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名山颂

  五岳之首——泰山
划子
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境内,过去被称为五岳之首,是我国最古老的名山之一。
耸立在泰山南麓的岱宗坊,是泰山的大门,也是登泰山的起点。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来到绿荫深处的普照寺。在这幽静的小院中,有株“六朝松”,松旁是古雅的山亭,名为“筛月亭”。在月明风清的夜晚,坐在亭中欣赏那透过松枝洒在地上的点点银光,就能领略“筛月”二字的绝妙境界。
过去红门宫,再过万仙楼,从一天门登上一级级盘道,来到依山傍水的斗母宫。这座彩檐朱壁的楼阁,把这巍峨的大山点缀得别有一番雅趣。北有寄云楼,南有听泉山房。坐在听泉山房内凭栏观赏梳洗河里的三迭瀑布,卷起层层浪花,顽石拨弄着清流,叮叮咚咚,犹如琴吟筝鸣。
提起泰山的瀑布,要算长寿桥下的黑龙潭瀑布最为奇观。远远望去,一桥凌空飞架,桥下飘起一条白纱;走近看,却像一匹穿山跳涧的白龙马,飞雪溅玉,直泻黑龙潭。此时,会使人想起明朝陈凤梧的诗来:“百丈崖高锁云烟,半空垂下玉龙涎[xián],天晴六月常飞雨,风静三更自奏弦。”
从斗母宫继续上行,来到经石峪。古代书法家在这里巨大的花岗石上刻下了笔势豪放的金刚经文,字体之大,约有尺余,为古今中外游人称赞。
柏洞,是登泰山的一段有趣的路程。参天的古柏矗列两旁,枝枝交织,叶叶相连,把碧空遮住,形成一条绿色的隧道。行人走近,顿觉凉气袭人。穿过柏洞,经过壶天阁,就到了回马岭。相传宋真宗当年来祭泰山时,骑马走到这里,不能继续上行,只好让马回去,因此被后人叫做回马岭。自此向上,盘路多起来,不仅马难行,人也觉得一步比一步吃力了。
攀上中天门,群山起伏,峰峦重重,每一个峻拔的山峰都记载着神话般的传说。百丈悬崖下,名为鹰愁涧;悬崖上的奇峰,名为龙虎蟠;黑风口上,巨石冲天,拔地而立的大、小天烛峰,形似一对摩天的蜡烛,每当云霞飘过峰顶的斜松,真像天烛升起袅袅紫烟。凌汉峰上,传说宋代以石匠为首的贫苦劳动者起义后曾在此扎寨,又叫穷汉寨。传说在三面悬崖一面靠山的九女峰上,曾有九个姑娘,筑起反抗异族侵略的堡垒,后人称它为九女寨,至今尚留有断垣[yuán]残壁和捣米石臼。
出中天门,是一段平坦的路程。远望云步桥,烟云缭绕,峭壁上倒悬的迎客松,仿佛热情地向游人招手。走近云步桥畔,桥下飞瀑雷鸣,桥上松涛风啸。过桥拾级而上,便是五松亭。亭前有几株苍劲、挺秀的古松,传说秦始皇登山时,在此树下避过雨,因而这树被封为五大夫松。
辞别五大夫松,步步登高,忽听松涛大作,犹如春雷滚来。展目远眺,好一片郁郁苍苍的松海。这就是对松山了。穿过对松山下盘路中间的“升仙坊”,接着攀登紧十八盘,这是登泰山的最后一段难关,陡阶险峻,游人踏顶接踵而上,所以人们称它为上天梯,走云路。解放前由于失修,游人常在此处出险,如今,天梯已重修,两边筑起石墙,虽然陡峭,可以手扶栏墙直上南天门。
南天门,是登泰山的最后一道门坊,也是岱顶的大门。来到这里,山风从门洞中呼啸疾过。李白曾为此写过“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的诗句。进入南天门,是一条狭长的街市,名为“天街”。左右排列着民房、商店、旅馆。行走在天街上,真有来到人间天上的感觉。
天街东头是碧霞元君祠。这是岱顶上最宏伟和最有特色的一所建筑。金碧辉煌的宫殿,全是用铜铁铸瓦来封檐盖顶的,金光闪烁。特别是那挂在重檐上的铜铃,被阵阵山风吹得叮当作响,回声荡过岱顶,令人有一种庄严、静穆的感觉。祠院内,左右两座巨碑和中间的香亭也是纯铜的。
最后,攀登上泰山的极顶——玉皇顶,也叫玉皇阁、天柱峰。院内壁上有“天左一柱”的石刻,使人油然想起毛主席的“天欲堕[duò],赖以拄其间”的名句来。
登泰山观日出,是古今游人最感兴趣的事。为了迎接游人观日出,除了天街上设有旅馆外,政府还新建了岱顶宾馆。正在沉睡时,招待员同志会按时把你唤醒,引你向日观峰走去。此时,山风呼啸,云雾弥漫,登高远望,泰山四周,是一望无际的茫茫云海滚动,只有极顶犹似海洋中的孤岛,露出海面。日观峰东面有一条巨石向北突起,长约两丈,名叫拱北石,又名探海石,在上面可以看到大海的波涛,是观日出的好地方。
这时,东方地平线上,渐渐吐露出一线晨辉,由灰变白,由白变黄,由黄变橙,由橙变紫,由紫变红,一轮红艳欲滴的朝阳喷雾而出,缓缓离开了地平线。开始像一盏扁圆的宫灯悬挂空中,霎[shà]时,便形成滚圆的火轮,高高升起,喷射出万道金辐,撑[chēng]起绚[xuàn]丽的火伞,给万物罩上一层灿烂的霞辉,群山苏醒了,大地一片光明!(附图片)
  这是南天门外通往岱顶的盘道  陈之平摄


