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1月10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

南宫县县社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推动了工作
指挥生产头脑清 处理问题情况明
本报讯 据河北日报消息:河北省南宫县县社各部门以满腔热情、严肃负责的态度,处理人民来信和接待人民来访,进一步启发了群众的政治热情,推动了工作。
南宫县的党政领导机关,对处理人民来信来访工作一向是重视的,南宫县委每半月研究一次来信来访工作,解决这方面存在的问题。县委第一书记张双英同志对群众给他的来信,从来一件也不放过。他常对人说:“看群众来信,使我了解了很多情况,发现了很多问题,对清醒自己头脑、指导各项工作起了很大作用。”为了便利群众,县领导机关还在城内十字大街建立了书记、县长接待室和“政策解释处”。南宫县委六名书记和县人委四名县长,每逢集日(即农历二、四、七、九日)轮流到接待室接见来访群众。当天,还挂出负责接见来访群众的书记、县长姓名的牌子,十分引人注目。对来访群众,县委书记、县长都热情接见,并按照党的方针政策,耐心答复和解决群众所提出的各种问题。
南宫县的人民来信来访工作,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个阶段:书记、县长很重视,可是有些部门对群众来信来访却不够热情,不够认真。为什么有些部门不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呢?经过调查分析,主要是这些单位对群众的来信来访有一些错误的认识。有的认为受理群众来信是“额外负担”,“与工作有矛盾”;有的认为群众来信净是些“个人私事”、“生活小节”,处理不处理不要紧,“大事还忙不过来,哪能顾得这些”等等。南宫县委认为要把群众来信来访搞好,不能少数人办,必须全党动手。因此,南宫县委在两次公社以上干部会议上,向全体干部反复讲解了认真做好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重要意义,并以“应当抱什么样的态度对待群众来信来访”为题,组织干部展开了讨论,还发出了“关于加强人民来信来访工作的指示”。随后,又专门召开了县、社各部门负责人的会议,广泛交流了经验,从而使干部提高了认识,引起了对这一工作的重视。县、工委和公社党组织都把这一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固定了专人负责。
南宫县社领导对每件群众来信,都进行认真的处理。遇有重大复杂的案件,还组织工作组进行专案调查,九个月来,全县共专门处理了四十七起重大案件。县级各部门还注意对群众来信的研究分析,从中发现问题,指导工作。今年麦收后,各地汇报麦季分配已经全部落实兑现,县委也曾一度想把工作重点转到别的方面去。后来,城关公社十里铺生产队的社员,给县委来了一封信,反映该村不执行按劳分配政策,分配没有落实,县委随即派工作组进行检查,结果完全属实。从调查中发现这个队的问题不是个别的,而是带有一般性的。于是,县委立即抽调了二百零八名干部分成六个工作队、四十个工作组,在全县范围内普遍开展了一次分配大检查,发现全县五百一十八个大队中有一百四十三个队没有全部落实。工作组就集中到这些队具体帮助,使分配落实。同时,县委还把群众来信中反映的各方面比较重要的问题,综合整理发给各级领导干部参考,对清醒领导头脑,改进工作,起了积极的作用。


第4版()
专栏:

反映唐代宫廷生活的壁画
左边是范文藻同志临摹下来的唐代永泰公主墓葬内的一幅壁画。这幅壁画,是西安考古工作者第一次发现的。画面反映了唐代的宫廷生活。
这幅壁画在墓葬前室的东壁右侧,高、宽都是一米八十公分。笔法挺秀、线条简练、人物清秀,逼真地刻划出了侍女的纯朴、善良的形象。在人物群像组织设计上,比之六朝以来的平面排列,有了新的发展。人物前后穿插,空间安排得当,种种动态使画面多变而不单调。
过去发现的唐墓人物壁画,大多单人成幅,缺乏联系。这幅壁画共有九人,人物前顾后盼,情节生动,构成一个整体,具有较强的故事性。画中左边第一人发髻高耸,肩背披巾,上身穿贴身罗襦[rú],下身穿绛[jiàng]裙,上窄下渐宽,裙边着地,双头履露乳裙外,目光平视,抄手缓步徐行,神态安详自若,似乎是率领众侍女的“领班”。后边紧跟一侍女,手执一盘,回头后顾;接着是六名侍女,分列两行,服装式样和第一人相同,唯色彩略异;手中分别拿着烛台、食合、高足杯,团扇、如意、拂尘等物,面部有侧有正,相互呼应,也都缓步徐行。最后是一男侍,手捧包袱一个,头戴小帽,身着长服,足登尖头透空履。这幅壁画形象地反映了封建帝王及其家族生前那种呼奴唤婢、穷奢极侈的生活。
从画中侍女们慵懒肃穆的表情上,可以推想到他们并不安于自己的行列。手持烛台的侍女,秀眉紧锁,明眸停滞,神态忧戚;手持拂尘的少女,朱唇红晕,两颊丰满,凝神伫立,似乎心灵已经飞越宫墙,向往着另一“世间”。
关于唐代宫廷服饰式样,史书尚无明确记载,只是在唐代诗人们的诗句里略有传述。这幅壁画里的服饰,可以和一些诗句相印证,为研究唐代宫廷生活、服饰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画中侍女的发髻,有的高耸如螺,有的双鬟似蝶,正如诗人王建宫词:“翠髻高丛绿鬓虚”的形象;身穿绮罗,纤缕贴肌,宛似刘希夷公子行:“忾作轻罗著细腰”的描述;而胸穿红襦,下着绛裙,又很像温庭筠:“新贴绣罗襦”,白居易:“裙腰银线压”的写照。
永泰公主李仙蕙,是武则天的孙女、中宗的女儿。她和驸马武延基(武后侄孙)因触犯武后,同时被赐死,当时葬于长安南郊。中宗复位后,改葬于乾陵,成为高宗李治和武后的陪葬墓,位于陕西乾县乾陵的东南方。现在发掘的永泰公主之墓,文献载为章堰太子墓。
(附图片)


第4版()
专栏:

道教协会第二届代表会议闭幕
决议指出:团结全国道教徒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
新华社9日讯 在北京举行的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今天闭幕。会议历时九天,出席会议的代表九十九人。会议总结了中国道教协会四年来的工作,并提出今后的工作任务。
会议期间,国务院副总理习仲勋,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平杰三、张执一等接见了会议主席团的全体成员,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谈话。代表们听取和讨论了中国道教协会代理会长陈樱宁关于第一届道协理事会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张执一关于国内外形势问题的报告和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萧贤法关于宗教政策问题的报告。
会议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全国代表会议决议”。决议指出,中国道教协会今后的任务是:团结全国道教徒,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和全国人民一道,坚决走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协助政府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加强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学习。
会议还一致通过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修改过的中国道教协会章程,并选举了中国道教协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长和副会长,陈樱宁被选为会长。


第4版()
专栏:

吸收传统戏曲技巧 掌握四川方言特色
四川人艺新排讽刺喜剧《抓壮丁》
据新华社成都9日电 四川人民艺术剧院最近重新排演的四川方言讽刺喜剧《抓壮丁》,很受观众欢迎。
《抓壮丁》是抗日战争时期创作的三幕剧。写的是国民党反动军队和地主恶霸以抓壮丁为名,狼狈为奸,敲诈勒索的故事。
虽然那种黑暗的岁月早已过去了,但是观众对这次演出仍然很感兴趣。从剧中“土老肥”(乡下地主)李老拴被保长王麻子假借抽丁敲诈钱财开始,直到这批反动家伙消除前嫌,共谋抽丁,被暴动的农民包围在李家大院,几乎每一个场景都引起观众哄堂大笑。这个戏里有许多富于性格特色的词汇和谚语,把剧中人“土老肥”李老拴的悭吝[qiān-lìn]贪婪[lán]、胆小怕事,保长王麻子的油滑阴险、谄[chǎn]上骄下,以及负责抽丁的卢队长的横蛮无知、作威作福,都刻划得入木三分。有时,由于恰当地运用了一句方言,既表达出人物的性格、教养,又展示出这个人物同周围人物的关系。
《抓壮丁》是个具有突出语言效果的话剧。只有纯熟地掌握四川方言的特色,才能表达出这个剧本在语言运用上的巧妙之处。但是,在这个戏里担任角色的不仅有外省演员,即使本省演员也来自川东、川西、川北等地,他们过去又长期用普通话演出,因此要掌握以成都语音为基础的标准四川方言,作到字音清楚、节奏鲜明、声调铿锵[kēng-qiāng],也有不少困难。初对词时,大家几乎念不断句,许多方言谚语的含义也弄不清楚。于是,他们三三两两分别组合起来,共同琢磨,互相矫正。许多人还挑选了一批难于掌握的四川尖音字和独特词汇,加以练习。剧院并邀请一些著名的川剧演员,帮助大家进行语言训练。经过这样刻苦的功夫,许多人开始把握住四川方言的特色。
在导演处理和表演上,《抓壮丁》的演出也吸收了传统戏曲的许多优秀技巧。从舞台调度、人物造型到小道具的使用,他们都仔细研究传统戏曲的一些表现手法,恰如其分地给予强调和夸张。根据传统戏曲中的“亮相”,导演萧锡荃还巧妙地安排了表演中的一些“停顿”,使剧中深刻揭露反动人物丑恶性格的某些场景给观众留下更加强烈的印象。
(附图片)
四川籍的演员徐峙(中、饰地主李光拴)、赖昭祥(女、饰三嫂子),在帮助演员唐高齐(右、饰王保长)掌握四川语言的轻重节奏


