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2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万子湖上打野鸭
符术奇
一个弥天浓雾的清晨,我们随老猎手但昭才到万子湖去打野鸭。
砭骨的冷风迎面吹来,但想到即将参加一场猎战时,没有一个不心花怒放。
“哄哄哄!”霎时,头顶上飞过了数不清的人字形野鸭。
“好来头,晚上在内湖吃饱了鱼虾,天亮就到外湖漂水来了。”老但指着成群的野鸭爽朗地说。
穿过茂密的挡浪林,眼前是雾水相融,水天一色,茫茫无际的湖水。行走间,太阳露出了半边脸,浓雾退到了湖心,北风也吹得轻盈起来了。
“只要天好,雾散,风轻、风向好,就是荞麦田里捉乌龟,也要打它几百。”老但习惯地观察起天气来,然后分别采取窖活水坑子,窖呆把、打散枪等办法。说罢,紫铜色的脸上顿时开朗起来。
来到了老但的座船上,极目四望,只见浩渺无际的湖面,漂浮着无数野鸭。近看宛似枯焦的荷叶,远看好像天空升起油黑色云带。我们不禁惊叹起来:“好多的野鸭呀!”。
“好天,好风,马上到上边湖湾里去窖活水坑子!”老但向伙伴号召着。
五艘伶俐的尖头船,破浪前进,轻燕般地漂往湖湾,与沅江万子湖公社的猎手们同时汇合了。一场船邦猎手的联合战就要在湖滨展开。
十多个猎手忙个不停,窖活水坑子的,装枪上药的,瞄水位的,制掩蔽篷的……。二十分钟后,一切准备停当。
这时,除了燃硝放枪、丢饭引狗的躲入掩蔽篷外,十多只船一齐从边沿抄到二十丈外的湖心去赶鸭子,其他人都躲到了十丈外的丝茅里。
草地里,老但一边向我介绍猎狗迎鸭的故事,一边翻开手册要我算了一笔账:他从去年11月9日下湖,至今共打野鸭五百六十只,给湖南益阳县沙头公社大泫生产队的账上增加了收入。
间隙里,两只猎狗奔跑着,争夺从掩蔽篷里抛出的饭团。远远的黑压压的一大片野鸭,慢慢地向湖滨移来,接着是“嘎咯,嘎咯”的叫声和“嗖嗖”的戏水声,一齐聚集到湖滨的浅水里来了。
“轰!轰轰!”六十八支紧挨在一起的猎枪齐声响起来,没有中弹的野鸭,闻声而起,遮蔽了半边天;中弹的漂浮在散着烟雾的湖面,生死未定的还在拼命向湖心挣扎。这时,散在四面的尖头船,一齐向湖边围来,用三杈子把鸭子一个个杈上了船,乘风泊岸。
但昭才听罢各船报告的数字,一共七百二十只,高兴得跳起来叫着:“同志们,今天再来一次分兵作战吧!”
辽阔的万子湖,响起了此起彼落的枪声……。


第8版()
专栏:

精湛的艺术,深厚的情谊
盛礼洪文 阿老速写
越南民主共和国歌舞团带着越南人民的兄弟情谊和他们精湛的艺术来到我们首都,使我们能够从舞台上了解越南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并从他们发展民族艺术的成功经验中得到借鉴。
看了他们的演出,我们兴奋地感到:越南人民的艺术事业在近几年中已经获得了很大的进展。演出的节目,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从多方面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斗争,并体现出鲜明的民族特色。
歌舞团表演的《不屈的西原》、《贤良江畔》、《感谢你,武氏六》、《森林里的足迹》等歌曲,唱出了人民反抗敌人的英勇斗争和对胡主席的热爱,表达了越南人民要求统一祖国的意志,表现了对英雄人物和革命历史的纪念。优秀的歌唱家商弦、陈质、庆云和女声小合唱队,以他们丰富的斗争生活的知识和阅历,出色地表现了群众的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歌舞团表演的各民族民歌也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如舍族民歌《谁的头巾》,有这样朴素而美丽的歌词:“在林中拾起了一块头巾,绣得这样美丽,我大声问这是谁失落的头巾,但听到的只是森林的回声。”
歌舞团通过一连串的民族舞蹈节目表现了各民族人民和平生活的各个侧面和民族性格的特点,并在形式上创造了各异的特色。曾在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得金质奖章的西原地区的民族节日舞蹈《咙?
舞》,创造了欢快而优美的舞蹈形象,有着精心设计的完美而和谐的形式。这个舞蹈的服装优美,音乐风格独特而新鲜。乐队的配器音色鲜明,富于变化;西原地区的民族乐器得棱琴(形似木琴,用竹片制成)和不同音高的铜锣,发音柔和而沉厚,好像从密林中传出来的声音,把舞蹈旋律衬托得更为生动和富于民族特色。此外,有以丰富的鼓点和节日的音乐、歌唱来伴奏的《祝福舞》、以粗犷的打击乐器伴奏的描写曼族人民狩猎生活的《铃舞》、具有优美造型的《竹笠舞》和抒情明快的《初春的花朵》,都是很吸引人的节目。
歌舞团向我国观众介绍了越南民族艺术的精华,琳琅满目地呈现了各民族的优美艺术。
根据芒族民间舞蹈编作的《竹丛舞》,成功地运用民间舞蹈形式来表现现代革命生活的内容,反映了战争年代部队和人民群众的亲密关系。新的内容丰富了形式的创造,生活激发起创作的想像:舞台上参加联欢会的战士和群众击打着竹竿,以各种有趣的节奏和图样,陪衬着准确热烈的舞蹈者,以它浓厚的民族气息、新鲜的生活画面引人入胜。
我们倾心地听到了著名艺术家孟胜的独弦琴演奏,他所表演的《李行云》、《沙莫》两支古曲,使人好像置身夜晚的安静的越南农村,又像是歌者咏唱着感情丰富的民间叙事诗篇。细致的、情意深厚的旋律形象的刻画和精湛的演技,将观众引到美妙的意境。
著名歌唱家商弦的歌唱,无论是在节奏丰富的嘲戏调的《钟情歌》或是美丽的北宁民歌《天台山上的情话》和其它歌曲的表演中,感情的刻画是那么细致,那样婉转地倾吐出动人的语言,准确地描绘了人民的生活情感。
歌舞团的艺术家还表演了中国人民喜爱的歌曲《毛主席来到咱农庄》、《社会主义好》、《把胜利的红旗插到台湾》和其它中国的音乐舞蹈节目。感谢越南同志深厚的情意,他们充沛而热情的表演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共鸣。
歌舞团的演出风格是朴实优美的。他们并不追求华丽的形式,而是讲求真挚的刻意,因而使我们感到非常亲切可爱。歌舞团的民族乐队编制不大,但他们能根据艺术表现的需要,运用得非常经济而有效,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越南民主共和国歌舞团在我国的演出增进了我们两国人民亲密团结的情感,增进了我们对越南人民生活和艺术的了解,交流了发展民族艺术的经验。我们热烈地祝贺越南歌舞团的成功的演出!(附图片)
铃舞
祝福舞


第8版()
专栏:

湘江腊月(外一首)
未央
腊月的湘江分外繁忙,
大船小舟不断线地来往,
白天像闹市车水马龙,
夜晚像银河撒着星光。
汽轮唱着高腔飞驰,
帆船搧着白翅翱翔,
长长的拖船是水上列车,
巧妙的“八面风”能走八方。
这里满载南特良种,
那里装着永兴红薯王,
这里堆满农用石灰,
那里叠着扁担箩筐。
东边运走杀虫药粉,
西边送去壮苗乳浆,
各式水泵叫人眼花缭乱,
刚出厂的“东方红”闪着红光。
腊月的湘江分外繁忙,
车水马龙掀起滚滚白浪,
当大军正在养兵歇马,
号角已经先在这里吹响!
编蓑衣,织斗笠
妹子在编蓑衣,
妹子在织斗笠,
风雪的冬天就要溜走,
快快迎接明媚的春季。
两手不停编棕丝,
好似阳雀花间飞,
十指轻轻织竹篾,
好似蜻蜓来点水。
编啊!织啊!
妹子心里甜如蜜,
早早催得春来到,
春雨中哥妹比高低。
脱掉笨重的棉袄,
露出壮实的手臂。
身披崭新的蓑衣,
头戴美丽的斗笠。
这边田里妹插秧,
那边田里哥扶犁,
任它雨点像湘江水,
一对山鹰并翅儿飞。


