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2月1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实验室中三十年
  ——访生物学家朱洗教授
  本报记者 杨瑛 高洁
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所长朱洗教授,三十多年来,孜孜不倦地从事胚胎学的研究。长时期的艰苦踏实的实验工作,使他在这门生物学中最基本的科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由于他关心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努力来解决生产实践中提出的有关的关键问题,因而,他也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有益贡献。三十多年来,朱洗教授自己或和他的老师、助手合作,先后发表的科学论文和研究报告达七十多篇;其中,解放后发表的有三十篇。这些论文和报告绝大部分内容,是关于卵球成熟与受精理论的研究。他早年就动手写作的生物学丛书,已出版了九本;他的科学著述共十多种,达三、四百万字之多。
  探索卵球成熟与受精的规律
我们访问朱洗教授前,曾看过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部电影。这部电影,纪录了朱洗教授培育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即蟾蜍[chán-chú])的情节。这真是一部有趣的影片!春天,河面薄冰初融,成对的蟾蜍拥抱着跳进池塘。雌的把卵排到体外,经过受精,卵就在长长的胶膜卵带中,渐渐孵化成黑色的小蝌蚪。
这是自然界中蟾蜍生育传种的普遍现象。在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室里,技术员从冷藏库中,取出经过冬眠之后待产的母蟾蜍,剖开腹部,取出卵巢,用细针把整个卵巢分成许多小块,每块包有三、四百颗卵,然后放进盛有含激素的生理水的玻璃瓶里。经过一些时候,玻璃瓶里的卵巢开始有规则的收缩,一颗颗棕黑色的卵球排出来了,一颗、两颗、三颗……。技术员把这些体外排出的成熟的卵球,吸在玻璃片上,用吸水纸吸去水分,轻轻涂上癞蛤蟆的鲜血,然后用只有一根头发丝直径十分之一粗细的玻璃丝去刺卵球,使涂在外面的白血球随着针头引到卵球的适当部位,替代精子的作用。接着,再把卵球外面的血污洗净,放进定温箱。三小时后,有些卵球开始分裂,最后变成了活泼的小蝌蚪。再过一个多月,小蝌蚪离水登陆成了小癞蛤蟆了。
这里介绍的,是朱洗教授1959年所进行的一次实验。这批用人工单性生殖的没有父亲的小癞蛤蟆,共二十五只。其中一只母癞蛤蟆,长到1960年冬天,经过冬眠,今年三月和雄体交配产了卵,它们的后代,就是现在这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现在,这批癞蛤蟆在实验生物研究所的饲养池里,大的已长到三、四十克重,小的也有婴儿拳头大小。除小部分有些畸[jī]形外,大部分都长的活泼神气。
朱洗教授从1925年开始,就学习和从事胚胎学中卵球成熟与受精理论的研究,至今三十多年。他告诉我们,培育成功没有“外祖父”的小蟾蜍,并不仅仅在于证明人工单性生殖的蟾蜍可以传种接代;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进一步检验了朱洗教授所创造的蟾蜍体外排卵这一新方法,可以获得具有完好的发育能力的卵球。这是对学术研究上一个重要的贡献。因为,动物的卵球,向来只能在母体内发育成熟,科学家要进行分析研究卵球的成熟和受精,有许多不便。近三十年来,世界上有许多生物学者,都在研究人工体外排卵的方法,希望把动物生殖的秘密,放在人的肉眼直接观察之下;但是,都没有得到理想的结果。而且,争论很多。有的甚至认为体外排卵的实验,即使有些卵球能够脱出卵巢膜,也很可能是由于卵巢久留体外,发生萎烂的结果。朱洗教授的实验,修正了这些错误的论断,为人们进一步研究卵球的成熟和受精,(或单性生殖)和发育机制开辟了一道新的门径。
