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4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春来也,鱼龙变化
陈涛
今天正是立春。人们对于春天有各式各样的歌颂,而我却想起了一副旧的对联:春来也,鱼龙变化;时至矣,桃李芬芳。
这对联确实旧得很,然而它的上联在今天看来,却还有新鲜的意思。民间传说:每到立春时节,鲤鱼要跳龙门,跳得过,便成龙;跳不过,仍然是鱼。“春来也,鱼龙变化”,大概说的就是这个。群众编出这副对联,不是没有来由的,它叫人们要珍视春天,在春天里发愤图强,抓紧大好时机,有所作为,争取跳过龙门作龙,不要辜负春光,不求上进,白过了一年。
春天为大地万物带来无限生机。一年四季,春耕,夏种,秋收,冬藏,这春耕就占着首要的地位。放眼看祖国大地,为了争取今年的好收成,上万个公社、几十万生产队,上亿的社员,早就在抓紧时机,鼓足干劲,等候着春天的消息了。我们社会主义的春天,一年更比一年美丽,真是春光明媚,朝阳灿烂。我们对于春天从来就是重视的,紧抓时机,安排生产,还在头年冬天我们就为春耕生产做了许多准备工作,积肥呀,选种呀,修理和购置农具呀,真是人人鼓干劲,个个争上游,要为跳过“龙门”,为争取秋季丰收打下基础。
党的八届九中全会向全党全民发出号召:“鉴于农业生产连续两年遭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61年全国必须集中力量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加强各行各业对农业的支援,尽最大努力争取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要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好比是“跳龙门”。我们能跳得过去么?是一定能跳过去的。数以百万计的干部和青年奔赴农业第一线去了,他们已经和正在那儿生根、开花、结果,把党的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和群众同甘苦,共呼吸,领导群众前进。党的英明领导,干部和群众的干劲以及他们的亲密联系,这就是我们的无敌的力量。只要我们不骄不躁,把握时机,奋勇前进,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跳过“龙门”,取得良好的收成。


第8版()
专栏:

迎春牛
胡曙
“立春”到了。“冬至阳生春又回”。这不仅是农业生产上的一个重要节气,而且,“立春”还是一个很富诗意的名儿。
童年时代,我家乡每到这一天,有一个极有趣的活动,叫“迎春牛”。
傍晚,村民们吃过了晚饭,就携儿带女地三、五成群挤在街上,去看热闹。
一大伙人,以锣鼓、喇叭为前导,前前后后,高举着许多铁制的火罩子,点燃着松明,熊熊的火光,把天空染得通红。人群当中一个身穿牛蹄服的人,撇着八字胡,手执长牛鞭,摇头晃脑,像醉了酒似的,赶着一头膘肥体壮的大水牛。这是一位“春官”,人们观望他的形象,都把他唤做“醉春”。有一位老农打扮的人,手扶一把新犁,喜笑颜开,跟在“醉春”后面,旁边是一位浓眉大眼的少年,挑着一担热腾腾的点心,和几个肩挑嫩绿麦苗当稻秧的人陪伴着。紧跟着的是一老一少两个小丑。老的一手执大牛角、一手拿长木槌,少的一手举算盘、一手提米斗;前者使劲敲牛角,后者用力摇算盘,牛角敲得如梆响,算盘摇起似破竹;敲牛角的边敲边叫:“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摇算盘的随摇随喊:“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一唱一和,此起彼伏。
“春官”如醉如迷,饶有风趣地拍打着牛屁股;老农一丝不苟地持犁春耕;几位手拿嫩绿秧苗的人,背上贴着“迎春接福”四个大字,以十分熟练的姿势,跳起插秧舞。
一番热闹过后,路上行人,或者各家院里,无不议论风生,长辈的往往以两个小丑喊的那四句词儿为引,结合自己经历,循循教导后生。人们还爱谈论一段发人深省的关于“立春”的传说。
那时候,我家乡还时行私塾。据说,当时有一位入学少年,看了“迎春牛”之后,对那两位小丑叫喊的四句词儿不很了解,就请教他的老师。这位老师对他讲了不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和“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道理。少年眨了眨眼问老师说:“那末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这与书中自有黄金屋有什么关系呢?”老师听此一问,立即拿起戒尺,说:“聪明的举一反三,你却举三不能反一?这不是明明白白教导你,年头要看到年尾,少年要想到老大吗?我常对你们说,孔老夫子之才不可斗量,要是你们现在不专心攻读,不步孔老夫子之后尘,日后才学可用斗量了,岂能怪斗之无情吗?”学生望了望老师手上挥动的“戒尺”,只好装着若有所悟似的,退了回去。可是,少年心里老翻腾着,“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春官’前面的不是孔子的牌座,而是一条大水牛呢?后面的又为什么不是四书、五经,而是犁杖、秧苗呢?”越想越不解,他便去请教那位持犁的老农,并且把老师说的,原原本本转告了老农。老农听了笑了笑,说:“少年人,你去问老师:既然书中自有黄金屋,那你锅里下的是五谷还是‘四书’?碗里盛的是白饭,还是‘五经’?我们手扶犁杖脚踩泥的人,谁也不敢说田中自有黄金屋,一年到头,少流一滴汗也还不行哩!所以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莫待秋来斗无情!”少年听了,恍然大悟,立即拜老农为师,决心白天向学,早晚从耕。后来,老师知道了,拍案大骂,认为此生不可教,泥脚沾污了诗书。他想规劝和威胁少年弃耕就读,少年毅然决然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决心从耕。
有一天老师突然看到他的学生已经完全摆脱了文弱的形状,变得泥手泥脚又高又壮。
据说,这位少年,原名叫“旺书”,从此以后,他便更名叫做“立春”了。
我讲这一段故事的意思,并不是说,书本知识就根本要不得。不,我们从来就是重视书本知识的。我只是想说明:那种轻视体力劳动的想法,那种把读书人视为高人一等的想法,其实是很可笑的。


