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1-02-06

1961-02-06新闻联播 文字版

访问古巴(五首)

第4版()<br/>专栏:<br/><br/> 访问古巴(五首)<br/> 郭沫若<br/> 哈瓦那郊外即景<br/> 景物新奇爱古巴,蔗田标穗似芦花。<br/> 胆瓶遍地棕榈树,华盖擎天翡翠霞。<br/> 冬季春和秋色艳,东风南国北辰赊。<br/> 恶邻蓄意传烽燧,不使园中尚有蛇。<br/> 游松树河谷有怀<br/> 阳朔风光照眼临?,登楼极目望遥岑。<br/> 回思四百年前事,剩有八千岁后林。<br/> 不入天堂宁地狱,难将烈火烬雄心。?<br/> 于今美帝承西帝,复辙分明迹可寻。<br/> ?松树河谷为古巴风景区,山形颇似桂林。<br/> ?古巴印第安人在四百多年前已被西班牙人杀尽。印第安人领袖哈图义,在1515年被焚死。死前西班牙神甫要哈图义忏悔赎罪,好进天堂。哈图义问:“天堂中有西班牙人否?”答言“有”。哈便云“那我宁愿入地狱!”<br/> 游马汤热斯省所见<br/> 沉舟破釜防侵略,一夕垒成八阵图。<br/> 海岸弯环陈重炮,街头出入走兵车。<br/> 剑麻勃勃标神戟,玉米欣欣献瑞珠。<br/> 鼓动全民资战守,分清敌我不模糊。<br/> 古美绝交前后所见<br/> 人民斗志气如虹,万口齐呼巴列东?。<br/> 火箭屠牛成粉碎?,商牌付丙化灰踪。<br/> 空投武器谁资敌?队长运输已自封。<br/> 使馆高楼深锁定,女兵围裹抱冲锋。<br/> ?巴列东(Paredon)原义为墙壁,转变为“枪毙”。<br/> ?去年11月美国曾向古巴放射火箭,落在东部省,打死了一头母牛。1月2日阅兵后,曾运该火箭入场示众。卡车装饰成牛形,上书“五角大楼饭桶们的屠刀工具”字样,以示嘲笑。<br/> 飞渡大西洋<br/> 铁翼乘风逐太阳,一宵飞渡大西洋。<br/> 换穿春夏秋冬服,遍历东西南北方。<br/> 朝别古巴含可可,夕临瑞士看康康?。<br/> 前人幻拟游仙梦,今日游仙事等常。<br/> ?《康康》(“can can”)是一部电影歌舞片的名称,在日内瓦见到。

三赞陈妹十次当选

第4版()<br/>专栏:<br/><br/> 三赞陈妹十次当选<br/> 崔山<br/> 广东省东莞县大朗公社大朗生产大队长塘第一小队的公共食堂,自从1958年开办以来,曾经进行了十次食堂工作人员的民主选举,而每一次当选食堂主任的总是那一个人,她的名字叫陈妹。<br/> 去年12月28日《南方日报》传播了这个佳话,读罢教人欢喜,禁不住击节三赞。<br/> 一赞陈妹一片丹心为大家。陈妹为了操持全小队四百多人的大家务,不知做了多少平凡而出色的工作,其中有一条特别可贵,就是她以心比心、处处为社员们设身处地着想。比如,她把特别喜欢吃软饭、硬饭的社员的名字分别记下来,每天亲自给他们的饭盅舀水,并作好记号。夏收夏种时节,农事挺忙,天气又炎热,陈妹想到社员早上精神好,就煮干饭给社员吃;晚餐,她就加意炒些甜酸菜,让社员开开胃口。每到寒潮来了,陈妹不论多忙,都要亲自把饭送到行走艰难的老年人家里去,深怕他们出门受冻。……总之,哪怕是多么细小的事情,陈妹都觉察到了,都思考过了,都尽力做到满足群众的要求。这是细小的事情吗?只有那些粗心的人才会忽略这些“小”事情;对于那些时刻拿自己这颗心去比群众的心的人,他们就把这些看作是大事情。<br/> 二赞社员们眼力好。办好食堂是大家的事,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来动手搞食堂的具体工作,所以要物色一些人,代表大家来办食堂。怎样才算眼力好呢?如果是集中了大多数群众的意见,特别是充分反映了贫农、下中农的意见,这样的眼力必然好,因为群众最懂得从品质好、作风好、成份好、办事公道等方面去挑选人。在长塘小队食堂开办的时候,社员们就觉得陈妹“为人老实,肯为大家,又吃得苦”,而把她选上的。陈妹能够那样体贴群众、热诚为群众服务,这并不是孤立的事情,而是和她的思想、品质、作风、成份有密切关系。正因为她在这些方面都好,所以她一直在工作中廉洁奉公,勤俭办食堂。长塘小队的社员们把这样的人选中了,端的是好眼力!<br/> 三赞民主选举制度好。要把大多数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也就是说,充分地把群众的心愿反映出来,需要有一个好方法,这就是民主选举。“嘴杂议论多,人多热气大”,经过人们一番议论、分析、比较,自然会得出代表大多数人的意见,选出大家所满意的人。民主选举不限于一次,还应该每隔一段时期就重选,选举时有表扬有批评,既能充分发扬民主,又能使食堂工作人员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不断改进食堂工作和食堂工作人员本身都很有好处。陈妹经得起时间考验,连续十次当选食堂主任、把食堂办得越来越好的事实,生动地说明了这个道理。<br/> 在我们祖国辽阔的田野上,炊烟所起之处,像陈妹这样的有心人何止千千万万。让我们赞美这些热心肠的人,赞美把他们挑选出来的广大社员的好眼力,赞美让我们享有最充分、最广泛的民主权利的社会主义制度!

