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8版

第8版()
专栏:

迎春花
吴滤
辞别旧岁,迎来新春。
春天,冰河解冻,大雁北归,枝头百花齐放,园里万紫争妍,祖国大地上,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在我们辽阔的国土上,春天是由南而北渐渐来到的。岭南春早,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早稻秧苗已经翠绿如茵了;北方却还是冰冻未消、积雪待融的冬景,黑龙江的气温还在零下二十多度。望南国“东风吹水绿差差”的早春景色,听窗外迎春的炮竹连连,不由人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明媚春光无限向往。
其实,岑参的这两句诗,是违反了自然辩证法的。枝头的柳色花颜,岂是一夜春风能吹得的?点缀着人间春色的万种生机,早在冬天里就开始孕育和生长。那枯枝上细小的冬芽,很难被肉眼察觉,却在冰雪严寒中哺育着大树的生命。它是比迎春花更早的使者,在严冬中就预告着春天终将来到的消息了。
北方的春天还早。据说,北京真正的春天要到四月才来。然而,即便是在严寒的北方,又何处没有春天的消息呢?积肥、选种、修造农具、“三包”落实、干部下放、劳动力支援农业生产第一线……打开报纸,诸如此类农业方面的新闻,恰似一朵朵盛开的迎春花。它预告着春耕的准备工作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播种丰收和幸福的新的战斗就要开始了。今年的备耕工作准备得这么早,组织得这样周密,从干部到群众,一个个热气腾腾,从政策的贯彻到物质的准备,一件件安排妥贴。可以期望,党的八届九中全会的号召:“尽最大努力争取农业生产获得较好的收成”,是能够实现的。
在工业战线上,尽管采矿、伐木、运输以及各行各业的生产,都还要同严寒搏斗。然而,人们生产的劲头却并不稍减。工业上生气勃勃的繁忙的“春天”早就来到了。北国地下的煤炭,温暖着南方电厂的炉膛。伐木者的电锯,惊走了大兴安岭密林深处的宿鸟。轰隆隆的列车,融开了几千公里轨道上的冰雪。这些,都是工业上报道春天信息的迎春花。原材料的生产,可以看做是工业的候鸟。矿山倒闭、钢铁减产,从来就是资本主义生产萎缩的序曲;而在我们这里,最繁忙的,首先是煤矿里的采掘工人、森林里的伐木者,以及其他为各种工业筹备“粮草”的生产原材料的工人。他们的繁忙,是整个工业繁荣的前奏。运输更是工业的“寒暑表”,运量的多少同生产的增减总是成正比例的。冬运的繁忙,正是生产大好的侧影。
春天来到了。你闻到了那绚烂如锦的迎春花的芬芳吗?


第8版()
专栏:

