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9日人民日报 第3版

第3版()
专栏:地方报纸评论摘要

论因地种植
  ——湖北日报社论摘要
正确制定农业生产计划,是人民公社决定全年生产大计的一件大事。社会主义经济的优越性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表现,就在于它能够有计划地进行生产和分配,人们真正成为自己的经济活动的主人。
要正确的制定生产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公社的生产计划,必须建立在生产队的生产计划的基础上;生产队的生产计划,必须建立在生产小队的包产计划的基础上;生产小队的包产计划,又必须建立在小队作物种植计划的基础上。层层计划都有基础,这样的计划才比较接近实际,有可能实现。基础的基础,是生产小队的作物种植计划。小队的种植计划落实了,上面的计划就能一一落实;小队的种植计划落实不下来,一切计划都如空中楼阁。因此,搞好小队的种植计划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怎样才能搞好小队的种植计划呢?四个字:因地种植。
因地种植,就是种植计划要符合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有各种各样的“地”,有水田,有旱地,有坡地,有平地,有黄土地,有沙土地,有窝墒地,有露墒地,有温度比较高的地,有温度比较低的地,如此等等,千差万别。要因地种植,首先就要对各种各样的“地”作周密地调查研究,弄清什么样的地适宜种什么作物,什么样的地不适宜种什么作物,而后再来确定作物的种植计划,才可能是正确的。例如沙土地适宜种花生,窝墒地适宜种芋头(旱芋头),把花生安排到沙土地里,把芋头安排到窝墒地里,这就叫因地种植。农作物的特性也是千差万别的,有的作物特别适宜于向阳地,有的作物特别适宜于冷浸地,有的作物特别适宜于沙土地,有的作物特别适宜于泥土地;什么作物适宜于种什么地,不适宜于种什么地,也要先经过调查研究,弄个明白,再来确定作物的种植计划,才可能作到计划适合各种作物的特性与要求。
这就是说,要做到因地种植,一方面要摸清各“地”的特性;另一方面,要摸清各种农作物生长要求的特性,要把“性情”相近的“地”和农作物结合起来,才会长出好庄稼。一般地说,土地有好地和坏地之分,农作物有高产作物和低产作物之分。但是,所谓好地和坏地、高产作物和低产作物,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某块地种了适宜它的作物,它就是好地,种了不适宜它的作物,它就不是好地;反之,某种作物种在适宜它生长要求的土地上,它就是高产作物,种在不适宜它生长要求的土地上,它就是低产作物。好地并不是种任何作物都能长好,高产作物并不是种在任何地方都能高产。油沙地是好地,如果种了不适宜它的作物,仍然不能长出好庄稼。水稻是高产作物,如果把它种在水源、气候、土质等条件不适宜的地方,往往就变成了低产作物,甚至根本不能生长。但是只要作到了因地种植,再加上人们的生产劳动,不仅好地能够种得更好,高产作物能够获得更高的产量,就是坏地也能长出好庄稼,低产作物也能获得较高的产量。
只有因地种植,才能充分利用自然的有利条件。在我们还没有完全实现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以前,也就是还没有基本上控制大自然以前,对待自然,必须一方面要坚持水来抗水,旱来抗旱;更重要的一方面,是要根据自然变化的规律,巧妙地安排作物,充分运用自然的有利因素,尽可能躲开灾害的袭击。所谓巧妙地安排作物,就是要因地种植。比如有些地常常遭受涝灾,种旱作物总是“老天爷”要收去大半,这就不如干脆改成水田,改种水作物;反之,有些水田是石沙底,一田水管不到三天,种水作物又费工又不保收,就不如干脆改成旱地,改种旱作物,这样就能充分利用自然的有利一面,限制其不利的一面。
坚持因地种植,不仅是个技术问题,而是一个政策问题、作风问题。
为什么有些生产队不能因地种植?一个重大的原因就是没有执行政策。政策和任务是密切联系的,任务恰当才能体现政策。对于一个生产队来说,到底完成多少生产任务才合适?这要看这个队是些什么土质,适宜种哪些作物,能种多少来确定。也就是说,要先让下面订种植计划,在因地种植的基础上订生产任务,才能做到既完成了任务又做到了因地种植。
要执行政策还要转变作风。已如前述,因地种植,关键在于摸清各种“地”和各种农作物的特性。要摸清,必须请教群众。“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当地群众是富有实践知识的种地能手,他们最熟悉本乡本土的自然情况和作物特性。什么土质适宜种什么作物?什么茬口适宜种什么品种?他们都了若指掌。只有虚心向群众请教,让群众当家作主安排作物,才能做到因地种植。