第4版()
专栏:手工艺的花朵

  新疆的乐器
丁彬萱
最近我访问了乌鲁木齐市依提帕克(维语:团结的意思)乐器厂。在那乐器陈列室的白墙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乐器。有流传在维吾尔族民间的古老的拨弹乐器“弹波尔”。它从共鸣箱(发音的音壳)到琴颈顶端,只有四尺多长。像一个安上长柄的葫芦水瓢,琴颈上二十多个音节间隙,镶着各种图案的骨花,显得十分别致。这种乐器有五根同样粗细的钢弦,用拨子弹弦发音,音质清脆,音域宽广。一种叫“独它尔”的乐器,是维吾尔、哈萨克、乌孜[zī]别克等民族普遍喜爱的低音弹弦乐器。它的共鸣箱和一个中上个儿的哈密瓜差不多。弹奏时把共鸣箱横置怀中,左手持琴颈,右手用指拨弦,使用比较轻便。维吾尔族大型民间古典乐曲“十二木卡姆”中,有许多曲子就是用它来作主要伴奏的。另一种“刀郎热瓦甫”是音色音量比较宽厚、节奏感很强的拨弹乐器,指板上密密麻麻地布着十五根不同的主弦和共鸣弦。新疆各族人民常用普通的“热瓦甫”,为小型舞会和演唱进行伴奏。
新疆民族乐器的制作,一般要经过下料、推板、弯板、对缝、胶粘、推光、绷皮、着色、上漆、上弦、校音等十多道主要工序,制作要求最精密的是共鸣箱。在制作拉弦乐器
“艾捷克”的共鸣箱时,要把木料旋成两个木碗,在圆底碗面绷上蟒皮,在平底碗面取孔发音,然后两碗合拢,经过推磨细琢后,再上光亮的明漆,成一个精巧美观的圆球形共鸣箱。乐器装饰一般采用雕花、绘图案、刻琴颈头、镶花骨等。有的在琴颈的顶部雕刻成马头、龙头及其他有民族特色的花样;有的在琴颈的指板上和音节之间镶骨花或刻绘各种图案;有的在共鸣箱上精绘各种线条。“弹波尔”、“热瓦甫”等乐器上的镶花骨装饰,白色的是骆驼骨,黑色的是牦牛角。“热瓦甫”指板两侧的花骨线,是用五百多块一小方一小方黑白花骨镶嵌而成,这些花骨,从处理原料开始,经过切、磨、拼到镶入琴颈,仅这一项工艺就得花七个工。
解放后,乌鲁木齐和南疆喀什一带的乐器制造行业,在继承原有民族乐器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内地乐器和西洋乐器的优点,改进了许多过去不够完善的乐器,创造了一些新乐器,低音“艾捷克”和中音“热瓦甫”就是其中的两种。“弹波尔”等经过改良,音种增加,更臻完美。过去用松、榆、杏、梨等木料制造乐器,容易变形、裂缝、打弯,音质音量不够理想,现在改为桑木、核桃木和梧桐木,音器质量大有改进。过去弦乐器上一般用羊、牛皮作共鸣板,容易松破,现在改用蟒皮和驴股子皮,冷热适应,伸缩性能良好,坚固耐用,并将发音不大的马尾弦改为丝弦和钢弦。
新疆各少数民族的乐器技师,既是制乐器的能工巧匠,又是民族乐器的“知音”。依提帕克乐器厂的四十多位各民族的制乐器工人,大都是能弹会唱的音乐爱好者,所以人们说,他们好像劳动和生活在音乐的世界里。(附图片)
乐器老技师买买提·阿西姆正在试音
丁彬萱摄


