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5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学习陈赓同志的革命精神
宋任穷
陈赓同志逝世的噩耗传来,使我万分沉痛!哀痛我们中国人民从此失去了一位忠诚的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的指挥员;哀痛我从此失去了一位长期革命斗争中同艰苦共患难的敬爱的同志和最亲密的战友。
我和陈赓同志见面并成为亲密的战友是1934年。那是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之前不久,是人民解放斗争最艰苦的岁月。从此以后,我们便经常在一起战斗、工作和学习,至今已有二十七个年头了。在长期的共同革命战争和工作当中,陈赓同志给我极深刻的影响。他有优良的革命品质、坚强的党性和原则性。在严重的斗争面前,他贞忠不屈。在一切工作中,在重大关键问题上,他坚决贯彻执行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陈赓同志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卓越的功勋。他为我们共产党员、革命战士、爱国人民,树立了革命斗争的楷模。陈赓同志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很多,这里,悲痛之余,我只回忆他的几个片断,以表悼念!
在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陈赓同志担任工农红军干部团团长。干部团强渡金沙江的战斗,以及干部团参加土城战斗、第二次遵义战斗、大渡河堵击敌人的战斗等,在上级的正确指挥下,都是陈赓同志亲自指挥的。在这些战斗中,他坚决执行了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在长征的艰苦的日子里,在坚决完成战斗任务的同时,他还非常关心干部、职员和战士的生活。陈赓同志的腿骨曾经在战斗中被打断,成了残废,行走不便,但他仍然关心和照顾同志们的困难,经常把马让给别人骑,自己坚持走路。他这种克己助人的高尚品德,现在还为许多同志赞不绝口。陈赓同志还非常注意军民关系。在长征途中,他除了尽力做好军事指挥员的工作以外,还经常提醒和督促政治机关检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执行情况。
1935年6月,在长征途中,叛徒张国焘进行阴谋分裂党和红军的破坏活动。陈赓同志站在党的立场上,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党中央的正确路线,对叛徒张国焘的分裂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中,陈赓同志所领导和指挥的部队,于1938年在河北省南部的香城固,与进犯的日本侵略军,进行了激烈的战斗,给了进犯的日军以严重的打击,这对于当时建立和巩固冀南抗日根据地,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1950年全国胜利以后,我们一同到云南。为了把民主革命进行到底,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方针指导下,云南和其他新解放区一样,开展了清匪、反霸、减租、退押和改革土地制度的斗争。陈赓同志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驻云南的全体指战员,在党的领导下胜利地完成了清匪、反霸的战斗任务。同时,从军队中抽调了大批干部,并且派出一部分部队深入农村,和地方干部一起,发动群众,开展斗争。陈赓同志在实际工作中贯彻了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的原则。
以后不久,美国帝国主义在朝鲜发动侵略战争,同时无理霸占我国领土台湾,陈赓同志满怀激愤地投入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朝鲜停战以后,陈赓同志回国,又为祖国国防建设事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近几年来,他的身体虽然有病,但总是念念不忘于党的工作。
陈赓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杰出指挥员,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战士,是毛泽东同志的好学生。陈赓同志逝世是我们革命事业的损失,为了弥补这种损失,我们要学习陈赓同志的革命精神,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高举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红旗,发愤图强,艰苦奋斗,来完成陈赓同志所毕生奋斗的伟大革命事业。
敬爱的陈赓同志,最亲密的战友,安息吧!
陈赓同志永垂不朽!


第4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组织干部到生产队作典型调查
中共山西偏关县委,最近从县级机关抽调四十二名干部,组成十八个典型调查小组,深入到九个公社的十八个生产队,进行调查研究。
通过这次典型调查,这批干部进一步摸清了各生产队的基本情况,对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做了处理。
把科学技术推广到农村中去
济南市科学委员会与有关部门和工厂,统一抽调了四十名技术干部和工人,先后组织了农具修配、化肥生产鉴定使用、病虫害防治、作物栽培管理等科学技术推广小组,深入农村支援农业生产。目前,小组人员已经分赴泰安、历城、宁阳、章丘等县市的工厂、公社、生产队,帮助解决技术关键,进行技术训练等工作。
青年积极投入春耕备耕活动
青海省农村广大青年,热烈响应省委号召,积极投入春耕备耕的生产活动。乐都县的青年,在春播开始后,积极开展了“比出勤看工效,比干劲看速度,比技术看学习,比措施看质量,比团结看协作”的五比五看竞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备耕生产。
深入生产队开展医疗预防工作
入春以来,内蒙古通辽市钱家店公社卫生院抽调了十六名医生,深入生产队开展医疗预防工作。同时,还派出九名兽医,深入畜群棚圈,跟群治疗,与生产队的防疫员、放牧员、饲养员建立了严密的“三环防治网”,每天进行一次耕畜健康状况检疫。
对青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为了使广大青年学习和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共青团包头市委邀请了老干部、老工人、老农民组成了报告团,深入工矿企业和城乡人民公社,给青年作了五十九次报告。
建筑工程部第二工程局通过这些活动,青年们联系实际,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和工作,有些人扭转了不安心工作怕苦怕累的情绪。
部队医疗队为农村服务
从去年年底开始,沈阳部队选拔了一批医生、护士与化验员,先后组织了十八个医疗队,分别深入到盘山、辽中、桓仁等十四个县市农村横扫病魔。
几个月来,各医疗队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共为八百多名社员进行了全面身体检查,为许多患者治疗了疾病,促进了生产。


