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10月9日人民日报 第4版

第4版()
专栏:与青年友人书

谈基础科学的学习
周培源亲爱的青年朋友们:
现在又到秋高气爽的时节,新学年已经开始了。有的同学回到原来的学校学习;有的则进入新的学校,其中有不少人新考入高等学校。特别是来到高等学校学习的同学们,一定会在新的学习环境中感到兴奋、新奇、紧张和愉快。我现在就我自己学习和工作的经验,向青年朋友们谈谈关于学习基础科学的个人粗浅看法。
科学来自生产实践。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必定会引起自然科学的不断发展。从另一角度来看,自然科学上新的成就与发现,也常常会提供给社会生产发展以新的原动力、新的原材料和新技术与新方法,从而促使社会生产的发展出现新的进展。自然界的重要普遍规律之一如能量守恒定律,就是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在蒸汽机的大量运用中所发现的。在最初发现时期它只是物理学中的一个规律,但不久即被证实为整个工程技术界与自然科学领域内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则沿着另一途径发展。科学工作者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进行了对起初看来与社会生产无直接关系的时间、空间原子与小原子核的物理学与化学等基本理论性的科学研究工作,一直到发现了铀235原子核的裂变现象之后,他们才去具体地考虑蕴藏在原子核内巨大能量的运用。前一个例子说明,从社会生产的发展导致自然界基本规律的发现;后一个则是指出:在自然界的基本规律被发现之后,它又被利用来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两者之间是有密切联系的。更重要的是社会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向自然科学提出发展生产中所遇到的科学问题,从而推动了基本理论的研究,而另一方面它也为基本理论的研究创造有利的物质条件,如实验室与科学仪器的建立与制造等等。
在祖国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需要大批又红又专的工程技术、农、林、牧、渔与医药卫生等方面的专门人材,但是这些与国民经济有密切联系的学科,从科学的角度来说,都以数学、物理、力学、化学、生物、地质、地理等基础学科作基础;它们在培养工农业生产直接有关人材的系科的教学计划中都是基础课程。这些课程如果学不好,则以后的与生产密切联系着的专业与专门化课程也由于基础不巩固不可能学好。另一方面,国家也迫切需要一定数量又红又专的基础科学的专门人材。他们为解决发展国民经济中的巨大理论问题,为基础理论本身的发展必须作出巨大的劳动。一个国家的尖端科学技术上得去或上不去,是和这个国家的科学理论基础的好坏有密切联系的。
我们的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基础理论科学的发展与基础理论人材的培养。在解放之后中央人民政府就成立中国科学院所领导的研究所,最重要任务之一是开展基础理论的科学研究工作;在1952年的高等学校的院系调整工作中成立了综合性大学,专门培养科学研究人员与高等学校的教师;在1956年的十二年科学远景规划的制订中,基础科学的学制规划是十二年科学规划的两个主要方面之一;在1958年的大跃进中,许多科学研究机关和高等院校开展了基础理论方面的科学研究工作与为科学研究创造了良好条件,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由于旧中国遗留下来的科学基础过于薄弱,十二年来祖国的基础理论科学的巨大成就,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飞跃前进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为此我们在基础理论方面的工作还须积极努力。
这样看来,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我们青年一代的一个重要任务。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其他科学技术部门的学习一样,也分学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在学校中的生产实习,与从1958年开始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教学计划中新增加的生产劳动,都是通过直接经验取得知识的重要环节。学生在生产劳动中,加强了劳动观点、工农感情,在此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直接经验。但是在学校学习时期,巩固地掌握前人累积的系统知识还是学习的主要方面。除课堂教学外,实验与习题课都是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理论学习的巩固,自然科学规律的掌握与运用,数学计算技巧与实验技术的训练,都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亲爱的同学们!基础理论的学习是极其艰巨的学习。必须反复思考反复钻研,才能对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必须多做习题,经过细心的实验训练,才能在遇到要解决具体问题时知道如何下手,而不至于束手无策。只有通过长期艰苦的劳动才能攀上科学高峰。所以我们打定主意以发展基础理论为终身事业的青年同志们,必须下定决心,不怕困难,并乐于做平凡的工作,准备终身勤勤恳恳地虚心地进行钻研。另外,我们也必须树立为祖国的科学事业迅速赶上国际水平,突破理论科学的尖端而学习的雄心壮志;又必须在学习中发扬敢想、敢说、敢做的共产主义风格。祖国基础科学光辉灿烂的未来属于毛泽东时代的优秀的青年。我们老一辈的科学工作者也十分愿意和青年同学们一道,为祖国基础科学的迅速发展而加倍努力。
祝同学们在学习上不断克服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并祝同学们的身体健康,精神愉快。
此致
敬礼!
周培源
1961年9月


