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3月12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运筹学的一些实际应用
运权
运筹学,用一句通俗的话来说,就是“精打细算巧安排”。它的任务是:在调查研究、充分掌握情况的基础上,用数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对生产中的某些组织和计划问题,通过一些数量分析和计算,找出最经济有效的方案。例如,在交通运输中怎样把对流和迂回(走远路)这些不合理的、浪费的现象减少到最低限度?劳动力分配的时候怎样才能达到各尽其长,发挥最高的效率?一个电话局设在什么地方才能使电线用得最少?裁衣的时候怎样才能使碎布减少到最低限度……都是运筹学所研究的问题。总之,它是用数学和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力物力作用的一门学问。大而至于国民经济布局和生产力的配置,国防上各种军事设施,小而至于剪裁衣服、邮递员送信、食堂管理等等,都用得着它。
运筹学有许多分支:规划论(又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排队论、对策论(博奕论)、质量控制等。线性规划和运筹学的其他分支比较起来是最简单的一个分支,它所用的计算方法在一般情况下,只是加减乘除以及划一些简单的图表,易为群众掌握,而在生产生活中应用的范围却很广泛,因此,大跃进以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下面举两个例子来说明究竟如何应用线性规划来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例一:某生产小队有割麦和玉米地锄草两项任务,由于气候关系,割麦任务必须在一天内完成,剩下来的劳动力再安排锄草,同时,锄草任务在一天内不一定全部完成,但完成愈多愈好(这个小队的现有各种劳动力人数,以及干不同任务的效率见下表)。效率单位:每人每天工作的亩数任务效率劳动力割 麦锄 草人 数男整劳力每天2亩每天4亩10人男半劳力每天1.8亩每天3亩15人女整劳力每天1.5亩每天2亩20人任 务(亩)29亩100亩
因为割麦任务要一天内完成,是重点活。通常安排时,总先派强劳动力去干,这样,就要抽十个男整劳力和五个男半劳力来完成。剩下来的十个男半劳力和二十个女整劳力,一天能锄草10×3+20×2=70亩。这种安排不是最好的。如果换一种安排方式,让十五个男半劳力加一个男整劳力完成割麦任务,剩下来的人一天内就能锄草9×4+20×2=76亩。还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呢?这就需要把所有方案计算出来加以比较。
运筹学提供了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帮助我们迅速找出最优的劳力安排方案。先按表中数据计算出各类劳力割麦与锄草的效率比,这儿男整、男半、女整劳力的效率比(割麦效率和锄草效率的比较)分别为2∶4=0.5,1.8∶3=0.6,1.5∶2=0.75。前者男整劳力效率比最小,后者女整劳力的效率比最大。派重点任务时,就从效率比最大的开始,依次分派。这儿,就派二十个女整劳力割麦,一天内能超额完成,剩下来的男整和男半劳力一天内能完成锄草任务八十五亩。同时,我们还可以肯定,在上述条件下,这就是完成任务最多的安排方案。
例二:假设包头和佳木斯两地都有糖厂。包头可调运出10,000吨,佳木斯可调运出3,700吨。上述两地运出的糖供应北京、保定、太原三地。北京需要4,500吨,保定需要4,500吨,太原需要4,700吨(上述各地间的交通距离见下图)。
如果不应用线性规划,就可能采取这样的运输方案:佳木斯运出的3,700吨,供给北京2,000吨,余下1,700吨经北京、保定运往太原。包头运出的10,000吨中,供应北京2,500吨,再经北京运往保定4,500吨;同时经大同运给太原3,000吨。可以用下图表示:
图中带箭头的线,表示运输方向,称它为流向线。一律划在交通线的右方。
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保定、太原、大同、北京可联成一个圈。按照线性规划原则,这圈里边的流向线的距离加起来(外边流向线距离总和也是一样)如果大于整个圈子交通距离总和的一半,就不合理。现在这图中北京、保定、太原、大同、北京这个圈子里边的流向线是:大同到北京434公里,北京到保定是136公里,保定到太原是478公里。加起来总共是1,048公里,而这个圈交通距离的总和是434、136、478、416四段加起来,总共是1,464公里,它的一半就是732公里。可见圈内流向线总和1,048公里大于732公里,说明这个运输方案是不经济的。运用线性规划,就可以把运输方案调整如下:佳木斯的3,700吨全部供应北京。包头的10,000吨中间,供应北京800吨。加上3,700吨,共4,500吨。经过北京供应保定4,500吨,同时经大同供应太原4,700吨,满足了这三个地方的需要。可以用下图表示:
从这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保定—太原—大同—北京这个圈子里边流向线总和是434公里,加上136公里,即570公里,圈外的流向线只有大同—太原一条,即416公里。这两个数字都小于全圈交通距离总和的一半732公里。因此是一个经济的方案。把图(一)与图(二)比较一下,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图(二)至少省去了保定—太原一段的运输任务。这种用图来表示的方法就是线性规划的图上作业法。
最近一年多来,运筹学在生产建设的许多部门推广运用以后,已经收到一定的效果。兰州市邮电局运用运筹学合理规划邮递路线,使全国性的报纸能够提前十四小时和本地读者见面;他们同时把城区三十个投递段道合并为二十五个,节约了五个邮递人员。
(附图片)
图一
图二