两位古巴女战士

第4版()<br/>专栏:<br/><br/> 两位古巴女战士<br/> 塞萨·莱安特<br/> 血!<br/> 那是1953年7月26日在蒙卡达兵营。在阴森森的警备队的一条走廊里走着两个几乎还是孩子似的妇女,她们由几个士兵押守着来到了一间理发室。当一个上士打开门时,女孩子们看到一幅恐怖的图画:墙上,地板上到处是血迹。还有一个人血坑,里面聚了足有一百公分厚的血。<br/> 女孩子们看了不禁战栗了一下。其中那个年纪最轻,身材细小,两只大眼睛流露着恐惧的女孩子,伏在她的同伴的臂膀上把脸埋藏起来了。<br/> 上士用一种嘲笑的神气看着她俩并猛地吼了一声:<br/> “你们怕血吗?那么这里没有旁的就是有血。”<br/> 他把她俩推进了理发室。然后逼着她们去看那一堆死人的鲜血。最后又把她们带到上尉的办公室里关起来。<br/> 这两个女孩子在那里不知度过了多少阴暗痛苦的时间。她们的口是那么干燥,不时地感到一阵阵的恶心。<br/> 又过了些时候——几分钟也许是几小时——由那个上士指挥的一队士兵走进来了,人们都把他们叫做“老虎队”。上士走向那个最年青的女孩子,并把右手向她伸过去。他对她说:“你看!”<br/> 在他的手里有一个血淋淋的人眼睛!<br/> “这只眼睛是你哥哥的。刚刚挖出来的。如果你还不对我们说出你们的首领是谁,我们要把他另外一只眼睛也挖出来!”<br/> 这个女孩子惊呆了一会儿,接着又恢复了知觉,用坚定的像有点颤抖的声调说:<br/> “你们可以挖出另一只。而且我这里还有两只。我哥哥不对你们说的话,我也绝不会对你们说!”<br/> 最后,敌人还恐吓地对她们说,几个小时之后,她的哥哥将被活活地打死。……<br/> 这两个女孩子经历了一个人所能经历的最可怕的时刻。这两个女孩子就是阿伊德·圣塔马里亚和梅耳瓦·埃尔南德斯,她们是参加菲德尔·卡斯特罗在1953年7月26日攻打蒙卡达兵营仅有的两个妇女。<br/> 约会<br/> 她们两个人从一开始就参加了菲德尔·卡斯特罗为了推翻巴蒂斯塔政权而在1953年建立的革命组织。阿伊德是那个组织的领袖之一阿维耳·圣塔马里亚的妹妹。菲德尔·卡斯特罗和其他起义运动的领袖们为了组织和计划攻打奥连特省的第一座军事堡垒,经常在他们家里开会。还是她在哈瓦那大学学习时,她已经认识了菲德尔,那时他们都是学法律的。<br/> 在攻打蒙卡达兵营的前两个月,阿伊德·圣塔马里亚就搬到圣地亚哥德古巴的蒂索耳庄园。在那里,革命者收藏着他们想尽办法买到的武器,他们必须在7月26日那一天,从那里出发去占领蒙卡达兵营。<br/> 阿伊德陪着他的哥哥阿维耳一起来到了这里,她装扮成他的妻子。也就是从那时起,她就在古巴首都和奥连特省之间来来往往。她常常去哈瓦那,把那些沉重的武器用皮箱带回来。当原定攻打蒙卡达兵营的日子临近了的时候,发生了一件考验她坚强和镇静的事:阿伊德从哈瓦那回来时带着她常常提着的装满武器的皮箱。在火车车厢里,一个士兵走到她面前,他必须把这只皮箱移动一下才能走过去,当他提起皮箱发现它竟是这么重时,他就强硬地问她里面是不是装的炸药。<br/> 阿伊德当时打了一个冷颤,但她微笑着说:<br/> “是书。我刚刚毕业,我要在圣地亚哥工作。但是我想先在狂欢节痛快地玩一番。”她又向他笑了笑,好像暗示:他可能是欢度狂欢节的好伙伴。<br/> 这个士兵的眼中闪出快乐的光芒,并问她,他究竟在什么地方可以看到她。阿伊德立即和他订了一个约会。<br/> 在圣地亚哥车站的月台上,这个士兵坚持要扛着这只皮箱送她出站。阿伊德接受了,当她和等她的两个同伴相遇时,她甚至向她们介绍了这个士兵。