第4版()
专栏:

辛亥革命文谈
阿英
辛亥(1911)革命前夜,曾经有过好多种带文艺性的宣传革命的文选。里面所收文章,从报章体论评、古体散文,一直到小说、戏曲、笔记,内容充满了革命的感情。在国内虽不能公开发行,却不?而走,影响很大。
流行最广的有《黄帝魂》(1903)。内容“所取,皆吾黄帝子孙痛极思呻之言,哀弦激楚,绝无忌避”,是“十年来新闻杂志及各种新撰述之精魂”。也是针对着梁启超《中国魂》的反击:“名曰《中国魂》者,其实腐败驳杂,虽为之上穷碧落,下极黄泉,亦不知彼之所谓国魂安在也”(例言)。此书一出,主张君主立宪、维持清朝统治的梁氏书,更为进步爱国青年所唾弃。全书收《黄帝纪元说》、《亡国二百四十年纪念会叙》、《革命之原因》等二十九篇,1911年本增至四十四篇。有哀悼为慈禧杀害的名记者沈荩的《祭沈荩文》,有主张戏曲改革的《观戏记》,及杂剧《少年登场》和《叹老》。
罕见的有《大义录》(1906)。叙言指出当时中国之“大根本、大肯紧”问题为“民族问题”。阐明“一国之亡,莫不先自其历史始。非亡其历史之事实也,亡其历史之精神也。精神亡而事实亦遂随之消灭矣”。并力斥“欲借所谓立宪者眩弄天下人心”者之“不揣其本”。内容收《大义略叙》等二十二篇讲民族主义的文章。如章太炎《哀焚书》篇,就揭穿乾隆帝“患臣僚之携贰,则褒遗忠以炫之;惧汉族之怀旧,则毁故籍以窒之;二者相违,而皆以愚民”的政策。故强调所谓“中国魂”者,应该就是推翻清朝统治的“民族主义”。书里《中国民族论》、《民族精神论》、《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治》等篇,都是发挥这一精神的。
富有革命感情而又图文并茂的有《天讨》(1907)。(《民报》临时增刊)。里面收了十多篇檄文之类的宣传鼓动文章,就像过去的《正气集》。内容包括从讨清统治者的檄文,《普告汉人》,到四川、江苏、河南、安徽、直隶、山东、广东、云南等省的革命书,和谕保皇会檄、谕立宪党的文。还附刊了《吴樾遗书》。檄文和革命书的基本精神,是“肃将天讨,为民理怨”,主张“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插印了四幅苏曼殊画、章太炎题的民族主义绘画:《池州翠微亭》、《徐中山王泛舟莫愁湖》、《陈元孝题奇石壁》及《太平天国翼王夜啸图》。
辑编的烈士遗著合集有《铁券》(1906)。内容收陈天华鼓词《猛回头》,邹容《革命军》,和吴樾《遗书》。编者介绍这些文章的内容和影响云:“发哀号悲痛之声,唤起汉遗,一时长江南北,大河左右,闻风跃起”。从文艺方面说,《猛回头》和秋瑾《精卫石》,在当时的唱本中,是可以并传的。
辑录富有民族精神的宋、明诗文册子,当时印行的也不少。《民报》增刊,就有明遗民张非文的《莽苍园文稿余》(1907)。《汉声》出过辑录宋、明两朝诗文选集《旧学》(1906)。云南也选印了本省富有民族精神的旧诗文为《滇粹》(1908)。这些册子之所以编辑,诚如《汉声》扉页上写的:“摅怀旧之蓄念,发思古之幽情,光祖宗之玄灵,振大汉之天声”(辑《文选》句)。和《国粹丛书》、《梨洲遗著汇刊》等,都是当时读者所热爱的。
就从这里所说的一些新旧文选看,我们也可以理解,辛亥革命期间的文学,是以怎样激昂澎湃的热情,多彩的艺术形式,积极的在为革命服务。那步伐和革命的政治运动是一致的,拥护民族革命,建立民主政权,反对保皇党,反对立宪派。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旗帜是很鲜明的。(一)


