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23日人民日报 第2版

第2版()
专栏:

根据春季气候变化特点及早作好准备
  红星公社保护牲畜安全越春
  巩乃斯种羊场调查改进放牧方法冬羔丰收
本报乌鲁木齐22日电 新疆新源县红星公社深入调查当地气候变化的规律,因时、因地、因畜制宜及早安排,保护牲畜安全越春。
红星公社地处巩乃斯河上游,两面是山,中间是巩乃斯草原,为新源县的主要牧区。全社共有大小牲畜三万三千多头。该社根据历年春季气候变化大和去春防灾保畜的经验教训,特别重视春季保畜工作。公社、大队干部和社员代表组成专门小组,深入山区牧场勘察,对冬春牧场的地形、水草分布和气候特点做了细致的调查研究,并征求了老社员的意见。根据调查材料,调整了冬春牧场,固定使用。同时实地勘查选定了各大队畜群转移牧场的路线。全公社早已在春牧场上修下八十一个棚圈。为了保护怀胎母畜在春牧场上顺利产羔、幼畜很好地发育成长,各大队还为幼羔修建了专门棚圈。现在各大队还在增修棚圈,要求做到越春牲畜群群有圈。去年打草季节,各大队就在春牧场上储备了大量饲草;各队还按标准留足了饲料,正在运往春牧场。
做好牲畜转移牧场的工作,是保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红星公社各级领导都很重视这个工作。转移路途较远的,沿途设立草料站,安排人员接待。此外,这个公社还加强了牲畜的疫病防治工作。从2月份各大队就开始到春牧场的棚圈进行消毒,还准备在转移春牧场前,为全部牲畜进行一次防疫注射。
本报乌鲁木齐22日电 巩乃斯种羊场领导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改进新疆羊的放牧管理和配种办法,因而冬羔获得大丰收,双羔率比去年同期提高13%,繁殖成活率高达140%。
巩乃斯种羊场为了加速发展新疆羊,去年场党委书记杨文先带头深入各个羊群,向老牧工和先进牧工请教。经过调查,了解到过去影响新疆羊繁殖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不能使所有到配种站来的发情母羊适时配种,造成部分母羊空怀。在调查过程中,杨文先还发现先进牧工阿布都阿朗的羊群每年都是发情齐,配种适时,空胎率少,双羔率高。他的经验有三条:一是母羊体膘好;二是配种适时;三是配种后轻赶慢放,保证坐稳胎。接着他就召开了场党委会,确定根据群众的经验改进新疆羊的配种办法。在1960年羊只配种时,采取了分点分队配种的办法,使每天发情母羊不但适时得到配种,而且延长了放牧时间,加强了母羊的饲养管理。在输精技术上,他们也由过去二十四小时内输二次精,改为十二小时内输二次精,增加了母羊受胎和多卵受胎的机会。终于使全部母羊在不到一个月内即配完了种,并且提高了母羊的受胎率。
该场领导干部坚持深入第一线,发扬“四同”作风,组织牧工深入开展全配、全怀、全产、全活、全壮的“五全”运动和学习阿布都阿朗运动,为羊只安全越冬和接羔育幼做了较充分的准备。还坚持实行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牧工三结合,广泛推行先进接羔技术和先进育羔制度。到2月中旬止,该场第一批配种的五千三百九十五只母羊,已有三千四百六十七只产了羔,共产羔五千零八只,成活四千八百五十四只,繁殖成活率为140%,双羔率达到40%以上。这是该场历年所没有的成绩。


