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游记

海陵之春
黄向青
立春前后,我到被称为“南海明珠”和“英雄之岛”的广东省两阳县海陵岛去,作了一次漫游。
出两阳县城,往南行约五十里,便是浩淼的南海之滨。那天,寒流侵袭,冷雨霏霏,海面上空蒙一片。隔海遥望,海陵岛上脉脉青山,依稀可辨。本来,可以从九羌渡口乘几小时的轮船,到海岛西端的闸坡渔港登陆,比较直接便捷。但我们却愿意走跨海大堤。这条路,除了在海堤尚未合龙处乘一段接驳木船外,可以一直步行到岛东部的白蒲圩去。这条宽阔的四千多米长的海堤,就像巨人的铁臂伸向大海。
海陵,早已不是一个寂寂无闻的地方。十三世纪二十年代,南宋复亡,爱国将领宋太傅张世杰同文天祥、陆秀夫一起,率领广大军民,坚拒元军入侵,不屈至死。他在崖山之役突围殉难后,被葬在这个南海孤岛上。海陵,古称螺岛,传说因太傅墓而得今名,取海上陵墓的意思。从宋、元的一些史书上看到:墓在“平章山下赤坎村”。一打听,原来就是现在海岛东端的平章大队力岸村。
自从明朝建立祠墓以来,这个海角孤坟曾经多次重修,在阳江县城建了一个太傅祠,至今城内最大的一条马路还叫太傅路。足见人民对这位民族英雄多么怀念。人们在太傅墓前留下了不少热情的吟咏。1958年,陶铸同志的《访海陵岛》一诗写道:“帝子南来竟不回,海陵荒塚对斜辉。涛声漫诉兴亡恨,风啸空增洋海威。且喜望天勤水利,更惊穷垌养鱼肥。千斤粮产期明日,一道长堤接翠微。”这些诗句画龙点睛地把海陵今昔的变化勾画了出来。
海陵岛东西长约五十里,南北宽约十里左右。从东边的白蒲圩到西端的闸坡港,有公社化后开辟的一条四十里左右的公路纵贯其间,这条公路经过几乎所有的大队,把公社的市镇和乡村沟通一气。多少年来,海岛上的高山、石头、沙滩,使人有寸步难行之感。当汽车第一次从村前村后驶过时,许多人激动的流泪了。在这狭长的岛上,矗立着好几座高耸的山峰,像是几个遥倚祖国大陆、头顶苍空、俯视海洋的巨人。在南面海边,那逶迤如带的沙岸,安详地迎送着汹涌的浪涛;一排排生长力极为顽强的柽树,同强劲的海风搏斗着。在海洋围绕、高山夹峙的田野上,展现着一派宁静秀美、生意盎然的景色。看呀!图案一般整齐地排列着的土垅上,已经爬满冬种番茨的叶蔓。足有五六斤重的大棵大棵的椰菜,在阔大的叶瓣中间,结成一个个墨绿色的圆球。盛开着的菜花,乍看,多像一片灿烂的花田。特别惹人触目的,是田野上的一口口池塘。池塘里,水盈盈地闪着银光,宛如一面面镜子,这就是海陵岛用来抗旱的平塘。池塘边,鹅鸭成群,叽叽呱呱,闹成一片。海陵,好一片美丽富饶的景象啊!
几年来,这个“英雄之岛”的人民更加发扬了英雄本色。他们把许多平塘扩大成人工湖,修建了五个大山塘,完成了一项万亩水库工程。打第一口平塘的冯潮表村一带,原是全岛最干旱的地方,现在这里的生产大队,已定名为“双丰”。我们在莳园大队打听“送穷垌”时,总支书记李五万楞了一下,想了想,才失笑说:“不提起,倒忘了!这个谁耕谁穷的田垌,公社化前便已改叫富裕垌了。”这个田垌1956年挖了个七亩大的塘,稻谷每亩一造便从一百多斤增加到五、六百斤。走到这个塘边,可以看见成群的游鱼,悠然地浮沉来去,掀起满池涟漪。据说,塘里放养的鱼,每年可以收到几千斤。1955年,这个大队缺粮二十八万多斤,1958年便能自给,而去年,卖出余粮十六万斤外,还有二万七千斤作储备。这个大队的粮食情况只是全公社的缩影。公社干部告诉我:1960年的粮食比1955年增加了一百万斤,早就从缺粮变为余粮之岛了。也许是同水有关吧,几年前,海陵岛上找不到一只鹅,鸭也很少,但是,挖塘以后,去年平均每户就养“三鸟”达四十九只。现在却到处是鹅鸭成群了。我们无论走到那里打问,妇女社员们都用八个字来描绘今天丰裕的生活:“衫青、髻滑、肚饱、心安。”
当我们进入闸坡渔港时,海陵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是青山碧海,帆影波光,樯桅如林,银鱼成垛。这里有忙碌的码头,繁荣的街市,美丽的渔民新村,机器轰鸣的工厂。闸坡有三个渔业大队,住着一万多渔民和他们的家属。这里是另一种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同风涛打交道,他们的生活散发着浓烈的海洋气息,像海洋那样丰富多采。


