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联播 文字版 1961-02-10

1961-02-10新闻联播 文字版

永不掉队

第8版()<br/>专栏:<br/><br/> 永不掉队<br/> 胡继<br/> 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者,永远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他们认识到困难只不过是革命道路中寻常现象,不足为奇,而且它是必然会被克服的。对一切困难的回答也只有两个字:“战斗”。<br/> 读了马忆湘同志的《三女找红军》(发表于人民日报1961年1月15日和22日)后,我深深为无产阶级战士的坚韧的革命精神所感动。<br/> 三个女同志离开红军部队了,等在她们面前的是什么呢?是饥饿、寒冷、疾病、白色恐怖和被敌人逮捕的危险。面对这重重的困难,这三位女红军战士表现的是顽强、机智、勇敢、坚韧。在她们身上有着一股永不完竭的力量。这力量的源泉也就是她们朝暮不忘的红军、革命。“离开了红军,比离开了亲娘还难过。亲娘只给了我身子,红军却给了我灵魂。”这灵魂就是对党、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就是敢于战斗、敢于战胜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r/> 这个革命斗争史诗的片断,对我们现在仍然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它教育我们:困难,对于革命者说来,是一个很好的试金石。是不怕困难、战胜困难,还是被困难吓倒的胆小鬼,在这块试金石面前一辨即明。永不掉队,永远跟上革命的发展,相信我们革命必然胜利,这是每一个革命者生活、工作和斗争的准则。

成功不负有心人

第8版()<br/>专栏:<br/><br/> 成功不负有心人<br/> 钟秀<br/> 三个铁打钢铸、心红志坚的女战士,经受了风吹雨打,战胜了各种难以想像的困难,没有丝毫的动摇和退缩。成功不负有心人,她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队伍。<br/> 有心人有的什么心?对党对人民忠心,热得发烫的红心。这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永远保持的红心。今天,我们就需要千千万万像这三位女战士那样的“有心人”,把那种对党忠心耿耿和专心一意的精神贯彻到一切工作中去。<br/> 在新的征途上,很多很多的同志都具有三女那样的革命志气,都具有三女那样的不怕困难的精神;他们正昂首阔步地在革命的道路上迈进,立志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壮丽的共产主义事业。你看,在党中央发出“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战斗号召之后,农业战线上涌现了多少像邢燕子那样的姑娘、像吕根泽那样的小伙子啊!他们都是新时代的英雄、闯将,共产主义的有心人!

较场口事件

第8版()<br/>专栏:<br/><br/> 较场口事件<br/> 阎宝航<br/> 1946年2月10日,在抗战后的重庆,发生了有名的“较场口事件”,这是国民党反动派开始破坏政治协商会议的第一炮,是有计划、有组织的暴行。我是较场口事件的身历目睹者,也是重庆市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成功大会的主席团成员之一。时隔十五年,当时特务的凶狠面貌,犹历历在目,国民党的无耻行为永远不能被忘记。<br/> 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是在共产党的号召下,全国人民,各民主党派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结果。政治协商会议开幕后,人人都在预祝它的成功。会议期间,重庆市各界人民团体,共同发起了一个“重庆市各界政治协商会议协进会”,用意在能更多地反映人民意见,促成政协会议的成功。参加会的有二十三个团体,配合着政协会议的进行程序,每天午后在沧白纪念堂举行公开演讲大会。演讲会邀请政协会议代表到会报告,并由听众自由发言,次日把大会的情形和人民意见,在进步的报上发表。国民党反动派对这种揭露它的面目、宣传和平、民主、团结的集会,自然恨之入骨。于是就在这个公开演讲会中,每天派大批特务扰乱会场,谩骂代表,丢掷石子,围困主持大会的主席团。<br/> 国民党特务捣乱沧白堂讲演会场,只不过是他们的前哨战,接着就在较场口的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上,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破坏活动。<br/> 政协会议由1月10日开幕至31日闭幕,产生了五项议案。这五项议案,使全中国有可能避免内战,当然受到全国人民一致的拥护。因此,重庆市各界政协协进会决定在2月10日举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会场决定在重庆市中心的较场口。<br/> 庆祝大会定于10日早九时半开会,可是在八时半到会群众已有五万人,主席台的周围,却布满了怪模怪样的特务,不下数百人,主席台上也突然出现了许多来历不明的人,正在和李公朴等人争论着。一问,原来是“重庆市农会常务理事”刘野樵要求做庆祝大会总主席。这种无理要求当然遭到拒绝,正在争论的时候,重庆市教育会长周某抢过播音器就宣布开会(还没到预定的开会时间),刘野樵就站出去说:“我代表中国人民百分之八十的农民(其实他的“农会”连一个农民也没有)做大会总主席。”话刚说完,大会总指挥李公朴先生就夺回播音器,并宣布刘某不是大会公推的总主席。这时候预伏主席台上的特务,立时一拥而上,齐声呼打;同时台下周围的特务,也向出席群众动手大打。主席台上的主席团成员、代表和来宾,都被打到台下了,会场群众也被打散。会场只剩下少数特务。刘野樵继续讲话,并掏出事先假借大会名义预备好的“宣言”,向特务们宣读一遍,一举手就算“通过”了。<br/> 李公朴先生头部被特务用铁器打开很长的一条伤口,当时昏迷倒地。郭沫若同志的额角上被打起来一个青肿的大疙疸,眼镜被打落在地上,胸部也被打得不能讲话。<br/> 大会主席团和各参加团体代表,马上召集紧急会议。并于当日下午三时在中苏文化协会招待中外记者。当晚又继续开会,直至深夜始散。李公朴先生受伤后说:“我们是准备流血牺牲的。”郭沫若同志在当夜的会议上说:“我们今天是小流血,我们还要准备对国民党反动派大流血!”<br/> 较场口事件的第二天,国民党的御用报纸,都用中央社消息刊登较场口事件,竟把万目共睹的铁一般的事实,颠倒歪曲地报道出来。<br/> 这还不算,又隔几天,重庆地方法院忽然来传陶行知、李公朴、朱学范等人,他们被刘野樵和周某等控告了,诬为“侵害人民集会自由权利”。<br/> “较场口事件”再一次暴露了国民党的反动面目,它虽然被迫召开了政协会议,但绝不能让它兑现。虽然被迫签订了政协会议五项议案,也绝不会实施,并且反而要加以破坏,反过来假借政协决议名义,来大喊其“改组政府”,召开一党的、分裂的“国大”,在这样的阴谋诡计下,进行其打内战、卖国、独裁的勾当。<br/> 其实这些阴谋毛主席早就指出了。毛主席在1945年8月13日就指出:“对于蒋介石发动内战的阴谋,我党所采取的方针是明确的和一贯的,这就是坚决反对内战,不赞成内战,要阻止内战。今后我们还要以极大的努力和耐心领导着人民来制止内战。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内战危险是十分严重的,因为蒋介石的方针已经定了。按照蒋介石的方针,是要打内战的。按照我们的方针,人民的方针,是不要打内战的。”毛主席的英明的预见和科学的分析,从较场口事件中不是也得到证实了吗?

