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9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长江风物志

金浪涛涛话海口
长江,祖国最伟大的河流。它有雄伟峻峭、水落万丈的上游;湖?棋布、沃野千里的中游;更有极目无垠、金浪涛涛的下游和海口。长江自江苏省镇江以下直至海口五百多公里,称为海口区。它的南岸有金山、焦山、五峰山、黄山为屏,北岸尽是无际的沃原。江阴以下,江面渐渐开阔成一喇叭形的巨港,最宽处有八十公里。登桅楼远眺,但见水天相连,望不到山,也望不到岸,所以人们干脆称它为“海”,不再叫它为“江”了。在它的周围,劳动人民千百年来修建起千里海塘,一层迭一层,一排挤一排,望之犹如无数黄龙卧伏河滩,与横卧江口以外的崇明岛一起,如“天兵神将”镇守着大江。
长江口是祖国的渔米之乡。三角洲上,水道交织,两岸湖泊星罗棋布。整个三角洲地面都不超过海拔十米。北面的淮河水系和南面的钱塘江水系,都与长江沟通。淮河从入海道被黄河袭夺而淤塞后,它的绝大部分水量,在镇江对岸的瓜洲和其下的三江营流入长江。长江口最大的支流,就是著名的黄浦江,它是长江的最末一个支流,它带着太湖流域80%以上的水量汇入长江,控制着苏南浙北三万七千平方公里的面积。祖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上海,就座落在黄浦江边上。
源远流长的长江,每年有一千零十一立方公里那样巨大的水量和四点五亿吨的泥沙流入海口区。长江海口承载和转运这样巨大的水量和沙量已经有亿万年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它自身也起了巨大的变化。
据学者的考察,新生代第四纪时,今日的三角洲地带,当时还是一片汪洋,钱塘江口在杭州入海,长江在南京入海,海水直拍南京杭州一带山岭之下。在两千年以前,今日的镇江、扬州还是一个海湾,长江在骤然开阔的扬州湾内散布着沙洲。海潮上溯到丁图山以上,奔腾澎湃,形成涌潮,那就是古人引为美谈的广陵潮。那个时候的潮流,可以直达现在的江西九江,离开今之潮流界(镇江)约六百多公里。那个时候的扬州,是类似现在上海那样的大商港。李白的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又所谓“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就是描写当时扬州的繁荣。当时海口的江岸线从江阴以下,南岸沿着嘉定的黄渡、青浦的盘龙镇,浙江的漕泾直至杭州湾的玉盘山,北岸自泰兴北部,经如皋的石庄以北,南通的白蒲而达掘港;江口最宽处为一百八十公里,今之常熟、南通、海门、松江甚至上海,都还在海中。今日的长江口,前缘海面下,还有古代水下三角洲的遗迹哩。
长江口是这样辽阔、深邃,它象征着祖国的伟大气魄,体现了祖国河山的秀丽壮观。
几千年来,劳动人民在河口上创造了丰富的治河经验。根据史籍记载,大致从汉、晋开始,长江三角洲就已出现零星的挡潮的堤塘。到了唐朝,三角洲上出现了系统的海塘,比如长江北岸的海堤,南岸的捍海塘。从明朝到清朝初年,在海岸内崩坍最严重的杭州湾和钱塘江岸建立了系统的石塘。这是我国古代重大建筑物之一。二十世纪以来,进而发展了排水坝,控制水流的方向。这都是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与海塘相似,三角洲上筑满圩堤。这里应该特别提一下东海边上的“范公堤”,南从通州起,北止盐城,连绵数县,全长七百公里,它是劳动人民长期与自然斗争的光辉战果,它是东海边的一条海防天堑。千余年来,无论从它的国防意义或是经济意义来说,几乎没有减弱过。
在反动统治的长夜里,帝国主义魔爪也伸进了长江口。1912年帝国主义列强们想叫上海成为他们长久盘踞的瓜分港,组成技术委员会,治理长江口浅滩;伪浚浦局主其事,想把长江口挖到十米深,从1935年挖到1937年,结果一无所成,而大量钱财却落到他们手里去了。
在国民党反动派几十年的统治下,长江口到处是水患,到处是坍岸,大片大片肥沃的冲积土,坍入江中,他们闭着眼睛印出来的地图上的城镇,很多早已成了今日的江心。例如崇明北道的永昌镇,顾名思义,人民原希望它永远昌隆的,可是却早已沉入江心,人们不得不退到新的土地上,建立新昌镇。这个新昌镇在解放前也早已逼近江边,其势甚危了。崇明北道自青龙港以下,北岸连续坍陷,而江心淤浅,灵甸以下,已不能通航。由于江槽不稳,坍涨交替,对农田水利造成了很大危害。据江苏省的资料,每年因坍江损田一万五千亩以上。上海港的出口,在枯水时期,浅滩暴落,三千吨级轮船有时都不能通过。上海处于三角洲前沿,地势低下,夏秋大潮或台风暴雨,致使城市遭受水淹,国民党反动派却熟视无睹。
解放了,这一切都变了。当人们也许还在酣睡的时候,一颗红艳艳的太阳从水天相连的东海面上冉冉升起来了。于是江面由墨绿色变成金色,闪闪发亮,江涛在戏弄着、咆哮着,一群群捕渔船队,扬着高大的白帆,出海了。红旗映照着太阳的光辉,成群的海鸥,绕着旗帆翱翔,真所谓“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长江口有多少渔港、多少渔船和多少海鸥啊!许多数千吨位的现代化客轮在水天连接处冒着白烟出现,江面到处汽笛雷鸣,机声隆隆,一片兴旺繁荣气象出现了。
如果是在碧空万里的晴天,眼光敏锐的海员,会指点着远处什么东西告诉你,那是天生港南通工业区的烟囱;那是浒浦港的渔船群,那是曾经三次登陆的狼山,那是著名的白茆沙,那是消失了又产生的“又来沙”;那是冲走了又新涨起的“复涨沙”。
当夜潮涨满的时候,渔船一队队乘潮归来,港内到处是黑越越的人群和高耸过楼的桅杆。渔船上架起电灯,架起秤,黄花鱼、带鱼……满筐满箩的由船舱向岸上抬。人们嘻笑着、叫喊着,渔港彻夜不眠。(附图片)


