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 第5版

第5版()
专栏:

读书、思考和总结经验
沙英
刘少奇同志在庆祝党的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全党展开一个新的学习运动,这是当前最重要的事情。”
近几年来,各方面的工作都很紧张,大家都很繁忙,广大干部没有多少时间坐下来,读一点书,冷静地考虑一些问题,虽然积累了许多经验,也没有很好地进行总结。在这次新的学习运动中,认真地读读书,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实事求是地总结一下经验,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重要的问题在善于学习”。这是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的一个题目。他在那里所写的,是关于如何掌握军事的规律和如何指导战争的方法问题。可是这句不朽的名言,和他当时所讲的基本道理,在今天仍是值得我们温习和深思的。那末,究竟怎样才能“善于学习”呢?
大家都知道,我们学习理论的基本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为了贯彻这种学习方法,我们首先要认真读书和学习文件。认真读书和学习文件,这并不是说要死记公式和咬文嚼字,而是要心知其意,融会贯通,领会它的精神实质,并且善于应用这种实质去具体地分析问题。
要真正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有些书和文件我们是读过了,甚至有的还不只读过一遍,但是印象却不深,一到用时,简直忘得一干二净。有些术语、概念和范畴,我们好像懂得了,很熟悉了,但是严格说起来,对于它们真正的含义,其实常常是似懂非懂,一知半解,而并没有完全理解的。有些基本理论知识和党的政策决议,在我们一般干部中间,大都是读过的,也好像是懂得的,可是实际上有些同志是认识得不深刻的,有的甚至是很不清楚、很片面的。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可能是由于我们缺乏实践经验,或者虽有一些经验而并未加以总结,所以体会不深,不能融会贯通;也可能是由于我们读书和学习文件的时候,不认真,不仔细,粗枝大叶,不求甚解所致。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在读书和学习文件的时候,认真地下些工夫,细细地咀[jǔ]嚼,密切联系实际,反复地思考,真正地消化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wǎng],思而不学则殆。”这就是说,在学习时要把读书和思考密切结合起来。只有坐下来,一方面认真地读书和学习文件,一方面进行冷静的思考,这才能更好地领会书上和文件的精神实质。毛泽东同志常常要我们“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多用脑筋思索问题,学会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分析的习惯。例如他在《学习和时局》一文中说:“为了争取新的胜利,要在党的干部中间提倡放下包袱和开动机器。所谓放下包袱,就是说,我们精神上的许多负担应该加以解除。”“所谓开动机器,就是说,要善于使用思想器官。”书上和文件上的一些概念、范畴和规律,那毕竟是前人和别人总结出来的东西,我们要想把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那就要“打开机器”,把自己的实践经验同书本和文件上所讲的理论密切联系起来,用心思去想、去分析、去概括。
我们的学习不是“为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改造自己的思想和为改进自己的工作而学习。譬如说,在学习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件的精神想一想:自己在几年来的工作中和党的生活中,有哪些思想和行动是符合党章的,有哪些是不符合的;有哪些遵守了民主集中制,有哪些是违反的;有哪些是坚决执行党的政策的,有哪些是没有执行或执行得不大好的;有哪些工作是经过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走群众路线的,有哪些工作是没有这样作或作得不深入的,如此等等。这就是说,把书本和文件上讲的东西,当作一面镜子照一照自己,当作一个尺子量一量自己,自觉地检查一下自己的思想作风,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下决心改正,那对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加强组织观念,增强党性,是很有好处的。