服装设计师的话

第8版()<br/>专栏:在我这岗位上<br/><br/> 服装设计师的话<br/> 北京大栅栏服装商店设计师 朱秉良<br/> 我干服装设计这一行,已经四十五年了。我有个老习惯,上下班坐车或走路,总是留心看人们都爱穿什么样子的衣服?哪些衣服样子好看又省布?一尺布的来处可真不易,我们可不能浪费啊。<br/> 我十二岁那年,从乡下到上海找师傅学手艺。东找西找跑了两天也没找到人。大冬天,正下大雪。我穿着单衣,冷得直打哆嗦,身上一个钱也没有。肚子饿得咕咕直叫,没办法把上衣和鞋子都卖了。光着脚在雪地里跑,结果脚都冻肿了。<br/> 以后虽然偷着学了些本事,在上海最大的鸿翔服装公司当裁缝,可是光景过得并不好,每年夏天淡季老板就撒手不管了,只好回家种地。<br/> 解放后,领导上让我出席全国服装展览会,并被选为北京服装委员会的委员。解放前干活只为了混碗饭吃,解放后,知道自己的工作很重要。现在和我一样的穷人都翻身了,大伙都有了工作,如果我们把衣服给他们作得漂漂亮亮,他们的干劲不是更高了吗?我越干越觉得有意思。以前一件女同志的连衣裙要用布一丈二三,现在只用八尺就够了,女衬衣以前最少要四尺,后来我用二尺七寸布设计出许多漂亮的衣服。只要动脑子,什么办法都会想出来的。<br/> “见缝插针”这几个字用到裁衣服上非常合适,少一条缝不就可以省半寸、一寸布。有天夜里我睡在床上还想:衣服为什么要四四方方裁?为什么不能斜着歪着后身连前身连袖子连着裁,用四尺布做一件女短上衣呢?想着想着我就爬起来在纸上画,画出来又用报纸剪,转来转去看,因为走来走去有声音,把睡在隔壁屋里的瞿师傅弄醒了。他说:“才四点钟起来干什么?”我高兴得连忙把用四尺布剪成一件衣服的消息告诉他,他听后笑了:“老朱:你老糊涂了,四尺布怎么能剪成一件六尺布的衣服?”<br/> 有顾客提意见说,男同志的衣服样子太少了。我想,一般人现在都常常劳动,口袋里都要放些东西,如锤子呀!尺子呀!学生们爱放本书在兜里,最好作一些口袋大些的衣服。有一天,我在路上看见一个人穿着一件夹克,这种衣服身腰宽,下面紧,拿东西方便,可惜口袋用布太多,两个大口袋起码得用六寸布,如果想法把挂面加大一寸,不就成个暗口袋了吗?这样改了,果然又好看又省布。以后,我又在式样上作了些改动,一共做了二十六种男夹克,这些衣服销路很好,有时一天能销几百件。<br/> 从1958年到现在,我设计了八百二十五种男女服装。我还要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大家设计更多的既经济又实用、既节约又美观的服装。