这几年来,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用这个便利的实验方法,进一步对卵球的成熟和胚胎发育的关系,进行了几千次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还根据自己几十年的研究事实,得出这样的理论:只有当卵球“适当成熟”的时候受精(或单性生殖),才能得到健康的子代;早几小时或迟几小时受精(或单性生殖)便会使胚胎发育不正常或夭殇[shāng]。同时,他还总结出关于卵球的成熟程度和胚胎发育的关系。
或者有人会问:癞蛤蟆既不好吃,又无用处,为什么要花这么许多时间去研究它呢?朱洗教授说:动物的发育与生殖,虽有各自的特殊性,但也有它普遍的规律。要想直接在与人民福利有关的动物身上,进行实验,进行分析研究,有许多实际困难。就拿猪、牛、羊、马等家畜说吧,它们身材庞大,饲养费料,价格贵,数量有限,卵体微小,卵数更少;哪有癞蛤蟆这样卵体既大,卵数又多,要多少,就多少呢!从这种“无用”的小动物的研究中,所得的实验数据和推演出的理论,虽不一定能直接应用到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和人类身上;可是这些理论若确凿无误,就能成为研究别种动物的指路灯。事实也正是这样,朱洗教授关于卵球成熟程度与胚胎发育关系的理论,后来帮助他解决了研究人工繁殖家鱼的许多关键问题。
朱洗教授领导的关于“家蚕混精杂交”的理论研究,也非常有趣。在实验生物研究所的一间标本陈列室里,我们看到了有关这项研究的一部分标本——“混精杂交”的家蚕蚕茧。这些蚕茧的形状、颜色都很异常,有扁圆形的、锥形的,还有心形、肾形、海胆形,等等。有的颜色特殊,个儿特别大。朱洗教授通过这项研究,提出了关于遗传学上的一项新见解,并对远缘杂交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因而,曾经引起国外一些科学家的极大的兴趣。“混精杂交”还提供了一种新的育种方法,这就是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培育出的一种大茧形的蚕种。
  在生产实际中
十多年来,朱洗教授坚持在理论研究的同时,先后花了七八年时间,以他渊博的理论素养,指导着并出色地完成了蓖麻蚕驯化和家鱼人工繁殖的研究。这两项研究对发展国民经济作出很大的贡献。
蓖麻蚕原产在印度。它的特点是生长快,生活力强,饲养比较容易,一年可以繁殖养育五六代。蚕儿吃的蓖麻叶到处可以生长,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半野生植物;蓖麻蚕的丝,又是绢纺和与羊毛混纺的上好材料;蚕蛹的含油率很高,营养丰富,近似鸡蛋或肉。朱洗教授看上了蓖麻蚕的这些特点,在党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鼓舞下,他决心把这个亚热带的“客人”,迁居到我国来。虽然过去也有人多次将蓖麻蚕引到我国,但没有成功。从1952年到1956年间,朱洗教授和所里的其他几位研究技术人员,前后花了四五年时间,研究解决了蓖麻蚕的饲养、制种、防病和越冬等问题,驯育了适合中国气候环境的蓖麻蚕新品种,建立了一整套饲养技术。朱洗教授还亲自主持编写了通俗技术资料,开办训练班,把饲养技术传给别人。这些年来,除青海、新疆、西藏外,我国各地都曾经成功地饲养过蓖麻蚕。安徽省的阜阳等专区,很多农民把饲养蓖麻蚕,当成一项重要的副业生产。