第8版()
专栏:

在群众运动的激流中前进
——从电影《激流》想起
中共北京市民用灯具厂总支委员会书记 王建志
我怀着无限激动的心情看完了影片《激流》。你看,工人们在车间里紧张地劳动着:机轮飞转,天车像巨人的臂膀往来挥舞,锣鼓喧天,一会儿报捷声响成一片……。这一切都是那么亲切,使人们仿佛又置身在沸腾的1958年大跃进的洪流里。
《激流》歌颂了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正确,显示了群众运动无穷的威力,并以生动的事实说明了,大搞群众运动是无产阶级领导工业企业一条行之有效的路线。影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领导干部——工业局长、党委书记田放的形象。这一形象对于工业企业的领导同志来说,特别是我自己,感到有特别深刻的教育意义。
首先,要学习他坚决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作风。影片一开始,就表现了广大职工群众,为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把钢产量翻一番的号召,而奋勇激战的热烈场面。在这个新形势下,对田放局长所领导下的机器厂、炼气厂的生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迅速增加生产,赶上形势发展的需要。当时,遇到了难题:生产能不能跃进呢?通过什么方法实现跃进呢?在银幕上我们看到了。在田局长倡议下,发动群众办运输,解决了材料供应的困难;工人们开动脑筋,解决了小机床加工大部件的难题……看到这里,使我想起我们民用灯具厂走过的道路。我们是1956年由三十九家黑白铁铺合并的公私合营小厂。当时只有九台破皮带车床,不用说工程师,连个技术员也没有,破庙就是厂房,在这个摊子上只能做些电铃、拉线电门等手工产品。但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依靠群众的力量,集中群众的智慧,战胜了各种困难。经过三年的连续大跃进,从我们厂焊洋铁壶的工人手中造出了成百台机器设备,完成了许多高级灯具的制造任务。
在实际工作里,对党的大搞群众运动的方针是有斗争的。影片刻划的那个资产阶级思想作风很严重的人物——工业局副局长梁知平,就是不走群众路线的人。他见物不见人,只知道靠投资和扩建,来解决增产问题。田、梁之争,实质上是在对待群众运动问题上反映出两种思想、两种方法、两条路线的斗争。
我们还应当学习田放同志永远热情地支持新生事物。田放同志不但锐敏地发掘新生事物,而且还满腔热情像园丁培育幼苗似地扶植新生事物的成长。群众是新生事物创造的源泉。每当群众中出现了新事物、新创造的时候,田放同志如获至宝一样爱不释手,并为新生事物破除障碍,为其开辟广阔的发展道路。但是,在新事物面前,梁知平却表现得十分冷淡。他不相信普通的工人能有什么发明创造。在我们厂里,就有人说过:“焊洋铁壶的工人还想造机器哪?!”但是,我们的党组织坚决地相信群众,支持工人的革新创造,帮助二车间青工把一台手摇捣子改成电动的。
要想把群众真正充分发动起来,除了要有依靠群众的决心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外,还必须有好的领导作风。这方面田放同志是我们的榜样,他一点官架子气也没有,同工人群众一样,丝毫不特殊,他关心工人的事情,工人们也就乐于把心里的话告诉他。因此,他从工人群众那里学到了经验,找到了克服困难的办法。我深深地感到党提出的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的方针的正确。只有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才能做到从实际出发,有的放矢,使党的方针政策更直接地同群众见面,使党的政策发挥更大的威力。田放同志的实践更进一步证明这个道理:领导和群众结合了,主意多、力量大,事情就好办了。作为一个领导者要十分关心群众生活,要善于引导群众敢于夺取胜利,善于夺取胜利,更好地把革命干劲和科学分析结合起来。(附图片)
田放和梁知平为生产问题发生了争论。


第8版()
专栏:

山歌响彻群山绿  陆鸿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