第3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安徽春耕春种全面展开
安徽省春耕春种大生产运动已经蓬勃展开。全省春田已经耖犁二千二百多万亩。芜湖、安庆两专区已选好秧田三十多万亩,并耖犁一至二遍;阜阳、蚌埠两专区已有三百一十多万亩春地施上底肥。山芋、烤烟育苗,大麻、春荞麦、谷子等春播正加紧进行。
抽调壮畜支援春耕
黑龙江依安县各行各业精简非农业用畜,支援最迫切需要牲畜的区队春耕。目前,各部门已抽出一百三十九匹壮畜支援畜力较少的区队加速耕种进度。
谷种落地专人管理
云南华宁县盘溪公社大寨管理区第七生产队为了培育壮秧,制定了从下种到育出壮秧的每项管理措施,落实到组到人到田的制度。
目前,全队已撒播了第一批谷种,由于坚持边播边管,细管勤管,出苗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订立护田公约
宁夏贺兰县常信公社洪广大队各小队,经过社员讨论,各户都订立了护田公约。自订了护田公约以后,猪有圈、鸡兔有窝、鸡带绊、娃娃有人看管,湖边地有人轰雁,田间便道消踪绝迹。
让塘库堰壋圳都蓄满水
江西乐平县涌山公社抓住当前春雨连绵的天气,开展了“五满”(塘、库、堰、壋、圳)蓄水工作。
涌山公社多蓄春水的办法有以下几条:能灌田的水坑都灌满水;加高塘坝;加高田塍围水;修筑堤壋挡水。目前全社所有塘、库、堰、壋、圳全蓄满了水。
准备春耕期间牲畜用草
内蒙古自治区清水河县为了保证春耕生产期间耕畜的全部用草,抽调大批劳动力,展开了打草运动。经过半个月的辛勤劳动,到三月十四日,全县各公社已打搂各种黄草三百四十二万斤。
家家户户动手养兔
湖南隆回县紫阳公社天付大队家家户户动手养兔。全大队一百六十四户,现在共养家兔四千四百多只,平均每户达二十七只。
发展养兔不但增加了群众的肉食品,还增加了现金收入。去冬以来,这个大队除自食外,已卖出兔子一千多只。


第3版()
专栏:

  国家计划群众需要统筹兼顾
  科坑大队粮油面积扩大小宗农作物增种计划落实
  保安屯生产队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计划切合实际
据新华社福州讯 福建龙海县步文公社科坑大队党支部安排春种计划,根据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既照顾国家需要,又照顾生产小队和社员需要,在扩大粮食和油料作物种植面积的同时,还适当地安排了社员生活需要的糯米、高粱、木薯、绿豆、芝麻、菁仔等作物的种植面积。
科坑大队干部、社员在制订今年生产计划时,回顾了几年来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方针所取得的成绩:全大队由缺粮队变成了余粮队,仅去年就交售给国家六十四万斤粮食,还有大批甘蔗、黄麻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社员们一致肯定,制订今年的生产计划,必须进一步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同时,社员们对生活方面的需要,也提了一些建议和要求。有的社员建议种些绿豆,夏天下田劳动可烧绿豆汤喝;偶尔头痛生病,生姜煮绿豆更是一味常药;有些老年妇女建议种些菁仔,自己染衣服用方便;妇女们建议种些芝麻吃香麻油。其他如饲养员、炊事员等,也提出要求多种一些可以酿酒、榨油、制酱以及把秸秆当燃料用的豆科作物和高秆作物。
大队党支部根据社员们的建议和要求,根据既保证完成国家的需要,又适当照顾到社员的需要的原则,同社员们共同商量,确定把粮食作物和主要的经济作物列入三包计划,由各小队保证完成;对群众需要的小宗农产品,在落实包产计划以后,抽出一小部分的田地给各小队自己安排种植。各小队在保证完成包产任务的前提下,利用田头地角和“十边”隙地间种套种的本队需要的各种农作物,产品全部归生产小队所有;社员个人需要的一部分产品,由社员利用自留地自种自用。根据这种安排,全大队今年计划种植的水稻、大小麦、甘薯、花生、大豆、黄麻以及蔬菜等面积都比去年实种面积有所扩大。去年没有种的糯米、高粱、木薯、绿豆、芝麻、菁仔和群众特殊需要的其他作物,也都计划适当地种植一些。这样,全大队七千多亩耕地,全年计划种植面积共达一万三千多亩,复种指数达到184.8%,比去年提高了22.8%。
在这一基础上,各小队社员的生产积极性较前更加提高,展开了超包产竞赛。第十四小队为开展超包产竞赛,社员们建议利用蔗园培育旱秧,腾出十一亩晚稻秧地扩种粮食作物,加上“十边”地和开垦的小片荒地,全小队实种面积将比包产面积增加六十一亩。各个小队确定种植的总面积不仅比原来落实的包产面积扩大了5.7%,还增加了马铃薯、豌豆等原先没有计划的品种。
本报长春28日电 吉林省敦化县翰章公社保安屯生产队,在正确处理各方面关系的原则下,切合实际地制订了今年春耕生产计划。
这个生产队修订春耕生产计划时,照顾和掌握了以下六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照顾国家、集体、社员三者的关系。大豆是这个公社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安排作物面积的时候,要保证完成国家计划;同时也考虑人吃、马喂,适当确定粗粮、细粮、杂粮的比例。第二,掌握合理轮作与土质地势的关系。这个生产队开始安排作物时,只根据茬口安排,后来又根据土质地势对部分种植计划进行了调整。第三,照顾可能作出的劳动量和各种作物的比例关系。原来保安屯生产队安排费工的高产作物较多,经过算细账,发现如按原订计划播种,全年还缺九百九十二个劳动日。后来减少一部分费工的作物面积,多种不大费工的作物。第四,掌握粪肥来源、数量、质量与施肥方法的关系。他们根据作物的需要、土质情况和现有粪肥的数量、质量,合理地安排了施肥计划。第五,掌握适时早种与保证春耕质量的关系。根据既将种子播在黄金时代又保证质量的原则,定出了各种作物的播种时间。第六,照顾缩垅增行、合理密植与深耕细作、田间管理、植物保护的关系。垅距、株距都要考虑深耕、铲趟的需要。垅过窄,打不起垅,又不便于趟地,根扎不深。种植过密,有碍于阳光照射和通风。
翰章公社党委认为保安屯生产队在制订生产计划时能照顾各方面关系的经验很好,已在公社党代会、四级干部会上进行了讨论和推广。现在,全公社各生产小队的春耕播种计划都经过修订落实。修订后的计划,既保证了完成国家计划,又作到了因地制宜。