第6版()
专栏:知识小品

沙漠里的奇怪现象
竺可桢
古代亲身到过沙漠的人,如晋僧法显、唐僧玄奘,统把沙漠说得十分可怕,人们对它也就产生了深刻的印象。晋法显著《佛国记》说,“沙漠有很多恶鬼和火热的风,人一遇见就要死亡。沙漠是这样荒凉,空中看不见一只飞鸟,地上看不到一只走兽。举目远看尽是沙,弄得人认不出路,只是循着从前死人死马的骨头向前走。”玄奘《大唐西域记》卷十二也说,“东行入大流沙,沙被风吹永远流动着,过去人马走踏的脚印,不久就为沙所盖,所以人多迷路。”
沙漠真像法显和玄奘所说的那样可怕么?解放以来,我们的地质部、石油部、中国科学院的工作人员已经好几次横穿新疆塔克拉马干大戈壁,并没有什么鬼怪离奇的东西阻挡了他们的行进,这是什么缘故呢?
试想法显出发时只有七个和尚结队同行,而走了不久,就有人不胜其苦开了小差,有人病死途中,最后只留下他一人。唐玄奘也是单枪匹马深入大戈壁,所谓孙行者、猪八戒、沙和尚等随从人员,那是《西游记》小说中的神话。那时既无大队骆驼带了大量清水食品跟上来,更谈不到汽车和飞机来支援,当然就十分困苦了。
沙漠里真有魔鬼吗?在那时人们的知识水平看起来,确像是有魔鬼在作怪。但是人们掌握了自然规律以后,便可把这种光怪陆离的现象说清楚。光怪陆离的现象在大戈壁夏天日中是常见的事。当人们旅行得渴不可耐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很大的湖,里面蓄着碧蓝的清水。看来并不很远,但当人们欢天喜地似的向湖面奔去的时候,这蔚蓝的湖却总有那么一个距离,所谓“可望而不可即”。阿拉伯人是对沙漠广有经验的民族,阿拉伯语文中称这一现象为“魔鬼的海”。这一魔鬼的法宝到了十九世纪的初叶,才被法国数学家和水利工程师孟奇所戳穿。孟奇随拿破仑所领军队到埃及去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当时法国士兵在沙漠中见到这“魔鬼的海”极为惊奇,就去问孟奇。孟奇深深思考以后,便指出这是因为沙漠中地面被太阳晒得酷热,贴近地面一层空气温度就比上面一两米的温度高许多。这样由于光线折光和反射的影响,人们产生了一个错觉,空中的乔木看来好像倒栽在地上,蔚蓝的天空,倒影在地上,便看成是汪洋万顷的湖面了。若是近地面的空气温度下面低而上层高,短距离内相差七一八度,像平直的海边地区有时所遇见的那样,那便可把地平线下寻常所见不到的岛屿、人物统统倒映到天空中,成为空中楼阁,又叫做海市蜃楼。中国向来形容这类现象为“光怪陆离”四个字是确有道理的。
在沙漠里边不但光线会作怪,声音也会作怪。唐玄奘相信这是魔鬼在迷人,直到如今,住在沙漠中的人们,却也还有相信的。群众把会发生声音的沙地称为“鸣沙”。在现宁夏自治区中卫县靠黄河有一个地方名叫鸣沙山,即在今日沙坡头地方,科学院和铁道部等机关在此设有一个治沙站。站的后面便是腾格里沙漠。沙漠在此处已紧逼黄河河岸,沙高约一百米,沙坡面南座北,中呈凹形,有很多泉水涌出,此沙向来是人们崇拜的对象,据说,每逢夏历端阳节,男男女女便在山上聚会,然后纷纷顺着山坡翻滚下来。这时候沙子便发生轰隆的巨响,像打雷一样。两年前我和五、六个同志曾经走到这鸣沙山顶上慢慢滚下来,果然听到隆隆之声,好像远处汽车在行走似地。据苏联专家彼得洛夫的意见,只要沙漠面部的沙子是细沙而干燥,含有大部分石英,被太阳晒得火热后,经风的吹拂或人马的走动,沙粒移动磨擦起来便会发出声音,这便是鸣沙。古人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沙漠里的一切“怪异”现象,其实都是可以用科学的道理来说明的。