第6版()
专栏:历史人物

宣文君
 吴晗
宣文君是苻坚时代的女学者。宣文是宣扬文化,君是尊称。前秦时的学术界拿这个称号来称呼一个高年的妇女,正可以说明被授予这称号的人,在当时学术界的地位。
首先应当提出,在印刷术发明之前,经典著作的流传只能靠抄写、靠记诵,其他的办法是没有的。抄写、记诵都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靠自己劳动过日子的人们是很难做到的。这样,就出现了一批抄写记诵的专家,精通一经或几经的学者。学生向学者受学要送学费,有一些学者就靠学费过日子。
其次,当时没有印出的书籍、报纸、杂志以及广播等等设备,学生受学只能通过学者的面授,口授。不同的学者对某些问题自然会有不同的理解,看法,这样,也就形成了师承、家法、以至学派等等。
正是由于这样情况,假如某一地区某一经典失传了,没有人能加以讲解,这门学问也就绝了,失传了。反过来,如有人能够加以传授,这门学问也就保存下来了,宣文君在前秦时期之所以被人们重视,其道理就在于此。
宣文君姓宋,名字失传了,连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据纪载前秦皇帝苻坚亲临太学在公元三六二年(东晋穆帝隆和二年),这一年她已经八十岁了。她生在公元二八三年(晋武帝太康四年)。
她家世代都研究儒学,从小没有母亲,由父亲亲自抚养教育。到成人时,父亲传授她以周官音义,并且告诉她:“我们家是世代研习周官的,代代相传。这部书包括了许多政治理论、制度。我没有儿子可传,你要认真学习,不让它绝灭才好。”
这时,天下大乱,不断的战争使人民无法安居乐业,可是宋家父女还在坚持学习,不肯间断。后来被羯族首领石虎强迫搬家到山东,宣文君和她的丈夫韦某推着鹿车,背着父亲给的书,到冀州,投奔胶东富人程安寿,安寿见她有学问,很照顾他们。
宣文君的儿子韦逞,年纪很小,宣文君白天上山斫柴,晚上纺绩,成天劳动,还教育韦逞学习,程安寿看了很感动。韦逞由于母亲的认真教导,有了学问,成了名,作前秦太常的官。
公元三六二年,前秦皇帝苻坚很注意提倡学术文化,亲自到太学了解情况。太学博士卢壶对他说:“学校荒废已久,书籍不全,经过这些年的搜访、编缀、撰述,正经差不多了。只有周官礼注,还没有合式的人可以讲授。太常韦逞的母亲宋氏是周官专家,承受了她父亲的学问,有周官音义一书。今年虽然八十岁了,眼睛耳朵都好,除了她,谁也讲不了这门课。”苻坚就派了一百二十个学生,在韦家建立讲堂,请宋氏主讲传授。大家都尊称宋氏为宣文君,周官学这门学问从此又流传开了。
当时人也叫宣文君作韦氏宋母,名气很大。
从宣文君的一生看来,家庭困难没有妨碍她学习,在战争环境中,她坚持学习,她不但自己白天黑夜劳动,还在劳动的间隙认真教育儿子,最后到了八十高年,还能够开立讲堂,传授绝学,使这门学问能够全部保存并流传开来,她个人对学习的努力,对劳动的态度和对文化学术的贡献,是值得后人学习和纪念的。
 (附图片)
启雄 插图