至于说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一些规律,那就更需要有一个过程。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是由微渐显,逐渐暴露的,人们由于受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或者由于缺乏实践经验,不可能一下子全面地把握它。就是别人已有的经验,自己没有实践过,对于别人的经验也要加以消化,不能原封搬来就用;而且在消化时要从自己的经验中考证这些结论,吸收那些有用的部分,排除那些用不着的部分,再加上自己所特有的东西。因而人们的认识,总要在实践的基础上,随着客观事物内部矛盾的逐渐暴露,随着认识的日益深化,才能逐步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把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一般地说,我们绝大多数同志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是努力的,工作是有成绩的,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什么叫经验?毛泽东同志说:“所谓经验,就是实行政策的过程和归宿。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关于工商业政策》)把学习理论和总结经验结合起来,那就要运用我们学得的思想武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根据自己以往执行党的政策的切身体验,用心思考一下:究竟在我们的工作中、在执行政策中,有哪些成绩,有哪些缺点,成绩和缺点的关系和界线是什么,成绩和缺点的比重各占多少分量,取得成绩和产生缺点的原因是什么,现在有些什么困难和有利条件,今后如何发扬成绩和克服缺点,等等,加以具体的分析,进行认真的总结,以便取得教训,坚定信心,使今后更能贯彻执行党的政策,领导群众继续奋勇前进,争取更多更大的成绩。这种总结经验的工作,也就是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将实际经验的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过程,使感性认识跃进到理性认识。只有经过这种思考过程,才能更深刻、更正确、更全面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因此,总结经验,不仅是为了取得教训,改进工作,而且是为了端正我们的思想方法,提高认识的能力。
总之,读书、思考和总结经验,是三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的环节;三者的结合,是一个完善的学习过程,也是具体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很好的学习方法。如果妥善地运用这个学习方法,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当然,在一个短时期内,要想博览群集,学到很多东西,精通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那是不可能的。可是,在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生活方面,选择若干重要问题,通过读书、思考和总结经验的过程,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有所提高,着重解决一些党的建设和党的生活中存在着的问题,使大家的工作作风有所改进,那也就难能可贵了。特别是通过这次学习,培养大家的学习兴趣,养成读书、思考和总结经验的习惯,那也是很有意义的。


第5版()
专栏:

做好正面的思想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十分重要,各级党的组织必须把这一工作放在第一位。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二位,比如说:“现在工作很忙,又是生产,又是征购,又是安排,待工作稍为腾出手来的时候再搞。”这样做行吗?这样做是不行的。为什么不行?因为各项工作都要靠人来做,只有做好了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了干部和农民群众的社会主义觉悟,分清了大是大非,明确了政策界限,才能更好地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否则,不注意思想和政治工作,成天忙于事务,那定成为迷失方向的经济家和技术家,很危险。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是完成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的保证,它们是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和政治是统帅,又是灵魂。只要我们的思想工作和政治工作稍微一放松,经济工作和技术工作就一定会走到邪路上去。