第6版()
专栏:祝你健康

谈长寿
 东风
人究竟能活到多少岁?古语说:“人生七十古来稀”,白居易也讲过“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中国的文字有耄、耆、耋,《礼记》曲礼篇说“八十九十曰耄”,《盐铁论》孝养说“七十曰耄”。看来,古人认为要跨入七十岁这个“门阈”是不容易的。
但是,自然界的规律告诉我们,动物的寿命,应当是生长期的五至七倍,如马的生长期是四至五年,它的寿命是二十至三十年;象的生长期是二十五年,它的寿命是一百五十年;而人的生长期是二十至二十五年,人的寿命应当是一百四十至一百七十五岁。事实上,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并不算少。我国在1956年普查人口的统计,一百岁以上的老人共有三千余人。
可是,活到一百岁以上的人,毕竟是“古来稀”。原因在于,人过着社会生活,在旧社会,劳动人民受着重重压迫,终日不得温饱,精神不能舒展,各种疾病不断地侵蚀着人体,使得人体的神经系统,新陈代谢陷入异常,致使人体过早地进入衰老时期。《诗经》王风兔爱篇充分表现出旧社会劳苦大众的心情:“我生之后,逢此百忧,尚寐,无觉……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殖民地人民的平均寿命低至二十多岁;苏联人在十月革命前后平均寿命从三十三岁变为六十六岁。可见,优越的社会制度是人类长寿的保证。
生活在新社会里的人们,只要从各方面加以努力,就能活到“应得”的年龄。神经系统活动的正常化,对于指挥身体细胞进行新陈代谢,对于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目前来说,疾病是长寿最大的敌人,“无疾而终”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发扬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是保护神经系统的重要措施。气功、太极拳、按摩等在这方面有很大的意义。《庄子》刻意篇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这就是指用气功来养生的。这是由于这些活动能够保护大脑,促进健康,使人免于过早地衰老下去。体力劳动对于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很大,有助于养生延年。许多长寿者都很爱劳动。我国黑龙江拜泉县老人赵文福,在一百零四岁那年,还当了劳动模范。古人所说的“户枢不蠹,流水不腐”,正是这个道理。
此外,合理的休息,养成卫生习惯,戒除烟酒,充分利用空气、日光等等也是保护身体,特别是神经系统的有效措施。但这些综合措施一定要从年青时期就开始注意。多数老年性疾病(如动脉硬化),都是从青年时期就开始发生、逐渐发展起来的。
至今世界上还没有什么“长生不老”的药。秦始皇虽然费尽心机求不老方,却只做了三十几年皇帝就死了。适当的营养是必需的,而过多的营养,却是动脉硬化、糖尿病等严重疾病的发生基础。人不能“永生”。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是永恒的,但是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动物(包括人)的寿命,却是有限的。有生有死,这是自然界的规律。短命的蜉蝣(几小时),长寿的龟类(二百年),总逃脱不了这条规律的支配。我们争取长寿,为的就是在这个有限的岁月里,干更多的有意义的伟大事业。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连理木的启示