第6版()
专栏:手工艺的花朵

新颖的钉金挂画
李克
我们眼前这一幅照片里的瓶花和盆栽,你准会以为它是哪位盆景艺术家精心巧手培育出来的,或者是哪位画家的彩笔描绘出来的吧!其实,都不是。它是广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钉金艺人陈荷影运用传统的和她新近创造的针法,千针万线地绣出来的一项精致绚丽的工艺品——钉金挂画。你看,它显得多么新颖夺目,景物神态又是那么栩栩如生,逼真可爱。
“钉金”,又名“金银线绣”,北京、苏州、长沙等地则称它为“盘金”。它是我国最优秀的工艺美术之一,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色彩。并且有相当悠久的历史。根据有关资料的记载,早在西汉时代已有发展。如西汉的《盐铁论》已提到“缕金”衣裳了,《邺中记》也说到北朝的“石虎,猎则穿金缕织成的合欢裤”,可见,钉金工艺在那时已普遍饰之于衣服之上了。到了唐代,这种工艺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根据开元天宝间的《唐六典》上的统计,用钉金钉出来的服装花式,达十四种之多。但这种工艺最初只是流行于我国北方的城镇和农村;仿之于广州,据说是在公元前112年以前的秦汉年间,是由当时中原汉族南移的兵民,将一些饰有金银线的旗袍及公服带入岭南,传于民间,后来又集中到了广州。
钉金工艺的制作特点是,以金银线为主要绣线,制作时将这两种线按照画面的需要分别将它铺在所绣的地方,贯以各种不同色泽的绒线钉牢。它的表现手法,与中国画一样,主要也是以金银线的线条和各种绒线的色泽来表现各种物象;但也有不同之处,国画家用轻重和浓淡的笔调就能表现事物所处位置的远近和相互的关系,而钉金工艺则很难做到这点。因此,过去的钉金艺人,从没有钉过较复杂的高级欣赏品,千多年来,都是制作一些龙、凤、花卉的日用品,如衣服、枱布等。解放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感召下,艺人们才解放思想,破除陈规,创作了许多具有旺盛的艺术生命力的作品。
这幅挂画就是陈荷影在党的支持和美术人员的协助下创作出来的。她运用了自己新近创造出来的针法“贴补法”,结合传统的针法,如“锦上添花”和“织锦针法”等,经过悉心创作,因而使钉金工艺也能像画家的彩笔一样,真实地表现各种较为复杂的物象,如画中的梅花、水仙和青竹的叶子,都是作者运用自己所创造出来的“贴补法”钉成,从而使梅花的花瓣分明夺目,色调深浅相宜;水仙和青竹的叶子阴阳背向,也都能得到充分的表现,给人以整体之感。
这幅钉金挂画在构图方面更是生动别致,富有情意,其妙处是画中有画。在这里,它不仅让我们欣赏到冬天里梅、竹、水仙的容颜,而且透过那只造型古雅、大方的花瓶,还能让我们欣赏到春天那种朝气勃勃的情景。你看,那株繁花满枝的桃树,那对悠然自乐的鸳鸯,微波荡漾的湖水,这一切不正交织出一片春意盎然的景象吗?这幅钉金挂画,生动别致,使人感到清新愉快。