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严重的问题在于教育农民。我们的基层干部,绝大多数也是没有脱离生产的农民。各级党的组织要善于向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进行正面的思想教育,着重鼓舞和引导他们向前看,引导他们回忆对比、现身说法,自己教育自己。应该表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分子,号召学习先进的思想行为。对于那些不正确的思想行为,只应当摆事实,讲道理,讲深讲透,说明那是不利于社会主义,不利于农民的;说明怎样做才有利于社会主义,有利于农民。对基层干部,主要是帮助他们提高觉悟,明确党的方针政策,还要鼓励他们不怕困难,不要埋怨,加强团结,做好工作,艰苦朴素,以身作则,为争取明年的丰收而奋斗。对农民群众,主要的是解决农民与国家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要解决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问题。要大讲社会主义集体生产的优越性,讲有利形势和光明前途,讲具体困难和克服困难的办法,讲工业和农业互相支援,讲非灾区必须支援灾区,讲鼓足干劲,讲大搞生产。只要道理讲得清楚,绝大多数农民是能够接受的。
(摘自《新湖南报》社论:《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


第5版()
专栏:

战胜暂时困难,争取明年好收成
每一个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透过表面现象,从本质上来认识革命和建设的形势。从现象上看,农业连续三年受灾减产,确实给我们在经济上造成不少困难,我们好像是比过去弱了;其实,从本质上看,我们不是比过去弱了,而是比过去更强了。因为:第一,三年大跃进,国民经济的基础雄厚了,将在今后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湖北省农业基本建设,特别是水利建设,三年来打下了相当的基础,抗灾能力大大增强,机械化程度有很大提高。工业方面,三年来,工厂数量发展了,设备增多了,技术力量增强了,生产能力成倍地增长了。其他各行各业在三年中也都有很大发展。总之,用群众的话来说是“大跃进打下了不少家底”。这些都是今后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基础,切切不可小看。第二,在三年大跃进的实践中,我们取得了建设社会主义的丰富的经验。随着经验的越来越丰富,政策也就越来越完善。随着在实践斗争中暴露出来的矛盾越来越明显、越充分,解决矛盾的办法也就越来越具体、越切中要害。随着我们对三年来实践经验的总结认识,不仅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正确性更加得到了证明,而且为实现总路线所必要的各项具体政策、具体办法也逐步地发展完备起来。现在我们所面临的形势,可以说是“情况已明决心大,胸中有数办法多”。三年来的实践经验不仅为党的领导机关所掌握,化成具体政策、具体办法,丰富了党的总路线,而且已经逐步为广大干部、群众所掌握,提高了干部、群众的水平,正在化为推动我们事业前进的巨大的物质力量。这一点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也是切切不可小看的。第三,自从整顿、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在国民经济各部门贯彻执行以来,随着党的各方面的政策一项一项地贯彻,整个城乡形势越来越好,整个国民经济越来越活跃。农村人民公社越来越健全、巩固。广大农村干部和社员关系融洽,心情舒畅,社会主义积极性和生产积极性十分高涨,生产条件和生产秩序已经有很大改善,出现了一片“兴家立业”的繁荣景象。虽然今年农业生产又遭受自然灾害的严重打击,但是干部和社员们认识到这是“政策好,天打扰”,正是由于党的政策好,干部作风好,才大大减轻了“天打扰”的损失,才能在如此严重的灾荒年景中,在广大城乡,包括部分重灾地区在内,群众情绪安定,对战胜灾荒满怀信心。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是越战越强,我们所面临的大局是好的。
我们说整个形势是好的,但是并不是说就没有困难了,今后在前进中,还会有许多的困难,甚至会有严重的困难。不过,形势的总的趋向是越来越好。只有对形势越来越好的总的趋向有一个正确了解,才能对当前存在的困难,和以后可能发生的困难,有一个正确认识,认识到我们所遇到的困难是前进中的困难,正如群众所说的是“发家中的困难”,是暂时的困难;才能看到我们的前途是一片光明,才能信心百倍而又脚踏实地地搞好生产救灾工作,战胜灾荒,迎接胜利。
困难虽然是暂时的,但是需要我们严肃认真地对待,一个一个地克服困难;困难被一个一个地克服了,形势就一步一步地越来越好。怎样克服困难呢?主要是靠全党、全体干部、全体人民的团结一致。在困难面前,团结高于一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就是党和人民的最高利益。