乐工
在自然界里,两棵树枝干相接,长在一起,称为“连理木”。清代古今图书集成博物汇编草木典第七卷《木部纪事》中,有关于“连理木”的记载一百二十六条,并引用《晋书》上的一段解释,说:“连理木”是“异枝还合或两树共体”的现象。这实际上是因为相邻的树木,枝干斜生,受到风力的摇动,相互磨擦,如果正是早春,树液开始流动、新芽尚未萌发,正好蹭掉了树皮,露出粘滑的“形成层”部分,这部分的细胞有旺盛的分裂和生长能力。风停后,两树枝干密接的部分,却“相依为命”地连生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罕见的“连理木”。
古代的劳动人民观察了这种自然界的现象,受到连理木——天然嫁接的启示,却创造了人工嫁接。通过嫁接改变了植物的形态和品质。唐代郭橐驼所著的《种树书》谈到,“桃树接李枝则红而甘;梅树接桃则脆……”,又说:“谷树(即构树)上接桑,其叶肥大。”托名苏东坡所著的《物类相感志》一书记载:“桑上接杨梅则不酸……冬青树上接梅,则开洒墨梅花。”明代王象晋在《群芳谱》上记述:“牡丹椿树接者,高丈余,可于楼上玩赏,唐人所谓楼子牡丹也。”清代陈淏子所著的《花镜》一书中又详细阐述了“圃人接换之法”,说接木有身接、根接、皮接、枝接、压接和搭接六种;并且说木本植物嫁接的时期应在“树将发生时,或将黄落时……大约春分前,秋分后……”最相宜,这是很合乎科学道理的。关于草本植物嫁接的记载较木本为少,但如汉代《氾胜之书》、元代的《四时类要》和明代的《遵生八笺》各书中都介绍过生产大瓠(葫芦)的方法:大意是选大粒饱满的种子种下后,等苗长,选择肥好的几茎,缠在一起,愈合后,只留下一条最强壮的茎,掐去多余的茎,日后在这条留下的茎上就会结出大瓠来。这也是一种很有趣的嫁接方法。
解放后,植物嫁接在实验研究上以及在农业实践上的应用展开了新的一页,嫁接的范围也大大扩展了,除了一般人所熟知的木本植物种种嫁接方法外,草本植物的嫁接方法也是日新月异。如有些植物,人们不容易看到它的茎,像萝卜又怎样实行嫁接呢?我们知道,萝卜可食的部分是根部,把根的上部横切一块,在切面的中央割一个长方形的切口,然后把球茎甘蓝(就是苤蓝)的顶芽接上去,已经获得成功。这已经是根和茎的嫁接了。
像小麦、玉米又常用种子嫁接。陕西郿县农校把两个不同品种的小麦种子浸在温水里一两天,斜切下一个品种种子的胚(小麦粒一端的盾形突起部分),另一品种的种子则切掉胚的这部分,把这两部分密接在一起,形成了一粒新种子。他们用这种方法育成了一个茎秆粗壮、不易倒伏、耐肥力强的新品种——五十四号小麦。
瓜类的果实也能嫁接。在南瓜长到中等大小时,切下一片果肉,然后割下一片香瓜果实密接上去,用橡皮带子紧紧缚住,嫁接后的果实在颜色、味道和品质上都有改变。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种种创造性的嫁接方法在群众中发展着,形形色色优异的品种不断出现。春回大地,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多少植物又将在农业工作者的手中形成“人工连理”,它们将会像春天的繁花一样,孕育着一次又一次的丰收。
(附图片)
连理木