第4版()
专栏:教学笔谈

对写字教学的几点体会
山西运城县阜巷小学教师 刘秀莲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低年级中进行写字训练非常重要,也非常艰巨。那么,如何进行写字教学呢?我是这样作的:
先从教小学生认识、爱护和正确使用写字工具做起。刚入学的小学生天真、活泼、幼稚,他们爱削铅笔,爱在书本上乱写乱画,好奇心很强。针对孩子的这些特点,我编了一个爱护写字工具的顺口溜:“工人叔叔爱机器,农民叔叔爱土地,解放军叔叔爱枪又爱炮,小学生爱的是书和笔。”顺口溜一经传出,全班的学生很快说的滚瓜烂熟。接连我又编写了铅笔歌:“小小铅笔本领大,能写文章能画画,努力练习掌握它,写出最新最美的字和画”。学生仍然是一读便会。以后,我又给学生讲铅笔、本、橡皮的用途和用法,教给他们包书皮,进而激发孩子们对铅笔、书、本和橡皮的爱惜。
教育小学生保持端正的写字姿势,是一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小学生初学写字,不知道怎样握笔、怎样坐,不是身扭头歪,就是低头枕胳膊,姿势形形色色。这样写出来的字,不是大小不匀,便是横不平、竖不直;严重的是:长此下去,会使儿童身体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开始教给学生写字时,我便根据孩子们喜欢看小人书的特点,挑选了两幅连环画,讲给他们听。一幅画画的是有个儿童写字不注意姿势,歪着头、趴到桌子上,日子长了,他成了个驼背,又带上了近视眼镜,写的字还是歪歪扭扭。另一幅画是有个儿童,坐的端正,用心学习,听老师的话。这两幅画的鲜明对比,在孩子们脑子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商娅平很关切地问我:“刘老师,那个近视眼的人还能变好吗?”我便趁热打铁,将编好的写字姿势顺口溜,念给同学听。这个顺口溜是这样写的:“头抬起来挺起胸,两肩放平纸放正,中、食拇指握笔中,不太紧来也不松”。经过我的示范以及对孩子们的认真训练,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掌握了写字要领,练字时姿势端正。
教给孩子们笔划、笔顺、间架结构等写字规律,是整个写字教学中最重要的任务。如何教好这一课呢?我开始由笔划名称讲起,然后指导儿童学习笔顺和间架结构。针对具体情况,我采取分别对待的办法:有的学生我就手把手的教,有的学生我反复检查他的作业,让他反复练习。对于学生书空练习,我是从来都不轻易放过的。例如写“毛”字,学生书空时就读出撇、横、横、竖、弯、钩,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能进一步熟悉笔划的顺序和字形结构,并且符合儿童们好动的特点。但是书空唱读时间不宜过长,默读次数不宜过多。书空练习也要循序渐进,由一笔一划的练习逐渐达到看一个结构单位,写一个结构单位,由书空单体字到合体字,最后再书空更复杂的繁体字。久而久之,学生们便慢慢地掌握了写字的规律,熟练地进行写练。
经过一段长时间的笔划、笔顺、间架结构的训练后,注意纠正错别字,加强孩子们的写字技巧训练,便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根据我的经验,小学生最容易混淆偏旁、部首,如“氵”和“冫”、“礻”和“衤”等,有些学生不注意笔划长短,把“土”写成“士”,“名”写成“各”等。为了纠正这些错别字,我将汉字按偏旁部首归类排队、进行比较,备课时估计那些字容易写错,教学时强调讲。这样作了之后,学生的错别字大大减少了。