第2版()
专栏:要闻快报

  要闻快报
座谈“今年怎样种好地”
黑龙江省农业领导机关在备耕期间,召开了一个有领导干部、农业科学工作者和有经验的老农参加的“三结合”座谈会,集中这三方面人的智慧,座谈今年怎样种好地问题。到会的人分析了农村当前的有利形势,总结了大跃进以来的丰产经验,根据去年受灾的情况、农村劳畜力现状和今年生产的特点,对今年怎样种好地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给农业领导机关提出了宝贵建议。
四川精心管理春菜
四川各地人民公社精心管理春菜,因地因苗浇水施肥,促使苗齐苗壮,力争早熟高产。今年四川各地采用菜套菜、粮套菜等办法扩种和间种了大批春菜,为了避免春菜管理和种大春、管小春挤劳力,许多公社都注意合理安排劳力,组成季节性或临时性的蔬菜专业组管理。
在管好春菜的同时,不少公社还检查了夏菜种籽,并注意管好茄子、辣椒等夏菜秧苗。
建立车辆保养制度
广东花县花东公社从今年一月份起,在抓小农具生产和修配工作的同时,建立了农村车辆使用和保管制度,加强车辆保养工作。公社根据群众意见,对车辆固定专人使用、专责保养,定出使用年限和载重量,并规定了奖励办法。两个多月来,全公社五十二个生产大队的车辆,没有发生过因使用或保养不当而丢失、损坏的情况,利用效率也大大提高。
湘西大种夏杂粮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地在春耕生产中一手抓稻田生产,一手抓紧扩种早包谷、早小米等夏杂粮和早熟瓜菜,力争夏粮丰收,目前,全州已经形成一个大种夏杂粮的群众性运动。除小部分地区在加紧细整土地、积制肥料外,大部分县、社已进入播种高潮。今年各县夏杂粮面积将比往年扩大,品种也比往年多。
争取夏收前多收一季
福建晋江地委提出“把早熟作物当作一季收成来抓”的口号,大力发动群众,抓紧时机大种春大豆、荞麦、南瓜等早熟作物。
龙溪地委也根据群众建议,在春耕插秧前,大种早熟瓜豆和杂粮。
这些早熟作物种下六、七十天就可以收获,在早稻登场以前多收一季,对进一步安排好群众生活,争取夏季丰收将起很大作用。


第2版()
专栏:

  深入调查研究 因地安排种植
  孤石大队发动群众修订春播计划
本报郑州22日电 河南省汝阳县王坪公社孤石大队,采取深入调查研究,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充分发扬民主,制订并落实了春播作物种植计划和“三包”方案。
孤石大队位于深山区,耕地中60%都分布在距村三里开外的山坡岭上。四个生产队自然条件虽大体相同,但是由于领导生产的方法不同,生产好坏悬殊。比如在去年同样干旱二百多天的情况下,南沟生产队超产了一万一千三百多斤粮食,而东沟生产队却赔产六千四百斤。论自然条件和劳力情况,东沟生产队还比南沟生产队强。为了深入总结这两个队的经验教训,大队党支书秦占标就亲自到这两队一面调查研究,总结对比,一面征求群众意见,看怎样安排今年种植计划好。经过调查,原来南沟与东沟产量悬殊的原因,主要是干部对生产的领导方法不同:一个走群众路线,倾听群众意见;一个不走群众路线,认为听了群众意见,就是当了群众的尾巴。南沟生产队在去年落实春播计划时,拿到社员中讨论,当时意见纷纷,有的提种这好,有的提种那好。到底种什么好?队委会就组织了四个有经验的老农和干部在一起,共同分析群众意见。这个小队在土质上有黄土板、黑绿土、黄沙土、沙土四种不同土质。原来小队计划把离村近的黑绿土种成玉米,因为玉米管理费工,地近可以方便些;把离庄远的地种杂粮,不远不近的地种红薯。老农常俊邦不同意这个计划,说:黄沙土厚薄均匀,土质也不太肥,种玉米最合适;要说管理复杂费工多,可以把羊流动圈建起来,省了送肥劳力。社员郭永生还向队里建议,把黄土板地种成豆类和杂粮,土质既适合,又照顾了社员需要,解决了牲口饲料。这些意见经过干部和老农反复研究,觉得很好,因此将原计划又作了修订。结果,庄稼长得很好,超产了一万多斤粮食。东沟生产队的领导方法则相反,干部不相信群众,计划没有交给社员讨论,就将种植面积安排下来了:将适宜于种玉米的洼石地种成了杂粮,光抓住离村近的黑绿土地,放松其它地的管理,结果赔产了六千四百多斤。通过这两个队的对比总结,找出了正确制订作物种植计划的依据,这就是:(1)符合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需要;(2)符合地区、土质、气候等特点;(3)从节省劳力、投工、时间等出发。
大队党支部在总结这两个队的经验教训后,于1月份就召开了有作业组长以上干部和有生产经验的老农、社员参加的会议,商量制订今年的春播计划。由于全大队洼石地、沙土地多,今年春播作物以红薯、玉米、谷子为主,适当种一些豆类作物;在夹花地上种芝麻;荒地上种一些芋头。这个初步计划订出后,大队党支部又把计划交到各生产队召开的社员代表会去讨论,充分听取社员意见。社员对大队计划基本上都同意,但是,根据实际情况又提出了不少修改意见。社员丁法聚提出在荒地光种芋头有些浪费,为了多增产粮食,提高土地利用率,芋头和玉米可以套种;老农张甲兰也建议夹花地种芝麻可以套种江豆。大队党支部对这些意见都经过分析,分别采纳了正确的部分,修订春播计划。
在春播计划落实以后,大队党支部立即领导群众讨论落实了三包一奖计划。按照新的计划,今年种植面积扩大了,特别是主粮的播种,地块比往年远,大队算了一下账,仅施肥就少一千二百多个工。社员们认为这个困难好克服,全大队平均每人有一只羊,每户有一头牲口,肥料不成问题,只要推广南沟队建立流动圈的经验,把羊赶到地里去,就地积,就地施,送肥劳力就解决了。根据群众意见,对包产指标也作了一些修订。
这个比较切合实际的春播计划和“三包”方案落实以后,大大激发了社员的生产积极性,社员们反映说:今年的生产计划,是人人心里有底,生产越干越有奔头。现在,全大队五百一十六亩春地,70%犁过两遍,并按每亩八车肥备足了底肥。三百五十亩麦田,也已全部春灌一遍,施足了返青肥。社员自己添置的小件农具就有九百多件。