第8版()
专栏:

绘声绘色
苏辛群
人们常常以“绘声绘色”这个词儿来赞赏优美的文学作品,其实把它用之于优美的电影文学剧本,最为合适不过。
一部电影,倘使可以比做集体劳动所创造的雄伟富丽的建筑物,那么,电影文学剧本恰似建筑物的设计图。建筑师在设计时,虽然只用线条和彩色而不是用建筑材料,却不可不预见到设计图实现以后的景况;相反,他预见得越清楚,甚至造出模型来,其雄伟富丽的建筑意图,才越能够体现得完美无缺。电影文学剧本也是如此。剧作者在写作时,虽然只用文学这一种手段而不是用表演、音乐等构成电影艺术的其它全部手段,但也应当预见到影片拍成之后的银幕形象。预见得越清晰,主题思想、矛盾冲突和人物性格才越能有效地活跃在银幕上。
电影是通过银幕形象所构成的感染力来打动观众。银幕形象又是经过文学、戏剧、音乐、美术等电影艺术的各个手段的相辅相成、综合运用而创造出来的,也可以说它是通过画面与声音的有机结合集中体现出来的。电影文学剧本既要为这种银幕形象创造艺术基础,也就不能不“绘声”而又“绘色”,从而帮助艺术形象有声有色、声色交融地展现在银幕上。
最近重读于伶、孟波、郑君里等同志为优秀影片《聂耳》所写的文学剧本,使我感到这个文学剧本在这一方面作出了出色的成就。剧本中的时代气氛、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鲜明、生动地跃然纸上,仿佛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张银白色的幕布,使读者既看得见画面,又听得出声音,恰似欣赏了一场电影,为之感动。
请看聂耳构思《码头工人歌》的情景,是这样写的:
码头上,一队搬运工人扛着沉重的货物,发出简单而重复的“哎唷……哎唷……”的劳动呼声。
聂耳用整个心身在倾听,似乎从“哎唷”声中抓到了《码头工人歌》音乐形象的种子。
聂耳跟着搬运工人的“哎唷”的节拍,低哼着,一起呼吸。
一群搬运工人沉重的脚步在走动。聂耳的脚步合上那节拍。
搬运工人们哼:“哎唷……”
聂耳哼着……
一个搬运工人:“哎唷……”
聂耳又哼着……
这一段描写里,码头工人沉重的声息、码头工人沉重的脚步、聂耳附合的声息、聂耳合上节拍的脚步……莫不融合在一起,形成有声有色的银幕感。
人的“思潮翻腾”,本来是既看不见也听不出的,可是读了下面这一段文字,读者仿佛既看得见又听得出聂耳构思《扬子江暴风雨》时的内心声浪:
夜,乌云四起,狂风呼啸。
“江汉关”钟楼的剪影。
聂耳提着琴,背着背包,
走向江边。大块乌云顺着蛇、
龟两山,低低地压下来,江涛汹涌。
江堤上,草棚被风刮走,
难民奔走号叫。
滔滔江水,与岸相齐。
江边停船,被浪抛起。
船夫抽紧缆索,呼叫:“暴风雨来唠!”聂耳迎着狂风,兀立不动。
电闪雷鸣。
聂耳在构思《扬子江暴风雨》中《前进歌》的基调。
江水漫上堤岸,冲击着聂耳的脚。脚像生了根似的屹立不动。聂耳思潮翻腾,如有所得。
聂耳像海燕般迎着风暴,大步踏着泛滥上岸的江水,渐走渐远。这是一段多么绘声绘色、优美动人的散文诗!剧作者运用四起的乌云、汹涌的江涛、奔走的难民、拉缆的船夫、趟水而走的聂耳……一连串的画面,同呼啸的狂风、汹涌的浪涛声、难民的号叫、电闪雷鸣……一连串的声音的交错融洽,便精练而细致地刻划出思潮翻腾的聂耳的鲜明、生动的电影形象。
电影文学剧本可以运用的表现手段,比之其它文艺形式真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我们热烈地期待着我们的电影剧作者们运用生花之妙笔,把构成电影艺术的丰富多彩的积极因素综合地调动起来,绘声绘色地反映出我们这光辉灿烂的伟大时代!