第4版()
专栏:边城新事

十二磅多的婴儿平安降生
巴合提汗虽然才诞生十几天,却长得和半岁婴儿一样,抱在怀里沉甸甸的。他出生时,就将近十三磅重。
孩子的父亲叫别尔得拜,母亲叫加凯。他们是新疆阿勒泰县康布铁堡公社的哈萨克社员。别尔得拜今年五十六岁,加凯也四十七岁了,她已经生过八个孩子。去年加凯又怀了孕,老俩口忙着给两头奶牛添草加料喂养,准备孩子出生后就有足够的牛奶。日子一天天过去,加凯的肚子一天天大得出奇,老俩口开始有些发愁,担心孩子太大,难产。公社医务所的医生知道后,就时常提了药箱上门为加凯检查。今年7月,加凯由于肚子沉重,行动不便,公社就把她送到设备条件比较完善的阿勒泰专区医院。
阿勒泰专区医院妇产科的大夫和助产士们,替加凯仔细检查后,证实产妇一切正常,就是肚子特别大。为了慎重起见,就让加凯提前住进医院。大夫们每天为她进行必要的产前医疗,护士每天定时为加凯量体温、量血压。加凯看到这些无微不至的关怀,心头轻松了好多,饭量也一天天增加。7月30日下午,加凯开始产前阵痛。深夜二时,加凯被送进产房。妇产科主治大夫姚骥生,亲自率领助产士为加凯接生。但是,三个小时过去了,胎儿还未产下。根据诊断,产妇和胎儿一切都正常,只是由于胎儿过大,迟迟不能产下。经过紧急麻醉后,使用了产钳,但没有成功。这时已经到了第二天黎明,姚骥生看到时间已经很长,产妇头上冒出阵阵的虚汗,下决心采取最后一着——剖腹产。为了保证母子平安,他又邀请新疆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副主任汤舒主持手术,自己为她担任助手。一个半小时后,孩子平安降生。
小家伙一生下来,吃奶量就大得惊人,简直和半岁的小孩吃得一样多。母亲的奶汁不够,邻床的汉族女干部陈桂华,就把自己的奶汁给孩子吃。加凯激动地说:“这孩子是我的血,大夫的手和汉族姐妹的奶汁养活的。我们的时代多么幸福呀!”别尔得拜说:“那我们就给孩子取名巴合提汗(幸福儿)吧!”
(王安 孙大文 巴扎尔)
(附图片)
加凯抱着她的特大婴儿


第4版()
专栏:

“鸟张”的玉雕
本报记者 孙世恺
一只翠绿的鸟,落到一个大瓜上安息,嘴里叼着一枝黄叶,栩栩[xǔ-xǔ]如生。这就是北京玉器行业久已闻名的“鸟张”——张云和老艺人新设计的作品。从一块半圆不扁的玉石上,巧妙地利用它的自然形状和色泽,竟雕琢出这样生动逼真、色彩艳丽的工艺品,真不知蕴藏着艺人多少匠心和智慧。
车间里琢玉时发出的沙沙声,有节奏地传进创作室里。张云和老艺人从桌上拿起这件刚刚琢成的得意作品,满心眼里高兴。他随手指着绿身黄脑门的鸟,对我说:玉器工艺品设计上一个很重要的环节,是利用一块玉石本身原有的纹理、形状和自然色彩进行设计,才能雕琢出造型这样完美,自然色彩运用得恰到好处的作品。在玉器行业里,把这叫做“善用俏色”。
这时,陪我参观的厂长办公室一位女同志,站在一旁笑着说:张云和雕琢的鸟儿还有个绝活叫“张嘴透爪”。她马上又指着桌上的玉鸟说:“你看这只鸟落到瓜上,两爪抓得多么有力,真像活鸟一样啊!”仔细看来,“鸟张”的作品果然如此。他雕琢的鸟,双爪前后关节骨都自然、显明,爪尖用劲往下抓着。鸟的嘴也是张着,甚而能看出鸟嘴里的舌头和上牙堂,显得逼真又有生气。
张云和能巧妙地抓住活鸟从嘴到爪的生动形象,正是他数十年如一日苦学苦练的真功夫。他琢活不“闭门造车”或只是模仿前人,却喜欢到现场去反复观察。北京动物园是他最好的课堂。当我们从鸟爪雕空等技艺,谈到深入生活观察活鸟的时候,老艺人满脸堆笑,颇有风趣地说:“我在星期天最大的嗜好就是逛动物园,老看那些活鸟也看不够。自己雕琢一辈子玉鸟,总感到有不足的地方,应该精益求精。”
古语说:“玉不琢不成器”。玉石非常坚硬,用刀刻不动,只好用能转动、好像圆铁片一样的砣[tuó]子和金钢砂,一点点地琢磨。张云和就是运用这样看来十分简单的工具,雕琢出千姿百态、生动活泼的鸟儿:有的刚刚落下安息,有的准备展翅飞翔,有的正在昂首高歌,还有雏鸟脱壳时小嘴怎么微微张开呼吸第一口空气。这些玉雕,都具有“鸟张”独特的艺术风格。今年,张云和仿瓷器挂瓶,结合玉器的特点,又创造了他这一流派的新作——鹦鹉挂瓶。在一片玉石上雕琢出的鹦鹉,刚劲有力地蹬着树枝上,振翅欲飞。更妙的是在树枝周围利用玉石的自然颜色,巧妙地琢成初生的嫩芽为陪衬,增加了作品的色彩,更显得生机勃勃。这件艺术品突破了玉器的一般设计手法,探索出玉器工艺品中的一种新产品。
在旧社会,张云和身怀这手绝技却不肯教给任何一个人,生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现在,完全变了。他像许许多多老艺人一样,把多年苦心钻研积累下的技艺全部公开了。他亲自带七个徒弟,一边生产一边传艺。有些徒弟跟他学了一二年,就初露头角,琢出的玉鸟被行家看见,就称赞说:“像‘鸟张’的艺了!”尽管徒弟成长得快,他还是感到不满足。上星期天,他又亲自带着徒弟去北京动物园观察百鸟,不断丰富创作题材。他说:“希望徒弟的手艺能够早日青出于蓝,这才算实现了自己传艺的愿望。”
(附图片)
“鸟张”的徒弟雕琢的青玉双鸟
张云和老艺人新设计的岫[xiù]玉瓜盒鸟
本报记者 杜海振摄