家鱼人工繁殖,是我国淡水养殖业中一个很重大的问题。我国各地大量饲养的鲢、鳙鱼,肉嫩味美。可惜这类鱼不像鲫鱼鲤鱼那样,能在池塘里自然产卵。每年夏季,成千上万的渔民,都得到长江等天然产卵场去打捞鱼苗,然后运到各地饲养。这样,费时费工,鱼苗在运输中死亡率极高,家鱼的养殖自然受到限制。用人工繁殖家鱼,是人们多少年来的愿望。朱洗教授虽然不熟悉家鱼,但在1956年,他就热心地提出这个问题,并开始设计实验。1958年,全国的大跃进形势,又鼓舞了他的勇气,他与浙江省水产厅合作,开始了实验工作。广东南海水产研究所,在春季试验白鲢人工催产成功之后,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又提出了一种更简便而经济的方法:在秋季进行花、白鲢的催产,也获得成功。这些成就,为我国淡水养殖业揭开了全新的一章。经过四年来的不断钻研,他应用了二十多年来所系统研究过的卵球的成熟受精和发育的成就;以及胚胎学理论的知识,总结了他和他的同事者的实践经验以及兄弟单位的成果,深刻地阐[chǎn]发了亲鱼(即怀有成熟卵巢和精巢的雌、雄鱼)饲养、人工催产和人工孵化鱼苗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终于揭开了家鱼人工繁殖之谜,解决了家鱼人工繁殖的许多生产技术问题。
  严峻的实验
无论是和朱洗教授本人还是和他的同事、助手们谈话,使我们得到一个深刻的印象:朱洗教授踏踏实实,不辞辛苦,以严峻的科学态度,重视一点一滴的实验事实的积累,使他的研究工作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
就拿卵球成熟程度与胚胎发育关系这项研究来说,早在三十年前朱洗教授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就和他的老师一起观察到两栖类卵球的成熟期可以分成不够成熟、适当成熟和过分成熟三个阶段。俟后几十年间,他用蟾蜍深入系统地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以大量的实验资料,证实了卵球成熟的阶段理论,阐明了不同程度成熟的卵球与受精的细胞学变化的关系。为了进行卵球成熟程度的细胞学研究,他常常把一个小如芥子的蟾蜍卵,切成一、二百个小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这项工作要求十分严格,它要求把每一个小片按照切下来的次序排列起来,不能搞乱,连每一小片放置的方向都要一样不能颠倒,如果有一点差错,就不可能得出正确的资料。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们,经过不断的细心观察,才从成千上万的卵球切片中,看出它的微妙的变化。然后画成草图,把它记录下来,作为研究的资料,这需要付出大量而又艰巨的劳动。近年来,他又和他的助手陆续在金鱼、鳊鱼、鲤鱼和家鱼上做了不少工作。从这些新的不同实验材料中,验证了这个理论。
朱洗教授常常告诉年青人说:“科学研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要胆大心细不怕困难。在困难和失败的关头,尤其需要勇气和顽强的精神。”事实上,他自己就是这样的人。1951年,蟾蜍人工体外排卵的方法研究成功不久,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们,便对体外排出的蟾蜍卵球用涂血针刺的方法,进行人工单性生殖的实验。从1月到4月,他们做了近四百组实验。开始的时候,用白金丝针刺了将近七千个卵,竟然没有得到一只出膜的蝌蚪!重复多次,结果都是一样的失败。看来,这项实验似乎没有成功的希望了。但是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们,没有灰心丧气。他们仔细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改用了直径较细的玻璃丝,继续进行实验。在以后的十天之内,他们又刺了三千多个卵,得到了五只出膜的蝌蚪,增强了实验的信心。1958至1959年,在进一步掌握卵球成熟时间、改良针刺技术和饲养蝌蚪与小蟾蜍的方法的基础上,他们又再度大量进行人工单性生殖的实验。在前后五个月之内,他们一共刺过四万零一百四十个卵球,终于得到二十五只经过变态的小蟾蜍。其中两只,长到成体,都是雌的。1960年死了一只,仅余一只。这一只,就是前面所说的那批没有“外祖父”的小蟾蜍的母亲。