士兵把皮箱交给她,又行了一个军礼,心满意足地去等待那个渺茫的约会了。“我们也要去”<br/> 梅耳瓦·埃尔南德斯在起义前夕的最后几天,和阿伊德在蒂索耳庄园汇合了。在25日,她们两人就知道一个重要的行动临近了,虽然那时她们还不确切地知道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行动。有人通知她们,今天晚上要从哈瓦那来很多同志,让她俩负责准备这些人休息的地方,并且要为这些士兵准备必须穿的制服。<br/> 晚上九点钟的时候,装载着很多青年的第一批汽车开始到达了。这一批一共来了十六个人。这天晚上,阿伊德和梅耳瓦熨了很多的制服。那时候,人们已经把藏在一个枯井中的武器都拿出来了,雷纳托·吉塔尔特是圣地亚哥德古巴唯一参加攻打蒙卡达兵营的本地人,他走近她们,贴着她们的耳朵小声地,几乎是用着一种恳求的声调说:<br/> “听着,把你们熨好的第一件制服给我。”<br/> 大约在十一点钟左右,菲德尔终于到了。他宣布了行动的计划并分发了武器。然后他又回圣地亚哥德古巴了。<br/> 阿伊德和梅耳瓦仍然在熨制服,她们差不多熨了足有两百件了。那些青年们开始静静地准备着武器。早晨三点钟,菲德尔回来了,他唤醒了他的人,并向他们每个人交代了他们所应该担负的任务。在已经划分好的三个小组里都没有梅耳瓦和阿伊德的名字。她们感到不安,而且有点沮丧,两个人走到菲德尔面前,请他下达指令。<br/> “你们留在庄园,等我们。”菲德尔这样回答着。<br/> 这使得女孩子们感到很大的失望。她们感到像是被抛弃了似的,互相呆望着。梅耳瓦向菲德尔提出了坚决的抗议:<br/> “我们不是同男人一样的革命者吗?你们没有权利因为我们是妇女而歧视我们!”<br/> 菲德尔犹豫了一下,梅耳瓦的话触动了这位革命领袖。<br/> 待了一会儿他回答说:“好吧,我把责任交给阿维耳,让他来决定他的妹妹和你是否应该和我们一起去。”<br/> 最后还是医生马里奥·穆尼奥斯博士解决了这个问题:<br/> “梅耳瓦和阿伊德可以和我一起去医院做护士。我需要她们。”<br/> 菲德尔和阿维耳都同意了。梅耳瓦和阿伊德的脸上闪耀着光辉。<br/> 当她们随着阿维耳和穆尼奥斯医生一起来到圣地亚哥德古巴的平民医院时,蒙卡达战役正在紧张地进行着。她们看护的第一批伤员是独裁政府的两名士兵。接着又送来了一批攻打兵营的战士。在早晨八点钟(夺取兵营的战斗是在五点钟开始的),枪声开始减少了。阿维耳想:这是一个不祥的征兆。<br/> 他对他的妹妹和梅耳瓦说:“我们失败了。你们和我都会知道可能发生的后果。但是你们必须活着。你们不能冒险。你们必须保住生命,把我们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告诉上级……”<br/> 十点钟,巴蒂斯塔的士兵终于闯进了医院。梅耳瓦和阿伊德正在一间儿童大厅里安慰着那些绝望地哭喊着的小孩子。那些士兵蛮横地把她们轰出了大厅,然后又把她俩和医生穆尼奥斯押走了。在前往蒙卡达兵营的路上,她们两个亲眼看到敌人怎样杀死穆尼奥斯博士的情景,他们在他背后开枪把他打死了。<br/> 阿伊德和梅耳瓦被带到蒙卡达兵营和奥连特省监狱,她们在那里经受了酷刑和死亡的威胁,度过了惨痛的七十二小时。最后,她们被判处六个月监禁。<br/> 她们被释放以后,马上又投入了革命活动。目前,阿伊德·圣塔马里亚领导着“美洲之家”,梅耳瓦·埃尔南德斯在古巴石油委员会中担任较负责的行政职务。<br/> 〔王辉译自1960年委内瑞拉《人民论坛报》〕