越是困难越是要和党站在一起,和群众站在一起。这是毛主席教导我们的:“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工作中遇到了困难,是听党的话,和党站在一起,正视困难,认识困难,挺起腰杆,担起担子,同心同德,战胜困难呢?是相信群众,和群众站在一起,坚守岗位,同甘共苦,依靠群众,领导群众战胜困难呢?还是怨天尤人,丧失信心,逃避困难呢?“疾风知劲草”。困难是对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的考验。我们每个党员和干部,要学习毛主席所提倡的那种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为着解决困难去工作、去斗争,“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要去,……享受让给别人,担子拣重的挑,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关于重庆谈判》)事实已经证明,绝大多数党员和干部是经得起困难的考验的。而广大群众,特别是广大工人和贫农、下中农,他们对于过去几年来的成绩和工作中的一些缺点、错误,以及当前的困难,都有实事求是的、恰当的理解,他们和党一条心,对前途充满信心。只要我们坚决地相信党、相信群众,领导群众前进,一切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越困难越要顾全大局。整体和局部是互相联系、互相支持、互相制约的关系。在生产救灾中,城市和农村、灾区和非灾区人民的生活,国家、集体和个人的需要,必须统筹兼顾,全面安排。既要使城乡全体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都得到保证,又要适当照顾差别。收成较好的地区的人民生活应该好一点,这是合理的,不这样就不能调动群众积极抗灾生产,争取今后更好收成的积极性。但是也不能不顾到城市和灾区,收成较好的地区要节约粮食支援城市和灾区,努力完成和超额完成国家对粮食和其他农产品的征购任务,特别是要力争尽可能多卖一些余粮给国家,做到以丰补歉,以余济缺,互相支援。对灾区,国家以及各方面当然要尽力给以支持,但是灾区主要的应该是千方百计生产自救,力争减轻国家的负担。城市除了也要节约用粮外,还要努力生产质好、量多的工业品,以支援农业、支援灾区。这种城乡团结互助,收成较好的地区和灾区团结互助的精神,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表现,必须维护和发扬。
坚持政治挂帅,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这是全党、全体干部、全体人民团结的根本保证。除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外,还要扎扎实实解决具体问题,多方面地关心干部和群众的生活,尽可能减少他们生活上的困难。
团结就是胜利,我们相信,只要全党全民团结一致,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暂时困难,争取明年夏季和全年农业生产有一个好收成。
(摘自《湖北日报》社论: 《团结一致战胜困难,争取明年好收成》)


第5版()
专栏:

谈全局观点和农产品收购问题
服从国家计划,按照规定的任务把农产品交售给国家,对于支援工业建设、加强城乡互助、巩固工农联盟具有重大的意义。大家知道,不论是工人和农民,吃穿用都是经济生活中的大事情。人们生活上必需的这些物资,又大部分来源于农产品。因此,广大农民既要安排本身的需要,也要看到城市和工业的需要,踊跃把农产品交售给国家,提供城市工人和其他劳动人民必不可少的生活资料;提供工业部门必需的原料和出口必需的物资,以保证国家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踊跃交售农产品,既符合农民的目前利益,也符合农民的长远利益。从目前来看,农民交售农产品,可以得到一笔资金,得到国家规定的奖售物资和返还副产物,以便扩大再生产和安排好社员生活。国家收购的农产品,除了一部分用来供应城市工矿区和出口以外,另一部分加工制成各种日用工业品,又运往农村供应农民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从长远来看,农业生产要获得更大发展,农民生活要得到根本改善,就离不开工业的支援。例如,化学肥料对于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有显著作用,这是广大农民都知道的。迅速提高农产品产量的重要条件之一是施用充足的肥料。但是,目前化学肥料的供应量远远不能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怎样才能增加化学肥料呢?根本的办法是发展工业。工业发展了,才能生产更多的化学肥料、农业机械等等,为改变农业的落后面貌、加速发展农业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所以,农民交售农产品,支援城市,支援工业建设,不断扩大工业生产,既是农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发展农业的根本要求。各地在农产品收购工作中,都要结合本社、本队的各种生动事例,说明工业和农业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血肉关系,动员农民积极地向国家交售农产品。