第6版()
专栏:

盐的世界
李又华
大家都知道“柴达木”盆地是我们祖国的“聚宝盆”,可不知道“柴达木”就是“盐泽”的意思。以盐泽来命名,顾名思义就可想见这里盐之多了。可是多到什么程度呢?自有史以来,从没有人弄清楚过,直到近年来,我国一位化学家根据解放后才开始进行的地质普查、勘探资料研究,发现盐多到要用天文数字才能算出来。就拿盆地一个不大的茶卡盐湖来说吧,按现已探明的储量,可供现在全国人民食用二百多年。可是,盐比某些农作物生长得还快,根据茶卡盐场的工人说一个地方盐挖下一米多,不到三、四个月就长得和原来一样丰满。这真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穷宝藏啊!
柴达木盆地面积近十二万平方公里,比江苏省面积还大二万平方公里,共拥有大小盐湖一百多个,察尔汗盐湖是世界上最大盐湖之一。
我们考察队进入盆地以后,刚翻过橡皮山就看见一片白茫茫的银海,这就是茶卡盐湖。在不远的地方,又有一个比她稍大的姊妹湖——可可盐湖。这里已在用手工开采,将来就会进入大规模的机械化开采。从茶卡向西进入盆地中部到达盆地首府——大柴旦。这里也有一双大盐湖,为大、小柴旦盐湖。从大柴旦往南走一百多公里,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察尔汗盐湖了。从大柴旦往东北行,就是昆特依大盐湖。除盐湖外,在盆地西部还有盐山,地下还有很厚的第三纪食盐,其储量更无法估计。整个盆地的东南西北都是盐,真可以说是盐的世界了。
盐是人们生活每天少不了的,解放前西南一些地方的兄弟民族,把盐看成比“金子”还贵,盐是最珍贵的礼品。人们用一小块盐煮菜时,放一下急忙就要取出。可是在漫长的青藏公路中有一段长达三十一公里的“盐桥”,整个都是用盐压成的,这就是悬浮在湖面上永远不沉的察尔汗大盐桥。未来的铁路,可能还要在这里通过呢。据有关部门试验,每平方米盐面可承受压力四十二点五吨。盐面上不但有公路还有工厂,有些房子也是盐做的呢。这里人做豆腐随便挖个洞,舀点卤水就做成了。挖个窖把菜埋下,就成了可口的咸菜了。
柴达木的盐不但量大,而且价廉质优。盐的质量很纯,氯化钠含量一般在95%以上,适合于食用和化工用。所以,我国的“茶盐”,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
盐是“聚宝盆”中的宝藏之一,从它形成蓄集的历史考察,已有一亿几千万年了,解放前一直沉睡在地上地下,无人过问。直到解放后,党派出了自己的地质尖兵进入盆地普查,人们才知道了这块盆地真不知道有多少宝啊!


第6版()
专栏:美术杂谈

中国画的装帧形式
史怡公
我国流传下来的绘画作品从表现手法、形式及门类上是多种多样的,同时也发展了多样的装帧形式。最常见的有:中堂、条幅、横匹、屏条、围屏、横眉子、手卷、册页、琴条、扇面等。这些形式的产生和发展,都有它的复杂历史原因,而最主要的是,为绘画本身的内容与形式统一的需要和服务对象对于装饰上的要求所决定。
在过去,稍微讲究一点的客堂中甚至内室里,总要挂个中堂(或字或画)。一般还要配上一副对联,炕头上(主要是华北)也许挂上四条约三尺高一尺宽的炕屏,或者一条横匹。直到今天,它们仍然是画家们经常采用的章幅形式。
手卷绝大多数是原来形式,是画家在创作时就决定了的。它的标准尺寸是一尺上下高,横长大约一丈至三丈。册页则不然,有的显然是画家在创作时决定的八开、十二开等等,但很多是当代各家集锦,或各朝代古画集锦。画店或收藏家也常常把破碎不全的古画就中选择可以成为一个章法的某一部分,裁为小块,这就不一定是什么形状了。宋元明清的集锦册页中椭圆、扁圆、桃形、苹果形、八棱形等,就是这样产生的。有一种大团扇形的画册,大都是从宫廷中窗隔子上摘下来的。折扇册页以明清两代的居多。另外还有一尺上下高的八条或十二条小围屏和一尺多见方或高或宽的带座子的镜屏(叫插屏),这两种都是几案上的文玩。条幅一般是指比堂幅长的独幅。琴条一般约一尺宽四尺高。横眉子是挂在门口上面一段墙上的,所以也叫门眉。近百年来,由于玻璃的产生,人们也采用镜框的形式。能卷的画轴都有天杆和地轴(也叫天地杆),中堂一般两边都有轴头,它既便于看画人用两手托住而不妨碍画件,同时增加地轴的重量以便挂起来平直稳重。近五、六十年来,还盛行一、三尺,一、二尺或一、四尺的条幅镜心装,这是为了便于出售而流行起来的。