第2版()
专栏:

  做好春季防灾保畜工作
——新疆日报社论摘要
冬去春来,再有一个来月,在冬牧场放牧的畜群就要陆续转入春牧场了。春季,历来是畜牧业生产上保畜增畜的关键时刻,做好这一时期的防灾保畜工作,确保牲畜安全越春,对于巩固去年的生产成就,实现今年的增产计划,有决定意义。
春季,特别是初春,牧区气候很不稳定,常有风雪和寒潮突然袭来,威胁牲畜安全。而这时候的牲畜,体质已不如秋季强壮,大批孕畜又接近产期,抗寒抗病力较差。因此,必须把准确掌握天时,当作夺取防灾保畜斗争主动权的首要一着。
要做好春季防灾保畜工作,必须因地制宜、因畜制宜。在最易形成自然灾害的地区加强防灾准备,对抗寒抗病力最弱的牲畜倍加保护,可以发挥更大的防灾保畜作用。红星公社的做法所以具有普遍意义,就在于他们贯彻了因地制宜、因畜制宜的精神。春季最易形成自然灾害的地区,是牲畜由冬牧场向春牧场转移的沿途和春牧场,于是他们便把防灾保畜的重点放在这两个地区;防灾保畜的物质保证是草料、棚圈、水源等,他们就积极运送草料、搭盖棚圈、开辟水源、消毒防疫;一般临产母畜和新生幼畜抗寒抗病力弱,最易受害,他们又特别注意为这些牲畜盖暖圈。薄弱环节加强了,防灾保畜也就有了更有力的保证。
要准确掌握春季气候变化的规律,要有计划地进行春牧场的基本建设,领导者就必须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摸气候的脾气,摸春牧场的底细,同时也摸本身人力物力的条件。“知己知彼”就能“百战不殆”。这些情况摸得越清楚,春季防灾保畜工作也就越主动。


第2版()
专栏:

  看天看地看活巧用劳力
  小队长占宗光领导生产办法好,社员劳动热情高
本报南宁22日电 广西博白县那卜公社那卜大队第二小队队长、共产党员占宗光,认真走群众路线,看时、看地、看人、看活巧用劳力,因此,社员劳动热情高,干劲大。
在领导生产中,占宗光除了在小队建立贫农和下中农的领导核心,团结全体群众齐心搞好生产外,就是根据每个劳动力的特点,因人制宜编排作业组。全队八十二个劳动力中,固定五个人管好社员生活、十三个半劳动力负责牧牛(其中有六个是有丰富养牛经验的老农),其余按各人劳力强弱、技术高低和备耕春种的需要临时编作业组。为了加强生产责任制和社员责任心,各作业组在一段时间内,一般不打乱原来分工,但是,为了生产需要,又保持一定的灵活性。
“不怕农活繁,最怕干活单”,这是占宗光巧用劳力的一条重要方法。为了适应农活的复杂情况,他在安排工作时,常常采取大活搭小活,整活配零活等办法,除了安排主要农活外,还搭配一些其他农活,并按劳动情况付给合理报酬。例如食堂管理员兼炊事员和小队保管员;牧牛人兼作积肥、打柴、割草、垫圈等活。
占宗光在安排农活时,善于掌握天时地利,把农活都干在节骨眼上。为了避免天气变化而引起窝工现象,占宗光每次安排农活都有两套安排。例如2月17日,他安排第二天的工作是:全队劳力到双竹大队担石灰,如遇雨天就抓储水准备春耕。恰巧18日下雨,不能担石灰,社员们就及时按第二套安排干活,一点没有耽误劳动时间。