收购农产品的直接目的,是便于国家在全国和全省范围内合理地组织分配,以保证各方面必不可少的需要。各级干部在农产品收购工作中,必须树立坚强的全局观点和保证完成国家计划的观点。应该看到,许多种农产品(如棉花)的产地只是在少数县,而消费则是城乡人民普遍需要的;农产品的生产有季节性,而消费则是常年性的;农产品的集中产区需要出售,而别的地区则需要供应。这就要求国家加强集中统一领导。在农产品分配方面,为了切实做到城乡兼顾和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兼顾,就必须统一制定农产品收购、调拨计划,以便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季节之间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分配。国家的收购、调拨计划,建立在各地区收购、调拨计划的基础之上。国家和各地区的关系,就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处理两者关系的根本原则是:既要看到局部,更要看到全局,局部服从全局。道理很明显,只有每一个产粮区把应该调出的粮食及时调出来,每一个产棉区把应该调出的棉花及时调出来,才有可能经过国家的合理分配,使缺粮地区得到必需的粮食,缺棉地区得到必需的棉花。在连续三年受灾,物资并不丰裕的情况下,贯彻局部服从全局的原则,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大家可以算算这样一笔账:同样生产一吨肥皂,现代化的先进工厂只需要用木油二百四十七公斤;土简设备的小工厂则需要用木油四百公斤。把提炼木油的原料——棬[quān]子分散在各地供应土简设备的小工厂生产好呢?还是集中起来供应现代化的先进工厂生产好?正确的作法当然是后者。这笔账清楚地说明,加强全局观点,服从集中统一领导,保证完成国家收购、调拨计划,把现有物资集中起来,用到最有用的地方,就能使有限的物资得到合理利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
坚决贯彻及时收购、同时安排的方针,把农产品的收获、收购、分配和安排好农村人民经济生活结合起来,这是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的一条重要经验。
为了做好农产品收购工作,各地还要加强农村集市贸易的领导和管理。当前的问题,是要从宣传教育、行政管理、经济措施和组织领导等方面着手,进一步把农村集市贸易管理好。各地应当结合政策教育和当前形势教育,把农村集市贸易的性质、作用,以及国家有关集市贸易的规定、办法、政策界限向群众交代清楚,同时也说明非法交易、投机倒把、弃农经商,不仅违反国家政策法令,损害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而且影响工农联盟和城乡关系。通过宣传教育,达到明辨是非、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市场管理的目的。
(摘自《四川日报》社论:《迅速地全面完成农产品收购任务》)


第5版()
专栏:

执行税收政策做好税收工作
苏云 丁发祥
税收是动员社会主义资金积累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对经济组织和个人的收入直接进行的一种有计划的分配。它是为实现党和国家的政治经济中心任务服务的。税收工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方面要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地为国家积累资金,保证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要通过税收调节收入,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方面的利益,配合其他经济工作,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之间、国民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以利于调动各经济组织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促进生产发展。我国现在还存在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和集体所有的城市、乡村公社经济、手工业合作组织以及少数的个体经营单位。特别是在工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有计划地进行了调整,合作组织增加,核算单位增多,经营方式多样化,纳税对象比较复杂,分配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进一步加强税收工作,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们体会到,要使税收能够在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关键在于认真地正确地贯彻党的税收政策。要正确地执行税收政策,作为一个地区的征收机关,又必须对党在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各项方针政策和本地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实际出发,确定具体的工作方针、有效的措施和适当的步骤。