朱洗教授还十分重视踏踏实实的调查研究工作。千百年来,相传养在池塘里的鲢、鳙等家鱼的性腺,是不会发育的。可是,朱洗教授并不相信这一点。他常常在思索能不能人工培育性腺成熟的亲鱼。有一次,他偶然听说有人从塘里捕来的鲢鱼肚子里,吃到许多鱼子。这件事给他很大的启示。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情况,这位老科学家在浙江省水产厅的大力支持下,发动青年同志,在浙江省许多著名养鱼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他们从一条江河走到另一条江河,从这一个池塘走到另一个池塘。在1958年秋天,他们终于在杭州的上城河,发现了卵巢发育得十分良好的鲢、鳙鱼,当即用一种简便的催产方法催产,第一次就得到了三万多鱼苗。朱洗教授和他的助手关于池鱼可以怀卵的发现,不仅打破了过去一向认为养在池塘里的鲢、鳙鱼性腺不能发育的理论,还进一步找出了有些池塘鱼的性腺所以不发育的原因,为今后顺利开展家鱼人工繁殖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坚持亲自动手
朱洗教授常说:“科学研究,是不能远距离操纵的。”不论是在实验室里研究胚胎发育,还是到外面渔场去解决家鱼的人工生殖问题,朱洗教授总是亲临现场,具体解决问题。几十年来,他一贯亲自动手做实验。在他的实验室里,我们曾经看到他的卷帙[zhì]浩繁的实验记录,和在显微镜下观察卵细胞成熟和受精的各种记录图形。他画的图十分精确,据说至今所内很少有人能比得上他。对一些比较难做的新的实验,朱洗教授常常自己先做,取得了经验,然后教给别人。
和朱洗教授一起研究蓖麻蚕的同志,告诉我们:在驯化蓖麻蚕的研究过程中,他们先后碰到过三次大难关,每次都几乎使蚕儿断种绝代;最后,都是朱洗教授亲自动手实验,才迅速获得解决的。以其中的一次来说吧。有一年夏天,天气酷热。忽然发现大批蚕蛹不能化蛾,或是化蛾之后不肯交尾产卵;将一部分蚕蛾进行解剖,发现卵巢发育很不好,眼看将有断种的危险。对这个突然的袭击,有的人不免惊慌起来。朱洗教授一面安慰大家,一面苦苦思索。他根据多年来对一般生物受精、发育规律的研究,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是因为蚕体的生殖细胞和体细胞在发育过程中,对温度的要求不一样,出现了发育的不平衡现象。因此,虽然看来蚕儿身体发育尚好,但生殖细胞发育不健全。根据这个线索,他们立即采取降温措施,并且指导他的助手做了各种温度的对比试验,终于找到了蚕种的适宜的温度。他们还通过试验,知道即使在高温季节,只要在一定条件下仍可制种。这样,他们终于度过了难关。从此蓖麻蚕育种法中,又增加了一条宝贵的经验。
★ ★ ★
朱洗教授今年六十一岁了。他1920年到法国勤工俭学,1925年进实验室,开始从事胚胎学中卵球成熟与受精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三十多年来,他始终坚持不懈地工作着。他经常白天在实验室工作,晚上写作到深夜。有时,为了思索一些科学问题,晚上回家竟会找错大门,走进别人的家里去了。我们访问他的时候,他还给我们讲起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几年前,有一次,一向健康的朱洗教授突然患了严重的疾病,昏迷不醒。当他清醒过来的时候,心中十分不安。他愁的倒不是自己的病,而是忧虑着自己的研究工作还没有结束。病好之后,他曾经打算要结束一下自己以前的工作。他说,“可是这些年来,不知不觉的,工作又越做越多啦!”看,祖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飞跃发展,怎样鼓舞着这位老科学家的前进步伐!