第6版()
专栏:长江风物志

险峻的乌江
殷亮白
在祖国贵州西北部的威宁县境,拔海二千多米的乌蒙山麓,有着在地图上只占着一滴墨水那么大的浅绿色的点点,实际上它却是一片七万多亩的自然海,叫做草海。长江主要支流之一——乌江就发源在这里。
草海宽约二十多里,风景非常优美。在草海的西边有座翠绿的小岛叫做阳关岛。它有着高原特有的气魄,也充满着山野海滨绮丽的风光。它头顶晴空白云,背倚万重青山。前面是浪静波恬一望无边的大“海”,左右是牧歌悠扬荞花点点的村庄,不愧为一个天然的“高原海岛疗养区”。
在捕鱼的季节里,草海换上了碧蓝的夏装,安静地躺在群山之中,海面上风帆点点,来往如梭。每年夏末秋初,沿海渔民每天要从海里捞起几百斤银色的细鱼来。这些细鱼晒干后畅销各地。这里也是一个良好的天然牧场。这里的细毛种羊膘壮,有着细软的毛质。成群的羊儿在海边吃着青草,远看又像是一阵阵乳白色的波浪。
乌江因为有80%在贵州省境,所以又称黔江,分南北两处从草海发源,南源是三岔河,北源是六冲河,在鸭池河镇附近又汇合在一起。鸭池河以上,乌江接纳了野济河、偏岩河、猫跳河等支流。这一段一般称为上游峡谷区。上游峡谷区几乎具备了被称为石灰岩喀斯特(溶洞)地区所有的奇特现象。除了一般是山高谷深溪壑深陷外,还有许多巨大的溶洞和伏流。伏流就是所谓暗河。在毕节附近的六冲河上,旅行者们可以连续看到这样一种奇怪的景象:刚才还在峡谷里奔腾咆哮的江水,一会儿忽然销声匿迹看不见了。但是,等你翻过一个山头,那条河又呈现在你的眼前。在乌江上游和一些支流中,这种伏流最多可以连续出现八次,最长可达十几公里。
在镇宁与关岭交界处的打帮河上,还有一处世界少有的大瀑布,水势汹涌澎湃,从悬崖绝壁之上直泻入六十多米以下的犀牛滩中,这就是有名的黄果树大瀑布。
乌江渡附近的息烽温泉,也是很吸引人的。那里是一个小小的盆地,两股晶莹的溪水自深洞里流出,巧妙地汇成一条七八米宽的小河。在河的右畔,七八个泉眼热气直冒,就是冬季也保持着华氏一百度以上的高温。据化验证明,这个泉是碳酸泉。常在温泉里沐浴可以治愈关节炎和皮肤病。
乌江上游峡谷区是这样的神奇险峻,然而在干流河源附近和支流的最上游,都是平缓的丘陵区或冲积台地,人烟稠密,耕地集中,是黔西农业发达的地区。
鸭池河以下,乌江穿过几十公里的峡谷就到了乌江渡。在乌江渡以下一直到思南的中游河段,乌江为武陵山和大娄山两大山脉所挟持。几乎全段都奔流在地质上所谓“黔北古陆”的崇山峻岭之间。
乌江的中游山高谷深,两岸壁立千仞,农民都住在离水面二百米以上的高地。因此,人们架着羊皮筏在江中行走,往往一两天看不到人烟。除了那些奇形怪状的岩壁和从石缝里伸出来不知长了多少年的矮树,就是一群群的飞鸟和猴子。
没有到过这里的人是不容易想像这里的溶洞是怎样的充满着神秘的。在水口附近还有个离水面一百多米高的溶洞,叫做龙潭洞,里面水声潺潺,凉风逼人,黑暗恐怖,据说洞长达到三十华里。
生活在这险峻神奇的乌江沿岸的人民是勤劳而勇敢的,看那陡坡上像金色的梯子似的层层麦地和包谷地,在山坳里修建的一个又一个的蓄水堰,谁不肃然起敬呢?这里的对外交通是十分困难的,往往两地相距咫尺,却非得沿着崎岖狭窄的羊肠小道绕道几里。于是,他们找出了一些捷径,在悬崖绝壁上挖了一些踏脚的洞穴,一条枯藤横拴在两端,脚底下是奔腾呼啸的江水,人们双手攀着枯藤,侧着身子在直立的崖壁上走过去。当地人民把这种捷径叫做“手扒崖”。他们走起来却是轻松敏捷如履平地,然而,外来的人看了真是触目惊心。
乌江在思南以下就是宽谷与峡谷相间了,因此,人烟就渐渐稠密起来,虽然滩险还是不少,但经过解放后几年来的大力整治,已经可以通航汽轮,这二百多公里的航运就成为川黔两省物资交流唯一的水上运输线。
龚滩以下乌江,经过彭水和武隆两县城,在著名的四川榨菜的老家——涪陵汇入长江。
(附图片)
秀丽的漓江