第4版()
专栏:

英雄笑指黄河水
——《黄河巨变》拍摄记
刘德源
《黄河巨变》这部影片,前后用了四年之久的时间拍摄。在这段时间里,正是伟大的中国人民,向黄河大进军的年代;是古老的黄河发生了翻天复地巨变的年代。在大河上下、在波涛滚滚的激流中,驯服黄河的英雄儿女,以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前所未闻的神话般的奇迹。号称三门天险的峡谷,早已从地面上消逝,代替它的是:一座壮丽的水上长城,巍峨地横跨大河的两岸,像一把巨斧,把万里黄河拦腰斩断。终年奔腾咆哮的河水,在这里已像一头被驯服了的猛兽,静静地躺在大坝的脚下。登上三门峡谷的顶峰,面前又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画面,千百年来我们祖先梦寐以求的理想——“黄河清”,已出现在我们这一代人的眼前。一个比我国五大湖之一的太湖还要大的人工湖——三门峡水库已经形成。它辽阔无边,碧波淼淼,水清得像蓝色海洋,湖面平静得像光彩滑润的锦缎……。
就在短短的几年以前,当我们第一次带着摄影机来到三门峡时,这里是一个神奇、惊险的世界,甚至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个坑窝,都和那些传奇式的故事分不开。看着这傲然屹立在河心的危崖峭壁,迎着翻腾回漩的洪流,人们似乎只能对它相视惊叹,望而生畏。但是,毛泽东时代的英雄人民,打开了这个少人问津的“禁区”,并给三门峡起了一个动听的名字,“黄河中的一块宝石”;今天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拦河大坝,就是在这块宝石上建立起来的。
在这场改造黄河的搏斗中,我们的镜头紧跟着建设者的脚步,经历了多少令人难忘的时刻,看到了多少感人心腑的英雄事迹。在成千上万的英雄人物中间,使我们永远不能忘怀的是,那些最初被我们摄入镜头的勘测队员们。他们有力的脚步,踏遍了大河上下,为了施工建设的资料,在狂涛峡谷中,骑着滚滚的浪头,向前冲击——探测着黄河的秘密。我们更不能忘记,那些冒着风雪严寒,和坚硬的岩石顽强战斗着的开挖工人,是他们踏着惊涛骇浪,铲平了三门石岛,闹得这古老的峡谷,地动山摇,把天险化为平夷,给未来的拦河大坝,开拓了基础。
到过三门峡工地的人,都会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感觉:这里如同一个千军万马的战场,每一个建设者都像战士一样,风尘仆仆,充满着坚定的信心,不管是遇到多么顽强的敌人,都能攻克下来。在1958年的冬季,那时,工程进入一个决战的阶段,要在黄河上截流。按以往这个季节,河水早已浅流漫步了,说也凑巧,正当截流大军万事俱备,整装待命的时刻,河水突然上涨起来,好像故意在向建设者们挑战!流量超过截流设计流量的一倍。截流,是关系到工程命运的决战,因此,全体建设者把截流看成是整个工程中间的一场“淮海战役”。工程局党委召开了紧急会议,仔细分析了情况,认为截流的准备工作,无论人力、机械和材料等,都是十分充分的,工人热情也很高。流量大是相对的增加了困难,而不是绝对不能截流。于是决定立刻动手截流。命令下达后,首当其冲的是汽车驾驶员们,他们开的车像一群飞虎似的,一辆跟着一辆,排成了锁龙阵势,直接开到危崖下的截流进占点。把满载着一车一车的石料,倾泻在河水里。这时的河水,像暴怒了似的,不管你倾填了多少石料,都吞食得无影无踪。在最初的两三天,几乎没有什么进展,河流仍然凶狠狠地施展着它的威风,投下去的石料再多、再大总是站不住脚跟,有时刚露出一点水面,又给冲跑了,刚填平了一个漩涡,又陷落了。在这时,人们的心是那样的不平静,是黄河在建设者面前低下头来,还是继续保持它那顽强性格,把灾害永远留在人间呢?这是一个多么严重的问题。老船工们说得好,“黄河上没有回头路”,不猛烈的进攻,是不会降服这条巨龙的。载运石料的卡车群,形成了与黄河竞争的另一条洪流,勇敢而敏捷的驾驶员们,以闪电般的速度,用五十秒一车、四十秒一车,甚至加快到三十秒一车,猛烈地向河心冲击。逼得黄河节节败退。驾驶员的勇敢和高超的技术,实在令人称赞。他们像燕子似的一眨眼的功夫从石料场飞到阵地上,又像旋风似的一掉头,后车轮急速而准确的刹在戗堤的尖端,直接把石料投进河里,要是跑上前去量一下,车轮离狂流也不过是一尺左右,有的甚至相距几寸,车子离狂流这样近,真让人为他们担惊!
吴满山和他的青年突击队,在截流中所作的工作,是开路先锋,他们站在进占点的最边缘,脚下就是淘刷着堤根的狂流,身后是直搏河心的汽车,他们就在这川流不息、各不相让的人群和车辆的夹缝里,抢修道路,为汽车司机们进占开路,并把落在堤角上的石料,掀进河里。
吴满山这个钻工出身的人,在这次截流中和他的突击队员们不愧为截流的开路先锋。宣布截流时他是第一班上阵的,又战斗在第一线上。当他由阵地换班下来时,累得浑身是汗,可是他本人还觉得浑身的劲还没使出来,领导上怕他们太疲劳,准备给他再增加一些人,可把这位英雄急坏了!他说:“领导上只看到我们累的时候,没看到我们闲的时候。”为了这件事,领导上和他谈了整整两个多小时,才终于说服了他。就是在无数个像吴满山一样的英雄的努力下,终于战胜了洪水,完成了截流工程,完成了三门峡拦河大坝工程。(附图片)
战斗在黄河峡谷上的英雄们