首先要认识到,在国民经济中,生产是根本,是税收的基础,只有生产发展了,积累的源泉才能扩大,收入才能增加。对于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必须在当前国家经济建设的方针指导下,利用税收工作接触面广的特点,大力促进生产的发展;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大力组织收入,只有把企业创造的积累组织到国家预算中来,才能有计划地调度使用,满足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对于工商合作组织、小商小贩、个体手工业者,应该进一步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使他们能够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更好地发挥助手和补充作用,因此,税收工作应该积极配合,对组织起来的集体经济,在依法办事、依率计征的前提下,积极加以扶持。当他们遇到困难时,按照税收管理体制的范围,给予一定时期的必要的照顾,以有利于集体经济的巩固和发展。对小商小贩、个体手工业者,为了调动他们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同时考虑到个体经营的特点,在税收工作上掌握“区别对待,有宽有严”的精神。对那些从事正当经营业务的,征收方式上、交纳手续上力求简便易行,便利他们纳税,有利于发挥它们的生产经营特点。对少数从事投机活动牟取高利的业户,应当发挥税收的调节收入和限制、改造的作用,在税收管理体制规定的范围内加成征收;对个别从事非法活动的在税收上坚决取缔,使税收既能起到保护正当经营,又能起到限制投机活动的作用。在农村税收工作方面,为了使征收工作有利于巩固工农联盟,有利于农副业生产的发展,有利于活跃集市贸易,有利于城乡物资交流,以及有利于国家收购农副产品,在具体征收工作中,严格划清征税和免税的界限,在法令规定的范围内该征的征,该免的免,并积极参与市场管理,保护农民正当交易,取缔和限制投机商贩活动,活跃农村经济。
其次,要正确贯彻税收政策,必须在税收干部中反复进行政策思想教育,在群众中广泛深入地宣传税收政策。因为,税收政策是通过税收干部传达到群众中去,并组织群众实现的。税收干部是税收政策的具体执行者,政策执行得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干部的政策业务水平、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目前一些税收干部对执行税收政策存在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在管理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的税收干部中间,有的同志认为目前税收对国营企业和公私合营企业已经没有什么作用,不交税收就交利润,少交了税收就多交了利润,反正要保证国家财政收入,通过加强企业财务管理,推行经济核算,加强财政监督,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我们认为这种看法是不对的。因为税收带有固定性,是按事前固定的税率征收的。利润虽然也有计划指标,但是受成本变化影响。如果企业成本提高,就会使收入减少。同时,企业的利润,除国家提取一部分外,企业还自留一部分,以满足企业本身扩大生产和改善职工生活福利的需要。现在有些企业的财务管理仍然较差,制度不够健全,甚至还有乱摊成本和铺张浪费现象,如果取消税收,把这笔巨额资金放给企业,那么,即使对于已经形成的企业收入,也有可能被某些企业占用或浪费一部分,这样就影响到国家财政收入。同时,如果不采取税收的形式,在企业货币积累的分配问题上,也不可能正确安排国家、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另一种思想是在管理集体和个体经济的税收干部中间,有些人对在目前形势下,税收作为贯彻执行党的政策的一个工具,应该在哪些方面发挥它的作用,思想上不够明确,工作上也就不敢大胆放手。
这两种思想认识都需要及时解决,如召开税收稽[jī]征管理工作会议,对当前的形势、税收的作用、税收政策、征收管理方法等进行深入讨论,使税收干部得到一次税收管理和政策业务教育,以提高思想,明确方向,为自觉地认真贯彻执行税收政策和加强征收管理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税收政策是具体体现在税收的法令章则之中的,它是非常具体的,不论是征税、免税、加税、减税,征多少、在哪些环节上征收等等,都有明确的规定。如何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在社会经济税源不断的变化中,在不同的经济部门、经济组织中,根据国家税法规定,把应该收的税收足收齐,做到该收的收,该减的减,该免的免,是一个细致的复杂的管理工作。因此,加强征收管理工作就成为保证税收政策正确贯彻的一个重要环节。
根据南京市的经验,目前是从这样几方面来加强这一工作的:
一、群众协助办税和专业管理相结合,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税收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在作法上,我们在国营企业、公私合营企业和共负盈亏的工商合作组织中,推行由企业自计、自审、自交和税收部门鉴定、辅导、检查相结合的办法,培养他们自办纳税的能力,加强他们对国家负责、自觉纳税的责任感。每季或每半年发动企业自行检查或互相检查纳税和利润上交情况,在此基础上辅以税收部门的专门检查,以保证税收和利润能按期足额的纳入国库。对自负盈亏的个体经营户加强和有关主管部门的协作,并将他们按行业或按地段编成纳税互助组,发动他们自动核实申报,互相审核,再由税收部门核实征收。此外,还广泛发动群众建立护税组织,协助税收部门办好税收工作。