第6版()
专栏:祝你健康

体操与健康
上工
作操,并不是近代才有的事。早在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有类似体操的发明了,当时把它叫“导引”,《黄帝内经》中就有“其病多瘘厥寒热、其治宜导引”,也就是说,当时已经利用体操来治疗疾病了。
到了东汉时代,名医华佗总结了广大人民的经验,模仿虎、鹿、猿、熊、鸟的姿势,创造了一套“五禽戏”,这就是一种道道地地的体操项目。
以后,人们又对体操加以发展,创造出拳术,例如太极拳,就是一种很好的体操。
体操对于人体健康的影响是全面的。它总是由简至繁、由轻至重地进行,这样对于神经系统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要做好操,就要求注意力集中,动作准确;同时,不同集团的神经细胞分别有规律地兴奋、抑制,这就使得神经中枢的功能反应敏捷、准确。对于动脑筋比较多的劳动者来说,这又是一种休息。
体操是一种全身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时,要耗费很多氧气、养料,为了这个目的,呼吸必须加快,心跳也要加强,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通畅,肺部扩展,氧气供给充足,心脏每次搏出的血量加多。因此,经常做操的人,肌肉总是富有弹性的,心脏、肺脏的功能也是健全的。
对于脑力劳动者来说,固然必需作操,对于体力劳动者来说,又何尝不如此?这并不是夸张。我只要拿个例子来说就明白了,农民们锄地,最累的肌肉是胳膊上的,而腰、背、腿、腹部肌肉的动作,比较起来,工作就少一些;再拿纺织工人来说吧,多数动作是由手部的肌肉来负担;这样,某些肌肉特别累,而某些肌肉的活动却特别少。
体操,是根据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创造出来的,周身各部分的肌肉都有“平等”的机会来活动,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得到全面的发展。
如果你的身体不太好,那么,你就选择一项比较轻松的体操(如太极拳)来做吧!如果你是个体魄健全的人,那么,也不要忘记它能使你身体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在广播操、早操、工间操、太极拳……当中,随便挑一样,在工作之余,伸伸胳膊,抬抬腿,弯弯腰,可以说是好处无穷。
人体必须活动,才不会生病,华佗把这比喻为“户枢不蠹、流水不腐”,他的弟子吴普坚持做“五禽戏”,活了九十多岁,还齿坚耳聪,果然不爽。