第4版()
专栏:

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团长回国前发表告别词
中缅两国人民联系不会中断
新华社广州9日电 缅甸联邦国会代表团团长德钦山韦在离开广州回国前,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告别词。德钦山韦说:“我们想起了周恩来总理在访问仰光期间说过的一句话,他要我们实地去看看新中国的成就。‘实际’是一个明确的概念,任何国家的任何领导人都不可能躲避‘实际’。成功或者失败,最后要由事实决定。
“缅甸国会代表团已经在中国实地进行了两周的参观访问。我们看到,中国的成就是实实在在的,是可以用手触摸得到的,而不是什么幻景。比如说,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并不是什么空中楼阁,而是北京市人民建立起来的琼楼玉宇。这座琼楼玉宇是给人民代表使用的。每当我们进出于这座人民大会堂时,每一次都使我们惊叹不已。此外,我们参观黄河水利工程时,亲眼看到了庞大的混凝土大坝。我们参观几个人民公社后,看到人民公社真正是取得了‘土地结出黄金果’的成就。
“从中国北方的沈阳到南方的昆明和广州,我们看到和接触到的中国人民,身体都很健康,而且都很愉快。在封建和帝国主义的统治下,遭受了五千年苦难的中国人民,现在就像是一轮明月,月蚀已经过去,终于可靠地走进了一个将在今后五千年间过着幸福生活的新时代。
“我们谨向拯救了中国人民并引导他们走向新的时代和新的生活的毛泽东主席表示无限钦佩。在代表团访问中国期间,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和郭沫若大哥亲切地接待了我们,我们对此表示无限感谢。”
德钦山韦最后说,我们今后的联系不会中断的。他祝毛主席和其他“胞波”领导人健康,缅中友好万岁。


第4版()
专栏:

古巴贸易代表团回国
新华社9日讯 由卡洛斯·加西亚·桑多斯团长率领的古巴贸易代表团一行八人,完满地结束了在中国的贸易会谈,今天乘飞机离开北京回国。
前往机场欢送的,有对外贸易部副部长卢绪章等。
古巴共和国驻华大使馆参赞加西亚·洛贝斯、朝鲜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方泰律,越南驻华大使馆商务参赞阮筠也到机场欢送。


第4版()
专栏:

中拉友协举行电影招待会
招待古巴教育代表团
新华社9日讯 中国拉丁美洲友好协会今晚举行电影招待会,欢迎以莱昂·比塞特为首的古巴教育代表团。
中拉友协副会长周而复、教育部副部长刘皑风等陪同古巴朋友一起观看了影片《红色娘子军》。


第4版()
专栏:

湖南工艺美术品展览会
在布加勒斯特开幕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9日电 我国湖南省工艺美术品展览会9日在这里的民间艺术博物馆开幕。
展览会是罗马尼亚对外文化联络协会主办的。展览会上共展出约二百七十多件著名的湘绣、瓷器、雕刻等工艺美术品。罗马尼亚对外文化联络协会第一副主席亚·布伊康和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许建国参加了开幕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