赶车人

第8版()<br/>专栏:<br/><br/> 赶车人<br/> 马大军<br/> 几辆马车在大道上飞跑,<br/> 马蹄声像大地在欢笑,<br/> 一辆马车跑在最前头,<br/> 驾车人名叫老韩洮。<br/> “嗬!嗬!枣溜马儿快快跑,<br/> 你不见新社员都急着报到!”<br/> 老韩洮的鞭儿响,梢儿高,<br/> 马车像箭穿过森林道。<br/> “你们瞧,左面是青龙山,<br/> 满山是苹果、梨树和山桃,<br/> 气象台就在半山腰。<br/> 嗬!嗬!枣溜马儿快快跑!”<br/> “这边胜利水库绿闪闪,<br/> 燕子河水泛春潮,<br/> 这儿出麦又出稻,<br/> 嗬!嗬!枣溜马儿快快跑!”<br/> 小伙子和姑娘们眯笑,<br/> 他们心儿好似这奔腾的马,<br/> 他们心儿好似河里浪。<br/> 辆辆马车驰过幸福桥。<br/> “咱的马儿有个怪嗜好,<br/> 听了歌声劲头高,<br/> 歌声愈高它愈会跑,<br/> 不用鞭儿不用?。”<br/> “太阳红,红满天,<br/> 勇敢的农业战士,<br/> 战斗在生产第一线,<br/> 艰苦奋斗,勇往直前!”<br/> 一辆车上歌声十辆和,<br/> 歌声雄壮震山河,<br/> 马儿不用鞭?喝,<br/> 飞驰已过太阳坡。<br/> “赶车大伯来一个!”<br/> “哈哈!小伙子想难我,<br/> 好好好,我就唱一个,<br/> 可不要嫌我的声音像大锣!”<br/> 一人唱歌万人和,<br/> 雄心壮志震山河,<br/> 马儿不用鞭?喝,<br/> 飞驰穿过丰收谷。<br/> “大伯今年多少岁?<br/> 最多不过四十多?”<br/> “哈,今年已经五十三,<br/> 不过总觉和你们差不多!”<br/> “今后还望大伯多帮助,<br/> 还望大伯教咱们干农活!”<br/> “哈哈!咱也是新来人,<br/> 以后遇事互相学。”<br/> 大家一听楞了眼,<br/> 我看你来你看我。<br/> “小伙子们别奇怪,<br/> 过段时间你们会比我强得多!”<br/> 马车如飞歌声高,<br/> 第一辆赶车的是老韩洮,<br/> 韩书记去年新从北京来,<br/> 他是社里的好领导。

谈儿童歌谣

第8版()<br/>专栏:<br/><br/> 谈儿童歌谣<br/> 徐梦湘<br/> 前几天听收音机,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对学龄前儿童广播节目中有教歌谣一项,觉得挺有意思。由此联想开去,回忆到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我常常在街上或胡同里碰见三五成群的孩子在玩耍,一边玩一边在齐声喊着:“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不吃人,单吃杜鲁门。”这首儿歌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在近两三年,我也看到和听到不少思想内容和艺术性都比较好的儿童歌谣。例如《红旗歌谣》里选的《毛主席来到我家》、《好姑姑》、《一只篮》、《叔叔三次到咱家》等等。这样的儿歌都是密切配合当前政治任务的,对儿童起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不仅使孩子们了解了当前的政治斗争,也培养了他们爱憎分明的情感。还有,儿童是整天到处跑,到处玩的,跑到哪里就唱到哪里,这样通过儿童的嘴,对大人也起了宣传的影响。<br/> 其实儿歌从来就是阶级斗争的一种武器,是表达劳动人民心愿和感情的一种方式,我国的儿歌有着很好的传统。汉朝时就有“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的儿歌,来讽刺政治的昏暗。三国时东吴孙皓迁都武昌,劳民伤财,儿歌唱道:“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宁还建业死,不止武昌居。”表现了人民对统治者暴政的反抗。太平天国革命时的儿歌更多,有一首写道:“板凳摇摇,上街瞧瞧,官兵、东家来没来?来了把门关起来。板凳摇摇,上街瞧瞧,天父天兄来没来?来了把门开开来。”人民憎恨的是官兵、地主,欢迎的是天父天兄,天兵与人民亲如一家的情感溢于言表。这样的儿童歌谣,在不少古典书籍里也能读到一些。对我们了解儿童歌谣的传统,是很宝贵的资料。<br/> 总之,儿歌既是阶级斗争的工具,也是学前儿童的教科书,是孩子们喜爱的精神食粮。我们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儿童教育工作者,<br/> 要多创作些儿歌,特别是密切配合当前政治斗争的短小精练的儿歌。

我们的假期真快乐(图片)

第8版()<br/>专栏:<br/><br/> 我们的假期真快乐 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