第6版()
专栏:百花园

动画木偶之家
寥寥数语画百张
走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动画制作室,第一件引起我们好奇心的,是坐着画画的二十多个人,每人桌上装着的那面镜子,几个手握铅笔的人对着镜子左顾右盼,或凝神思索,或嘻笑作态。他们正在绘制动画片《闹天宫》,各自在揣摩画中人物的音容笑貌。
猴王对棒叫道:“小,小,小。”那棒迅速缩至杯口粗细。他提棒在手,舞弄起来。海底深处,一时金光缭绕,波涛澎湃,吓得龙王把住栏杆,动也不敢动。
这是《闹天宫》中孙悟空得到禹王治水时留下的定海神针时的一段文字。
为表现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动画艺术家就画了四百多张画。但是这还只是完成了制作动画的一道工序。
木偶活了
来到木偶片组,到处都是“熟人”。看那个手握木笔的小木偶,不是神笔手马良吗?这两个满头金发、银发的孩子,不是《谁唱得最好》里受尽美国资本家凌辱摧残的流浪儿吗?
说是木偶,其实这些小人儿的身上“木”的成分非常少,摸上去全身都是软绵绵的。原来木偶的头大多是木头雕成后翻成石膏,再敷色化装。身体则是以稍粗些的银丝或铜关节为骨架,外包海绵式的橡皮,再穿衣服。头发、胡子一般用合色毛线做成,因为真的细毛发与整个“木偶”风格化的形体不相称。“木偶”人物的鞋底上都安置着一个站得稳、停得住的“机关”。四肢和各部分由于装有银丝和关节器,扳动很灵活,走起路来,也同人一样自如。
会“遁土”的剪纸人
制作剪纸片的屋里,又是另一番景象。这里剪刀代替了画笔,墙上贴着从全国各地采集来的剪纸、窗花;桌上是大大小小的剪刀、刻刀和一些剪好着色的山谷、花木和人物。
剪纸片吸收了我国民间皮影戏、剪纸和窗花等传统艺术的精华与美术电影巧妙地结合起来。你看,那《人参娃娃》中的人参娃娃、小长工虎子和地主胡剥皮,全都是些“扁人”,像我国许多地区民间熟悉的皮影、窗花、剪纸人物一样,朴实、粗犷、幽默、风趣、玲珑剔透,处处露出“刀刻味”。
这些“扁人”如何进行拍摄呢?我们看见人参娃娃躺在像双层床铺的玻璃板下“遁土”。他在“上铺”,“下铺”是剪纸形象的山谷和土坡,头顶上方是摄影机的“眼睛”。左右侧投射过来的是水银灯的光柱。灯光下,操纵的人用小钳子一点点扳动他的四肢、五官,直到他一步步“钻进土中”。
折纸玩具在银幕上
折纸片是从幼儿的折纸玩具发展起来的。去年制成的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小鸭》里,一个个小动物腹部空空;那只动不动就吹胡子瞪眼睛的扁头猫,把几只稚气、笨拙的小鸭追赶到横在地上的烟囱筒里还不甘心,又用它那根伸缩自如的尾巴对准烟囱筒里搅动起来,乐得大小观众合不拢嘴。
折纸片的拍摄方法和木偶差不多。因为纸轻,人物走路时不像“木头人”那样容易受到抖动影响,而且制作简便,又有其天然的夸张风格和稚气的特点,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片种。
(何其烈、高洁)
(附图片)
木偶片《三只蝴蝶》