早春篇
张炳臣
窗花
锣鼓、鞭炮掀起生活的浪,山海关外的榆树屯一片灯火辉煌,公社里发肉又发面,孩子们都穿上了花衣裳,还有啥没准备好呢?老榆树下的老奶奶望着玻璃窗——
啊,窗!鬼子时候草帘子,“刮民党”来了吊块破席子,解放了糊上纸,前几年又新镶上玻璃……。往年春节剪窗花,今天给它装饰点啥?
老奶奶转身想着,一眼望到北墙上挂的毛主席像,老奶奶默默想心事……。
老奶奶急忙叠红纸,拿起剪刀剪下去,剪一刀想一想,剪一刀比一比。小柱子以为奶奶剪窗花呢,他呼呼地睡熟了。
鞭炮声把小柱子惊醒,小柱子急忙翻身坐起,啊!玻璃窗上出现了“毛主席万岁!”五个大红字。
“大老张”
“大老张”,这是榆树屯的人们,对公社里“大个子”张书记的亲切的称呼。从成立互助组到公社,他就走榆树屯这片红土地,爬榆树屯南那座大铁山。田垅上有他数不清的脚印,牲口槽上刻着他的指纹,在大炼钢铁的日子里,他在大铁山上那红通通的炉前睡过觉……。哪里重要,哪里准有他,哪里困难,他就在哪里出现。他啊,谁也记不清,他把整个榆树屯的地,走过多少遍!
去年秋天发大水,他领导人们和老天作战,顶着风雨他来到榆树屯。就是他,从没腰深的水里背出老榆树下的军属郑大妈,一步一滑地把老人背上高山。从此,他就在这榆树屯落了户,和社员们一起,从水里捞出庄稼,收拾好被冲垮的家园,又盖起一幢幢的新房子。最近他又多挑了一副担子,当了食堂里的炊事员。
军属郑大妈,整整衣裳,走进食堂,一眼就看见了老张的大高个,但她还没来得及说出要说的话,老张就把一份热腾腾的饭菜,端到郑大妈面前。郑大妈心窝里一热:“老张啊,你总是把热乎、香甜送给咱!”……
车轮滚滚
像春雷滚动,万马奔腾,人喧马啸,鞭响车闹……。榆树屯啊,迎着东方的黎明在这春天的早晨,沸腾起来了!
赶出第一辆胶轮大车的是“庄稼通”赵生满大叔,他扬鞭挥马,“铁杆青”、“雪里红”、“小白龙”,三匹膘壮大马,拉着满车粪肥,快蹄如飞。
人们所以叫赵生满大叔为“庄稼通”,这是名不虚传的,他地里活,耕种锄耙样样通,场上活,扬打筛簸件件行,哪块地什么土,种什么庄稼,他摸得透,到秋天,高粱一红,他站在地头上一望,说打三石,就得打两个一石五。至于槽上的活,他也是内行,他摸熟了牛、马、驴、骡的脾性。他曾在地主家当过八年的车老板子,赶车是他的拿手戏了。
今天,他拉的这车粪,是先从他家里的粪堆上装的,他常说:“庄稼不上粪,等于瞎胡混!”因此他每年都在门南的空场上,拉几车土,泼些污水、便尿,填些垃圾,再加上他一入冬就肩不离粪筐,手不离粪杈地拣,每年一冬都积个二十多车,送给社里。去年刚入冬,队里计划生产时,把化肥、土肥,都做了通盘计划还是觉得粪肥不太充足,当时那位来第一线的工作组长老洪提议:发动社员,人人拣粪,家家积肥,并合理作价买社员家里的粪肥时,赵大叔把大腿一拍说:“着呀!只要人人拣粪,家家积肥,社里积肥,三面夹攻,管保叫地吃饱!”……今天,他这话在榆树屯兑现了,每亩地达到了十车。
赵大叔鞭一扬,星星落了。回头看,滚滚的车队跟上来。他心里不由得想道:“今年的榆树屯啊,又是个人强马壮,兵多将广,肥料足啊!”
朝霞把天烧红了。滚滚的车轮,在这肥沃的红土地上,留下了一条崭新的辙印。


第8版()
专栏:

给小燕子的信
——代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们写的
金近亲爱的小燕子,你们为什么还不回来呀?我们天天盼望着,望得眼都快要望穿啦,我们天天想念着,做梦都想起你们哪。暖和的春天早来了,你们怎么不知道?满山满坡的映山红,都吐出鲜红的小花苞;田里的小麦、蚕豆和花草,今年种得多又长得高,油菜要跟桃花来比赛,大家开花都很早。生产队的叔叔阿姨们,积的肥料真不少,他们辛苦流着汗,要把春花种得更加好。小燕子,我们的好朋友,快到我们幼儿园里来,你们去年做的窝,还是一点没有坏。我们又盖起新房子,那个小小牧场可真美!养鹅养鸭又种菜,鸡蛋也从那里来;你们一定还记得,去年的花毛小鸡多可爱,现在七只做了鸡妈妈,一百只鸡娃娃归她们带。说起那三对小白兔,也有很多兔宝宝在一块。可爱的小燕子,快快请到我们这里来,我们这里真快乐,唱歌跳舞样样会,欢迎会的节目早排好,就等你们马上来。你们是幼儿园的好客人,让我们高高兴兴来欢迎,种的桃子给你们吃,种的柳树好遮荫。你们接到这封信,最好快快就动身,来看看我们公社的发电站,看看我们的庄稼满地青;我们要做毛主席的好孩子,看看我们种花学本领。小燕子,快来吧,我们派出和平鸽,就在天边等你们,春天的时光多宝贵,一分一秒都要抓得紧,飞呀,飞呀,快快飞到我们这个村。