第6版()
专栏:

评弹新声
已有三、四百年历史的评弹,发源于江苏省苏州一带,说唱都用苏州方言,因此又称苏州说书。它是评话与弹词的总称,前者有说无唱,后者有说有唱,唱时艺人自弹弦子或琵琶。不论评话或弹词,艺人都既不化装,也无道具,更无布景,虽然也讲究表情与动作,但主要还是靠口语说表。
评弹的说表,灵活、细致、生动、风趣。有环境与情节的叙述,有人物容貌、性格的描写,有对白、独白、刻划人物内心活动的“咕白”,还有富于韵味的插科打诨,以及模仿各种声响的口技。它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一位艺人能同时演唱几个角色,简略时几年的情节一句带过,细致时一刹那的事情可以说上好一会。这样艺人把书中的人物刻划得栩栩如生,故事描绘得丝丝入扣,收到使听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艺术效果。
解放后,艺人们在党的领导下,遵循着文艺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向,从内容到形式,从唱腔到音乐,都不断地推陈出新;说表细腻这一传统的艺术特长,更得到了正确的健康的发扬,而且从只表现古代生活发展到成功地表现范围广阔的现代生活。一向以说三国、隋唐、七侠五义等历史、武侠故事见长的评话,唱《珍珠塔》、《双珠凤》、《落金扇》等爱情故事著名的弹词,现在都创作了大量的新书。革命斗争英雄、先进生产者、模范服务员、著名小说林海雪原、青春之歌等都编成了评弹。在形式方面,也创造了三回到四回的,可以在一场内说完的中篇和一场可以说几个的短篇。篇幅虽短,内容却丰富、精练、集中。
新书中的说表,继承了灵活、细致、生动、风趣的传统,同时紧扣住人物性格与主要情节,精练而又深刻地塑造出许多英雄人物。在描写空军战斗英雄韩玉昆在万米高空与敌机恶战的评话《长空怒鹰》中,艺人发挥了说表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的长处,不但把空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有声有色地活现于听众之前,而且把两机相对,千钧一发之际我方与敌方驾驶员的内心活动、思想感情,用“咕白”表达出来,创造了丰满的人物形象。
评弹中的传统书目,经过郑重的整理工作,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有提高。艺人们还把传统长篇书目中的精华,编成中篇演唱,如《玉蜻蜓》中的《厅堂夺子》,《描金凤》中的《纠都求雨》、《老地保》,《三笑》中的《三约牡丹亭》,都获得较大成功。
弹词中还有一种“开篇”,现在已有大大发展。由于它篇幅短小,既易创作,也易为一般评弹爱好者所掌握,已成为迅速反映现实生活与配合中心任务进行宣传鼓动的一支艺术尖兵。
上海的评弹艺人还尝试把毛主席的诗词谱成弹词演唱。特别是蝶恋花词,既保持了弹词的风格,又比一般弹词曲调磅礴浑厚。最近,上海交响乐团、上海合唱团与上海市人民评弹团合作,由管弦乐队伴奏与六十多人的合唱团伴唱,蝶恋花的音乐与唱腔,又有了新的发展。