第6版()
专栏:体育

《东京新闻》谈日本乒乓球队
方超
在即将到来的第二十六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日本选手是否能够保持住他们自1952年首次参加世界锦标赛以来的巨大优势,是许多乒乓球爱好者深感兴趣的问题。下面是日本报刊的一些看法。
在日本队中,曾经两度获得世界男子单打冠军的荻村伊智朗,是第一号选手。最近《东京新闻》对他的评语是,荻村“在单打方面已经很难取胜”。去年11月举行的日本全国锦标赛上,以灵活稳健、落点刁钻著称的荻村竟敌不住星野的猛打猛攻而屈居第二。《东京新闻》在评论这次比赛时说,“荻村在同不好对付的中西对垒时,的确老练,防御范围扩大了,抽击、长球打来也得心应手。但是在对经验丰富的星野的一场决赛中,这些战术就行不通了。”
关于星野,日本报刊认为,他的进攻能力很强,曾经在全国锦标赛中打败了善于打短球、削球、长球和所有其他类型的选手。但是,按照《东京新闻》的看法,“星野是一个‘盲目冒进型’的运动员,只知进而不知退。他虽然明知第一流的乒乓球选手应该针对不同的对手采取不同的对策。但是在紧要关头却往往会这样想:唉!真麻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他干掉算了。他总是不愿多加考虑便仓卒行事。由于他性情暴躁,一旦发作起来就会招致失败。在猛攻方面他同村上不相上下,但是由于不善于削球,也就不善于对付削球手。”
日本队的第三号选手村上辉夫在日本享有着“典型攻球手”的声誉。《东京新闻》说他在顺利时抽杀准确,善于长击,大有超过荻村之势。但是在应付加转的削球和远台长抽方面还有待于改进,而在强硬的攻击手面前则往往缺乏还手的能力。1959年全日冠军、横握球拍的涩谷五郎的进攻力差也是令日本报刊颇为耽心的事。
日本报刊对于三木圭一和木村兴沼这两名后起之秀寄予相当的期望。三木的优点是能攻能守、异常机敏。日本队总教练长谷川喜代太郎认为,从天分上看来,三木可以说是“第二个荻村”;而木村则是“未来为日本争光的选手”,不过他反手方面的防守较差,如能改进,则将“如虎添翼”。
在女子选手中,没有参加上届锦标赛的横握选手、前世界单打冠军冈田富(即大川富),东山再起,名列第一位。据日本报纸介绍,冈田过去本用直握,由于总是难以取胜,才改用横握。不过她的打法仍然深受直握的影响,只能以正手进攻,反手进攻的能力较弱。但是《东京新闻》把冈田称作“上升、进步中的选手”,其实力可能有所提高。
上届世界女子单打冠军松崎君代和双打冠军伊藤和子仍然是日本在本届锦标赛中赖以夺标的主力。长谷川认为松崎是个卓越的选手,一般女子运动员要达到她那样的水平是不容易的。但是正如《东京新闻》所说,“好景不常”,松崎在全日锦标赛上受挫于伊藤,未能取得冠军,在此后的亚洲锦标赛的单打和双打比赛中均遭败绩。身材矮小、行动敏捷的伊藤近来表现甚佳,去年连获全日和亚洲锦标赛单打冠军,呼声很高。十八岁的关正子是个不容忽视的新手。长谷川说,这次锦标赛对关正子说来,是培养她成为下届冠军的一次锻炼。《东京新闻》认为她的“近台正手连续猛攻是第一流的”。但是“由于她身高仅一米四九,离台稍远就容易陷于被动,因此在比赛中,即使冒着挨打的危险,也绝不离开台子”。
(附图片)
女子单打第十号“种子”选手关正子(日本)
新华社稿


第6版()
专栏:体育

男子象棋世界冠军怎样产生的
 张雄飞
3月15日,男子象棋世界冠军“回敬赛”,将在莫斯科举行。“回敬”人上届冠军米·鲍特维尼克,应战者本届冠军米·塔尔,都是苏联棋杰。这是第二十四届的世界冠军赛,也是其中回敬赛的第四次。
国际间通行的一种棋戏,很多国家都称“王棋”(俄文“王被将死”,意义更精确),因为它的决胜负的目标是“王”。我国一般译称“国际象棋”。
国际象棋由东方传入西欧虽已一千多年,但直到十九世纪方才逐渐盛行;1851年,各国名手才第一次在伦敦聚首一堂,进行国际性的大比赛。1886年,奥国的威·斯泰茵涅茨击败德国的约·楚刻尔陶特而被宣布为棋史上第一位男子世界冠军。由此建立了必须打原冠军的擂,并取而代之,才产生新冠军,而原冠军又保留一次“回敬”特权的传统。但打擂的人选、时间、地点以及其它条件,直到1946年,始终为原世界冠军(前后共有五人)所左右。尽管1924年在巴黎成立了“国际王棋联合会”,希望改变这不公平的现象,但二十二年中竟一直毫无作为。
1946年,阿廖亨病逝,打擂的老传统无法进行,于是“棋联”举办五杰大会战。1948年比赛结果,苏联的米·鲍特维尼克成绩最优,因而成为棋史上第六位世界冠军。
自此以后,经过设计、改进,目前已有了正规化的制度,即明定世界冠军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分四个阶段进行:(1)区域赛;(2)区际赛;(3)世界冠军候选人赛,层层选拔,得出一个候选人,最后才(4)与原世界冠军对抗,必须得胜才能取而代之,即使打平,原世界冠军仍蝉联其宝座。失去称号的原世界冠军,在一年之内有一次“回敬”的特权,不太合理,1961年这一次算是最后一次,今后不会再有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