第2版()
专栏:

  湖北鄂城石山公社建新一队七小队,正在加紧进行夏田管理和春播准备工作。图为省水稻丰产模范、公社副主任梁勋文(左第二人)和社员们在一起进行早粳“青森五号”的浸种和检查泥水选种的质量。
 张其军摄(新华社稿)


第2版()
专栏:

  摸清天时地利 掌握品种特性
  张镇大队适时播好早稻秧
本报福州22日电 福建省莆田县城厢公社张镇大队干部群众通过共同总结育秧经验,摸清天时、地利和品种特性,做到适时播种,保证不违农时地插好早稻秧。
张镇大队历来在“惊蛰”到“春分”季节播早稻种,近年来推广了“三冬早”等耐寒和生长期较长的品种,播种时间提早到“雨水”前后。但是,去年这个大队在“雨水”前播的一批种子曾发生烂秧。因此,怎样做到适时播种,便成为今年干部群众议论的中心之一。为解决这个问题,大队党支部在播种前召开了干部老农等座谈会,认真总结经验。通过研究近几年的早稻种植情况,多数人认为早稻一般在4月初开始插秧,到月底插完比较适时,过早了,气温太低,秧苗长不好,也容易产生烂秧;过迟了,秧龄短,秧苗必然弱,转青慢,生长差,会影响早稻产量和违误晚稻农时。因此播种期应该放在“雨水”前后到“春分”。去年发生烂秧的,主要是陆财号品种,三冬早性耐寒,没有什么烂秧。大家总结出适时播种的经验:第一、要掌握品种特性,先播耐寒的三冬早,“惊蛰”前后再播“陆财号”和“叶下躲”。第二、要掌握天时,根据天气预报和老农看天经验,采取“冷头浸种、热头播种”的办法。如果播种时遇到天冷下雨,可以用冷水泼在稻种上,暂时抑止芽的生长,过两天天晴后再播;如果天气仍不转暖,必须播下时,应把秧田水排干后播种,晚上再灌水,待天气回暖立即排水。第三、秧田必须耙平耙烂,开好沟,以利排水。再加上播种后加强管理,就可避免烂秧。
在确定适宜的播种时间时,大家又进一步根据今年春收作物面积大、收成迟早不一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分批播种办法。
根据这些经验和安排,各小队集中力量迅速把秧田耙烂耙平,开好排水沟,下足基肥,分批进行了播种,各小队都选出五到七个有经验的老农负责播种育秧工作。现在,全大队已播下了70%的种子,秧苗生长良好。


第2版()
专栏:

  加强统一领导 解决具体问题
  花山公社做好准备及时春耕
本报合肥22日电 安徽省滁县花山公社在备耕中,发挥公社统一领导的作用,帮助各队解决实际困难,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及时投入春耕。
为了争取今年好收成,花山公社首先根据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组织大队与大队之间调剂稻种余缺。如龙盘大队缺少“中农四号”稻种,而“老来青”稻种尚有多余,公社就组织他们互换了三千斤。这样,不但使各个大队充分筹足了种子,而且增加了适合当地种植的良种。
其次,根据国家计划和社员的需要,公社党委帮助各生产小队对种植计划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和平衡。例如丘陵地区的关山、山林两个大队,地势比较平坦,历年双季早稻的产量不低,在公社党委建议下,通过社员讨论,这两个大队就扩大了双季早稻面积。又如全公社需要油料较多,公社党委就建议丰山等适于种芝麻的大队多种芝麻。
公社党委还特别注意加强后进地区的领导。全社除原来下放的八个公社正副书记和主任外,在备耕工作中又下放了大队书记、公社部长等干部四十九人,加强薄弱地区的领导。
此外,公社还抽出一批资金、物资和技术力量,帮助各大队解决备耕工作中的实际困难。现在,所有小队都具体安排了劳动力,开展了队与队、组与组的劳动竞赛,兵强马壮地投入了春耕生产。