海螺

第4版()<br/>专栏:<br/><br/> 海螺<br/> 陈贵培<br/> 一阵都都的海螺,<br/> 在把丰收的喜讯传播,<br/> 看见这只光滑的海螺,<br/> 眼前浮着一串传说。<br/> 据说我们傣家的祖先,<br/> 居住在茫茫的北海边,<br/> 后来因为部落战争,<br/> 他们带领着子孙,<br/> 吹着海螺渐渐南迁。<br/> 从此谁要思念故乡,<br/> 祖先就把海螺逗近他的耳边,<br/> 顷时波浪滔天,<br/> 眼前便横着湛蓝的大海,<br/> “哦!故乡!”“哦!大海”,<br/> 从此这只海螺便一代传一代。<br/> 今天阿爹捧着这只海螺,<br/> 往事像云朵飘起飘落,<br/> 过去,森林里弩箭穿梭,<br/> 村村??升起烟火,<br/> 阿爹吹起这只海螺,<br/> 去为领主把土地争夺……<br/> 饥荒的年月,<br/> 河流像死蛇静静地躺着,<br/> 阿爹抬着尸体走出村落,<br/> 伴着哭泣的也是这海螺,<br/> 多少眼泪从海螺上滚过,<br/> 多少悲歌从海螺上传播。<br/> 可是今天啊!海螺声里充满欢乐,<br/> 人民公社成立了,<br/> 阿爹吹起这只海螺,<br/> 招唤着社员去祝贺。<br/> 三季稻翻起金色的波浪,<br/> 阿爹又吹起这只海螺,<br/> 带领着社员去收割……<br/> 海螺挂在公社食堂里,<br/> 它像一只金色的孔雀,<br/> 出出进进的社员,<br/> 喜欢轻轻地把它抚摸……

一张人民币的事

第4版()<br/>专栏:大家谈<br/><br/> 一张人民币的事<br/> 北京朝阳区人民银行 马素其<br/> 在百货商店里,公共汽车里或是菜市上,常常可以看到有些同志把找回来的人民币,随便地往口袋里一塞。这一塞,有些崭新的票子,就马上出现了皱纹;有的旧票子,皱纹就会更多,甚至裂成两半。<br/> 这是小事么?是的,这不算什么大事。可是人民银行每天有多少同志花费整天的劳动,把回笼来的成千上万的钞票进行整点,每天又要把多少残破得不能使用的旧票挑出来,打成洞,送到废纸炉内去销毁。<br/> 一张人民币,从原料、纸浆、造纸、印刷、剪裁、整点、检验、包装、运输到发行,要经过多少人的劳动。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经手的同志,都要付出辛勤的、细心的劳动,使人民币保持整洁和完整。<br/> 当然,钞票不能永远不破不坏。但是,当你使用它,保存它的时候,请想一想并且尊重银行工作同志这些不算简单的劳动吧!——我以为,这也是我们这社会每一个劳动者应该具有的态度。

剑麻山(图片)

第4版()<br/>专栏:<br/><br/> 剑麻山(油画)     杨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