第8版()
专栏:

给一位古巴母亲的信亲爱的罗莎丽奥·卡尔西阿·巴依斯妈妈:
我们在1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读到了您写给卓娅和舒拉的母亲的信,我们五个女学生在读时都流了眼泪,在一起热烈地谈论了许久。
正像苏联的柯斯莫捷绵斯卡娅同志所写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一样,您的这封短短的信也给了我们极大的教育和鼓舞,当然,教育和鼓舞我们的,不是这些文字,而是卓娅、舒拉、弗朗克、哈苏艾他们为了人类的幸福而奋斗牺牲的英雄气概,以及母亲们把对儿女的爱融合在对整个人类的爱之中的伟大心灵。
苦难的人民由于有了千千万万像卓娅、舒拉、弗朗克、哈苏艾他们这样的儿女,才能够最终获得解放,获得幸福。我们深深知道,今天我们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的祖国的自由天地,是无数先烈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烈士们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去顽强地学习和忘我地劳动。同样,古巴的人民也将永远怀着感激和敬意记起弗朗克和哈苏艾,记起所有为古巴的自由而贡献了生命的人们。
古巴的人民是英雄的人民。我们知道,古巴的儿女都是像弗朗克和哈苏艾一样的忠诚勇敢,古巴的母亲们也都是像您一样伟大的母亲,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深信古巴在反对美帝国主义的民族斗争中,在为了建立幸福的生活而进行的革命斗争中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最终的胜利。亲爱的罗莎丽奥·卡尔西阿·巴依斯妈妈,您就像我们自己的母亲一样,我们真希望能有机会见到您,热烈地欢迎您到中国来玩,并且,一定请到我们学校来。
山西师范学院外语系英语组四年级全体女学生
1961年1月28日


第8版()
专栏:

选种曲
刘安琪
手儿巧,
眼儿灵,
选种姑娘笑盈盈。
筛孬籽,
簸灰尘,
汗滴珍珠闪光莹。
籽儿大,
粒儿肥,
秆粗叶壮苗儿匀。
一粒种,
一粒金,
一颗颗渴望丰收的心!
细细选,
细细掂,
选出一个好春天。
不选金,
不选银,
单选一个好收成!


第8版()
专栏:

备耕忙 毕克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