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

在我驻苏大使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招待会上
刘晓大使的讲话
新华社莫斯科13日电 刘晓大使在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而举行的招待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亲爱的赫鲁晓夫同志,亲爱的苏联党政领导同志们,亲爱的同志们和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宴会,欢庆中苏两国人民的共同节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首先请让我向亲爱的苏联同志们致以最热烈的衷心的祝贺。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中苏两国人民长期形成的兄弟友谊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根据这个条约,我们两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建设中,在保卫世界和平和发展人类进步的事业中,实行了最密切的互助合作。今天,我们高兴地看到,为这个条约所固定下来的伟大的中苏同盟,对于我们共同事业的不断发展,已经发生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不久前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所取得的巨大成果,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争取和平、民族解放、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加强了中苏两党、两国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这就赋予了中苏同盟以更加强大的生命力,使这个同盟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我们中国人民将同苏联人民在一起,不断增强中苏之间的兄弟同盟,坚决为实现这次会议所制定的共同任务而努力奋斗。
在庆祝中苏同盟缔结十一周年之际,使我们感到欢欣鼓舞的是,我们两国人民正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苏联人民在苏联共产党和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共中央的领导下,在实现宏伟的七年计划和全面开展共产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取得了新的光辉的成就。在征服宇宙空间方面,以一个个新的奇迹震动了全世界。昨天,苏联又成功地从一个重型地球人造卫星上发射出一个宇宙火箭,胜利地把自动行星际站送向金星的轨道。我们热烈地祝贺苏联人民在人类征服宇宙方面所取得的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卓越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继续高举党的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的三面红旗,取得了1960年国民经济持续跃进的胜利。
还使我们感到欢欣鼓舞的是,我们两国为了保卫世界和平,防止新战争,和支持亚非、拉丁美洲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共同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取得了新的巨大的成就。去年,赫鲁晓夫同志率领苏联代表团在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揭露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揭露了丑恶的殖民主义制度,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作出了新的重大的贡献。苏联政府为和缓国际紧张局势而提出的全面彻底裁军、禁止核武器等一系列的和平倡议,博得了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的同情与支持。近年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同许多亚非国家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或者和平友好条约,并进行了各种努力来改善同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对于实现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和和缓国际紧张局势,也作出了新的重大的贡献。
我们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维护祖国安全和反对制造“两个中国”阴谋的斗争中,都得到了苏联政府和苏联人民巨大的援助和支持。这种援助和支持,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于中国人民的伟大友谊,体现了苏联共产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对于你们的援助,我们始终是衷心感谢的。中苏两国的繁荣和富强,我们两国的亲密团结和合作,大大加强了中苏同盟的威力,加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威力,这将会更强有力地推动世界形势的进一步发展。
团结就是生命,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胜利。我们中国人民就是怀着这种信念,把维护中苏团结、巩固中苏同盟、加强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团结,作为自己神圣的国际主义的义务。帝国主义者千方百计地妄想破坏我们的团结,但是它们的阴谋是永远不能实现的。我们的团结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础上,是任何力量所破坏不了的。最近召开的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和以刘少奇主席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在苏联的友好访问,十分生动地显示了我们之间的这种团结具有多么伟大的生命力。
亲爱的同志们,目前世界形势一片光明,让我们中苏两国人民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在战无不胜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旗帜下,更紧密地团结起来,把保卫世界和平、实现和平共处、反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集团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和发展共产主义事业的共同斗争,推向新的更伟大的胜利。
请让我们举杯
为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日益巩固、万古长青,
为光荣的苏联共产党和伟大的苏联人民,
为我们伟大的盟邦——苏联在建设共产主义的宏伟事业中获得更辉煌的成就,
为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不断加强,
为以赫鲁晓夫同志为首的苏共中央和苏联政府领导同志们的健康,
为我们亲爱的客人们——出席这次招待会的苏联同志们和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使团的同志们的健康,
为世界和平干杯!


第6版()
专栏:

苏斯洛夫的讲话
新华社讯 塔斯社莫斯科13日电:苏斯洛夫同志在中国驻苏联大使刘晓举行的招待会上的讲话,全文如下:亲爱的刘晓同志!亲爱的同志们!朋友们!
我们今天非常高兴地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为庆祝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而举行的这个友谊招待会。
刘晓同志,请允许我向您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您充满友情的殷勤招待和您对苏联人民、苏联政府和我国共产党所说的热情的话。
我们两国人民、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世界上所有善良的人们都在欢欣鼓舞地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纪念日。
有一句俄罗斯谚语说,兄弟情谊贵于任何财富。对于苏中两国人民来说,兄弟情谊确实是无价之贵。兄弟情谊使我们两国的力量大大增强,它符合苏中两国劳动人民最切身的利益,它在策划侵略的分子的道路上设下不可克服的障碍。
我们两国的团结一致,它们的密切联系和合作,是中苏两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上胜利前进的重要因素。
我们苏联人民过去一向同、今后也要同我们的中国兄弟、同所有兄弟社会主义国家一起为达到这些伟大目标而奋斗。
苏联政府和我国全体人民一致坚决支持中国人民为解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的领土——台湾所作的斗争。当战争的乌云开始笼罩台湾海峡上空的时候,苏联政府曾直截了当地宣布,对中国的侵犯就是对苏联的侵犯。我们不断揭露关于“两个中国”的臭名远扬的论调,这种论调是帝国主义者为了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怀抱霸占台湾而制造的。
尼·谢·赫鲁晓夫在第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向全世界再一次坚决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他当时强调指出,帝国主义孤立中国的政策必将彻底破产,这种政策不可能使世界各国人民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断绝往来。
天才、勤劳而伟大的中国人民在自己的光荣的共产党及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的领导下,在国内完成了极其深刻的社会主义改造,提前三年完成了第二个五年计划的主要指标。中共九中全会决议指出,工业总产值在过去三年中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比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平均每年增长率提高了一倍多。中国朋友们,我们为兄弟般的中国人民取得的如此卓越的成就而感到衷心的高兴。
苏联人民顺利地实现着发展国民经济七年计划的任务,迅速地建立着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苏联劳动人民在苏共中央1月全会的决议的鼓舞下,展开了社会主义竞赛的新浪潮,来出色地迎接党的第二十二次代表大会。
苏联的科学昨天在征服宇宙方面打开了一个新阶段。向金星发射宇宙火箭成功,开辟着第一条通向太阳系行星的道路。
同志们,我们一向认为,我国的成就是我们共同事业的成就。这些成就是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在与资本主义进行的和平经济竞赛中取得的胜利分不开的,是同我们跟兄弟中国的伟大友谊和合作分不开的。
强大的苏中同盟(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加强这个同盟有着巨大的意义)和我们两国之间的兄弟合作,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不可动摇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目标的一致、我们两国和社会主义各国人民所面临的任务的一致的基础上的。
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莫斯科会议所通过的历史性文件,对进一步加强和发展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对加强争取和平、争取各国的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斗争有着巨大的意义。
莫斯科会议的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再一次显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牢不可破的团结一致、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一致、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团结一致。
亲爱的朋友们!我们的友谊不仅有着光荣的过去和现在,而且有着更加光荣、更加伟大的将来。赫鲁晓夫说:“我们两大国人民的友谊,我们两党(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两个最大的党)的团结,在争取我们共同事业胜利的斗争中,具有特别重大的意义。我们党一直在尽力而且将来仍然要尽力加强这种伟大的友谊。我们同人民中国、同中国共产党以及其他各国共产党只有着一个目的,这就是保卫和平和建成共产主义,我们的共同利益是劳动人民的幸福和福利,我们共同的原则性的坚定的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苏中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永世长存和繁荣!
伟大的中国人民万岁!
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及其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万岁!
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谊万岁!


第6版()
专栏:

苏联各地继续庆祝中苏友好同盟节日
中苏友协代表团副团长朱光出席了在莫斯科举行的文学晚会
据新华社莫斯科14日电 苏联各地继续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苏联作家协会和苏联科学院亚洲国家研究所13日晚间在这里的文学工作者之家联合举行了文学晚会。
中苏友协代表团副团长朱光、中国驻苏联大使馆文化参赞张映吾以及使馆工作人员应邀出席了晚会。
苏联科学院亚洲国家研究所所长季赫文斯基在讲话中指出,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加强了苏中两国人民的友谊,对世界和平的巩固产生了极其有力的影响。他说,苏联人民将尽一切努力继续加强苏中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
会上,十多位苏联著名作家、诗人和翻译家向与会者畅谈了他们访问中国的感想,热情地朗诵了他们歌颂中苏友谊和中国人民劳动干劲的作品。吉洪诺夫朗诵了他的诗《长江大桥》和歌颂中国大跃进的《奔腾的骏马》。在会上讲话和朗诵自己作品的还有西蒙诺夫、波列伏依、索弗罗诺夫等人。
中苏友协代表团副团长朱光在会上也朗诵了他的即兴诗,他的诗歌颂了中苏友谊的发展和加强。
会上,莫斯科的著名艺术家表演了精采的文艺节目。
13日,伯力也举行了全市性的晚会。苏中友协边疆区分会主席鲍科文科、作家亚历山大罗夫斯基等人在晚会上讲了话。他们在讲话中一致指出,伯力边疆区和它的邻居——中国黑龙江省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正在不断发展和加强。
与会者在打给黑龙江省中苏友好协会的贺电中,祝愿伟大的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访问过中国的苏联画家作品展览会“访问中国朋友”,13日下午在俄罗斯联邦艺术家协会莫斯科分会展览厅开幕。
展览会是由苏中友协、俄罗斯联邦艺术家协会莫斯科分会以及苏联对外友好和文化协会联合会联合举办的。
苏中友协理事会理事罗果夫在开幕式上讲话说,艺术家们的作品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热爱和深厚的友谊。
为庆祝这个具有重大意义的日子,苏联各个城市还放映了中国影片。
莫斯科各电影院和俱乐部13日开始上映中国影片。影片中包括彩色宽银幕片《老兵新传》、故事片《乘风破浪》、《无名岛》、《柳堡的故事》、《宝莲灯》。
斯大林纳巴德已开始上映《羊城暗哨》。此外,还要上映《风暴》、《冰上姐妹》、《铁窗烈火》等。
正在上映中国影片的埃里温各家电影院还举办了中国经济文化成就图片展览。
在里加举行的中国电影周开幕式上放映了中国故事片《无名岛》。在电影周期间还将上映《乘风破浪》、《林家铺子》、《红孩子》、《老兵新传》和《边寨烽火》。


第6版()
专栏:

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
新华社13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讯: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赫鲁晓夫在苏联各地访问后,于12日由沃罗涅日回到莫斯科。
赫鲁晓夫是于1月24日离开莫斯科前往乌克兰等地的。在这期间,他先后参加了在基辅举行的乌克兰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以及在罗斯托夫举行的北高加索农业先进工作者会议、在第比利斯举行的南高加索农业先进工作者会议和在沃罗涅日举行的中部黑土地带各州农业先进工作者会议。此外,他还在罗斯托夫、第比利斯等地视察了许多农业区。


第6版()
专栏:

永恒的友谊
苏联“真理报”编辑部昨日发表文章庆祝中苏同盟
新华社14日讯 据塔斯社莫斯科14日电:苏联《真理报》就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发表编辑部文章《永恒的友谊》。
文章说,今天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我们两国人民都在广泛地庆祝这个日子。现在,全世界都看到,由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所固定下来的牢不可破的同盟和友谊,大大增强了我们两国人民的力量。
文章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和中国的人民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
苏联、人民中国和其他兄弟国家一起组成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由紧密的国际社会主义团结纽带以及共同利益和目的的一致所联合起来的、自由而享有主权的各国人民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大家庭。在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在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之间已经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关系,这种关系的基础是完全平等、互利和同志式的互助,是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
文章说,在我们两国人民代表的直接接触中,明显地表现出兄弟的感情。大家都记得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同志为首的中国党政代表团不久前在苏联的访问。这次访问再一次证明,苏中友谊是永恒的、牢不可破的。
文章说,今天《真理报》刊登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为《真理报》编的一个专页。中国朋友同苏联读者共同为中国在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而欢乐,中国朋友举出很多表明我们两国人民友谊的事实。苏联人也分享这种欢乐。今天《人民日报》也刊登了《真理报》编辑部所编的专页,它向中国朋友介绍了我国在争取建立共产主义物质技术基础、争取完成七年计划、争取进一步加强苏中友谊的斗争中所取得的成就。
文章说,苏联共产党不断扩大它同各兄弟党的联系,以同社会主义阵营各国人民和全世界劳动人民的国际主义团结和兄弟友谊的精神教育共产党员和全体苏联人民。
文章说,苏中友谊是社会主义各国人民大家庭团结一致和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威力不断增长的重要因素。苏中友谊符合这个阵营的根本利益,它在争取和平、争取实现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基础的列宁主义和平共处原则的斗争中起着日益增长的作用。毛泽东同志在指出苏中友好条约的国际意义时说:“人们可以看得见:业已经过条约固定下来的中苏两大国人民的团结将是永久的,不可破坏的,没有人能够分离的。而这种团结,不但必然要影响到中苏两大国的繁荣,而且必然要影响到人类的将来,影响到全世界和平与正义的胜利”。
文章最后说,我们有一切可能来使这种伟大的友谊加强和发展。在具有历史意义的条约签订的光荣纪念日里,两国兄弟人民衷心互相祝愿在争取实现共同目标、争取和平和社会主义胜利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成就。


第6版()
专栏:

阿《人民之声报》发表社论迎接党代表大会
党的正确政策赢得了胜利
据新华社11日讯 据阿尔巴尼业通讯社地拉那10日讯:在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开幕前夕,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机关报《人民之声报》发表社论说:全体阿尔巴尼亚共产党人和公民,对自己的党怀着应有的自豪,这是因为在党的领导下,阿尔巴尼亚人民写下了充满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深刻革命变革的光荣历史。
社论说,二十年来,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以自己的功绩证明了它是坚强的、坚持不懈地忠实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是勤劳勇敢的人民的当之无愧的指导者。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党,它是在艰苦的斗争年代里诞生的。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它就向敌人和同种种困难展开了坚苦卓绝的斗争,它在斗争中受到锻炼,革命精神日益增强。党通过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确政策,通过党员的模范行动,鼓舞、组织和领导全国人民投入反对占领者和卖国贼的毫不妥协的斗争,并且赢得了胜利。
社论接着说:“解放以后,我们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以及社会主义阵营其它国家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我们投入新的战斗,这就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为治愈战争创伤和消除国家长期以来的落后状况而斗争,努力粉碎国内外敌人、粉碎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者以及他们的同谋者的一切阴谋诡计,努力克服我们所面临的巨大困难。我们党在这些方面又赢得了胜利。”
社论说:“我们党之所以是坚强和不可战胜的,那是因为它始终一心一意地高举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旗帜,结合本国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
“我们党为反对背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任何偏差,为反对作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主要危险的修正主义,首先是为反对作为现代修正主义‘理论’的集中表现的南斯拉夫修正主义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因而不仅尽到了对人民和祖国的职责,而且尽到了国际义务。我们党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无限忠诚,使它始终具有英明的远见,从而在制订和执行外交政策和建设社会主义政策的时候,始终坚持正确的原则方针。”
社论强调说,我们党之所以不可战胜,那是因为它同群众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同劳动人民休戚相关,它的决定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意愿。
社论又说,党在创建之初,只有不到二百名共产党员,而现在党已经拥有五万多名党员,这是一支能够建树宏伟事业的巨大力量。
社论着重说,有着这样的党、有着这样勤劳勇敢的人民,他们一定能够胜利地完成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所规定的更为巨大的新的任务。


第6版()
专栏:

应邀参加阿劳动党代表大会
兄弟党代表团和代表抵地拉那
新华社地拉那14日电 应邀前来参加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各兄弟党代表团和代表已陆续到达地拉那。除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前已报道外,已经到达的代表团和代表还有:以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彼·尼·波斯别洛夫为首的苏联共产党代表团,以及奥地利共产党代表、缅甸共产党代表团、保加利亚共产党代表团、巴西共产党代表团、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团、越南劳动党代表团、德国统一社会党代表团、希腊共产党代表、意大利共产党代表、朝鲜劳动党代表团、古巴人民社会党代表、马来亚共产党代表团、蒙古人民革命党代表团、波兰统一工人党代表团、罗马尼亚工人党代表团、泰国共产党代表团、法国共产党代表、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代表团。这些代表团和代表都受到阿尔巴尼亚党的领导人和人民的热烈欢迎。


第6版()
专栏:

何长工和李轩接见苏联一代表团
新华社14日讯 地质部副部长何长工、李轩今天上午接见了以帕·依·谢拉欣为首的苏联先进生产者、生产革新者和地质工会联合代表团,同他们进行了亲切友好的谈话。
接见时在座的有中华全国总工会书记处书记张维桢等。


第6版()
专栏: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处理第一、三勘察队问题小组委员会开会
对在勘察树桩中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
新华社昆明14日电 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处理第一、三联合勘察队问题的小组委员会从1961年2月10日到12日在缅甸边境城镇棒赛(九谷)举行会议。出席会议的中方代表有程之平先生和陈雁彬上校,缅方代表有吴山伦、拉昂上校和北掸邦专员吴昆翁佳。中缅双方第一和第三勘察队长也参加了会议。
这次会议是根据去年12月在眉苗召开的中缅边界联合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双方所达成的协议召开的。会议对第一、三联合勘察队在他们各自负责的地段(即尖高山南北的地段)内执行勘察、树桩任务中所取得的进展表示满意,并对该两队双方人员在工作中发扬友好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加以赞扬。小组委员会本着密切合作,互谅互让的精神解决了第一、三勘察队所提出的问题,讨论了该两队会议的树桩、制图工作并作了适当的安排。会议是在极为诚挚和友好的气氛中进行的。


第6版()
专栏:

庆祝中苏同盟条约签订十一周年
中苏两国人民团体互电祝贺
据新华社讯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和中国作家协会,近日分别致电苏联和平委员会、苏联亚非团结委员会、苏联科学院、苏联妇女委员会和苏联作家协会热烈祝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在给苏联和平委员会的电报中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对于巩固和发展我们两国人民团结和战斗友谊、促进我们两国在和平建设中的共同繁荣、捍卫中苏两国的安全和保卫世界和平的事业,作出了极其巨大的贡献。中苏两国人民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和团结是保卫世界和平的重要保证。我们将始终一贯地为维护和巩固这一伟大的团结而努力。团结一致和亲如兄弟的中苏两国人民,在保卫世界和平和争取人类进步的共同事业中,必将不断获得新的胜利。
中国亚非团结委员会在给苏联亚非团结委员会的电报中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标志着我们两国人民亲如兄弟的友谊和团结,它保障了我们两国的安全,促进了我们两国建设事业的飞跃发展;严重地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对保卫远东和世界的和平作出巨大的贡献。中苏两国牢不可破的团结,是发展和巩固亚非人民团结的重要因素,是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强大堡垒。
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打电报给苏联科学院院长涅斯米扬诺夫院士,代表中国科学院和我国科学工作者向苏联科学院和苏联科学工作者致以衷心的热烈的祝贺。电报中说,十一年来,中苏两国科学院和科学家之间互相交流科学技术经验方面获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两国科学事业的发展,加强了我们之间的友谊和团结。我深信,我们两国科学院和科学家之间的科学技术交流和友谊,今后将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致电苏联妇女委员会说,中苏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我们在共同对敌斗争中结成的友谊和团结是久经考验的,是坚如磐石和牢不可破的。在过去革命战争和现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建设中,苏联人民都给了我们以巨大的支持与帮助,它体现了苏联人民对中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在庆祝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的时候,请接受我们最衷心的感谢。
中国作家协会打电报给苏联作家协会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为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奠定了更巩固的基础。十一年来,两国人民的亲密友谊和牢不可破的团结在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政策和发展中苏两国的经济和文化合作,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国的作家们将和全国人民一起像保护自己的眼珠一样维护两国人民的友谊和团结。
中国作家协会主席茅盾在给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康斯坦丁·费定的电报中说,在中苏两国人民欢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年的日子里,中国作家为苏联作家十一年来在加强中苏两国文化交流,巩固和发展中苏两国人民间的兄弟般的友谊,维护世界和平和建设共产主义的事业中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非常高兴。衷心地祝愿你们在各方面继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中国作家协会还致电俄罗斯作家协会列宁格勒分会理事会,热烈祝贺节日。
新华社14日讯 中华全国总工会、全国妇女联合会、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作家协会,收到了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苏联妇女委员会、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和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发来的电报,热烈祝贺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
苏联全苏工会中央理事会给中华全国总工会的电报中说,苏中条约的签订有助于加强我们两国人民之间的牢不可破的兄弟友谊,是基于列宁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的新关系的光辉榜样。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密而富有成效的合作,是对进一步巩固伟大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应有贡献。电报中还说,苏联劳动者和工会以很大的热情接受了莫斯科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的历史性文件。他们把会议的声明和告世界人民书看作是各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伟大的动员纲领。电报最后祝中国工会和全体劳动者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在争取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就。
苏联妇女委员会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妇女联合会的电报中说,苏联妇女和全国人民一起为兄弟的中国人民和妇女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成就而欢欣鼓舞。我们两国的成就促进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进一步巩固,对国际局势有利于各国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社会进步产生着积极的影响。电报中衷心地祝中国人民和中国姐妹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争取和平、儿童幸福的斗争中获得进一步的成就。
苏联列宁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给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的电报中说,保卫和平和建设共产主义的共同目的把苏中两国青年联结在一起。我们的建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伟大原则之上的友谊,是全世界青年真诚的兄弟关系的榜样。列宁共青团和中国共青团的友好联系一年比一年巩固,互相丰富着彼此的工作经验,促进着对青年进行共产主义教育的事业。苏联青年珍视同中国青年的友谊,对这种友谊给予很高的评价,并将把它看成我们两国人民的伟大成果加以保护。
苏联作家协会理事会致电中国作家协会说,苏联各族人民纪念苏中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十一周年这个意义重大的日子,把它看作是象征我们两国人民牢不可破的团结一致和永恒的友谊的节日。苏联和人民中国的友谊,在我们为争取保卫世界和平、建设共产主义的共同事业的胜利的斗争中具有历史意义。我们作家一定献出自己全部身心以达到这个历史目的。
苏联作家协会第一书记康斯坦丁·费定和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作家协会列宁格勒分会理事会,也给中国作家协会发来了热情的祝贺节日的电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