第5版()
专栏:体育

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全部赛完
  “八一”男女队双获冠军
新华社30日讯 “八一”男、女篮球队今晚双双获得了1961年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的男、女组冠军。他们在北京工人体育馆分别战胜了最后的对手——北京青年男、女篮球队,男子的比数是八十二比五十三,女子是六十七比四十四。
至此,今年的篮球甲级队联赛已经全部结束,男子组亚军是四川队,第三名北京青年队;女子组亚军是河北一队,第三名是广州队。
去年的全国冠军“八一”男子队和第三名“八一”女子队,今晚在冠军争夺战中都发挥了勇猛顽强、进攻快速和投篮准确的特点,在比赛中占了上风,男子队上半场以三十八比二十四领先,女子队上半场以二十九比二十二占优。对比之下,北京青年男、女队在比赛中投篮不准,防守时犯规也比较多,特别是下半场,一直没能阻挡住“八一”队破竹般的攻势,最后分别输了二十九分和二十三分。
今天是决赛的最后一天,在北京、天津举行的十场比赛有八场关系到各队的名次,因而各队都全力以赴,争夺十分激烈,去年还没进入甲级队前十二名的黑龙江男子队顽强奋战,竟以八十八比七十七击败了去年甲级队第三名江苏队,使江苏队失去了再次取得第三名的希望,最后只名列第四。煤矿女子队也以六十一比五十七战胜了去年甲级队第六名上海一队,使上海一队的名次降到第八名。原来还有取得全国亚军可能的去年全国第四名四川女子队,以五十九比七十四败给了去年全国亚军河北一队女子队后,也只得到第五名,而被河北一队再次蝉联了全国亚军。四个不计名次的队——北京体育学院男、女一队和二队今晚也分别交战,结果一队男、女队分别以七十七比六十二和六十七比六十得胜。
今年的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十月份分别在杭州、武汉和西安举行,各竞赛区获得前三名的男、女队11月15日开始在北京、天津参加第二阶段决赛。(附图片)
  “八一”男子队在底线投篮 新华社记者 张赫嵩摄
  “八一”女子队突破北京青年女队的防守上篮
新华社记者 张赫嵩摄


第5版()
专栏:花絮

花絮
男女队同争冠军
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争夺今年全国篮球甲级队联赛女子组冠军的是“八一”队和北京青年队,争夺男子组冠军的也是
“八一”队和北京青年队。而比赛结果由“八一”男、女队双双拿到了冠军,这真是巧合。
新手居多
“八一”女子队和北京青年女子队全场共有二十人轮流上阵,但其中只有八名是知名的老将,其他都是新手。像“八一”队的王秀珍(17号)、北京青年队的赵文群(16号)都是观众还不熟悉的新人,但前者准确的投篮技巧和后者熟练的过人技术,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得分最多的队员
女子组得分最多的是“八一”队第二个矮个儿——身高一米六十二的运动健将钱幽屏,全场共得十六分。男子组得分最多的是“八一”队的运动健将张德鑫,全场共得二十二分,占全队得分四分之一以上。
观众的新纪录
观看夺魁战的足有一万五千人以上,创造了决赛以来观众人数的最高纪录。比赛大厅里不仅看台上座无虚席,连竞赛场地周围也加了好几排临时座位。仔细观看,观众中穿绿衣服的非常多,原来他们都是部队的观众。
(新华社)


第5版()
专栏:体育

在上海冬季射箭比赛中
  赵素霞再次打破女子射箭世界纪录
据新华社上海30日电 上海十九岁的射箭选手赵素霞在上海市冬季射箭比赛中再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她在29日结束的女子七十米双轮项目中,以五零六环的优异成绩打破了由美国运动员考尔比在1958年创造的四六八环的世界纪录。
赵素霞今年6月间曾经打破过女子五十米单轮射箭的世界纪录。这次,她是在11月27日和29日两天内射完七十米双轮规定的全部七十二发箭的。
这次冬季射箭比赛共将举行四天,今天因雨比赛暂停,等天晴后继续举行最后一天的比赛。但从27日到29日的三天中,已经有三名女射箭手十四次打破了七项全国纪录,其中有五项创造了全国最高成绩。
赵素霞共打破了六项全国纪录,其中有五项创造了全国最高成绩。


