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8日人民日报 第1版

第1版()
专栏:

按照国家需要快轧棉轧好棉随加工随外调
河北新棉源源供应京津沪纺织厂
中旬头五天加工量比上旬增加13.4%;中旬外调皮棉比上旬增加84%
新华社天津27日电 河北省各产棉区按照国家的需要,积极加工调运棉花,为各地纺织厂提供原料。全省11月11日至15日五天的加工量,比上旬增加13.4%;11月中旬全省调往北京、天津、上海等地的皮棉,比上旬增加了84%。
河北省商业厅在11月上旬曾发出关于加强棉花加工工作的指示。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等专区,都先后在11月上旬专门召开棉花加工会议,研究和部署棉花加工工作。石家庄专区有三十四个加工厂、八十九台轧花机投入生产。全专区每天加工皮棉达到了五十四万斤。晋县油棉厂开展车间与车间、组与组的快轧棉、轧好棉的竞赛,产量逐日提高,每天加工棉花已达到十五万斤。临漳县南街油棉厂发动工人试制成功拖带喂花机,不但使喂花工序节约劳动力三分之二,并使锯齿机台时产量由一千四百斤提高到一千七百五十斤。各地加工厂还加强了短绒生产。全省有三十四个加工厂开动八十四台脱绒机,平均每天脱绒四万多斤,到目前止全省已脱绒二百零一万斤。
在棉花调运方面,省商业厅和交通厅在11月中旬曾联合召开电话会议,作了具体部署。省、专区、县都确定专人负责这项工作。石家庄专署有关部门抽调专人到调出地点具体指导,组织外调,11月1日至20日外调的皮棉,比10月份外调量增加了一点三五倍。宁晋县商业部门把工业品下乡和皮棉上调结合起来,并且开展了直线运输和捎脚运输。这个县油棉厂与石家庄交通运输部门协作,汽车来时送煤,回去运棉,全厂加工出的皮棉都及时调运出去,做到了随加工、随外调。(附图片)
左图:河北晋县供销社棉花加工厂的工人们加紧翻晒新棉,准备轧好外调
袁浩、国汉摄
右图:江苏泗阳县及时外调新棉。这是大批新棉正在装船,准备运到无锡各纺织厂
晓庄摄


第1版()
专栏:

根据农业轻工业采掘工业迫切需要
上海加工钢材二千多种
各钢厂轧成坑木代用品钢材四千多吨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钢铁加工工业公司所属各厂,积极增加钢材的品种、规格,支援农业、轻工业和采掘工业的迫切需要。从年初到现在,钢材的品种、规格已经增加到二千多种,比去年全年加工生产的种类增加一倍以上,质量都符合要求。
上海钢铁加工行业今年试制成功的钢材新品种,都是用来加强工农业各部门的薄弱环节的。例如,支援农业生产的就有化肥设备上用的高压锅炉钢管、低合金高强度钢管、不锈钢钢管、厚壁钢管,拖拉机、收割机和播种机上用的冷轧带钢配件等;支援轻工业的就有制造自行车用的钢材,制造刀片的带钢,汽枪钢管,闹钟发条,旧料轧成的热水瓶铁壳以及制造各种日用五金产品的小型型钢和冷轧带钢;支援采掘工业的就有当前煤矿生产中迫切需要的矿灯用钢材,此外,还有国内从未生产过的炼钢用小口径吹氧管,机电工业上用的特殊异型钢材等。这些钢材中,不仅有圆的、扁的、方的、半圆的、六角型的、椭圆型的异型钢管和钢材,还有薄如纸张的带钢,能曲能伸的高压金属软管等等,它们的形状各异,性能不同。
为了使新品种的质量符合要求,上海钢铁加工行业职工作了很大的努力。上海钢管厂生产一种不锈钢钢管,光是为了解决防锈问题,就进行了近半年时间的试验研究,证明质量确实达到标准后才正式投入生产。上海冷轧带钢厂的技术人员在试制“极薄带钢”时,坚持下车间和工人研究商量,终于使这种钢材的薄度达到了零点零二厘米。规模小、设备简陋的协义轧铁厂职工,千方百计克服设备技术条件上的困难,积极认真地试制钢材新品种,今年以来,产品品种、规格已经增加到二百二十余种,质量全部合格。
本报讯 据解放日报消息:上海各钢厂积极赶制煤矿生产中急需的坑木代用品钢材。到11月16日为止,已有四千多吨运往各地煤矿。
坑木是煤矿生产中消耗数量最大的一种材料。随着我国煤矿工业的发展,木材的采伐和运输远远跟不上需要;因此采用其他材料来代替坑木,就成了煤矿工业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上海这次赶制的钢材,加上水泥就可以制成“水泥支柱”以代替坑木。这种支柱的优点是抗压力强、防腐性能好,又利于通风。
有关部门安排上海轧制的坑木代用品钢材,数量达五千二百吨。上海市冶金工业局为了迅速完成任务,要求各有关厂每天汇报轧制进度,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如新沪钢铁厂生产的十九厘米元钢,在11月份内完成一千二百吨有困难,市冶金局了解这个情况后,就及时指定上钢三厂在本月份内轧制五百吨来补充。
各厂在接到生产坑木代用钢材的任务后,不仅优先安排生产,而且非常注意产品质量,凡是不合质量要求的产品,一吨也不出厂。据有关部门预计,这批坑木代用品钢材本月底全部可以运往各地煤矿。
为了大力支援煤矿生产,目前上钢一厂和三厂还正在努力试制无缝钢管和型钢来代替坑木。