第4版()
专栏:祝你健康

  甲状腺——新陈代谢的促进者
  东风
甲状腺在人体中是新陈代谢的“促进者”。它能使脂肪、肝糖元和蛋白质分解。它与身体的能量代谢很有关系,它促进身体产热,加速新陈代谢。
甲状腺是内分泌腺的一种。在人的喉结下约莫一寸左右,气管的两侧各有一小块软组织,中间有一狭条组织相连,形状像古代战士用的盾甲,所以叫甲状腺。
甲状腺平均重量只有二十至三十五克,可是,它在身体上负担着重要的生理任务——分泌甲状腺素。
甲状腺素是由甲状腺中的上皮细胞制造出来的。食物中含的碘质,在它的作用下,和酪氨酸(一种氨基酸)结合成甲状腺素。甲状腺有着非凡的吸取碘的能力。如果人体摄入碘,大约60%以上的摄入量在二十四小时内就聚集在甲状腺中。这里的碘比其他组织要高出一万倍。
有这么一种疾病,病人的胃口特别好,比平时的食量增加一两倍,可是越吃得多,人越消瘦。这种病叫“甲状腺机能亢进”。患这种病的病人所以食欲很好,就是由于腺体分泌过多的甲状腺素,促使食物中的养料大量分解;人体日渐消瘦,是因为皮下脂肪、脏器周围的脂肪大量被用去分解、放出热量了。据研究,一毫克的甲状腺素所引起的新陈代谢量的增加,可以产生一千大卡的热量,约相当于分解二百五十克葡萄糖。由于新陈代谢率增高,病人有心跳、出汗、血压上升等症状。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这种病,现在一般用硫脲类的药物,配合手术,切除一部分甲状腺,这种办法效果很好。
甲状腺素还和生长发育有关系。人的胎儿在四个月的时候,甲状腺已开始分泌甲状腺素,来促进生长发育。如果甲状腺素分泌不足,胚胎就会长成“呆小症”,智力发育不好,人很矮小。成年时期发生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新陈代谢减低,就会出现畏冷,皮下脂肪堆积,智力降低,爱睡觉,皮肤变厚变粗糙等现象,这叫
“粘液性水肿”。
在某些山地,食物中碘的含量少,甲状腺为了分泌足够的激素,就逐渐肿大,形成所谓“粗脖子”。正常人每天需要的碘,是微乎其微的,只要有一百至二百微克就足够了(一千微克等于一毫克)。
用碘可以治疗“粗脖子”病。远在汉代,我国第一部药物专书《神农本草经》就记载海藻可以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据分析,海藻含碘达1.23%,确实是治甲状腺肿的好药物。现代用海带治疗“粗脖子”,以及人民政府为山区居民供应含碘食盐都属于这一类治疗。唐代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更利用羊靨[yè]
(即羊的甲状腺)来治疗这种病,这是一种脏器疗法。
甲状腺的活动,受脑垂体和大脑皮质的支配。“甲状腺机能亢进”与精神紧张及不正常有关系,因此,神经系统的健康是保证甲状腺健康的先决条件,其次,就是吃含足够碘的食物。这样,甲状腺就不至于发生病症了。