第5版()
专栏:文教简讯

文教简讯
  综合利用废料废液
上海普陀区科学技术协会轻化工学组开展废料废液的综合利用研究活动。
他们派人到农村去作调查,并派人深入到工厂调查研究下脚料。他们还通过技术交流,组织现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促进了综合利用废液工作的迅速展开。据上海第二制药厂、润华染料厂等八个单位的统计,今年1至10月已从废水污水中提取硫酸铵、硫酸钾和其它化学肥料八千多吨,相当于年产八百吨的合成氨厂一年的产量。另据上海试剂厂等十九个工厂的不完全统计,10月份就从下脚废液中提取了价值二百零四万元的工业原料。
  总结增产经验
吉林省双辽县科协和农林局组织三十多名科学技术人员,深入茂林、卧虎、双山等公社的生产队,与老农一起总结当地增产经验。
这次总结增产经验,是先访问有经验的农民,从多方面了解当地今年丰产的原因;然后组织有关人员进行座谈,整理出材料,再利用社员休息或大小会议,让群众给做鉴定。
挖掘传统剧目
牡丹江市各专业剧团从10月以来,挖掘、整理、上演一批传统剧目。京剧团挖掘出传统剧目百余出,保留剧目达三百多出;评剧团、河北梆子与民间艺术的拉场戏、二人转、评书、大鼓上演剧目也有了增加。目前,专业和业余的戏曲创作编辑人员,正深入生活搜集素材,进行加工整理、创作和改编工作。
(以上摘自各地报纸)
工人大学生
武汉重型机床厂和华中工学院等单位合办的业余大学最近有二十六名学生毕业。
这批毕业生大都是工厂里的初级技术员、技术工人和行政机关转业的干部,原来文化技术水平较低。他们经过五年的艰苦学习,已经全部学完高等工业学校本科十七门主要理论基础课和技术课。
(据新华社)


第5版()
专栏:

  医治内痔有新药
  中医彭显光刻苦钻研试制成功
新华社贵阳30日电 贵州省人民医院痔瘘[zhì-lòu]科主任、中医彭显光经过刻苦钻研,试制成功一种疗效高、使用简便、方剂成本低的治疗内痔的新药,—“枯痔疔[dīng]”。
这种新药是根据中药“枯痔散”的处方改进配制的。原来“枯痔散”是比较好的一种药物,用以治疗痔疮,不用开刀,只需换十来次药,痔核就可以自动脱落,复发率也比较小。可是“枯痔散”方剂内含有砒霜,如果操作不好,患者容易砒中毒,同时还必须天天换药,对患者仍有较大痛苦。从1959年冬天起,彭显光就决心作一番试验,加以改进。
彭显光对“枯痔散”的处方原理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和研究,减掉了含有剧毒的砒霜,增加了一些其它药物,并把粉剂改为便于施用的丸剂,制成了第一枚新药“枯痔疔”。第一次临床试验,因腐蚀力量不足,痔核无法脱落,没有成功。后来,他又增加腐蚀性药物的剂量,经过七次改进和试验,基本解决了痔核脱落的问题。可是,患者在使用这种新药后仍有发生副作用的现象。这使年轻经验不多的彭显光不免有些懊恼。这时,党组织劝他去找有经验的老先生请教。彭显光重新鼓起勇气,四处寻师访友,问计求方。他几乎访遍了贵阳市有名望的老中医、老药师。省中医进修学校校长陈云生因病来院就医,彭显光知道后一有空就去找他聚谈,请教。他听说有一位叫吴应龙的草医,曾经用草药治好过痔疮,便专诚拜访。往往一味药物的取舍和剂量的增减,他都要走访好几位老先生或翻阅大量的书籍和资料。在那些日子里,他常常工作到深夜。彭显光就这样苦干苦钻,历时一年零三个月,先后经过十八次试验和改进,终于试制成这种治疗内痔的良药,杜绝了病人中毒现象,减轻了病人治疗中的痛苦。
自这种药物用于治疗以来,疗效一般都较好,复发的极少。有一个六十多岁的患者,痔核并黏膜脱出,同时患有较为严重的贫血症,经彭显光大夫用“枯痔疔”和补气补血的中药治疗,痔核六天脱落,十三天伤面就愈合了。