第6版()
专栏:舞台与银幕

《林海雪原》
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经过改编,拍成影片,已经和观众见面。
如何把四十多万字的小说通过银幕告诉观众,导演和改编者经过多次研究,决定以智取威虎山为中心,集中突出地表现了解放军的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
在拍摄过程中,党支部号召摄制组以杨子荣上威虎山的顽强、勇敢精神,拍好这部影片。人们在“林海雪原”的严寒场地展开了顽强的搏斗。许多人几乎是整天在没膝的雪地里工作。在无情的寒流袭击下,人们的眉毛、眼毛、帽子、口罩甚至背上都挂了一层霜雪。摄影师为了拍摄多种角度的镜头,不仅站在雪里、蹲在雪里,有时还要躺在雪地里,滚得混身是雪,像个“雪人”。一次摄影师和摄影助理等带着沉重的摄影机正在森林中抢拍,一场暴风雪袭来,几个人紧紧抱在一起,搂着机器,坚持了一个多小时,才战胜了暴风雪。
为了找到一个理想的林海雪原,摄制组人员像小分队一样,战斗在长白山下的古木参天,大雪纷飞,到处有狼、虎、野猪的“林海雪原”中,整整两个月。
皑皑的白雪对“林海雪原”是多么重要啊!但是在拍摄的后期背阴处还有厚雪,向阳处的雪却开始融化了,现场露出了土地,这对摄制组是个大威胁。雪太少了怎么行!于是战士、工作人员、演员和当地群众一起动手给雪“搬家”,把没有融化的积雪想尽一切办法送到现场添补。影片中,小分队在夹皮沟和老乡在一起的场面,现场的雪就是“搬”来的。另一个场面,装满木材的火车在铁路上奔驰,白雪掩盖了铁轨和枕木。这些雪都是大家一铣铣或者一簸箕一簸箕地运到现场的。今天出现在观众眼中的“林海雪原”,就是经过他们艰苦斗争的真实镜头。这些镜头正在鼓舞着千百万观众奋勇前进。
(安仲皇)


第6版()
专栏:

春联小史
“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更新年”。这副春联,在今天的农村中,有时我们还能见到它。据《淮南子》记载,这种“桃符”是用一寸来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上面写着除祸降福之类的吉祥话。古时候,到夏历大年初一那天,人们把它钉在门的两侧,称为“桃符板”,以避邪降福,作为“更新除旧”的象征。
到了宋代,这种悬“桃符”的习惯更相演成风,据宋人所著《茅亭客话》一书中说:“蜀后主每岁除日,诸宫门各给桃符一对……”。蜀后主孟昶是个爱好文学的人,有一年过春节,他在“桃符”上写了“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两句联语,据说,这就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以后桃木逐渐为纸来代替,符咒也变成了祝词,于是“桃符”就变成了“春联”。
到了明代,这种只在春节时贴在住室门旁的春联,在酒店、饭馆、庙宇、寺院、名胜古迹等处也贴起来了,生辰祝寿、婚丧嫁娶也贴起来了。于是,便有了喜联、寿联、挽联等名称。春联也就变成“对联”的一种了。
解放后,春联的内容也焕然一新。譬如:“共产党恩深似海,毛主席功高如山”、“大跃进鲜花香千里,总路线霞光照九州”、“人民公社鲜花盛开春常在,社会主义根深叶茂万年青”,等等。人们就用这些春联来讴歌党和毛主席,表达他们对于社会主义事业的衷心热爱和无限信心。 (江)


第6版()
专栏:

闲话爆竹
“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放炮和贴春联一向是欢度春节的最普遍现象,是除旧迎新的意思。
为什么要在春节放爆竹?这是从中古以来遗留下来的习俗,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作者接着说明它的意义是:古来住在山区的人,常常得寒热病(即疟疾),认为是恶鬼作怪,新年的时候,为了希望一年平安,“以竹著火中烞熚有声”,把山鬼驱走,实在就是送瘟神。这个习惯一直传下来。唐朝把爆竹叫爆竿,来鹄的《早春诗》:“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便是。
宋朝以后一方面把火药用在军事上,制成震天雷、连珠炮等;一方面也制成供娱乐的爆仗和烟火。《武林旧事》说:“西湖少年竞放爆仗”。又说:“岁除爆仗有为果子人物等,内藏火线一燃连百余不绝”。这是爆竹的一个大进步大改变,它不再用竹竿而用火药,又由爆仗发展而为烟火。
爆仗以响声为主,所以有二踢脚、飞天十响、霸王鞭等种种名目。杭堇浦诗:“山竹一声裂,满庭黄叶飞”;舒绍言诗:“花爆聒新年,嘉名一一传,晴飞遍地锦,迅落霸王鞭。”一般人简称鞭炮,据说汉口的鞭炮最有名,称为“汉镇财鞭”;北方有“凤尾鞭一万头”的名色,从前北京琉璃厂的九龙斋,以专作花炮著名。
过去放鞭炮是希望一年平安如意;现在则是庆祝我们已经获得的胜利,预祝未来一年更大的成功。(非)


第6版()
专栏:

鸡鸭成群 花果满园(门画) 纪宇画


第6版()
专栏:体育

罗马尼亚的乒乓球队
罗马尼亚的乒乓球运动开展得很广泛,在世界乒乓球坛上享有盛名。在世界锦标赛中,女子先后获得了五次团体赛、六次单打、三次双打的冠军和两次混合双打的冠军;男子也在第二十三届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团体第三名。罗马尼亚队在其他的国际比赛中也经常取得优良成绩。1959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三国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七个项目中的六项冠军,1960年在第二届欧洲锦标赛中,获得了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两次冠军及两项亚军。目前,罗马尼亚队中多数是新起选手,是这次锦标赛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男子选手中间,二十岁的尼古莱斯库是近年来罗男子单打冠军的保持者。在1959年世界比赛中一连战胜匈牙利名将别尔切克、西多和福尔迪独得三分。并获得欧洲第三号种子的称号,他的体质较好,打法积极,能守能攻,以攻为主。正反手都能进攻,反手攻球更好,力量大而善于变化斜直线,命中率很高,并善于搓中突击。
柯比赞,今年二十二岁,曾在1959年第五届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锦标赛和1960年第二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中和亚历山德鲁合作两次获混合双打冠军。他以稳守为主,能有意识的运用转与不转配合正反手反攻。
波佩斯库是罗马尼亚队中的一员老将,今年二十八岁,曾多次代表国家队参加国际比赛。
雷蒂,十八岁,是罗马尼亚最年轻的男子选手,曾获得欧洲青少年锦标赛亚军。
在女子队中,后起之秀亚历山德鲁,今年25岁,在1958年、1959年第四、五届斯堪的纳维亚乒乓球比赛中,她与柯比赞合作连续两届获得混合双打冠军,1959年11月在布达佩斯国际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单打和双打两项冠军。去年四月第二届欧洲乒乓球锦标赛中又获女子双打和混合双打冠军称号。她常用的战术是加转配合通角,削球旋转力很强。正反手都能反攻,尤以反手为好,能反攻斜直线,速度快、力量重。是罗女子队的主力队员之一。
另一名女选手皮蒂卡在1959年11月布达佩斯国际乒乓球比赛中与亚历山德鲁共同取得了女子双打冠军。她能守能攻,以攻为主。反手能反攻斜直线,球路较灵活。反手削球低而快。搓球起板也较好。
从整个罗马尼亚队看来,是以守为主,反攻为辅。近一、二年来罗马尼亚选手和其他欧洲队一样由只靠防守逐渐转变为强调抢攻和反攻,加强进攻能力,战术上也迅速向积极主动的方向发展,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慧之)(附图片)
罗马尼亚女子乒乓球冠军埃·泽勒尔在比赛场上 新华社供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