第4版()
专栏:知识小品

  人造树脂
  禾佳
我国抚顺盛产琥珀。原来琥珀就是古代树木的树脂。很早以前,希腊人就曾经将松脂加热得到松香和松节油。现在许多部门,如医学、造纸、油漆,甚至采矿工业,都要用到树脂。但天然的树脂毕竟有限。
能不能用人工方法制造树脂?人们经过分析,发现天然树脂是一种分子量极高的化合物。1907年,俄国化学家那斯丘可夫用酚和甲醛制成合成树脂,这就是酚醛树脂。酚是石炭酸,从煤焦油里可以得到;甲醛水由木精制造,而木精是由一氧化碳和氢气得到的。所以,这种合成树脂还是由煤、空气和水合成的。现在,我们利用这些便宜的原料,制造出形形色色的合成树脂,它们具有各种各样的性能和用途。
在人造树脂里加上木屑炭黑,压制后就形成“电木”的塑料零件。将人造树脂制成溶液,浸渍纸张和木材,可以制成胶木板;浸渍织物,能得到夹布胶木板,机器制造业中用它制造无声齿轮。用酚醛树脂浸渍的石棉布,可以制造耐酸的管子。
利用人造树脂还可以制造不碎玻璃——有机玻璃。如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制成的有机玻璃,透光率达90%以上。因为它在大气中很稳定,又不会碎,所以飞机上用来作炮塔罩、座舱罩以及其他透明零件。用胺醛树脂制成的有机玻璃硬度和铜差不多,而重量只有通常无机玻璃的一半。可以说,有机玻璃的出现,完全改变了人们心目中的“玻璃”概念。
玻璃钢是用合成树脂和玻璃纤维制造出来的。它比一般的钢轻四五倍,强度并不比它差多少,而且不会生锈腐烂,不导电传热,不透水,也不怕火烧。所以可用它作结构材料,制造汽船、飞机和建造房屋。
在合成树脂里加上发泡剂,得到一种泡沫塑料。这种塑料十分轻,一立方米的重量才十公斤。把它作成砖块放在水里不会沉。用它建造房子,运输和安装都很方便,而且不透水,又能绝热隔音,住在里面冬暖夏凉,十分安静。苏联北极科学站的房子,就是用这种塑料建成的。
合成树脂胶可以用来胶接金属。“万能胶”就是一种酚醛树脂胶。目前飞机的蒙皮是用成千上万个铆钉铆接起来的,它不仅增加飞机的重量,而且产生凹凸不平,增加飞行阻力。胶接蒙皮不仅重量轻,外观光洁,而且提高了气密性。捷克斯洛伐克用这种胶粘合的桥梁构架,每一平方厘米可以经得起半吨载重。
用人造树脂制成的各种油漆涂料,比一般植物油制的漆更优越。合成树脂漆干燥快,操作时间短,粘接性能好,又不容易受细菌破坏。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漆的绝缘性和耐热性特别好,所以在电气工业上应用的前途很大。
人造树脂还能制造人造宝石,供各种精密仪表之用。在医疗上,用人造树脂制成塑料管,来代替血管,用树脂胶粘接断骨。在农业上,利用人造树脂制成透明薄膜来复盖苗圃,以提高产量和控制作物的生长期。苏联喷气客机图—114里,就用了近六万个人造树脂制成的塑料零件。人造树脂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了。


第4版()
专栏:

  氾胜之和《氾胜之书》
  张习孔
氾[fàn]胜之,是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农学家。汉成帝时
(前32—前7年),氾胜之做议郎,曾经在今陕西关中平原地区,教民种田,获得丰收。他深深体会到农业生产对于国计民生的重大关系,因此他说:“夫谷帛实天下之命”。在他亲自领导生产的基础上,并参考了古代有关农业方面的文献,加以整理总结,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农业科学专著——《氾胜之书》。
《氾胜之书》是后世的通称。《汉书·艺文志》农家书中称作十八篇。后汉经学家注经,一再引用氾书。所以唐贾公彦《周礼注疏》说:“汉时农书有数家,氾胜为上。”后来唐、宋官私史书也多引有《氾胜之书》。但在以后的《宋史·艺文志》和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中,就不再提及,可能在宋元之际,这部书便已失传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氾胜之书》的部分内容,主要是《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文献中引用的部分。这些散见在各书中的《氾胜之书》原文,大约有三千七百字。仅就这一小部分来说,内容仍是相当丰富的。
《氾胜之书》所记载的,主要是二千年前我国黄河流域干旱地区农民的生产经验和操作技术。根据现存材料,氾书内容,大体上可分为七个项目,即:耕作的基本原则;选择播种日期;种子处理;个别农作物的栽培技术;收获;留种及贮藏;区种法。
氾胜之在书中总结耕作的基本原则说:“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想达到丰产,必须正确地结合气候时令,翻耕土壤,施用肥料,保墒灌溉,中耕除草和做好收获工作。这些经验,是氾胜之从劳动人民的长期生产经验中总结出来的。
关中平原是干旱地区,降雨量少,分布又不调匀,因此防旱保墒,就成为农业生产中一个特别重要的问题。《氾胜之书》告诉人们,无论春耕、夏耕和秋耕的首次耕地,都必须抢墒。春夏雨季下雨后,便要酌量地抢耕抢种,使土壤尽量接受雨水。冬天下雪以后,把田地里的雪压入地里;同时把地面上的雪掩盖住,不要让它被风吹走;再下雪,再压紧。这样,立春以后,土壤里保存了很多水分,同时,虫子也冻死了。明年的庄稼一定好。
区种法是氾书中很宝贵的材料。所谓“区种”,就是一种园艺式的深耕细作方法。这种方法是把土地划成很多小的区域,挖成沟坎,实行深耕细作,多灌溉,多施肥,集中地使用人力,以求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这反映出西汉时期在农业技术上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氾胜之书》还记载了十三种农作物的个别栽培技术,即禾、黍、冬麦、春麦、稻、大豆、小豆、麻、枲[xǐ](雄大麻)、瓠[hù](葫芦)、芋、稗[bài]和桑。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关于种稻技术的记载。书里说:春天解冻以后,耕稻田,把土翻过来。一块稻田的面积不要太大;太大了,田里的水深浅就不容易均匀。根据这个记载,西汉时候,我国西北地区已经有了水稻的种植。
《氾胜之书》不但对于研究祖国农业发展史有重要的价值,就是对于现代农业科学的学习和研究,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4版()
专栏:文物小品

