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 第6版

第6版()
专栏:星期画刊

我国木刻的童年
中国木刻运动,最初是在“左联”的领导和鲁迅先生热情扶持之下,逐渐成长壮大起来的。从1931年开始,到今年刚满三十年的历史。它是革命斗争的有力武器,是革命美术的尖兵,在现代美术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联时期的作品,反映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初期的木刻家不仅摸索着如何掌握这门新艺术的方法,同时也探讨着建立革命美术的道路。这时的作品尽管还没有脱离外国的影响,但内容是积极的,感情是健康的,形式是多样的,它们已经奠定了此后发展的基础。自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革命的木刻运动获得了更广泛的发展。由于环境不同,这时分出了解放区的和蒋管区的两个方面。解放区方面的木刻运动,在党的直接领导下,使木刻家获得各种有利条件,在实际斗争中他们不仅通过向民间艺术学习,逐渐创立了木刻的民族新风格,而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入生活,并学习了党的文艺方针,逐渐解决了木刻为工农兵和为政治服务的根本问题。所以在1942年以后,解放区的木刻运动是非常活跃的。木刻作品不仅出现在各种展览会和出版物上,而且装饰着延安的许多窑洞,成为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之一。在敌后根据地,木刻更成为与敌伪面对面斗争的有力武器。蒋管区方面的木刻运动也并不沉寂。在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压迫下,木刻家仍坚持革命美术的旗帜,举办木刻展览会,出版各种木刻刊物,用木刻作品宣传抗战救国和揭露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尤其在解放战争期间,木刻家更以作品积极参加了反内战、争取民主的各项革命运动。由于客观条件的困难,木刻家缺少深入工农兵生活的机会,所以,木刻运动的范围主要还局限在城市。但是由于木刻家在战争生活中获得多方面的锻炼,木刻艺术也有很大的进步。
1949年全国解放以来,中国木刻艺术在党的文艺方针的指导下,有了更大的发展。为了进一步了解木刻艺术获得的成就,回顾一下革命的木刻运动所走过的道路,是有意义的。中国美术家协会最近将要举办1931—1949年的“中国木刻展览会”。这里介绍的木刻就是从准备参加展览的作品中选出的。通过这些作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木刻艺术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情况,而且也可以看到木刻与革命斗争的紧密结合。 (李桦)(附图片)
右图:1936年10月8日,鲁迅先生抱病参观了全国木刻流动展览会,并在会上与青年木刻家座谈。
上图:前进曲(1936年) 李桦
左一图:鲁迅(1936年) 力群
左二图:聂耳(1935年) 新波
左图:在工厂里(1933年) 陈烟桥
牛犋变工(1943年) 胡一川
参军(1947年) 夏风
撤佃(一九四八年)可扬
沉默的抗议(一九四七年)纳维
我们的队伍来了(一九四九年)漾兮
街头(一九四七年)邵克萍
1944年在皖中解放区发行的纸币 吴耘
减租会(1943年) 古元
夺回我们的牛羊(1945年) 沃渣 (题花 刘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