第8版()
专栏:

春节杂谈
知非
春节就是夏历的新年,是我们传统的大节日。远在晋朝宗懔便写了一本《荆楚岁时记》,详细记载了古代春节中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情况。总的精神是“除旧迎新”,利用冬闲的时间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教训,以欢畅的、乐观的、信心百倍的热情迎接新的一年。所谓“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每一个人莫不尽情地欢乐。古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但是接着又说“一生之计在于勤”,可见尽情欢乐正是为了眼前一年努力劳动的开始。
春节既是一年的开端,在旧社会里人们都希望未来的日子美好、人口平安,不免要作些祝福的祈祷,有些还带着封建迷信和落后的色彩,这正是旧社会的必然现象。自腊月23日祭灶直到正月初五,人们忙着打扫、收拾,吃各种各样含有吉利之意的食物,贴各种各样表示愿望的春联和红纸条。百一居士在《壶天录》中说的“爆响数声,香焚一柱,除旧年之琐琐,卜来岁之蒸蒸”。在人们的祝福中表现对未来的希望,虽然不免有落后的部分,但他的主要精神是生气勃勃的、充满希望的。因为在旧社会里,绝大多数人是受着压迫和剥削,他们虔诚地祈祷新的愿望的实现,这种心情值得同情,也是可以体会的。
人们在春节中所祈祷的,最大的愿望是“人寿年丰”。如刘长卿诗:“春衣试稚子,寿酒劝衰翁”;陆游诗:“行人相贺新年健”;最好的是戴昺的诗:“相祝无多语,年新德又新”,不只祝其健康,并祝其进步。当然,这里所说的德,乃是封建之德。
过去许多诗人以乐观的情调迎接新春,如叶颙诗:“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穉、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孟浩然田家元日诗:“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意思是老农和牧童是农业战线上的专家,要向他们学习请教。在春节里每个人的愿望尽管不同,总的愿望则是人们康乐,年成丰收。但是,过去的农民是靠天吃饭的,对于自然灾害根本无法克服。尽管每年的新历书上总要写着几龙治水,几牛耕田,预示着这一年的旱潦或丰欠,而农民却年年在封建剥削的枷锁里生活,日出而作,日入不息。
我们今年的春节,正在同自然灾害作艰苦斗争的时期中度过。过去的春联只是表示希望,现在的春联则是:“春到人间,尽兴欢娱添干劲;阳回大地,安排生产趁农时”,“五好四无争模范;千军万马建农村”。今年的春节在三面红旗的照耀下更显得春光无限好,万紫千红。春节以后,新的事业开始,广大的农村,将由春耕春播逐渐进入农忙季节。今年2月4日(腊月十九日)立春,立春农谚有:“二月立春雨水前,拉土送粪整田园,打井开渠修水利,收拾农具全不全?”现在已经立春,再过四天(正月初五)就是雨水节,正是拉土送粪的时候。我们当尽情欢乐之余,要更热烈地支援农业第一线,争取今年农业好收成。


第8版()
专栏:

春节好


第8版()
专栏:

迎春花(摄影) 张印泉


第8版()
专栏:

公社托儿所(潍坊年画)  黄鹂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