第1版()
专栏:

贵州商业系统积极组织运输力量
及时调运农产品进城进厂
同时调拨大批工业品下乡供应农民生产生活需要
本报讯 据贵州日报消息:贵州省商业系统运输部门积极组织运输力量,把收购起来的农产品源源运到城市和工矿企业,支援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需要。单是10月份调运的轻工业原料,如木油、漆油、蜡油、烤烟、棕片、蓑[suō]草,以及生活资料如鲜蛋、梨子、桔子等,就达二千一百八十二吨。
为了把农产品及时运往城市和工矿,从10月份起,省商业厅成立了调运办公室,一面组织货源,一面调度车辆。在调度车辆时,按照货源组织情况,根据国家需要缓急、农产品防腐能力,合理派车。为了使短途和长途的运输力衔接起来,省商业厅储运部门及时与交通厅、铁路运输部门、贵阳地区机关企业有车部门以及专州运输部门密切协作,开展了捎脚运输。这就使运输农产品的车次逐渐增加,例如9月份平均每旬参加农产品运输的只有三十车次,而10月份就上升到五十车次,11月份上半月达到一百车次。
在组织农产品调运工作中,农村人民公社、区、县商业与交通运输部门,都根据农事闲忙和农产品调运的需要,具体地安排了运输劳力和时间。如望谟县于11月上旬在三秋生产基本结束后,就安排了运输力量,因而做到边收购边集运,仅三天时间,集运到公路干线的农产品就达四五十吨。
为把农产品及时调运出来,省商业系统有关部门,还积极领导基层收购点、站,对某些农产品进行加工、改装,以减轻运量。
在组织农产品的运输的同时,商业系统运输部门还把大量工业品运往农村,供应农村人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据统计,从9月至11月11日止,运往农村的生产资料和生活日用品达一万五千多吨。其中包括农药、化肥、农具、日用百货、民用器材、五金交电、煤油、食盐等物资。这些物资运到农村后,大大活跃了农村市场,促进了农产品的收购工作。如江口、望谟、威宁等县的农产品收购量,10月较9月就增长一倍左右。


第1版()
专栏:

越南外长雍文谦照会日内瓦会议两主席
制止美国加紧对南越的军事干涉
特别要求两主席建议越南国际委员会采取措施并要美军立即撤出南越
新华社河内27日电 据越南通讯社今天报道,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部长雍文谦就美帝国主义者加紧对南越的军事干涉于11月25日给1954年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发出一项照会。
照会说:最近,美国政府公然把一支由数百名官兵组成的空军部队派往南越,而且还运进了大量的各种类型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军用运输机以及许多装备了武器的直升飞机。从11月1日以来,这支美国空军部队参加了吴庭艳当局所发动的“扫荡”。
据报道说,美国已经紧急派遣了一批海军人员到头顿海军基地,以准备美国第七舰队的部队今后在南越登陆。目前,这支舰队的航空母舰等许多军舰正在南越海岸附近巡逻。
同时,美国空军第十三队的前线指挥部已被派往土伦基地(岘港)。美国重型军事运输机每天向西贡运输军用车辆、军备以及大量电子器材。
美国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许多高级官员的代表团以及指挥太平洋美军的将领和陆军校官已被派往西贡研究地形以及加速美国军事计划的执行。
照会说,美国把属于美军许多部门的特遣队派往南越,并采取了对越南南方进行直接武装侵略的第一个步骤,同时为使美军进入南越积极准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为了把美军派往南越的计划付诸实现铺平道路,美国和吴庭艳当局最近发动了一个宣传运动,对越南民主共和国进行诬蔑,而且施加压力,要求撤消国际委员会,以便使自己摆脱日内瓦协议所规定的义务。
照会说,美帝国主义者的上述侵略行动,是对日内瓦协议和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的极端无耻的破坏。如果不及时制止美国的上述阴谋和行动,将形成对印度支那和东南亚和平的最严重的威胁。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向1954年日内瓦会议两主席和与会国、向一切有关国家和世界舆论强烈谴责美帝国主义对越南的侵略行动。
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要求日内瓦会议两主席采取措施来及时制止美帝国主义在南越的上述危险冒险行为,特别要求两主席建议越南国际监察和监督委员会采取适当的措施,同时建议美国政府和吴庭艳当局立即撤出非法进入南越的所有的美国军队。


第1版()
专栏:

黑龙江机械工业尽先支援各省煤矿
库有产品优先交货 承制设备优先生产
本报讯 据黑龙江日报消息:黑龙江省机械工业积极赶制大批煤矿设备和维修配件,支援全国煤炭工业。现在已经为全国二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煤矿生产出大批设备和配件。
今年黑龙江省机械工业承担的支援煤矿的产品,不仅数量大,品种比较复杂,而且时间要求紧,质量要求高。国家下达的煤矿设备和配件产品计划中,有80%多要求在今年三季度末以前交货,有些品种从下达任务到交出成品只有一百多天。为了适应这种形势,各企业加强了领导,向干部和职工进行了支援煤炭生产的重要意义的教育,并且优先安排了这些产品的生产。哈尔滨电碳厂职工为了支援煤矿生产,提出“大开绿灯”,确定凡是库中有的产品,只要合乎煤炭部门需要,都可以优先交货。哈尔滨汽轮机厂为尽快地供应煤矿设备的维修配件,派了技术人员到东北各煤矿去搜集图纸资料,并设立了专职机构,负责领导生产。


第1版()
专栏:

刘主席电唁楚瓦尼副主席逝世
新华社27日讯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24日致电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主席哈奇·列希,代表中国人民并以他个人名义,对阿尔巴尼亚人民议会主席团副主席亚历山大·楚瓦尼的不幸逝世表示深切的哀悼,并向亚历山大·楚瓦尼副主席的家属致以衷心的慰问。
中国阿尔巴尼亚友好协会27日也致电阿尔巴尼亚中国友好协会,吊唁亚历山大·楚瓦尼副主席逝世。


第1版()
专栏:

中阿友好协会举行酒会
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日
新华社27日讯 中国阿尔巴尼亚友好协会今晚举行酒会,热烈庆祝阿尔巴尼亚解放十七周年的光辉节日。
酒会在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厅举行。这里今晚灯光辉煌,洋溢一片节日气氛。当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雷兹·马利列,正在北京的阿尔巴尼亚政府经济代表团副团长普·希提等来到会场的时候,中阿友协会长蒋南翔等负责人,同他们亲切握手,并向他们致热烈的节日祝贺。
蒋南翔在酒会上讲话说,阿尔巴尼亚解放后的十七年是继续充满战斗的十七年。阿尔巴尼亚人民,紧密地团结在以恩维尔·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周围,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用“一手拿镐,一手拿枪”的革命精神,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且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南斯拉夫现代修正主义,为保卫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蒋南翔说,中阿两国人民的兄弟友谊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基础上的。中国人民将继续努力来巩固和增强中阿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和团结。
马利列大使讲话说,在以恩·霍查同志为首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的领导下,阿尔巴尼亚人民十七年来所取得的建设社会主义的成就,是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的生动表现。
他说,一贯忠于国际主义义务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和苏联、中国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一起,为增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为揭露帝国主义特别是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为保卫世界和平,不断进行斗争。他说,永远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的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为维护和加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工人运动的团结而努力,为捍卫马克思列宁主义,向共产主义的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马利列大使赞颂阿中两国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结成的牢不可破的友谊。大使还热情祝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不断取得辉煌胜利。
出席今晚酒会的,还有政府有关部门、人民团体和北京市的负责人姬[jī]鹏飞、张致祥、李强、李德全、夏衍、刘皑风、赵鹏飞、杨蕴玉等。阿尔巴尼亚驻中国大使馆外交官员、在北京的阿尔巴尼亚外宾和留学生,应邀出席了酒会。在酒会上,宾主一再为中阿两国人民永恒的战斗友谊,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干杯。
酒会之后举行了联欢舞会。