第4版()
专栏:

  改进工作作风 当好生产指挥
  宝丰公社干部人人争取在领导生产中立功
本报银川24日电 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咀山市宝丰公社各级干部,认真改进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人人争取在生产战线上当一个好指挥,并决心领导好当前春耕生产,为今年农业丰收立功。
这个公社在干部中间开展的人人争取在生产战线上当一个好指挥的活动,是在经过整风和认真学习了党的方针政策以后开始的。在这同时,公社党委总结了全社领导生产较好的星火大队的经验,各生产队并通过总结去年领导生产的经验教训,组织干部进行了“怎样才能作一个生产上的好指挥”的学习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认为过去领导生产成绩是主要的,但也有指挥不当的地方,这就是没有很好的依靠群众,在一些事情上脱离了实际。那么怎样才能作一个生产上的好指挥呢?大家讨论的结果认为:(一)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一切按党的政策办事;(二)事事从实际出发,充分依靠群众指挥生产;(三)积极参加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中领导生产;(四)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并在领导生产中善于把群众的生产经验和科学分析研究密切结合起来;
(五)既抓点,又抓面,点面结合,指挥生产。为了更具体地教育和帮助干部提高领导生产的水平,公社党委还根据全社各级干部中有青年,也有老农的不同特点,提倡和组织在生产上有经验的干部,同群众、技术干部结合,进一步丰富领导经验和生产经验;青年干部要更虚心向老农和有领导生产经验的干部学习,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指挥生产。
大家从思想上明确了怎样才算是一个生产上的好指挥和怎样作一个好指挥以后,领导生产的干劲更大,工作作风更加踏实深入,指挥生产更细致。青年干部也积极向老农学习。在备耕过程中,干部就召开老农会、地头会、成立老农技术研究组等,和群众一起逐田、逐块安排各种作物面积,制订包产计划和增产指标,研究增产措施,使包产计划制订得积极可靠。紧张的春耕播种开始以后,全社从公社到生产小队的二百七十多名干部,90%以上都深入田间,参加春耕,领导春耕。许多干部还采取点面结合的领导方法,分工包干,选择重点,抓薄弱环节,以点带面,更具体深入地指挥生产。公社一级干部根据全社七个生产大队不同的情况,选择了在春耕生产和领导工作各有特点的生产队,掌握具体情况,指挥春耕生产。各级干部在生产中遇到的困难问题,也都能和群众一起共同商量解决。例如,地处碱滩边和渠道末梢的银河大队,土质复杂,盐碱严重。公社干部班少云深入到这个队以后,就和队干部、老农共同调查研究防治盐碱的措施。他在访问中,老农向他提出防治盐碱要根据不同土质和作物合理施肥,合理灌溉。接着,他就和社员一块研究,把能改良盐碱土壤的厩肥和绿肥等有机肥料,施到碱性大的田地,把一般的农家肥,施到碱性小的黄沙土田地。同时,他还根据各种作物用水不同的情况,把需水量大、抗碱性小的作物,安排种植在靠渠道上游,把需水量小,抗碱大的作物,安排在渠道末梢田地。这样,就保证了各种作物适量用水,防治盐碱。春耕开始前,公社和各生产大队的干部深入生产第一线后,发现各队有20%左右的小麦田土质不好,有些是去年种植过糜子、荞麦等作物的秋槎田,一般比较瘠薄,属于三类田。公社和大队干部同老农、社员商量后,采用多耙耱和滚压一次的办法,就把三类田消灭在春播当中。
目前,这个公社的春耕生产正在井然有序的进行。


第4版()
专栏:

  兄弟国家党和武装部队负责人及许多国家驻华大使、武官
  分别来电来信吊唁陈赓同志
新华社24日讯 陈赓同志治丧委员会收到越南劳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苏联等兄弟国家武装部队负责人,以及许多国家驻我国的外交使节和武官发来吊唁陈赓同志逝世的唁电和唁信。
发来唁电的有:越南劳动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和越南劳动党中央军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副首相兼民族保卫相金光侠大将,苏联国防部第一副部长兼苏联武装部队总参谋长、苏联元帅米·扎哈罗夫,越南民主共和国国防部长武元甲大将,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齐奈盖·拉约什中将,波兰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兼波兰人民军总参谋长耶·日·博兹沃夫斯基上将。他们在唁电中,对陈赓同志的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对陈赓同志的亲属致亲切的慰问。
苏联、蒙古、越南民主共和国驻我国大使,苏联、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缅甸、印度尼西亚、阿拉伯联合共和国驻中国的武官,也分别来信吊唁陈赓同志的逝世。首都各界沉痛悼念陈赓同志
新华社24日讯 今天是中共中央委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陈赓同志逝世的第九天。九天来,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三万一千多首都各界人民代表,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官兵代表,络绎不绝地到中山堂,悼念把毕生精力贡献于伟大共产主义事业的陈赓同志。
陈赓同志灵堂内外已经布满了花圈和挽幛。挽幛和花圈上写的悼词,表达了人们的沉痛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意志,表达了人们学习陈赓同志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的革命精神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的决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军的将军、军官和陈赓同志的亲属轮流在中山堂守灵。


第4版()
专栏:

  抓住地区特点及时推广研究成果
  江苏从实际出发开展科学研究
  据新华社南京24日电 江苏省各级农业科学研究部门,根据全省各地农业生产的水平,针对各地不同的自然条件和不同的增产关键,开展科学研究,指导生产。
全省农业科学研究部门从全省各地农业产量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出发,一方面进行促进高产地区更高产的研究,同时更加注意低产地区变高产的研究。南京、镇江一带丘陵地区油菜的种植面积较大,但产量一向较低。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最近在这个地区的溧阳县新设了一个油菜研究基点,专门研究这个地区油菜大面积增产的关键问题。水稻面积占全省三分之一左右的里下河地区,水稻产量一直较低。江苏分院就在这个地区增设了里下河地区水稻研究所,研究这个地区水稻大面积增产的问题,以便逐步提高这里的水稻产量。各专区、县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也都加强了促使低产地区高产的科学研究工作。
为了使科学研究工作更能抓住地区的特点,研究成果能够及时推广,许多农业科学研究单位把自己派出的研究基点设立在最有代表性的地区。最近江苏分院把徐淮地区的三麦中心研究基点从沂、沭河冲积土地区的新沂县转移到既有黄河冲积土、又有沂沭河冲积土的沭阳县,使研究基点更有徐淮地区的代表性。南通专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在专区内不同类型的地区同时设立两个研究基点。例如为了研究里下河地区降低地下水位,改良土壤和增植绿肥,就同时在海安县设立了两个基点,一个在条件好的历史公社,另一个在条件差的平等公社,在这些基点研究出的增产技术措施,不仅便于条件好的地方学习推广,而且便于条件差的地方学习推广。
农业科学研究部门还特别重视研究当前农业生产上的问题。目前各级农业科学部门针对今年夏熟作物晚茬面积比较大的情况,在栽培技术经验方面,都把“晚茬增产技术”列为研究重点之一,集中力量进行研究。
各地农业科学部门进行研究工作时,还注意从当前人民公社以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和以人力畜力工具操作为主的现状出发,使科学研究工作能够适应当前农村的经济水平和耕作水平。在寻找增产技术措施时,都力求节约工本,以降低生产成本。


第4版()
专栏:

  港尾公社积极保护妇女劳力
本报福州24日电 福建省龙海县港尾公社党委非常重视保护妇女劳力,培养妇女骨干。从公社到生产队层层都配备了妇女干部。这些女干部特别是生产小队的女副队长,认真做到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安排农活。生产小队的女队长都是选择善于联系群众,和女社员关系密切的人担任。她们在日常生产工作中,对女社员的情况都摸得很清楚。谁怀孕、谁喂奶、谁的经期在什么时候都记在心里,因而有利于根据妇女的生理特点安排农活。
港尾公社由于妇女劳动保护工作做得好,生活搞得好,男女社员干劲大,女社员一般都能完成或超过劳动定额。汤头大队的女社员86%都超额完成了劳动任务。


第4版()
专栏:

  做好人的工作
湖南湘阴县弼时公社粟桥大队大田坊生产小队队长彭文斌,是个善于领导生产的小队长。他平日里对小队每个人的脾性、特长、体力、技术等都注意调查研究。安排生产时,他就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特长。比如社员刘冬华,做事认真负责,又擅长犁耙功夫,彭文斌就派他当了用牛组长。六十多岁的刘桂生老人,手脚勤快,会种蔬菜,就安排他当种菜员,他把蔬菜培育得很好,食堂一年四季都不缺菜吃。这样看人派活,各得其所,使每个社员对自己担负的工作都能胜任、愉快,把任务完成得又快又好。
小队原来安排两个全劳力砍柴,可是经常不能保证供应。有些人说是他两个劳动不积极。彭文斌没有急于下结论,而是深入了解,找砍柴员谈心。他发现这两个社员并不是不积极,而是不会砍山柴,工效低。他和核心小组的成员商量后,便将小队最会砍柴的刘连喜调去砍柴。刘连喜一人一天砍的柴比原来两人砍的还多,不仅够烧,还储存了三百多担。原来两个砍柴的社员对田间生产熟悉,这样一对换,也有了用武之地,积极性更高了。
彭文斌不但善于发挥群众的长处,而且非常爱护群众。平时,他很关心社员的身体健康,让社员们有劳有逸,劳逸结合,经常保持旺盛的干劲。特别是对队上那些忘我劳动的积极分子,更是倍加关怀。每当收工的时候,他经常去督促这些人按时收工。(罗克顺)


第4版()
专栏:

  实事求是 因地制宜
都济池是山东安丘县雹泉人民公社青山大队党总支书记。他在领导生产中,十分注意研究各种作物的生长规律,因地制宜地去安排生产。去年夏播后,公社因黄烟播种面积没有完成,想让青山大队再种上三百亩黄烟。当时这个队里已没有空闲地,同时根据都济池同志平时对作物生长情况的了解,这时播种也太晚,种后也会减产。因此他向公社党委详细说明了这一情况,并建议改变原来计划。
党委书记李思过同志认为他的看法有道理,同意了他的意见。但是,有的人却批评他“没有国家观念,不从全局着想”。还有人说没有空地可以刨了大豆,没有烟苗可以耩烟种。都济池同志听了这些意见,非常冷静地又反复进行了考虑。他想:党的政策核心是为了增产。种黄烟固然重要,可是决不能刨了已经长有半尺高的大豆;何况耩种子种黄烟是明明要减产的。他就耐心地向这部分人说明这件事的利害关系,终于使大家想通了,拥护都济池这个作法,结果大豆丰收,保证了去年粮食增产。            (萧斌华)


第4版()
专栏:

  大材不能小用
杭州木材贮制厂党委在检查制材生产时,发现产量计划完成很出色,但是木材品种规格却完成得不够好。厂领导经过一番讨论,也没有找出根源。于是,党委书记张益树走出办公室,到第一线去调查。
张益树同志在制材车间边劳动、边调查情况。一天,他看到工人一车又一车的装着小规格的灰板条往仓库里送。他就问:“为什么你们不生产大规格的木材呢?”工人回答说:“一根原木生产大规格的产品只能有二、三件;生产小规格产品起码有八、九件。”这句话给他很大启发,他意识到这是领导在布置计划时,没有把产品规格作为一个指标明确地提出来,计划科只是根据各种规格的混合产量按件来统计定额,因此部分工人片面追求产量,把能加工大材的原料也锯成小规格产品了。
张益树同志心中有了“底”后,便召开车间支委扩大会议,在会上他提出这个问题。向干部进行思想教育,说明一根木材成长,一般要三十年,原料来得不容易,一定要大材大用,提高原木利用率;为了保证做到这一点,计划管理方面必须改革。大家对提高木材利用率的认识提高后,就积极出主意。经过讨论,除了今后在计划上具体列出规格要求,还决定以计算产品体积的方法,来统计每天的产量。这样做效果很好,工人们对产品规格、提高利用率的观念都加强了。生产时,大材大用,小材小用。 (宋惠英)