二、根据经济税源的变化,改进管理形式。为了使管理工作能够和经济的发展、税源的分布、干部力量相适应,我们在稽征管理组织形式上采取了按所有制性质划分管理,按系统分条对口,实行行业和地区相结合、群众协助办税和专业管理相结合、税收利润统一管理、征收和管理相结合的办法。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实行分条对口,税收利润设专人统一管理;集体和个体经济采取工业、商业分开,以地区管理为主,少数行业性较强的,设专人分条对口管理;其余在分条对口确立专人联系的基础上,按城市公社的分社设稽查组,分专人按地段划片管理。在农村采取工商结合,各税统一管理,划片定点巡回跑乡,征收和管理结合,同时也便于熟悉行业情况,了解地区内的税源变化,有利于加强专业管理。
三、对全民所有的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在经常的管理工作中,强调从促进生产发展,经常了解他们的生产和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加强经济核算,健全管理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对个体经营户,密切和有关部门的联系,了解他们的经营和负担变化情况,以便正确地掌握征免。
四、建立必要的征收管理制度。为了保证征收工作的细致深入的开展,必须建立和健全必要的管理制度,建立正常的管理秩序。我们建立了税源的调查登记、纳税资料的保管、纳税鉴定、征前辅导、征后检查、征纳双方联系以及有关税收的减免、加成、奖励、处罚等管理程序和审批权限制度。
五、充实税收机构,加强征收力量。为了适应税收管理工作的需要,我们在机构、人员方面作了一些必要的补充和调整,加强了征收第一线,保证有足够的人力完成规定的任务。


第5版()
专栏:学术动态

关于山顶洞人化石的新研究
山顶洞人化石是1933年发现的,地点在北京周口店中国猿人产地的顶部。山顶洞人生活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之末。最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1年第三期发表了吴新智的《周口店山顶洞人化石的研究》一文。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研究了山顶洞人化石的材料,并提出了他自己的看法。
山顶洞人化石包括基本完整的三个头骨和一些破碎的其他骨胳,一共代表着至少八个个体。美国人类学家魏敦瑞曾经在1939年发表文章说,其中老年男性头骨代表原始蒙古人种(黄种),青年女性(102号)属于美拉尼西亚类型(现今居住在热带的大洋洲),中年女性(103号)属于爱斯基摩人类型(现今居住在寒带)。他还认为他们属于同一个家庭,并非中国人的祖先,而是属于从外地来此的部落。他们到达周口店以后,受到原住这里的中国人的攻击而绝了后代。其主要的根据是:102号头骨的头顶特别高,眼眶低,鼻孔阔,面部和嘴部有些向前突出。这些特征与美拉尼西亚人相似,所以她属于这个热带人种。103号头骨的头顶也较高,鼻孔较狭,面部比头颅宽阔,再加上其头顶的形状有些特别。这些特征都是常见于爱斯基摩人的,所以她属于这个寒带人种。于是,魏敦瑞得出结论说:在这个小洞里同时住着三个相隔甚远的人种。
与此不同,吴新智认为,102号头骨的头顶较高,也是普遍存在于蒙古人种的特点。低眼眶并不能看作是种族特征,因为当时全世界的人类都是这样的。也不能因鼻孔宽阔而否定他们与中国人的关系,因为我国中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人骨,以及现代的华南人,都有相当宽阔的鼻孔。至于她面部和嘴部有点前突,则更是与中国人十分相似的。103号头骨上那些特征,虽常见于爱斯基摩人,但也有不少见于中国人。并且,爱斯基摩人和中国人都是蒙古人种的分支。因此,作者认为说这个头骨代表原始蒙古人种是更加恰当的。
作者还特别指出,这三个头骨有一系列明显的共同特征。例如,头骨都比较长而且相当大,面部比较矮,额部倾斜,眼眶低,鼻孔阔。硬腭和面部突出的程度以及鼻孔下缘的形状等也大致相近。所有这些特征不但与山顶洞人彼此相近,而且与同时代的我国人类化石也都相似。将其与现代人相比,则发现他们与中国人、美洲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三者都是蒙古人种的分支)也很接近。
作者认为,分析这些化石应该综合地把其所有特征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不为少数特别的现象(如低眶、阔鼻等)所迷惑,而用历史发展的原因来加以解释。作者的结论是:山顶洞人全体,代表原始的蒙古人种,与黄种人的三大分支(中国人、印第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特别接近。当时,蒙古人种仍处在形成的过程中,所以有少数现代蒙古人种的特征还没有充分表现在山顶洞人的头骨上。山顶洞人应该代表中国人的祖先,而不是所谓被我们祖先消灭了的外邦人。
此外,根据洞内各块人类化石埋藏的部位极其分散的情况,作者认为这些化石不大可能是同时埋进去的,因而否定了他们是一家人的说法。作者还对山顶洞人的人口数和以前研究者计算出的若干数据作了订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