  太平天国忠王府
  钱正
在苏州,有一座重要的革命建筑——太平天国忠王府。它雄踞在市内东北街上。大门两旁,那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石狮子,花岗石台阶,开阔的广场,还有那八字照墙,构成了这座王府的雄伟气魄。
1860年6月(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忠王李秀成统率太平天国大军,解放了苏州,建立了苏福省。10月,苏州人民在拙[zhuō]政园的旧址上,兴建了这座宏伟的建筑。
当时忠王府的外观造型,按照太平天国王府的规格,外部有着壮丽的装饰性建筑。在宏伟耸立的大门两旁,有东西鼓吹亭。东西辕门上,各有一座凌空飞展的角楼。府内建筑,分三种不同性质的结构。主体建筑是壮丽的宫殿,从大门入内,那广阔的庭内广场,整齐的东西两庑[wǔ],衬托出正殿的雄伟;加上二门,使大殿显得更为深远、庄严。大殿筑成工字形,并附后殿。附属建筑物中,一部分是住宅,规划成既能封闭又能联结的结构。另一部分是花园。此外,府内还有一座四方形五层高的望楼。
在忠王府里,李秀成领导着东南地区广大军民,抗击着国内外反动势力。苏州光复不久,帝国主义者派遣间谍性人物、英国伦敦布道会牧师艾约瑟,从上海来到苏州。李秀成在忠王府里和他进行了严肃的谈话。两个月后,李秀成又在这里接见了外国使者扬笃信等。当时,帝国主义者妄图以宗教关系来影响太平军的高级领导人,实现他们从内部来操纵太平军的阴谋。以后,在激烈斗争的年代里,忠王府成为东南战场的司令台。李秀成在这里组织和指挥了两次大规模进攻上海的战役,太平军一直进逼到上海近郊的虹桥、徐家汇等地,给中外反革命联军以严重打击。当天京遭清军的严重威胁后,李秀成又在这里召开了两次高级军事会议,研究确定进援天京的战略部署。当时,李秀成曾提出“如欲奋一战而胜万战,必须联万心而为一心”的名言。1862年9月,进援天京的太平军就在这里跨出了西征的第一步。
这座闪耀着革命光辉的忠王府,在清军攻占苏州后,被李鸿章霸占为自己的衙署。他怕犯上“僭[jiàn]越”,拆毁了王府的辕门、鼓吹亭等,改为一般的衙署式样。主体建筑,包括二门、两庑、中央工字大殿和后殿,都没有大的变动。以后忠王府花园受到了严重破坏,有
“园屋无人,居厮养卒,其中事物已颓损十之五”的记载。
解放后,从前的忠王府回到了人民的手里。今年3月,国务院把它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忠王府内设有“太平天国苏福省文物陈列专室”,成为人们瞻仰太平天国革命先烈光荣业绩的地方。


第4版()
专栏:

  你知道吗?
△羚羊常常袭击麻雀和鸽子,把它们踩死吃掉。原来羚羊爱吃鸟的羽毛,那里面含有促使羚羊角生长的物质。
△鹬[yù]鸵可以说是有三条“腿”的鸟儿。它那细长的嘴平时用来寻食,休息时便成为支持身体平衡的一条“腿”。  (冷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