第2版()
专栏:

  及早准备多养春蚕
  加强蚕桑生产领导
湖北罗田县在抓好粮棉备耕工作的同时,积极加强对蚕桑生产的领导,使今年蚕桑生产准备比往年进行得又早、又好。
目前全县的九十七万五千株老桑树和十一万亩新桑园已进行了修枝,正陆续追肥。县蚕种场也在进行种子检查和蚕种催青等准备工作。
 落实春蚕“三包”
江苏常熟县张桥公社十一大队及早落实春蚕三包方案,提高了各小队饲养春蚕的积极性。各小队先后讨论了超包产措施,大抓准备工作。桑田普遍施足了基肥,桑树整了枝,并开始治虫。蚕具、蚕种、育蚕室也都准备停当了。
 抓紧蚕具蚕室消毒
四川南部县大桥区最近在全区蚕具、蚕室消毒工作作得较好的伏虎公社第三管理区召开了现场会议,找出适合当地条件的十项消毒办法,在各养蚕单位推广。目前,各单位都在抓紧进行蚕具、蚕室消毒工作,以迎接春蚕诞生。


第2版()
专栏:新疆通讯

  牧羊标兵——阿布都阿朗
  本报记者 杨克现
  事情的开头
在天山草原西部的地方国营巩乃斯种羊场,有一个有着三十多年放牧经验的哈萨克族老羊工,他的名字叫阿布都阿朗·吾拉扎尔。
1958年秋天,阿布都阿朗接到了要他试验在两年之内多产一茬羔的新任务。天山草原自古以来绵羊都是一年一产。这个新的任务使他既感到兴奋,又感到不安。不过他想:“既然党这样相信我们,我们就要用全部力量作好试验。”回到家里,他和牧放小组的组员——他的寡嫂娜娃提和姪儿色亚旦研究了试验两年三产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安排了母羊在两年之内每次配种的时间。新的试验就这样开始了。
我第一次碰见阿布都阿朗,是在1959年春天,两年三产的第一次产羔时间以后。他的羊舍比任何人都打扫得干净,显得宽敞明亮。他把满月的羔羊、半个月的羔羊、初生的羔羊以及单羔或双羔,都分栏管理,每一只羔羊的脖子上都系上和它母亲相同的对号牌,以便及时准确地把这些羔羊送到大羊身旁吃奶。阿布都阿朗放牧的二百只母羊,第一胎共产下三百一十七只羔羊,双羔和三羔的占二百多只。
一场争论
阿布都阿朗有着新的追求,可是他还没有充分预料到会碰到些什么困难。转眼已是5月中旬,巩乃斯河畔的牧草像一条无边的绿色地毯,直铺上山峦。这是预定第二胎配种的时候。
这一天早晨,阿布都阿朗就按预定计划,把两只公羊放入母羊群中去试情。他整整跟着母羊走了一天,大失所望,一只发情的母羊也没有。种羊场党委了解到阿布都阿朗所碰到的困难,及时派来了畜牧技术干部安尼瓦尔同志。他们继续注射孕马血清和药物催情,观察的结果,仍然是失望。
这时候,阿布都阿朗家中来了一位名叫阿布都拉的客人。他是一位深懂牧羊经验的老哈萨克。他了解到阿布都阿朗一家人的试验,立即劝阿布都阿朗打消这个念头。
“你难道不懂得哈萨克的历史吗?自古以来,绵羊都是一年一产。哈萨克有一句格言:‘不到秋天,羊不配种’。现在这个季节,正是绵羊越冬度春之后,体质最差的时候,也正是大羊产羔奶羔,体质还没有恢复的时候。”他说。
“你讲的句句都是实话,可是你对于我们今天的条件却估计不足。”阿布都阿朗反驳道:“过去,我们哈萨克完全靠天吃饭,每年遇到春寒,不要说母羊大批冻伤冻死,就是强壮的公羊也经不起风吹。可是,我们今天的条件变了,你难道没有看见我们正从受大自然支配变为要支配大自然?”