第5版()
专栏:

  大牲畜肠麻痹型癌痛症可以治疗
旅大农科所试验成功了开腹和肠管切开的新技术
新华社旅大30日电 旅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用开腹和肠管切开的新技术,医疗大牲畜肠麻痹型癌痛症获得成功。
长时期以来,麻痹型癌痛症危害着大牲畜的生命。其中顽固性的肠内结、肠结石、肠堵塞等病症,能使大牲畜粪便不通,腹部疼痛,肠管麻痹和坏死,肠扭转、肠结扎、肠缠结、肠奎叠等病症,又使大牲畜肠管血液循环发生阻碍,肠管破裂、坏死,造成死亡。过去,大牲畜患这类疾病后很难治愈。
这个研究所从1958年开始,经过四年坚持不懈的试验和研究,终于找出针对患畜不同的病症,分别施用开腹手术来治复患畜肠管或疏通堵塞道,切除小肠管坏死部分后进行缝合,切开大肠管取出堵塞物等新技术,使人们一向认为患这类“绝症”的大牲畜,得以起死回生。据对四十八头患病骡马的临床统计,治愈率达到90%以上。经过较长时间的观察和访问群众,手术后复壮的大牲畜,不管是耕地或拉车,使役情况良好。
最近,这个研究所正向旅大地区的农村人民公社兽医院(站)传授和推广这一新技术。


第5版()
专栏:

  陈毅副总理参观阿画家访华作品展览
称赞弗托·斯塔莫热情地反映了我国新事物和创作技巧
新华社30日讯 陈毅副总理今天参观了阿尔巴尼亚画家弗托·斯塔莫访华作品展览。
陈毅副总理观看了画家在中国进行友好访问的一个多月时间内创作的近五十幅作品,并且称赞画家热情地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中的新事物以及画家的创作技巧。
同陈毅副总理一起参观画展的有中阿友协会长蒋南翔、对外文委副主任张致祥、中国美协副主席蔡若虹等。
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雷兹·马利列和外交官员今天同陈毅副总理一起参观画展。
展览会在今天闭幕。展出以来的七天中,参观者共有六千多人,许多人在参观后热情地留言,认为这个画展不仅使首都人民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并且赞扬画家的作品热情地表达了阿中人民的兄弟友谊。


第5版()
专栏:

日本文学家代表团去洛阳等地访问
新华社30日讯 由堀田善卫率领的日本文学家代表团一行五人,今天乘火车离开北京去洛阳、西安等地参观访问。到车站送行的有廖承志、朱光、老舍、曹禺、谢冰心、严文井、萧三、杨朔、王晓云、韩北屏等。在京的日本和平人士西园寺公一也到车站送行。


第5版()
专栏:

  苏联两位芭蕾舞演员回国
新华社30日讯 应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邀请来我国与北京舞蹈学校实验芭蕾舞团进行合作演出的苏联国家大剧院独舞演员里娅宾基娜和吉洪诺夫,在北京演出了四场《天鹅湖》和三场音乐舞蹈晚会。今天上午乘飞机回国。
29日中午,对外文委和文化部曾联合设宴为他们送行,祝贺他们合作演出成功。


第5版()
专栏:

  中国佛教代表团回到北京
新华社30日讯 由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嘉措、副会长赵朴初率领的中国佛教代表团在柬埔寨参加了第六届世界佛教徒大会后,已在28日乘飞机回到北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