第3版()
专栏:

  制订计划从抓思想政策入手
  大阎庄生产队保证棉田面积又增种小杂粮
本报天津28日电 河北河间县湾里公社大阎庄生产队,在公社党委书记张顺之帮助下,从抓思想、贯彻政策入手,教育群众在订种植计划时要有全局观点。
张顺之在座谈访问中,了解到部分干部片面认为多种谷子、高粱、小杂粮和瓜菜烟麻等作物是群众的要求,而要扩大这些作物的种植面积,就得减少棉花、花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
为了帮助这些队干部正确认识国家、集体和社员三方面利益的关系,张顺之通过党支部发动群众,就如何既能保证国家种植计划,又能照顾社员吃穿和饲料、烧柴需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经过社员们勘察算账,全队找出了四十二亩能利用的零星闲散地,加上采取压缩春玉米播种面积、适当扩种谷子高粱和扩大夏玉米复种面积的办法,既能多打粮食,又可解决牲畜饲草和烧柴不足的问题,棉花播种面积也有了保证。群众的认识提高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有了,全社在安排好棉花、花生等经济作物种植计划以后,又根据群众生活需要,扩大了谷子、高粱和小杂粮作物的播种面积。


第3版()
专栏:

河北交河县洼里王公社米院生产队队长李光法(右二)和老农米达瑞(左二)、技术员吴光才(右),深入田间,研究土壤性质,因地制宜订生产计划。
河北日报 杨国汉摄


第3版()
专栏:

  以生产为中心 以整风为动力
  汕头专区整风工作团干部深入第一线加强春耕领导
本报广州28日电 插秧大忙的季节就要来到了,广东汕头专区在贯彻整风与生产相结合的方针下,所有工作团的干部都深入到生产第一线,领导群众大闹春耕。目前,全区投入春耕生产的劳动力已增加到二百四十五万人,占农村出勤总劳力的81%。早稻已播面积占计划面积的85%。春种番薯、木薯、粟类、玉米等杂粮和蔬菜以及经济作物已种一百零二万多亩,比往年同期种得多、种得好。
汕头专区从去年12月初开展农村整风运动以来,即抓住以整风为动力,以生产为中心,把整风、生产和安排群众生活的工作紧紧扭在一起,组织大规模的群众运动。春耕季节到来后,汕头各地即根据省委的指示,把各级领导重心迅速转到春耕生产上去,并从整风重点公社抽出一批干部,加强春耕生产的领导。现在全区有一万三千多名工作团的干部深入到了生产第一线,实行半天劳动半天工作,既抓生产又抓整风,大大促进了春耕生产。
全体整风工作团的干部,普遍做到了和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这对广大基层干部改进作风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便于工作团干部迅速发现和及时解决问题。澄海县负责领导农村工作的全体县委委员,都深入到大队和生产队去,同基层干部和群众共同总结三年来农业生产的经验教训,广泛征询了社员对今年春耕生产的意见和建议,同时专门召开了老农、生产模范座谈会,制定出今年春耕十七项措施,使今年播种工作抓得适时,避免了冻秧烂秧的现象。同时办田、送肥、改造沙田的工作,也比去年抓得早。海丰县公平公社整风工作队深入第一线之后,发现这里水源不足,七百多亩田不能播种。工作队立即组织大、小队干部和社员三百多人,分头深入山沟、田边勘查水源,结果找到了一百七十二处水源,立即疏濬渠道,引水上田,使七百多亩秧田及时播下了种子。群众生产情绪大大提高,他们说:“这回我们真正是大办农业大办粮食了。”
整风工作团的干部在领导生产中,突出地抓贯彻政策,抓生产关键。首先解决春耕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把与生产有密切关系的政策迅速贯彻下去,调动起群众的积极性,掀起生产高潮。


第3版()
专栏:

  春灌(木刻) 觅异


第3版()
专栏:

  把政策交给群众 让群众当家作主
  星光队种植作物全面合理
本报讯 湖北随县厉山公社星光生产队,在“三包”落实以后,充分发扬民主,放手发动群众,合理安排茬口,因地制宜地把春播作物落实到田,群众劳动情绪高涨,生产搞得热火朝天。
这个生产队在“三包”落实到小队以后,开始有些干部怕不能完成粮食生产计划,对小队在完成包产任务前提下应有的因地种植权不放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支部首先对全队的土质进行了调查,并总结了因地种植的好处。全队田地的土质有十几种,有些小队一块地便有两种土质。在土质这样复杂的田地上,只有让群众当家作主,因地制宜地安排作物,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
各个小队都召开了老农会、社员代表会和社员会,总结了安排作物的经验。一小队总结时,小队长张守德和老农黄国安举出王家独屋那二十一亩五分田作例子,说明必须因地种植。那二十一亩五分田是响沙底子,装不住水,只适合种芝麻、棉花。去年干部硬叫插秧,栽秧时花了很多工,栽上秧以后就车水灌田,车满田水只管三天。八个强劳动力车了个把月的水,花二百四十多个工,产量并不高。要是种芝麻,可以少用二百四十个工,每亩收一百五十斤芝麻有把握。通过总结,小队干部和社员摆出因地种植的好处多得很,如:可以更好的贯彻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生产方针;可以充分发挥田地的潜力;可以错开活路,抢住季节,解决农忙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还可以上下季结合,实现季季增产,等等。接着,小队干部和社员们都认真地摸本小队田地的脾气、胃口,瞻前顾后,通盘考虑,从实际出发,修订小队的种植计划。按照各小队修订的种植计划,全生产队水稻面积安排为二千三百七十八亩,保证超额完成包产计划;红苕、杂粮、棉花、芝麻的面积扩大,总产量更有可能增加。
放手让社员自己安排作物茬口,不仅使种植计划订得合理,而且使社员进一步树立了当家作主的思想,鼓舞了社员超额完成包产任务的信心和干劲。目前,全队社员正热情洋溢地进行春耕生产,全部秧田已耕耖二到三道,近三分之二的麦茬棉田已串沟施底肥,还在大抓蓄水保水和积肥送肥。


第3版()
专栏:

  间作套种发挥土地潜力
汇江生产队每人三分七厘粮地自给有余
中共黄岩县委通讯组
浙江黄岩县澄江公社汇江生产队是著名桔区。从1957到1960年柑桔连年增产。1958年大跃进以来,这个队又积极实行了间作套种,粮食产量也年年提高。1960年除了口粮、种子、饲料和完成国家征购粮任务外,还余粮一万八千斤。各种蔬菜也自给有余。
四个办法
汇江生产队的土地很少,每人平均只有四分三厘柑桔地,三分七厘粮地。他们从本队的实际情况出发,找到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土地潜力的办法:
(一)大搞新三熟制,不断提高水田复种指数。1959年汇江生产队复种指数就达到了240%以上。去年,他们又把一百零三亩绿肥田改为春花田,扩大了新三熟制的面积。同时采取晚稻水秧改寄秧办法,把原来只种一季作物的二十多亩连作晚稻秧田全部种上了连作早稻,把原来只种单季晚稻的十五亩草子种田也种上了连作稻,因此增收粮食二万零二十斤。
(二)充分利用桔园空隙,大量套种杂粮蔬菜。去年全队桔园套种间作收入的稻谷和各种豆类有六千多斤,各种蔬菜二十万斤左右。
(三)充分利用零星土地。1960年全队种植了相当三十五亩的农作物,收获黄豆、马铃薯、蕉藕、番薯等粮食四万多斤和瓜菜二十八万斤。
(四)充分利用河流、水塘种植作物。1958年,他们创造了水里养鱼、水面养水浮莲、空中架南瓜棚等水上“三层楼”。去年,把全队十二条河流、水塘进行了规划,根据各种鱼类、作物的生长特性和河流、水塘的水源情况,采取水中养鲢鱼、螺丝,水面养水浮莲、革命草,河旁种黄豆、高粱,河上架南瓜、丝瓜、蒲瓜棚等办法。这个队去年虽然遭到了几次洪水灾害,仍然收了蔬菜三万多斤,饲料十四万多斤,和一部分鲜鱼。
摸清作物生长规律
三年来,汇江生产队摸清了作物生长的规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间作套种的办法:
在作物的搭配上,根据作物叶形、株形、根系的深浅、生长期的长短和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采取高秆作物与矮秆作物搭配、圆叶作物与尖叶作物搭配、深根与浅根作物搭配、生长期长和生长期短的作物搭配方法,为多种作物造成良好的生长条件。如他们摸索出桔树需要大量的氮肥,而豆科作物有宜旱怕涝的特性,就把豆科作物套种在桔墩上。他们根据马铃薯生长期短,蕉藕生长期长、前期生长慢的特性进行套种,保证了马铃薯与蕉藕丰收。
在配置的比例上,他们考虑了作物的主次,合理的田间结构和地力条件,田间管理要求等各个方面。如以小麦为主的麦与豌豆混播,豌豆是慢性作物,茎叶旺,占空间比例大,因此在混播时,播种量豌豆要比麦少,一般掌握在八比二或者是七比三的要求内。
间作套种的栽培技术措施,要做到适时。如小麦套种芋头,如果芋头套种过早,受小麦的荫蔽时间长,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降低产量;套种过晚,又失去提早播种的意义。因此,他们一般都在小麦收获前二十天至一个月内套种,使前后作互相适应。
切实解决肥料问题
全面实行间作套种,提高了复种指数,肥料的需要量也相应增多。从调查情况看:生产一百斤粮食需要六点五担标准肥料,生产一百斤蔬菜需要一点三担肥料,生长一担桔子需要三担肥料。他们从本队社员有饲养家畜、家禽经验的实际情况出发,将生产队的幼畜、幼禽分给社员饲养,并认真处理栏草、饲料、肥价,鼓励社员发展家畜家禽。1960年,共积了优质畜肥七千多担,平均每亩二十四担多。在饲养家畜家禽增积肥料的同时,他们还根据一年四季不同作物的需要积肥造肥。如春季,春花作物和蔬菜需要大量的氮肥,他们就组织社员拾粪沤制氮肥;夏季,瓜菜作物需要大量的磷肥,水稻需要氮肥,就组织社员割青草、捻河泥制造堆肥、沤肥。就这样,一年四季的增积肥料,1960年基本上满足了提高复种指数后对肥料的需要。
调动群众积极性
汇江生产队对生产小队的
“三包一奖”,始终坚持奖赔分明,因而,大大地调动了社员超包产的积极性。如第一小队社员从1958年开始,把生产队划给他们管理的三十九亩桔园,四十二亩水田和五亩旱地,全部实行间作套种,做到寸土不闲,复种指数高达251%,因而产量年年提高,奖励的粮食和现金也是年年最多。1960年结算“三包”奖赔时,生产队奖给这个小队现金四百多元,粮食八百多斤。实行土地、劳力、耕畜、农具“四固定”之后,各小队改良土壤,提高土地肥力的积极性很高。三年来,社员们除了采取增施优质基肥,四周开排灌道,精耕细作等办法把七十亩死板田改造成为活板田外;每年冬天还对每亩桔园培上一百至一百二十担肥力很强的河塘泥加深土层,这就有力促使间作套种作物高产多收。
目前,汇江生产队党支部除了狠抓当前备耕生产外,还对全队的土地进行了一次全面规划,动员群众千方百计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力争今年农业丰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