第4版()
专栏:新疆通讯

  克里木和王玉金
  本报记者 谈风
在新疆乌苏县东风公社甘河子大队第三队,有两个饲养员。一个叫王玉金,是汉族,一个叫克里木,是维吾尔族。一个家在天山北麓的精河县农村,一个生长在帕米尔高原下的喀什噶尔。1955年农业合作化后,才把这两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结合在一起,共同担任了三队的饲养员。五年
来,他们形影不离,如兄如弟。在工
作中,他们相互学习,团结友爱;把
牲畜养的头头肥壮,树立了全县饲养工作的红旗。第一次换心1955年夏天一个晚上,克里木正
在打扫马圈。生产队干部领着一个汉
族社员,走了进来。“这是你的新伙伴。全队的牲畜,都交给你们两人了。你们要团结互助,做好工作。”生产队的干部,边介绍边叮咛着说。这个新伙伴,就是王玉金。克里木,是个热情爱说的人。他帮助王玉金理好被褥,用生涩的汉话,不停地问长问短。而王玉金,不喜欢多说话,克里木问一句,他答一声,谈的不热闹。这时,克里木心里暗想:“可不知他为人怎么样?”
一个月以后,维吾尔族的“古尔邦”节到了,克里木有三天的假期。第三天晚上,当他回来时,发现记工册上仍然记着他假期中三天的工分。“我请了假,怎么还记工分?一定是会计记错了!”当会计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他以后,克里木深为感动。
原来在“古尔邦”节快到时,王玉金就想:过去只有一个饲养员,克里木很少休息过;同时他的爱人也去世,拖了个三岁的孩子。这次一定让他痛快地休息几天。他对会计说,克里木休假期间的工作,由他一个人担负起来,工分还照往常一样记。
那天晚上,克里木怀着感激的心情,走进了宿舍。宿舍里是静悄悄的,王玉金正在酣睡。克里木站在炕前,许多话涌到口边,但他终于忍住了。他脱下袷袢,给王玉金轻轻地盖上,自己合衣躺在炕的东头。半夜,马的嘶声把他们从睡梦中惊醒过来。两个人同时跳下炕,目光遇到了一起,心也揉合在一起了。共同的愿望
喂好全队的牲畜是他们两个人的共同愿望。王玉金工作细心,善于管理牲畜,调制草料。他处理的草又细又碎,马爱吃。克里木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每当铡草时,他总是抢先掌刀,叫王玉金入草;而王玉金,却觉得自己比克里木年轻几岁,掌刀是重活,应该自己干,也是抢着掌刀。一次铡草时,王玉金提前吃完饭,就跑到草垛旁,抢先拿起了刀。克里木看到这种情况,就诚恳地说:“老王,我知道你的心,但应该为牲畜着想。等我学好了入草,不用抢,也让你。”克里木这一番话,使王玉金深为感动。从此,在铡草时他再不抢刀了。一有空,就向克里木传授入草技术,像如何拱腿,如何握草等等。王玉金身体不好,克里木就把起圈、垫圈等出力活,揽给自己。
克里木和王玉金,就这样在共同的战斗和生活中,两个人呼吸相通,友谊一天比一天加深。去年春天,传染性极强的口蹄疫传到这里,三队的许多马都患了病,吃不下草;有几匹马的病,还特别重,躺在地上翻不过身来,连兽医也说无望了。王玉金急的几天吃不下饭,克里木整夜整夜地伏在槽头边,苦思着挽救的办法。有一次,他试着把苜蓿叶放到马口边,马吃了下去。他把这个消息,赶快告诉了王玉金。他们连夜去采集柔嫩的苜蓿枝叶,切碎了给病马吃。在他们细心的照料下,几匹患重病的马,终于被挽救了过来。
双 模 范
去年夏天,乌苏县召开全县劳模大会。在三队全体社员大会上,大家都推选饲养员出席大会。但三队只有一个名额,两个饲养员应该选谁呢?有的说王玉金认真负责,喂牲口细心,可当模范;有的说克里木以马圈为家,防治畜病有功,应该当选。你一言,我一语,不大工夫,两个人的好处就列了几十条,大家都说不定应该选那一个。最后,支部书记站起来说:“两个人工作都好,而且他们也是民族团结的榜样,我们把两个人都选上,大家说好不好?”话刚落音,全场立刻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都说,还是支部书记考虑问题周到。
但是,问题又来了。牲口需要照料,一天也离不开人。谁去呢?两个人你推我让,都把这项光荣推给对方。直到开会前一天,党支部才根据队里维吾尔和哈萨克族社员较多,汉族社员少的情况,决定叫王玉金去参加全县劳模大会。临走的晚上,王玉金还有些犹豫,克里木拉着他的手说:“听党的话,去吧!咱俩团结的像一个人一样,你去,就等于我也去了!”


第4版()
专栏:

  共谋生产大计 争取今年好收成
        文楼画


第4版()
专栏:

  书记送饭到田间       金家骥


第4版()
专栏:

成都市郊区科委工作人员王曼琍(左一)和老农李俊之(右一)在观察用新技术处理后的小麦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金勗琪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