的确,草原今天的条件和过去已大大不同了。这不仅因为现在羊只越冬死亡率显著降低,而且出现了成群母羊过冬不掉膘、甚至增膘的新情况。更重要的是,党对于发展畜牧业生产十分重视。在阿布都拉来的几天以前,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委员会常务委员、自治区副主席杨和亭同志来到了阿布都阿朗的放牧地点。他一面像一个普通放牧员那样在阿布都阿朗的指导下劳动,一面全面地细致地了解了阿布都阿朗的放牧经验,鼓励他树立雄心大志,创造新经验。这些,给了阿布都阿朗以不可磨灭的印象,也增强了他试验成功的信心。
六月发情
巩乃斯种羊场的技术干部帮助阿布都阿朗调查了五天,仅有两只母羊发情。这两只母羊都是产羔早、断奶早的母羊,膘情也恢复到上等。这两只母羊,给阿布都阿朗带来了无限的希望。他认为增加体膘胜过一切人工催情。从5月20日起,阿布都阿朗便把羔羊全部断奶,把羊群赶进了最肥美的牧场。
往常,哈萨克人总是喝完早晨第一遍奶茶才去放羊,可是阿布都阿朗一家天还不明就到了羊舍。往常,哈萨克人总是日落西山就把羊赶回来,可是阿布都阿朗一家总是趁月光延长放牧时间,叫所有羊儿吃饱喝足才回来。往常,哈萨克人放牧连最勤快的人也只是七天搬一次家,可是为了使所有羊儿都能够吃上鲜草,阿布都阿朗的帐篷总是三两天就移动一次。
这期间,巩乃斯种羊场经常派人来看阿布都阿朗。
“阿布都阿朗,羊儿发情的情况怎么样了?”
“很好,羊儿开始发情了!”
于是消息立刻传遍了整个牧场。
过了几天,又有人骑马来问:“阿布都阿朗,羊儿发情怎么样了?”
“好极了,已经有一半母羊发情了。”
当公羊试探出最后一只母羊也开始发情,并且经阿布都阿朗在它身上打上了最后一个红色的标记以后,消息又迅速传遍了牧场。6月14日,阿布都阿朗赶着这二百只母羊来到绵羊人工授精站,按照发情先后分批配种。守在那里等候将近一个月的技术员阿德尔拜克和其他几个牧民都高兴得跑出来迎接阿布都阿朗。
迷惑莫解 继续探索
到去年夏天,阿布都阿朗完成了两年三产的试验。两年之内共产羔羊六百九十五只,平均每年羔羊繁殖率高达182.9%
(第三次淘汰了三十只超龄老羊除外)。这是何等高的成绩!
两年中间,阿布都阿朗把全部心血都花在羊群上面,从春到夏、从夏到秋,一年四季,他不放过每个增膘的措施。他又仔细分析了每一产繁殖的情况:第一产,二百只母羊共产羔三百一十七只;第二产,二百只母羊共产羔二百六十四只;第三产,一百七十只母羊产羔一百一十四只,有六十五只母羊空怀。为什么一产比一产羔羊减少?为什么三产有了空怀?这一情况使得阿布都阿朗迷惑不解。
是母羊年龄老了?当然也有点关系,他放的羊在两年前已四、五岁,但三十只超龄的已经淘汰出去。是母羊体质下降了吗?也不是,他放牧过的母羊不比种羊场其他同等级的母羊差,剪毛量也超过了其他的羊群。是因为他在放牧、抓膘、配种等环节上有过疏忽?阿布都阿朗决计重新考察他的放牧活动,并且向场的领导同志表明了自己的决心。
从去年夏天起,阿布都阿朗又进行第二轮两年三产、密集繁殖的试验。因为羊只已经连续三次繁殖,有人劝他再淘汰三十只超龄母羊。他坚决地说:“不!”他认为既然膘情是高产的基础,就必须从最基本的环节——增膘做起,一定要精心放牧,把事情弄个水落石出。(附图片)
新疆巩乃斯种羊场党委书记杨文先(右)、副场长阿布都卡孜木(左)在向阿布都阿朗(中)了解春羔的接育情况。新华社记者 武纯展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