中去,并且通过签署竞赛条件的方法,发动群众,把生产指标变为群众性的竞赛项目。在生产管理工作中贯彻执行了群众路线,使许多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为了进一步把工作做在问题的前面,现在全矿提出了“走一步、看两步、想三步”、“小组看下旬、工段看下月、采区看下季、全矿看全年”的口号。四采区的领导干部说,由于掌握了生产主动权,他们现在对全采区第二季度的生产前景,已能认清看准;对全年的生产部署,胸中也有谱了。


第3版()
专栏:

上海第六纺织机械厂在积极检修设备的同时,以推广先进刀具和先进经验为中心,掀起一个技术练兵运动。图为车工潘金龙(右二)在向伙伴们介绍他改进的强力切削刀具。用这种刀可以提高加工效率50% 新华社记者 霍生联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