第1版()
专栏:

一人辛勤 百户称便
北京安定门外渣子坡一带的居民,都说送煤工人孟繁华是一个好服务员。这个三十多岁的共产党员,从早到晚,踏着煤车串街串巷,送了一家又一家,有很多事情使这里的居民念念不忘。
“你想得真周到”
孟繁华把三百斤煤推到当铺胡同二号,恰好户主恩老太太不在家。他等了好一会,还不见老太太回来,就想把煤放在院里。他刚把煤搬下车,忽然想到老太太家里人手少,谁帮她把煤送到厨房呢?于是又把煤搬到车上,到别家送煤去了。
恩老太太也记得老孟要送煤来,买好菜就急急忙忙赶回家,一看院里没有煤,心里踏实了。不大一会,孟繁华又送煤来了。他帮恩老太太把三百斤煤安顿好以后,把刚才来了一趟的事说了一说。恩老太太听了,一边拉着孟繁华,要他坐下休息一会,一边感激地说:“你想得真周到啊!”
有心人
一天下班后不久,天就黑了。孟繁华计划第二天的工作,决定把头一份煤送给三十八号郑元玉家。接着,他就回家了。
走到半路,偶然碰上郑元玉的邻居张风明。张风明问道:“郑家生孩子了,你知道吗?”孟繁华说:“那好啊,明天我送煤时去看看。”
可是,孟繁华紧接着想起:生孩子的人用水多,做饭次数多,一定急需用煤。他想到这里,回头就赶到厂里装了二百斤煤,向郑家送去。
赶到郑家时,郑元玉不在家。他犹豫了一会,决定不惊动产妇,轻轻地把煤倒在门口。
第二天,郑元玉看到孟繁华说:“昨天那么晚了,你还给我送煤,你真是个好同志。”
雨中送炭
孟繁华冒雨把一车煤送到左家胡同九号赵乃仪家门口时,赵家夫妻都上班去了,家里一个人也没有。他踌躇[chóu-chú]起来了:把煤放下,会被雨淋坏;不放下,赵乃仪回家需要煤用。思索了一阵,决定先把煤拉回,看他何时回家何时送。
雨还在下着,孟繁华不时地去探望,连续两三次,总不见人回。直到中午,才看到赵家的门开了,就立即回到煤厂装了二百斤煤送去。
这时,管账的马希良按住发票说:“下这么大雨,怎么能送煤呢?”孟繁华说道:用户需要。说着就推起煤车出厂了。马希良一听,赶快找了一块破雨布,追上去盖在孟繁华的煤筐上。
雨越下越大,孟繁华怕破雨布盖不严,又把自己身上穿的褂子脱下来,加盖在煤筐上。当送到赵家时,赵乃仪感谢得说不出话来。
大家满意
渣子坡四面高坡。住在这一带的七百多户人家,多是住的高坡平房,也有的住在很窄的小胡同里。在这一带送煤可费劲哩。可是,孟繁华从不畏难,总是如期如数地把煤送到每户居民家里。在这一带居民中提起孟繁华,差不多是没有一家不满意的。
有人问孟繁华:“你为什么把工作做得这么好?”孟繁华说:“我的工作做不好,七百多户人家的生活就会受到影响。”
新华社记者 张志清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