第4版()
专栏:新书架

“在大革命的洪流中”
上海文艺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朱道南同志著的“在大革命的洪流中”是一部读了令人激动的革命回忆录。作品包括五个短篇,从一九二四年作者离开家乡走向革命起,一直写至一九二八年红四师到达海陆丰与彭湃同志会师为止。其中经历了“马日事变”“广州起义”“红四师成立”等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作者以其亲身的经历、朴素平易的文笔,通过一些惊心动魄的战斗场面和许多细节描写,画出了一幅广阔宏伟的图景,反映了当时国内尖锐的阶级斗争的形势、无产阶级战士百折不挠的革命意志和对革命必然胜利的信心,也渲染了广大工农群众无比高涨的革命热情和他们对革命事业的有力支持。这些描写,由于植根于作者直接参与的战斗生活,又渗透着作者满腔的革命热情,显得格外真切感人。作品还再现了恽代英、张太雷、彭湃、叶挺、叶剑英等革命领导者的光辉形象;对于和作者一起参加革命的战友——坚毅沉着的“小领导”谢拙民、勇猛如虎视死如归的公今寿、老练风趣的胖大姐、活泼机警的小妮儿刘辉等人物,更是描绘得形音逼肖、栩栩如生。           (仁)


第4版()
专栏:

并非寓言
马铁丁文
华君武画
有一群狗走在大街上。
却说这一天天气很好,没有风,没有雨;太阳不大,也不小,暖和和地,晒得身上发痒,狗们走着,走着,兴高采烈,攀谈起来了。
狗甲说:谁说我们在一起就是打架?我们向来相亲相爱,和和乐乐的。对于狗丙君,我特别要夸奖几句:狗丙君珍惜友谊,重视团结,牺牲自己,成全别人,委实令人钦佩。我敢说:狗丙君的存在,实乃兽界之光荣,狗类之骄傲!
狗丙说:夸奖过甚,夸奖过甚!(它说话的时候,用前脚扒扒泥土,摇摇尾巴,怪得意的样子)在我困难的时候,蒙狗甲君解囊相助,感谢还没来得及呢!
狗乙说:那些说我们在一起就打架的家伙,完全是夸张,简直是捏造。最好让它们在一边看看,我们走在一起,该是何等亲密?……
真是说时迟,那时快。狗乙话犹未了,不知谁从窗洞里抛出了一块肉骨头,那些亲昵、友爱的动听言词,立刻烟消云散,一场大混战,彼此打得头破血流。
你莫以为我在讲什么寓言,我讲的不过是狗界的现实:
以新殖民主义者所御用的“联合国”军为一方,以老殖民主义者所指挥的冲伯军队为另一方,为争夺刚果的丰富矿藏,乒乒乓乓,火并得热闹。(附图片)


返回顶部