第6版()
专栏:小常识

海上景物
海的颜色
如果你乘船从北到南旅行一次,你就会看到海水颜色的奇怪变化。
渤海、黄海是黄色的,进入东海,海水便由黄而黄绿色了,而南海则蓝得那样的可爱。再往前走。印度洋、地中海、黑海也都纯蓝一片。如果船弯进红海,则真是名副其色,红得像果子露。
渤海、黄海为什么黄?原来黄河、辽河、海河等大陆河流,夹带着巨量黄土泥沙,倾入海中,沙量是那样的大,近处的海水便也染黄了。
东海比较浅,在浅海里常有大量海藻和其它浮游生物生长着,它们反映着绿色。
红海是因为大量红色漂浮虫的生长而变红的。
黑海和白海不黑也不白,只是因为黑海上多风险故名为“黑”,而白海沿岸,则是冰天雪地和太阳永不落的北方之夜,故名为“白”。
其实,大部分海水看起来都是蓝色的。海水越深越蓝。这主要是光线的反射。原来红色、黄色这些长波长的光线,能量小,入水以后最易为水吸收,不见了,而短波长的蓝色光可以透入水中很深再反射回来,海越深,反射上来的蓝色光越多,海水便越蓝了。
但是,如果我们把地球上各处的海水都取一勺来比较的话,则都是透明无色的。
海中歌手
你听过海的声音吗?无边无际的海洋中有各种各样的声音,我们以为只有风吹海水,才发出声音,其实,海中也有各种动物的声音。海马的声音像打呼噜,海鸡的声音像吹口哨,鼓鱼的声音像巴达巴达吸水烟,沙丁鱼的声音像拍岸的海浪,小鳁鱼的声音呜呜像刮风。
所有这些声音,汇成海上的音乐会。这些勇敢的歌手,不分白天黑夜地演奏着。
海底化工厂
目前知道海水中至少含有三十六种元素,如果海水得到综合利用,胜过一个化工厂。
从海水中可以得到食盐,食盐——氯化钠,它是烧碱的原料,而烧碱又是最基本的化工原料,不论是冶金,石油,染料,塑料,人造丝,人造棉等等都离不开烧碱。
从海卤中可提取氯化钾,海水是制取钾肥的理想原料。氯化镁则是瓷皿和耐火材料的原料。硫酸镁是医药炸药的原料,硫酸钙是水泥、油漆、肥料、橡胶等的原料。
海水中的碘、溴都是重要的医药原料。每立方米海水中含溴达二公斤多。
海底牧场
我国有着占世界的23%的浅海。在这些浅海中,生活着一千多种鱼类,每年可产四百多万吨鱼肉,相当于一千二百万头牛的肉,或四千二百万头猪的肉,或二亿只羊的肉,真是一个巨大牧场。(路明)


第6版()
专栏:体育

欧洲乒乓选手转向进攻
赵兢
1960年4月欧洲乒乓球锦标赛闭幕之后,英国乒乓球选手维·巴纳曾经中肯地说:“欧洲的乒乓球运动员防守得太多了。”他还指出,“如果欧洲乒乓球选手想在北京举行的世界锦标赛上取得任何胜利的话,他们必须抛弃那套老的防守战术,而去进攻。”参加这次欧洲锦标赛的英国乒乓球队队长克雷登也说:“我们必须学习攻守兼备的打法,并且尽一切可能运用反攻。”
现在,欧洲乒乓球运动员正在向进攻方面发展。欧洲横拍选手,力图摆脱过去防守被动的战略战术,而求主动。他们加强了攻势和加强了发球与发球抢攻,主动运用转与不转战术来控制进攻,战术变化比过去增多了。
据苏联《体育与运动》杂志报道,欧洲冠军别尔切克“近年来技术大大提高了,不仅守得好,而且善于进攻,尤其是侧身抽杀准确有力。”日本的荻村说:“别尔切克全面充实起来了,他练习得多,边想边打,在欧洲运动员中是出众的。”荻村还介绍说,罗马尼亚的内古莱斯库“是欧洲的新星,是个值得注意的人物。”
日本的《乒乓球通讯》杂志评论上届世界男子单打亚军西多说:“西多的打法是独特无双的。……他只改变手腕的角度拨弄球的打法,使人难以捉摸他的球路,而他又具有几乎相当于日本选手用全力猛杀的速度。”去年,西多访问日本时,用肘腕弹击的办法有劲地对付了日本选手的弧圈形上旋球。
日本的长谷川曾指出,南斯拉夫的马科维奇和瑞典的拉尔森将在决赛中与日本选手对敌。
据介绍,马科维奇“有异常良好的反应和日本式的扣杀速度,能用横拍打出弧圈形上旋球。在今年年初的英国国际乒乓球锦标赛上,使用了日本式的扣杀上旋球战胜瑞典的拉尔森,而取得冠军。”
匈牙利乒乓球协会副主席拉卡托斯·捷尔吉说:“同多特蒙德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情况相比,匈牙利队已有了很大的进步。我国男子选手全部都以勇敢的进攻精神打球,这是最基本的、最重大的变化。……别尔切克已由主守转为主攻,他比在多特蒙德时具有更多的希望。”
欧洲乒乓球联合会主席范杜里克在最近谈到即将举行的世界锦标赛时说:“在男女团体赛方面,除了日本和中国外,匈牙利、罗马尼亚、瑞典都可能名列前茅。”


第6版()
专栏:体育

历史悠久的英格兰乒乓球队
立方
在世界乒乓球运动中,英格兰可以算得上一个前辈。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英格兰男子乒乓球队就已经成为欧洲强队之一。第二次大战以后,又曾一度与匈牙利队和捷克斯洛伐克队并列为欧洲三强。英格兰队在1953年的世界锦标赛中击败了各国劲旅而夺得男子团体赛冠军,在其后的两届锦标赛上,也取得了小组冠军。
第二次大战以后,英格兰女将在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1947年和1948年的两届世界锦标赛中,英格兰队迭挫各国名手而赢得女子团体赛冠军。去年欧洲锦标赛上,英格兰队战胜了罗马尼亚、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瑞典等强队获得亚军。此外,英格兰选手还曾四度夺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
参加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二十六届世界锦标赛的英格兰队,由男女选手八人组成,其中三人曾经获得各项世界冠军称号。
四十九岁的巴纳在参加这次锦标赛的运动员当中年龄最大。他除了将参加“元老杯”赛之外,还将和李奇合作参加男子双打比赛。自1929年开始参加世界锦标赛以来,他已经十五次获得世界冠军称号。
巴纳是个攻守全面的运动员,步法灵活、反手抽杀凌厉准确,正手攻击也很有威力。二次大战以前,“巴纳式”的打法,特别是他的反手抖腕抽击,曾经盛极一时,几乎成为欧洲乒乓球技术的典范。
三十九岁的李奇曾经两度获得男子单打世界冠军。他还同伯格曼、肯尼迪和西蒙斯等人合作在1953年的世界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团体赛冠军。李奇也是英国著名的教练之一。英国乒乓球界认为他最有能力解决目前英国乒乓球运动面临着的技术上的严重问题。李奇的打法以稳削为主,善于变换球路和球的速度与旋转来迷惑对方,也能以正反手起板抽杀。
克雷顿是英格兰男女队的队长,今年四十一岁,他曾经多次率领英国队参加世界锦标赛和其他重大的国际比赛。
这次英格兰男队的主力中,有三名后起之秀:扬·哈里森、布里安·麦雷特和杰夫·英格伯。二十二岁的哈里森是目前英国单打冠军。哈里森的防守稳健,并能削中起板,正手扣杀迅疾有力。他原来属于稳削型,近来努力于加强进攻力量。他最近说过:“只有攻击,猛烈的两翼攻击,才能取得胜利。”
麦雷特今年二十六岁,去年年初在英国国内赛(没有外国运动员参加的锦标赛)上获得男子单打冠军,从而一跃与哈里森并列为英国第一号选手。麦雷特是稳守型运动员,他的步法矫健,正手偶尔也有些攻势。
二十五岁的英格伯去年由全英第四位上升为第三位。他在去年冬季的一次国际比赛中,曾战胜南斯拉夫冠军沃·马科维奇和亚·特兰。
两名女选手中,二十八岁左手握拍的戴安尼·罗曾经同她的孪生妹妹罗莎林·罗合作两度获得女子双打世界冠军。在去年的南斯拉夫锦标赛上,戴安尼·罗同这次英格兰队的另一名女子选手詹·哈罗威尔合作取得女子双打冠军。戴安尼·罗的技术全面、快速灵活,能以正反手削两角,球路变化多端,反攻以正手为主,起板快、力量重、落点也好。
十八岁的哈罗威尔,在去年英国国内赛中,获得女子单打亚军,并从全国第七位跃居第二位。哈罗威尔虽然年轻,而临场却十分镇静,善于声东击西。
(附图片)
女子单打第七号“种子”选手英格兰队的戴安尼·罗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

旭日东升(中国画)黄子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